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2500000034

第34章 那个飞蛾扑火的美丽女子

《安娜·卡列尼娜》

背景说明

几乎没有人能够否认托尔斯泰作为一位杰出思想家和第一流小说家的地位。这位笔耕不辍60载的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世界文学的巍巍群山中,堪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比肩。托尔斯泰的作品展现的社会画面之广阔,蕴含的思想之丰饶,融汇的知识之广博,无不令人望洋兴叹。《安娜·卡列尼娜》又以它的美不胜收、博大精深堪称托尔斯泰最完美、最纯粹的巨作。

《安娜·卡列尼娜》的构思始于1870年,而到1873年托尔斯泰才开始动笔。这是他一生中精神困顿的时期。最初托尔斯泰想以家庭故事为基础,描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人失足的故事。但是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原来的构思不断被修改。小说的初步创作仅用了短短50天时间,可是在这之后,托尔斯泰花费了数十倍的时间来不断修正。在经过前后多达12次的大改动后,小说突破家庭小说的局限,成为一部内容丰富的社会问题小说。1877年《安娜·卡列尼娜》终于完稿正式出版。小说初版发行后就引起了“一场真正的社会大爆炸”,它的各个章节都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注视以及无休止的讨论。很快,《安娜·卡列尼娜》就以其巨大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被社会公认为一部了不起的巨著,达到了俄国文学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著名作家、评论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都兴奋地评论“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他相比!”

推荐版本:高惠群,石国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名著概要

安娜·卡列尼娜的哥哥奥布隆斯基公爵身为五个孩子的父亲却和家庭女教师发生了恋情。嫂子多丽和哥哥关系不断恶化,安娜为了帮助调解哥嫂关系,从彼得堡乘车前往莫斯科。安娜在车站结识了年轻的军官渥伦斯基。渥伦斯基毕业于贵族军官学校,后涉足莫斯科社交界,他的风度翩翩让美丽的妹妹吉提对他情有独钟。可是渥伦斯基与她只是调情,并无结婚之意。此时深爱着吉提的康斯坦丁·列文从乡下来到莫斯科向吉提求婚。可是吉提早已倾心于渥伦斯基,憧憬着与渥伦斯基的幸福生活,拒绝了吉提的求婚。

渥伦斯基身体强壮、皮肤黝黑,面孔和蔼、漂亮又沉静果断,令许多贵族小姐倾心。可在他看到安娜的一刹那,他的心便被安娜所俘虏。他在薛杰巴斯大林基公爵家的舞会上对安娜大献殷勤。精心打扮的吉提此时正想象着渥伦斯基向她求婚,却发现渥伦斯基对安娜异常地亲热,这使她感到很苦闷。安娜不愿看到吉提痛苦,劝慰了兄嫂一番,便回彼得堡去了。随后渥伦斯基也来到彼得堡,开始对安娜热烈追求,他参加一切能见到安娜的舞会和宴会,从而引起了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起初,安娜因自己已经结婚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不久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心。

安娜的丈夫亚历山大·卡列宁其貌不扬,他只醉心于官场功名,不关心任何所谓倾心相爱的情感。他并不在乎妻子与别人相好,只是社会的舆论使他不安。一天,安娜与丈夫一同去看一场盛大的赛马会,比赛中渥伦斯基从马上摔了下来,安娜情不自禁失声尖叫。卡列宁认为妻子有失检点,安娜则无法忍受丈夫的虚伪和自私。卡列宁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誉要求安娜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

后来,安娜怀了渥伦斯基的孩子,在分娩时感染重病。在外省调查的卡列宁匆匆赶回,心中却只希望妻子早点死掉。安娜在昏迷中呼唤卡列宁的名字,请求他与渥伦斯基和好,卡列宁深受感动,原谅了她和渥伦斯基。由于卡列宁的令人吃惊的宽厚,渥伦斯基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卑劣、渺小,安娜的爱情和自己的前途又是那么的渺茫,绝望、羞耻、负罪感使他举起了手枪自杀,但没有死。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更加炽热,渥伦斯基带着安娜离开了彼得堡去国外旅行。

3个月的旅行让安娜感到无比幸福,可是却也因此牺牲了名誉和儿子。旧日的亲友拒绝与安娜往来使她感到屈辱和痛苦。渥伦斯基则被重新踏入社交界的欲望和舆论的压力所压倒,他开始与安娜分居,并尽量避免与她单独见面。这让安娜感到很伤心。一次晚会上,安娜受到卡尔塔索夫夫人的公开羞辱,回来后渥伦斯基却抱怨她不该不听劝告去参加晚会。渥伦斯基要求安娜和卡列宁正式离婚,可是安娜却担心无法得到儿子的原谅。3个月后,离婚仍无消息,渥伦斯基对安娜越来越冷淡。安娜在和渥伦斯基经历一段争吵之后心灰意冷。在一次试图去寻找渥伦斯基的途中,绝望的安娜倒在了疾驰而过的车轮下。卡列宁参加了安娜的葬礼,并把安娜和渥伦斯基生的女儿带走了。渥伦斯基受到良心的谴责,他志愿参军去塞尔维亚与土耳其作战,只为求得一死。

知识链接

1.心灵辩证法

托尔斯泰描写人物心理时习惯于从体悟与剖析自己的心理开始,推己及人地在作品中表现人物的心理。他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感兴趣于心理过程本身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完整绝妙地体现为人物心灵的矛盾运动及其转化,体现为人物思想感情的不断否定,体现为人物心理发展的必然逻辑通过偶然事件和细节影响得以生动表现。同时偶然事件和细节印象又反过来推动心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安娜·卡列尼娜》相关艺术作品

安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她的故事曾多次被搬上电影荧幕,其中以1948年和1997年两个版本最为成功。1948年好莱坞著名女星费雯丽担纲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角,她所塑造的安娜形象让无数人为之倾倒。1997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重拍《安娜·卡列尼娜》,请来法国首席美人苏菲·玛索扮演安娜,导演则是宫廷感情片高手贝纳·罗斯。该版影片把所有笔墨集中在描述安娜与渥伦斯基的婚外情,全部在俄罗斯实地拍摄,场景宏大。19世纪俄罗斯上流社会奢华的生活场面以及美人靓衫,都给人以视觉上的直观美感,让令人心动的安娜被所有精美细节烘托着,讲述一个凄美无限的动人爱情故事。

名家评述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在艺术表现方面最具功力的小说,就艺术的完美与和谐而言,是作者的三大长篇中最成功的。它以其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历来受到文学史家的众口赞誉。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这部小说的心理描写尤为出色,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的特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安娜对爱情的追求,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列文思想上的探索,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些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都被描写得细腻入微、起伏跌宕,极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王立新任子峰《欧美文学史传》

精彩推荐

以下摘录的这段文字是对女主人公安娜自杀时的一段描写,读来让人扼腕叹息。

“好,你回家去吧,”她对米哈伊尔低声说。她说话的声音很低,因为剧烈的心跳使她喘不过气来。“不,我不再让你折磨我了,”她心里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自己,而是威胁那个使她受罪的人。她沿着站台,经过车站向前走去。

站台上走着的两个侍女,回过头来打量她,评论她的服装:“真正是上等货,”——她们在说她身上的花边。几个年轻人不让她安宁。他们又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在她旁边走过。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一面想,一面沿着站台越走越远。她在站台尽头站住了。几个女人和孩子来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他们高声地有说有笑。当她在他们旁边走过时,他们住了口,回过头来打量她。她加快脚步,离开他们,走到站台边上。一辆货车开近了,站台被震得摇晃起来,她觉得她仿佛又在车上了。

她突然想起她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天被火车轧死的人,她明白了她应该怎么办。她敏捷地从水塔那里沿着台阶走到铁轨边,在擦身而过的火车旁站住了。她察看着车厢的底部、螺旋推进器、链条和慢慢滚过来的第一节车厢的巨大铁轮,竭力用肉眼测出前后轮之间的中心点,估计中心对住她的时间。

“那里!”她自言自语,望望车厢的阴影,望望撒在枕木上的沙土和煤灰,“那里,倒在正中心,我要惩罚他,摆脱一切人,也摆脱我自己!”

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中心。可是她从臂上取下红色手提包时耽搁了一下,来不及了,车厢中心过去了。只好等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投身到河里游泳的感觉攫住了她,她画了十字。这种画十字的习惯动作,在她心里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周围笼罩着的一片黑暗突然打破了,生命带着它种种灿烂欢乐的往事刹那间又呈现在她面前,但她的目光没有离开第二节车厢滚近拢来的车轮。就在前后车轮之间的中心对准她的一瞬间,她丢下红色手提包,头缩在肩膀里,两手着地扑到车厢下面,微微动了动,仿佛立刻想站起来,但又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她对自己的行动大吃一惊。“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可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庞然大物撞到她的脑袋上,从她背上轧过。“上帝呀,饶恕我的一切吧!”她说,觉得无力挣扎。一个矮小的乡下人嘴里嘟囔着什么,在铁轨上干活。那支她曾经用来照着阅读那本充满忧虑、欺诈、悲哀和罪恶之书的蜡烛,闪出空前未有的光辉,把原来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都给她照个透亮,接着烛光发出轻微的哔声,昏暗下去,终于永远熄灭了。

同类推荐
  • 人类的敦煌

    人类的敦煌

    本书为电视文学剧本,分为十二集,包括一个西方探险家的故事、乐僔的灵光、羽人与天人共舞、女性的菩萨、阳关大道、天国与人间、共同的理想国、无名的大师们、时光倒流一千年、海浪与流沙的对话、大漠的孤坟、永远的敦煌。
  • 雨声不断

    雨声不断

    《雨声不断》散发出一股清肃的正气,饱含着世道人心里的坚硬与柔软、沉重与轻盈、虚伪与真实,语言老道而实在,不矫饰、不夸耀。于寻常处见光亮,从日常里书抒性灵,笔触细腻。内心丰富。《雨声不断》分为真实生活、往事如烟两辑,主要收录了悬崖上的舞蹈、凝望、那人、光头、倚窗而立、面对石头、我身体的伤疤、夜的体验等作品。
  • 肆事融笔端(叙事卷)

    肆事融笔端(叙事卷)

    本书按照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其他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各科病人的饮食禁忌。
  •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是由作者阿库乌雾所创作的散文诗集。该作品由《虚构血脉》《解码血族》《献祭血城》三部分构成,共六十五篇散文诗。《混血时代》作者将这个时代命名为“混血时代”。在时代洪流的作用下,作者表现出对文化混血、族群混血的充分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其对本民族失落的焦虑与挣扎。除此之外,在《混血时代》中,作者还表述了自己乃至世界各地各族人文知识分子所应该关注并予以严肃思考的命题,即关于种族变迁,关于信仰危机,关于人性变异,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等主题。由此,《混血时代》是一部作者对世界万物的观察、解释,也是反映彝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志。
  •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阅读,是通往人类文明的旅程,100位先行者的心得与感悟,洒播了一路的智慧之光,像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沿着满径的书香走来,我们一定会收获人生最丰硕的果实……本书精心擷取了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伟人的读书心得,按编年的方式编排,分为上、中、下三卷,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让人读之有轻松之感。
热门推荐
  • 蒙古王的眷恋:落雁谣歌

    蒙古王的眷恋:落雁谣歌

    “无论你是谁都是我的夫人,我的谣谣!”好听的嗓音在耳畔沙哑响起。他的霸道与执着不肯承认她是替身的事实。耳鬓厮磨间她惊慌的发现自己已无法脱身,斑驳的意识闪现:穿越人,女高中,古怪的锁扣,为寻好友穿越到此……命运之轮启动,她的命定恋人在等,她却被蒙古王牢牢禁锢于此。
  • 宇内神魔

    宇内神魔

    茫茫大陆,以十万大山为界,入山则入洪荒原始脉落,出则是人之部落,在其左有万宗林立,世人称之为正道,强者为尊;在其右为魔域处之,世人称之为魔道,势当诛之!一少年出自魔域,看尽人情冷暖,黑白是非,爱恨情仇,他对之一切以淡然笑之:世人皆说我是魔,但谁又知,何谓正?何谓魔?
  • 锦州匪事

    锦州匪事

    民国时期的东三省一片匪气,东北王张作霖更是以匪出身。若是隔着两代往上数,村村都有匪,他们又有一个皇而堂皇的名字,保安队。还记得小时候,最爱听爷爷给我讲匪的故事,尤其是那个布满了传奇色彩的,锦州西,大凌河,班吉塔一代的侠匪——沈云鹤。
  • 风燃林
  • 花脖传奇:白玉蓉千风

    花脖传奇:白玉蓉千风

    前生,她是白玉天神;这一世,却是世间仅有的花脖鬼神.....初见,他是南幽的名捕;后来,她蒙冤落难,生死相劫,诛仙剑阵,到地狱之神……而他,苦刑三年;墨剑铁涎,霸气回归……可惜两缘执念,奈何苍生错乱,花脖宿命,毒刑,误会,灼眼,到封印,一步步使她最终走向毁灭!“假使我有三炷香的时间,我欲执子之手,共赏芙蕖”“今夕何夕,我守君之,惟守君之”
  • 穿越时空大拯救

    穿越时空大拯救

    罗伊所在的地球联邦在通过未来科技结盟的5号宇宙战机的帮助下,星盟溃不成军。然而,当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之际,地球联邦却从缴获的文件中意外的发现了一丝异样。随之,一场尘封数年的大爆炸被突然推至众人面前……本作为刘慈欣先生《雷霆战机故事》的续写。关键词:时间机器,星外高等文明,通古斯大爆炸,反物质武器等。
  • 摘云传奇

    摘云传奇

    一个三十多岁还没有女朋友的化工厂小化验员,莫名其妙灵魂穿越到了一个莫名的朝代,成为没落贵族沐府的小少爷,竟然有豆蔻少女倒贴非要给他做妾,还自带当世绝世武功秘籍做嫁妆,如果你认为主人公沐宇寒幸福来的太突然,那就错了,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受惊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爆笑剧情反转,让这个猥琐小人物的穿越生涯异常多彩。欲知这沐宇寒命运如何,请听初羽蓝娓娓道来……友情提示:未成年以及心脏承受能力差的读者慎入,以免被教坏;女同胞请在男友或老公陪同下进入,可以增进感情;单身人士请坐牢稳了再入内,由于阅读本文而造成的跌打损伤本人概不负责。
  • 万界龙渊

    万界龙渊

    他坠入龙渊后,因缘际会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他的到来,将改变这个世界的命运!他在逆境中爆发,斩杀强敌!天之骄子算得什么,若与我为敌那便踏着他的尸骨前进!若与我交好!那便保他万世太平!
  • 芳华未烬

    芳华未烬

    余温未散,风拂过发际,卷起碧湖一圈涟漪,他静静守着一株桃花,浇水,呢喃。
  • 受伤的芦苇不开花

    受伤的芦苇不开花

    那个芦苇坡,融进了我的爱,我的愁,我无尽的哀思。我叫林涛。出生在一个叫云泉的村子。云泉的村尾有座鸡公山,山顶乱石突兀,山脊有个大坡,路边的崖壁,山脊的大坡长满了芦苇,大片大片,有的独立地旁逸斜出,在风中飘摇。有的静静地生长在大坡上,一种恬静的内敛之美,在夏日的艳阳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芒,很柔和,飘然自在的风姿。这个长满芦苇的大坡我们云泉人称之为芦苇坡。芦苇坡下有个芦苇地,芦苇地里有一条小路,穿过芦苇坡,直通龙溪镇。那个芦苇坡融进了我的爱,我的愁,我无尽的哀思。。。。。那条芦苇小路,载着我童年的梦奔向外面神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