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6300000015

第15章 婴儿言语的发展

一、前言语的发展:准备讲话

在婴儿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prelinguistic stage)。一般都把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0~12个月)划为前言语阶段。在此期间,婴儿的言语知觉能力、发音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逐步发展起来,出现了咿呀学语、非语言性声音与姿态交流等现象,统称为前言语现象或前言语行为。

(一)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

近20年来对婴儿言语知觉的大量研究表明,婴儿在最初的几周内就已经听完了人类语言所拥有的绝大部分的语音差别(Kuhl,et al。,2006;Werker,2003);婴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就已能区分出人的语声和其他声音,这种区分而且还是类别性的(Mehler,et al。,1996;Moon,Cooper&Fifer,1993);3~4个月的婴儿已能对辅音进行范畴性知觉,区别出清浊辅音的不同(Kuhl,et al。,1992;Polka&Werker,1994);10~12个月时,婴儿区分、辨别各种语音的能力已基本成熟,能够辨别出各自母语中的各种因素,并认识到它所代表的意义(Jusczyk&Aslin,1995;Jusczyk&Hohne,1997)。周兢(1994)认为,在汉语系统中,婴儿的前言语阶段是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语音敏感期。围绕着语言最外在的实际显现——语音,婴儿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即前言语感知能力、前言语发音能力和前言语交际能力。她把婴儿前言语阶段的言语知觉能力分为三种水平:辨音水平(0~4个月)、辨调水平(4~10个月)、辨义水平(10~18个月)。综合近20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婴儿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

1.妊娠中、后期(5~8个月)

这时胎儿已有了初步的听觉反应和原始的听觉记忆能力,能大致区分出乐音、噪声和语音,并表现出对母语语音的偏爱。个别胎儿还表现出对语音的辨别和记忆能力。

2.新生儿期(0~1个月)

这时婴儿已能对声音进行空间定位,并能根据声音的物理特征来辨别各种声音的细微差别,表现出对语音(尤其是母亲语音)明显的偏爱。有研究(Condon&Sander,1974)发现,刚出生1~2天的新生儿对成人的言语就有明显的“同步反应”。

3.发音游戏期(2个月至3或4个月)

这时婴儿已开始理解言语活动中的某些交往信息,能和成人进行“互相模仿”式的“发音游戏”,能够辨别区分并模仿成人语音,并能辨别清浊辅音,获得了语音范畴性知觉能力。

4.语音修正期(5个月至8或9个月)

这时婴儿已能辨别言语的节奏和语调特征,并开始根据其周围语音环境改造、修正自己的语音体系。那些母语中没有的语音在这一阶段逐渐被丢失。

5.学话萌芽期(9~12个月)

这时婴儿已能辨别母语中的各种音素,能把听到的语音转换为音素并认识到这些语音所代表的意义。这使他们能够经常地、系统地模仿和学习语音,为言语的发生做好了准备。

(二)语音的前言语发展

我国吴天敏、许政援(1979)的研究将前言语期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0~3个月)为简单发音阶段。婴儿1个月内偶尔会发ei、ou等声音,第2个月发出m-m声,第3个月出现更多的元音和少量辅音,比如a、ai、e、ou以及m、h等辅音;第二阶段(4~8个月)为连续音节阶段。这时发出的辅音更多了,而且出现了连续的音节,比如b-b、d-d、n-n等,大人常误以为这时的m-m、p-p是婴儿在叫爸爸妈妈;第三阶段(9~12个月)为学话萌芽阶段。这时宝宝开始模仿大人发音,开始把词和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开始对词义产生理解。

卡普兰(1971)把前言语阶段的发音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哭叫(crying)。哭叫是婴儿最早发生的、也是最明显的发音;第二阶段——咕咕叫(cooing)。1个月左右婴儿的哭叫声开始分化,出现uh,eh等声音;第三阶段——咿呀作语(babbling),咿呀作语不同于哭叫声,是婴儿无痛苦通讯的第一个重要信号,基本上传递婴儿舒适状态的信息。此时期,婴儿发出更多的元音和辅音,并出现元音与辅音结合的音节;第四阶段——规范化语音,10个月左右的婴儿从大量发出的音节中,在咿呀作语的过程中保存下来一部分语音,构成最初的词语因素。1岁的婴儿能发出连续的音节,音调接近真正的言语音调,模仿和重复增多,某些音节与实物相联系,词语开始出现。

周兢(1994)通过对汉语婴儿进行纵向追踪和横向补充的研究后认为,前言语阶段婴儿的发音练习大致经过单音发音阶段(0~4个月)、音节发音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段(10~18个月)三个阶段。而国外有学者把英语婴儿的前言语发音分为五个阶段,即反射性发声(0~8周)、喁喁作声(8~20周)、玩弄语言(16~30周)、重叠牙牙学语(25~30周)和非重叠学语(9~18周)。

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婴儿的语音获得过程可归纳为:从最初的哭声中逐步分化语音,并沿着单音节音——双音节音——多音节音——有意义语音的顺序发生发展。他们认为,各类语音发生发展的顺序是由发音器官各部位的生理成熟程度所决定的。由于人类婴儿发音器官的生理发展具有共同规律,因此世界各国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也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

(三)前言语交流的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婴儿在能够用语言进行交流之前的这一年里,能够采用一些特定的声音和姿态进行信息交流,这就是前言语交流。它们同样具备了言语的三大基本特征,即目的性、约定性和指代性。在言语产生以后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仍在某些特定场合发挥着语言替代物的作用。

1.前言语交流的目的性

贝茨及其同事(Bates,et al。,1975)研究发现,婴儿9个月时即能有目的地进行交流,其标志是“原始祈使”和“原始陈述”行为的产生,而后者包括呈示(showing)和给予(giving)两种行为。

在原始祈使行为产生的过程中,婴儿为获得某一物体而发生以下变化:譹訛交错注视;譺訛更正交流失败信息;譻訛工具性姿态的仪式化。这种仪式化使原本是工具性行为的姿态失去原有功能,而只作为该行为的符号参与交流。

2.前言语交流的指代性

指示(pointing)是前言语交流指代性的典型外在表现,在前言语交流过程中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有效的指代性功能。关于其起源问题,目前仍存在激烈争论。有研究(Hannan,1982;Fogel&Hannan,1985;Carpenter,Nagell&Tomasello,1998;Fenson,et al。,1994)发现,婴儿出生后9周就出现了类似于指示动作的姿势。这表明人类生来具有产生指示动作的某种“生物准备性”。也有研究发现,指示动作的出现标志着随后语言能力的大发展,二者有一定正相关。

3.前言语交流的约定性

一些研究者认为,9个月时出现的工具性行为的仪式化现象,实质上是婴儿语言交流约定性的最原始的开端。约定性在人类社会文化的各方面尤其是言语活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必然产物。婴儿主要是通过模仿和仪式化这两个途径来学习、掌握语言系统中的约定性指代关系的。出生后头半年里,婴儿就可通过操作条件反射逐渐实现其交流行为的仪式化过程;9个月时能真正通过模仿来学习掌握各种约定性。

二、言语的发生

关于婴儿言语发生及其标志问题,目前仍存在激烈争论。欧美心理学家认为,婴儿说出第一个与某一事物有特定指代关系的母语中的词标志着言语的发生,时间在出生后9~11个月。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婴儿最早说出的具有概括性意义的词才是言语发生的标志,时间在11~13个月。综合多种研究材料,我们认为,由于个体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在10~14个月。

(一)第一批词的产生及其生态学分析

婴儿最早可以在9个月时说出第一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Bates,et al。,1979),最晚则在出生后16个月时(Barrett,Har-ris,Jones&Brookes,1986)。对这第一批词进行生态学研究发现,它们具有很强的场合约定性(context-bound),即它们只能用来指代很有限的某个特定情景(场合)下发生(或出现)的某一特定事物,还不具备概括性意义,只具备原始的指代性、对应式的象征性和一定的交流意义,就好像是某一特定场合下特定事物的伴随物一样(Barrett,1983;Greenfield&Smith,1976;Griffiths,1985)。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Barrett,et al。,1986,1989),在婴儿说出的第一批词中,有一些已具备了概括性意义。这一发现表明,在言语发生过程中婴儿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它推翻了“第一批词不具有概括意义”的结论,并将严格意义上的词语发生的时间推进到出生后10个月。

(二)词语的获得与运用

在言语发生阶段,婴儿词语的获得与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譹訛继续掌握一些场合限制性较强的词(Barrett,1983,1986);譺訛已掌握的词开始摆脱场合限制性,获得初步的概括意义(Lock,1980;Barrett,1983,1986;Acredolo&Goodwyn,1990);譻訛开始直接掌握一些具有概括性和指代性功能的词语(Gopnik&Meltzoff,1986;Iverson,et al。,1994;Namy&Waxman,1998)。其中,词语的去场合限制性(decontextualisation)是婴儿真正掌握词语、获得概念的重要途径。其外在表现为,原本只用于特定场合、特定事物的词语,现在迁移、运用到与此事物有关的不同场合。

关于这一阶段婴儿获得与运用词语的内在机制问题,巴雷特等在核心因素理论(Nelson,1983,1985;Barrett,1983,1986)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它很好地解释了“外延缩小”、“外延扩大”和“匹配错误”等婴儿获得词语过程中所特有的现象,也得到实验研究和实际观察结果的有力支持和证明,因而是可接受的(庞丽娟,李辉,1999)。

(三)单词句的发生和发展

10~15个月的婴儿平均每个月掌握1~3个新词。这样到15个月时婴儿就能说出一批词了。随后掌握新词的速度显著加快,19个月时婴儿已能说出约50个词。此后,婴儿掌握新词的速度进一步突然加快,平均每个月掌握25个新词,这就是19~21个月时的“词语爆炸”现象。在此后的2个月内,婴儿说出第一批一定声调的双词句,从而结束了单词句阶段,进入词的联合和语法生成时期。因此一般称15个月到19~20个月这一段时期为单词句阶段。

三、言语的发展

一般认为,婴儿大约在20个月说出第一批双词句。

(一)双词句的生成及其机制

双词句比单词句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已具备语句的主要基本成分。但是它仍然简略、断续、不完整。有些看起来更像人们打电报时所用的语言,被称为“电报句”;有些则是由一个常用词作主词,再加上一个指代事物、动作或属性特征的词语,称为“主词句”,如“那书”、“嘿,气球”、“更多牛奶”等。相应地,双词句的生成规则也有两种:一是中轴开放式联结,即以常用词为中轴,在其前或后联结一个关于事物、动作和属性特征的词,组成主词句;另一种是范畴对应式联结,即由来自两个不同范畴(种类和性质上不同)却有内在实际意义或特定关系的词联结,从而组成电报句。

(二)双词句的扩充与句子形成

24个月左右,婴儿的“三词句”出现,婴儿开始进入完整句子的形成阶段。20~30个月时,婴儿说出“四词句”。随后,复杂句开始出现在婴儿的言语中。

(三)语法的获得

大量研究表明,20~30个月是婴儿基本掌握语法的关键期。而到36个月时,婴儿已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成为一个颇具表达能力的“谈话者”。

在婴儿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过度规则化或规则扩大化(overgeneralization)现象,这与婴儿自我中心思维的绝对性有关(庞丽娟、李辉,1999)。关于婴儿获得语法的内在机制问题,人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说或理论试图进行解释,如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麦克温尼(MacWhinney)的类推生成法等。目前多数人支持和赞赏这一观点:婴儿总体认知水平的发展,制约或推动着其语法化进程。

同类推荐
  •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

    从孩子还在妈妈的肚子里到孩子呱呱坠地,从孩子咿呀学语到孩子可以叫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孩子的营养与健康都跟妈妈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妊娠期,妈妈饮食不全面,宝宝则营养不良;哺乳期,妈妈饮食挑三拣四,宝宝则会瘦弱多病……可见妈妈在孩子营养方面扮演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本书内容全面,丰富,首先介绍妈妈应该了解的营养知识,然后分别从饮食窍门、饮食雷区等方面讲解了宝宝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
  •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他们将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及社会压力等问题。
  • 好男孩是炼出来的

    好男孩是炼出来的

    本书共分十章,以男孩要炼着养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分别从培养男子汉气质、“穷”养男孩更出息、承受挫折的能力、炼出责任感、培养独立意识、炼出自控力、培养为人处世的能力等方面入手,为天下父母在培养男孩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建议。
  • 不完整的天空:来自中国单亲家庭的成长报告

    不完整的天空:来自中国单亲家庭的成长报告

    本书向你分析了单亲孩子的成长个案,直视了单亲家庭生存状况,传授了单亲家庭和谐教子的技巧。
  • 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

    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

    《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内容简介:俗语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父母就必须先学习。《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邀请了儿科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参与编写,介绍了育儿方面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包括婴儿的心智发育、自测方法、早期教育,幼儿的心智发育、早期教育,以及孩子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心身保健、智力启蒙等方面内容.《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通俗易懂,适合广大男女青年、年轻父母及幼教人员阅读。
热门推荐
  • 乾坤侠魔志

    乾坤侠魔志

    根据网游刀剑2改编,公元前1027年,商汤帝辛自牧野战败,自焚摘星楼。太师闻仲凭借宝印欲将帝辛魂魄从九幽召回,无奈宝印吸纳魂魄后,九幽巨变,妖魔出,时空错乱,宝印凭空消失在新的乾坤世界......本书融入自身三年多的情怀,应书友意见,全书分四部:《玄魂宝印》、《先民祖庙》、《漠北风云》及《涡流蓬莱》。
  • 带着神碗闯仙界

    带着神碗闯仙界

    仙海云帆是一艘巨大的仙界直通修真界的巨船,每隔二十年往返仙界和修真界一次,接引符合升仙条件的修真者。云天涯为报血海深仇,历经磨难,最终达到了进入仙海云帆的最基本的条件,谁知造化弄人……
  • 神秘计划解封

    神秘计划解封

    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幸运或是不幸被某个神秘人强迫加入了神秘计划,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有根的文学

    有根的文学

    本书主要寻找并系统认识了民族传统文化,包括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及民间文化。这些寻根文学作品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精神、心理的塑形和影响,也写出了作家们对文化转换过程中的焦虑状态。
  • 爱无止尽中的背叛

    爱无止尽中的背叛

    她回国是为了接手公司。当她知道自己的亲妹妹是假的,而是另一个女人,她又会怎么做···当她那所谓的亲妹妹与别人伤害她叫了十几年的妹妹,夺自己的男友,她愤怒万分,却不曾想到这个女人比她预想的还要狠毒,还要贪婪,竟想坐上她的总裁之位···她重遇故人,却发现他并不认识她,她承受不住爱人的背叛,姐妹的分离,贱人的一再陷害,故人的失忆,四重打击让她跳海自杀,而他天天喝的烂醉,婚事草草了事。谁也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有人一手策划出来的。一个毁了容的女人被神秘人救起,他帮她整容,给她新身份,她忘记了自己的前两年,而神秘人则利用她忘记的两年,继续给她下套。游戏还在继续,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而神秘人为的只是想将她玩弄在手掌之间,而不记得两年前后所发生的任何事的她重回故土用相同的手段拉下别人,重新坐会属于她自己位置,隐约间她好像回忆起有人也被同样的手段拉下来过,她究竟能否找回自己丢失的两年时光····
  • 那年流浪

    那年流浪

    你的心里是否也住着一位侠女?幻想着某一天可以外出持刀闯荡江湖,快意人生呢?她真的去出发了,于是遇见了意料之外,匪夷所思的、、、、、、
  •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

    本书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第一次比较系统、完整地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在分析制度起源问题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在经济活动与制度因素的关系中,提出了价值运动的两个制度条件;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制度问题上,重点分析了产权制度、企业制度、生产总过程运行制度;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对财产公有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比较研究的新观点。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制度变革的角度揭示制度因素与经济活动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 异能强者在校园

    异能强者在校园

    每个人都有遗憾,纵使地位高超。雷宇异能天榜高手被害遗忘过去回到校园看他怎么一步一步强势崛起。
  • 罂花粟开

    罂花粟开

    “我消失了,你会后悔么?”“是的我爱你,可是我不能去爱你”“是,尹浩然,我恨不得你去死,不过你放心我不会让你死的那么轻松,我会让你感受我曾感受过的恐惧,我会让你承受我曾经承受的所有。怎么?对于我们的重逢不满意么?你以为我会满心欢喜的冲进你的怀抱?抱歉,让你失望了。
  • 超级蛋系统

    超级蛋系统

    少爷,该起床了,都日上三竿了,你再不起床,一会儿就迟到了!”一声聆动的声音在莫无敌的耳边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