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3400000002

第2章 大家庭的黑暗

尧棠母亲的去世,在李公馆算不了什么大事,它的影响很快就消失了。但是,对尧棠他们兄妹们来说,影响却是永久的。

母亲房里的一切陈设都没有变,每次走进去,尧棠仍能感觉到母亲的气息,仿佛母亲就坐在窗前的阳光里,手里做着针线,慈祥地看着他,温和地说:“原来是这样一个淘气娃娃。”他撒娇地喊着“妈”,就要扑过去,母亲却没有了,只有一张放大了的母亲的半身像。物是人非的感觉,一次次潮湿了他的眼睛,让他接受一个铁定的事实:我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了。看到堂兄弟们扑进母亲的怀里,听着堂兄弟们一声声亲切地喊着“妈”,他的悲哀是无法形容的。但他知道姐姐们,特别二姐因母亲的死受到的打击更大。

大姐4岁就死了,二姐实际上是母亲的长女。她的生活时时和母亲联系在一起,跟母亲读诗背词,跟母亲学做针线,像母亲那样去爱弟妹,照顾弟妹,12岁便代替杨嫂照顾尧林、尧棠。母亲是她生活的支柱,也是她自觉不自觉的偶像,她希望自己像母亲一样既懂诗书又精家务,需要时还能牺牲自己。她也最能体贴母亲作为长房媳妇生活在李公馆大家庭中的苦处。《烈女传》的故事,使她心里的压力格外大,整日沉默寡言,性情忧郁。她身体还一直不好,从广元回到成都后,每到秋凉季节,就不停地咳嗽,人逐渐消瘦,脸还出现潮红。据说是患了女儿痨(即现在的肺结核),当时的中医是治不了这病的。有一次病重,高烧昏迷,中医已经没有办法了,母亲去请了四圣祠医院的英国医生才抢救过来。但那时西医也不能根治,母亲按医嘱,精心地照料着,二姐才逐渐好起来。

为了感谢他们治好了二姐的病,尧棠的母亲开始和英国女教士来往。她特意买了刀叉做西餐请她们来吃饭,还领尧棠去她们那儿玩儿或看病。尧棠觉得她们很和气,她们也喜欢尧棠,送过他点心和几本书,其中有一本皮面精装的《新旧约全书》,尧棠很是喜欢。

母亲死了,过分悲痛的二姐因此病又重了起来,没有了母亲的安慰,没有了母亲的精心照料,更没有人像母亲那样为她请来能治好肺结核的西医。父亲也很爱他的孩子们,但他不相信西医,他怕洋鬼子,又瞧不起洋鬼子。二姐的病于是一天重似一天,父亲为她请了许多名中医,但都没有办法。尧棠暗暗向母亲祈求:“妈,你看二姐多可怜,你可要好好保佑她呀!”二姐却一天天瘦下去,衰弱下去,到了冬天,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李公馆的日子,仍按照旧规矩、旧礼制一天天过着。11月28日是爷爷的生日,一家之主的生日,全家上上下下忙碌起来。礼物潮水似地接连涌来,李家组织了办事处接收贺礼,散发请帖。公馆里张灯结彩,装饰得富丽堂皇,布置了一个精致的戏台,把本城的各班名角请来唱了三天戏。

这三天,让尧林、尧棠看到了许多从前不曾看到的公馆的丑态。公馆变成了戏院,变成了市场。到处都是人,都是吵闹的声音,都是不自然的笑脸。戏在第一天下午开唱,除了几出应景的戏外,大部分是戏单上没有的,都是些被尊敬的客人认为“更动人、更有趣”的戏,而且表演得更细致。到了那些黄色低级的地方,便会响起听差的声音:“某某大人或某某老爷赏某某人(旦角)若干元。”得到赏钱的旦角便向施赏的人飞来媚眼,或者在演完后,穿着戏装来陪那施赏的大人或老爷喝酒。

人们都在热闹,二姐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一阵阵叫人肉麻的喊声、笑声不断传进来,令二姐更加痛苦。尧棠悄悄跑进去,看到二姐不停地咳嗽,似乎连气都喘不匀了。晚上客人散去了大半,安静些了。父亲叫人扶了二姐出来远远地坐在一把藤椅上看戏。二姐软软地靠在椅子上,似乎一动也动不了。脸颊凹进去,嘴唇似乎都枯了,眼睛茫然地望着戏台。尧棠伴在姐姐身边,关切、怜悯得心痛,但他不知怎样才能帮助这病弱的姐姐。一会儿,二姐头略略偏了偏,费力地吐出“我要进去”几个字,脸上显出不能忍耐的表情。女佣扶她进去了,她再也没能走出那间房子。三天后,16岁的二姐就静悄悄地离去了。

那也是黎明前那最寒冷的时候,尧棠还在他奇怪的梦里:他到了一个坟场,一个很宽敞长满了草的地方,中间是一座陌生人的坟,坟后有几棵参天的柏树。应该是春天,阳光明亮而温暖地照在树梢,坟前开满了野花,红的、黄的、蓝的、白的。蝴蝶在花间飞舞,小鸟在树枝上鸣唱。坟前墓碑上的字已经模糊了,他正在辨认,微风送来了花香,也送来了哭声。

哭声惊醒了尧棠,他躺在床上静听,那哭声仍响在耳边,是三姐的哭声。母亲死去不到4个月,他们又失去了亲爱的二姐。

母亲和二姐的相继去世,使李公馆的长房,空荡了许多,寂寞了许多,也混乱了许多。父亲忙着掌管李公馆,长子尧枚忙着中学毕业考试,梦想着毕业后去考大学读化学系。丫头、老妈子里外忙着,但群龙无首。于是,很快尧棠他们有了继母,一位年轻的江西籍姑娘邓景蘧。继母也善良能干,对尧棠他们很好,家里的一切恢复了旧秩序。但母亲是不能替代的,继母再好,也医治不了尧棠幼年丧母的创痛。

不过,他还有父亲。李道河是个和蔼的人,对孩子们很关心。时常带着尧林、尧棠去戏院看川戏和京戏,有时也让仆人姜福陪着他们去。他们家是那家戏院的股东,有许多免费的戏票,座位在固定的包厢里,很方便。尧棠喜欢看武戏,学着戏里人物翻筋斗、翻杠杆。

那时候,唱戏是很让人看不起的职业,唱戏的被称为戏子,没有女的,剧中的女角(称旦角)也由男人扮演。演旦角的戏子,便常常成为人们玩弄的对象。尧棠的三叔、五叔都玩过戏子,甚至他道貌岸然的爷爷也喜欢过戏子。

尧棠的父亲却把戏子当朋友,他喜欢京戏,常常把京班名角请到家里吃饭,然后在客厅里清唱。由于他对戏子很客气,得到他们信任,尧棠了解到许多戏子的悲惨身世。三叔和爷爷喜欢的小旦李凤卿,原本是小康人家的子弟,十三四岁时被仇人抢去,家里不肯出钱赎回,就被卖到戏班演旦角。不演戏时,他穿男人的衣服,但言行举止都像女人,人很和气,写一手娟秀的小字。他不久就病死了,留下一个妻子,却连葬埋的费用都没有。

尧棠还认识一对唱青衣(女角)的小哥俩,哥哥唱坏了嗓子,便照顾弟弟,靠弟弟生活。弟弟只有十四五岁,还完全是个孩子,但在台上却扮演种种薄命的女人。有一次,尧棠跟着父亲去他们住的地方,看见他穿着一身短打服,拿着把木头的关刀寂寞地舞着,于是很同情他,跟他玩了一会儿。

由于对戏子的同情,尧棠很讨厌那些玩戏子的人。但他喜欢看戏,也喜欢演戏。他们曾经组织了一个剧团,自己编剧本,排演之后,便在桂堂后面的竹林里演出。用复写纸印了戏票,哄骗姐姐、堂姐、表姐们来看,不看完不许走,当然他们演的是新剧。尧棠的父亲也被拉来看戏,坐在那里饶有兴趣地看完他们表演,还给他们编了一个剧本——《知事现形记》,由二哥和三哥扮演戏里的两个主角,演得有声有色,父亲看得哈哈大笑。

虽然有父亲,有许多小伙伴,但母亲和二姐死后,尧棠对环境逐渐产生了一种孤独感。他从小就讨厌繁琐的礼节,在广元的时候,爷爷过生日,他父亲在广元敬神,大家轮流对着爷爷的座位磕头,尧棠却怎么也不肯磕,他的母亲用鞭子威胁他,没有用,只好用鞭子抽了他一顿,母子大哭了一场,但尧棠到底没有磕一个头。现在尧棠对礼节的讨厌更厉害了。

李公馆里有许多繁文缛节的日子,以除夕最甚。全家聚集在堂屋里,男的在左边,女的在右边,各站一大排,神龛下放着长方形大供桌,供桌上放着一对大烛台和一个大香炉,一家之主的爷爷最后出现,他一出来就放鞭炮。然后女人们出去,男人则从爷爷开始背对供桌向外叩头,敬天地,然后是李道河兄弟,再后是尧枚兄弟。敬完天地,女人们进来,再由爷爷开始给祖宗叩头,这次女人也按长幼排进去。完了,大家再按次序给爷爷叩头,小辈们再分别给自己的父母叩头,仆人们还要向主子拜贺……

有个除夕,敬天祭祖的时候,大人们怎么也找不到四少爷尧棠,角角落落去喊。尧棠却躲在阴暗潮湿的马房里,静静地听老周讲外面社会的各种新闻和旧事。老周是李公馆里的轿夫,被巴金称为“第二个先生”。

从八九岁开始,尧棠为自己找到了另一个世界——“下人”的世界。他经常去门房、马房、厨房,和仆人、轿夫们玩,问他们各种各样的事,也帮助他们做一些小事,往柴灶里添点柴禾,递递东西,有时候他们赌博,尧棠便帮那个每赌必输的老唐。时间长了,他成了下人们信任的小朋友,他们会把自己的痛苦倾诉给他,也会坦白地在他面前品评主人们的好坏。当然尧棠有什么要他们帮忙的,他们必然尽力而为。

生活在富裕环境中的尧棠,了解到仆人、轿夫们的悲惨境遇,他们的正义和信仰,他们的欢乐和痛苦。60岁的老书童赵升病死在门房里;抽大烟的仆人周贵偷了爷爷的字画被赶出去,做了乞丐,在街头因冻饿而死;一个离开李家的轿夫,在附近公馆当看门人,被诬偷东西,含恨吊死在大门上……这一个个悲惨的故事,一声声绝望的叹息,还有那些被生活沉重负担压得直不起腰的背影,让尧棠一次次流泪,一次次愤怒,他发誓要做一个站在他们一边、帮助他们的人。

轿夫在李公馆里,属于生活在最底层的下人。他们有的原来是马夫,现在主人不骑马了,他们就成了轿夫。原来的马房就成了他们的卧室,这些马房坐落在公馆前面最西边的角落,是几间用篱笆隔成的小屋,没有窗子,狭窄阴暗。每间房只能放一张床,篱笆上有一段缝隙,可以透进一点阳光。奔波了一天的轿夫,晚上回来常常在破席上摆起烟盘,把身子缩成一堆,挨着鬼火似的灯光慢慢烧烟泡。

老周就是这些轿夫里的一个,他,黑瘦的脸,陷落的眼睛,瘦得见骨的身体,总是一身破烂看不出颜色的衣服。他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各样的人。他有着一段极悲痛的经历,老婆跟一个朋友跑了,儿子当兵死在战场上,如今他孤零零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做着最下等的轿夫,痛苦地捱日子。惟一的享受就是躺在床上吸一口烟,吸烟对他来说是奢侈的,他常常把已烧过两次的烟灰用力掏出来去拌新的烟膏。尧棠常常到马房里,躺在他的烟灯旁,听他讲种种故事,讲社会的黑暗面,讲穷人的种种不幸,讲自己的悲惨境遇。他虽然受到社会不公平的待遇,但他却坚持着自己正义的信仰,他这样告诉尧棠:“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自己不要骗人,不要亏待人,不要占别人的便宜……”轿夫的厨房在马房对面,跨过天井便是,也是一间又暗又湿的小房。轿夫们做饭的时候,尧棠常常跑去烧火,开始不会烧,老周便来教他,用火钳在灶孔里拨弄几下,火就旺了起来,然后老周说:“记住,火要空心,人要忠心。”他所说的忠心意思是忠实地依照自己的信仰活下去。

这“第二个先生”,让尧棠略略地了解了李公馆以外的社会,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忠实地生活。

时间又流过一年,尧棠的大哥尧枚中学毕业了,他中学四年课程修满毕业时名列第一。他对化学很感兴趣,打算以后去上海或北京有名的大学继续学习,他听说德国的科学和工业在全世界最发达,就想着以后还要到德国去留学。带着毕业文凭,也带着满脑子美丽的幻想,尧枚回到了李公馆。姐姐们聚在大哥的房里,为他光辉的前程庆祝。然而他们欢乐的聚会刚结束,尧枚的幻想就被打破了。

被叫到父亲房里的尧枚,听着父亲对他的安排:“你中学毕业了,也到了成家的年龄,你爷爷希望四世同堂,我也希望早抱孙子。我身体不大好,家里也需要你照料,你也少不了个内助。我已经给你看了门亲事,下个月就定,今年年内结婚。”

这一切太突然了,尧枚每句话都懂了,他又好像什么都不懂,默默地点着头,他的理想破灭了,然而他一句反抗的话也没有,只是回到自己的房间用被子蒙着头大哭了一场。

尧棠知道大哥的哭还包含有另外的痛苦,在和大哥一起玩的姐姐们中,有一个漂亮的表姐,从小就和大哥很亲近,他们互相了解,也能互相安慰,大哥肯定做过娶这位表姐的梦。他们的母亲在世时,曾向这位表姐的母亲提过亲,但表姐的母亲却说:“自己已经受够了亲上加亲的苦,不愿女儿再来一次。”

现在母亲死了,父亲不了解尧枚的心,继母更不了解。父亲为大哥选择妻子的情形,是尧棠亲眼看见的。当时给大哥做媒的有好几个,父亲认为可以考虑的有两家,他无法决定要哪一个,就把两家的姓写在同样的小红纸片上,揉成纸团捏在手里,到祖宗的神位前诚心地祷告了一番,然后随意拈起一个。就这样大哥中意的姑娘被淘汰了,选定的是一个张姓姑娘,出身云南名门,官宦家的后代。

关在房里,蒙着被子痛哭了一场的大哥,像个傀儡似的,订了婚。从此把自己喜欢的化学连同那些书籍一起锁进了书橱。开始在公馆里无目的地游玩、打牌、看戏、喝酒,他也按照父亲的吩咐,去做一些结婚的准备,但他的思想麻木着。不到半年,李家的长房长孙娶媳妇了。这是个隆重热闹的婚礼,李家搭了戏台,唱了三天戏,大哥仍旧像个傀儡似的,做着各种事。

然后,爷爷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儿媳。大哥也在父亲为他改装的左厢房里开始了新的生活。新婚的妻子温柔漂亮,读过书,会作诗,会画画,虽然从前是陌生人,但对他那么依恋,那么体贴。住在大哥隔壁的尧棠,天天看到大哥与新嫂嫂读书绘画,也总是看见大哥脸上抑制不住的笑意。确实,尧枚满意自己的新婚妻子,一时间把过去的美妙幻梦忘却了,陶醉在新婚的快乐中。

这样快乐的日子,他过了两三个月,新的打击又来了。又是在父亲的房里,尧枚听着父亲的安排:“你现在结了亲,房里增出许多用钱的地方,可是我这两年入不敷出,没有多余的钱给你们。李家虽然有钱,我自己管账不能送你去读书,况且你爷爷也一定不同意。在商业场股份有限公司我给你找了个职位,你自己去挣点零花钱吧。”父亲了解大哥读书的愿望,但他是李家的长子,大哥则是长房长孙,他没有办法,对大哥的这番话,他是含着泪说的。

从来不知道反抗的大哥,又一次唯唯诺诺地服从了,照样回到自己的房间大哭一场后,按照父亲的安排去上班了。为了李公馆并不缺的24块银元的薪水,大哥的理想彻底破灭了。第一天去上班他感到被抛在了一个陌生的荒岛上,惶恐而孤独。第一次领薪水,他欢喜而悲哀,这24块银元是自己挣来的,另一方面也是他卖掉前程的代价。但以后他就没有欢喜,也没有悲哀了。但有父亲在,他的生活还是平静而安稳的。

三哥尧林后来也进了中学,但尧棠还留在家塾里,老师上课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多读书,多背书。尧棠印象最深的是一本散文选集《古文观止》,里面有的篇章如《桃花源记》、《赤壁赋》、《报刘一丈书》等,他很喜欢。有些并不明白,但是也照样背,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于是慢慢领会了这些文章的动人之处,也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吧。有时候,老师也出题目,让大家写作文,这样的时候,尧棠感到很为难,老师就来讲,文章应当怎样写,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最后怎样结束。一次老师出了个作文题《读书乐》,那时的尧棠对很多古文都读不懂,根本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可是不写说不定要挨打。于是他便按老师的意思写,先写人需要读书,再写读书的乐趣,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乐趣,最后简单作结。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围炉可以御寒,《汉书》可以下酒。”老师的评语是“水静沙明,一清到底”。其实十多岁的尧棠根本不会喝酒,整篇文章不过是典故的大拼凑罢了。

但不久,尧棠就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卷《说岳全传》,不过残缺不全,他一看就被吸引住了。然后想方设法借来了《说岳全传》全本,看得废寝忘食,岳母、岳飞、牛皋等有性格的人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尧棠有了新的消遣——读小说,《水浒传》、《施公案》、《彭公案》等都强烈地吸引过他。

在李公馆,六叔、二哥、香表哥三人曾合作办了一种小说杂志《十日》,十天出一本,他们用复写纸抄五六份发行。大哥是李家第一个写小说的人,《十日》第一期就发表了大哥的最得意的一篇哀情小说。《十日》发表的小说都是这一类才子佳人的哀情小说。创作的人都是摊开好几本书在抄袭,所以景物都是四六旬,结局都是情死,还有一封情人的绝命书。尧棠是这份杂志的第一个订户,但他对那些公式似的文章并不感兴趣,却佩服办杂志人抄录、装订、绘图的种种苦心。

1917年4月,成都发生了川军与滇军、黔军的巷战。成都街头到处是战壕,枪声日夜不断,子弹不断从李公馆墙头穿过。老百姓生活在一片混乱中,而且疫病流行。李公馆二叔家的两个儿子,经常和尧棠一起玩的二哥、五弟突然得了白喉病。这是一种可怕的病,开始剧烈的喉痛,最后便出现昏迷现象。战乱断绝交通,他们请不到医生,眼看着二哥、五弟病情一天天加重。最后,实在无奈,二叔叫上两个轿夫,各背一个孩子,冒着生命危险跨过战壕,进了医院,但是太晚了,二哥和五弟都死在了医院。

巷战刚刚停止,尧棠和三哥也得了白喉病,请了医生来诊治,尧棠、尧林有所好转。但是父亲和小妹又得上了,小妹年小体弱,很快就死掉了。父亲的病也一天天加重,形容枯槁地躺在床上,尧棠是他最喜欢的小儿子,听说尧棠的病好多了,很欣慰,便叫人陪着尧棠到他的房间。经历了母亲的死,尧棠敏感多了,来到父亲床前,跪在踏脚凳上,望着憔悴衰弱的父亲,只叫了一声“爹”,就被泪水哽住了。母亲、二姐、二哥、五弟、小妹,他看到了太多的死亡,小小的心灵承受不了这许多的悲痛。失去了母爱的他,父亲是他的依赖,是他感情的依托,他不能再失去父亲。但他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泪水朦胧地看着病弱的父亲。

“你好了?”父亲伸出已经无力的手,抚摸着爱子的头。也许是看到心爱的小儿子真好了吧,他脸上有了笑意,可是眼睛马上又潮湿了:“以后自己要多当心。”半晌又说,“你要乖乖的,不要老是拼命叫‘罗嫂,罗嫂!’你要常来看我啊!”然后嘱咐尧棠回去好好休息。

大哥尧枚又被父亲叫去,对长子父亲是寄予了厚望的,他说:“你妈临终,把你们交给了我,现在小妹却死了,我怎么见你母亲啊。”叹了口气又说:“现在我把你继母和弟妹交给你了,你要好好照顾他们啊。”尧枚哭着接受了父亲的嘱托。

又过了三天,父亲的病更重了,大哥、三姐、三哥、尧棠,还有继母、嫂嫂都围在他的身边。当他第一次昏过去的时候,“爹!”“爹!”一声声带着哭腔的呼唤,又唤回了他。父亲真的醒过来了,他们只庆幸了一刻钟,就看见父亲更痛苦地一下一下喘着气,渐喘渐弱,他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一秒钟一秒钟地死过去。接着是满屋子的痛哭。

晚上,尧棠和三哥坐在房间里,对着黯淡的清油灯落泪,大哥忽然走进来,搂着他们俩抽泣着说:“三弟,四弟,我们……如今……没有……父亲了……”说着三兄弟抱头痛哭。

父亲被埋在他自己挖好的母亲墓旁的空穴里。尧棠是父亲最喜欢的孩子,在母亲死后,父亲常带着孤独的尧棠出去玩,或者去街上散步。父亲死后,尧棠常常不由自主地去走父亲和他常走的路,仿佛仍是依依地跟着父亲的脚步走,直到被拥挤的行人撞醒,才发现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孤独、空虚的感觉顿时让眼泪淌了满脸。

然而,父亲的死承受打击最大的是大哥,李家长房的一切都要他来处理了。还只有20岁的大哥,勉强学着上了年纪的人那样来处理一切。开始还比较容易,过了一段时间,许多有形的或无形的箭开始射向他。他看见了这个绅士家庭的另一面目——在和平、友爱表面下的仇恨和斗争,他也成了人们攻击的对象。他心里燃烧着的青春的火,让他愤怒,让他奋斗,但奋斗的结果只是招来更多的攻击。于是他疲倦了,开始尽力避免冲突,尽力讨好他们。

从大哥身上,尧棠也看清了这个富裕大家庭的真面目,这是一个专制的大王国。尧棠那颗年轻的渴望自由的心,被沉重地压迫着,结实地捆绑着。父亲死后,爷爷对尧棠关心起来。尧棠身体不好,特别是父亲去世后,他十几天就要病倒一次,一天天瘦下去,整个冬天一直在吃药。爷爷听说牛奶很养人,就给尧棠订了一份。有时还把尧棠叫到他的房里,亲切地对他谈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但他却不同意尧棠进中学,父亲死了,没有人替尧棠说话了,尧棠就始终没能进中学读书。他开始在家里跟一个在外专学习的香表哥学习英语。

后来,爷爷听说学好英文,可以进邮局工作,而邮局的工作薪水高,还会逐年增加,并且不会因政变或其他人事变动而失业,便允许尧棠进了青年会的英文补习学校。但由于生病只上了一个月,又不得不在家养病了。爷爷吩咐正式请香表哥为尧棠补习英文,每月付薪水给香表哥。

香表哥是尧棠姑母的儿子,叫濮季云,家境不好,从小死了父亲,但为人真挚,勤奋好学,也乐于助人。尧棠始终很尊敬香表哥,跟香表哥不但学习了英文,还学到了其他一些知识。并且通过香表哥第一次接触到外国文学,他们一起读英文本的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史蒂文森的《金银岛》。

从小一直害怕爷爷,甚至憎恨爷爷的尧棠,在父亲死后,和爷爷渐渐有了感情,但爷爷的身体也马上垮下去了。父亲的死,对他就是个很大的打击。接着他又发现了他的五儿子的不可告人的秘密。爷爷与第二个夫人濮氏只留下五儿子一个独生子,五儿子又长得漂亮,头脑聪明,很得他的宠爱。但这个五儿子却偷偷在外面建立了个小公馆,娶了个暗娼,先是骗自己老婆的私房钱,然后便以爷爷的名义借了大量的私债。这一切暴露后,爷爷受到的打击是致命的。

爷爷本希望这个备受宠爱的儿子“光宗耀祖”,却不料成了这么一个败坏家风的浪荡子。他大发雷霆,骂了一通,又打了一顿,他感觉希望破灭了,由愤怒转为悲哀,又由悲哀变为消沉。

尧棠感觉爷爷一下子老了,往日的精神一下子没了。然而尧棠的叔叔婶婶们并没有一个来真心照顾他。在最后的半年,尧棠开始慢慢了解、同情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

爷爷很能干,创造了一个大的家庭和一份大的家业,用独断的手腕来处置和指挥一切,满心指望这个家一天天兴盛发达下去。可是他不知道财富并不能“长宜子孙”,相反会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爷爷的儿子们便是因爷爷的财富而变得好吃懒做,明争暗斗。

爷爷的精神彻底垮了,他日夜追求的“五世同堂”、“长宜子孙”的幻梦破灭了,开始变得精神恍惚。尧棠亲眼看见爷爷精神病发作,让人用轿子抬着在天井里转圈儿。爷爷临死前一天,尧棠去看望他,发现爷爷不再威严可怕,而是衰弱可怜。他头枕在高高的枕头上,原本瘦削的脸更瘦削了,高高的颧骨上嵌着一双时开时闭的凹陷的大眼睛,嘴微微张开。发觉尧棠进来微微笑了,然而眼里却满是泪水。

1920年的除夕,爷爷在孤独寂寞中死去了。在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时候,李公馆却传出一阵阵悲哀的哭声。爷爷的葬礼很隆重,但真正悲哀的并没有几个。爷爷死后不到十天,叔叔们便开会处置了他的家产,并且不时传出“不公平!”“什么遗命,假的!”等等的争吵声。听着这些争吵,尧棠心里一阵阵悲凉,也暗自庆幸,爷爷听不到了,要不那自以为高明的老人会作何感想呢。

爷爷死后,由二叔来主持家政,但他根本无能力统治这个家。李公馆更混乱了,大哥尧枚处于长孙地位受到了更多的攻击,他到处打躬作揖,叩头求拜,然而并没取得叔叔婶婶们的谅解。尧林、尧棠却不像哥哥,他们只要碰到不合理的便反抗,不想做的便躲出去,这当然得罪了叔叔婶婶们。但他们对这两个不承认权威的侄儿没有办法,便去欺侮软弱的大哥。一次,尧棠得罪了一个婶婶,她自己盛怒之下打肿了自己儿子的脸,却诬是尧棠打的,到继母这儿来讲理。大哥要求尧棠去道歉,可是尧棠不肯,因为那不是他做的,大哥只好代他去道歉。这样的事儿很多,尧棠对大哥又爱又恨,但他不肯屈服。

更大的麻烦来了,爷爷的灵柩要在家里停一段时间,而嫂嫂即将生下第二个孩子。爷爷的姨太首先发难,提出“血光之灾”来。这是当时的一种迷信说法,认为长辈的灵柩停在家里,如果有人生产,那么产妇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身上会冒出许多血来。惟一的办法是将产妇送出城门外,还要过一座桥。黄姨太提出要将嫂嫂送出城外去生产,留过学的二叔竟然同意这个毫无道理的说法。大哥当然不信,但他不敢得罪那些以爷爷来压人的长辈,尧林、尧棠劝大哥反抗,大哥心里也想反抗,但却默默地同意了。

善良的大嫂却体谅大哥的难处,听了这个消息,流着眼泪答应了。大哥马上去城外乡下租了一间房子,把自己临产的妻子安顿在那里,幸好母子平安。

爷爷死后,李公馆更黑暗了,更多的争斗和倾轧造成了更多的悲剧。但尧棠却感觉到了自由,家里再没有人能够支配他的行动。五四运动的浪潮也冲击到了李公馆,已经读了很多新书的尧棠勇敢地向大哥发出了宣言:让他们也来做一次牺牲品吧。

同类推荐
  •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本书从李时珍的家学渊源,行医经验到著修本草纲目说起,对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本草纲目的医学资料珍贵价值都进行了介绍。
  •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本书甄选24 位知名的民国才女,用细腻的心思和唯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中。她们有的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尊贵、高雅;有的是书香才女,出语惊人、绚烂如花;有的是风月场里的明星,烫着时髦的头发,穿着香艳的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流淌着忧伤……她们姿态万千,在那段岁月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传奇。那些泛黄的老故事,经尽岁月沉淀,泛着独特的风韵与芬芳。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和独特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这不仅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品爱之旅。
  •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曾国藩历来是个受争议的人物。他被冠之以“中兴名臣”、“洋务之父”、“理学大师”的称号,但又有人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曾国藩一生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完人,而也有人称他为祸国殃民的败类。纵观曾国藩一生,可以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论毁誉,曾国藩的一生都值得研究。"
  •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从穷乡僻壤走入富丽堂皇的大都市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地走近和他命运息息相关的钱庄?他生命中的两个大贵人是谁?左宗棠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胡雪岩是怎样互相扶持的?王有龄又是何方神圣?他在胡雪岩的生命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神奇的胡雪岩是怎么主导中外大商战的?最后他又为何会一败涂地?到底是谁给了他致命一击……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么就请打开《胡雪岩发迹史》,让我们一起回到历史的轮回中,去重新品味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乐章吧!
  • 百年风华:李孝式传奇

    百年风华:李孝式传奇

    本书以李孝式波澜壮阔的传奇经历,以及他充满遗憾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为世人重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容涉及华人闯南洋的冷酷与温暖、战争与和平、爱情与命运,有南洋客最底层的民间疾苦的真实书写,也有皇室贵胄政治生活近距离的呈现。
热门推荐
  • 谁与蔷薇与玫瑰

    谁与蔷薇与玫瑰

    我们的以后,却终究是被时光带走了。有些人,只适合相遇。
  • 冷冷妖兵在天上

    冷冷妖兵在天上

    人不轻狂枉少年身怀“鬼源”平凡少年,怀揣着一千年传说的梦想,被骗上了一条不归路......
  • 纯情尤物

    纯情尤物

    她是娱乐圈最具身价的清纯魔女,天生尤物。他是最深情的权贵公子,她说不出口的旧爱。他是最霸道的黑道少主,她无法摆脱的新欢。他毁了她也成就了她,他成就了她也毁了她。新欢旧爱,欲罢不能,爱恨交织,何去何从?
  • 逆天系统之苍穹大帝

    逆天系统之苍穹大帝

    世界分三域。第一域名凡域,乃于凡人修行成就造化之路;第二域名神域,乃为天神所居之地;第三域名苍穹域,乃集大千世界无数运气之地。少年自苍穹域地球出,持天道系统,踏上超凡成帝之路!
  • 星河之王

    星河之王

    末法时代,因为击杀了世界黑榜第七的王尘,遇上为即将来临的千年仙魔大战,搜罗人才的邋遢老道张五丰,成为了仙界荡魔宫,十三星区兖州分部,十三小队的候补成员……。而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前往风起云涌的关东,击杀号称关东传说的桥三爷!!
  • 时间守护法则

    时间守护法则

    人界大乱,天道愤怒,上仙降临,历经修炼。
  • 商城风情

    商城风情

    本文讲述了一个初进城的乡下小女人,在商城复杂而诱惑重重的环境下,依然保持她善良秉性,童真的纯心,但愿每个人面对诱惑都能不失本性。
  • 颛顼异世录

    颛顼异世录

    想见到栗山未来在异界的风采吗,想看到六花的异界卖萌吗?想看到战斗与搞笑的结合,异界的情感戏吗?《颛顼异世录》
  • 钻石女人

    钻石女人

    “顾经纪人,我拍吻戏的时候,不要盯着我看。”“为什么?”“因为我会NG很多遍。”他把她从默默无闻平庸的小明星打造成举国上下妇孺皆知的著名影星,在他的保护和帮助下,她攀登上人生的巅峰。但他却亲手把她从云端推入地狱的深渊,让她身败名裂,体无完肤,原来体贴关怀背后被撕裂的真相如此丑陋不堪。
  • 鸿象天地

    鸿象天地

    道造就万物,一颗心,踏破天地,无数命运皆为尘埃。一个故事的开始注定披荆斩棘,腥风血雨。因果大世界,阴阳领天地;灵幻红尘流;征途鸿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