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71900000017

第17章 茶道(16)

同时,唐代中期以后,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的日益发展,和唐王朝当时所采取的禁酒措施以及酒价昂贵也有一定的关系。酒是很多人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而制作酒的原料多是粮食,饮酒的人愈多,消耗的粮食也就愈多。唐代人口,自贞观初年(约627)至开元二十八年(740)的一百多年间,由三百万户累增至八百四十一万余户,增长几近两倍,所需要的粮食自必成倍增长;而自安史之乱起,战祸频仍,农民破产逃亡的很多,粮食产量显著下降。因此,肃宗在乾元元年(758),以“廪食方屈(屈,用尽的意思)”,开始在京城长安禁止卖酒,并规定,除朝廷上的祭祀燕飨外,任何人不得饮酒。代宗广德二年(764)又规定了全国各州的卖酒户数,此外,不论公私,一律不准卖酒。至于酒的价格,在乾元年间也比前增高(见《文献通考·征榷考四》),所以杜甫在京城任左拾遗时(757—758),曾有“街头酒价常苦贵”的诗句,同时,在同诗里,杜甫还说“径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这就是说,一斗酒的酒价要300文(唐代一缗为一千文,缗指成串的钱),如茶价每斤按50文计算,则一斗酒的酒价可以购买茶叶六斤。又饮酒过多,是对人体有害的,李白嗜酒,自称“酒中仙”,杜甫更是“嗜酒终身”(见郭沫若《李白与杜甫》),结果,李、杜二人,都年在六十左右先后死去,致死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酒的毒害。饮酒的人,显然知道长期地过量地饮酒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正是由于上述的这些原因,使得不少爱好饮酒的人转向饮茶,做到了以茶代酒,从而大大地促进了饮茶风尚的传播。

另外,由于唐代文化的发达,出现了不少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们品茶赋诗或作文成为风气,在李白、颜真卿、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李德裕、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诗文中。都有关于饮茶的描述。特别是《茶经》的问世,对当时的饮茶风气,曾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见《新唐书·陆羽传》)“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见《封氏闻见记》)甚至宋·欧阳修还在《集古录》中记述了“茶肆”(茶馆)把陆羽当作神来祀奉的故事。实际上常伯熊的作用,显然是被夸大了。

唐代的饮茶风尚,还远及边疆地区。《封氏闻见记》说:“按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

在唐以后,经五代十国至宋、辽、金、元前后四百多年中,主要产茶地区逐渐向东南地区扩展。在北宋末期,川陕四路所产茶叶,甚至不及东南诸处十分之一。(见《文献通考,征榷考五》)。其消费,自北宋以后,日益普遍。所以宋·李觏曾说:“茶非古也,源于江左,流于天下,浸淫于近代,君子小人靡不嗜之,富贵贫贱靡不用也。”(见《盱江集》)宋代文人作诗为文赞咏茶叶的也很多,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等都有诗文流传,宋徽宗赵佶还写了一本茶叶专著——《大观茶论》。

辽、金、西夏与宋并立,前后达二百多年,宋王朝和辽、金、西夏之间,先后虽有争战,但茶叶贸易往来仍很频繁,或以互赠礼品方式进行物物交换,或通过榷场(官办的贸易场所)交换,或由商民自行交换(据范文澜《中国通史》)。元统一全国后,战事连续不绝,茶叶生产受到很大摧残,茶叶贸易也受到阻碍。

明、清两代的五百多年中,在生产地区、生产数量、生产茶类方面发展很快,在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方面也有很大进展,这主要是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明清时期刊行了大量的茶叶专著,足以说明当时茶叶生产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开放海禁,茶叶又成为西方国家对华贸易的重要对象,因而在这一时期内,我国茶叶开始大量进入了世界市场。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后期,我国成为世界各国进口茶叶的唯一供应者,销区遍及欧、美、亚、非、澳各洲。

如第一讲所述,中国是茶叶生产的祖国。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有饮茶习惯的国家,特别是主要的茶叶消费国家所用的茶叶,都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因此,这里有必要简单地叙述中国茶叶、茶种、制茶法和饮茶习俗向外传播的历史。

自汉代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以后,开拓了有名的“丝绸之路”,在这“丝绸之路”上有否运过茶叶,则缺乏可靠的文字记载。在第七世纪时,即在唐代初年,长安(即今西安)已成为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城市,当时中原各地,饮茶已成风尚,茶叶且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兄弟民族的生活用品,因此,有人认为,茶在第七世纪已开始传至中亚、西亚和西南亚一带,是可信的。但直到十六世纪,才有波斯(即今伊朗)人哈奇·穆哈默德(Hajji,Mahommed)口述我国产茶情况和茶的药用和饮用价值的文字记录(见美尤克斯《茶叶全书》中所引《航海旅行记》第二卷序文)。

在隋唐以前,我国与朝鲜、日本、南洋各地和印度洋沿岸各地已有船只往来,在第七世纪中叶,阿拉伯商人已航海到广州,但各种史料中均未述及茶叶。种茶法和饮茶风尚向国外的传播,最早是传到朝鲜和日本。六世纪的下半个世纪,中国佛教开创华严宗、天台宗后,这两个宗派相继传入朝鲜,随着僧徒的互相往来,把茶叶文化也带到了朝鲜半岛(这时,也有可能从朝鲜传入了日本)。传人日本的年代,有历史文献可据的,是在八世纪,也有的说在六、七世纪间。以后由于中日交往的日益频繁,饮茶很快地成为日本风尚,茶叶生产在日本的发展也比其他各国为早。

十七世纪的上半个世纪(即明末清初时期)是我国茶叶开始传播至世界各地的重要年代,如1606—1607年,荷兰人贩运茶叶至印度尼西亚的爪哇;1610年,荷兰人直接运茶回国;1618年,茶叶通过馈赠方式传至俄国;1638年,饮茶习惯已传至波斯和印度;1650年,法、英等国已开始饮茶;1650年,茶叶由荷兰人贩运至北美。(以上年代,俱见美尤克斯《茶叶全书》下册《附录:茶叶年表》)但在这一时期,茶叶作为商品输出,尚为数不多。

至十七世纪的下半个世纪,我国茶叶开始进入直接输出时期,在这期间,中俄、中英、中荷、中美的茶叶贸易开始发展,但在清王朝建立后二百年间(1644—1840),采取了闭关政策,使我国茶叶向世界的传播受到了很大阻碍。我国茶叶、丝绸、瓷器,历来虽深受欧洲各国及其海外殖民地人民的欢迎,但在1793年,我国对英出口茶叶远不超过1,326,388磅(约合7,350公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第109—116页)为时不久,英国殖民者进行了世界上罪恶极大的鸦片贸易,毒害了中国人民,从而导致了鸦片战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开放海禁。所以,在鸦片战争以后,茶叶出口大量增加,至1846年已达57,584,561磅(约合26,152公吨)。(见同上书)同时,鸦片也大量输入中国,使中国人民受了毒害。

十九世纪末叶,印度尼西亚、印度、锡兰(即今斯里兰卡,下同)和日本已有少量茶叶输出。在1886年,即我国历史上输出茶叶最多的一年,我国输出茶叶134,102公吨,日本输出21,590公吨,印、锡、印尼共输出6,950公吨,我国输出量仍占产茶国总输出量的81%以上。但至1900年,在世界茶叶总贸易量274,791公吨中,印度已超过我国,占31.74%,我国占30.47%,锡兰占24.64%。当时印、锡均为英国殖民地,印尼为荷兰殖民地,由此可见,在十九世纪末叶,英、荷等殖民者已从中国购茶转而在他们的殖民地生产茶叶输入本国,或转销其他各国。

印度是在1780年首次引种中国茶子的,此后又从中国不断采办茶子和招聘中国工人栽培茶树,制造茶叶,经过了约一百年的经营,逐步建立了印度茶业,而其茶业所以得到发展的重要转折,则是改植被称作“阿萨姆种”的大叶种茶。锡兰是在1841年咖啡树遭受虫害后开始引种中国茶树(后改种印度大叶种茶),并聘请中国工人,引进中国技术,改向茶叶方面发展。苏联是在1833年以后的沙俄时代多次引进并试种中国茶子茶苗,但都没有获得成功。1893年,由于聘请我国刘峻周等人去格鲁吉亚作技术指导,沙俄茶业才获得发展。印尼则在1684年作为园中观赏树木在爪哇种了几株,其后,在1826年,爪哇的茂物植物园才有了较大规模的茶树种植。1827年后,荷人加可伯逊(J.I.L.L.Jacobson)和中国华侨又多次从中国引入茶子,这才奠定了爪哇茶业的基础。解放以后,我国还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向北非、西非国家提供了茶子、栽培技术和制茶技术。中国茶叶和茶子直接或间接地传播至世界各地,这是世界茶叶史中最重要的一页。

现在,饮茶习惯已普及全球;仅非产茶国的消费量已年达七十余万公吨。由于茶叶具有温和的药理功能,对人体健康有益,饮茶风尚的进一步发展,是可以预见的。

四、佛教僧徒——饮茶风尚的传播者

从饮茶风尚的传播情况来看,佛教信徒在历史上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据四川地方志记载,西汉时(公元前206一公元24年)甘露禅师吴理真,曾结庐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据说,这是佛教僧徒植茶的最早记录,因禅师是对佛教中和尚的尊称。但有人认为吴理真是道教的祖师,其理由是佛教是在东汉时(25—220)才传入中国的,开始时还受到禁止,不可能在西汉时有人信佛为僧(据明·杨慎《郡国外夷考》)。

晋代以后,外国僧徒陆续从国外传来佛教的各种宗派,因中国各地的社会条件与天竺不同,有的流行起来,有的则不能流行。后来中国僧徒吸收了道家、儒学的思想,自创了为中国人易于接受的佛教。佛教的修行方法,不外“戒”、“定”、“慧”三种,戒律是首要的,其中的酒戒,导致了“以茶代酒”。因为佛教信徒一般都要坐禅,就是要静坐息心,无思无虑,入半眠状态(叫做入定),以专心求解脱,而不是真正睡觉(叫做痴定),由于饮茶有“不眠”或“醒睡”的药理功能,这就使佛教僧徒很快地养成了饮茶习惯。

《七之事》中记述与饮茶有关的佛教信徒有三人:一是《艺术传》中的单道开;一是《续名僧传》中的释法瑶;另一是《宋录》中的昙济道人。

敦煌人单道开,在东晋穆帝永和二年(34)住在后赵都城邺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的法琳祠,后移住临漳县的昭德寺。据说,他曾昼夜不卧,不怕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除吃的食物和药物外,饮的只是“茶苏”。有人认为“茶苏”是茶和紫苏煎成的紫苏茶,也有人认为是类似蒙、藏人饮用的酥油茶。由于他在昭德寺时,曾设禅室坐禅,坐禅时要饮茶防睡,所以他所饮的“茶苏”应是一种用茶和紫苏调制的饮料。

《续名僧传》中所说的名僧法瑶,是在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排佛毁释时,渡江到南朝宋去避难的,那时宋文帝正在兴佛重释,因此他到江南后,很受吏部尚书沈演之的器重,住在吴兴武康的小山寺中。据说他严守戒律,直到暮年,长期过着吃蔬菜的清苦生活,用膳时只饮茶。吴兴在三国时已出“御舜”,当时已是名茶产地。

《宋录》中的昙济道人(据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晋宋间佛学初行,其徒犹未称僧,通呼道人)是著名的高僧,在八公山东山寺住的时间很长。八公山一名北山,邻近寿州,是古代名茶“寿州黄芽”的产地。南朝宋孝武帝的两个儿子到八公山东山寺去拜访昙济,喝了寺里的茶,大为赞赏,称为甘露。这也可说是寺院以茶敬客的最早记载。

另外,据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说:

“南人好饮茶,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师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茶,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今山东费、邹、滕、济宁、金乡一带)、齐(今山东淄博市一带)、沧(今河北沧州、天津一带)、棣怜(山东惠民一带),渐至京邑(今陕西西安),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上述情况,不仅说明了坐禅和饮茶的关系,而且也说明了佛教对饮茶的传播的作用。另外,唐代名僧怀海所创立的“百丈清规”,定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训条,同时,他的宗派又发展很快,这些都为后来多数寺院栽种茶树创造了条件。

陆羽从小是在佛寺中长大的,虽然他在佛寺中曾表示不愿学佛,但他以后却和一些佛教僧徒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他对茶有特别深厚的感情,这和他多年的佛寺生活环境是有关系的。

佛教鼓励坐禅,饮茶就成为僧徒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大事,于是就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庄严肃穆的茶礼,尤其是在佛教节日时更为隆重。后来宋代不少敕建的禅寺,在遇到朝廷有钦赐“丈衣”(袈裟)“锡杖”之类的庆典,或特大祈祷时,往往就用盛大茶礼以示庆贺。当日本国高僧荣西在夫台山万年寺时,曾被宋帝诏请到京师(今浙江杭州)作“除灾和求雨祈祷、显验”,并命在敕建的径山寺举行盛大的茶礼,以示嘉赏。

佛教在我国的发展,对茶叶的传播,关系密切,以至有“茶禅一体”或“茶禅一味”之说。我国也历来有“天下名山僧占多”和“名山功名茶”的说法。

茶叶从中国传去日本,从栽种到饮用无一不和日本来华留学的佛教僧徒有关。

唐代,日本僧人大批来华,除大量佛典从中国传入日本,从而促进在文化艺术上的交流外,同时中国茶叶也传入日本。饮茶在日本的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在公元729年,即日本圣武天皇天平元年四月八日,日本朝廷召集百名僧侣在官庭讲经,第二天行茶(即召见赐茶)。但日本有关专家认为饮茶从中国传到日本应在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即日本圣德太子时代。当隋末唐初佛教三论宗传去日本时,日本僧智藏等就在中国南方学法,当时中国南方寺院僧侣信徒已都有饮茶风习,智藏等回国时,是否已把这种风习带回日本,惜尚无文字记载可资查证。

至于从中国带茶种回日本种植的时间,在我国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是唐代中叶。最澄(即传教大师)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在天台山拜道遂禅师为师,于805年(唐永贞元年)回国时,从天台山、四明山带去了不少茶子,种植于日本滋贺县。空海(即弘法大师)是不空和尚嫡传惠果的十二弟子之一。不空在唐肃宗、代宗年间,是“尊为国公,势移权贵”的最出名的大和尚,被赐有“大广智三藏”法号,他曾在五台山上建有金阁寺、文殊阁,成为当时的国际佛教中心。空海曾几次往返于日本和中国,也带去了饼茶、茶子。最澄和空海可以说是日本栽种茶树的先驱者。

同类推荐
  • 破译曾经的难解之谜(科普知识大博览)

    破译曾经的难解之谜(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世界环保组织(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世界环保组织(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旧称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1961年9月11日成立于瑞士小镇莫尔各斯。创始人为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朱立安·赫胥黎,他曾经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任总干事,并帮助建立了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自然保护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中国名酒

    中国名酒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欢迎。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不仅在我国影响深远,而且闻名世界,成为世界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名酒》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大众阅读。
  • 自然的奥秘

    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中充满了神奇和未知的奥秘,无论是奇趣盎然的动物、生机勃勃的植物。每一个知识都带来超乎想象的神奇感受,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无限的遐想……本书分山川的奥秘、海洋的奥秘、天空的奥秘、动植物的奥秘四部分内容。
  • 绿色海洋(地球一小时)

    绿色海洋(地球一小时)

    覆盖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太阳系其他星球所见不到的最为独特的地理景观。对人类而言,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海洋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保护海洋、爱护海洋,创造绿色海洋是人类最紧迫的任务。
热门推荐
  • 许嵩不如吃茶去

    许嵩不如吃茶去

    【搞怪甜心:我给校草做女佣】新书出炉,收藏推荐票,评论,么么哒~关于爱恨情仇的道理,关于人生的感悟,我们说了那么多,也听了那么多,最后又如何?有诗云:空持百千偈等到烟火清凉山水之间七夕有桃花惊鸿一面隐隐约约宇宙之大梧桐灯弹指一挥间
  • 危机丨校园求生录

    危机丨校园求生录

    马上就高考了,竟赶上丧尸危机爆发,要不要这么悲催?好不容易杀出条血路,学校却被诡异封闭,这只不过是个开头?分驻各处的多支幸存者队伍,会交织出怎样的恩怨情仇?尸海的鏖战,资源的争夺,人性的交锋。希望保护好身边人的我,又将何去何从?
  • 18岁落跑新娘

    18岁落跑新娘

    她,曾在最美丽的年纪遇见他,两情相悦,以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此。但却惨遭背弃,只能落荒而逃。他,平生第一次动情,捧出一片真心。新娘却在结婚前夕跟人跑了。爱有多深,恨就有多痛。世事无常,到底谁才是此生牵绊。。。
  • 次元至极

    次元至极

    一个少年被未知力量选中,踏上次元之路,煅神剑,造生死,以手之力扭转局面,踏进生与死的道路,一剑断天地,手握次元寒冰。
  • 危险上司

    危险上司

    【完】平安夜,她遭遇了人生中最为残酷和真实的噩梦,一颗种子在腹部悄然萌芽……六年后,她进入贺氏,却惊觉眼前的上司是那夜的男人。辞职逃离,以为平静生活可以继续——一场车祸,却将儿子的身世秘密揭开,法院传票也随之而来。下跪、乞求,她用尽所有办法都不能让他所动,儿子抚养权将她逼到绝路。为见儿子,她半夜偷入豪宅,却误闯他的房间,男人声音散开:“想要我撤诉么,很简单……”
  • 女人要懂点色彩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色彩心理学

    女人是视觉动物,对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和与生俱来的偏爱。每个女人都有自己所钟爱的色彩,并用不同的色彩演绎着自己的千般妩媚与万种风情。而色彩本身也极具个性,它们在替女人展现内心情绪变化的同时,更对女人的心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于不知不觉间左右女人的情绪,影响女人的心情。可以说,色彩心理学是热爱生活的女人不可不了解的一门学问。《女人要懂点色彩心理学》在向女人讲解了色彩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的同时,更让女人体味色彩的趣味、了解色彩的用途、掌握运用色彩的技巧,从而帮助女人真正成为“深知色彩、善用色彩”的画师,以描绘出七彩斑斓的人生画卷。
  • 替身大明星

    替身大明星

    初次见面,他问:“服务员,你是人妖吗?”于是她毫不犹豫用自己三十九码的鞋量了量他的脸长。一米七是她错吗!长的帅是她错吗!没变声是她错吗!身材不好是她错吗!丢了服务员工作,她回到家,却得知双胞胎弟弟出了车祸。为了完成弟弟的梦想,她选择签下合同。没想到,她竟然是要加入当前最火乐队流组合——神赐之迹!再次见面,他鄙夷道:“你就是新来的主唱……呃?原来,你真是人妖啊?”
  • 闺蜜

    闺蜜

    所谓闺蜜,是青春岁月的那些支离破碎,是喜悦忧伤时的一堆窃窃私语。书中首次尽情显现了闺蜜间的那些私语话题,有关生活,有关爱情,有关情事。在这里,你可以寻觅到你和闺蜜间的影子,你可以嗅到思想同类的气味,你可以探知她们的所思所想。你,和你的她、她们又有着怎样的窃窃私语呢?
  • 太监皇上抓小偷:贪财小皇后

    太监皇上抓小偷:贪财小皇后

    “喂!那头猪!给朕站住!朕今日非要你当皇后!”一道富有磁性的声音温柔的从后方传出,那人脚下仍不停止追着那个俏丽的身影。只见那个小小身影转了一下头,瞥了一眼后面穷追不舍的人,顿时懊恼的骂道:“死太监!别跟着我了好不好!天下之大那么多想嫁给你的女人,为毛偏偏要我当!”那人勾起淡粉的薄唇邪笑道:“谁让你偷走了朕的东西。”那娇小的身影微微一怔疑惑的说:“什么东西啊!我除了整天偷你点钱,其他什么也没干啊!”“谁说你没干!”那小身影停下瞪着他不服气的说:“你说我除了钱还偷你什么东西了!”突然他抱住了她,把她的手拉到自己的胸口处,对着她温柔的说:“你偷走了我的心,难道这不是偷?”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止了。
  • 不死神道

    不死神道

    十年前,苍云东洲两大最强宗门之一的冰玄宗,一夜之间覆灭,震惊东洲。东洲第一天才,冰玄宗少宗主,身死魂不灭,附身到一个普通男童身上。前世之仇,今生之辱,意外获天玄六道心法,修天玄之力,踏不死神道,只为当年血仇,讨回公道。万世劫,天玄道,魂断故山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