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0000000012

第12章 明代良陶让一时

明代的紫砂壶制作,是“四名家”董翰、赵梁、元畅、时朋与“三妙手”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的天下,特别是时大彬的影响,最为深远。

时大彬,号少山,是时朋的儿子,生活在万历年间。关于他制壶的经历,清代吴骞的《阳羡名陶录》有段记载:“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试茶之论,乃作小壶。”娄东在苏州,陈眉公即明代大文人陈继儒,曾辑录了《茶董补》,对茶叶种植、制备和品饮,颇有些心得,也是个嗜茶如命的同道中人。这说明,时大彬制壶,也是一无例外地从仿供春壶开始的,先前喜欢制作大壶,后来受到一批颇有声望的文人茶人影响,才开始检讨自己,并顺应潮流制作小巧玲珑的砂壶,因此而名噪一时。

我们知道,有明一代的品饮艺术,受文化人的影响较深,追求情趣、崇尚自然成为茶饮场中的主流,特别是万历年间,青睐紫砂壶的文人们开始对已往的古朴重拙的大紫砂壶提出了质疑,他们极力主张采用小壶。冯可宾认为:“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周高起也说:“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香,俾得团结氤氲。”对茶壶的大小、形制提出了改良的要求。

时大彬与文人的结缘,是他在壶艺制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与交谈,进一步懂得了茶道对壶制的要求,他不但从此改做小壶,而且还经常带着自己的作品“游公卿之门”,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不断改进,终于成为名垂青史的制壶大师。《阳羡壶系》说他:“或陶土,或杂硇砂土,诸款俱足,诸土色也俱足,不务研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遂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说明尽管他使用的材料不一,有的是陶土,有的是杂硇砂土,但各种款式的壶都制过,壶形不花里胡哨,质朴古雅,色泽如栗,置于几案间,小巧玲珑的壶能让人大发幽思,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因此,他的壶技术与艺术性得到有机的结合,堪称空前绝后。

时大彬制作的砂壶,壶盖与壶身周圆合缝,吻合紧密,不漏茶味。据说时大彬的壶,只要把壶盖随手合上,稍稍旋动,继而提起,就能吸住全壶。还有一种叫“六合一家”的壶更是神奇;把壶分开,就成了底、盖、前、后、左、右六片,合在一起注茶却毫不滴漏,这种高超而神奇的技术只有时大彬才能掌握。后世制壶高手中只有清代的陈曼生能勉强做到这一点,但较大彬相比,却还是差了一大截。

时大彬成名后,并没有一般人的门户之见,而是广招学徒,把自己的制壶经验与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与他齐名的徐友泉和李仲芳就是其得意弟子。

徐友泉名士衡,出身子士大夫之家,少时就很聪慧。他父亲很喜爱时大彬的壶,经常延请大彬到自己的书房制作。年幼的徐友泉看见时大彬在“玩泥巴”,就吵着要做一个泥牛供自己玩耍。见大彬不答应,就抢了一团陶泥跑到门外,正巧看到树荫下有头水牛要站起来,但还曲着一条腿。徐友泉就照着水牛捏塑了一个,居然惟妙惟肖,十分形象。时大彬见后大为惊奇,说:“这孩子真够聪明,如果跟我学做茶壶,将来的成就肯定会在我之上。”于是,徐友泉拜时大彬为师,凭着自己的机灵和吃苦耐劳的劲头,很快就掌握了制壶技巧,后来居然成为明代的三大制壶妙手之一。徐友泉的长处,在于他能选准突破口,潜心于泥料的调配,变幻出了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等多种泥色。除此之外,他还醉心于仿制古器,创造了汉方、扁觯、菱花、鹅蛋等各种造型的壶,使得紫砂工艺更进了二步,开辟了精研之先河。

应该说,李仲芳是时大彬的学生中成就最高的一位。虽说其父李茂林是前代的壶艺名家,制壶技艺也相当出众,但为了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博采众长,李仲芳毅然师从时大彬,同徐友泉一道,刻苦学习制壶技术,终于得以成为一代名家。李仲芳的作品,以筋纹型类居多,风格上偏重于文巧精雅,陶业界戏称为“老兄壶”。据说是因为李仲芳的玩笑话而得名的,李为人较随便,用现在的话说是没大没小,他每做好一件作品,都要请教于父亲李茂林:“喂,老兄,这件怎么样?”玩笑归玩笑,李仲芳对壶技的追求还是相当认真的,他的作品,经常得到时大彬赏识,以至“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大师敢于在他人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款,这无疑是当时最高的奖赏,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李仲芳壶技的高超,“李大瓶,时大名”说的就是这么回事,但这也给后人鉴别时大彬壶带来了很多不便。

时大彬的壶,造型并不奇特,这与他不务研媚’的作风有关,但拙中藏巧,朴中有精,柔中蕴劲。他淘洗的泥质,并不十分细腻,有的甚至还杂有硇砂,也就是未烧熔的天然存在的氯化铵,这种微粗的质地,反而能够成为紫砂壶上一种自然天成的装饰,在壶面闪现出浅色的细小颗粒,后世鉴赏家们称为“混砂闪点”,并赞美它“珠粒隐隐,更自夺目”。这种有意识保持的泥质古朴的风格,加上时大彬精湛的技艺,其结果当然是匠心独运的了。难怪工于精巧的徐友泉,晚年猛然顿悟,感叹道:“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可见,明代紫砂壶艺执牛耳的非时大彬莫属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时大彬的功绩不仅体现在他制作了茶壶,使紫砂壶适应了品茶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他能在精研壶技的同时,溶入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壶的艺术造型迎合了文人的审美时尚,按照文人的趣味,刻意追求壶艺既小巧玲珑,又古朴稚拙的效果,实现了紫砂壶从实用品向工艺品的质的转变,这正是时大彬的魅力所在,也是他赢得历代文人、嗜壶客去歌、去赞的原因所在。

明代陈贞慧《秋园杂佩》评价:“时壶名远甚,即遐陬绝域犹知之。其制始于供春,壶式古朴风雅,具中得幽野之趣者。后则如陈壶、徐壶,皆不能仿佛大彬万一矣。”

清代吴骞对时大彬评价更高,称为“千载一时”,他说:“余不及见供春手制,见大彬壶,叹观止矣。”

“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赋诗赞曰:“寒沙出冶百年余,妙手时郎谁得如。”

书画家张叔未因有幸得到大彬壶,更是迷恋得如醉如痴:“我亦思买阳羡田,再寻时子壶中天。”

随着大彬壶的名震遐迩,它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历代工匠纷纷效仿的范本。他们不但摹仿其造型,连名款也仿刻在壶上,这些膺品的泛滥成灾,给后世的判定真伪带来了很多困难。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些大彬款紫砂壶,使得今人有幸一睹大彬壶的风彩。

1987年在福建漳浦县发现的明人卢维祯墓,出土了一把紫砂壶。壶泥为浅赭色,圆形壶腹,盖面上的三个纽类似鼎足,壶形短小,通高只有11厘米。壶的泥质略粗,壶身有斑驳污迹,意味着此壶使用的历史不短。壶的底部有“时大彬制”四字阴刻楷书款识,字体规而不板,刀法娴熟有力。

1984年在江苏无锡县甘露乡的华师伊墓,也出土过一件扁圆的小壶,通高11.3厘米,盖面上贴塑对称的四瓣柿蒂纹,有三只小足,壶把下方腹面上,刻着横排的“大彬”两字,也是规整洒脱的阴刻楷书。褐色的壶泥中,遍布着浅色的小颗粒,正是硇砂——时大彬壶泥质的独有特征。

综上所述,明代茶具的走向是以淡、雅为宗,以迎合文人审美意向为主要目的,在质地上,初次呈现“景瓷宜陶”争锋的喜人局面,但作为老牌“正规军”,瓷质茶具依然扮演着主要角色,虽然有明代中期的紫砂壶的异军突起,并迅速成为茶具界新贵,但由于出道时间太短,终于无法冲破瓷具的包围圈,只有稍待时日,在清代才与之全面抗衡,并取代瓷质茶具,成为了品饮场中的主流。同时,也正由于它的成功加盟,瓷器在清代还能不断创新发展,各种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茶具,不断地造福茶人,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第四章 清代茶具鉴赏

紫砂茶具的异军突起,奉献给茶人的是一道回味无穷的大菜。“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清代茶具,风光无限的首推紫砂,但一贯领先的瓷具也不甘寂寞,制作手法、施釉技术不断翻新,终手形成了陶、瓷争奇斗妍,比肩前进的局面。而文人对茶具艺术的加盟,则直接导致了其艺术含量的提高,使这一时期的作品,成了传世精品。

同类推荐
  •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本书关注中国近年电影的焦点问题,从新的理论视野展开整合与比较,对华语大片的本体特征、语境、功能、前景等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引发出对大众美学、主流意识、类型和超类型、明星制、数字美学等相关命题的思考。
  • 正方形的乡愁

    正方形的乡愁

    本书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二十世纪70—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纯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最深沉的情怀。
  • 古兵器、乐器(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兵器、乐器(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包括金戈铁戟、射及其他、笛、管、笙、琴、唢、呐、口弦、编钟等鉴赏和收藏。
  • 电视摄像艺术

    电视摄像艺术

    本书对电视摄像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系统而概括地论述了电视摄像从入门到提高再到电视艺术创作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
热门推荐
  • 宅男的奇幻穿越之旅

    宅男的奇幻穿越之旅

    一个在现代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宅男,江怀玉,因为一次机缘巧合,遇到了星域神圣守卫-萝莉神兰兰,开始了自己的穿越之旅,先是来到了盛世大唐,成为了一代名将秦琼的儿子,这第一次穿越,好像不是那么如意,毕竟秦琼是个老土的传统英雄豪杰啊,可是这高品官二代、富二代的身份,还有古代三妻四妾的容许,还有自己那什么都略懂的才华,更重要的是自己那不想籍籍无名,对成功和美人的渴望,怎么会那么容易屈服于秦老爹的虎威呢,开玩笑,这才第一次穿越,就这么无趣,还有什么信心继续穿!
  • 玄虚子鸣真集

    玄虚子鸣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幽闲鼓吹

    幽闲鼓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

    中国直到东汉时期才烧制出成熟的瓷器,这是我们祖先为世界文明史作出的重要贡献。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北方邢窑白瓷风靡一时。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个黄金时代,宋代**窑系除了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宫廷还建立了汝窑、钧窑、哥窑等官窑,生产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明清两朝制瓷业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元编著的《中国瓷器》主要介绍了有关瓷器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说瓷、中国瓷器种类、中国瓷器史、中国**瓷器、瓷器的吉祥图案、瓷器的保养。
  • 我的拉殿:春风十里不如你

    我的拉殿:春风十里不如你

    当误入埃及历史洪流的左欣遇到霸道蛮横的埃及法老,一个是单纯仗义的贵族后裔,一个是众神眷顾的王位继承人,王位与爱情,亲情与友情,终将何去何从?左欣是否能够如愿回归故土,法老又是否能够得到真爱?暂定每周更新四到五章,还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 梦碎人生

    梦碎人生

    看一段过往心事,看一段别人的琐碎,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故事,无法借鉴过来,也无法运用过去,真的埋在心底,假的就让它随风而去。我是一个埋葬自己的人,用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换回你年少的记忆!
  • 文昕

    文昕

    大陆南部一个不起眼的森林里,一个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的青年正在缓慢的前行着。
  • 重生之皇后威武

    重生之皇后威武

    苏白只是一个庶女,悲伤的是她爱上了一个没有后台的皇子。于是她入宫,搞死了整个后宫,给皇帝带了绿帽子,好不容易把那个皇子扶上皇位,皇子觉得她红颜祸水弄死了她,还弄死了他们的孩子。然后她就重生了,看看眼前的皇帝,嗯,既然你上一世那么爱我,这一辈子我全部交给你。
  • 向八路军学习

    向八路军学习

    本书详细介绍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在抗战第一线的光辉事迹。读者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八路军的成军背景、辉煌战绩,以及在艰苦复杂下坚持斗争的勇气。
  • 重生之七情花

    重生之七情花

    宇宙中有星球名为流梦星,位于星球东面的碎星域,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情,皇城内的数名夭折的天才遗体接连离奇失踪,随之一起消失的还有成名已久的玉手神医李玉如。正当皇城的各大势力焦头烂额之际,在一处潮湿阴暗的地下室里,一名看上去年迈却掩不住眼中睿智光芒的老者正双眼炯炯有神的望着眼前那七具形态各异,散发出不同气质,并拥有完美容貌的女子,口中喃喃道:“喜怒哀乐痴惧恶,完美的七情花将于今日绽放。”这赫然就是皇城那失踪的天才遗体,只是若有人来此,定看不出这就是那昔日的佳人,只因其容貌已变得近乎完美。老者随后又自顾自的嘟哝道:“是时候放入合适的灵魂了,只是欠缺一个女性魂体,算了,就用前几天看到的那个小家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