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8800000024

第24章 对青年学生诚挚的关爱

鲁迅在北京教育部工作的同时,除整理碑帖、古籍和写作外,自1920年起,先后在北京八所大、中学校兼课,至1926年8月离京南下始止。在教学期间,鲁迅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小说史,并编成了《中国小说史略》一书。

1920年秋季,鲁迅到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教《中国小说史》。从此,鲁迅不但以他的文章和广大读者接触,他本人也走到青年学生群中来了。

鲁迅担任中国小说史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创举,也是对封建传统观念的勇敢挑战。因为在当时社会,小说一向被排斥和轻视,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鲁迅是第一个从事拓荒工作的人。

鲁迅的研究成果和精辟的见解,不仅为后人研究中国小说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还给青年学生以有益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

每逢星期二上午,在沙滩红楼北京大学的课堂上,鲁迅和广大青年见面的时候,他都受到热烈的欢迎。

鲁迅先生讲课,听的人很多,小教室坐不下,换了大教室,还是很挤,本来坐两个人的座位,常常挤上三四个人,连门边和走道窗口、窗外都站满了校内和校外来旁听的人。那时点名是专人负责,是看座位点名的,遇鲁迅先生上课,他就只好点个“全到”。

鲁迅经常穿一件黑色的旧布长袍,不常修理的头发下面露出方正的前额,两条粗浓的眉毛平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微向下陷,眼角也微向下垂,浓密的短须掩着他的上唇,这一切都令人看不出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鲁迅先生上课非常自然,不是滔滔不绝,也不是大声疾呼,但全场鸦雀无声。当时有不少同学听了一年鲁迅先生的课,第二年又继续去听,却一点也不觉得重复。

鲁迅讲课,总是先把讲义发给学生,开始时用的是油印讲义,上课时校正个别错字,然后开始讲,但从不照本宣科,而是有重点地分析一些问题,有根据地阐明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他讲小说史非常风趣,常常讲得大家发笑,但他自己却不笑,使学生们在笑声中愉快地接受了教育。后来有许多颇有成就的作家和教授,如冯至、曹靖华、章川岛等都在北大听过他的课,得到过他的培育。

冯至曾回忆道:“他讲课超过一般的教育之上,回忆当年听的许多课,至今还起作用的,是鲁迅先生的课。”

鲁迅在北大任教期间,还为北大的刊物《学生会周刊》、《文艺季刊》写稿,为《国学季刊》、《歌谣周刊》设计过封面,扶植学生的文学团体,如对新潮社、春光社进行过批评、帮助,培养了不少人才。鲁迅还多次参加北大举办的讲演会、游艺会等活动。

鲁迅对待学生非常好,有时候好得都过分了。

鲁迅和他过去的学生孙伏园外出旅行时,常常是先生给学生打铺盖。

1922年春,在鲁迅的八道湾寓居来了一位客人,他就是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他不仅是一个世界语学者、音乐家,同时又是一个童话作家。

鲁迅以他的亲切关怀,接待了这位远道来的客人。他时常陪着盲诗人在院子里散步和谈天,对他的寂寞表示了十分的同情。爱罗先珂在鲁迅家里住到了夏天,才回到了故乡乌克兰。鲁迅在和他相处的一些日子里,翻译出了他的多篇童话创作:《狭的笼》、《池边》、《雕的心》、《春夜的梦》等,后都收入《爱罗先珂童话集》中。

1922年10月,北京大学发生了反对学校征收讲义费的风潮。结果讲义费取消了,参与这场风潮的学生冯省三也被开除了。冯省三当时是北大法文系的学生,热心于世界语。当时北大经费全由学校负责筹划,教育部并无贴补。

为开源节流,学校想收取一点讲义费,以补贴印发讲义所需的纸张费及购置图书之用。由于学校原本免费提供讲义,有些科系资料又比较多,讲义费成为了一种经济负担,因此引起了部分学生,特别是法科学生的反对。

10月17日下午,数十名学生涌进会计科提出抗议。18日早晨,又有数十名学生涌进校长室,要求立即停收讲义费,双方情绪都相当激动。

人群中有喊“打”的恶声,北大校长蔡元培也大声疾呼:“我在这里!”表示出极大的愤慨。

接着,学生会在三院礼堂召开大会,由学生自由辩论,双方争执不下。表决的结果,反对收讲义费的一方略占多数。在这次辩论会上,冯省三第一个发言。他怒发冲冠,声如京剧中的黑头花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即小见大》一文中,可知鲁迅是同情冯省三一边的,因为他成为了群众的牺牲品。此外,也因为他们在传播世界语方面有着共同志向。

1923年,蔡元培、吴稚晖、陈声树等创办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冯省三跟陈声树是好朋友,同在该校教务处工作,特请鲁迅来校讲文学史和文艺理论。

1923年9月—1925年3月,鲁迅担任了该校的义务讲师和董事。其间,鲁迅跟冯省三多有联系。鲁迅曾将他的小说集《呐喊》和译文《桃色的云》寄赠冯省三,冯省三经济拮据时也曾向鲁迅借贷。1923年5月10日鲁迅日记中,还有“省三将出京,以五元赠行”的记载。可见鲁迅对青年学生十分爱护。

在1923年7月,有位北大学生在文章中,对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生理缺陷加以奚落,鲁迅先生以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便写文章批评了他,后来这位学生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缺点,鲁迅便对他表示谅解,并跟他建立了很好的友谊。

在北京大学讲课的日子里,鲁迅和青年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一次,北大文科院预科的一个学生跑到鲁迅所住的绍兴会馆,往床上一坐,将鞋子脱下,让鲁迅给他到门口去修鞋。鲁迅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可是鞋修好了,这个学生竟然没道一声谢,反抱怨鞋修得太慢,让他久等了。

后来有人问起这件事时,鲁迅说:“有这回事,现在虽然不再给人去补鞋了,不过我还是要为青年多做些事。”

鲁迅一直支持北大进步学生的斗争,曾被一时还未能控制北大的“正人君子”之流指责为“北大派”。

1923年8月,鲁迅搬出了八道湾。他先是暂住在砖塔胡同61号一个同乡熟人的家里,后又搬入西三条胡同21号的寓居。

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的房子,是鲁迅向朋友借钱买下的,经过翻新,在1924年5月搬了进去。这里,便变成了当时北京的青年们,特别是爱好文学的青年们的一个活动中心。

自从鲁迅住到这之后,来他这里的青年们一天比一天多,给这条本是寂寞、荒凉的“陋巷”增加了许多生气。青年们几乎每隔一两天就来叩鲁迅的家门,他们就像回到了久别的家里一样。

鲁迅的工作很是繁忙。大约每天总要接待青年们到十一二点钟,然后他才开始工作。如果没有急迫的事,就稍休息一下,看看书,凌晨2时左右才入睡。他经常工作得很晚,有时甚至天亮了才放下手中的笔。鲁迅的不少小说,大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这是一座不大的四合院,在院子里种着几棵丁香花,白的和紫的,三两株枣树高出屋檐之上。在不大的三间北屋后面又接出去一间,人们叫它“老虎尾巴”的“斗室”,这就是鲁迅工作、休息和接待学生的地方。

透过这间“斗室”后墙的玻璃窗,可以看到窗外是一个小小的院落。沿着后墙的墙角,种着几株青扬和几簇榆叶梅。室内的玻璃窗下,是一张单人的木板床,东壁下,贴墙放着一张写字台,台子旁边是一把带扶手的藤椅。西壁下,放着一张茶几和两把木椅。这个小屋最多不能超过5个人,否则就坐不下了。

鲁迅在这里和青年们谈话,显得无拘无束,他的语言也是那么简洁和朴素。由于鲁迅谈话时总吸烟,所以屋里充满了浓厚的香烟味。他恐怕有些青年们不习惯,便笑着起身把窗子打开。

鲁迅和青年们谈天,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休息。他还经常劝青年们多留一会,只要客人有时间,在他是无妨的。

在这里,鲁迅经常替青年们进行批稿、审稿、校对的工作。他对于青年们的请求决不推辞,而是非常爽快地答应。

鲁迅还经常接受青年作家的委托,替他们编选集、编目录、写序言,甚至做设计、封面设计等。

青年们从鲁迅这里所得的帮助,总是具体的、无私的、无微不至的。鲁迅对于青年们的爱是深厚的、是无私的。

1925年12月17日,北大举行27周年纪念会,鲁迅亲往出席,并撰写《我观北大》一文。

鲁迅热情赞扬北大进步师生“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向上的精神”,批判企图“勒转马头”的逆流。

针对“正人君子”之流射来的暗箭,鲁迅公开宣称,如果支持北大进步师生的改革,就算是“北大派”,那我就以“北大派”自居:“北大派么?就是北大派!怎么样呢?”

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在欧洲考察,校内新旧斗争激烈,鲁迅的行动给了北大进步师生以有力地支持。

同类推荐
  • 我就是我: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我就是我: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本书详尽地记录了张国荣一生的艺术成就,力求还原他的各个艺术创作阶段。越是短暂的越美好,让我们记住张国荣这段躲开了岁月的磨损美好人生,记住他永远站在云水间、迷雾里,魅惑地笑着,带着美好的年华与灿烂的脸庞。四月又如期而至,在这春暖花开的某个时候,希望我们大家依然会记起,当年那个满眼烟火色的哥哥。
  • 达尔文 爱迪生(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达尔文 爱迪生(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达尔文 爱迪生》对达尔文、爱迪生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雷锋

    雷锋

    1940年12月18日,距湖南省城长沙以西15公里的望城县,隐没在山坳里的小山村简家塘,诞生了一个小生命,乳名庚伢子。陈抚生编著的《雷锋》内容介绍:庚伢子嗓音特别响亮,几乎整个简家塘都能听见他“呜哇,呜哇”的大声哭叫。这一年,他的爷爷雷新庭57岁,父亲雷明亮33岁,母亲雷一嫂30岁,哥哥再伢子8岁。一家1人难得有这样的好心情。雷新庭把家里一只下蛋的老母鸡炖了,请来为雷一嫂接生的六叔奶奶、儿子的好友、后生子彭德茂,庆贺了一番。六叔奶奶说:“恭喜贺喜,你雷家人丁兴旺,再伢子的名字起得好,元满又生了个伢崽!”彭德茂才24岁,是条走南闯北的汉子。
  • 中国名人爱情密码

    中国名人爱情密码

    本书搜集了十八对中国名人夫妻的爱情故事。这些动人心扉的爱情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经久不息。有郎才女貌,有比翼双飞,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吴祖光与新凤霞、梁思成与林徽因……有志同道合、相濡以沫,如孙中山与宋庆龄、冰心与吴文藻、钱钟书与杨绛……其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爱情不是肤浅的,与当今社会某些三分钟热度的素食爱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 鬼谷子全书(第三卷)

    鬼谷子全书(第三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
热门推荐
  • 夜央魅影

    夜央魅影

    城市夜未央,阑珊魅影现。游迹在城市边缘的复仇者,熟知并洞察着人类一切的罪恶勾当。却似乎并不是出自于崇高的信仰,对于他打击暗黑势力的一切行为,人们只是认为他在对亡逝爱人的救赎。
  • 跨.界

    跨.界

    一个仙界弟子用千年打下一片天,只换她嫣然一笑鲜眉亮眼。她活的时间不多也不少,恰能陪他打完天下,笑完倾城,厮守一生。史上最凄惨古代言情小说《跨.界》描绘悲痛苦痴四大凄惨素材。过了今夜,可曾月圆。
  • 百年国器

    百年国器

    本书全景式描写以胡雪岩、唐廷枢、郑观应、盛宣怀、马建忠、张謇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演出的传奇故事。他们创立中国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新型股份制企业——招商局,创立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并购了美国在中国的最大航运公司,夺回被欧美列强骗取的中国第一家大型新式采煤企业,与列强在蚕丝市场进行惊心动魄的商战对决……
  • 残忍世界之第三方

    残忍世界之第三方

    第三方世界,是外界异强创造出来的,据说那位异强非常强大,一根指轻轻一颤,必能让一方世界毁灭。那位异强很慈爱,他看到人类很是弱小,于是创造出第三世界,供我们修炼,但修炼过程很是危险,里面的世界里有那位异强带来的强者,如果能打败那些强者,并修炼它们的秘籍,夺取那些强者的令牌,谁夺的多,修炼的秘籍多,就会被那位异强选上,当然,人类也可以互相争夺,互相残杀,这就是这第三方世界的归矩。
  • 寂寞浇湿了我对你的思念

    寂寞浇湿了我对你的思念

    “愿你活着的三万多个日夜里,都有那样的一个人悦你如初——他用爱填满你的寂寞,抚平你的伤口,淡化你的忧思,为你装满幸福与感动。”——悦初《寂寞浇湿了我对你的思念》
  • 妃怨

    妃怨

    “臣妾终究错估帝王心。”那夜,她身下血流不止,明知越陷越深,却忘了那殿上坐的是九五至尊,并非她一人夫。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拾安然

    重拾安然

    安琪儿,热情豪爽,活泼率真。杨司宇,他温文尔雅,风华正茂,他独宠一人,却抵不过命运的安排,让他与她相爱而不能相守。然明轩,然家大少爷,风流倜傥,腹黑霸气。在他最深爱的女孩,嫁与他人时,惨遭横祸,车损颜毁。四年后他隐姓回归,为了还是最爱的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银树爱之隐

    银树爱之隐

    他们是一起长大的伙伴,可是我们的女主西赫原佑,却失去了记忆,与大家分离。几年后,或许是命运的安排,让他们再次相见,从此,开始了他们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 误惹豪门:总裁的落跑新妻

    误惹豪门:总裁的落跑新妻

    这个男人未免太自大花心了吧!还没有结婚就带着小三来到她面前说什么签结婚协议书,要让她懂懂该懂的“礼数”。第一:婚后,不许碰他;(当他是金子?她想碰他?)第二:婚后,不许对外宣称他与她之间的关系;(当他是明星?人人都想跟他沾上关系?)第三:婚后,不许妄想爬上他的床;(可笑,她会想爬上这个渣男的床上去?)第四:三个月后,自动跟他和平离婚。(那最好,求之不得!)既然他这么直接,那么她也没必要装虚伪,开门见山的问:“爸,一亿够拯救您的企业了吗?”“够了。”得到父亲的回答,她毫不犹豫的在结婚协议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