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9600000011

第11章 都是王安石惹的祸?(5)

在这种情势下,帝国管理阶层出现的最显著变化,就是士大夫阶层迅速分裂为旗帜鲜明的两大阵线。几乎所有德高望重的元老重臣,和除王安石一人之外的几乎所有最重要的文化名人,全部变成变法的坚定反对派,其中包括王安石最亲密的朋友。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曾经在王安石执掌大权之前,给予过他相当无私的极大帮助。比如,有一位名叫韩维的官员,是神宗皇帝登基之前的主要幕僚与导师。他有一项工作,是给未来的皇帝讲解经义。每当他发出高论,引起赞赏时,他都会告诉皇帝:这不是我的见解,是我的朋友王安石的观点。后来,皇帝曾经准备任命他担任一项更加显赫的职位,他谢绝了,却推荐王安石出任该职,他的理由是,王安石比自己有水平得多,他应该获得用武之地。这是皇帝很早就对王安石产生深刻印象的重要原因。后来,为了推行变法,王安石对这位反对某些变法政策的韩维,给予了相当无情的打击。我们知道,这并不能构成非议政治家的理由,但是,却至少可以表明当时的某种态势。

在得不到重要臣僚支持的情况下,王安石相当冒失地启用了一大批新新人类。这些人进入官场的时日不长,聪明、热情、渴望建功立业、没有沾染官场习气,这是他们最重要的长处。但是,他们缺少阅历,没有经验,很少受过生活与人品的考验,因此,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一旦把持不住,便特别容易由急功近利,一变而为投机取巧,再变则为不择手段,从而堕入下流,变得为人所不齿。令人惋惜的是,王安石最重要的支持者与助手如吕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吕嘉问、蔡京、李定、邓绾等人,大致走的都是这条路,最后,全部在当代与后世声名狼藉,而且绝大部分被列进了官修正史《宋史》的奸臣传中。其中,一句出自他们中邓绾之口的名言,甚至成了后世指斥官场某种厚颜无耻的专用语:“笑骂由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翻检当时与后世的文献资料,很难找到证据证明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苏辙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甚至包括王安石的亲弟弟王安国在内,反对变法是因为他们代表了大地主、大贵族的利益,或者是过于保守、僵化等等。从资料中判断,元老重臣中确实有那种保守到了昏聩地步的情形,但是如上述司马光、苏东坡、苏辙和黄庭坚等一干人,正值人生事业巅峰之际,他们冒着与年富力强的皇帝对着干,从而可能丧失一生政治前途的风险,而反对变法,怎么样猜想也一定应该有更崇高一些的理由才对。否则,便很难解释他们是如何在当代与后世获得如此崇高名望的。

在他们保留下来的文献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记载着他们忧虑的文字,其中可以看到几乎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痛苦挣扎的情形。比如,作为变法之一的保甲法推行时,为了逃避供养军队的高额赋税与被抽去当兵的双重威胁,民间发生了不止两三起自残事件,严重者直至砍下了自己的手臂。

一般来说,只有这种来自民间的呻吟,最容易使这些具有社会和文化良知的文人们激动起来,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能够长留在历史与人民心中的重要原因。

由是观之,如果一定认为他们代表了大贵族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代表了某种僵化、保守的政治立场才反对变法的话,我们就必须同意这样一个前提,即,苏东坡们在写下所有那一切辉煌文字的时候,实际上是口是心非的:在政治上,他们落后而反动;在经济上,他们贪婪而自私;在文化上,他们虚伪而心理阴暗;在个人品德上,他们狡诈而伪善。否则,我们将无法自圆其说。

然而,我们所受过的所有教育、一切历史知识和生活常识,都在告诉我们,事实不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

生活在一千年之后的我们,很难如临其境地体会当时人们的处境。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只能根据那些文献史料、经验与常识去推测当时所发生的一切。然而,假如我们仔细思索20世纪最后二十年间到今天,在中国发生的一切的话,通过这些我们曾经亲身感受过的事情,再回过头去观照发生在一千年前的那场变法,自然会生发出许多不同的观感。这样做很有可能比单纯理论上的推导更可靠。

在当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进行一场变革,其艰巨复杂的程度自不待言。从安徽小岗村的星星之火到今天,二十多年的历程告诉我们:改革的成功与进步,至少需要满足下列必要与充分条件:国家决策层治理好国家的政治善意与目标,改革目标与社会发展、人民需求的深度吻合,社会发展程度与改革步骤的适应,具有政治智慧、耐心和洞察力的改革政策、策略、步骤与准备,稳妥而正确的实施路径,贯彻执行改革的人力资源等等。从中国改革到目前为止的情形来看,上述判断应该不算冒昧。

以此返观一千年前的王安石变法,我们会发现,上述需要满足的必要与充分条件中,只有第一条,即政治善意与目标勉强可以算是得到满足了,其他所有条件,不是残缺不全,就是根本无从谈起,有些甚至相反。

从变革的实施及其结果看,今天中国改革的每一步进展,均伴随着部分人群的欢欣鼓舞与另一部分人群的痛苦失落,这使变革时常面临失衡的危局,需要一次次度过相当痛苦的阵痛,以达至新的平衡。以此一步步推进的结果,累积成为整体的社会进步、相对富足、国力增强,却也走向了前所未有的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复杂的局面。

反观一千年前的情势,情形相当令人沮丧:王安石变法的一些重要内容及其推进,时常伴随着特定阶层小部分人群的兴高采烈与其他阶层大部分人群的痛苦失落;强行推进的结果,积累成为国库的迅速充盈,其代价则是国家管理阶层的彻底分裂,演变的后果是政治空气的极度恶化与堕落;民间的肃杀与萧条,演变的结果是越来越强烈的反对甚至反抗。事实上,我们所能看到的反对人群,包括了不同阶层的人们。

由是观之,我们大致可以相信,相隔一千年的两次变革,很难简单地等量齐观,任何将两者进行类比的企图,都只能放回到各自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或者从哲学意义上说,对于这两个基本不同质的、变革方向正好相反的事物,根本就无法进行比较。而若要采用今天的理论框架,对一千年前的变革进行进步或者反动的价值判断时,如果不想使自己显得可笑的话,就尤其需要小心翼翼。因为诚如我们所知,时代已经完全不同。

司马光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坚定反对派之后,曾经以他特有的方式,连续三次致信王安石,劝告他重新考虑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王安石的反应是那封著名的《答司马谏议书》。从此,二人在政治上分道扬镳,遂成为政治死敌,不共戴天;在个人友情上则彻底决裂,从此终生不再往来,直到公元1086年,二人同年去世。

决裂后,司马光在神宗皇帝的宽容庇护下,躲到大宋帝国的西京洛阳去,专心致志地致力于《资治通鉴》的撰写。没有证据能够表明,在此期间,他曾经组织或者参与过反对变法的实际活动,他的反对派领袖地位,此时更多地表现为精神领袖的作用。有史书记载说,此时,他极少谈论现实政治。

这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表明了他的人格立场:皇帝曾经准备任命他为枢密副使,相当于主管全国军事工作的第二把手,司马光坚决予以谢绝。他直截了当地告诉皇帝:除非皇帝准备彻底放弃变法运动,否则,自己不会考虑出任朝廷的任何高级职位。这和王安石除非皇帝准备进行变法,否则拒绝出任朝廷高级职位的做法如出一辙。两位政治家,同殿为臣,其政治信念、操守、道德文章同样如此令人仰慕,而政治上的作用力却完全相反。造化之弄人,实令人感慨万端。

从公元1069年即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官拜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主持变法开始,到公元1085年即宋神宗元丰八年三月,神宗皇帝去世为止,王安石及其追随者在皇帝支持下所倡导的变法运动,被称为“熙宁变法”。其间跌宕起伏,颠三倒四,前后历时十七年。

神宗皇帝去世后,继位的哲宗皇帝只有九岁,由宣仁太后同处分军国事,实际就是垂帘听政。司马光在皇帝去世后,由洛阳返回开封,参加皇帝的治丧事宜,曾经被京城百姓数百人拦截在首都街头,群众高呼:“请先生不要回洛阳,留下来辅佐皇帝,救救百姓。”28史称,司马光相当恐惧,迅速离开开封,返回洛阳。

当年五月,司马光奉坚决反对变法的宣仁太后之命返回京城,开始主持中央工作。到第二年九月病逝前,以一年半时间及其与王安石同样不听任何反对意见的精神,将十七年变法新政全部废除,包括于民于国两相便利的免役法在内,史称“元祐更化”。坚决反对变法,但赞成实行免役法的苏东坡、范纯仁等人,建议司马光区别对待,保留那些经实践证明合理的新政,免得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糟蹋了老百姓。结果,司马光断然拒绝,致使苏东坡、范纯仁等人相当惆怅地叹息:奈何又一位拗相公。意思是,怎么又出了一个和王安石一模一样刚愎执拗的宰相。29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

王安石不惜与众多亲人、朋友、同事反目,也要忠实于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信念,坚定而执着。如今,司马光表现出了同样决绝的坚定与执着。这种政治非理性令人感到极度不安。当这种令人敬重的品质与完全拒绝不同意见相结合时,在这两位伟大人物身上,同样使人产生了一种感觉:美好的品格被不适当地、过分地滥用了。于是,政治宽容、理性精神、必要的妥协与长远的目光全部不见了,坚定与执着变成了执拗与刚愎自用,帝国的政治空气之中,被两位政治领袖从不同方向注入了一股同样强烈的、带有戾气的不祥气息。它是一把双刃剑,锋芒所向,丝毫不留余地,在伤害了对手的同时,势必同时伤害自己所钟情的事业。从此,我们只能无奈地看到,在两位领袖开辟的道路上,他们那些不成器的继承人,越走越远,越走越趋向下流。

公元1086年,即宋哲宗元祐元年,四月,王安石在江宁府,就是今天的南京去世,时年六十六岁;九月,司马光病逝,时年六十八岁。此后,到公元1093年,即宋哲宗元祐八年,在宣仁太后主导下,帝国政府致力于清除王安石变法影响、恢复祖宗旧制的工作,前后历时九年。至此,支持变法的政治派别,被时人称之为“元丰党人”,反对变法一派,则被称之为“元祐党人”。帝国政治陷入党争的泥沼,不可自拔。

公元1093年,宋哲宗亲政,这位可能有某种心理生理缺陷的十八岁皇帝,再一次起用变法派人士,全面恢复变法新政,严酷打击元祐党人,前后历时六年有余。苏东坡等元祐党人在元丰党人章惇这位昔日朋友的苛酷荼毒之下,陷入晚年极为悲惨黯淡的境地。以王安石事业继承人的姿态,出现在帝国政坛最高层的章惇宰相,不计后果不留余地地整治政敌,他甚至正式提出:要将司马光的坟墓掘开,暴骨鞭尸;同时制订了一整套摧残元祐党人及其子女后代的计划。只有当他的战友警告他不要开这种先例,免得冤冤相报时,他才勉强放弃了这个诱人的念头。

公元1100年,二十四岁的宋哲宗病死。宋徽宗赵佶继位,由讨厌新政的向太后垂帘听政。其间,再次起用元祐党人,废除变法新政。九个月后,向太后患病归政,宋徽宗正式执掌大权。

上帝仿佛存心要毁灭北宋帝国一般,数年间,波诡云谲,政潮叠起。每翻覆一次,便使帝国的元气正气衰减一分,直到病入膏肓。

随着两位具有大家风度的政治领袖去世,两派政治力量由道义与治国理念之争,蜕变成私利、意气与权力之争,由确曾有过的君子之争,堕落为真正的小人之争。从此,在大宋帝国的政治舞台上,再就很少见到那种信念坚定高远、人格高尚纯粹、学术博大精深的伟大人物了。

不久,苏东坡与范纯仁的黯然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正式结束。从此,帝国正儿八经进入了一个政治伦理急剧沦丧,政治空气迅速恶化,是非善恶观念完全丧失的时代。整个帝国官场完全趋向厚颜无耻与卑贱猥琐,到处充斥着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他们兴高采烈地奔走于堂皇神圣的庙堂之上,探囊取物般地攫取着国家的权力与财富,直到将北宋帝国导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注释:

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七册,专集第27《王荆公》,中华书局1989年版。

2同上。

3张白山:《王安石前期诗歌及其诗论》,载《文学遗产》1980年第二期。

4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王安石变法》,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

5《中国宋辽金夏习俗史》第三章《宋代物质生活习俗》。

6(宋)苏洵:《辩奸论》。

7《宋词选》第37页《柳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新版。

8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74—75页。

9同上书,第71—72页。

10同上书,第71页。

11同上书,第96页。

12《治乱警鉴》第三卷,第223页。

13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96页。

14《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60,与王介甫第一书。

15《宋史》卷327《王安石传》。

16《宋史》卷336《司马光传》。

17(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10。

18《宋史》卷336《司马光传》。

19《嵩山文集》卷1《元符三年应诏封事》。

20(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2,兵制四。

21同上书,卷124,国用二。

22同上。

23柏杨:《中国人史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第608页。

24(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之七,熙宁二年。

25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77页。

26《宋史》。

27《史记》卷53,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28(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之九,元丰八年。

29同上。

同类推荐
  • 华夏扬威

    华夏扬威

    1938年冬,上海滩的扒手“飞毛腿小四儿”因无意中盗窃了国军军统与德国秘密交易的神秘宝石而被日军捕获。1939年日军要求德国撤销对国军销售武器和军事培训,作为条件中的一条,四儿与几名各国特殊领域的人员被日本秘密交予德国。后经纳粹黑魔法实验,使之几人灵魂合一,并且来到特殊的空间面位。花后无语荒草肥,焉知天外无惊雷。从此一段属于中国人的传奇就此展开。。。。。您的收藏就是我写书的动力,求收藏本书。。不愿追书可先收藏,等养肥了再看
  • 清朝八爷到现代

    清朝八爷到现代

    讲述清朝康熙的第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八爷、八阿哥)在古代女主角死后,穿越现代,如何适应现代生活,面对与女主爱情及多角恋,八爷又该如何面对,在现代生活又该如何改变自己。经过种种波折之后能否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是否能收获自己爱情与女主在一起。
  • 直播昏君日常

    直播昏君日常

    小主播穿越成了大昏君!亚娜鲁瓦!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昏君?哥哥我没经验啊,怎么办?直播还在呢,热心的网友随时提供帮助!
  • 霸明

    霸明

    胡惟庸急匆匆奔了进来,气急败坏道:“郭晓聪,你三个老婆,还要与我的女儿吊膀子,我要到皇上那儿告你去。”朱元璋从屏风后转出,拍拍胡惟庸的肩膀:“郭爱卿是我大明江山的擎天之柱,有婿如此夫复何求,朕正准备招他做驸马,你不要和朕争哦。”郭晓聪勉为其难挠挠脑袋:“臣的府邸太过狭窄,只怕委屈了公主。”;朱元璋笑眯眯指着胡惟庸:“听说他新盖了一座大宅子,你即可带人抄了他的家,宅子就赏你了。”
  • 这里曾经是汉朝6

    这里曾经是汉朝6

    “这里曾经是汉朝”是一套全面解读两汉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它全景再现了中国古代第一盛世王朝的勃兴与衰落。本书是该系列的第六部,书中从马皇后入宫奋斗写起,到东汉末年军阀董卓被屠杀泄愤为止。东汉时期,自刘秀刘庄父子之后,一代不如一代,因为皇族子嗣无能,外戚趁机揽权。皇族为对抗外戚,开始重用宦官。面对这种情况,多年垄断汉朝话语权和行政权的士大夫,纷纷提剑上马,联合外戚跟宦官战斗。在这场史无前例、打得难舍难分的政治势力斗争中,东汉犹如被人从内部掏空的巨山,轰然倒塌……
热门推荐
  • 吾闻连华

    吾闻连华

    “作为鸾凤一族的强者,竟然连自己心爱的男人都护不了,我真是鄙视你。”鸑翎抖了抖自己的银白色金属羽毛,紫色的宝石眸子盛满了不屑。南宫环哆哆嗦嗦的指了指某人,“你看看他的样子哪里需要我保护了,他上辈子可是我的王,你是要我逆袭么?还有我现在已经是妻管严了,你到底靠谱不靠谱?”空气已然凝滞如钢刃,男子清朗的声音如同冰泉滑过指缝,带着沁骨的凉意,“不作不死。”
  • 玄明修仙录

    玄明修仙录

    玄明一叶白云间,繁华落尽尘世烟。万载往事几篇录,碧影剑,黄书卷,独饮千红梦真仙。当时少年初相见,盈盈月下舞联翩。似水韶华流连何,日魂牵,夜无眠,花开茶糜思千年。
  • 佞相之妻

    佞相之妻

    前世穿越为贵妃的楚岫玉为了家族斗了一世,最终被人暗害,她醒来后发现自己重生成了太师府懦落无能的胖子嫡女苏映雪,她发誓这辈子要为自己活,不再受人掌控,本以为这一世可以隐藏身份发挥经商天赋,安静当一个女强人,没想到被世人口中的佞相给盯上了,身不由己卷入了朝廷纷争中……
  • 争天隐战

    争天隐战

    天虽无界,却有上下之分,图上者在下,图下者在上。你惦记着我的,我牵挂着你的,才有了千古的纷争。殊不知,这本是同一片天.......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穿回美国当神棍

    穿回美国当神棍

    他不是明星,却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媒体和公众的眼球;他不涉政坛,却被各国高官政要奉为座上嘉宾;他出身贫寒,却被无数亿万富翁们视为财富灯塔;他貌不惊人,却经常被形形色色的美女所环绕;喜欢他的人,将他誉为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预言家;讨厌他的人,说他只不过是个故弄玄虚的伪灵媒;对此,他经常无比自谦地说:“其实,我只是个能预见未来的神棍而已……”
  • 五朝元

    五朝元

    洪荒伊始,天地未定,妖兽横行,鬼怪猖獗,神州浩土上攻伐不断,生灵涂炭。诸部诸族相互吞并,掠地攻城达千百年之久!各族能人异士或穷尽所学,妄窥仙法秘器以克敌制胜!或强骨锻筋,以一己之力搏杀凶兽保家卫国.......
  • 你是我的那一米阳光

    你是我的那一米阳光

    兴仁,你就是我的那一米阳光。馨悦,没有你让我怎么活下去。虐?不虐?
  • 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

    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

    本书以西方国有经济的重要组织性治理工具——公企业的制度变迁为主线,重点研究了政府、社会及市场三方之间及各自内部间的权利结构差异及基础制度环境差异如何决定了我国与西方国有经济组织性治理工具的不同选择。
  • 宇宙之盾

    宇宙之盾

    谨以本书,献给伟大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一位比爱迪生更伟大的科学家,与达芬奇比肩,我们似乎并不熟悉这位人物,因为种种原因特斯拉一直被雪藏,但他用他的科学,预言了未来世界,一位科学怪才,被称为是“闪电的主人”!
  • 向巴菲特学投资

    向巴菲特学投资

    《向巴菲特学投资》内容简介为:巴菲特的投资才能让无数的投资人拍案叫绝,投资方法和投资理念成为全球各地的股票玩家竞相追逐的金科玉律。任何职业投资家都会仔细分析巴菲特的投资案例和投资技巧,深入解剖其投资方法,希望能够从中找到投资的捷径。巴菲特在证券投资领域是怎样演绎这段从平民到世界巨富的不朽传奇的昵?巴菲特究竟拥有怎样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技巧呢?《向巴菲特学投资》在系统收集整理巴菲特本人论述的基础上,选择投资对象、投资技巧、投资策略、投资原则、投资忠告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了他的投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