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2600000006

第6章

实践,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理解越深刻,实践就会更加通达。

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认识却不实践,这是认识肤浅。

力学而得之,必充广而行之。

——宋·杨时《二程粹言·治学》

努力学到的知识,必须去广泛地进行实践运用。

百工制器,必贵于有用;器而不可用,工不为也。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各种工匠们制造器物,必定贵在有实用价值;如果器物没有用处,工匠就不会去制做。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如同人喝水,是凉的还是热的一喝便知。比喻实践出真知。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宋·吕本中《官箴》

没有首先学会养孩子随后才嫁人的道理。比喻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

不识坎离颠倒,谁能辨,金木浮沉?

——宋·吕岩《满庭芳》

不经历过坎坷流离和屈辱,有谁能分辨金沉木浮?

若只是握得一个鹘沦的果子,不知里面是酸、是咸、是苦、是涩,须是与它嚼破,便见滋味。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如果只是握着一个完整无损的果子,就不会知道里面的味道是酸、咸、苦、涩,必须咬破尝一下,才知味道。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论先后,学习知识为先;论轻重,努力实践最重要。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了解得愈明白,实践就会愈专心;实践愈专心,了解得会更明白。

欲知知之真不真,意之诚不诚,只看做不做。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想要知道了解得真实与否,理解得深刻与否,只要看做与不去做。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认识和实践常常紧密相关,就如同有眼睛没有脚不能行走、有脚没有眼睛看不见一样。

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认识事物之重要,不如立即去实践实在。

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尚言,则诡谲之风行焉。

——宋·邵雍《渔樵对问》

推崇实践,那诚实的风气就会盛行;推崇空谈,那虚伪狡诈的风气就会盛行。

未识龙宫莫说珠。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如果没有看过龙宫是什么样子,就不要谈论骊龙颔下的珍珠。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法度总论》

观看过许多器物的人可以成为好工匠,诊断过许多病人的人能够成为好医生。

学而不行,与不学同。

——宋·龚昱《乐庵语录》

如果只学习不实践,那么就与不学习相同。

一人之见,不足以兼十人;我能取之十人,是兼十人之能矣。

——宋·包恢《论立身师法》

一个人的见识赶不上十个人;我能吸取十个人的优点,就抵得上十个人的能力。比喻人不可能每件事都亲自实践。应该向他人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徒学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只知读书就会了解太少,亲自实践才是最好的。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宋·释悟明《联灯会要·道颜禅师》

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会增长对这件事情的认识。比喻实践的重要。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口上说不如亲身经历,耳朵听不如亲眼看到。

冰不掿不寒,木不钻不着。

——元·佚名《渔樵记》

冰不用手握就不知寒冷,木不钻不着火。比喻只有实践才能认识。

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

——元·王恽《玉堂嘉话》

口头上说得到一丈长,还不如实际上获得一尺长。

按图索骥,多失于骊黄牝牡。

——元·赵汸《葬书问对》

凭借图画上的样子去寻求骏马,很多人恐怕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分辨不清。比喻纸上谈兵,缺少实践经验。

无知岂真知,无见非真见。三折为良医,一交学一便。

——元·耶律楚材《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没有感知如何能算是真正知道,没有看见不能算是真正见到。折断了三次手臂就可以成为好医生,对事物接触一次就能学到一样本事。

经目之言,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目?

——元·施耐庵《水浒传》

经历亲自看到的事,还恐怕不真实;只听传闻的话,为何能够完全相信。

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

——明·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天下的学问,没有不实践而只谈论的。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明·王守仁《传习录》

知道了却不实践,等于没知道。

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明·王守仁《与薛尚谦》

经历一次挫折智慧就会增进一步。今日的失败,未必不是今后获得成功的原因。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明·王守仁《传习录》

理论是实践的开始,实践是理论的成果。

路岐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身亲履历而已先知路岐之险夷者耶?

——明·王守仁《传习录》

道路的险阻或平坦,必须要亲自实践以后才清楚。哪里有不亲自实践却事先知道道路是险阻还是平坦的?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

——明·王廷相《与薛君采二首》

讲到一件事情,就立即去做;亲自做过后,就会有所了解,这就是所说的真正了解。

论学则观其身,论政则考其时。

——明·方孝孺《杂铭·书签》

议论学术,应该观察它的实践;议论政事,应该考察它是否符合当前实际。

将官者而不能行,抑行则愧影,寝则愧衾。

——明·海瑞《严师教戒》

只能讲而不能实践,在行走时就会对影子有愧,睡觉时就会对被褥有愧。

一网复一网,终有一网得。笑杀无网人,临渊空叹息。

——明·唐守之《渔翁失网图》

一网一网地捕鱼,终会有所得;可笑无网的人,只能是临渊空叹息。比喻只会空谈而不做实际工作是没有收获的。

处难处之事,可以长识;调难调之人,可以炼性。

——明·徐祯稷《耻言》

处理很难处理的事情,可以增长见识;调和很难调和之人,可以锻炼自己的性格。比喻实践可以增长才干。

委身当任,始知时事之难;袖手旁观,何怪人言之易。

——明·徐渭《又启严公》

敢于承担责任,才能了解到面临的事情有多么艰难;如果袖手旁观,就不会奇怪人们为何能够随便地发表议论。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明·周立《饮酒》

一句话都不能践行,读万卷书也没有用。

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明·薛应旂《薛方山纪述·上篇》

不担心嘴上说的不好,只担心不能完全做到身体力行。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明·刘基《拟连珠》

东西有甜,有苦,只有亲口尝过的人才能辨识;道路有平坦,有险峻,只有亲自走过的人才能知道。

帆海者不知山,驾陆者不知水。

——明·何景明《赠杨静之南归序》

航海的人不了解高山,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不知大海。

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

——明·宋濂《元史·尚野传》

拿钱买水,所买的水有限,能自己打井开泉而打水,将是用不完的。

轻重生权衡,非权衡生轻重。

——清·魏源《皇朝经世文编序》

事物的轻重产生权衡,不是权衡产生轻重。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横夫之一足。

——清·魏源《默觚·学篇》

翻阅过五岳的地图便自以为是了解了山,其实还不如樵夫的一双脚。比喻实践胜过纸上谈兵。

山居难与论舟行之险。

——清·魏源《默觚·治篇》

居住在山里的人很难谈论有关航海的艰险。

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清·魏源《默觚·学篇》

能够陈述八珍菜谱,便自以为是知道百味,其实不如厨师尝一口的体会深。比喻亲自实践胜过纸上谈兵。

九死之病,可以试医。

——清·魏源《默觚·治篇》

人经过九死之病,可以当医生。比喻实践出真知。

士而欲任天下之重,必自其勤访问始。

——清·魏源《默觚·治篇》

有志之士想担负天下的重任,必须从勤访问调查开始。

帐中看日月,岂能辨阴晴。

——清·魏源《明末楚石诸禅师和按圣诗》

在帐幕里看太阳和月亮,如何能辨别得出是阴天还是晴天。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清·魏源《默觚·学篇二》

接触之后才能知道,实践之后才懂得艰难。

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清·王夫之《思问录》

有不明白的东西,通过实践就会弄懂弄通。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清·王夫之《尚书引义》

虽然通过实践可以掌握理论知识,但是理论知识本身不能替代实践。

力行而后知之真。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

身体力行然后才有真知灼见。

行焉,可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

——清·王夫之《尚书引义·说命中二》

实践,可以得知理论知识的实际功效;理论知识,则不能够验证实践的效果。

终日抄药方而不能疗一疾,终日写路程而不能行一步。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整天只是抄写药方却不能治好任何一种病,整天只是写行程计划却不能前进一步。比喻实践出真知。

心中醒觉,口中讲说,纸上敷衍;不由身习,皆无用。

——清·颜元《存学编》

心中领悟,口中讲说,纸上画一画,不去实践,这都是无用的。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清·曹雪芹《红楼梦》

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会增长关于处理这类事情的智慧。

易牙善烹,先羞百牲。

——清·袁枚《续诗品·博习》

易牙擅长烹调,在于他已尝过百种牲畜的肉。

不在被中眠,安知被无边。

——清·钱大昕《恒言录》

不在被子中睡觉,如何能知道被子宽大?比喻只有实践才能认识。

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

——清·钱泳《要做则做》

凡事做就会,不做如何能会呢?

能到竹林下,自有春水声。

——清·袁枚《随园杂兴》

只要能到竹林下,自然会听到春水声。比喻只要去实践就能有所收获。

学者读书穷理,须有实见;然后验于身心,体而行之。

——清·张伯行《薛敬轩先生传》

学习的人读书要穷究道理,必须要有切实的见解;然后要用身心考察,要用实践验证。

言性善,则天下将无弃人;言知行合一,则天下始有实学。

——清·陈确《瞽言》

宣传人性之善那么天下将会都是有用之人;宣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么天下才有真实的学问。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清·顾东桥《答人论学书》

真正的认知是为实践服务,不实践不能算是完全的认知。

拾穗虽利,不如躬耕。

——清·施闰章《警志》

拾拣粮食虽然有益,但不如亲自去耕种。比喻实践的重要性。

知行为二,虽知犹无知,虽致犹不致。

——清·唐甄《潜书·知行》

理论和实践相脱离,虽知也如同无知,虽达到也像没达到一样。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工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

——清·王豫《蕉窗日记》

人必须在实践中修练,才有好处;如果只好闲静,遇到事情便会慌乱。

善弓者,师弓不师羿;善舟者,师舟不师奡。

——《牧令五箴》

善于使弓的射手,以弓为老师,不以羿为老师;善于划船的人,以舟为老师,不以奡为老师。比喻在实践中学习。

若泛观天下之理,而不知善处事物,究于实际何补?

——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

如果只是浮浅地了解天下的道理,而不知道妥善地去处理事情,这对实际有何用呢?

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

不亲身实践,便如同用车在水上走,用舟在陆上行,一点用处也没有。比喻实践的重要性。

同类推荐
  •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9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俗民风、中华老黄历四个部分。这里有民间诸神那些迷人的传说故事,有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法,有独具特色的婚丧嫁娶仪式,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民间禁忌,也有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这些汇成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华民间世界。
  •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晋江民间风俗录

    晋江民间风俗录

    本书采用词条形式,对晋江民间的主要风俗进行挖掘、记录和整理,按内容分类成书。
  • 美丽山西

    美丽山西

    本书是大型科普系列丛书“美丽中国”的一种。以精准流畅的语言和与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三大板块,全面立体地展现了山西省的自然景观,介绍了山西省的经济成就以及文化古迹、民风民俗。同时还设置了知识链接栏目,对相关概念予以解释,以增强知识性内容的普及。
热门推荐
  • 17岁该爱了:你还在这里吗

    17岁该爱了:你还在这里吗

    “其实我们本来没关系,分开了也不伤心,不管哪样你还是我的哥哥,我最好的哥哥。”——给亲爱的哥哥。本以为的依赖,到最后却变成了羁绊。17该爱了,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20岁该懂了,感情不是意气用事,而是两个人的付出和努力经营。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世的轮回

    九世的轮回

    经历九世的轮回只为一飞冲天,作为一个小人物他经历了八世的轮回,这第九世就是他翻身的契机,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也是他们最后的一次机会。美女、朋友、灵兽和我一起站在世界的顶点吧,异族的小崽子们我会将你们踩在脚下的。
  • 学会做人做事学会选择放弃

    学会做人做事学会选择放弃

    本书通过多个饱含哲理的小故事,教人们如何积极的去选择,聪明地去放弃。
  • 三小只与皇室公主的爱恋

    三小只与皇室公主的爱恋

    大家想知道三小只变为贵族和贵族公主的故事吗?
  • 修罗王煞

    修罗王煞

    世间有一族,名曰修罗,其力可破苍天,其志可创大地,修罗无情,回首一眸间,苍雷怒吼,狂浪咆哮,天地失色。世间有王,其力碎神灭魔,混沌初开,天地初始,王者诞生,三千六百五十劫,天地破碎,混沌由来,王者不灭,化于虚无。世间有煞,周身煞气弥漫,其周围数亿万里内,寸草不生,节灵不存,孤煞一力擒天,毁世灭宇,所过之处,真神不在,众魔消之。三千六百五十劫,混沌开启,天地再现,王者归来...
  • 慆慆不归·老兵自述:我在台湾40年

    慆慆不归·老兵自述:我在台湾40年

    本书讲述了:1949年,近两百万人随国民党涌进台湾,那一年,共产党在北京建立新政权,而国民党则痛呼大陆沦陷。在迁往台湾的两百万人中,有近一半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国军官兵,他们不曾想到这一去便是几十年的岁月沧桑,几十年的背井离乡。他们在台湾生活得如何,他们是否思念故乡?百万漂泊的灵魂,同时在大陆留下百万破碎的家庭……如今,几十年过去,他们自己,他们的后代、亲人,对台湾和内地,又有着怎样的态度和期许。
  • 灵狱九天

    灵狱九天

    刘晨曦,一名普通的少年,本应该过着平凡而简单的生活,但是一场巨变,让他失去了一切,他因为是私生子的身份而遭到追杀,自己最亲的人因他而死,愤怒疯狂的他,为了报仇,毅然踏上了一条修罗之路,灵徒,灵师,大灵师,灵战,灵将,灵帅,灵霸,灵王,灵圣,灵帝.......看他如何一步步踏上世间的巅峰
  • 校花的近身狂少

    校花的近身狂少

    身具透视眼,穿梭美云间,陪伴白富美,踩踩狂二代。高冷白领铺床单,干练警花倒着追,可爱小护士对他犯花痴……林逢面对这些十分无语,拍拍大腿想起来,家里还有一对望穿秋水的极品姐妹花……
  • 风苍云紫

    风苍云紫

    本书主要讲述民国期间一户普通商人的人生,一个普通人在经历了极端的艰难之后的复仇之旅。书中有友情、亲情、爱情,你一个人只有从高峰跌入低谷时,才知道什么才是最真挚的······本书剧情跌宕起伏,既有抒情也有悬念,民国期间各式人等如政客、军人、商人、东家、伙计、僧人、道士、王爷、土匪各色人等陆续出场,展现了一幅民国期间的人生百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