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2000000017

第17章 墨家学派墨子与《墨子》

各家各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派别,除了儒家、道家、法家外,还有墨家、名家等学派学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墨家是众多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其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名家作为华夏文化中一种思想与逻辑表现的载体,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以哲学论证来辨别社会问题。此外还有农家、阴阳家、兵家、医家等,它们一同构成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对后世影响很大。

战国初期,在宋国国都商丘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里,一个男孩出生了,父母给他取名叫墨翟。

墨翟少年时做过牧童,学过木工;作为贵族后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成人后,墨翟为了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便去拜访天下名师,开始了各地游学的生活。那时候,他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

在学习过程中,墨翟渐渐发现,儒家所讲的思想内容都是一些华而不实的废话。因此,他决定以“兴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为己任,到处奔走,宣传行义。

战国时期的社会是“强之劫弱、众之暴寡”,针对这一现实,墨翟认为这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因此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墨翟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

墨翟的这套理论得到了来自社会底层的大批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的拥护,他们开始追随墨翟,并尊称他为墨子。墨子和其弟子便把这些人组成了墨家游侠集团。

这个集团有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他们统一穿短衣草鞋,并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如果谁违背了这些原则,轻则开除,重则处死。

这个组织还规定墨家学派的领袖称为巨子,也作矩子,代代下传。所有这个组织的人都必须服从巨子的指挥,哪怕是“赴火蹈刃”也要在所不惜。

刚开始的时候,墨子在各地聚众讲学,常常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经过几年的实践,墨子深感要想“兴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组织更多的人为义献身。

为了培养大批人才墨子在30岁之前,创办了历史上第一个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的综合性平民学校。

当时楚惠王为了把贤才墨子留在楚国,就打算以书社封墨子,墨子没有接受。越王听说这件事后,也打算以吴的500里之地封给墨子,墨子也没有接受。

墨子认为做有利他人之事,并不意味着只利于他人而不利自己,实事上,在利他人的同时,也在利益自己。这个利益是相互的。因而决不可做牺牲他人的事情,因为牺牲他人利益的同时也其实上是在损害自己的利益。

墨子认为,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相互爱护,同时又能做到相互给予利益,就可以改变丑恶的时弊。

在对待人才上,墨子提倡“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墨子着力强调君子修身的重要性。人在社会上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从修身做起,必须要铸就高尚的品行,这才是一切事业的起点。

仁义之士所要做的事,必然是兴盛天下人利益,消除天下人的危害,以此作为自己的事业。就也是说,君子要兴盛天下人的公利,消除天下人的公害。

另外,针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墨子提出了节用节葬,认为君主、王公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墨子反对剥削,崇尚劳动;反对以强欺弱,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儒家礼乐,主张节葬、节用;反对世卿世禄,主张尚贤、尚同。于是,在墨子晚年,儒墨齐名。在他去世后,墨家弟子仍“充满天下”、“不可胜数”。因此,战国时期虽有诸子百家,但“儒墨显学”则是百家之首。

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墨子言行的记录成书,名为《墨子》。这是一部光彩夺目的巨著,是墨家学说的精华之作。

《墨子》原来有71篇,现存53篇,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等4篇合存起来称《墨经》。这4篇再加上《大取》、《小取》两篇,称为《墨辩》。也有人把这6篇放在一起总称为《墨经》。

《墨子》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著作。书中对很多问题阐述严密,说理透彻,立论准确,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在古典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

同类推荐
  • 近代思想的主潮

    近代思想的主潮

    本书分为精神生活的基本概念、知识问题、世界观问题、人类生活问题、根本问题五章,内容包括:主观与客观、唯心论与唯实论、法则、一元论与二元论、道德的问题、人格与性格等。
  • 看破不说破

    看破不说破

    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剖析透彻,逻辑清晰,论证翔实,旨在采撷黑格尔哲学中关于人生探索的思想精粹。本书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论述力求深入浅出,结合各种小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得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避免晦涩的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增强图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读者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全面的了解,给读者以生活中的智慧和哲学上的启迪,让先贤的智慧成为照耀我们前行的灯光。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热门推荐
  • 我的幸福你别跑

    我的幸福你别跑

    “你混蛋!”某人一脸坏笑的看着她“我还有更混蛋的,要不要试试?”她红了脸,某人见状,又继续说,“夫人,天色已晚,我们休息吧。”听了此话,她的脸更红了,“你你你…你滚!”“好,我们一起滚。”
  • 恋人影子

    恋人影子

    她是被闺蜜和男友背叛的人,她是一只老鼠,过街人人叫骂,闺蜜和男友让她身败名裂。是他在她黑暗中出现,一步步带她走向光明,她成长了,对于她来说,那个人是她一生挚爱。是在一起还是分离?请敬请期待。(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别跑,沁月

    别跑,沁月

    两位小女孩穿越到未知的朝代,开始一段奇妙的旅程,其中有误会,有阴谋,有真心,有假意,经历那么多,两位小女孩将最终会面对什么。。会留在古代和爱人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么。。
  • 阳光若即若离

    阳光若即若离

    初夏,是阳光最明媚的时候。只有在这个季节才能把我们过去的悲伤融化掉……最痛最美的十七岁遇见最好的你;只是,我们是否都还在原地从未曾离开
  • 三国之兵锋天下

    三国之兵锋天下

    重生三国,成了汉末小世家林氏的唯一嫡子。而三国,这是一个枭雄辈出,天下纷争的时代,曹操,孙权,刘璋,马超,公孙瓒......这又是一个将星迭出,谋士如云的时代,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庞统,法正,贾诩,郭嘉,徐庶等等千古风流人物。来到三国,面对千古枭雄,他敢于之争天下否?
  • 每天洒洒狗粮

    每天洒洒狗粮

    天气转凉的时候,林悦竹约她老婆出去。苏清:外面太冷,不想出去。林悦竹:你在家先等着,我去给你买件羽绒服。苏清:丑。林悦竹:丑?你穿个小布片抖成筛子就不丑了?
  • 异世之踏武破虚

    异世之踏武破虚

    前世缘未了,今世脚踏巅峰又为何?管他为何为谁!今朝有酒今朝醉!万事当不悔!快意恩仇,随心随性,不枉重生来此一遭!看他异世重生如何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如何诠释属于自己的爱恨情仇。
  • 泼男和泼女的浪漫告白

    泼男和泼女的浪漫告白

    本文是由第三人称来描述的,通过一开始的不好印象,中途发现对方的优点,最后爱上了对方的故事。
  • 三界第四之书生

    三界第四之书生

    我姓梅,梅花易数的梅,单名易字,梅花易数的易。一心想当记者,结果却成了老师。兵家大妈说:不想当记者的老师不是好老公。
  • 超能力学院的伪学渣

    超能力学院的伪学渣

    外公是陆军上尉,小舅和父亲是太空作战部队的两位大将,S级能力者,一家人战功赫赫,再加上自己本身绝不弱于A级的超能力,卫景林本该是川海一中这所超能力学院的天之骄子,可现实却是,他只是一个D级的学渣而已,原因无他,自己的外公、小舅和父亲全都在战斗中殉职,父亲又是个孤儿,家里除了母亲和自己之外再无其他亲人,看着父亲葬礼后母亲那张一下子老了许多、犹带着泪痕的脸,卫景林只能答应母亲绝不参军,绝不暴露自己的超能力等级。“算了,学渣就学渣吧,至少不用被强制参军,没那么多包袱,我还乐得清闲”卫景林抱着这样的想法进入了川海一中,然而事实真的会如卫景林所想的那样平静下去吗?PS:文科生,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