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29200000001

第1章 序

我认识杨学林是2005年。那时我应宁夏吴忠市宗教局局长丁秀华的邀请,到吴忠进行实地考察。在吴忠,我了解到回汉民族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不同信仰的群众能够和睦相处,宗教活动规范有序。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宗教管理干部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正是他们出色地工作,才赢得了很好的局面。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管理宗教事务工作的几位主要负责人都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毕业生,其中包括时任统战部长的杨学林。他是我校八五级哲学专业的毕业生,是从自治区统战部副部长岗位下派吴忠工作的。在几天的接触中,我发现杨学林同学勤奋好学、喜欢读书,养成了思考和写作的习惯。他说自己在宗教事务管理的实践中,深感理论水平有限,要出色做好宗教工作有些力不从心,所以要加紧理论学习,并提出要报考我的博士研究生,我答应了。为使中央民族大学的教育工作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我建议在吴忠建立哲学与宗教学系的教学科研基地。

后来,一切都如愿以偿了。在吴忠丁秀华、杨学林校友的支持下,基地建设顺利进行。短短几年,张建芳、吴建华二人的博士论文和王丽红的硕士论文,在这里经过实地调查的资料积累而完成了;中央民族大学“985二期工程”当代重大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杨桂萍教授负责的课题“回族伊斯兰教与西部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宁夏吴忠为个案”的田野调查研究也顺利完成。基地建设的理论带动,也使杨学林同学加强了对工作的理性思考,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宗教管理理念,并自觉将宗教事务的管理纳入“尊重、引导、保护、服务”的轨道。杨学林同学也于2007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我建议他在前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吴忠宗教事务管理的经验和模式,于是形成了这篇论文。

杨学林同学的论文《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宁夏吴忠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是他多年从事宗教、民族、统战工作经验积累的一次理论总结,把工作经验提升到了民族宗教学理论的高度。论文系统论述吴忠宗教文化的历史、现状、特点,特别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论述人本化管理的理念、管理模式及其社会实践,围绕着“尊重、引导、保护、服务”,阐明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宗教工作的新格局、新思路,强调政府在建设宗教文化生态中的责任,分别从观念上、法制上、体制上、方法上、作风上、人才上加以总结。这是一篇从实际到理论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对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政策参考价值。

杨学林同学虽然离开了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管理岗位,但作为一名民族地区的干部,他仍然孜孜不倦地从事着民族宗教的研究,我期望着他有更多的成果贡献给社会。

牟钟鉴

2011年11月于中央民族大学

同类推荐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热门推荐
  • 吃货仙途:神君,你媳妇又挂了

    吃货仙途:神君,你媳妇又挂了

    他是九重天界最年轻的神君,不到一万岁便经历了九重天雷劫,是最接近远古众神的人,是人冥妖三界众多女子最想嫁排行榜第一的人。当年不足百岁,刚踏上仙途的他差点卷入门派斗争险些丧命,幸得师傅出手相救,师父临终托孤。——暮雨晴!没有半分仙骨,仙界万年难得一遇的废材!从此他有了一个固定任务,每隔百年送她入一次轮回。上万年来从未改变……一直到……“啊,等等,等我一刻钟再死……让我吃一口……”干瘪的老妪,满脸老人斑,一双大大的眼睛却亮的吓人,鸡爪一般的手里抓着一块烤肉……不过最终她还是死了——梗死!此后他变得很忙碌……撑死!卡死!毒死!找食物被踩死!偷吃人家的蛋被追杀……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公元960年,赵匡胤践祚登基,大宋帝国肇造。大军入城之际,东京汴梁“市不易肆”,针对刁民趁乱打劫则“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对于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预表了一代圣君将要开启传统中国最绚烂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赵匡胤的“帝王时间”,历史迎来了百姓富足、兵强马壮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间,他笃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终怀揣未竟之志于斧声烛影中神秘而逝。大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在怀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际,先后征潞州、平扬州,采纳宰相赵普锦绣良策“侵削藩镇”,收兵权定祸乱,以至升平之世……
  • 独怜幽心

    独怜幽心

    她从一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舍命,所以她生性凉薄。她本以为她只能守着她那无可逃脱的宿命走向终结,然而在绝望的刹那,他给了她光明。他说:“怜幽心,你从来不是一个人。”他说:“怜幽心,你需要我。”
  • 地星暴徒

    地星暴徒

    “晨曦之下,新的生命初显形态,在下次太阳升起之时,这些还存在吗?末世之下人类绝望无助,在黑暗来临之时,你会怎么做?你会怎样逃避?你我皆凡人,被授予荣誉,荣誉意味着死亡,你,或者敌人,废除神的一切,我们从神那里夺取生的权利。”地球联合防卫局信誓旦旦发出招兵声明。“想让我们当炮灰,这些玩政治的,末世了还这么阴险。”某变种人显的毫无顾忌。这时,一位满脸威严全副武装的军人走上前来,“局长,貌似效果不大呀。”“那你说怎么办?”局长脸色甚是不悦。“听说那个自称地球捍卫队的非法组织进入了寄生主宰的巢穴。”“什么?你是说让剩余12亿人的性命就寄托在一个不良青年,一个小偷,一个暴徒和一个疯子身上...”
  • 好想好好爱你

    好想好好爱你

    传说中,只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而她——贾氏集团继承人——贾冷艳却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救了那只从天而降的白狗。错了!那不是白狗,是尊贵的狼王!她与他签下了血契救了他一命,但是谁是主人谁是仆?!“甄高贵,你是来砍掉我的桃花吗?”“贾大小姐,那是烂桃花,必须处之而后快!”捡到他,是她好运,亦或是霉运?好运,霉运,傻傻分不清楚。可是,他却觉得遇到她,还不赖,毕竟有人差使来差使去,不错,不错。“如果我不这样做,你还会多看我一眼吗,贾冷艳!”正所谓,人兽殊途,但是她遇上的并非普通的兽啊!你们还想知道什么,请看正文,上座咯!
  • 哟,大总裁

    哟,大总裁

    “哟,大总裁,又在想谁呢?”他回过神,对上苏楠似笑非笑的眼,“我……”明明是两个人,两副面孔,却有着一般无二的眼眸。苏楠,你会是那个人吗?想法一闪而过,封谨寒心中涩然。那是不可能的,毕竟那个人……
  • 命有几回

    命有几回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是双生子,彼此命数却截然相反。我亲爱的妹妹,我们究竟背负了什么?
  • 金书铁券

    金书铁券

    建筑世家林幼龙为找到父母工地事故证据以及丢失的金书铁券与保住老屋地皮,进马近原公司与张老鬼斗智斗勇,发现自己被利用且当年事故另有蹊跷,张老鬼并没有拿走金书铁券,那是谁拿走了呢?
  • 牛桃专属我喜欢你

    牛桃专属我喜欢你

    吴亦凡:“我想没有人喜欢我”黄子韬:“你好我叫没有人”重磅注意:每章节后面有序号如果序号没有的到置顶书评里去找。
  • 穿越重生之废材逆天

    穿越重生之废材逆天

    她,不料穿越到异世大陆人人皆知的废物夜梦蝶之身。再次睁眼,她已不是原来的她,又岂是当初唯唯诺诺的废物?她想杀的人没有一个活下来的,也没有人可以结了她的命,即便天要亡我,我也不介意逆了这天!但既然上天不让她死,给了她梦寐以求的斗气。且看她如何将受尽的欺辱如数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