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8500000003

第3章 课程改革新要求

在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技不断涌现的当今社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促使教育成为重中之重,使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国外的很多国家和我国的一些城市都在进行教育课程改革,并都将改革的重点即教育制度和政策层面从宏观转向了微观,试图通过课程改革来改变培养人才的模式,达到人才素养的提高,以使国力增强,争取处于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现在,我国新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全国积极推进,和之前的课程改革相比较,这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理念、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从而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来说,也成了新的挑战。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虽然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从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基础教育课程中仍有一些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课程功能上,过分以传授知识为主体,而忽略了学生,缺乏对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如何生存和如何做人等方面的引领。

(2)在课程结构上,过于重视学科本位,设置科目偏多,各学科之间没有沟通,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将重点放在课程的逻辑体系上,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

(3)在课程内容上,仍然有“难、繁、偏、旧”的情况,只看重书本上的知识,有些课程的内容太过陈腐,没有创新意识,不重视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等新内容的融入,有些内容已经不符合现代学生的体验和实际生活。

(4)在课程实施上,过分要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对课本死记硬背、进行机械化训练,教学课堂中大都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主体,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能力得不到培养。

(5)在课程评价上,过分强调将学生进行分类,过分看重部分优生,而忽视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进、激励和教育全体学生;评价学生通常只看成绩而不在乎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与素质;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学习;过于注重升学率和进行考试训练,而忽视了融入新的教育思想理念;评价学生过于单调,而忽略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6)在课程管理上,过分强调进行集中化管理教学,而忽视了各地的发展、文化和学校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导致教育课程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因此,需要全方位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从而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程目标的确定,它指引着课程改革前进的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要对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对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这都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

根据党对教育的指导思想,我国针对基础教育课程又进行了一些新的改革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改变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到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如何自主地学习和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2)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教育部门将对各门课程和课时比例进行整体设置,并设置综合课程,从而改变以往过于重视学科本位、科目繁多和缺乏整合的课堂教学现状。

(3)强调教师将课程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等新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实际状况相结合,从而避免课程内容过于陈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问题、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吸收新内容的能力、懂得团结协作的能力、勇于创新的能力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从而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

(5)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提高和强化教学实践作用,改善过于区分优差生的情况。

(6)加强对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对课堂的适应性,对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从而解决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我国现代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是在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制定的,是符合国际课程改革趋势的,其中包涵新的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个性发展。

由于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并且人们的观念、立尝倾向也存在差异,人们在课程中的价值取向也有着天壤之别。回想课程的发展过程,大概有下面三种课程价值取向:

①突出伦理政治的课程价值取向。这主要是一种统治阶级为了加强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秩序需要的一种价值取向。我国古代的圣人孔子,提出的“不学礼,无以立”的思想就真实地反映了这种价值取向。这种以伦理政治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课程体系在我国历代的封建社会沿袭并得以发展。这种课程价值取向在欧洲封建伦理与宗教教义的结合中也得以体现。

②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价值取向。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的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学校教育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劳动者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它主张教育课程要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将一门课程对“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作用大小来衡量这门课程的价值,又用此标准对学校的课程进行甄选和安排,真正体现出了此价值取向。因此,它更重视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价值,而具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尤其注重学科在课程教学中的实用性。

③强调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这种课程价值取向注重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素养、体力、脑力、审美观念、灵活性、价值取向等综合起来称之为个性,统称“复合体”。是不能孤立培养其中一种或几种品质,更不能将其从完整的个性中孤立出来的。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讲,现代课程论主张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即将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

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得以充分体现,提出“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口号,这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制定得比较完善的课程目标中足以看出。它在注重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更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眼光放大于未来,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思维、探究自我等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2)体现多元价值。

当今社会现代化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现代化工具的快速发展,促使各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加,而我国则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因此如何将国际文化与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间的关系处理妥当成为重中之重。体现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多元主义价值观,即注重国内和国际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并对其理解与尊重,并将全球实行的课堂教学理念同实际行动相互结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逐渐由萌芽状态不断发展,民族区域统整课程逐渐出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其中有些学校开设了乡土课程、民族文化课程等,开设的这些课程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紧密结合于学校教育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设置综合课程和课程管理三级体系的相关规定,给教育发展带来更大空间,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同时,学校对学生不只是以主流文化和优势文化为核心的巨型文化的教导,也要引导学生对生活周围的微型文化进行学习;不但要让少数民族的学生对主流文化进行学习,而且还要让主体民族的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非主流文化进行学习。

不仅这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现多元价值观,还要着重将国际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处理好。要想展开国际交往,必须以重视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为基础;只有在与其他民族、其他文化进行不断的交流沟通,才能不断地提升本民族、本文化的自我意识,才能不断地完善本民族、本文化的个性。

只是传授文化知识是单一化的课程,体现不出课程的多元价值观,课程应是一种理念、一种过程、一种态度和一种允诺。通过培养态度和技能,使个人能从多种角度去感悟、解析、评定、信仰和实践,以使个人具有各个方面的能力。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多元价值观,有利于帮助个人顺应时代的发展,迎接时代的挑战。

(3)强调主体教育。

学校课程回归生活,当代课程发展的关键理念即为重拾丢失已久的主体意识。二十世纪的课程主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以致掉入了“唯科学主义”的陷阱。现代教育理念注重科学世界转变为生活世界以及将两者融为一体,弥补因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离而导致的意义失落和主体性的泯灭。

从主体教育的本质上说,教育观的主体就是加强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相互结合,课程的基本来源即为自然、社会和人。这样,学生在走向自然的同时,也在对自然进行逐渐的认识和探索,从而将自然中蕴涵的伦理精神、审美体验和求真意识有效融合;学生才会有机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获得经验;学生将注意力放到个人知识的掌握上,从而不断完善自我,获得更多的知识。

主体教育观要求课程内容从科学世界的禁锢中脱离出来,从而将自然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有机结合到一起,在人的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融入科学、艺术和品德,使学生的“个人知识”及其自身特殊的文化世界在学科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同时在课程实施中,还需要把教学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与沟通重视起来,使学生在体验性、探索性的框架下进行自主性、创新性的学习。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都将这一理念充分地体现出来。

(4)注重教育民主与公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化,普及教育主要以平等与民主为主体,向教育的民主化与公平性不断努力追求。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教育的民主与公平表示无论任何人都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二,教育的民主与公平还表示课程权利的共享,表示课程日益发展为多样化。

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另外,当前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教育热点问题,例如:选择学校的问题、重点中学存废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筹措问题、民办学校与私立学校的问题等,都从中可以感知到人们对教育民主与公平的认识与渴求,也充分说明教育民主与公平的理念已经融入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中。

同类推荐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 中国人的人格

    中国人的人格

    本书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有人格的人。他们之中有帝王将相,有贩夫走卒,有义侠之士,有文人优伶,有山林隐者,更有弱质女流,上至尧舜,而下迄清末,历千百代而不绝不衰。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 想爱

    想爱

    每个人的情感都是一株葱郁的植被,需要用爱灌溉生长,想爱,为你揭秘情感世界。
  • 白话老子·列子

    白话老子·列子

    “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普通的“道”。“名”也是可以阐明的,它亦非一般的“名”。“无名无形”是万物的始端,“有名有形”是万物的根源。
热门推荐
  • 精灵王传奇

    精灵王传奇

    亚斯兰迪,一块古老非凡的大陆,仅被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五千年,在亚斯兰迪有着一种特殊而又独有的法宝,精灵手镯。与精灵手镯共生的神奇种族——精灵兽,这个集天地灵气的特殊种族与人类共同生活在亚斯兰迪大陆上,并形成了伟大的亚斯兰迪文化,而亚斯兰迪拥有着与众不同的资源,那就是精灵手镯与精灵兽带来的永动能量。这是一个属于精灵兽的时代,这是一个谱写传奇的时代,大家快快跟着主角,背着包裹,去谱写属于我们的传奇。
  • 星际剑皇

    星际剑皇

    岳铭,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高中生,因自幼丧失双亲,所以一直都寄宿在叔伯家中,并且和青梅竹马——历晓灵十分交好。后来由于他“已死”的爷爷岳凌峰的出现,让他踏上了一条旖旎而奇特的逆天之路!!本书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
  • 推倒妹妹大作战

    推倒妹妹大作战

    故事讲诉了,一个勤劳勇敢的哥哥为了寻找顽皮不懂事而离家出走的妹妹……接着一个不小心差点毁灭世界……又一个不小心差点拯救世界……最后和妹妹一起快乐的创造世界……最后的最后我也不知道有没有找到妹妹故事……本书内容深刻、感人至深、诠释了人间自有亲情在,兄妹绝对不能有真爱……的传统家庭妹控励志传奇!
  • 那年秋天,我们也曾笑过

    那年秋天,我们也曾笑过

    她说:他就像一杯温开水,摸着不烫,但,却也不凉,喝着无味,但,细细品尝,却别是一番滋味。他说:她就像一本书,封面平淡无奇,内容却丰富多彩,明明是小小一本,却,也够人回味一生。他们的前半生都经历了太多太多,多得让人喘不过气……
  • 反穿越总局

    反穿越总局

    那些自以为聪明的穿越者,在我面前都是渣渣。(杨兴回忆录.卷首语)崇祯皇帝:朕要再整河山,再现汉唐盛世。杨兴:你快点死好吗,我快要下班了!崇祯皇帝:……杨兴:再瞪?再瞪我可揍你了,别以为换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周节仑!ㄟ(▔▽▔ㄟ)(╯▔▽▔)╯杨玉环:同志,你能放过我吗,银家重生一次不容易。杨兴:你说话就说话,把肩膀露出来干什么?杨玉环:奴家愿意自送枕席,cosplay,sm任君差遣。杨兴一脚踹开:滚,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前世是男人!
  • 竹泉生女科集要

    竹泉生女科集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乔安辞职记

    乔安辞职记

    海归才女乔安在顶尖国际基金沉浮五年,最终辞职--这样的故事与流行正能量的时代格格不入。乔安不是不相信努力,而是觉得有时候比努力更强大的力量,不可抵挡地拨动着命运的表盘。
  • 甲骨、牙角器、偶像鉴赏及收藏

    甲骨、牙角器、偶像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时光流过那年冬

    时光流过那年冬

    童年里飘着小雪,男孩夏旸邂逅了六岁的梅星苒。此后,凡是遇到名字叫“苒苒”的女孩,他都多加关照,殊不知深陷其中。一个暗恋,一个逃避。淅淅沥沥的雨中,他紧拥着她:“苒苒,你是我的苒苒,唯一的苒苒,不会再有第二个了,永远不会!”
  • 撼天路

    撼天路

    绝境中逆天而起,撼四方天路。一个被恶魔诅咒的人,在茫茫天玄大陆上,逆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