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6200000006

第6章 城乡一体化的不同理解

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各个方面,故其概念对于不同的学科在理解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偏重。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发展做出统一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交融地域上各物质与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环境学者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经济学界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实现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不同地区城乡一体化研究和实践中,对城乡一体化的界定更加丰富多彩。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一种感受。这是北京市城乡一体化课题组的核心观点。他具体分析:“城乡一体化是发生在生产力水平或现代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当高的时期”、“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城乡一体化绝不是全部乡村都转变为城市的过程,更不是城市乡村化”,“城乡差别是永恒的”、“城乡一体化没有衡量指标,可能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一种感受”等观点被各地广泛引用。

陈光庭研究员认为,给城乡一体化下定义要注意五点:

(1)城乡一体化是发生在生产力水平或称之为现代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当高的时期;

(2)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3)城乡一体化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绝不是全部乡村都转变为城市的过程。更不是城市乡村化,应该是城市与乡村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的因素而摈弃落后的病态的东西的一种双向演进过程。

(4)城乡一体化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精神的、文化的社会的内容不能忽视。

(5)不能把城乡一体化看成缩小甚至消灭城乡差别的过程。城乡差别是永恒的,只是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程度和形式不同。把握上述五点就可以看出一个城市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三者结合的定义:城乡一体化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城市与乡村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补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过程。

上海市课题组认为,城乡一体化是通过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融合,从而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富裕、文明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建设郊区“与中心城市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相适应”,具有“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多心多层、组团式的都市城镇体系”,是实现“现代交通网络”、“和谐生态环境”及“城乡共同繁荣、富裕、文明的过程”。他们认为,城乡一体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就郊区而言,主要表现为:基本建成与中心城市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相适应,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开放的经济格局;基本建成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多心多层、组团式的都市城镇体系;基本建成高等级、综合性、枢纽型,与国内外大交通连接的现代化交通网;基本建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环境;基本建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经济运行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他们认为,现代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人口密度逐渐趋近极限,这与人们对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追求相悖,势必产生向郊区疏散和扩张的强烈愿望;第二,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造就了乡村的工业化、城市化,使工业和农业水乳交融,城市和乡村相互渗透;第三,三大产业的效益天平要求在一定地域合理分布市场,相互提供最有成效的服务;第四,交通通讯设施的根本改善,在时空上大大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城乡一体化,是作为开放系统的城市空间结构的集聚与扩散过程,总体上更多地体现为集聚,这有利于资源、环境等最大限度的利用和保护。城乡一体化意味着农村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也标志着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正因为这样,近二三十年来,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几乎不约而同地将郊区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以城乡一体化作为指导思想。

浙江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朱家良认为,现在,浙江有许多市、县编制了城乡一体化规划,在这些规划当中,对城乡一体化的含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已经看到的一个比较好的表述是“城乡一体化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下,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协调的现代社会结构”。他认为界定城乡一体化至少要讲清三句话:第一,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的“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第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逐步转变为现代结构;第三,目的是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或者说城乡居民有相同的共享现代文明的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第一,在二者的基本关系上,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是手段,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过程,实现城乡一体化是目标,其核心是解决城乡居民多方面存在的”两种身份,解决城乡居民的国民待遇问题。第二,公平和效率的权衡。在统筹城乡发展最后达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当中,应该说是充满着公平的理念。但这个公平的理念不能离开效率,不能过度地损失效率来达到公平。第三,要研究和防止可能出现的一些倾向。可能会产生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简单化,例如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就把产业、生态等等都戴一个一体化的帽子;另一种可能产生的倾向是理想化。比如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一体化,要有一个过程,从城乡不同水平、不同方式的社会保障做起,要考虑到国情,考虑到过程,考虑到条件,要有一个推进的时序。

江苏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认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是创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人不分城乡,居住不分东西,都能平等地分享到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发展机会,分享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城乡一体化不是乡村都变成城市,也不是低层次的城乡连体化,更不是强者对弱者的怜悯,而是在保留城乡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营造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现代文明城市与高效生态农业相辉映的美好景象,实现城乡资源的再分配和优势的再组合”。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功豪教授认为,城市化本身就是一个城乡转化的过程,但人类社会永远存在农村和城市两种形态。他分析,只有农村的城市化,才有中国的城市化。我们应该给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农村应有的地位和它的作用。我一直这样认为,只有农村的城市化,才有中国的城市化。优化了农村空间,才能使整个区域真正地大发展。过去,很多人反对这个说法,说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代替农村;城乡一体化,就是把农村全部变成城市。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人类社会永远会存在城市和农村两种不同的形态,社会的发展是离不开农村、离不开农业的。大家知道,没有一个国家城市化率按照人口讲是100%的,因为人们消费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从城市规划界看,世界城市的发展有过几次循环。从人口流向上,过去是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现在西方国家是从人口从城市往农村走;过去人们欣赏城市的高楼大厦,现在人们欣赏的是一个清净的农村自然环境;过去人们向往大城市,而现在西方国家却认为小的才是美好的。

同类推荐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 历史大搏杀

    历史大搏杀

    这是一本诠释中国帝王集团政权博弈的大作。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审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发展,揭示了隐潜在历史表象之下的潜规则,即围绕着帝王,外戚、太监、士人官僚集团以及其他势力为了争权或合纵或连横,乃至兵戎相见的残酷血腥。作者这样说过:“研究中国帝王史,上要看政权操控者即不同的统治集团,下要看基层组织,同时更要看到历史大势的变迁,这才是研究历史的初衷,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读过《历史大搏杀》,你会惊奇地说:“原来故事中还有故事!历史可以见证未来!”黑格尔认为,中国文明是静止的,停滞的,是没有历史的。
  • 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内容包括:王朝更替、政治运动、宫廷政变、改变变法、重要制度、外交风云、宗教事件。
  •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者,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带头人,是支委会“一班人”的“班长”。实践证明,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因素之一是要有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支部书记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全球公民社会引论

    全球公民社会引论

    本书不仅要说明国家虽然受到来自全球公民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但其程度却是相当有限的,这种状态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即使是在全球公民社会与全球资本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国家在可以预见的历史中不会消亡;不仅要说明在今天仍显赢弱的全球公民社会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它必将成为与国家和资本相平等的全球治理的三大基础设施之一;本书更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未来的全球政治中,全球公民社会、全球资本将成为与国家相平等的治理主体,但这仅仅是否定了目前存在的国家作为“唯一的”(only)治理主体的地位,而不是要否定国家作为“主导性的”(primary)治理主体的地位,国家虽然不再是“家长”,但它应该拥有“兄长”的身份。
热门推荐
  • 请君入劫

    请君入劫

    鸿蒙初开,大道孕生天地万物,人为万物之灵.此时大道昌盛,人在道中如同鱼游水里.人与道合,长寿者比比皆是,百岁亡而称殇千岁才是暮年.仙路坦荡,养性修身即可成仙,后世人称鸿蒙仙.然,岁月流转,亿万年来大道流失,人心不古诡变百出,与道渐行渐远,不再为天地眷顾.四十不惑六十已花甲百岁可望不可求.仙路变得坎坷艰难,人欲成仙必要历经千难万险.纵如此也不能为天地认同,每百年千年或万年不等降下一次天劫,修士则炼就各种翻天覆地的法宝来抵御天劫.成仙从修身养性顺应自然变成了养丹炼宝对抗天意.终于,大道震怒.据盘古石所记,宇宙中将有一次大道劫,斩尽天下不合道的人与物.人鬼妖魔神仙六界皆在劫中,而发生时间就在今日今时
  • 婚然心动:首席老公好霸道

    婚然心动:首席老公好霸道

    什么?只是毕业前的庆祝会,就稀里糊涂的将自己的第一次给丢了。“我要告你,告得你家破人亡,把牢底坐穿,让你一辈子出不了监狱的大门。”凌乔指着眼前英挺无比宛若从画中走出来的男子,咬牙切齿道。只是为什么那个该死的男人脸上不但没有一丝惊慌失措,还气定神闲地拿着房卡指给她看,“丫头看清楚了,你的房卡是1212,这里是1224。”所以?她这是被玷污了也没地方说理去了吗?她该怎么办?一个月后的婚礼该怎么办?
  • 上医天心箓

    上医天心箓

    三年前,未能到天心学院报到的止水,一出站台就预言了一位乘客的生死,善水楼这一幕再次上演,古城盛京中草药学院的上医系新秀,似是带着一股神秘的力量悄然降临,这座曾用名奉天的龙兴之地,将会上演怎样的天地大戏呢?敬请订阅,大幕正在拉开
  • 娱乐研究生

    娱乐研究生

    当各大卫视依靠高价购买友国节目版权来应付国民时,研究生三藏想起一句真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TMD!像我堂堂华夏,五千年文明传承,竟然要向学生国讨教!三藏心中产生一个念头,建立一个娱乐帝国。看一个闷骚宅男研究生如何逆袭,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娱乐帝国。
  • 画说天涯

    画说天涯

    离家出走的TA,刚出楼道门就被楼上发泄情绪的老妈一不小心给弄死了,额..TA表示无语,不可思议的是TA竟再次醒来,来到了另一个大陆,开始了画说天涯...(想知道主要内容不?现在立刻马上开始阅读吧!)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本书分为毕达格拉斯、希波克拉特斯、希帕克斯等部分。
  • 龙菲学苑

    龙菲学苑

    魔法师,骑士,杀手,这里是一个充斥着神秘与炫丽的世界,被尘封千万年的纯洁苏醒,命运牵绊两世,记忆与真相终于浮出水面。人类女孩赵小屋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拥有最特殊赋予的她在极乐世界危机重重,为了保护体内的圣洁之石,一边寻找能够帮助她脱离极乐世界的男人,在那里展开她的奇异征途,尽管要面对无数的讽刺与蔑视,但她依旧不会放弃。
  • 中国生活记忆之新千年

    中国生活记忆之新千年

    本书自1949年开始依次展开,选取能够触动人们记忆深处的生活中的小事,囊括了每个时代的特征和生活记忆的关键词,让读者重拾对过去生活的记忆。
  • 欧也妮·葛朗台(名师1+1导读方案)

    欧也妮·葛朗台(名师1+1导读方案)

    这部小说的突出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形象。他靠囤积居奇、投机倒把,成为苏缪城的首富。他刻薄吝啬,把金钱看得重于一切,不惜逼走因父亲破产自杀来投靠他的侄儿,折磨把自己的私蓄送给堂兄作盘缠的欧也妮,并因为反对女儿与落难公子的爱情,把袒护女儿的妻子虐待致死。他所有的乐趣都集中在积聚财物上,死时留下一份偌大的家产,却无补于女儿的命运。
  • 风舞皖妆戏天下

    风舞皖妆戏天下

    一次穿越,她成为丞相府的嫡女千金,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讽刺的笑:“废柴?那我就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废柴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