登陆注册
6732600000004

第4章 评论研讨(4)

那么再回到文章里,他的观察力好。好多无病呻吟的人,心中没有东西。写之前没有,写之后有。周亚鹰他肚子里的东西太多了,但太多了也不好安排。会说的不如会写的,会写的不如会编的,会编的不如会观察的。你看他也说我不干了,我勃然大怒,到最后他还是这么深深的爱着他的工作。他希望社会好,他希望老百姓好,还有他希望老百姓过得美。他说希望老百姓过上有质量的生活。能看出他的真性情,而且他做的事情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也都有理由说要过风花雪月的生活,每个人也都可以写些不着边际的东西,这都可以。但有人写得这么细致这么踏实,而且背后能把一个人写得这么真。如果非要定位散文的话,我觉得这是散文创作里的一个重要收获。

缺点呢?就是他写着写着可能就又去忙别的事了,就像林非老师说的,多少可以再增加一点文采。文采这东西是这样,使之说得生动,使之说得准确,使之说得有回味。是这么一个文采,不是硬往上边镶金边,不是无病呻吟。周亚鹰他有天赋,他观察力好。他读书,他读很多的书,包括古书。读过书的人有一个毛病就是稍不注意就要卖弄。古人早就说过,多乎哉,不多也。周亚鹰同志文如其人。

最后,我也要是像领导一样对他作出点期待的话,我想说的是:说好好干吧,这有点像老官吏,我不能这么说;说好好写吧,这也有点像害他,因为他实在太累了。我想说,周亚鹰啊,你们县长对你满意了,你们老百姓也已经对你很满意了,我觉得你下一步的主要精力就放在去做更大的官,掌实权,这比你写书还重要。【全场鼓掌,持续很久】

现在很多的官也就是完成自己的职责而已,也不是都说不是好官。周亚鹰你说你现在生这么大的气,得罪这么多的人,但办这么多的事,你说你要是做更大的官,掌实权,那就有更多的老百姓享福。你说现在的很多官他为什么不办实事呢,因为老百姓不知道是你干的。你说你管十万人,不可能十万人都给你送礼吧,所以就干那些让你看得着的事。【调侃送礼】

因此,最后要跟周亚鹰说的还是:做更大的官,保重身体,写作不能断。另外如果有人对你提出文章学、修辞学方面的意见呢,好好听,但是你这个文章不是可以用通俗的美文来衡量的。我不是说别人说的不对,你压根就是那边的东西,他不是这边的。你是要吸收别人的意见,但我估计你这人提笔就是文章。总之我觉得这是一本奇书,我还没看完,还要接着看。谢谢大家。

注:鲍尔吉·原野,著名作家。鲍尔吉(姓),即蒙古族诸部落中黄金家族的命号,祖籍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宾图旗。其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获奖。他与画家朝戈、歌手腾格尔共称“草原三剑客”。本文为原野先生于2012年12月8日在“2012年度中国散文年会”期间召开的“周亚鹰散文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10、也谈《我是城管》

高尔纯

我也谈谈《我是城管》这本书,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了。最近特别忙,本来以为读完写不出什么,但看完以后还禁不住想写点东西,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读了周亚鹰的《我是城管》,很不平静。过去我无论读小说还是读散文,都会与作者保持一定距离,作者是作者,我是我,觉着作者离我很远。读这本书不一样,不仅让我与作者完全没了距离感,甚至让我在还没搞清他是在谈文学还是在谈工作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周亚鹰说他写的是“纪实工作散文”,我看更像文学性很强的“述职报告”。作者从2010年开始担任江西广丰县城管局长,他在恪尽职守的同时,没忘记将他履任城管的经历和工作见闻诉诸笔端,写成了这本二十万字的书。

读《我是城管》有点像听一个城管局长的工作汇报,事无巨细,大事小情都记录在案。但它又和我们经常接触的“述职报告”迥然不同,没有一篇是刻板的公文,没有一篇是党八股式的报告,所有文字都写的很真实、很鲜活,生动而有趣。看了他的书,我突然想到,又到年底了,公务员们又该忙着述职了,但像周亚鹰这样述职的,全中国恐怕只他一个。现在某些领导干部每年述职,枯燥无味,十之八九成为耳朵的灾难,如果换成周亚鹰式的写法,没准儿能成为耳朵的节日。我甚至想,全国大大小小的城管局长们都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他们的《资治通鉴》,在如何应对和处理棘手的城管难题时找到参考答案。

周亚鹰是个文人,而且是个有心的文人。我猜想,他为官伊始就没有打算放弃自己的文学爱好,甚至有意识地把城管工作经历作为文学实践的一部分。在他那里,工作的实践与文学的实践并行不悖,两者相得益彰。他书中大部分内容最初都是以日记和笔记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工作实践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积累,文学修养又使他的工作实践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交织灌注,成就了一个文人局长的城管事业。这种奇妙的组合,形成了这本书的特色。下面谈谈我读这本书的几点感受。

第一、名字起得好。“我是城管”,给读者抛出一颗震撼弹,极富挑战性。

在一般读者心目中,城管简直就是粗暴执法的代名词,是介乎警匪之间、黑白通吃的“爷”。说城管来了,就像说“狼来了”一样。在公众无意识的社会形象塑造中,城管被塑造成五大三粗,少文化、缺教养,习惯吆五喝六,抄摊位、砸秤杆、扣东西、贴封条、开罚单、耍威风一类人物。但凡有这种误解和偏见的读者,看到书名,眼睛就会瞪得铜铃大:你是城管?你还敢说你是城管?你还会写书?你不收敛一点、韬光养晦一点,还敢自报家门、牛气十足地说你是城管?你究竟要说什么?我倒要看看!

于是,在一片骂骂咧咧、磨磨叨叨的声音中,他们开始翻阅这本书。

所以我说这个书名字起得特别好,敏锐地抓住了读者心理,有一种强烈的反广告效应。

第二、它靠真实和个性化的叙述征服读者。

散文追求真实,但这本书的真实程度远远超过一般散文。散文中的真实依然属于艺术真实的范畴。但《我是城管》里的真实却是现实生活本身。书中讲的每一个故事,包括时间、地点、有名有姓的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真实存在、没有任何虚构。这种近乎苛求真实的风格,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被逼出来的,在许多人对城管存在偏见的情势下,惟有如此行文,才能立信于读者。如果不是实打实地来,哪怕掺进一点点虚头八脑的东西,这本书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打开这本书,一个敢讲真话的城管局长就站在你面前,他不怕你误解,不怕你挑剔,始终用一双真诚的眼睛看着你,同你交流,这是我读其他书很少有的感受。

全书七十八章,真实记录了作者当城管局长的酸甜苦辣,他的奋斗和拼搏,追求和向往,失落和苦闷,愤怒和无奈。叙述的语调充满个性化色彩。

有个政协委员威胁他,扬言在行风评议会上刁难他。作者勃然大怒:“他妈的你算什么政协委员,有本事你就试试看,老子都当城管局长了,还怕什么行风评议倒数第一?老子不倒数谁倒数啊,告诉你,你要是不怕罚就动我一根草苗试试?”

我相信,这就是周亚鹰自己的语言。他面对威胁,拍案而起,怒发冲冠的样子跃然纸上。

面对权势,城管执法的阻力很大。一次查扣了某领导亲戚的货物,领导打来电话要求关照,作者本想虚与应付,结果领导说:“你不用跟我来这一套,我还不了解你?”下面写到作者的反应——“了解我你还打电话干什么?”我语气猛地一变,啪地挂掉电话,然后无助地倒在座椅上,狠狠地吐一口气:“他妈的,这城管局长真不是人当的,又得罪一个,唉!该怎么着便怎么着吧!反正,天总塌不下来吧!”

作者秉公执法却得不到理解,反而把领导给得罪了。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和盘托出。

在五十六章“灰色收入”和七十一章“忽然觉得自己心里有点阴暗”更把自己人性中柔弱、处世中无奈和潜意识里的报复心理等作了无情解剖。

当然了,我也得承认,因为这个城管局长,我的灰色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家里边多了许多叮叮当当中看不中用的我和妻把它们视为负担的礼品。如果我连这点也不敢承认,那不仅显得虚伪,还对不起自命的“文化人”这个称号。

作者还写道:慎初、慎独、慎微!这虽然很难,但我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坚持!我为什么还坚持写文章?告诉你,不仅是因为爱好,更重要的是反省自我,试想,我今天写文章批评这个明天批评那个,我自己当然不能做那些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了!

这些文字出自肺腑,襟怀坦白,掷地有声,读后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这种强烈的真实感和独特的个性化叙述,拉近了和读者的关系,使读者为之震撼。你可以对城管工作提出批评,但你无法对一个城管局长的真诚产生怀疑,你更无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否定整个城管队伍,认为洪洞县里没好人。

这就是真实和个性化叙述的魅力。

第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我是城管》聚焦社会热点,它拥有的信息量之大,一般散文难与媲美。城管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工农兵学商无所不包,普通百姓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无所不管。就像作者所言,城管部门是个“电脑回收站”,其他单位和部门该管却不愿管的事都推给了城管。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健全、所需资金缺口又特别巨大的情况下,城管确实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工作干了还往往被人诟病,批评指责之声不绝于耳。在这种环境下工作,需要任劳任怨,需要有极大耐心和勇气。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城管的角度看社会,会发现社会问题关系复杂,互相掣肘,牵一发而动全身。各色人等在利益冲突和纠葛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演绎着多彩人生,人性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表现得淋漓尽致。城管局长要办成一件事或要制止一件事,往往需要煞费苦心地上下沟通,光揣摩领导的意图和应付领导批条就有那么多的讲究,至少对我而言,闻所未闻。可以说,《我是城管》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现实、了解社会的窗口,其认识价值不可小觑。

第四、叙述自然,却能引人入胜。

作者在叙述上基本按照事件的本来原貌娓娓道来,但在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以及语调上还是有讲究的,从而造成了某种悬念。比如《首长要来》和《首长真的来了》是讲迎接首长检查的事。说首长要来,忙坏了城管,全城强化了保洁措施和保安措施,环卫工人、园林工人、市场管理人员连夜出动,折腾了十多个小时,结果又说首长今天不来了,大家终于松口气,以为可以休息了。谁知没过两天,首长又要来了,大家又开始忙碌。这回没有白忙,首长真的来了。作者写道:据说,首长视察时看得很高兴。晚宴,县里准备了最合首长口味的菜肴,他吃得很高兴。宴会上,还专门安排了人清唱首长最喜欢听的曲子,首长边吃边听,十分满意。首长走了,回去了,带着笑意走了。

这样的叙述,让人浮想联翩,官场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给基层带来无尽的烦扰。作者在这里不动声色地叙述,却充满揶揄、讽刺的语调,显示出作者对这种恶风陋习的不满。

还有一篇《我叫城管赶你走》,写作者和副县长检查市容时,发现了一个栖息街头的流浪汉,看他们来了,“大侠”冲他们又喊又骂,还做出要打人的手势。作者写道:我与领导有点惧意,不自禁地倒退几步。这时,自以为得胜的“大侠”说了一句我一辈子忘不了的话:“他妈的,要赶我走?跟老子玩?哼!我叫城管把你赶走!”这简直像一幕荒诞喜剧!流浪汉居然在城管局长面前用城管恫吓他们,真让人啼笑皆非。《我是城管》里许多篇章,都给人忍俊不禁的印象。

第五、对生活观察细微,细节丰富传神。

亚鹰的文章,许多写得像文学创作的素材笔记,对人的观察和人物细节的把握非常精细。这似乎更印证了我对他的猜想,他把城管工作实践与文学创作实践巧妙结合起来,如果单是一个城管局长绝对勾勒不出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谁的素质高》一文,谈到对乱停车、踩坏绿化隔离带、乱扔果皮垃圾的人的处罚,描述了不同人面对罚款时的不同反应——政府官员一脸的高高在上:“罚我?我跟你们局长可是哥们!”执法人员拿他没辙。知识分子一脸的不高兴:“拿出你的身份证、执法证、开出罚款通知单再说。”执法人员还没回过神来知识分子就已经溜走了。大老板满脸骄横:“罚我的钱?门都没有。”最终拗不过执法人员,便交了罚款,但他忽然从车上搬下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抛到街上,拿出一沓钱,大叫:“罚吧,要多少,老子有的是钱,累死你个城管。”农民工被执法人员逮到要罚款,他露出恐惧的神色:“哟,对不起哟,我真不知道这绿化带不能走的,不知道这垃圾不能乱丢的,只是看到大家都这样我才这样的,我下次不敢了,真的不敢了!”一个劲地弯腰赔罪。

没有对生活精细的观察和深入研究,没有对身边不同类型人物性格语言特色的精准把握,是不会把他们的反应写得如此栩栩如生的。

第六、《我是城管》突显了散文的本质。

周亚鹰的《我是城管》如果拆开单篇来看,无论构思谋篇还是结构行文都不能算最严谨的散文佳品,因为,他过于迁就于工作对象,过于拘束于工作汇报,无暇注重语言的修饰提炼和意境的营造,在技巧运用上也少有用武之地。但是,我却要说,他的文章却更接近散文创作的本质,在客观上并未减弱散文的魅力。原因是他敢讲真话,敢于直面人生,敢于向读者赤裸自己的灵魂,敢于把为文与为人相统一,这是我特别要称道的地方。

我们许多人写散文是一心写给别人看的,没有想到散文首先是写给自己看的,然后才是给别人看的,即使写给别人看,也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散文是反躬自省、不断净化自己灵魂的文体,不想说真话、不愿自我解剖的人不配写散文。我非常鄙薄那种把为文与为人相割裂、为了取悦读者不惜用美丽假话骗人的散文,哪怕是大家名家写的,我都不屑一顾。亚鹰的《我是城管》我喜欢,他首先是写给自己看的,是用来自省和自策的,他写给别人看,也不是为炫耀自己的文采,而是凸显自己的本真,展现自己灵魂让人审视,就像述职报告是为了接受别人监督一样。无疑,他在体现散文本质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希望他继续努力,在坚持讲真话的同时,把散文写得更精美、更感人。同时,也希望他的城管局长越干越好、仕途平安顺达。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注:高尔纯,一级文学编辑,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评论家。中国广电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任,中国夏衍电影响学会副会长。本文刊载于《散文选刊》、《中国作家网》等。

11、细节的魅力

——读周亚鹰长篇散文《我是城管》有感

贾凤山

同类推荐
  •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本书是孙绍振教授文艺学理论研究部分成果的结集。孙先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既沐浴了五四文化重镇诸多学术大师的思想余泽,又得到当时云集北大的朱光潜、蔡仪、金岳霖等各具代表性的哲学、美学、语言、文学大家的学术熏陶与逻辑训练,而十几年僵化的庸俗社会学的教条则孕育了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 快活馋

    快活馋

    吃货写食也如下厨,凭的不仅是舌尖对美味的热捧,更有天赋加匠心。这里的每一篇,都如一道有渊源有来历的家常菜,杯盘随意,厨房里却必有秘不外宣的秘方,终而滋味浓厚,惹人奋箸。这些独门秘方,可能是天外飞来的妙喻,是奇峰突转的反讽,或极闲淡里倾泻的一缕儿女情长,极热闹处滋生的一点世味苍茫。“杯盘草草供笑语,灯火昏昏话平生”,正是《快活馋》里求味道的人生。
  • 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

    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

    《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是周冲第一部随笔集。此书以两性关系、世事、人性、电影、书籍等为话题,或嘻笑怒骂,或悲悯关怀,或尖锐剖析,直面这个世界的荒诞、痼疾与沉疴。她的文字幽默、华美、深刻、灵气逼人,才华如花亦如刀,同时兼具深度、高度,和温度,所著作品有着浓郁的个人特色。一如众多名家所评价的,这本书的阅读快感、美学享受和思想撞击,都远远超出预期,让人手不释卷。
  • 亲亲我的宝贝

    亲亲我的宝贝

    该书稿是一部育儿类的日记体作品。全书由200个小故事构成,描述了一名叫“贝贝”的小女孩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的点滴趣事和成长轨迹,并记录了贝贝所在的家庭成员伴其成长过程中的育儿感悟与经验分享。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7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7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着所在。
热门推荐
  • On Dreams

    On Drea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话荆轲

    大话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原本是荆轲的台词,可惜了,现在却是由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林枫说了出来,以前感觉荆轲这个人物是何等的潇洒,现在林枫再也感觉不到那股潇洒了,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我不能死,更不会死。”这是林枫的心里话,原来的荆轲是怎么死的林枫当然清楚,可是现在林枫不想自己死,至于什么历史扭曲,让那些东西见鬼去吧,过着才是硬道理。
  • 穿越农家贵女

    穿越农家贵女

    空间在手,美食我有,一心养好小正太,顺便养成男人。本文温馨!
  • 身体的透视(上)

    身体的透视(上)

    以目前的科学水平,人类在认识自身的生命问题上还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解答,但是,这也正是人类探索自身奥秘的动力,它将促使科学溯难而上,最终实现人类认识自身生命的美好愿望。《身体的透视(上)》在纵谈人的生命基础上,重点解读人体的性别特征、透视人体中的细胞和组织、触摸人体的五官、详解神秘的大脑及其神经网络、解析人体的运动构架、揭秘人的心肺与呼吸机能。
  • 蛊毒之爱的期限

    蛊毒之爱的期限

    她情窦初开却被自己的妈妈一盆冷水泼在头上面对喜欢的人的表白她只能装做无动于衷,最后的结局又会怎样?
  • 如果不曾遇到你

    如果不曾遇到你

    遇见他那年,她18岁正值盛夏两个人都是最好的年龄爱情是一次相遇一次别离相遇只是一瞬别离却是一生那年你一转身从此人海匆匆徒留我站在原地撑起一地相思-------------如果不曾遇到你是否我们都会有个好结局
  • 青少年超级快速阅读

    青少年超级快速阅读

    本书谈论了高效快速学习的知识教育,从心理学所涉及的各个层面,介绍了一些怎样处理日益增多的知识信息的问题,共分知识篇、原理篇、训练篇、技巧篇、实战篇等六章。
  • 魔法指印

    魔法指印

    以腾讯网游《英雄联盟》的背景创作的西方魔幻小说。主角是其中的一位英雄——伊泽瑞尔。本小说所有故事情节皆为原创,故事人物皆与游戏上的其他英雄或者人物相同,故事发生地亦为《英雄联盟》背景。
  • 催眠笔录

    催眠笔录

    杨辉鑫的婚礼是在悲剧中落下的帷幕,婚宴途中的一场车祸,共同结束了她伴娘与爱人的生命,爱人与友人的死亡消息使她备受打击,这场被悲剧导演的戏并没有结束,三年后,作为心理医生的她走出阴影,当重新振作起来,面对诸多病患时她却发现,无数似同非同的病例,迷雾重重的死亡案例,鬼影,人魂,一切看似无关的事件背后,藏着的,却是一场惊天的骗局,看起来完结了的故事,其实,才刚刚开始。
  • 全种族召唤师

    全种族召唤师

    无法修炼妖力,是召唤师的硬伤,“废材”梵天后生可畏,不能修炼的身体被医神治好,从头开始修炼,吸收妖力却很慢,人生百态起起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