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2400000009

第9章 换位思考,让你会发现更多

人际关系的摩擦多半是由于人们习惯以自我中心产生的,当人们寻求自己的利益时,可能没有想到会损害到他人,从而产生了矛盾。其实,只要学会换位思考,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了,发生纠纷的时候大家能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而不是各说各话,那问题就好解决一点,大家都把自己的利益得失暂且放在一边,就事论事,必要的时候都互相让个步,以协商解决的态度,慢慢地你就发现其实人们的本意都是不坏的,只是你侵犯了他的切身利益,他才会奋起反抗的。当你意识到你的做法侵犯了他的利益的时候能够主动向他说明并表示适当的歉意,我想谁也不会斤斤计较,谁也不愿对一个友好的人大吼大叫,都会对友好表示欢迎,除非那个人是个疯子或脑筋出了问题。

将换位思考带到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将它当作自身一种修养不断修炼,你慢慢会发现你的工作开展得顺利了,你的人际关系也不像以前那么僵化了,人们开始对你友好起来了,你比以前更加自信和充满干劲了,工作对你来说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换位思考是理解他人的前提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西方某位心理学家在一次过圣诞节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参加游园活动,希望热闹而有趣的活动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带来节日的快乐。然而令他纳闷的是,在游园现场,孩子似乎并没有对活动的内容发生兴趣,而是烦躁不安地哭叫不停。

第二年圣诞,他再次兴致勃勃带孩子到了游乐场,发现孩子依旧是哭叫个不停,然后听到孩子说自己的鞋带松了,于是他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当他变成和孩子一样的高度时,他发现了什么?密密麻麻全都是大人的双腿。心理学家由此而明白了孩子哭闹的原因——在孩子的高度,其实是什么也看不到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碰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个时候不少人总是满腹牢骚,有许多怨言。工作中也是如此。其实,如果我们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常常会觉得大家都不容易,许多原本想不通的、觉得不尽人意的,往往会豁然开朗,于是就会多几分理解,多几分尊重。其实,老师换位思考,就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换位思考,就能更加尊敬老师;医生换位思考,就能感触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患者换位思考,就能感到医务工作者的辛苦……生活需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并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在官渡打仗。当时曹军远不如袁军强大,但袁绍刚愎自用,不纳忠言,一再坐失战机;曹操则富有谋略,善于用兵。结果,战事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打败袁绍后,曹军将士在袁军的帐篷里搜到了一些信件,是曹操手下的一些文臣武将与袁绍暗相勾结、示好献媚的信。有人建议曹操把这些写信的人全都抓起来杀掉。

曹操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当初袁绍的力量十分强大,连我都感到难以自保,又怎么能责怪这些人呢?假如我站在他们的位置,当时也会这么做的。”

于是,曹操下令把信件全部烧掉,对写信的人一概不予追究。那些原本惶恐不安的人一下子把心放到肚子里,从此对曹操更加忠心耿耿、卖力相助了。

曹操的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使他更多地赢得了人心,愿意投奔他并甘心为他效力的人越来越多。这样,曹操的力量便越来越强大,手下谋臣将士如云,他借此很快打败了那些割据一方的诸侯,统一了中国北方。

在足球王国巴西,不会踢足球的男孩子,绝对不会招人喜欢。在那里,富人的孩子有自己的足球场地,穷人的孩子也有穷人的踢足球方式。球王贝利就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个因伤退役、穷困潦倒的足球队员。

贝利从小就显现出非凡的足球天赋,他常常踢着父亲为他特制的“足球”——用一个大号袜子塞满破布和旧报纸,然后尽量捏成球形,外面再用绳子捆紧。贝利经常光着黑瘦的脊梁,在家门前那条坑坑洼洼的小街,赤着脚练球。尽管他经常摔得皮开肉绽,但他仍然不停地向着想象中的球门冲刺。

渐渐地,贝利有了点名气,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常常跟他打招呼,还给他敬烟。像所有未成年人一样,贝利喜欢吸烟时的那种“长大了”的感觉。

终于有一天,当贝利在街上向人要烟时被父亲看见了。父亲的脸色很难看,贝利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眼睛。因为,他看到父亲的眼睛里有一种忧伤,有一种绝望,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怒火。

父亲说:“我看见你抽烟了。”

贝利不敢回答父亲,一言不发。

父亲又说:“是我看错了吗?”

贝利盯着父亲的脚尖,小声说:“不,你没有。”父亲问:“你抽烟多久了?”

贝利小声为自己辩解:“我只吸过几次,几天前才……”

父亲打断了他的话,说:“告诉我,味道好吗?我没抽过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味道。”

贝利说:“我也不知道,其实并不太好。”贝利说话的时候,突然绷紧了浑身的肌肉,手不由自主地往脸上捂去,因为,他看到站在他眼前的父亲猛地抬起了手。但是,那并不是贝利预料中的耳光,而是父亲把他搂在了怀中。

父亲说:“你踢球有点天分,也许会成为一名高手,但如果你抽烟、喝酒,那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你将不能在90分钟内一直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事由你自己决定吧。”

父亲说着,打开他瘪瘪的钱包,里面只有几张皱巴巴的纸币。父亲说:“你如果真想抽烟,还是自己买的好,总跟人家要,太丢人了,你买烟要多少钱?”

贝利感到又羞又愧,眼睛里涩涩的,可他抬起头来,看到父亲的脸上已是泪水纵横……后来,贝利再也没有抽过烟。他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成了一代球王。

多年以后,贝利仍不能忘怀当年父亲那温暖的怀抱,他回忆说:“父亲那温暖的一个拥抱,比给我多少个耳光都更有力量。”

换位思考,自己就会少一分随意,别人也会多一分轻松;自己就会少一分刻薄,别人也会多一分宽容。学会换位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他人着想,你的身边就会集聚更多的人,人们也更加愿意同你结交,你的交际圈会越来越广,你的事业和人生也会越来越顺利。所以有人说:“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对方有缺点,要婉转地为其掩饰

每个中国人都有面子,都好面子。因为好面子,所以谁都不希望别人当众指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因此,别人有缺点或过失,要婉转地为其掩饰或规劝,假如去揭发传扬,就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到时对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处可言。

相传战国年代,梁国与楚国是邻国,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里种了西瓜。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国的亭卒懒惰,西瓜秧自然长不好,与对面西瓜田的长势没法比。楚国的亭卒觉得很没有面子,有一天夜里偷跑过去,把梁国亭卒的瓜身全给扯断了。

梁国的亭卒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宋就说:“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身,那么我们为什么再反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呢?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起来,你们这样做,他们一定迟早会知道的。”梁国的亭卒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

楚国的亭卒发现自己田里的瓜秧的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瓜地都会被人浇过,而且是梁国的亭卒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感到十分惭愧,不由得非常敬佩梁国的亭卒,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

楚王听说后,也被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感动,备下重礼送给梁王,既表示自责,亦表达酬谢。于是,这一对敌国变成了友好的邻邦。

替别人文过饰非,是搞好关系的一大技巧。《菜根谭》中有这么一句话:“人之短处,要曲为弥逢,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有缺点或过失,要婉转地为他掩饰或规劝,假如去揭发传扬,就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到时肯定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我们得承认,“面子”问题是“人性的弱点”的一种反映。然而,虽然是人性弱点,如果善于利用这一弱点,它也可为我们服务。

一位客服人员回忆道:“有一天早上,我办公室的电话响了。一位焦躁愤怒的主顾,在电话那头抱怨我们运去的一车木材完全不合乎他们的规格。”

“在木材卸下四分之一之后,他们的木材检验员报告说55%不合规格。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停止卸货,要我们立刻安排把木材搬回去。”

“我立刻动身到对方的工厂去,途中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到了工厂,我发现购料主任和检验员闷闷不乐,一副等着抬杠吵架的姿态。”

“我走到卸货的卡车前,要求他们继续卸货,让我看看情形如何。我请检验员继续把不合规格的木料挑出来,把合格地放到另一边。”

“看着他进行了一会儿,我才知道,原来他的检查太严格,而且也把检验规则弄拧了。”

“那批木料是白松,虽然我知道那位检验员对硬木的知识很丰富,但检验白松却不够格,经验也不多。白松碰巧是我最内行的,但我对检验员评定白松等级的方式提出反对意见了吗?绝对没有。我继续观看,慢慢地开始问他某些木材不合标准的理由何在。”

“我一点也没有暗示他检查错了。我强调,我请教他,只是希望以后送货时,能确实满足他们公司的要求。”

“以一种非常友好而合作的语气请教他,并且坚持要他把不满意的部分挑出来,使他高兴起来,于是我们之间的剑拔弩张情绪开始松弛消散了。”

“偶尔我小心地提几句,让他自己觉得有些不能接受的木料可能是合乎规格的,也使他觉得他们的价格只能要求这种货色。但是,我非常小心,不让他认为我有意为难他。”

“渐渐地,他的整个态度改观了。”

“最后他坦白承认,他对白松木的经验不多,并且问我从车上搬下来的白松板的问题。我就对他解释为什么那些松板都合乎检验规格,而且仍然坚持,如果他还认为不合用,我们不要他收下。”

“他终于到了每挑出一块不合用的木材,就有罪恶感的地步。最后他看出,错误是在他们自己没有指明他们所需要的是多好的等级。”

“最后的结果是,在我走了之后,他重新把卸下的木料检验一遍,全部接收,于是我们收到一张全额支票。”

该客服人员在面对客户的投诉时,就是利用人的“好面子”天性,为公司赢回了信誉与利润。

毋庸置疑,婉转为对方掩饰错误,比当面指出对方的错误更能令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卡耐基曾经说:“用你的表情、声调和动作来表示他犯了错误,你就好比当面告诉人家他错了。但是你能够当面说出他的错误吗?绝对不行!因为这样做会伤害了他的自尊、判断力和理智。如此,对方只会反击,而不会改变他的主张,即使用柏拉图或康德的理论去说服对方,也不会使他改变意见。因为你已伤害了他的自尊。”

如果某一天,你发现了对方的缺点或过失,如果这一缺点或过失会影响到双方的关系和利益,你一定不要当面指出,更不能恶语加以指责。相反,你要试着为其掩饰。

你会发现,只有你保全了对方的面子,反过来,对方就会对你心存感激,从而接受你的意见,维护你的利益。

了解他人立场,把握对方需要

有一天爱默生和他的儿子想将一头小牛赶进牛棚,但他们犯了一个普遍性的错误,他们只想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爱默生在后面推小牛,他儿子则在前面使劲拉小牛。但这头小牛蹬紧四腿,顽固地不肯离开原来的地方。一位爱尔兰女仆看到了这个僵持的场面,她走了过去,她比爱默生了解牛的性格,知道小牛想要什么,只见她把拇指伸进小牛的口中,一边让小牛吮吸她的手指,一边将它慢慢地引进牛棚。

俗话说:“牛不喝水强按头”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顺其意投其好,才能使它高兴地喝水。

某文艺编辑想邀一位名作家写稿,但他知道这位作家非常难合作,早已令各报社的编辑大伤脑筋。因此,在见面前他也相当紧张。一开始果然不出所料,各说各的,怎样都谈不拢。闹得他很是头痛,只好打定主意,改天再来。

这一次,他把几天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有关作家近况的报道搬出来,并说:“您的大作最近要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了。”作家见对方如此关心自己,就很感兴趣地听下去。他又说:“您的风格能否用英文表现出来?”作家说:“就是这点令我担心……”他们就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继续谈下去。本来已不抱希望的编辑,此时又恢复了自信,经过这样一番长谈,终于获得了作家答应写稿的允诺。

不仅大人、小孩也是如此,如果不是他愿意做的事情,强迫他干是不行的,只有按照他的内心需要,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我们对他的要求。

一天晚上,王强下班回家后,发现小儿子克克在客厅的地板上打滚,又哭又闹。原来,第二天克克就要去幼儿园了,但他不愿去。如果是平时,王强肯定会将他叫到房间,命令他去幼儿园,因为他别无选择。但这天晚上王强没有这么做,他认为这样并不能让克克带着好心情去幼儿园。

于是王强坐了下来,心想:“如果我是克克,怎样才会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呢?”他和夫人一起把克克将在幼儿园所乐意做的事情列了一张表,其中有手指画画、唱歌、交朋友等。做完这些之后,他们开始采取行动。

王强和夫人、大儿子在厨房的桌子上用手指画画,而且真的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没过多久,克克就站在墙角偷看他们,然后请求参加他们的活动。“可以,不过你必须先去幼儿园学习用手指画画。”王强对他说。并用他能够听得懂的话,以最大的热情向他解释那张表上所列的各种有趣的事情,并告诉他会在幼儿园得到这些乐趣。第二天早上,王强起床走下楼,没想到克克竟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睡了一个晚上。王强问他怎么睡在这里,他说:“我在等着去幼儿园。我可不想迟到。”看来全家的行为已经激起了克克内心强烈的愿望,而若采取讨论或强迫的办法,是根本做不到这一点的。

在与别人进行沟通或者企图说服对方时,了解对方的立场,通过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挖掘和把握他的需要,在沟通过程中利用他的需要,会使你的沟通变得事半功倍,很好的实现自己的沟通目的。

切莫以自我为中心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先提出“自我中心”这一概念。皮亚杰认为,人在儿童时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以为处在不同视角的别人所看到的东西与自己看到的一样,自己的想法总是对的。自我中心(egocentricity)是人的一种个性特征,指人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及处理所遇到的问题。自我中心者为人处世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考虑别人的利益,不体会环境条件和他人的处境,完全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问题的态度和看法,似乎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就是他人的认识和态度。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不能和谐相处,固执己见,不容易改变自己的态度,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常在人群中讨没趣。

一档电视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那些嘉宾纷纷回答:

“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

“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来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嘉宾们都显得有些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能想到这一点呢?”

生活中,当我们面对某一问题时,如果仅仅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得失出发去考虑,而置别人于不顾,往往就会失之偏颇,甚至伤害他人。凡事设身处地,换一角度为他人着想,原本疑惑不解的问题也好,困难重重的问题也罢,都可能会变得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了。

在某中学实习期间,师范学院的小梁在黑板上刚写了几个字,学生中突然有人叫起来:“梁老师的字比我们李老师的字好看。”

真是语惊四座,稚嫩的学生哪能想到:此时后座的班主任李老师是怎样的尴尬!对小梁来说,初上岗位,就碰到这般让人难堪的场面,的确使人头疼,以后怎样同这位班主任共度实习关呢?转过身来谦虚几句,行吗?不行!她灵机一动,装作没有听到,继续写了几个字,头也不回地说:“是谁在下边大声喧哗。”

此语一出,使后座的李老师紧张尴尬的神情,顿时轻松多了。尴尬局面也随之消除。

这样,小梁对学生的言论保持沉默,同时又顾左右而言他,可谓明智之举。

现在的学生中间所滋长的不关心他人,只注重自己的所得所失的这种行为。有这么一个班主任举了这么一个例子:班上的一个学生小涛,在他身上自我中心主义有着非常典型的表现。他的家庭非常困难,母亲没有工作,父亲脑子有病,是一位交通协管员,工作也是朝不保夕,经济来源非常有限,一家人一个月最多只有500元的生活费。但是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当他开口向家里要电脑时,母亲借钱给他买了一台,供他学习。可对于父母为他付出的这一切他没有说一个谢字,反而非常不愿意提到他的家人,甚至有些仇恨,因为那个家庭是贫寒的,不能让他“引以为豪”。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学生,我见到过太多的类似的例子,如果没有正确地引导,这对于一个学生的未来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从心理学上,自我中心是人从青春期开始所具有的一种“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中心”的思考方式。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在成人期还继续发生作用,将使当事人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缺乏为别人着想和服务的意识,可能导致人际关系适应不良,造成幸福感的匮乏。

不要让对方没面子,否则你会更没面子

《左传》记载了一个故事:一天,郑国大夫子公与子家一起上朝。忽然,子公的食指颤动起来,子公对子家说:“以前我指颤时,预示着有异味可尝,看来今天又有好吃的了。入朝后,果见郑灵公煮龟犒劳大臣,二人相视大笑。郑灵公问他们为何笑,子家把子公的话告诉了郑灵公。当龟烧熟时,郑灵公故意让子公难堪:龟汤每人一份,偏偏不给子公。子公气极了,如此大丢面子,他不顾一切地从鼎中捞起一块龟肉,边吃边走出去了。郑灵公大怒,想杀子公却又忍住了。但郑灵公万万没想到,不久,他死在了子公的手下。”

这个历史故事警示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待他人的面子。俗语云:“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学会为别人保住面子,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可以说,你每给别人一次面子,就可能增加一个朋友;你每驳别人一次面子,就可能增加一个敌人。

面子是尊严,是人们自尊心的满足,每个人都需要面子。身在职场,不论是交朋结友、跟随领导还是管理下属,都要注意给对方留面子。对于管理者而言,当下属犯错时,要注意留面子。当下属有成绩时,要舍得给面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下属有了过错,特别是非原则性的过错,领导应该宽大为怀,给下属留点面子。这当然不是提倡不讲原则、好人主义。这里说的留点面子,是指对犯错者本着“治病救人”的动机,点到为止,促其自省,给他以改过自新的机会。

当下属有成绩时,要舍得给面子。

鲁肃在赤壁之战胜利后归来,孙权召集群臣,为鲁肃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亲自下马迎接鲁肃。孙权问鲁肃:“我这样恭敬地对待你,你很有面子吧?”鲁肃回答:“不!”在大家的惊愕中,鲁肃说:“我希望主公统一天下,然后再拜我当官,这才是给足了我面子呀!”孙权听后抚掌大笑。因为孙权给足了鲁肃面子,鲁肃知恩图报,攒足了劲儿要回赠孙权一个君临天下的大面子。

当下属有了成绩时,领导给下属面子是对下属最好的激励,由此能使下属更加努力工作。

遗憾的是,在现实中,不是每个领导都如此“大方”,有的对下属的成绩视而不见,有的把下属取得的成绩看作理所应当之事,更有的怕下属露了脸,自己没了面子……久而久之,下属也就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和热情。高明的领导是舍得给下属面子的,不仅注意维护下属的自尊,对做出成绩的下属,也习惯当众表扬,比如给予物质奖励或荣誉奖励等。这样,在做出成绩的下属有成就感的同时,对其他下属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另一方面,如果要否定下属的决定,也要尽量顾全下属的面子,不要不分地点、场合对下属发脾气、给脸色。这样既伤害下属的自尊心,也影响了自己的威信。假定你与下属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发生了分歧,作为领导,为了劝服下属,采取单独面谈的方式会比较好,这样可以让下属避开公众的压力,免于遭到其他职员的怀疑和非议而下不了台。你可以这样说:“当然,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你那时候还不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或者说:“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当我了解到全部情况后,我就知道你我都错了。”这样说就给下属留了面子,换句话说,是给他台阶下了。这样更有利于下属的认真反省,使他体面地收回先前的立场,并信服你说的话,这是因为你保全了他的面子而对你充满了感激。

假设你是他,为他人着想

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倒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保护了我自己。”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一定要肯替别人着想,替别人着想也就是为自己着想。

非洲一个国家的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一个长发的白种女人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的古人曾说的:“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你对别人好,别人就对你会更好。欧文·杨是美国有名的商业领袖,也是个著名律师。他也这样说过:“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了解别人心里想些什么的人,永远不用担心未来。”

日本浅草有家店,为人指路时要收100日元,为什么要收钱呢?店主的理由是:大家总是来问“去雷门怎样走啊”,我给他们指了路,但是很多人却连声谢都不道就走了。老板对此很生气,就想:“如果对方不道谢,就付100元吧。这样他们不表示感谢,我也不生气了。”

但是,当他在门上贴出告示之后,听说就再也没有人到他的店里来问路了。

后来,那家店的客人越来越少,最后倒闭了。

在京桥还有另外一家店,也经常有人到店里来问路,或者询问电车路线。来问路的人太多了,店里就贴上了电车路线图和附近地图,还贴了纸条告诉大家“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请不要客气尽管来问”。后来不光问路的人,客人也越来越多,生意日渐兴隆。

这两家店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一家设身处地为他人带来便利,另一家却时时刻刻要别人为自己付出。可想而知,两家店主的为人处世,对顾客的态度也会大不一样。要知道,顾客一样是有感情的人,所以,最终哪家可以生意兴隆,一目了然。

其实为他人着想,并不一定要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时候一点方便,一些提示,一句真心的话,一个安慰的眼神,也会成为别人跨越障碍的动力,也会成为别人成功的关键所在。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哲学家莫尔在《乌托邦》一书里说过,金银远远赶不上铁的用处大,道理很简单,为他人着想的人,即便自己给出的只是铁,于别人来说则会成为金。

一位父亲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这是叶圣陶先生教育子女多为他人着想而举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例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他人着想,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睿智。因为为他人着想,就好比你种了一盆花,经过细心照料,花儿开了,它回报你的不仅是五彩的斑斓和满目的生机,它带给你的,更是一片春天。

让他假设是你,令其为你着想

一位妻子正在用缝纫机缝衣,她的丈夫坐在她身旁唠叨:“慢些,小线就要断了。把布翻过来。停止!然后把布拉直。”“请你住口!”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缝纫。”“你当然懂,太太。”诙谐的丈夫答道,“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我们试想一下,下一次丈夫开车,妻子还会在旁边指手画脚吗?多半不会。为什么?因为这位聪明的丈夫,通过转换角色,让妻子站在他的立场考虑问题,进而理解了他的苦衷。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角色效果”。它是指,如果你给某个人一个角色,比如长官、士兵、教授、学生,这个人就会在假设自己是这个角色的过程中逐步适应了这个角色,按想象中的这个角色的思维方式去工作、生活,甚至举手投足都带上了这个角色的味道。

当妻子忙着缝纫时,丈夫在旁喋喋不休。妻子的角色转换了,似乎成了正在开车的“丈夫”,于是,她一下子便明白过来:任何人在专心致力于某项工作时,都不希望被人干扰,那些横加干涉的行为是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不受欢迎!

不过,让对方转换角色、站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似乎说着容易、做着难。

如何以最快最轻松的方式令对方转换角色呢?

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询问对方:“假设您是我,您会怎么办?”或者“您看我怎么做好?”

以这种方式,一位设计师轻松地应对了他那苛求完美的客户。该设计师长期为某文化公司做图书的版面设计。文化公司的负责人是个完美主义者,常会在看完设计图之后,让设计师反复修改,直到他满意为止。

一次,设计师为文化公司设计一套图书封面。设计师很用心,作品完成后,本人很满意,办公室的同事也认为很有创意。

可是,文化公司的负责人看了封面之后,并不十分满意。他通知设计师,让他再仔细想想,再多改改。

为此,设计人员很苦恼,因为他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创意。

无可奈何之余,设计师打电话给文化公司的负责人,向他请教:“对不起,我一时还真想不出更好的方案。假设您是我,您会怎么做?”

对方迟疑了一阵,然后回答说:“让我想想吧。如果有新的想法,我再告诉你。”

结果,这位负责人接受了原先的封面设计。因为当他自己去设计时,他也想不出更好的创意。

一句“假设您是我,您会怎么做?”或“您看我该怎么做呢?”的请教,不仅能让客户理解你,也能让忽视你的领导为你着想。

一天,一位前台接待员遇到了难题。一位客户打了好几次电话,找老板。她把这件事立即告诉了老板。但第四次,这位客户又打电话过来,埋怨她没有及时转告,原来是老板没有及时给这位客户回电话。

为此,这位前台接待员很发愁,她不知道,如果这位客户再打来电话质问,她该如何处理。

她想,如果对老板说“你不回电话,XX先生很生气!”老板肯定会不高兴,说不定还会怪罪于她。

于是,她改口向老板请教,说:“我遇到点麻烦,需要您的帮助。XX先生打来4个电话,他对我很不满,因为他没有接到您的回电。下次他再打来电话。您看我怎么答复他好?”

结果,领导一下子便明白了她的难处,立刻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工作中,许多人都会遇到这类情况,因为缺乏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被客户抱怨、被领导批评、被家人指责,却又不知如何去协商。其实,解决这类问题并不难,只要让对方“设身处地”地设想一下我们的处境和本意。因此,不妨委婉地问上一句,如“假设您是我,您会怎么做?”或者“您看我怎么做好呢?”

让同事在交谈中表现得比你优越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以深入研究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正准备拿备胎装上,却一下傻了眼,原来,下车胎的人把螺丝也下调了。教授一筹莫展。恰好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走过来,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于是,疯子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教授本不想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把事情原委告诉了他。疯子听后,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拧下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然后,他很快地将备胎装了上去。教授既感激又惊讶,问道:“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正如疯子不一定是呆子一样,在你身边不爱言语的人不一定就口才不好;不爱表现的就不一定没有业绩值得炫耀。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都有让他得意的地方。你身边的同事也是如此。因此,千万不要小看他们,更不要在他们面前表现你的优越。多多让他人表现自己的优越是做人的一大智慧。

办公室里,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赏,都在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某个人的谈话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其他人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恰恰是不少职场人士的习惯,也是他们难以赢得同事好感与友谊的重要原因之一。

几乎每个办公室都有这样的人。如果家中有钱,一开口就是今天我做了什么,礼拜天又做了什么,逛了什么商场,买了什么、吃了什么等等一大堆让他(她)得意的事情;如果家中有权,一张口就是我爸又怎么样了,我舅又怎么样了;如果在单位深得领导赏识,就总在同事面前夸耀:某某领导对他(她)说了什么,某某领导又许诺他(她)什么。这些人犯了一个共同的毛病:处处表现自己,处处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其实,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过分自负的人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让人敬而远之,甚至厌而远之。

人性的一大弱点就是争强好胜,人们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常会增加心中的挫折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反感。一个人。如果不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工作上处处表现得干劲十足能力超强,只能在无形中惹来嫉妒和猜忌:“你行,你一人就能干好,那还要我们干什么?”

一名技术工程师被聘请到一家IT公司上班。公司除支付给他高薪外,还专门给他租了一套住房。不过,公司告诉他,因为担心其他同事为此心理不平衡,这一切是绝对保密的。这名工程师经验丰富且有一个创新的头脑,待遇高且不说,还享有一些特权,开会时与老总平起平坐。每次开拓新项目,即使该项目不由他负责,老总也喜欢问问他的想法。看着其他同事羡慕的眼光,工程师有很强的优越感。过了不久,由于虚荣心作怪,他把自己的特殊待遇告诉了关系最要好的同事。看着同事惊讶的表情,他感到了一种极大的满足。这种满足又促使他将这一秘密告诉了公司更多的同事。后来,他发现,同事们都逐渐疏远他。对他的工作安排,也不像以前那样积极配合了。他想,他们可能是妒忌自己吧,也并未放在心上。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企业的另外两名骨干跑到领导那儿,拿他作标准,提要求。结果,弄得老总左右为难,为了不得罪公司其他人,只好解雇了这名工程师。

像这样的故事在职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它时时给人警示:不要在办公室里当众炫耀自己。如果自己的专业技术很过硬,如果你是办公室的核心人物,如果老板非常赏识你,你也不要得意忘形,反而更应该小心谨慎。尤其是在交谈中,你不仅不应该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你还应该制造机会,让他们表现得比你优越。那么,如何在交谈中让同事表现得比你优越呢?引同事多说自个的成就,是让同事产生优越感的有效办法之一。

李女士在一家公司工作,很有人缘。不过,她刚到公司工作的时候,头几个月可不大受欢迎。其实她的心地挺善良的,但同事们仍不喜欢她。因为她的自身条件比较好,出身于书香门第、毕业于名牌大学,高学历,人又好表现。与同事谈话,动不动就说我们XX大学怎样,我家怎么怎么样,时间长了,大家只要听到她这样的开场白,全都扭过头去,不和她说话了,只有一位年纪稍长的同事还愿和她说说话。对此,她很是不解。出于好心,这位同事劝告她,在大家面前少谈论自己的出生和学历。这位同事还说,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儿。此后,她开始少谈自己,而多听同事们说话。她发现,她的同事的确也有不少值得骄傲、得意的事情。她还发现,让他们说自己得意的事情,比听自己说更能令他们兴奋。后来,只要大家在一起闲聊,李女士就主动问自己的同事,让他们多说。对于自己的事情,李女士尽量保持沉默,只在同事问起的时候,她才说说。即使要说,也非常注意把握分寸。

在与同事交谈时,故意自己显露笨拙的一面,也是让其产生优越感的一个有效办法。

有的人,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令人反感,因为他太狂妄,太自以为是。凡事喜欢争论,一定要胜过别人才肯罢休的人是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好感的。事实上,虽然你在口头上胜过对方,但你损害了对方的尊严,他可能从此记恨在心,说不定有一天他就会用某种方式还你以颜色。

也许,你并不善于制造让他人表现自己的优越的机会。但至少,你可以在他人表现自己的优越之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誉我则喜,毁我则怒”,本是人之常情。聪明的人知道,别人可以以毁誉加于我,我不可以毁誉加于人。

在办公室,总有一些喜欢吹牛的人,尤其是男性,在闲聊时,喜欢在同事面前炫耀自己知识面广,自诩什么都知道,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他知道的不过是点皮毛而已。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在某位吹牛大王吹得正欢时,打破砂锅地向对方发问,让对方露了馅。这样,不但扫了大家的兴趣,也让喜欢神“侃”的同事难堪。估计以后同事们再闲聊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避开你。因此,在与同事交谈时,给别人面子,不求事事明白,这样同事们才会乐意接纳你。

看到同事的长处与成绩,制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对自己的成就轻描淡写。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你就能赢得更多的好感,就能成为办公室最受欢迎的人。

学会满足别人的同情心的人,才是交际高手。在公司的同事、领导面前,故意表现出单纯幼稚的一面,激发他人的优越感,可以轻松赢得认可与友谊。人性的一大优点是富有同情心。如果你不表现得那么咄咄逼人,表现得弱一些,反而会博得别人的同情。

关心他所关心的人,更能打动他的心

想打动某个人的心,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不妨试着去打动对方最关心的人的心。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旧金山一家医院里的一间隔离病房外面,一位身体硬朗、步履生风、声若洪钟的老人,正在与护士死磨硬缠地要探望一名因痢疾住院治疗的女士。但是,护士却严守规章制度毫不退让。这护士真有点“有眼不识泰山”,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衣着朴素的老者,竟是通用电气公司总裁,一位曾被公认为世界电气业权威杂志——美国《电信》月刊选为“世界最佳经营家”的世界企业巨子斯通先生。护士也根本无从知晓,斯通探望的女士,并非他的家人,而是加利福尼亚州的销售员哈桑的妻子。后来,哈桑知道了这件事,在震惊之余,也感激不已。他决定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更辉煌的业绩来报答斯通的关心及公司的厚爱,他每天拼命地工作,甚至长达16个小时。在哈桑的带动下,通用电气公司加利福尼亚州的销售业绩一度在其全美各地区评比中名列前茅。

管理学家们一致认为,通用电气公司事业蒸蒸日上,斯通的情感管理功不可没。

每个人都有亲人,都会关心自己最亲近的人,一旦发现了别人也在关心着自己所关心的人,大都会产生一种无比亲近的感觉。人际交往中,完全可以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倾向,从关心对方最亲近的人着手,赢得对方的好感,拉近彼此的距离。再说,关心对方的亲人,哪怕对方原本对你有成见,并不乐意帮你办事,但只要他的亲人动了心,在一旁帮你说说话,吹吹枕边风,这掌握决定权的人耐不住亲人的软硬兼施,也常常不得不作出让步的决定。

温强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一名职员,工作三年有余,虽没有一官半职,但业绩不错,是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公司准备分配最后一批公房,温强正打算结婚,于是,一知道消息便交了申请。可是,后勤的负责人告诉他,由于资历尚浅,没有希望分房。温强一听,急了,“单位里占着两套房的人有的是”,想着自己连一间房也分不到,他越想越生气,一怒之下,他撬开一套公房的门,住了进去。单位领导得知此事,大为恼火,勒令温强退房,在遭到坚决拒绝之后,公司对他进行了处罚:停发工资、取消年终奖、行政记过一次。三个月后,温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因为装修房子、买家具几乎花光了他的所有积蓄。有位老同事开导温强,叫他去找单位后勤主任认错,至少把工资给发下来。走投无路之下,温强去见了后勤主任,但主任根本不理他。连着一周,他天天去,依然没用。温强见主任的夫人是个善良的人,便趁主任不在的时候,向她诉苦,博得她的同情,又帮她干活,赢得她的好感。通过聊天,温强得知主任上初中的小女儿数学成绩不太好,让主任夫妇很担心,便主动提出给孩子补课。此后,温强便趁主任不在家的时候去给小女孩补数学,一周三次。也许是他的方法得当,也许是他的鼓励有效,一个月不到,小女孩的数学成绩就有了很大的进步。两人的关系也日渐融洽,最后竟像朋友一样。当然,主任夫人也从同情他到感激他,并喜欢上了他。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温强再没去找过后勤主任,但背地里却坚持到主任家,给主任的孩子补习功课。终于,有一天,单位通知温强交一份检讨书和一份困难补助,说是要给他补助几百元生活费,只要他交上检讨书,单位就撤销停发工资的决定。这消息一传开,同事们纷纷猜测,说领导一定是看在他过去的业绩上,才改变处分决定的。只有温强自己清楚,是后勤主任的夫人和孩子替自己说了好话。也就是说,让温强从困境中爬出来的不是他过去的成绩,而是他现在的感情投资,是因为他善于利用人们的心理。

对关心自己的人心存感激,这是人之常情。即使对方是你的敌人,只要他知道你曾经或者正在关心他最亲近的人,即便他不能把你当做朋友,他也不可能再与你为敌。要知道,亲人之间总是心连心的。只要你心诚,关心到位,另一颗心就不能没有感觉。不信,试试看?送礼物给对方的亲人、为对方的亲人发挥一己之长、以己之便给对方亲人提供方便。相信,你所期望被打动的那个人不会没有反应。

善待对手将会得到尊敬

看过《康熙王朝》的人想必还记得片子最后一集康熙帝说的一段话:“……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对手,是你们使我更果敢、更睿智、更坚强,没有你们,也不会有我今天的辉煌……”。

有这样一篇报道:鹿在英国是受人们喜爱的动物,为了保护鹿,公园的管理员把鹿的天敌狼都赶走了。一段时间后,鹿的数量虽然显著增加了,但由于没有了天敌,很多鹿饱食终日,奔跑能力下降很快,身体臃肿,体质也越来越差;由于不善奔跑,鹿的活动范围很小,近亲繁殖严重,使得鹿群的整体素质下降了。万般无奈,管理者不得不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动物没了对手,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回首我们的过去,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下,一切都是国家统一安排,企业旱涝保收,职工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人人安于现状,没有进取心,这种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速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鉴于这种情况,邓小平果断提出改革开放,请回了“狼医生”,引入了竞争机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唤醒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也使我国在20年的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多人把对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大有除之而后快之感。殊不知,如果没有了对手,人们就会没有压力,没有动力,从而失去活力,就会因为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社会也会因此走向衰亡。有了对手,人们才会有危机感,才会产生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从而唤醒你的斗志,迫使你发奋图强,锐意进取,革故鼎新……正是基于这一点,海尔集团每三天就有一个新产品诞生,使得海尔跻身于世界500强。

有一年,一位亡命之徒为了向企业要挟钱财竟在娃哈哈果奶中投毒,导致两名小学生性命垂危,而国内一家报纸在未对事实进行核实的情况下擅自刊出了中毒新闻,一时间有五六家媒体进行转载。

恶性事件发生时,宗庆后正在国外考察,当他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打了两个电话:一个打给宣传部门,希望制止这一极易形成模仿效应的新闻继续传播;另一个打给了对手何伯权。何当即在第一时间通电全国的营销公司,严令不得传播、转载这一新闻。而彼时,一些小的果奶企业却以为天赐良机,纷纷把刊发中毒新闻的报纸广为散发,或传真给有关的经销商。

事后,有记者问何伯权,你为什么不抓住这一机会打击一下娃哈哈?何曰,这种恶性事件的扩散是对整个果奶市场的伤害,乐百氏如果借机贸然出手,其结果是往自己的脸上打重拳。

要使自己永葆生机与活力,请不要把“狼”赶走,相反要与狼共舞;想有资格与狼共舞,就要给狼充分的自由,让狼有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自己要虚心学习狼的先进经验,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变成狼,争取与狼共享一个空间,最终实现双赢!

善待你的对手吧,因为他的存在才使你的人生更精彩!

在背后说人好话有事半功倍之效

当你赞美一个人时,当面说和背后说所起到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背后说别人的好话,远比当面恭维别人,效果要好得多。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做官为宦,贾宝玉大为反感,对着史湘云和袭人赞美林黛玉说:“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要是她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凑巧这时黛玉正来到窗外,无意中听见贾宝玉说自己的好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

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在背后称赞自己,这种好话就不但是难得的,还是无意的。倘若宝玉当着黛玉的面说这番话,好猜疑、使小性子的林黛玉可能就认为宝玉是在打趣她或想讨好她。

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能够显示真诚。如果你当面说人家的好话,对方可能以为你是在奉承他,讨好他。相反,如果你的好话是在背后说的,人家会认为你是真心的。这样,他自然会领情,会感激你。比如说领导好话。当面说与背后说就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你当着领导和同事的面说领导的好话,不仅效果不好,甚至还会起到反效果作用。一方面同事们会说你是在讨好领导,拍领导的马屁,从而容易招致周围同事的轻蔑。同时,领导脸上可能也挂不住,会说你不真诚。与其如此,还不如在领导不在场时,大力地“吹捧一番”。这样,既不会有拍马屁之嫌,也不会让领导难堪,反倒会让领导在从他人口中听到你的好话时感到高兴,对你刮目相看。

如果你是一名中层管理者,你不妨在面对你的领导或其他同事时,恰如其分的夸奖你的部下,他一旦知道了,就会对你心存感激,你们的沟通也就会更顺畅,感情也会更进一步。

在背后说人好话,容易消除误会,缓解彼此的矛盾。在背后说别人好话时,会被人认为是发自内心、不带私人动机的,从而能增强对说话者的好感,消除对说话者的不满。如果你与同事发生了一点小误会,不妨在背后说他的好话。

员工甲与他同事乙平时关系不错,却因小事发生误会,很长时间不说话。彼此都感觉相处很尴尬。虽然大家都想打破这种尴尬,但自尊心作祟,谁都不先开口与对方说话。一天,甲刚好看了一篇关于背后说人好话的文章,于是心生一计。在办公室与同事闲聊时,甲趁乙不在,对别的同事随意说了几句乙的好话:“乙这人真不错,为人比较正直,处事也比较公正,以前对我的帮助挺大,我挺感谢他的。”这几句话很快就传到了乙耳朵里,他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歉疚。于是,找了一个适当的机会,他主动向甲打招呼、嘘寒问暖,两人就这样和好了。

在背后说人好话,还能满足别人的虚荣心,给足别人面子。这好话可能在被说者意料之中,也可能在他意料之外。通常,好话越出于被说者的意料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明显,越能打动人。

作为工人代表,老王决定去找总经理抗议。原因是他们经常加班,但上面连个慰问都没有,年终奖金也很少。出发之前,老王义愤填膺地对同事说,“我要好好训训那自以为是的总经理。”到了总经理办公室,老王告诉总经理秘书说,“我是老王,约好的。”

“是的,是的,总经理在等你,不过不巧,有位同事临时有急件送进去,麻烦您稍等一下。”秘书客气地把老王带过会客室,请老王坐,又堆上一脸笑,“你是喝咖啡还是喝茶?”

老王表示他什么都不喝。

“总经理特别交代,如果您喝茶,一定要泡上好的龙井。”秘书说。

“那就茶吧!”

不一会儿,秘书小姐端进连着托盘的盖碗茶,又送上一碟小点心:“您慢用,总经理马上出来。”

“我是老王。”老王接过茶,抬头盯着秘书小姐,“你没弄错吧!我是工友老王。”

“当然没弄错,你是公司的元老,老同事了,总经理常说你们最辛苦了,一般同仁加班到九点,你们得忙到十点,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正说着,总经理已经大跨步地走出来,跟老王握手:“听说您有急事?”

“也……也……也,其实也没什么,几位工友同事叫我来看看您……”

不知为什么,老王憋的那一肚子不吐不快的怨气,一下子全不见了。临走,还不断对总经理说:“您辛苦、您辛苦,大家都辛苦,打扰了!”

老王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其实,答案很简单。总经理背着老王说老王的好话,大大出乎老王的意料。总经理的好话不仅表示了他的真诚与观点,也给了老王足够的面子。老王既感受到了被领导理解的欣慰,虚荣心也一下子得到了满足,自然对总经理心存感激,先前一肚子的怨气也自然烟消云散。

在背后说人好话的效用的确非同一般,它以戏剧性的方式给人的自尊以极大的满足。当我们对某人心存感激、当我们由衷地敬佩某人、当我们希望给某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当我们期望与某人建立友好的关系,不妨在背后说说他的好话。

同类推荐
  • 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

    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

    “丛氏萨提亚模式”帮助你学会萨提亚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让你获得关于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的改善、更好的沟通等问题的全新认识。萨提亚模式到底是什么?萨提亚对我会有什么改变?我应该怎么用它?——《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里有最可读的答案。
  • 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心理保健:公务员的精神大餐;重构你的认知;做情绪的主人;管理你的意志;驾驭自我意识;轻轻松松与人相处;应对压力等。
  • 跟专家学情绪调节

    跟专家学情绪调节

    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因为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东西,高兴、悲伤不用别人教,天生就会。但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些能力却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所以,只有学会并提高自己表达、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才能够自由地体验不同的感受,并将它融入我们心理的不同层面,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
  • 三天读懂心理常识

    三天读懂心理常识

    读心理故事,品心理智慧,用最短的时间最全面地了解心理常识,心理入门,人际心理,职场心理,爱情心理,调节情绪,透视人心,操作心理,搭建人脉。
  • 观众心理学

    观众心理学

    中国第一本从观众心理入手,系统地研究戏剧家如何了解观众、适应观众、征服观众、提高观众等问题的专著。余秋雨认真钻研了以德国为基础的接受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融会贯通后,由此编成一部教材,并把长期被滥捧或狂贬所歪曲的中国艺术,作为与接受美学碰撞的重要素材。为了避免过于抽象,举了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实践来证明。作为学科,它们是新的,但作为学科所传达的审美心理范畴,却从人类拥有艺术以来就一直在发挥作用。因此,它们与艺术实践的遇合,将会两相滋养:既让艺术获得全新的思维高度,又让学术获得悠久的感性支援。
热门推荐
  • 斗破仙路

    斗破仙路

    青荷镇的平凡采药少年,偶遇神兽大战,开启通天之门,求仙之路。上古之时,众神云集,诸仙齐聚。千万年间,沧海桑田,苍生皆叹。人人皆叹仙路难,不争仙路,活尽岁月亦枉然!
  • 神魔录:永生魔劫

    神魔录:永生魔劫

    创界神曾在世界的阴暗处留有一处混沌虚空,里面留有封印世界生命权限的一本禁书“魔劫”,传言只要得到了这本书,就可以打破禁制,获得永生,在茫茫时光中不老不死,与神同在!
  • 王俊凯只宠我

    王俊凯只宠我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 我很后悔这次穿越

    我很后悔这次穿越

    昨晚,我和媳妇吵了一架,一生气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来到了这个鬼地方!我很后悔自己的这次幼稚行为······媳妇我想你······我不是故意要离开你,我只是想吓唬吓唬你以后别把我打的像个篮球······呀,怎么办啊?估计再也回不去了!我······我后悔这次穿越!(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衣本纪

    青衣本纪

    一个叫李青衣的少年,在龙山奇遇后,得天之力,进入浩瀚宇宙中,与万族争锋,为九州洒血……
  • 都市龙炎

    都市龙炎

    小羊第一次创作,写的不好请大家不要见怪。书里面的东西不具有真实性,叶子龙曾是让世界各国特种部队与杀手界闻风丧胆的兵王,为兄弟,他可两肋插刀,为亲人不惜血溅五步,他性格嚣张,痞里痞气,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各路女神为他痴狂,深入都市的他是怎么在这繁华的都市上演属于他的热血人生对的呢?
  • 熊出没:妖孽魔君不要逃

    熊出没:妖孽魔君不要逃

    六界争破脑袋想占为己有的白品灵熊现世,而作为当事熊的顾杳一无所知,魔君陆辞率先将顾杳收入自己囊中。陆辞本来以为得了一个宝,可这宝还是真不安分,惹出的事情让魔君大人焦头烂额……
  • 毒蝎美人:天界九公主

    毒蝎美人:天界九公主

    水泠月:我待君以交心,我待君以相欺,此生不能推心置腹,亦如情宜不顾。墨君璃:曾以为自己想要的是富贵荣华,于是跨上战马,决战沙场,分了天下,却发现,这天下没了你,不要也罢。颜青月:你说不想厮杀,于是我把屠刀放下。你说不想流浪,于是我安然煮酒东篱下,与你共醉花架。
  • 柠檬爱糖果

    柠檬爱糖果

    柠檬一样酸酸的爱,糖果一样甜甜的爱,又酸又甜。某天,“帅哥,你长得好像我一个家人。”“哦?谁?”“我老公~”捂脸,好害羞。某日,“帅哥,你是茶我是水,知道啥意思么?”“茶水?”“不对,你傻啊,我都这么直接了,我要泡你啊!”某帅哥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