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薄弱是当今中学生中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现实社会中中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已向心理素质教育敲响了警钟。中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中等教育的发展乃至全民素质的提高。加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培养未来建设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不仅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树立明确的学生心理教育目标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心理素质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品质,它包括人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就目前看,加强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理想教育、提高挫折承受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是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1)加强科学世界观和理想教育
加强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理想教育,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世界观和理想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定向工具和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学生只有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树立崇高的理想,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在生活中,才能主动地克服困难,排除消极情绪的影响。不畏困难,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和理想教育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崇高的理想跟眼前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渗透到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世界观和理想教育,才能真正起到调节行为,保持学生健康向上的作用。
(2)培养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
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培养学生自我调控不良情绪的能力,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每个人的挫折承受力是不同的,有的人遇到一点轻微的挫折就引起主观世界的紊乱,颓废沮丧,一蹶不振;有的人即使遇到重大挫折,仍意志坚定,百折不挠,顽强进取,直到最后胜利。可以说,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挫折承受力。因此,当中学生遇到挫折时,要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一方面正确分析引起挫折的主客观原因,以便继续努力达到最后胜利;另一方面,要明确认识挫折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对待。挫折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不无积极意义,人经历了挫折,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变挫折为动力和机遇。除此,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调控不良情绪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如自我语言暗示、转移注意、适当发泄、倾诉等,以便及时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焦虑和消极情绪,这对于及早化解困境、维护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3)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个性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索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个性心理的培养和塑造已成为人类教育工程的重要目标。学生正处于心理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矛盾趋于统一的特殊时期,个性的发展正处于统一和完善的关键时期。良好个性的形成会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如虎添翼,而不良的个性会使他们屡屡受挫。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掌握一定原则,寻找合理的途径。如通过合理的组织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和乐于奉献等个性品质;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等良好性格特征;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创造个性。
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途径选择
选择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途径,对于提高教育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当前中学教育实际和中学生心理健康实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高尚的校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良好的教学秩序、宽敞的教室、卫生清洁的食堂、温馨舒适的宿舍等,不仅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因此,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也有助于缓解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压力。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也是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2)创设良好的人际人际关系环境
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爱、关心、尊重等交往活动的需要,在重要性上并不亚于食物性等生理需要。如果这类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人就会像吃不饱而营养失调一样,导致心理上的失调。对于刚离开亲人呵护的学生来说,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为使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交往意识。人际关系是个互动的过程,一个人只有主动与别人交往,并在交往中尊重和信任别人,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喜欢、尊重和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学校还应创造各种条件,支持中学生的人际沟通和交往,如开展校与校之间、班级之间的联谊活动、文体活动等,以便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掌握有关人际的技巧。
(3)发挥心理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思想政治课开设了一定的心理教育内容,要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因此,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十分可行的。如结合记忆、思维、注意等认知部分的教学,让学生分析了解自己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品质,扬长避短,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结合情感、意志等部分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结合个性心理等部分的教学,可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开拓创新、独立自主等良好的个性。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功能,教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是能否取得心理素质教育效果的关键。
(4)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学校心理咨询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学校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设机构,是咨询人员对于求询、对于求询学生从心理上进行帮助的活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纠正心理上的不平衡,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和学习适应能力。学校心理咨询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个别咨询、群体咨询、电话咨询、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咨询的内容涉及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早恋问题等等。实践证明,心理咨询是消除学生心理困惑,使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时代呼唤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保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