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5600000010

第10章 蝴蝶、选美和股市

在混沌状态下,人的策略选择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因此,所期望的结果也不完全由自己掌握。

酒吧问题斯坦福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圣塔菲研究所研究员阿瑟在1994年《美国经济评论》发表的《归纳论证和有界理性》和在1999年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复杂性和经济学》中阐述了这个博弈。

所谓“酒吧问题”是:在一个城镇里,有一个酒吧。假定这个镇里的居民,例如总共有100人都喜欢到酒吧消遣,可是因为酒吧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假定酒吧容量是60人,如果人去多了,去酒吧的人会感到不舒服。在这种情况下,这100人如何作出决策,是去还是不去呢?

比如说,你很喜欢泡吧的感觉,兴冲冲地去了,可是到了那里才发现人满为患,你不但饱受拥挤之苦,还不得不为一个座位等上半天,好容易等到了又没有招待来为你拿酒水,等到酒水终于上来了,嘈杂的环境又让你一点感觉也没有……总之,你度过了很不愉快的一晚。那么,第二天,你还会不会去呢?

你可能会说:神那,饶了我吧。可是转念一想,你就会发现事情可以是另外一种样子,昨天感觉不愉快的肯定有很多人,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又肯定会接受教训,今天不会再去了,那么,我今天去,是不是正好可以享受一个安宁美好的夜晚呢?

可是假如你又多考虑了一层:我这么想,可能有很多人也会这么想,所以那里还是会人满为患,所以还是不去为好……如此下去,那么,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

无法预测的“蝴蝶效应。”

为了不让你等得太久,还是先揭开谜底吧:不管你有多少个心眼,在这个问题上想要作出完全正确的决策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博弈问题,每个参与者或决策者面临的信息只是以前去酒吧的人数,每个参与者只能根据以前去的人数的信息归纳出策略来。如果许多人预测去的人数多于60而决定不去,那么,酒吧的人数将很少,这时候作出的这些预测错了。如果有很大一部分人预测去的人数少于60,他们因此去了酒吧,则去的人很多,多过60,此时他们的预测也错了。因此作出正确预测的条件应该是:他能知道其他人如何作出预测。但是在这个问题中每个人的预测的信息来源是一样的,即都是过去的历史,但每个人都不知道别人如何作出预测,因此,所谓的正确预测是没有的。每个人只能根据以往历史“归纳地”作出预测,而没有其他办法。

通过计算机的模型实验,阿瑟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果:不同的行动者是根据自己的归纳来行动的。并且,去酒吧的人数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去的平均人数总是趋于60,即经过一段时间,这个系统中的人群去与不去的人数之比是60:40。尽管每个人不会固定地属于去或不去的人群,但这个系统的这个比例是不变的。

这就是酒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说,对于下次去酒吧的确定的人数,我们是无法作出肯定的预测,这是一个混沌现象。

首先,混沌系统的行为是不可预测的。对于酒吧问题来说,由于人们根据以往的历史来预测以后去酒吧的人数——我们假定这个过程是这么进行的,过去的人数历史就很重要,然而过去的历史可以说是“任意的”,那么未来就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值。

其次,这是一个非线性过程。所谓非线性过程是说,系统未来对初始值有强烈的敏感性。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蝴蝶效应”:太平洋这边一只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在对岸就刮起了一场飓风。

在酒吧问题中,同样有这样的情况。假如其中一个人对未来的人数作出了一个预测而决定第二天去还是不去,他的行为反映在下次去酒吧的人数上,这个数目对其他人的预测及对第三天去还是不去的决策造成影响,即第三天去酒吧的人数中含有他第二天的决策的影响。这样,他的预测及行为给其他人造成的影响反过来又对他以后的行为造成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第一次决策的效应会越积越多,从而使得整个过程变成不可预测的。

酒吧问题所反映的是这样一个社会现象,正像阿瑟教授说的那样,我们在许多行动中,要猜测别人的行动,然而我们没有更多关于他人的信息,我们只有通过分析过去的历史来预测未来。

“酒吧问题”没有什么清晰的答案,就其本身来说,甚至可能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事实上,人们决定是不是去酒吧,并不取决于猜测有多少人去,而是看自己从中是否能得到效用——当然,如果人少一些,不那么拥挤,效用可能会大一些;而人多造成拥挤,效用则会小一些,人多人少的影响仅限于此。更重要的是他如何评价这个效用——有些人会认为效用甚低,甚至可能是负的,自然就不会去;而有些人就是喜欢泡吧,哪怕挤一身臭汗也认为值得,他就会去。所以“酒吧问题”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那些更喜欢泡吧的人成为这里的常客,而那些不那么热衷于此的人只是偶尔光顾,每天去酒吧的人数会略有波动,但大致会保持在一定的幅度内。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可能遭遇很多与“酒吧问题”类似的难题。这可就不是清心寡欲所能解决的了。

比如每年高校招生或研究生报名都会呈现出“混沌现象”,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如果报名的人太多,竞争就会更激烈,被录取的可能性就低。你可能达到了分数线,但在众多报名者中,你的分数又排在后面,所以遗憾地落选,这种结果显然是非常不利的。为了避免落到这种局面中,考生们都对以往各院校、专业的报名情况非常关心,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以掌握这一信息,为自己的选择作参考。

但是由于考生一般只能根据以往几年的情况来推测当年报名的情况,与上面说的道理一样,这种预测是不可能完全准确的,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人遗憾地成为选择失败的牺牲品。

现在报名制度已经有了一定改善:学生在得知分数之后,再填报志愿,这样学生可以在掌握一些确定信息(自己的分数、总的分数线等)之后作出选择:如果你对自己的考分不满意,或者认为自己的分数报考某个专业把握不大,还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分数要求低一些,而你又觉得还可以接受的专业(其实这也可能出现本想报一个冷门,但因为这样想的人很多,于是冷门变成了热门的风险)。当然你也可以冒险赌一把,仍然报考理想而落选风险较大的专业(如果大家都去报冷门,你正好可以如愿),即使落选也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这样尽管不能完全避免这种混沌现象,但总算给了学生们一个理性选择的机会。

“啤酒”与“泡沫。”

一位经济学家曾将投资与投机比喻为啤酒和泡沫——如果一杯啤酒没有一点泡沫,说明它不新鲜(没有活力);可是如果泡沫太多,啤酒就少了。事实上也是如此,一个繁荣的市场自然交易活跃,当然也就不可避免一些投机现象;但是如果投机盛行,成为市场的“规律”,那么这个市场一定要出问题。因为说到底,支撑市场的是“啤酒”,而不是“泡沫”。

回顾历史我们也能看到,几乎每一次“股灾”前夕,都有一个“泡沫”沸反盈天的时期。无论是1929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0年的网络股引发的股市大跌,都是投机过盛、泡沫破灭的结果。除了教训以外,它还使人们懂得,社会心理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对于为卖而买的股市投机行为,心理因素的影响就更大。在“行情好”的时候,人们都趋之若鹜;可是一旦行情转坏,人们又唯恐逃得不快,这正是股市大涨大跌的原因。

“冤大头理论”与“郁金香狂热。”

股票的原始意义在于筹集资金用于生产以获取利润。然而现在买卖股票本身却成了最赚钱的生意,拥有股权的人也许会身价百倍,所依据的不过是未来的期望。为卖而买的个别商品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如果大家都看好那种东西,一窝蜂地你炒我炒,价钱可以炒到很高,就会随着所谓“冤大头理论”继续涨价。

所谓“冤大头理论”简单说就是: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高于它的实际价值,你买下它,你就是“冤大头”;可是只要还有更大的“冤大头”愿意花更多钱来买,你这个“冤大头”当得就值。

在“冤大头理论”盛行之时,股价可能被哄抬至荒谬的水平,然后重重地跌回现实当中。与历史上一些投机泡沫破裂导致的价格大跌相比,我们正在经历的股市低迷几乎不值一提。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愚蠢的事情。当制订计划、方案或编织幻想时,在受到贪欲的刺激,或仅仅是受到模仿力量的驱使的情况下,就会有愚蠢的事情发生。一旦陷入到这些贪欲和需求中,愚蠢的事情就具有了疯狂的野性……”以上引言出自《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这本书是查尔斯·麦基于1841年写的,至今仍在不断再版。

17世纪欧洲的郁金香热潮,就是个金融市场的群众心理典型范例,麦基的书中介绍了当时对郁金香的投资热潮。

1593年,一位维也纳的植物学教授到荷兰的莱顿大学任教,他带来了在土耳其栽培的一种荷兰人此前没有见过的植物——郁金香。没想到荷兰人对它如痴如醉,于是,教授认定可以大赚一笔,他的售价高到令荷兰人只有去偷。一天深夜,一个窃贼破门而入,偷走了教授带来的全部郁金香球茎,并以比教授的售价低得多的价格很快把球茎卖光了,就这样郁金香被种在了千家万户荷兰人的花园里。

后来,郁金香受到花叶病的侵袭,生出一些反衬的彩色条或“火焰”形色条。谁知这种病竟使郁金香成了珍品,以至于一个郁金香球茎越古怪价格越高。于是有人开始囤积病郁金香,又有更多的人出高价从囤积者那儿买入并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一个快速致富的神话开始流传,贵族、农民、女仆、清洁工、洗衣老妇等都先后卷了进来,每一个被卷进来的人都相信会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从自己这儿买走郁金香。一般人愿意拿整年收入来购买一枝花苞,每个人都有十足的把握相信,不管付出多少代价,一个月后就可用更高的价格卖出。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荷兰的郁金香球茎价格上涨了几十倍,这股狂热终因承受不了重担而冰消瓦解。1638年,持续了五年之久的郁金香狂热迎来了最悲惨的一幕,郁金香球茎的价格跌到了一只洋葱头的售价。

这就像以空头支票骗钱一样,迟早会垮掉。而在现代的大众传播媒介下,人们更容易产生全面的金融恐慌。

1720年,英国股票投机狂潮中,一个无名士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自始至终无人知道这是一家什么公司,但认购时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差一点儿把把大门挤倒。没有多少人相信它真正获利丰厚,而是预期有更大的笨蛋会出现,价格会上涨,自己能赚钱。饶有意味的是,牛顿参与了这场投机,并且不幸成了最大的笨蛋。他因此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道,但人们的疯狂实在难以估计。”

伤兵的两个瓶子有这样一个关于经济学的笑话。在一个小岛上,只有两户人家。小岛资源匮乏,也没什么工作机会。可是这两家人是怎么活过来的呢?一家的女主人说:“我们是这么干的,我雇她给我洗衣服,她雇我给她洗衣服,这样我们就都能挣到钱了。”

说它是关于经济学的,是因为它说明了一个道理:交易会带来利益;说它是笑话,是因为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仅仅靠交易并不能带来利益的增加。在黑色幽默小说《第22条军规》中,有一个“浑身缠满绷带的士兵”(谁也不知道他受了什么伤,谁也没见过绷带下面的人,甚至谁也不知道绷带下面到底有没有人),他所得到的全部治疗就是:上面挂一个瓶子输液,下面放一个瓶子引流——然后两个瓶子调换位置。

我们都能看出这个故事的荒谬性,可是一旦它被应用于生活,很多人就忘了。

任何金钱骗局的基本原理就是利诱:向某人借钱,许给他高额利息;再向其他人借,拿出一部分作为“利息”付给前一个人,以此类推,如果这种“生意”能持续下去,每个人都不吃亏。是不是?

但这是不可能的,你欠的越多,偿还的压力越大。这是规模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你能借到钱的人数不是无限的。

这就是金融领域的“蓬齐圈套”。这一圈套的发明人是波士顿的蓬齐,1920年,他虚构了一家经济实体,其实只是一个金字塔网络,不生产任何产品,拿后来投资者的钱支付前面投资者的利润,在一段时间内,就疯狂敛财几百万。

“神秘链”的原理也差不多,它很简单:积土成山。假如有一万人参与这游戏,每个人拿出一元钱所失甚微,可是如果这些钱都给一个人,那么他就得到一万元,这就是个大数目了。问题是,随着参加游戏的人数的增加,是不是每个参与者都能拿到这么一大笔钱呢?那是不可能的,部分不可能大于整体,无论参与者有多少,最终每个人的平均收入不可能大于支出。

传销也是这个原理,不同的是,由于金钱总量中有一大部分要被组织者拿走,可供参与者分配的钱就要小于他们的总支出。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必输的游戏。可是,不是有些人就是靠这个发财了吗?没错,只是你要再想想:他的钱是谁的?是其他参与者的。一个人发财,就意味着对无数人的盘剥。

说到此,你是否发现我们的股市与上面的例子有点相似呢?

几年前,经济学界曾爆发了一场激烈争论,争论焦点是所谓“赌场论”:即中国股市是否已经成为了一个“赌场”?

股市的过度投机,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造成了虚假繁荣的景象,可问题是股市是一个靠输血维持的“病人”,自身造血机能很差——也就是说,发行股票的公司赢利状况普遍不佳,无法创造大量财富支持股价的持续攀升。于是,有限资金就成了伤兵的两个瓶子,调来调去,可并不增加。

“选美”与选股不过,我们都知道人是理性自私的,一个人买卖股票,关心的是自己能否获得利润,而不关心是否有利于股市健康发展,这并没什么错。问题是,究竟有没有可能根据决策理论找出最佳的投资策略。现在,已经有很多声称能为你带来高额回报的股市分析软件,我们该不该相信它们,或者说,相信有某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凯恩斯不但是经济学泰斗,而且还是一个经历过无数股海沉浮的投资老手。凯恩斯为了能专注地从事学术研究,免受金钱的困扰,曾外出讲课以赚取课时费。但课时费的收入毕竟是有限的,于是他在1919年8月,借了几千英镑去做远期外汇这种投机生意。

凯恩斯把期货品种几乎做了个遍,而且还涉足于股票。到1937年他因病而“金盆洗手”的时候,已经积攒起一生享用不完的巨额财富。

作为经济学家的凯恩斯在这场投机的生意中,除了赚取可观的利润之外,当然会有真知灼见。他曾举过一个“读者选美”的例子说明人们选择股票的策略。

我们都在电视上看过各种选美比赛,在这些比赛中,多数是由评委决定,但也有依靠观众投票决定名次的,所以不难理解凯恩斯的比喻。在所谓读者(或观众)选美比赛中,报纸刊登候选人的照片,而中选者要通过公众投票产生,因为评选者要顾及自己的利益(比如,如果你的评选结果和最后的结果相同,你会获得一笔奖金),他的投票就不可能以自己的爱好作为唯一标准,他还要考虑别人会如何投票。

凯恩斯说:“这些比赛由读者从100张照片当中选出6张最漂亮的面孔,谁的答案最接近全体读者作为一个整体得出的平均答案,谁就能获奖。因此,每个参加者挑选的并非他自己认为最漂亮的面孔,而是他认为最能吸引其他参加者注意力的面孔,这些其他参加者也正以同样的方式考虑这个问题。现在要选的不是根据个人最佳判断确定的真正最漂亮的面孔,甚至也不是一般人的意见认为的真正最漂亮的面孔。我们必须作出第三种选择,即运用我们的智慧预计一般人的意见,这与谁是最漂亮的女人无关。你关心的是怎样预测其他人认为谁最漂亮,又或是其他人认为其他人认为谁最漂亮……”

在大众选美比赛中,读者必须同时设身处地从其他读者的角度思考。这时,他们选择胜者与其说取决于真正的或绝对的美丽的标准,不如说是努力找出大家的期待是不是落在某个焦点上。假如某个参加选美的女子比其他女子漂亮很多倍,她就可以成为这么一个万众瞩目的焦点。不过,事情没那么简单。假定这100个决赛选手不相上下,最大的区别莫过于头发的颜色。在这100人当中,只有1个红头发的姑娘,你会不会挑选这位红头发的姑娘?任何可以将她们区别开来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一个焦点(这些“特点”也正和股市上的“题材”、“概念”是一个道理)。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正确与否,或者谁应该选上,谁不应该选上的问题,而是投票的人相互猜测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当然舆论的导向作用是很大的,它似乎告诉人们某某人是其他许多人所要选的)。

股市投资具有一些类似的特点。每个投资者都希望赚钱,可是能否赚钱,不完全取决于某个股份公司的赢利情况,更要取决于其他投资者是否看好它。一个对股市不熟悉的人可能会以为:分红最高的股票,其价格也最高,可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凯恩斯的伟大之处在于解释了策略行动如何能在股市和报纸选美比赛中发挥作用,并确定谁是胜者。

在股市中,一支股票若是在原有价格上的需求超过供给,也就是说,在某个价格上,想买进的比想卖出的多,其价格就会上升。要想在股市赚钱,你的目标是确定其他人认为哪几只股票的价格就要上升。一直以来,他们都是通过同时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考察这个问题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只要他们确实这么做,一切就会真的发生。

这里我们要说明的问题是,没有什么基本原则可以保证最漂亮的参赛者一定会被选中,又或是最优秀的股票一定会最快升值。预测的高回报就和选美比赛参赛者的肤色差不多,充其量并非充分的条件之一,这种条件可以用来制约局势陷入莫名其妙的想法或一时兴起的狂热之中。

未来利润的预测是什么决定了一支股票的价格?我们知道,股票市盈率(股价与利润之比)是一个重要标准。稳定可靠的企业,其股价通常都维持在每年盈余的20倍左右。为什么是这个水平而不是更低或更高?原因是它要和银行利率大体相近,如果相差太大,资金就要流进流出,直到达到相对平衡。但是由于投资和储蓄各有特点,所以回报率也不一定要完全相似,同时,各行业、各股份公司的回报率也不尽相同,要视情况而定。一般而言,新兴行业(如电子、网络等)未来预期较好,可以保持比较高的市盈率,也就是说,人们看中的不是目前的回报,而是未来的发展。再就是投机性股票,即使该公司处于大幅亏损状态,还是能以高价售出,就是因为人们希望在投机中有钱可赚。

所以对未来利润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股票的价格,而因此造就了股市名嘴和分析师的庞大产业。

这种一窝蜂地把相同程式或运算方法一次又一次卖给个别投资人,很可能会抹杀掉市场的多样性,而无法维持原来的公平与稳定性。一旦每个人用相同程式,不论好坏,在同一时间都会显示相同买或卖的信息:不管对错,长此以往,必定会造成市场混乱。

股市里的酒鬼那么,造成每天平均股价变动的因素又是什么?有时,各式各样的新闻会反应在股市上,并影响到未来投资景气。有人曾说:格林斯潘的脸色好坏,就会影响股市的涨跌。同样的,战争、油价、政治事件等新闻都会影响市场的平均价格,如果你能比竞争者猜得更准,就可以因此获利。每日市场平均的变动是由各种大大小小的因素所造成的,它们会影响到不同股票与投资。

由于公平市场的竞争相当激烈,而买卖双方都能得到相同的信息,因此双方所共同同意的价格,就代表某支股票的市场价格,它表示双方对该股票价值所展现的平均智慧,也代表个人根据手边最充分的信息仔细分析判断后,愿意接受的价格。严格来说,市场价格不是一个平均数,而是在任何一个时间点,最想买的买方愿意付给最想卖的卖方的价格,这就是专家所称的“效率市场”。个人要夺得先机,他的信息必须比别人多或分析得更正确。

简单地说,效率市场背后的理论就是,市场上有许多人进行分析,所以任何会影响某只股票价格的因素或信息都会被立即散布,广为人知,并转化为众人意识,且立即反应在股价上。所以,在效率市场里,如果你的信息与竞争对手无异,分析工具也不见得特别高明,你就得比别人更聪明、更认真,才能表现得比别人更好。像股市中的传奇人士彼得·林奇等,这些个别投资人能够一年年地发达起来,就是因为他们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在阅读和了解各个企业的状况上,所以的确能比其他人知道得更多。当然,在某些时候也会看到没有特别努力或技巧的人还是可以表现不错,不过,就像我们一直强调的,这只是运气好而已,尤其在投资这一行。

类似分析的研究结论是股市每日平均变化的确很接近随机漫步,这也跟效率市场概念相当一致,认为应能找出某种可以利用的规律——如果它真的存在,而这种规律也会对价格结构产生足够的影响力以自我补偿。如果可以接受这个概念,应该明白想利用平均值找出这个规律,就像要猜出一群醉鬼下一步想怎么走一样。尽管为了这些分析,投资人已花了大笔金钱,塞满了预言家的口袋,但因为证据仍是模棱两可,因此投资大众永远存有希望。

再进一步往下探究,到底在股市平均值日复一日的变动中,有多少是由随机漫步的累积效果所造成的(别忘了,随机漫步者在一段时间后,会从起始点向其他方向移动)。同样也可以用平方根法及同性质但较复杂的定理来加以分析,结果亦很具说服力,只是不够清楚明白,那就是每日、每周、每月平均值的变动多因市场上个股随机、互不协调的变动所造成,就像是醉鬼移动路线一样。

曾有人作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只黑猩猩一堆玻璃球,每只玻璃球上有一个股票代码,黑猩猩把哪些玻璃球扔进一个桶里,就算做它“买”了哪只股票。结果是黑猩猩的“回报率”竟然超过了投资者回报的平均水平!

巴菲特为什么能赚钱根据最近的统计报告,世界首富依然是比尔·盖茨,排名第二的就是巴菲特,他是唯一只靠经营股票而跻身富翁排行榜前列的人。

他在谈他怎样选择理想股票时说:“我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沃特·迪斯尼公司。我最喜欢的公司是,美丽的城堡,周围是一圈又深又险的护城河,里面住着一位诚实而高贵的首领。最好有个神灵守护着这个城池。护城河就像一个强大的威慑,使得敌人不敢进攻。首领不断地创造财富,但不独占它。换句话说,我们喜欢那种具有市场统治地位,别人难以模仿,耐久可靠的大公司。”他还说,“当我买股票时,我就认为是买下了整个公司,就像在街边买了家商店。如果买下了商店,我就要了解它的一切。”

因此,在网络股如火如荼的时候,有人嘲笑巴菲特老了,他的投资思想已经过时,投资人也向他施加压力,希望他也投入“淘金”热潮。可巴菲特一直不为所动,他承认这些股票可能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利润,但是他同时表示“不理解这些网络公司的赢利方式”。事过境迁,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高高在上的网络股土崩瓦解,“老了”的巴菲特再次笑到了最后。

巴菲特这种充满感情而又十分理智的炒股思想,使他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中始终把握着正确的方向,成为股市上一个著名的不倒翁。

“股神”巴菲特曾经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发表了以下这番谈话:“我何以至此,不是智商问题,关键是理性。我一直视智商和天才如同发动机的马力,但是输出功率——发动机赖以运转的效能——依赖于理性。”

有一位大主教曾呼吁信众一定要永远行在善恶之间那条又直又窄的道路上,他指的是宗教信仰,不过这也正是破解股市的最佳方法。其实,也许唯一“理性”的投资方法就是巴菲特式,除此以外,真的没有任何策略保证你只赚不赔。

同类推荐
  • 思考力:让财富迅速增长的智慧书

    思考力:让财富迅速增长的智慧书

    《思考力:让财富迅速增长的智慧书》是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一部伟大著作,他曾在众多成功人士的成功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美国总统罗斯福、发明家爱迪生、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等,都从这部著作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还有很多普通人因为阅读了本书而改变了人生轨迹。足见本书对任何读者都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对于拿破仑·希尔所讲的那些发生在他身边的真实的事例,人们可以找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通过这个真理,人们能够明白自己究竟该做什么和该如何去做,从而战胜挫折和彷徨,树立目标和理想,赢得人脉和财富。
  • 8种成功能力

    8种成功能力

    本书介绍了走向成功的学习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开发潜能的能力、坚韧的意志力、创新的能力等八种成功的能力。
  • 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如何适应社会,在复杂的成长环境里生存、发展,让生命既充满阳光和雨露,也承受义务和责任,是每一个未成年人必须面对的课题。《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愿陪同青少年朋友快乐成长,打造成功的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
  • 不走寻常路:乔布斯成功24法则

    不走寻常路:乔布斯成功24法则

    《不走寻常路:乔布斯成功24法则》内容简介:乔布斯——一个打败比尔·盖茨的英雄式人物,一个具有完美主义情结的艺术家,一个雕刻生活的狂想家!《不走寻常路:乔布斯成功24法则》踏着乔布斯成功的足迹,认真剖析了他从成功到失败,并再次走向成功历程中的风风雨雨。乔布斯有着自己天才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他对任何事情孜孜以求的苛责态度。
  • 虚拟财富

    虚拟财富

    文章讲述的是:看不见的财富,老板成了代理人,人生快车为每一天的快乐而祈祷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九尾狐之痴恋一世

    九尾狐之痴恋一世

    她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生性贪玩,她不顾族规私下去凡间玩,哪知遇到了他就再也万劫不复
  • 我的爱情像流沙

    我的爱情像流沙

    那个散落的季节,悄悄播下了一粒爱的种子,好似清风拂过花瓣,馨香掠过鼻尖。如果可以,我愿化作泥土孕育那粒种子;陪它破土新生,陪它经历风雨;让它在爱的灌溉里茁壮成长,爱情原本就是生命里一股泉眼!原来爱一个人是可以做到,看着她幸福也是一种幸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20几岁女人要懂得点人情世故

    20几岁女人要懂得点人情世故

    20几岁不再是一个懵懂的年代,而是女孩人生的交叉口,你该承担起你应负的工作压力,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你一定要明白:到了这个年龄,你已经不需要浪漫的童话故事,而需要童话故事背后的现实;你不再需要某个男人在自己耳边的海誓山盟,只需要他发自心底的对自己的呵护,给予自己的安全。你也不需要为了某个入而放弃自己的一生,就算是流行歌曲或电视剧里总会有这样一些美丽而痛苦的女人,但是你最好不要让自己成为这样的女人。其实,女孩的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爱自己的老公,一份让自己才智可以发挥的工作……
  • 一生的资本: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全新实用版

    一生的资本: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全新实用版

    《一生的资本: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全新实用版》一经问世,立刻引起了轰动。在美国,仅波士顿出版公司的一个版本一年就再版十多次。很多公立学校将《一生的资本》指定为教科书或参考书,该书在商人、教育人士、政府官员以及神职人员中也深受欢迎。在美国以外的国家,《一生的资本》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意大利教育专员曾亲自写文章推荐《一生的资本: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全新实用版》
  • 王妃难当:错爱腹黑王爷

    王妃难当:错爱腹黑王爷

    她,家境贫寒,为了自己的梦想苦苦挣扎。即使面对男友的背叛也不曾落泪。她,相府嫡女,自小就离家,跟随着师傅的脚步慢慢长大,父亲为了官途把她卖入皇家。当她变成了她,一切软弱可欺都已过去。姨娘刁难,姐让你永远闭上嘴。庶姐算计,姐让你知道什么叫后悔。祖母利用,姐让你知道利用姐的后果你承受不起。可是遇上那个什么什么王爷要我嫁给他,是怎么回事?比她漂亮的有,比她聪明的有,比她能干的有,比她会说话的有……无论比什么她都自认为自己不会引起谁的主意的,这个王爷不是脑子有问题吧!此时男主很想说“爷就是看上你了!”
  • 快穿之系统我和你绝对有仇

    快穿之系统我和你绝对有仇

    谁的穿越想他这样不是为了打脸,不是为了攻略,而是来做苦力呢?不许抢主角戏份,做任务这么累,谁还给自己增加支线啊!不许与剧情任务产生感情互动,靠,连人在哪我都不知道,那来的互动。这是一个被系统以拯救世界的名义推到坑里做苦力的主角
  • 异世阎君

    异世阎君

    一个受尽白眼的废物,一个神秘穿越的阎王爷,一场来自异世的洗礼。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