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2300000002

第2章

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

——《管子·形势第二》

独断专横的国家,(必然)劳苦而祸患多多;独断专横的一国之君,(必然)卑鄙而没有威望。

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者,国益大。大而不为者,复小;强而不治者,复弱;众而不治者,复寡;贵而无礼者,复贱;重而凌节者,复轻;富而骄肆者,复贫。

——《管子·霸言第二十五》

国家大而政绩小,国家的地位(也会)随着它的政绩(变小);国家小而政绩大,国家(也就随之)增大。(国家)大而无所作为,又会变为小;(国家)强盛而不加治理,又会变为弱;人多而不加治理,又会变为少;地位显贵但没有礼节,又可以变为卑贱;权力大但却超越规范,又可以变为轻微;富足而骄奢放肆,又可以变为贫穷。

强国众,先举者危,后举者利;强国少,先举者王,后举者亡;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

——《管子·霸言第二十三》

强盛的国家多时候,先举事的国家很危险,后举事的国家得利;强盛的国家少时,先举事的国家能成就霸业,后举事的国家(将会)灭亡;参战的国家多,后举事(的国家)可以成就霸业;参战的国家少,先举事(的国家)可以成就霸业。

强国得之也以收小,其失之也以恃强;小国得之也以制节,其失之也以离强。

——《管子·霸言第二十三》

强国的成功在于容纳小国,它的失误在于自恃其强;小国的成功在于折节事强,其失误在于摆脱强国。

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

——《韩非子·解老第二十》

国家一定要有文官和武官,治理政事一定要赏罚分明。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韩非子·安危第二十五》

(国家)的稳定危急在于(政策的)正确还是错误,不在于(力量的)强大或弱小;(国家的)生存灭亡在于(国力的)空虚还是充实,不在于人多还是人少。

欲富而家,先富而国。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

若想使家庭富裕,先要使国家富裕。

有道之世,以人与国;无道之世,以国与人。

——《淮南子·卷十·缪称训》

政治清明的时代,把个人献给国家;政治黑暗的时代,把国家给予个人。

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

——《孔子家语·好生第十》

国土有余但百姓不富足,有德行的人对此感到耻辱。

众寡均而人功倍己焉,君子耻之。

——《孔子家语·好生第十》

(国与国之间)人口多少均等而别人的功绩超过自己一倍,有德行的人对此感到耻辱。

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

——《孔子家语·弟子行第十二》

国家政治清明,贤人就会兴旺,合适的人就会被任用。

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

——《说苑·卷八·尊贤》

国家没有贤能的臣子和优秀的人才辅佐而能够成就功业、树立美名、安全稳定的,是从来都没有过的。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素书·安礼第六》

政局危急的国家没有贤能的人,政治混乱的国家没有善良的人。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素书·安礼第六》

国家将要成就霸业时,士人都归顺;国家将要灭亡时,贤人预先避开。

国家之所以存在,在道德之深浅,不在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在风俗之厚薄,不在富与贫。

——《省心短语》

国家之所以存或灭亡,在于道德的高低,而不在于力量的强弱;朝代延续的长短,原因在于风俗的淳厚与浇薄,不在于百姓的富足与贫穷。

君子也者,道法之总要也,不可少顷旷也。得之则治,失之则乱;得之则安,失之则危;得之则存,失之则亡。

——《荀子·致士第十四》

有德行的人是掌握政治原则和法治的总管,片刻也不能缺少。得到他,国家就会安定;失去他,国家就会混乱;得到他,国家就生存;失去他,国家就灭亡。

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

——《荀子·正论第十八》

天下人都归顺它的叫做王国,天下人都背离它的叫做亡国。

治国谨其礼,危国谨其法。

——《盐铁论·论诽第二十四》

治理得很好的国家慎重它的礼制,政局危难的国家慎重它的法制。

报国之道有四:一曰贡贤,二曰献猷,三曰立功,四曰兴利。贤者,国之干;猷者,国之规;功者,国之将;利者,国之用。

——《忠经·报国章第十七》

报效祖国的方法有四种:第一种是举荐贤才,第二种是献良策,第三种是为国立功,第四种是为民造福创利。贤良,是国家的主干;良策,是国家的大计;功业,是国家(存在)的将领;利益,是国家(富强)的财用。

治国之道,举直措诸枉,其国乃安。夫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

——《便宜十六策·举措第七》

治理国家的办法,是举用正直的贤良摒弃奸佞的小人,国家才能得以安定。(房屋的)柱子用直的树木做才能坚固,辅佐的人用正直的士人才会好;直的树木从幽林中选出,正直的士人从群众中选出。

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便宜十六策·举措第七》

治理国家如同修养身心一样,修养身心的关键,在于蓄养精神;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任用贤才。

治则有为治之因,乱则有致乱之因,在人而已矣。

——《程氏粹言·论政篇》

国家稳定,则有达到稳定的原因;国家混乱,则有造成混乱的原因,关键是在于用人罢了。

强干弱枝,大本小末。

——《春秋繁露·十指》

加强主干削弱枝梢,使中央的势力扩大、使地方的势力减弱。

建治之术,贵得贤而同心。

——《春秋繁露·立元神第十九》

治理好国家的方法,贵在得到贤能之人(的辅佐)并且(使众人)同心同德。

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

——《管子·权修第三》

土地广阔而国家贫穷,是因为土地没有开辟;人多而兵力薄弱,是因为人民缺乏督促。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第十三》

审察限度和标准,节约衣服,俭省财用,禁止奢侈浪费,(这)是治理国家的当务之急。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

——《管子·八观第十三》

国家奢侈则开支浪费,开支浪费则人民贫困,人民贫困则产生邪恶思想,产生邪恶思想则出现邪恶巧诈行为。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大凡治理国家的规律,是首先必须使人民富足,人民富足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

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

——《韩非子·扬权第八》

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须铲除臣下的结党营私;不铲除臣下的结党营私,他们就会越聚越多。

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民人用之,其身多殃;主上用之,其国危亡。

——《韩非子·扬权第八》

圣明君主的治国之道,是去掉(自身的)智慧和巧诈;智慧和巧诈不去掉,治国原则就难以成为常规。老百姓使用智慧和巧诈,自身(就会)多灾多难;君主使用智慧和巧诈,他的国家(就会)危险甚至灭亡。

不知治者,必曰:“无变古,毋易常!”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

——《韩非子·南面第十八》

不懂得治国之道的人,必定会说:“不要改变古法,不要改革常规!”改变不改变,圣人不管,(他只管)正确地治理国家而已。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第二十》

治理若大个国家如果频繁改动法令,百姓就会受尽苦头。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性之本,在于去载。

——《淮南子·卷十四·诠言训》

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致力使百姓安定;安定百姓的根本,在于满足财用;满足财用的根本,在于不耽误农时;不耽误农时的根本,在于减省官事;减省官事的根本,在于节制贪欲;节制贪欲的根本,在于返归天性;返归天性的根本,在于抛弃外表的粉饰。

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

——《孔子家语·刑政第三十一》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教化人民,必定是刑罚与政令并用。

欲将取天下者,当以无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老子·四十八章》

想要治理天下的的人,应当顺其自然不造事,到了他要造事(的时候),(他)又不配来治理天下了。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五十七章》

以清正廉洁治理国家,以奇谋用兵,以不生事端统治天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六十章》

治理若大个国家如同煎小鱼(不宜频频翻腾搅扰)。

有天下者众矣,其得之必以公,其失之必以偏。

——《吕氏春秋·卷一·四曰贵公》

拥有天下的人很多,他们得到天下的原因必定是由于公正,他们失去天下的原因必定是由于偏私。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吕氏春秋·卷一·四曰贵公》

治理天下,一定先将公正放在首位,公正了,天下就太平了。因为太平来自公正。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吕氏春秋·卷十七·七曰不二》

听信众人的议论来治理国家,那么国家的危亡(就)没有几天了。

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

——《论衡·非韩第二十九》

实力弱小的国家则应修养德行,兵力强盛的国家就要振奋军威。

治国之道,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

——《论衡·非韩第二十九》

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要培植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修养德行,二是蓄积力量。

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论衡·自然第五十四》

任用贤人使他的才能得以发挥,自己端庄肃穆、无所作为,天下就会大治。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墨子·尚贤上第八》

贤良的人才广聚,则说明国家治理得很好;贤良的人才稀少,则说明国家治理得很坏。

凡为治之大体,莫善于抑末而务本,莫不善于离本而饰末。

——《潜夫论·务本第二》

治理国家的重要义理,没有比抑制末节而致力于根本更好的,没有比远离根本而追求末节更坏的。

上医医国,其次医疾。

——《潜夫论·思贤第八》

最高明的医生是医治国家的病,那次一等的(医生是)治疗身体的疾病。

人君之治,莫大于和阴阳。

——《潜夫论·本政第九》

一国之君治理国家,没有比调和阴阳更大的事情。

有国之君,未尝不欲治也,而不世见者,所任不贤故也。

——《潜夫论·潜叹第十》

作为一国之君,没有不想治理好国家的,而没有治理好的,是因为所任用的人不贤能的缘故。

治世者若登丘矣,必先蹑其卑者,然后乃得履其高。

——《潜夫论·衰制第二十》

治理国家就像登山一样,必须先踏在低处,然后才能登上它的高峰。

民之所以不乱者,上有吏;吏之所以无奸者,官有法;法之所以顺行者,国有君也;君之所以位尊者,身有义也。

——《潜夫论·衰制第二十》

百姓之所以不作乱,是因为上面有廉吏;廉吏之所以不行奸诈,是因为政府有法令;法令之所以 (能够)顺利实行,是因为国家有君主;君主之所以地位尊贵,是因为自身有威仪。

佚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

——《三略·下略》

(实行)安逸无为的政策, (就会涌现)很多忠臣,(实行)劳民伤财的政策,(就会出现)很多怨民。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国务不可不谨也,事本不可不抟也。

——《商君书·壹言第八》

凡是要治理好国家,建立制度不可不仔细研究,制定法令不可不谨慎认真,统一国家政务不可不细致严谨,处理根本性事务不可不心力专一。

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教。一赏则兵无敌,一刑则令行,一教则下听上。

——《商君书·赏刑第十七》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就是统一赏赐,统一刑罚,统一教育。统一赏赐就会使军队所向无敌,统一刑罚就会使法令顺利推行,统一教育就会使民众听从君主。

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

——《尸子·卷上·治天下》

治理天下有四种方法;一是忠正仁爱,二是大公无私,三是任用贤能,四是制定法度。

治乱民犹治乱丝,不可急也。

——《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八·通鉴多采善言》治理作乱的民众如同治理纷乱的丝线一样,是不能着急的。

有国家者,未有不任智谋而成王业也。

——《太白阴经·卷一人谋上·未有阴谋》

凡是统治国家的人,没有不任用有聪明有才能的人而能成就帝王之业的。

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制则国治。

——《尉缭子·兵谈第二》

土地广阔并且能充分利用,国家就会富足;人口众多而又能健全制度,国家就会安定。

梁栋朽则屋倾,贤不肖分则国治。

——《省心录》第一一四

栋梁如果朽烂了,那么房屋就会倒塌;贤能和不贤能得以区分,那么国家就会安定。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荀子·富国第十》

使国家富足的方法,就是节约开支使人民富裕,而且善于储藏盈余。节约费用用礼法,使人民富裕用政令。

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

——《荀子·正论第十八》

君主的治国之道清明,那么臣民就安定;君主的治国之道昏暗,那么臣民就会人人自危。

为治,是自约而致其博。

——《朱子语类·卷一○八》

治理天下,是从简约开始最终达到广博。

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

使心神畅游在宁静恬淡之内,把形气融和在寂寞无为之中,顺从万物的自然,不怀有半点儿私心,那么天下便会得到很好的治理。

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

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功高盖世却好像不是自己的,教化施及万物而百姓却不觉得有所依赖;有他这么个人,可是没有谁举出他的名字,使万物都各居其所而欣然自得;站在变化不测的所在,却遨游在空虚无有的境界。

不治天下,安藏人心?

——《庄子·外篇·在宥第四》

不去治理天下,怎么能使人心向善?

太山之高,非一石之积也;琅玡之东,渤溽稽天,非一水之钟也。所以治国家天下者,非一士之言也。

——《子华子·下·晏子问党第六》

大行山的高大,不是一块石头堆积起来的;琅玡山的东面,渤海连天,不是一条水流汇聚成的。用以治理天下的,(也)不是一个人的言论。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经·商颂·玄鸟》

祖国沃野千里,是人民生活的地方。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论语·宪问》

面对利益,要想到道义;面对国家危难,要勇于献身。

国家将兴,必于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礼记·中庸》

国家将要兴盛发达,一定会有吉兆显现;国家将要衰亡,一定会有邪恶出现。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孟子·滕文公下》

有志向的人,准备为正义事业献身;勇敢的武士,准备为国家流血牺牲。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孟子·尽心上》

国家政治清明,就要为推行道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国家政治腐败,就要为维护道义而献身。

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

——《管子·七法》

不要因为偏爱亲人而给国家带来危害,所以说国家比亲人更为亲近。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人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庄子·则阳》

祖国和故乡,一看到它就令人心情愉快,虽然丘陵上草木茂盛混杂,遮蔽了祖国和故乡的十分之九,望到它仍然让人兴奋不已。

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厥之下。

——《庄子·让王》

置身于普通老百姓的行列之中,心里却想着高大宫墙之下的事情。喻指身处平民地位,心系国家大事。

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

——《国语·晋语七》

对国家和人民没有贡献的人,不应该处居较高的职位。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左传·僖公九年》

对国家有利的事,知道了没有去做的,这就叫做忠心耿耿。

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左传·庄公三十年》

捐献自己的全部家产,以缓解楚国的危难。

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

——《左传·昭公元年》

同类推荐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弟子规·千家诗

    弟子规·千家诗

    本书原名为《训蒙文》,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千家诗》是明清两朝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
  • 木兰溪 木兰江 木兰河

    木兰溪 木兰江 木兰河

    本书内容包括:入海口、镇海堤、三江口、宁海桥、涵坝闸、熙宁桥、木兰陂、南北洋、石马街、坝下城、虎啸潭、东西乡等。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三天读懂希腊神话

    三天读懂希腊神话

    希腊的神,就是镜子中的我们。读希腊神话,就是读人和人性。全书图文并茂,文风诙谐明快,带您进入希腊神话的奇异世界,让您快速读完希腊神话故事,了解西方传统历史文化,开拓思维想象空间。
热门推荐
  • 核岛猎人

    核岛猎人

    世界核战后,文明坠落,生灵涂炭。亚洲在数十载战争中形成的两个超级帝国长期对峙,战端无止,民不聊生。为解决长期的领土纠纷,两帝国缔结协议,双方各随机选出一支国民军,派往某核岛进行搏杀。底层的竹浅奈便在其中,她不仅要面对凶残的敌人,辐射变异的野兽,还要时刻警惕莫测的人心...
  • 三国之孙郎在此

    三国之孙郎在此

    东汉末年,世道萎靡,民不聊生。一位在现世中做生意失败的老板,因缘会际下转世成为孙策,两世为人。新孙策带你走进诸侯争霸的时代。在这里有家族,有士林,有奸伪,有侠客,有仙人,有武将,有刺客,有谋臣,有枭雄,有英雄,还有佛僧,可谓百花齐放,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东汉末年。
  • 巫女重生路

    巫女重生路

    又名快穿之逆袭一款名为逆袭的游戏,一个又一个任务的世界。从才进游戏的不谙世事,手忙脚乱,到后来的察言观色,巧舌如簧,这些都是在游戏中训练出来的。可是,可是……大神啊,你在想什么你倒是吱一声啊,这表情是啥意思?
  • 楚留情

    楚留情

    机缘巧合中,楚留情得到一把绝世神剑,没想到这把绝世宝剑却引出一场惊天阴谋,楚留情在这场阴谋中就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在波涛汹涌中摇摇欲坠,随时都有颠覆的危险。想要化解这场危机,他必须不断变强,当自己变得强大无比时,才有能力扭转乾坤!
  • 糖与香料

    糖与香料

    《糖和香料》被称为“最后的禁忌”,“英国图书市场上的惊雷”,是一本备受争议的畅销惊悚罪案小说。根据连环杀人案凶手罗伯特?布雷克犯罪、被捕的真实故事改编,一经发表便荣获“RedAdept”奖。你会信任一个有“性侵犯”案底的人,让他帮你寻找杀死你女儿的凶手吗?克莱尔却这么做了……本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则新闻报道,其中犯罪被捕的男子不断哀求法官多判他几年,因为他知道,要是没有改造好就释放出来,自己肯定会再次作恶。《糖和香料》严谨精密,血淋林地暴露了世人讳莫如深的问题。本书挑衅传统、令人不安,直击人的灵魂。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魔鬼。当你无力再抑制它的蠢动时,你会如何抉择?
  • 健康体检和常见疾病的检验结果解读

    健康体检和常见疾病的检验结果解读

    为了帮助健康体检者、患者及家属、亲友解读健康体检的检验结果,由温州市老卫生科技工作者协会检验病理专业委员会牵头,会同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实验诊断中心等单位,组织老专家和在一线忙碌的同道共同编写了《健康体检和常见疾病的检验结果解读》这本科普性读物,其内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专业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梦夕余城

    梦夕余城

    阳光可以透过窗户照进来,照进黑暗的角落,照亮你前进的道路,点亮你我的未来!爱情它无非是某一时刻怦然心动,某一时刻情根深种,某些时刻辗转反侧,某些时刻静海深流。只是它一经存在就寸土不让,直到令我在所有的时刻,对你念念不忘。我依旧站在时间的十字路口等着你,等你怦然心动,等时间定格在我们最初相遇的时间点,然后一切回到原来的位置,我们重新开始!
  • 爱弥儿

    爱弥儿

    陶红亮编著的《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是世界教育经典书系之一,《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讲述了:《爱弥儿》是西方世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理论名著。此书对后世的教育学说以及幼儿们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教育思想和理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它的脉络和根系。例如,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一场关于幼儿教育革命的、近年来在国内较为盛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亦发端于这本《爱弥儿》。
  • 超仙记

    超仙记

    天生霉运缠身,偏偏对自己没影响,只会让身边接触自己的人倒霉。机缘巧合之下修习邪功,体弱多病天赋不继的他,如何在正邪之间抉择,面对家族纷争,势力豪强,且看主角如何逆天崛起,争天夺命。
  • 截仙曲

    截仙曲

    末世伐仙,众神殇,群魔吼,亿万生灵恸天地;自然殒,大道崩,天道灭,大地永固,人何为?正唱截仙一曲!逆者修龙,九世九劫,十世成人;逆者成圣,九死十生,九破十立;顺者昌,逆者亡,逆者往,顺者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