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21800000009

第9章 腧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俞”、“输”义通,有转输的含义;“穴”是孔隙的含义。在历代文献中,腧穴有“砭灸处”、“节”、“会”、“骨空”、“气穴”、“气府”、“孔穴”、“穴道”、“穴位”等不同名称。共361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穴,具有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一、定位方法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也称自然标志定位法。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1.固定标志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即各部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凸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如腓骨小头前下方1寸定阳陵泉;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眉头定攒竹;脐中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标志指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即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取曲池等。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即以《灵枢·骨度》规定的人体各部的分寸为基础,结合历代学者创用的折量分寸(将设定的两骨节点或皮肤横纹之间的长度折量为等分,每1等分即为1寸,10等分为1尺)作为定位的依据。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这一标准在其自身测量。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三)指寸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常用的有以下3种。

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3.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二、十四经穴

(一)手太阴肺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②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③通过横膈,属于肺脏;④从肺系横行出来,向下沿上臂内侧;⑤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⑥进入寸口,经过手掌大鱼际边缘,出拇指桡侧端;⑦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沿着臂侧走向食指的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1.中府

“定位”在胸壁之外上部,平第一肋间隙,距胸骨正中线6寸,仰卧取穴。

“主治”①肺部病证: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等。②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2.云门

“定位”距胸骨中线旁开6寸,当锁骨外端下方,凹陷中取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胸中烦热。②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

3.尺泽

“定位”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①肺系实热病证: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舌干、胸部胀满。②肘臂挛痛。③急症:急性吐泻,小儿惊风,中暑等。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4.孔最

“定位”在尺泽与太渊的联线上,距太渊7寸。伸臂仰掌取穴。

“主治”①肺系病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失音,热病无汗,头痛。②肘臂挛痛。③咯血。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5.列缺

“定位”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侧掌取穴。简便取法,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肺系病:咳嗽,气喘,咽喉痛。②头项病:牙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项强,惊痫。③掌中热。

“操作”向肘部斜刺0.5~0.8寸。

6.太渊

“定位”仰掌,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陷中取穴。

“主治”①肺系病:咳嗽,气喘,咳血,呕血,烦满,胸背痛。②经脉所过病:喉痹,缺盆中痛,手腕无力疼痛,掌中热。③无脉症。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7.鱼际

“定位”仰掌,在第一掌指关节后,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取穴。

“主治”①肺系热性病:咳嗽,咳血,失喑,喉痹,咽干,身热。②所过病:肘挛,掌心热。③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治小儿疳积用割治法。

8.少商

“定位”在拇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许取穴。

“主治”①肺系实热证:喉痹,咳嗽,气喘,鼻衄,心下满,热病。②急救:中风昏迷,癫,狂,中暑呕吐,小儿惊风。③局部病:指腕挛急。

“操作”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二)手阳明大肠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末端,沿着食指桡侧缘向上;②通过第一、第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③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④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⑤沿肩峰前缘,向上交会到第七颈椎棘突下;⑥再向前下行到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膈肌,属于大肠;⑦颈部支脉,从锁骨上窝分出,上行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行挟着鼻孔到鼻翼两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⑧大肠经之腑气下合于足阳明胃经之上巨虚。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腧穴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左右各20个穴位。

1.商阳

“定位”在食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许取穴。

“主治”①五官疾病;②急证。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合谷

“定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取穴。

“主治”五官病;外感病;妇产科病。

“操作”患者手呈半握拳状,直刺0.5~1寸。孕妇不宜针。

3.曲池

“定位”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约当尺泽(手太阴肺经)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

“主治”胃肠病;神志病;头面五官病热病;皮肤、外科病;上肢病;高血压。

“操作”直刺0.5~1寸。

4.肩髃

“定位”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取穴。上臂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约当三角肌上部中央)就是此穴。

“主治”上肢病;瘾疹。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5.迎香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取穴。

“主治”口鼻局部病;胆道蛔虫症。

“操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三)足阳明胃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上行到鼻根部;②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③向下沿着鼻柱外侧;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⑤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上行耳前,经过颧弓,沿着发际到达前额;⑥颈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锁骨上窝部;⑦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络于脾;⑧胸腹部直行的脉,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⑨胃下口的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⑩再由此下行经大腿前侧直抵伏兔部;[11]下至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12]小腿部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13]足部支脉,从跗上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主要病候: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热病,发狂,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腧穴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左右各45个穴位。

1.承泣

“定位”正坐,两目正视,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穴。

“主治”目疾;中风口歪。

“操作”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

2.地仓

“定位”巨髎之下与口角水平的交界点,约口角旁0.4寸取穴。

“主治”口面局部病。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透刺。

3.颊车

“定位”开口取穴,在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凹陷中。上下齿咬紧时,在隆起的咬肌高点处。

“主治”口齿面等局部病。

“操作”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可向地仓透刺。

4.头维

“定位”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神庭穴)旁开4.5寸。

“主治”头目疾。

“操作”平刺0.5~1寸。

5.乳根

“定位”在第5肋间隙,当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乳疾,胸肺疾患。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6.天枢

“定位”仰卧,在脐中——神阙穴(任脉)旁开2寸取穴。

“主治”胃肠病;妇科病。

“操作”直刺1~1.5寸。

7.梁丘

“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主治”胃病;下肢病;乳疾。

“操作”直刺1~1.2寸。

8.足三里

“定位”在犊鼻下3寸,胫骨前脊外侧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屈膝或平卧取穴。

“主治”胃肠病;下肢病;神志病;外科病;虚损强壮穴。

“操作”直刺1~2寸,强壮多温灸。

9.丰隆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处。

“主治”头疾、神志、痰症、下肢、胃肠。

“操作”直刺1~1.5寸。

10.解溪

“定位”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下肢、头疾、神志、肠胃。

“操作”直刺0.5~1寸。

11.历兑

“定位”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五官病、热病、神志。

“操作”浅刺0.1寸。

(四)足太阴脾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②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边;③再上小腿内侧;④沿胫骨后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⑤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⑥属于脾,络于胃;⑦通过横膈上行;⑧挟食管两旁,连系舌根,散布于舌下;⑨腹部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主要病候: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腧穴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个穴位。

1.隐白

“定位”在足大趾内侧,去指甲角0.1寸许取穴。

“主治”脾胃病(腹胀暴泄、各种出血症);妇科病(月经过多、崩漏等);神志病(癫狂、多梦、惊风)。

“操作”浅刺0.1寸。

2.公孙

“定位”于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距太白l寸。于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距太白l寸。

“主治”脾胃病;神志病;奔豚气。

“操作”直刺0.6~1.2寸。

3.三阴交

“定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取穴。

“主治”脾胃虚弱证;妇科病;生殖病;心血管病;下肢病;阴虚诸证。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4.阴陵泉

“定位”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取穴。

“主治”脾不运化水湿病证;膝痛。

“操作”直刺1~2寸。

5.血海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取穴。

“主治”妇科病;血热性皮肤病。

“操作”直刺1~1.5寸。

(五)手少阴心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心系;②向下通过横膈,联络小肠;③上行支脉,从心系向上,沿咽喉至目系;④其直行主干,从心系上行至肺;⑤再向下浅出腋下;⑥沿上臂内侧后缘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腕豆骨部;⑦进入掌内,沿小指桡侧至末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主要病候: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腧穴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个穴位。

1.极泉

“定位”上臂外展,在腋窝正中,腋动脉跳动处。

“主治”心疾;肩臂痛;腋臭;上肢针麻穴。

“操作”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2.少海

“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主治”心病;神志病;肘臂腋项部痛;瘰疬。

“操作”直刺0.5~1寸。

3.通里

“定位”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挠侧缘,腕横纹上1寸。

“主治”心病(心悸怔忡等);腕臂痛;咽部病(舌强不语,暴喑)。

“操作”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作屈腕动作。

4.神门

“定位”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取穴。

“主治”心胸病;神志病;高血压。

“操作”直刺0.3~0.5寸。

5.少冲

“定位”在小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许取穴。

“主治”心胸病(心悸、心胸痛),神志病(中风、昏迷等),热病。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六)手太阳小肠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沿着手背尺侧至腕部;②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③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④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肩上;⑤向下进入锁骨上窝,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⑥颈部支脉,从缺盆上行,沿着颈部,上经面颊至目外眦,弯向后进入耳中;⑦面颊部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抵于鼻旁,至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⑧小肠经之腑气下合于足阳明胃经之下巨虚。

主要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腧穴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个穴位。

1.少泽

“定位”在小指尺侧,去指甲角0.1寸许取穴。

“主治”头面五官病;急、热证;乳疾。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孕妇慎用。

2.后溪

“定位”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握拳时指关节后的横纹头处。

“主治”头面疾(耳聋目赤等);热病(疟疾);神志病(癫狂);局部痛。

“操作”直刺0.5~1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3.小海

“定位”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取穴。

“主治”神志病;癫痫;肘臂痛麻。

“操作”直刺0.3~0.5寸。

4.天宗

“定位”正坐,在冈下窝中,约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l/3折点处取穴,上与秉风直对。

“主治”肩局部病;气喘。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遇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5.听宫

“定位”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穴。

“主治”耳疾;齿痛。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七)足太阳膀胱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②上额交会于巅顶;③头顶部的支脉;④从头顶分出到耳上方;⑤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项部分开下行;⑥一支沿着肩胛部内侧;⑦挟着脊柱;⑧到达腰部;⑨从脊柱旁肌肉进入体腔;⑩联络肾脏;[11]属于膀胱;[12]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13]进入腘窝中;[14]后项的另一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15]经过臀部下行;[16]沿着大腿后外侧;[17]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18]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19]出于外踝的后面;[20]沿着第五跖骨粗隆;[21]至小趾外侧端,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主要病候: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鼻衄,头痛,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目、项、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及组织器官病证。

本经腧穴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右各67个穴位。

1.睛明

“定位”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疾;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心动过速。

“操作”闭目,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遇阻力不强进针。不捻转不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以防出血。禁灸。

2.大杼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项背痛证。

“操作”斜刺0.5~0.8寸。(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3.风门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外感病;胸部项部痛证。

“操作”斜刺0.5~0.8寸。

4.肺俞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肺疾;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操作”斜刺0.5~0.8寸。

5.心俞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心及神志病证;胸肺疾;盗汗遗精等阴虚证。

“操作”斜刺0.5~0.8寸。

6.膈俞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上逆证(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阴虚及贫血证;皮肤病(瘾疹,瘙痒)。

“操作”斜刺0.5~0.8寸。

7.肝俞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肝胆病;目疾;癫狂痫;脊背病。

“操作”斜刺0.5~0.8寸。

8.胆俞

“定位”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肝胆病;肺痨潮热。

“操作”斜刺0.5~0.8寸。

9.脾俞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脾胃肠腑病;背痛证。

“操作”斜刺0.5~0.8寸。

10.胃俞

“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疾。

“操作”斜刺0.5~0.8寸。

11.肾俞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肾虚病;妇科病。

“操作”直刺0.5~1寸。

12.大肠俞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肠病证。

“操作”直刺0.8~1.2寸。

13.次髎

“定位”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主治”妇科病;男子遗精疝气;腰骶下肢痛证。

“操作”直刺1~1.5寸。

14.委中

“定位”当腘窝横纹中央,于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俯卧屈膝取穴。

“主治”腰下肢痛证;膀胱病;胃肠病;丹毒。

“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手法宜轻缓,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15.承山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主治”腰腿痛证;后阴病。

“操作”直刺1~2寸。不宜作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16.昆仑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项腰足痛证;癫痫;滞产。

“操作”直刺0.5~0.8寸,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17.申脉

“定位”外踝直下凹陷中。

“主治”腰腿痛证;神志病;头疾。

“操作”直刺0.3~0.5寸。

18.至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八)足少阴肾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②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分支进入足跟;③再向上行于小腿内侧;④出腘窝内侧;⑤向上行大腿内后缘;⑥通向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腧穴通路:还出于前,浅出腹前,上行经腹、胸部,终止于锁骨下缘);⑦肾脏部直行的经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⑧沿喉咙挟舌根旁;⑨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腧穴起于涌泉,止于俞府,左右各27个穴位。

1.涌泉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主治”急证及神志病;头部病;肺系病;二便疾病;局

部病;奔豚气。

“操作”直刺5~0.8寸。头部疾用灸或药物贴敷。

2.太溪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肾虚证(阴虚性五官病);胸肺病;月经不调;腰下肢痛证。

“操作”直刺0.5~0.8寸。

3.照海

“定位”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肾膀胱病;五官热病;神志病;妇科病。

“操作”直刺0.5~0.8寸。

4.阴谷

“定位”屈膝,腘窝内侧,和委中相平,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

“主治”癫狂;肾虚泌尿生殖系病;月经不调;膝股内侧痛。

“操作”直刺1~1.5寸。

5.肓俞

“定位”脐旁0.5寸。

“主治”胃肠病;月经不调;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九)手厥阴心包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②向下通过横膈;③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④胸中支脉;⑤沿着胸内出于胁部;⑥当腋下3寸处向上到腋下;⑦沿上臂内侧;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⑨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之间;⑩进入掌中;[11]沿着中指到指端;[12]掌中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与少阳三焦经相接。

主要病候: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腧穴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左右各9个穴位。

1.曲泽

“定位”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主治”心系病;胃疾;暑热病;肘臂痛证。

“操作”直刺1~1.5寸或刺出血。

2.间使

“定位”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疾;胃病;癫狂痫;疟疾。

“操作”直刺0.5~1寸。

3.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疾;胃疾;神志病;眩晕症;肘臂痛证。

“操作”直刺0.5~1寸。

4.劳宫

“定位”掌心横纹中,第2、3掌骨中间。简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主治”心神志病;胃火;鹅掌风;急症(中风昏迷,中暑)。

“操作”直刺0.3~0.5寸。

5.中冲

“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急症(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小儿惊风等)。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十)手少阳三焦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②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③沿着腕臂上行;④前臂外侧;⑤桡骨尺骨之间;⑥通过肘;⑦上肩;⑧沿上臂外侧上达颈部,交出足少阳胆经的后面;⑨向前进入锁骨上窝;⑩分布于膻中,联络心包;[11]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12]胸中的支脉,从膻中向上;[13]出于锁骨上窝;[14]上走颈外侧;[15]沿耳后直上;[16]出于耳上方;[17]再屈曲向下至面颊,到达眶下部;[18]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过上关交叉于面颊部;[19]到达目外眦,与足少阳相接。

主要病候: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腧穴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左右各23个穴位。

1.关冲

“定位”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中暑。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中渚

“定位”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当液门穴后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热病;肩背肘臂手痛证。

“操作”直刺0.3~0.5寸。

3.外关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

“操作”直刺0.5~1寸。

4.支沟

“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五官病;热病;瘰疬;胁肋痛;便秘。

“操作”直刺0.5~1寸。

5.肩髎

“定位”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

“主治”肩局部痛证。

“操作”直刺1~1.5寸。

6.翳风

“定位”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耳疾;面口疾;瘰疬。

“操作”直刺0.5~1寸。

7.耳门

“定位”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耳疾;齿疾。

“操作”微张口,直刺0.5~1寸。

8.丝竹空

“定位”眉梢凹陷处。

“主治”头目疾;齿疾;癫痫。

“操作”平刺0.3~0.5寸。

(十一)足少阳胆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目外眦;②向上到头角;③再下行到耳后;④沿着颈旁行于手少阳经的前面;⑤到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经的后面,向下进入锁骨上窝;⑥耳部的支脉;⑦从耳后进入耳中;⑧出走耳前;⑨到目外眦后方;⑩目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11]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12]下行经颊车到颈部;[13]与前脉会合于锁骨上窝;[14]然后向下进入胸中;[15]通过横膈,络于肝,属于胆;[16]沿着胁里;[17]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18]经过外阴部毛际;[19]横向进入髋关节部;[20]缺盆部直行的脉;[21]从锁骨上窝下行腋部;[22]沿着侧胸部;[23]经过季胁;[24]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25]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26]出于膝外侧;[27]行腓骨之前;[28]直下到达腓骨下端;[29]浅出外踝前;[30]沿足背部,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31]足背部的支脉,从足背上分出,沿着第一、二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返回来贯爪甲,出于足大趾背上毫毛部,与足厥阴肝经相接;[32]从足背分出的支脉,沿一、二跖骨间到达拇趾外侧端。

主要病候: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腧穴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左右各44个穴位。

1.听会

“定位”在耳屏间切迹前,当听宫(小肠经)直下,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空处取穴。

“主治”耳疾;口齿面疾。

“操作”微张口,直刺0.5~0.8寸。

2.阳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头目疾。

“操作”平刺0.5~0.8寸。

3.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内风证;外风证;颈项强痛。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4.肩井

“定位”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颈项肩背上肢痛证;妇产科病;乳房病;瘰疬。

“操作”直刺0.5~0.8寸。内有肺尖,慎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5.日月

“定位”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

“主治”肝胆病;木克土证。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脏器。

6.环跳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腰腿痛证;风疹。

“操作”直刺2~3寸。

7.阳陵泉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木克土证;膝关节及下肢痛麻等证。

“操作”直刺1~1.5寸。

8.光明

“定位”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

“主治”目疾;胸乳胀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0.8寸。

9.悬钟

“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髓虚(痴呆,中风等);痛证。

“操作”直刺0.5~0.8寸。

10.丘墟

“定位”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主治”目疾;痛证;足疾。

“操作”直刺0.5~0.8寸。

11.足临泣

“定位”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足小趾伸肌腱的外侧。

“主治”痛证;妇科病;瘰疬。

“操作”直刺0.5~0.8寸。

12.足窍阴

“定位”第4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热证;痛证。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十二)足厥阴肝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上的毫毛部;②沿着足背到内踝前;③上行小腿内侧;④至内踝上八寸处,交足太阴经的后面;⑤上行膝内侧;⑥沿着大腿内侧;⑦进入阴毛中;⑧环绕阴部;⑨上达小腹;⑩挟着胃旁;[11]属于肝,络于胆;[12]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13]沿气管之后;[14]向上进入鼻咽部;[15]连接于“目系”;[16]向上出于前额;[17]与督脉会合于巅顶;[18]目部的支脉,从目系下行颊里;[19]环绕唇内;[20]肝部的支脉,从肝分出;[21]通过横膈;[22]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主要病侯: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腧穴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左右各14个穴位。

1.大敦

“定位”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少腹病(泌尿,妇科,疝,前阴等);

神志(癫狂,善寐)。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2.行间

“定位”足背第1,2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主治”肝经风热;妇科病;泌尿系病;前阴病。

“操作”直刺0.5~0.8寸。

3.太冲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肝经风热;妇科病;木克土证;下肢痛痿等。

“操作”直刺0.5~0.8寸。

4.曲泉

“定位”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中。

“主治”妇科病;男科病;泌尿病;膝下肢痛证。

“操作”直刺1~1.5寸。

5.章门

“定位”第11肋游离端下际。

“主治”肝脾病(胁痛,黄疸,痞肿);胃肠病(腹泻,呕吐等)。

“操作”直刺0.8~1寸。

6.期门

“定位”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肝胃病;奔豚气;乳痈。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十三)督脉

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于上唇系带处。

主要病侯: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腰骶、背、头项、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病,部分腧穴可治神志病、热病等。

本经腧穴起于长强,止于龈交,一名一穴,共28个穴位。

1.长强

“定位”跪伏位或胸膝位,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神志病(癫狂痫);局部痛证(腰脊和尾骶部疼痛);脏腑病(肠腑)。

“操作”紧靠尾骨前面斜刺0.8~1寸;不宜直刺,以免伤及直肠。

2.腰阳关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主治”局部病(腰骶痛,下肢痿痹);男、妇科病证。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3.命门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局部痛证(腰脊痛,下肢痿痹);男、妇科病证;脏腑病(肠腑)。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4.至阳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局部痛证(腰背痛,脊强);脏腑病(肝,肺脏器异常)。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5.大椎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神志病;热性病;局部痛证;皮肤病。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6.哑门

“定位”第1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神志病(癫狂痫,癔病);局部痛证(头痛,颈项强);哑证(暴喑,舌缓不语)。

“操作”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

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7.风府

“定位”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后发际上1寸。

“主治”神志病(癫狂痫,癔病);热病(外感热病);中风证(半身不遂)。

“操作”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8.百会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神志病;局部病;中气下陷。

“操作”平刺0.5~0.8寸,升举阳气可用灸法。

9.神庭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神志病(癫狂痫,失眠,惊悸);局部病(头面五官症状)。

“操作”平刺0.5~0.8寸。

10.水沟

“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急救;神志病;口鼻病;闪挫腰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指甲掐按。

(十四)任脉

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前上行经阴毛部,沿腹内前正中线向上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面部进入目眶下。

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痞块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病症,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本经腧穴起于会阴,止于承浆,一名一穴,共24个穴位。

1.会阴

“定位”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主治”急救;二阴病;男、妇科病。

“操作”直刺0.5~1寸;孕妇慎用。

2.中极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泌尿系统病;男、妇科病。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3.关元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壮元补虚;肠腑病;泌尿病;男、妇科病。

“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4.气海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补虚强壮;肠腑病;泌尿病;男、妇科病。

“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5.神阙

“定位”脐窝中央。

“主治”壮元;肠腑病。

“操作”一般不针,多用艾条或艾炷隔盐灸。

6.中脘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肝胆脾胃消化病。

“操作”直刺1~1.5寸。

7.膻中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主治”胸肺病;乳房病。

“操作”平刺0.3~0.5寸。

8.天突

“定位”胸骨上窝正中。

“主治”肺病;咽喉病。

“操作”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

9.承浆

“定位”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主治”口舌病。

“操作”斜刺0.3~0.5寸。

(十五)经外奇穴

头颈部奇穴

1.四神聪

“定位”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偏瘫、癫痫;失眠、健忘。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2.印堂

“定位”在额部,两眉头之中间。

“主治”头痛、头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颜面疔疮。

“操作”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3.太阳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口眼喎斜。

“刺灸”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4.牵正

“定位”耳垂前0.5~1寸处。

“主治”口眼歪斜;口疮,口臭,下牙痛。

“操作”向前斜刺0.5~0.8寸;可灸。

5.安眠

“定位”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之中点处。

“主治”失眠,心悸,烦躁,癫痫;头痛,眩晕。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背部

6.定喘

“定位”大椎穴旁0.5寸。

“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肩背痛、上肢疼痛;荨麻疹。

“操作”直刺或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

7.夹脊

“定位”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上胸部穴位主治心肺、上肢的疾病;下胸部穴位主治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主治腰、腹、下肢疾病。

“操作”直刺0.3~0.5寸,或梅花针叩刺;可灸。

胸腹部穴

8.子宫

“定位”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4寸。

“主治”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

“操作”直刺1.5~2寸;可灸。

上肢穴

9.腰痛点

“定位”在手背,当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处,一侧两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头痛;手背红肿疼痛;小儿急慢性惊风。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10.八邪

“定位”第一至第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止痛、咽痛、齿痛、烦热;毒蛇咬伤。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11.四缝

“定位”第二至第五指掌侧,近指关节的中央。

“主治”小儿腹泻;疳积;百日咳;肠虫症。

“操作”直刺0.1~0.2寸,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样黏液或出血。

12.十宣

“定位”在十指指尖端,距指甲游离0.1寸。

“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小儿惊厥;热病;手指麻木。

“操作”直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13.落枕

“定位”在手背,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主治”落枕;手背肿痛,手指麻木,五指屈伸不利。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下肢穴

14.膝眼

“定位”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主治”膝关节疼痛。

“操作”向膝中斜刺0.5~1寸;可灸。

15.胆囊

“定位”阳陵泉直下2寸

“主治”胁痛;胆囊疾患。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16.阑尾

“定位”犊鼻穴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胃脘疼痛、纳呆;下肢萎痹。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17.八风

“定位”第一至第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足跗肿痛,足趾青紫症;头痛,牙痛;毒蛇咬伤。

“操作”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同类推荐
  • 上消化道出血教程

    上消化道出血教程

    本书以上消化道出血为出发点,较系统地介绍了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并发出血的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治方法。全书共14章,分别论述了上消化道出血的基础知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非静脉曲张出血与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治疗、胆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等。
  • 科学国药:用药指南

    科学国药:用药指南

    《科学国药》旨在总结佛慈制药80年艰辛而辉煌的发展历程,挖掘并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合理应用中医药,从而让基层群众在医疗、预防等方面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的良好服务。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为了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服务特色,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过精心遴选,我们编写了《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本书依据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汇集了近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科室建设为重点,便于医院领导、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系统掌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及管理知识,同时,也可作为医院及科室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相关工作的依据,增加医院日常管理及监督考核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 解读中国第一病:让我们携手应对乙肝的挑战

    解读中国第一病:让我们携手应对乙肝的挑战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就发病人数而言,又是肝炎大国。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三者之间,既存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又是三个完全不同的疾病。
  • 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出治疗常见病的一些首选用药经验,找准每个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情况,确定首选药物的理论根据,进行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实现科学、合理、安全的用药原则。
热门推荐
  • 欺天宝典

    欺天宝典

    一个青年带着一本宝典进到了风起云涌的神环大陆,蠢蠢欲动的魔族、神秘强大的恶魔、诡异的元素潮汐、人类帝国的复辟与战争…………一切尽在此发生。
  • 联对佳话(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联对佳话(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 我本诡异

    我本诡异

    一扇普通的大门,通向一个个诡异世界,一个个故事,是谁留下的痕迹。“弟弟,弟弟,”是谁在呼唤我?我什么时候有过一个姐姐,这诡异的女子到底是谁,是人是鬼。迷雾重重的苏宅又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最后的结果竟然是这样,我不是我,那么我是谁,我又该何去何从。轮回中可有我的一席之地。
  • 妃倾天下:吾妻哪里逃

    妃倾天下:吾妻哪里逃

    当她穿越千年,成为女皇,亲纳三妃。一个逗比三个妃与易少:“轩妃你今天去了玉寺?”“嗯,女皇,我可是去玉阁给您求道符。”轩妃欢喜道,“还是“早生贵子”的符呢!”“噗!”倾狂一下子吐光茶水,早生贵子?尼玛让她生?与瑟少:“瑟妃你揍了我的御卫?”“是怎样?不是又怎样?”他阴冷的说,“他们既敢说我不得宠,我为何不能揍他们呢?”说着,还握紧拳头往前打去。妈呀,是她的错,连忙躲开拳头。与蓝少:“景妃,还是这里安全啊。”感叹道。“女皇,这儿也不安全。”景妃淡含忧伤的望着她,“本来我是要在蓝家为母报仇的但你已把我纳为妃,不如就赐我后位让我在这里安享晚年吧。”女帝丢下茶杯提着龙袍跑。嘤嘤~这里不安全我要回火星!
  • 萝莉千金,惹不得

    萝莉千金,惹不得

    让脑细胞已死光的我再认真想想一个完美的简介是如何诞生的Q^Q……反正这篇小说是【双子座】女主离家出走遇到男主发生的一系列可能是女主一生中唯一一次接触的所有事,就素酱紫滴说辣~结局HE,(就不知道可不可以到哪时候了…偶是不会告诉你内个双子座可以剧透滴~)
  • 浮华六界之魔王

    浮华六界之魔王

    她身为仙界之人,却不被仙界的人认同,阴差阳错下,游历六界,是一场阴谋,还是意外,且看她如何在六界中周转,超脱六界之外的神,最后谁会在她身边。
  • 终云之月下星鱼

    终云之月下星鱼

    一个修行少年初次下山,发生一系列奇奇怪怪的故事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材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材

    本书介绍了世界主要林木树种及珍贵木材特性,同时还介绍了人们对林木资源的科学、高效的开发利用重点阐述了木材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基本概念、作用原理和处理方法及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等。
  • 阎罗天子包文正

    阎罗天子包文正

    传说包文正是文曲星下凡,他又是怎样成为阎罗天子的?他的月亮又是怎么回事?公孙策是符阵师的话,展昭又是什么?三千年前阿修罗界跟天界的大战,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阴谋?
  • 初升之逝

    初升之逝

    稚嫩的灵魂哀呼教育的沉疴。希望受教育者、施教育者都能认真地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