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4000000004

第4章 游学与恋情(1851—1852)

19世纪的俄国,在科学技术等方面与英、法、美等国家相比,是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度里,不论是学习还是接受最新鲜的事物,进行科学研究,都是不利的。这点,对自幼就走南闯北而又热衷于发明创造的伊曼纽尔来讲,是十分清楚的。诺贝尔一家在俄国的几年奋斗,已创下了一定的基业,生产在发展,生意看好,更加激起了伊曼纽尔干大事业的雄心和计划。怀有无限的热情,富于冒险精神,这是他的特点。干大事业就不能孤陋寡闻,情报和信息必须要灵通,必须随时掌握世界各地的最新动向,这就是他要阿尔弗雷德出去学习并考察的目的。阿尔弗雷德深深地了解父亲的这个想法,他十分清楚全家叫他去游学的用意和自己肩上的责任。而他自己对科学与发明也怀有浓厚的兴趣,他更知道,搞科学研究与发明,就必须去学习最新的科学知识,接受别人的最新成果,进入到科学技术的最前沿,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因此,他十分愿意去学习。他也很自信,自学了几种语言,也正想试试掌握它们的程度。就这样,在他17岁那年,也就是自学结束的当年,两个哥哥留在家里给父亲做帮手,他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游学。

游学期间,所发生的一桩桩有趣的故事和一个个崭新的生活片断,都没有能被详细地记录下来。不过,从一些其他材料中,我们可以粗略地理出一个这样的线条:他的游学路线,先是回到了祖国瑞典,从那儿去了德国、法国、意大利,最后到达了美国。

这次游学,是他走出家门踏上社会的第一次经历,他首先领略了异国风光。西欧与北欧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他从北欧来到了西欧和北美,所到之处,那些繁华的都市、异乡的情调、绚丽的景色、旖旎的风光,无不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热爱大自然,一些清新秀丽的地方常使他流连忘返。他爱好历史,一些名胜古迹都凝结着灿烂的古代文化,他对所到之处的名胜无不进行了游览,对这些地方他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同时,他又一次地领略了大海。童年的时候,他曾与母亲一起过波罗的海来到了圣彼得堡,在圣彼得堡他曾站在岸边远眺过大海;这次出游,他不仅重跨了波罗的海,还渡过了充满惊涛骇浪的大西洋。浩瀚的海洋唤起了他的力量与理想,受大海的启发,他立下了海一般的宏大理想,充满着海一般的丰富想象,追求着海一样的博大胸怀。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在我年轻的时候,

曾大胆离家远走,

到海外异国旅游。

一种怪念生心头:

漫漫大洋,无限锦绣,

却不能使我留念回首。

因为我心目中的海洋,

更加浩瀚悠悠……

游学期间,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巴黎度过的。巴黎是世界艺术的中心,这里有许多大型美术馆和豪华剧场,有世界最时髦的服装,也有许多令人景仰和向往的地方。灿烂的法兰西文化哺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和哲学家,巴黎正是这些名流荟萃的地方。当时著名的化学家贝罗慈也在巴黎,由于阿尔弗雷德对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就到贝罗慈教授那里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化学。

贝罗慈教授有很渊博的化学知识。他在1837年用浓硝酸处理纤维质,得到了一种硝酸纤维素。之后,在1845年,白特哲与旭恩拜因先后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处理棉花纤维,又制成了火药棉,这种火药棉的性能优越于黑色火药。父亲的工厂里生产着黑火药地雷,阿尔弗雷德对此就更怀有了特殊的兴趣。在贝罗慈教授那里,他抓紧点点滴滴的时间,刻苦钻研,他那超群的领悟能力和勤奋的精神,使他在较短的时间里进一步学习、充实了化学理论,掌握了贝罗慈教授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先进的实验方法,学会了对一些先进的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的运用,同时,还了解和掌握了当时一些重大的化学方面的发明。贝罗慈教授为人坦诚、治学严谨,很注意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在这位化学家的指导下,阿尔弗雷德不仅学到了完整的化学知识,还掌握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思维与方法。阿尔弗雷德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地学习、工作,人们对这位勤奋、沉默寡言、聪明好学的小伙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贝罗慈教授也很欣赏他的才智、学识和勤奋精神。当他离开贝罗慈实验室的时候,他的化学水平,已与当时的一些化学家拉平了。

阿尔弗雷德在贝罗慈实验室学习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到其他化学实验室和大学进行了参观见习。巴黎这里汇集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有世界知名的大学,阿尔弗雷德没有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广泛的学习接触,更加开阔了阿尔弗雷德的知识视野,使他又有了新的充实与提高,同时,他的法语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段学习经历,为阿尔弗雷德以后从事炸药方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巴黎期间,阿尔弗雷德白天在实验室或学校里学习,晚上一有时间就到图书馆去读一些书。他总是愿意把时间排得紧紧的,他觉得这样可以减少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使生活过得充实。文学,仍然是他的爱好,他读着一些名作家的作品,心中荡漾着激情,不由得又萌发了自己动手写作品的念头。他最爱雪莱的诗,那些抒发对祖国、和平的眷念和渴望的诗句,常常令他兴奋、感叹不已,并勾起了他对童年的回忆和思乡之情。诗一样的感情在他血管里奔流着,他决定自己继续写诗,希望自己也能像雪莱那样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写出感人至深的诗句。游学期间,他又写出了不少的诗篇,现在保留下来的那首自传体长诗,就是他在那时写的。

巴黎是座有着悠久历史的美丽城市,这给阿尔弗雷德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是巴黎的另一面也给阿尔弗雷德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在圣彼得堡见识过俄国的上流社会,对那种成天沉迷于歌舞宴会的贵族生活,曾持有过自己的见解。但巴黎上层社会的生活与风气,比圣彼得堡更为惊人。这里的歌舞剧场与色情充斥着大街小巷,奢侈品消费更是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庞大的警察机构显示着拿破仑三世的严格统治,巨大的商品交易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社会充满着欺诈与堕落,有钱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些,都使阿尔弗雷德感到窒息与厌烦。他在当时写的一首诗里曾做过这样的描述:“一个淫乐的海洋,在那里,放荡和情欲的风暴折断的难船残骸,比狂暴的咸水大海历来所要摧毁的船只还要多;那里的一派情景只能使人带着厌恶的心情把头扭开。”派他出游时,家中已具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外出游学,家中自然要给他带有足够的金钱,阿尔弗雷德能够住得起像样的旅馆,自然也有经济条件去涉足那些轻浮而龌龊的地方。可是阿尔弗雷德不仅有着洁身自好的品格,还有着更高的文明、正直与道德的追求。他讨厌那种非常有害于社会的环境,他认为这种环境,在任何社会阶层都可能由于懒惰、不负责任、不道德和贪图色情乐趣而产生,必须抵制。这种追求,一直成为他的人生原则。

阿尔弗雷德在巴黎呆了一年多的时间,后经意大利去了美国。与路经德国时一样,他在意大利也只做了短暂的停留,没有展开更多的学习活动。

阿尔弗雷德游学的最后一个国家是美国。在美国纽约,有父亲伊曼纽尔的老同学约翰·艾利克森(1803—1889)。约翰·艾利克森是位瑞典海军工程师,后来旅居美国。他发明了热式发动机,改进了螺旋桨推进器,建造了用蒸汽推动的低舷铁甲舰。这艘舰命名为“莫尼特号”,在后来的美国南北战争中摧毁了南部邦联的“梅里麦克号”,立下了功勋,名垂史册,约翰·艾利克森也因此成了美国颇有名气的科学家、发明家。这位发明家的蒸汽、热力及机械化兵器技术,正是诺贝尔工厂所需要的。伊曼纽尔令阿尔弗雷德去那里,除了拜见之外,还有技术交流和进行学习的任务。

阿尔弗雷德的到来,受到了约翰的热情欢迎。约翰与伊曼纽尔一样,具有坦率、真诚的性格和永不知疲倦的奋斗精神,同时,还有伊曼纽尔所不具备的渊博学识和较深厚的理论功底。阿尔弗雷德在约翰的实验室和工厂里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与学习。他将约翰的知识、工厂里的技术与父亲工厂里的技术进行了比较,兼收并蓄,很快就将它们融会贯通了。至此他已较好地掌握了机械方面的知识。约翰对阿尔弗雷德的博学、聪颖、勤奋以及彬彬有礼的举止和极有教养的风度,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临行时,他又为伊曼纽尔提供了一些图纸和资料。在约翰那里学习结束后,阿尔弗雷德又对美国的其他方面作了一些考察,就直接从美国返回了圣彼得堡,结束了他的游学生活。

这次游学,是阿尔弗雷德少年时期最重要的一次经历,它丰富了阿尔弗雷德的阅历,开阔了他的眼界,为他那自学而来的不太齐全的知识补上了很重要的一课,至此,阿尔弗雷德已经是一位经过科学训练的化学家和精通法语、英语、德语、俄语、瑞典语的语言学家了。除此之外,游学中他还有过一段恋情,这段恋情,给他带来了终生难以抹掉的影响。

那是他在巴黎研读化学,整天在实验室工作的时候。一次,他为了解除一天的疲劳而去参加了一个晚会。松弛之余,他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家一年多了。长时间离开父母,一种思乡之情向他袭来。想起辛酸苦难的童年,令他惆怅不已。现在,他已是18岁的青年了,事业还没有起步,爱情还没有向他招手,他陷入了沉思与苦闷之中。这时,一位身材苗条的碧眼金发少女见这位衣着俭朴的少年独自一人闷闷地坐在那里,就来到了他的身旁,与他攀谈起来。阿尔弗雷德打开思想的闸门向她倾诉了自己的情绪与思想,得到了这位美丽少女的热情鼓励。这位少女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谈吐不凡,她的话驱走了阿尔弗雷德心中的阴云,她像一块磁铁吸引着阿尔弗雷德。他们一直谈了很久,最后阿尔弗雷德才知道这位少女在巴黎的一家药店工作,来自祖国瑞典。

阿尔弗雷德自幼多病,养成了内向、忧郁的性格。他不善与人接触,常常愿意一个人在那里静想与沉思。他虽然没有继承父亲伊曼纽尔那魁梧的身材和白皙的肤色,但这时他也已是个英俊的小伙子了。只不过他总对自己的长相缺乏信心,因此常在女性面前有些腼腆。这位姑娘的热情大方给他孤寂的“一直像枯燥的沙漠一样”的生活带来了慰藉,使他产生了新的感受与希望。自此,他们就开始了频繁的接触。阿尔弗雷德渊博的学识和超人的聪颖,使姑娘大为佩服,尽管阿尔弗雷德的衣着很简朴,与巴黎五光十色的高档时髦服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也丝毫遮掩不住他那喷薄出来的才华魅力,姑娘对阿尔弗雷德充满了爱慕之情。而阿尔弗雷德也越发感到这位姑娘不仅有姣好的容貌、善良的心,还有丰富的学识和阅历,法语相当流利,对人生与事业都有很成熟的看法,这使阿尔弗雷德更加倾心,他们彼此相爱了。这使阿尔弗雷德“感到无比幸福”,与这位少女“再也无法分离”,他完全沉浸在初恋的幸福之中。他们在美丽的塞纳河畔散步,在绿树遮掩的林荫小路上谈理想,在幽静的公园里诉衷肠……共同品度着人生最难忘的幸福时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们刚刚开始热恋不久,这位少女因突然患肺结核而玉殒香消。这使阿尔弗雷德悲痛万分。在一段时间里,那少女秀美的脸庞、俏丽的身影、深情而善解人意的眼眸,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那些高雅的谈吐,那些呢喃细语、海誓山盟,时时响在他的耳边,这些,都令阿尔弗雷德难以忘怀,无法排遣。少女去了,仿佛他的心也被带走了。他感到生活中已没有了热情,没有了阳光,没有了欢乐,没有了力量。经过好长时间的自我解脱,他的心情才有所平复,但他的心灵却留下了终生难以愈合的创伤。他在一首诗里记下了当时的这些心情:

……我的爱情与逝者同在,

弥留之际我没能在她身边抚慰,

却来对着她的遗体凝眸。

……我凝视着,

庄严的气氛使我欣然神驰,

个人小小的悲哀实在不屑一顾,

……从这一刻起,

芸芸众生的欢愉我不再分享,

美人的青睐、多情的泪水不再使我动情……

后来,他又对年轻时这一强烈的悲痛作了这样的描写,说这种悲痛使得他这个繁忙世界里的孤独行路人,决心把他的生命献给高贵的事业。“从那个时候起,我就不曾享受到人间的欢乐……但是,我已经懂得去研究大自然的知识,去领悟它的篇章,并从它的深邃里,来为我的忧伤汲取一种安慰。”可见这段突然失去的初恋,对阿尔弗雷德的打击和一生的影响是多么深重。

这段短暂的初恋,使阿尔弗雷德尝到了爱情的真谛,也给他以后寻找爱情确定了这样的标准:他追求的是一种高尚纯洁的爱,两颗相印的心,有着共同探索对方乃至周围人们的美好心灵和慷慨品格,他看不上粗俗与无知,鄙弃轻浮与浅薄,他需要一个年轻的女人来做他的伴侣,释去他的孤独,理解他的心情,支持他的事业,给予他以爱情,最好这个女人又能像他那样聪明。他写道:“我像别人一样,也许比别人更强烈地感到孤独的沉重压力,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一直在寻求一个能与我心心相印的人。”这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实难如愿。自这次初恋之后,在阿尔弗雷德的人生中,还有过两次恋情,虽然它们都是在他进入中年以后发生的,但却都是在这次初恋所形成的爱情理想与追求的笼罩下发生与结束的。

一次是在他43岁的时候,这时爱神之箭还没有射中他,他仍然孑然一身。繁忙的事务使他难以脱身,这时他想聘请一名办事稳妥的秘书和一名有教养的能像女主人一样里外应酬的女管家。后来他想,最好能找一个可以身兼二职的人,用一个人总比用两个人少些麻烦。他决定在欧洲一家大报上登个广告试试。在考虑从哪些国家希望聘请到这样一位女士时,他想到了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因为那里的年轻妇女是最擅长外语的,他喜欢那个城市的欢快气氛以及那里妇女们的亲切而活泼的情调。于是,为了避免一些误会,他就在当时维也纳最大的一家报纸登了这样一条广告:

居住在巴黎的一个有钱、很有教养的老绅士聘请一名懂得几门语言的成年女士当他的秘书兼管家。

阿尔弗雷德只不过是抱着试试的心理,因为他觉得求聘的条件很高,这样的女士很难找,但没想到应聘的却不少。一些年轻的女士还随信寄来了饶有风姿的照片。其中一封署名贝尔塔·金斯基女伯爵的应征函引起了阿尔弗雷德的注意,这封信函上写道:“家庭教师,33岁,未婚,懂得数种语言,只是‘管家’经验不足。”她的法文信写得很出色。阿尔弗雷德热情地写了封回信,以便对她作更多了解。从此,往来的书信便沟通了两人的思想,贝尔塔决定前来应聘。

贝尔塔是一个伯爵的后裔,父亲是个中将军官,在她出生之前就去世了,她的家庭从此衰落。她聪明、漂亮,有教养,有才华,阿尔弗雷德对她充满了好感。相见之初,他就将自己的心情与往事,以诗的形式写给了贝尔塔。这是一部长达100页的哲理性诗稿,贝尔塔感到“文笔极好”。阿尔弗雷德给贝尔塔“留下了愉快的印象”:“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白发苍苍、年迈力衰的‘老绅士’——如同广告所暗示的那样,根本不是……他才43岁,身材中等偏矮,满腮胡子,相貌不难看也不漂亮,一双碧蓝眼睛,温和而善良。”与之接触,她感到阿尔弗雷德的知识极其渊博,谈吐富有感染力,认为“听他纵谈世界与人类、生命与艺术、瞬息与永恒,真是知识上的享受,这种享受痛快极了”。这时的贝尔塔虽然没有结婚,却经历了一系列的爱情挫折,正在与奥地利的一个男爵相爱。男爵比她小7岁,男爵的母亲嫌贝尔塔的家境贫寒而百般阻挠,这使她陷入了苦闷之中。应聘前,她正在男爵的家里当家庭教师,教男爵的4个妹妹。短暂的接触,就使阿尔弗雷德感到贝尔塔就是他要选定的理想的意中之人,他正需要像贝尔塔这样的女子来充当家中的女主人,给他以安慰和帮助。他同情贝尔塔的遭遇,希望贝尔塔能够从那场爱情的纠葛中摆脱出来,具有自由之身。他安慰贝尔塔:“你终究会忘记他的,或许他早已把你忘掉了。”实际上,贝尔塔与男爵双方,都还在思念着对方。这时,阿尔弗雷德对贝尔塔充满了爱情的希望。而恰又在这时,由于一项业务,阿尔弗雷德不得不离开巴黎去了斯德哥尔摩。就在阿尔弗雷德走后,贝尔塔接到了男爵的妹妹——她的学生的来信,诉说了她哥哥的思念与忧伤之情,同时,贝尔塔又收到了男爵“没有你我无法生活”的电报,这促使贝尔塔作出了回到维也纳的决定。她没有等待阿尔弗雷德回来向他告别,而是给阿尔弗雷德留下了一封信,变卖了首饰,赶回维也纳与男爵结了婚。这使阿尔弗雷德的生活再次充满了孤独与失落感。婚后,她仍然与阿尔弗雷德保持了真诚的友谊。后来,她献身于和平运动,成了著名的女作家、和平的旗手,于1905年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

另一次则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漫长而令人失望的爱情故事。就在贝尔塔离开不久,阿尔弗雷德到奥地利去进行一次商业性的旅行,在一家花店遇上了一位卖花女郎——索菲·海斯。个子矮小却有惊人美貌的索菲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中下层家庭,是犹太人的后裔,她比阿尔弗雷德小23岁,当时芳龄刚满二十。她很随和,主动与阿尔弗雷德攀谈,向阿尔弗雷德讲述了家中的继母对她不好,父亲要养活妻子和4个女儿,生活非常拮据,不得不出来挣钱的悲惨故事,激起了阿尔弗雷德对她的同情。因为阿尔弗雷德的童年也有过辛酸的经历。阿尔弗雷德许诺帮助她,从此两人便开始交往。索菲的青春之美迷住了阿尔弗雷德,开始,阿尔弗雷德是带着长者的感情来对待她的,但很快就爱上了她。

然而,两人的阅历和文化素养都相去甚远,索菲并不是阿尔弗雷德所要寻找的有智慧、有学识、有教养的女子,阿尔弗雷德决心培养、训练她。他请来了一位法国女教师教她法语,并从各方面亲自指导与帮助她。然而遗憾的是,索菲并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结果。对于他与女教师的耐心指导与帮助,索菲渐渐地失去了兴趣,她追求的是金钱与生活上的享受,她本人也不聪明,一些知识与语言她根本学不会。对她生活上的要求,阿尔弗雷德总是有求必应,索菲便借此开始索取大量的金钱,挥金如土。陷入情海的阿尔弗雷德一边劝导索菲,一边又以他的热心与金钱来娇惯她。他为她提供了马车、首饰和时髦的衣服,为她买下一座漂亮的别墅,雇了些仆人侍候她,可仍然满足不了她的欲望。她开始经常到那些时髦的水乡城市去疗养旅游,经常以“诺贝尔夫人”名义出现在各地,身边跟着一群盲目的追随者,为他赊下了一笔又一笔的欠债。阿尔弗雷德对她规劝并宽容,同时仍抱有信心,满怀希望地试图将她从一个顽皮、懒惰、贪玩、不检点的姑娘培养成为一个聪明和有事业心,能够操家理财的女人。可是随心所欲的索菲对这些并不在意,对他的发明和事业并不关心,她只是对阿尔弗雷德不能经常陪伴她感到心中不快。

或许是生活的坎坷和爱情的不谐,使孤独寂寞的阿尔弗雷德需要家庭与爱情的安慰,或许是索菲令人着迷的外表的吸引,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恋爱中,阿尔弗雷德是真心地爱着索菲的。他曾几度欲娶索菲为妻,他曾将索菲介绍给自己的朋友与哥哥,曾试图带着索菲回到斯德哥尔摩去见母亲,然而却终因她的素质与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而未成。至于索菲是不是真心地爱着阿尔弗雷德,一些传记者则认为,或许索菲压根就没有爱过这位比她大23岁的绅士,只不过是把他当做一个崇拜者,而借机挥霍他的钱财。

1883年至1893年这10年,是阿尔弗雷德一生中极为痛苦的时期,形势迫使他违背自己的意志,不得不去进行一些没完没了和多种多样的活动。各种发明、建厂以及发明专利权的官司和经常的奔波,使这位已年过半百的老人疲惫不堪。1888年,二哥路德维格病故,翌年母亲又离去,使阿尔弗雷德的精神与健康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而这时的索菲,非但不能给他以安慰,反而还不断地给他增添着麻烦。她仍然我行我素,到处游玩,过着不检点的生活。1891年,由于发明混合无烟炸药,最先向意大利提供了专利权,受到法国当局的侮蔑与攻击,阿尔弗雷德离开巴黎迁居意大利。在此之前索菲就返回了奥地利,阿尔弗雷德为她在温泉区买了一栋别墅,但极少去看她。这期间,索菲经常与其他的男人鬼混。1891年春,阿尔弗雷德收到了索菲的一封求援信,说她几个月内就要生产,而孩子的父亲是一位年轻的匈牙利军官。阿尔弗雷德冷静地给她复了一封冷淡而又略表同情的信,安慰与劝告她,并决定不再去看望她,但却通过一位律师为她以后的生活供养做了安排,她每年可以收到30万匈牙利福林和利息6000福林的养老费,这在当时已是数目很大的一笔钱。

1894年9月,阿尔弗雷德在维也纳见到了索菲和她3岁的孩子,那时她与那位匈牙利军官尚未结婚。1895年3月7日,阿尔弗雷德给索菲发去了最后一封信,这时,她正准备与那个军官结婚。阿尔弗雷德在信中写道:“你的孩子是一个可爱的小家伙,现在重要的是将她恰当地培养成人……但是,你必须放弃你的一切懒惰与愚蠢的思想。总之,你真是一个感情的小人物,而感情是有着伟大价值的。”后来,索菲与那位军官结了婚,但索菲的结婚纯粹是一种形式,她同丈夫并不住在一起,继续过着她那穷奢极欲、不负责任的生活,终致债台高筑。1896年12月10日,阿尔弗雷德在意大利自己的别墅里溘然长逝了。阿尔弗雷德在遗嘱里为索菲留下了每年6000福林的遗产。1897年,索菲通过一位奥地利律师找到了阿尔弗雷德遗嘱的执行人,软硬兼施,以便勒索更多的钱财。她威胁说,阿尔弗雷德与她交往长达18年之久,已确认她为妻子,如果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她就拍卖阿尔弗雷德给她的216封信的原件出版权。遗嘱执行人只得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来与索菲谈判。在德国律师的帮助下,双方最后达成协议:索菲每年可得到1.2万福林赡养费,但必须交出所有的信件,并从此不得再有任何索求和损害阿尔弗雷德名誉的言行。

至此,这个爱情故事方告结束。本来应该成为寂寞中渴望的亲密伴侣的两个人,终于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而没能走到一起。从18岁时的巴黎初恋,到最后的这场令人失望的爱情故事,阿尔弗雷德终身未娶。一生中,他只得到过初恋时短暂的真正爱情。他心中燃烧着对人类,对与他接触的人的炽热的爱,而自己却缺少这种爱。他在给二嫂(路德维格的妻子)埃德位·诺贝尔的信里,对自己的这种心情作了非常清楚的表露:“我们之间的对比是多么悬殊啊!在您周围,环绕着爱情、欢乐、喧腾和跳动的生活,关怀别人和被别人关怀,爱抚别人和被别人爱抚,因此,您是在心满意足中安定地生活着。而我则好像一只被命运撞坏的无用的破船,在没有罗盘和舵轮的情况下到处漂流,没有对过去的甜蜜回忆,没有对未来的虚幻但却美妙的憧憬,没有尽管粗俗但却有助于自我美化的狂想,没有作为我们未来生活源泉的家庭,没有自然陶冶心灵的朋友,也没有为之愤怒的敌人;与此相反的是,只有一种在暗淡的光线中揭示那些没有洗净的污点和失败的自我批评。”

阿尔弗雷德的晚年,健康状况很差,心情又很不好,是在非常孤独的情况下度过的。他在逝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像他多次表示所不愿见到的那样,在他临死前几天,“周围只有雇佣的仆人,却没有任何一个身旁的亲人”,而他所期望的“亲人有一天会用他那轻轻的手将我的眼睛合上,并且会小声地说上几句温柔真诚的安慰话”终于没有看到。他带着遗憾,在孤寂中走完了事业上取得了为世人所赞叹的辉煌成就和生活上没有爱情的壮丽而悲凉的人生。巴黎游学期间的初恋,不能说对他这一生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的结局没有影响,但反过来说,这个结局却更加体现了那次初恋对阿尔弗雷德整个人生的意义。

同类推荐
  • 革命史家胡华

    革命史家胡华

    本书是作者刘涓迅通过整理传主的生前日记、书信、工作笔记、著作和遗稿,搜集传主工作过的地方和报刊、网络等方面的有关资料,采访与传主生前有过接触的知情人。并从撰写“年谱”开始而逐步完成的。该传以胡华的革命者和史学家双重身份的人生经历作为脉络,具体梳理了胡华半个世纪以来从事党史教学与研究的历史背和思想轨迹、学术成果、教学成绩,客观总结了他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术得失。热情颂扬了胡华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崇高思想风范和精神追求。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1卷)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1卷)

    本书共写第一至第十二代张天师的生平情况。作为开创道教的老祖张陵天师,作者着墨最多,占全书近一半篇幅,对张陵在道教史上的文化历史地位,及其所开创的正一道派于中国宗教文化史的影响均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特殊材料铸人生

    特殊材料铸人生

    本书是颜鸣皋院士的一本人物传记。作者以深沉的情感、翔实的史料、流畅的文笔、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情节、传奇的故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传主在曲折和苦难中漫漫求索,在风霜及忧患中拼搏奋斗,在使命与责任中攻关创新,在光荣与自豪中无私奉献的精彩人生!阅读该书,不仅可以了解一位中国科学家真实而又辉煌的一生,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忠诚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曲折前进、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本书不仅适合航空从业者及社会公众阅读,尤其还对广大青少年读者具有教育启迪作用。
热门推荐
  • 怎么惩罚,员工才合作 怎么奖励,员工才积极

    怎么惩罚,员工才合作 怎么奖励,员工才积极

    有效奖惩是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管理正是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褒奖或惩斥,促使员工形成正向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规范的职业行为。所以,脱离了有效奖惩也就谈不上有效管理。本书是一本系统阐释奖惩策略的实践指南。书中用鲜明的观点、大量的事实、案例以及全面的实践技巧,揭示了如何通过奖惩唤起员工积极的心理反应、如何通过奖惩强化员工的职业规则,如何平奖惩的当前意义和长远影响等共七个方面的内容。
  • 恋恋红尘飞仙传

    恋恋红尘飞仙传

    云淡风轻,红花翠柳,在这最美丽的季节,是谁许下了不变的诺言,生生世世永不变。“默儿,很好听的名字哦”一个明朗的少年,对着站在他面前的女孩,轻声说到:“你还记得我吗?”他低低的声音几乎自己都听不到,然后没在多说一句话,便转身离开了,消失在落日的余晖里。只留下女孩一个人,愣愣的站在那里,不明所以......
  • 美人如玉剑如虹

    美人如玉剑如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为了那一段纠结错位的情,结义兄弟互相残杀;为了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情,冷血杀手甘愿与全天下为敌;为了那一段此生难舍的情,金枝玉叶不惜变成红粉魔头;究竟是红颜祸水,还是红颜薄命?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读者文摘精选全集:冬

    读者文摘精选全集:冬

    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 春酒堂诗话

    春酒堂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绮华召唤

    绮华召唤

    国王威风凛凛的坐在自己的宝座上,旁边站的是全副武装的近卫骑士团长。美丽的公主殿下位于王宫大厅的中央,用着略带湿润的眼睛看向从异界被召唤过来的勇者。那名只是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高中生的黑发少年王锋,带着他的青梅竹马与学姐来到了异界,他将接下勇者的重任,并为异世界的和平而奋斗!孙温良:“我说,看样子没我什么事啊喂!”顺便一提,这其实就是个讲述一位少年与诸位少女之间的故事的轻松喜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绝世神医,废材小姐

    绝世神医,废材小姐

    二十三世纪,人间传说,她是“隐世”神医,一身医术出神入化,一根银针,活死人,肉白骨。一朝穿越,她却变为帝国第一废材,虚有至上美貌。原来“她”几无灵力,以致受尽欺压。他,帝国的冥王殿下,冷酷邪魅强势霸道,天赋异禀。却独独对她倾尽一切誓死不放手。一眼沉沦,且看他们如何上演一场好戏!
  • 墓荒魔神

    墓荒魔神

    名门子弟,天赋,前途无限,兄弟不义迫害,逆转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