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9600000038

第38章 附录:岳飞之死与暴力均衡(1)

——读《帝国政界往事》

吴思

“岳飞必须死。”李亚平说。在《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这本书里,作者用五分之一的篇幅推演出这个结论。

这是一本坚持讲故事的历史书,读来很有《万历十五年》的味道,娓娓道来,隽永通达,让我们感应到古人的心跳。但在一连串的精彩故事中,我读出了一道关于暴力均衡的残酷方程式:自身暴力=异己暴力,这是维持既有秩序的常规条件。一个国家政权要维持既定的利益格局,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暴力,抵御异己暴力的侵犯,让侵犯者得不偿失。在中国历史上,只要别人的暴力比我们强大,别人就可以扩张利益边界,就可以称霸,就可以让我们称臣纳贡,甚至可以踩着我们坐江山。反之亦然。岳飞之死,便是由这道方程式决定的。秦桧等人的忠奸正邪,反倒可以忽略不计。

整个推算过程,正如该书的结构一样,需要从宋朝的创建开始。这是一篇一波三折的故事。

一、内忧大于外患

宋太祖赵匡胤是篡位武将。在部属的拥戴下,他取代了他负责保卫的皇帝。这件事让大家看到了“太阿倒持”的结果:武装力量本来是皇帝用来削平外患、镇压内乱的宝剑,不过,这柄利剑握在部下手里,极易形成“太阿倒持”之势,反过来威胁皇帝自身。赵匡胤篡位并非特例。从安史之乱开始,一个又一个君王倒在了自身保卫者的剑下。于是,生活在宋初的人们,难免在前朝兴亡中得出结论:内忧大于外患,内部的异己力量比外部的异己力量更危险。

宋朝的军事制度就是在这种历史经验的背景下建立的,其主题便是抑制内部的异己力量。至于具体方法,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武将,他的持剑之臂与另外两位铐在一起,形成三方掣肘之势。同时,这位武将的脖子上骑着文官或宦官,转动脑袋必须事先请示。这还不算完。武将平时不准碰那柄剑,不知其轻重利钝,剑也不大跟手。此外,这位武将身边还有其他武将,构成彼此防范之势。最后,在所有武将之上,还有一支皇帝直接控制的御林军,就好比皇帝亲手持剑,虽然不那么膀大腰圆,但足以对付小漏洞和小兵变,至少可以拖延时间,等待众剑赶来勤王。

这套制度,可以保证稍微大点的军事行动都在皇帝的控制之下,保证每个将领反叛的胜算很低,确保枪杆子永远听皇帝指挥。但是,这样的军队还能打胜仗吗?《孙子兵法》之《谋攻篇》谈到预测胜负的五条标准,其中一条说:“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且不论才能如何,仅凭这套驾御体系,就可以猜到宋朝的将领不能真正负责,容易推卸责任,进而还可以预测宋朝对外的战绩不佳。《孙子兵法》名列宋朝汇编的《武经七书》之首,属于军事教育的必读书,宋代君臣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断言:宋朝对辽、金、西夏和蒙元的弱势,其实是自找的。更准确地说,这是皇帝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在内忧大于外患的基本判断之下,两害相权取其轻。外患,即辽金之类的异国暴力集团。内忧,指帝国内部的大小军阀或暴力集团的高级代理人。

如果把皇帝比作官军这个合法暴力集团的老板,他委托了一些将领代他管理军队,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代理人很可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化公为私,实行内部人控制,甚至变成军阀,推翻皇帝。监督力度不同,这些代理人便拥有不同浓度的异己色彩。一旦异己的浓度与敌国近似了,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界限也就模糊不清了。李亚平说,宋朝传统的军事体制以降低效率的代价换取内部安全。这是可以理解的。对皇帝来说,被辽金推翻与被部下推翻是一样的,他只管避害,不分内外。

事后看来,宋朝皇帝的掌握分寸似乎有点问题。他们对武将的重重节制,固然防止了军阀的产生,但自身的军事力量被过度削弱,破坏了与辽国、西夏和金国的暴力均势,结果不得不每年向“夷狄”进贡,以岁币补偿对手的强势。这未免有点亏,至少有些丢脸。当然,李亚平说,以宋朝每年六七千万两银子的财政收入而论,这笔七十五点五万两银匹绢的岁币不算沉重,比军费便宜多了。更何况这笔银子最终出在老百姓身上,并不是皇帝和大臣的血汗。

总之,以岁币补偿强者之后,宋朝与辽国和西夏的暴力均衡便达成了。这种甘居人下的均衡就是整个故事的起点。

二、外患大于内忧

经过一百多年的潜移默化,局势渐变,忽然间均衡大坏。

按照历史常规,宋朝的军政官僚体系将日渐腐败,原来的弱势将越变越弱。同样,根据官僚体制欺下瞒上的老传统,宋朝君臣对自身的弱势也缺乏自知之明。事实上,他们甚至感到自己很强大。看到新崛起的金国把辽国打得落花流水,宋朝君臣觉得自己比辽国强,便做出错误决定:本来应该联弱抗强,他们却联强灭弱,联金灭辽。留下一个弱宋,面对一个比辽国更强大的金国。在这个过程中,自以为强大的宋朝军队又被衰败的辽国打得落花流水,宋朝的军事实力在更强大的对手面前露馅,引发了金国的觊觎之心。

宋、金之间暴力失衡的结果,就是金国攻陷皇都汴梁,一老一少两位宋朝皇帝被俘,北宋灭亡。侥幸逃到南方的皇子赵构建立南宋政权。

这时候,主要危险是外患,而不是内忧。北宋官军基本崩溃,想忧也没多少可忧了。在战乱中,一些官吏、军官、军卒和强盗脱颖而出,主要凭借自己的才干组建扩充军队,发展壮大。以当代企业比喻,这些创业者只用少量官家资本,甚至白手起家,招兵买马,兼并重组,创出可观的家业。虽然戴了赵家皇帝的“红帽子”,真论起产权来,赵家并不能够控股。有些私营企业连红帽子也没戴。

面对这种形势,帝国在边境地区部分恢复封建制度,建立藩镇,任命39个镇抚使,授予军政人财各项大权,甚至准许世袭。继续用企业比喻,赵氏垄断集团衰落之后,被迫承认原垄断领域里杀出来的部分小老板合法,同时将他们拉入商会,皇帝兼任会长。岳飞就是这39位小老板之一。和他并列镇抚使的,有12位出身官吏,还有11位出身盗贼。数年之后,这批小老板有的战死,有的投敌,有的被杀,半数以上改任宋朝官员,被官家体系收编了。尽管如此,官军中还是有许多将领近似军阀,他们的军队更像家兵,而不是官军。其中著名的五支武装力量,也确实被当时的百姓称为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刘家军和吴家军。“家军”的异己色彩比较浓厚,但皇帝不得不暂时容忍,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在外害大于内患的格局中,两害相权取其轻。

在继续推算之前,需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宋太祖对内部异己力量是否过度敏感?该不会赵家天子做贼心虚,以己度人,把二三分异心看作五六分吧?

宋朝第十任皇帝赵构的亲身经验证明,祖先并非神经过敏。从1127年赵构登基,到1141年处死岳飞,短短十四年间,小的不说,大规模的叛变,赵构就经历了三次。

第一次是1129年年初,护卫亲军统制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杀掉以王渊和康履为首的一批民愤很大的宦官,逼赵构退位,立不足三岁的皇子为帝,让皇太后垂帘听政。要不是韩家军赶跑叛军,赵构就算被推翻了。

第二次是1129年年底,戴宰相衔主持长江下游防线的杜充率直辖部队投敌。李亚平说,赵构闻讯后整天不吃不喝,唠叨说:我对杜充这么好,从普通官员一直提拔他当了宰相,他怎么可以这样做?这种遭人背叛的痛苦经验,想必引起赵构对人类良心的可靠性的疑虑。

第三次是1137年夏历8月的淮西兵变。皇帝和宰相设法解除刘光世兵柄之后,宰相张浚人事安排失误,刘家军的高级将领郦琼率四万官兵(南宋总兵力的十分之一)投敌。可见,一个武将的变心可以给帝国造成多么巨大的损失,而影响一个武将变心的因素又多么复杂。皇帝自己不犯错还不够,宰相也不能犯错。

总之,内部的异己力量不能不防。传统的暴力分权与制衡体系不仅是重要的,简直就是性命攸关的。问题是,节制和分权导致暴力机器运行效率下降,这个代价朝廷是否承受得起?

局势基本稳定之后,皇帝经常权衡分解兵权的利弊。绍兴八年正月下旬,岳飞预测金人南犯,申请增添兵马。赵构对左右大臣说:岳飞所防守的上流地方诚然阔远,但宁可把他的防区缩小,也不可以再增加他的人马。今日诸将之兵,已患难于分合。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古人所戒。近来的事势虽还没有发展到那样严重,但与其增添大将的实力,倒不如再另外添置几支部队,庶几缓急之际易为分合。

这次谈话发生在绍兴八年(1138)二月初六,淮西兵变半年之后。五月,监察御史张戒对皇帝说:现在诸将的权力太重了。赵构答道:他们还不至于骄横跋扈。兵虽多,聚则强,分则弱,分也不可行。

当时南宋建立不过十二年,并无抵御强敌的自信。两年后,金国统帅兀术的拐子马和铁浮图才败于刘锜,再败于岳家军,大失威风。此时此刻,朝廷不敢自毁长城——哪怕只毁一段。于是,体制得以维护,原状得以持续,岳飞没有得到补充,但也未被削弱。

三、暴力均衡的设定及确认

本国兵力究竟应该强到什么程度,还取决于皇帝赵构到底想要什么。如果他想收复失地,甚至统一中国,就要比敌国更强大,建立高效率的军事运行机制。这是保证优势的均衡。如果他想守成,兵力便无须那么强大,让敌国开战得不偿失即可。这是维持守势的均衡。如果他兼顾内外平衡,既想恢复传统,满足于一支容易控制的弱兵,又不想继续丧师失地,那么,最好先维持现状,等待敌国的主和派占上风,对手裁军后,再削弱自身力量。只要发动战争得不偿失,敌国的主和派早晚要占上风。

赵构当然想收复失地。他未必像赵匡胤那样善于“将兵”,但他一度以刘邦为榜样,希望自己成为善于“将将”——统帅众将——的皇帝。淮西兵变似乎泼了他一瓢冷水。如果他发现自己缺乏刘邦式的雄才大略,自然也不该怀抱收复失地的宏图大志。再说,刘邦的雄才大略其实也不可靠。当年蒯通劝韩信反叛,形成三分天下之势,韩信表示不忍心,这才成就了刘邦的统一大业。后来韩信又后悔不听蒯通的劝告。假如韩信的良心当时稍弱几分,刘邦便不会有善于“将将”的声誉,也未必能够完成统一大业。可见,把统一大业建立在某人的良心之上,这是风险极高的赌博。刘邦侥幸赌赢了一把,随后罢黜王侯,大杀功臣。赵构不想赌,不求侥幸,并不意味着头脑糊涂或道德败坏。

同类推荐
  • 梦回中国古城

    梦回中国古城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无良史集之秦始皇

    无良史集之秦始皇

    战国之世,礼崩乐坏,瓦釜雷鸣,兵戈不休,士民罢弊。外有北地诸胡控弦狼顾,内有六国百姓血仇难消。欲攘外而先安内,兄弟阋墙而不能外御其辱,虽多举于无奈,终乃华夏最为不齿之陋习!学蛆赵政,穿越千载,附身少年秦王。不通兵法,未读刑律,唯晓商贸金融。幽禁太后以清宫室,贬谪吕相而收王权。虽倚百万秦军,却不轻举兵戈;据关中巴蜀,重农工,兴商贸,依金融以制六合。虚囹圄而免刑戮,发仓廪而散财币,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德与万民乃使天下大息。中原既定,北驱匈奴,西击月氏,南取百越,东出沧海。丝绸之路,黄金海岸,兵锋所及之处,秦商垄断商贸,独揽金融。犯我强秦者,虽远“币铢”!
  • 重生印度要独立

    重生印度要独立

    某位伟人大大说:“印度是中国最为友好的国家,是中国的好兄弟。”华尔街说:“印度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因为他们拥有一个伟大的领袖。”李军一个来自中国的愤青,穿越到了亚洲的二战时期。他激动的发誓道:“我要参加红军!我要打日本!”什么?我是印度人?这个身体的前身所在的城镇将要选一百名良家妇女去给英国人陪酒?自己还是唯一一个抱怨了一句而被其他人打晕了的可怜虫?李军再也忍不住了:“看我掀翻这个坑爹的世界。”
  • 竹简的惊世表情

    竹简的惊世表情

    本书以浅显活泼的笔调对简牍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并对甘肃境内出土的天水秦简、甘谷汉简、武威汉简、敦煌汉简、居延汉简的出土背景、简牍的故事及与简牍相关的历史进行了述说,彰显了简牍的价值、历史地位及甘肃简牍的历史地位。
  • 楚汉孤城

    楚汉孤城

    柳旁系马,身影沧桑。一帘冷月,发鬓顾盼。铁骑无声入梦来,谁护万里山河?好男儿,出玉关,黄沙百战终不悔。最可惜,江山如画,总付与啼鴂。晓鬓妆镜,佳人何在?揉碎花笺,人生断肠!满天风雨猿啸哀,我自倚剑长天。任凭它,角声寒,十面埋伏楚歌乱,这孤城,我偏要,一战无遗憾!
热门推荐
  • 萧引:凤流觞

    萧引:凤流觞

    古籍曾有:相传有四大女子:璟瑶、凝仙、雪姬、浅画,身具奇力。璟瑶擅入梦,能改忆,且过目不忘;凝仙可易骨,使人变声,母不能认也。雪姬琴不离身,琴声可催眠,使人为傀儡,任其驱使;浅画洞知今后矣,可引见孤魂。四女相貌倾城,性格温和,不喜凡世金钱名利,亲如一家。若是惹其太过,其将不死不休,灭世足矣!
  • 唯有时光

    唯有时光

    听着恩雅如水般轻轻地浅唱,一种喜悦与忧伤交会的感觉从记忆深处重新拾获,美丽的故事悄悄远走,无由的哀愁随着“onlytime”的歌声涌上心头。可能,蓝萧涵和璐菲本就是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也许会相交,却绝不会到永远。“我们绝交吧!”埋藏在心底的话始终不忍心说出口,“我们有缘?无缘?”——血橙亲笔
  • 江海逆流

    江海逆流

    【荣家不灭,蓝天不退!】蓝天是谁?为何要大开杀戒?他会有这么大的能量,让黑夜变成蓝天形成永昼?唯一可以确定,他不是地球人!他不需穿越,也不需子宫孕育!!他本身就是金手指!!!感谢那些雪中送炭侠义相挺的推荐票,因为你们这本书才可以写到现在,因为你们这本书才可以永保安康。
  • 颜青传

    颜青传

    她七岁便踏入江湖邪派,隐忍了七年,只为了杀了那个诡异得令人闻风丧胆的颜家家主,甚至不惜赌上性命。她发誓定要查出当年的真相,哪怕矛头直指皇亲国戚也不会有丝毫的胆怯。她与他,同生共死,终不愿见他时时陷入险境,自愿嫁入九重宫阙,哪怕是最低微的身份,哪怕是孤立无援,也要助他除掉阻碍,为他铺上一条登上帝王位的路……她始终都明白,她的人生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赌博,赌赢了,无非是苟且地活着,赌输了,连命都没了。她是一个不够聪明的弱女子,但她走的每一步都是在豁出性命,直至鲜血淋漓但她就算直面死亡,也从没想过放弃。P.S.:本文年代架空,经不起历史的考证,有喜欢挑毛病的看客,请绕行。
  • 战神天师

    战神天师

    叶林不知是机缘还是巧合,从现代世界穿越到了远古修真世界。这是一个强者称尊,弱肉强食的世界。幸运的是,被称为天生鬼魂,修炼毫无潜力的叶林却得到了神秘传承。自此,他踏上了一条通天大道,向着这个世界的最顶层迈进。朝花夕拾,日月转动,是人,是佛,是妖,是魔,是主宰,只为红颜一倾城。
  •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里,作者田禾通过漫无目的地行走去解读自己。有时,只是停下来闻植物的味道,然后转身走开;有时,随便搭上一列最快开动的火车;有时,又像最真诚的朋友,听自己忏悔傲慢和无知。卸下向世界对抗的戾气,去拥有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和无需声张的厚实。不做遥不可及的梦,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人际,使得生活少些负担和承诺。何必要用一个模子去度量生活的价值?
  • 总裁霸爱,老公请节制

    总裁霸爱,老公请节制

    “求求你,放过我……”“你的身体比嘴巴要诚实得多!”一场惊心设计,他夺走了她的第一次……叶薇表示就当被狗咬了一口算了,可眼前的这个总裁太讨厌了,每天晚上都来压榨她!一次结束还要来第二次!“老公大人,能不能节制一点!”某腹黑BOSS点了点头,“好,一次一个姿势,重新来!”
  • 良辰美景,此间少年

    良辰美景,此间少年

    一个小小的粉丝,竟也肖想与心中的偶像在一起,没有想到,她一步步逼近竟让这个离自己远在天边的人落入了自己的怀里。他,年少成名,是少见的天才明星,却一不小心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粉丝给收了心。爱情里,最美好的,不过是我需要你时,你正好就在这里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这里曾经是汉朝4

    这里曾经是汉朝4

    《这里曾经是汉朝》第四部从霍光重权在握,选拔汉朝新天子刘贺写起,到汉朝王氏及傅氏两大外戚争宠夺利为止。霍光扳倒上官桀等人后,集大权于一身,物色刘贺为汉朝皇帝。然而,刘贺登基以后,因为政治思想欠成熟,胡作非为,霍光迫不得已,将之废掉。没想到,苦命孩子刘病已却因此迎来了人生的春天,被迎入宫登基,君临天下。可是,刘病已在霍光病逝以后,非但没有感激霍氏的提携之恩,反而高悬利剑,一下子将霍氏家族的生死存亡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