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2300000010

第10章 亲政与远征

沙皇彼得终于亲政了,但此时他毕竟是一个大孩子。虽然在他亲政前的道路上充满了鲜血和坎坷,他仍然十分厌恶繁杂、古板的宫廷生活,他仍然十分贪玩好动,他甚至对他的国事漠不关心。后来彼得成为一代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而此时的彼得却一点儿看不出这些。

亲政初期的彼得仍住在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夫,还特别喜欢战争游戏,举行演习,操练“游戏”兵。1690年秋季,他组织了一次这样的战斗:一个射击军和自己的少年兵交战,这样的战斗结果太过于简单了,可是还刺激,这种无伤亡的“战斗”游戏和宴会交替进行。在他母亲的旨意下,他例行公事地参加一些国事活动,在莫斯科和郊区各大修道院、教堂做祈祷。有时也穿沉重的长袍子参加皇家组织的大型庆典活动。有时在庆典活动时还做一些恶作剧,取笑他的臣僚。一次他的游戏兵突然开枪炮,弄得与会者大惊失色。

第二年彼得的演习有了明显的花样。他扩大“游戏”兵的人数,而且他把军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费多尔·尤里耶维奇·罗莫达诺夫斯基任大帅,又叫“腓特烈大帅”。部队是由几个少年“游戏”兵团和步兵团,加上几个雇佣骑兵队和龙骑兵队编组而成,这些人大多是原来与小彼得玩惯的。另一部分的司令是伊凡·伊凡诺维奇·布图尔林。他把大部分射击军编入该队。他让两队开始演习,他首先让两个队像真正打仗一样对骂,然后要他们进行一阵厮杀。有的人“伤”了,有的人“死”了。最后,射击军的司令布图尔林终于被“俘”,射击军的辎重和军旗都归对方。双方最后握手言和,举行了庆功宴。

水上的演习活动也和陆地上的演习交替进行,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彼得的兴致,1692年冬天,彼得到佩列雅斯拉夫尔湖。几个月来,他命令兵士已运送了大量的粮食和造船材料。热爱手工操作的彼得,亲自与工匠和兵士一起参加造船和其他工作,这给他以后的征战、游学中养成了与士兵同甘共苦的习惯,无形中提高了兵士对他的忠心,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在造船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此时他连接见外宾这样的纯礼节性的活动都不见参加了。一次波斯大使到任,几次拜见都没有看见沙皇,大臣们只好来到造船现场觐见劝谏。

渐渐地彼得已不满足于在佩列雅斯拉夫尔湖的水面,他需要一个大舰队,而湖面只能容下几只船,这样妨碍他的操练演习。他十分向往宽阔的海洋。当时的俄国唯一的海港是阿尔汉格尔斯克,虽然这里一年大部分时间是封冻季节。1693年,彼得带领大批随员、领主、侍臣、内廷大员和亲信射击军,来到当时俄国的商业性港口阿尔汉格尔斯克。英国、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的大海船深深地吸引了他。大船里可以装载很多东西,呢绒、服饰品和染料这些俄罗斯正缺乏的物资就从这里运进来,而俄罗斯生产的初级产品,桅杆、木材、皮毛、大麻、鱼子装上了船,有的海船正准备起锚归航。彼得也亲自登上一艘海船在海面上稍做游行。回来后沙皇长了许多见识,他开始准备明年要亲率大队人马长驻阿尔汉格尔斯克海港,在莫斯科他命令海港总督费多尔·乌特维耶维奇·阿普拉克辛负责制造大海船的监造工作,给了他很多权利,沙皇彼得对这项即将实施的计划充满信心。

正在彼得踌躇满志准备实施自己的远航计划时,他突然接到了自己的母亲纳塔莉雅·基利洛夫娜·纳雷什金娜皇后逝世的噩耗。他悲痛欲绝,十几年来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教导使他逐渐走向政治舞台,在父亲死后,母亲为他承担了一切。在对待母亲丧礼事情上他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刚毅性格,他藐视陈规陋习,他没有参加母亲的丧礼,他来到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村,并不是他不悲痛,他不能让别人看出自己软弱,他独自一人承受着丧母的悲伤。他非常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在葬礼后第三天,他来到母亲墓前,独自痛哭一场。他在给他的宠臣阿普拉克辛的信里简洁而深情地说明自己的万分悲伤:“万分沉痛地向你宣布我的手没法细写,我的心也不容我细写我的不幸和极度的悲哀。”母亲走了,不久前自己的次子亚历山大7个月时夭折了,这对他打击很大,他十分痛苦。

1694年4月彼得决定前往阿尔汉格尔斯克,他命令运送了大量物资,又运去1000支火枪。在1693年7月第一次去时造的海港已经竣工,现在正等待彼得亲自剪彩下水呢。1694年6月,他兴致勃勃地乘坐这条船,从阿尔汉格尔斯克海港起锚出海,彼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可以乘坐自己制造的海船远航了。但这次远航失败了,因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中途遇到狂风暴雨,海船险些被打翻,不久退回海港,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彼得出海远航的志向。

在海上归来后,彼得又开始了著名的科茹霍沃陆上军事演习,这次声势浩大的演习是彼得执政后最后一次演习。

在莫斯科附近的科茹霍沃村外修筑了一座带有3米高土墙、深壕和枪眼的城堡。演习“敌我”双方军队仍由布图尔林和罗莫达诺夫斯基分别担任指挥。布图尔林率领射击军,负责守城。进攻一方军队由7500人组成的团队担任,双方军队迅速展开。两支军队穿过莫斯科城,开往各自的出击阵地。这次行军显得滑稽可笑:罗莫达诺夫斯基前面竟然大摇大摆地走着一个由沙皇的侍从小丑雅科夫·屠格涅夫指挥的连队。规定它作战时打一面画有山羊的旗帜。走在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团前面的,则是炮手队,其中一名炮手叫彼得·阿列克谢耶夫,即沙皇本人。侏儒们也参加了这次行军。队伍在大鼓、长笛和定音鼓的喧嚣声中走完全程。

据当时记载,演习中有一件趣事,9月30日到10月18日彼得都在科茹霍沃一带参加演习,一天两军分别进入阵地后,立即按照事先已经安排好的计划表演起来,两支军队总指挥在莫斯河两岸摆开阵势,开始对骂,退场后两名勇士对射。后来,罗莫丹诺夫斯基所部发动进攻,一举占领城堡,可笑的是这违反了预定计划。按规定攻城之前应当挖地道、筑碉堡,将城堡予以包围,然后被包围的一方突围。这样只好命令罗莫丹诺夫斯基的部队调出城堡,让布图尔林的射击军返回城中,重新再来演习。

这样在科茹霍沃演习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双方参加的兵员各达1.5万人。这次演习和真正战役差不多,进攻和防御两方都使用了真枪真炮,互相投掷装了火药的土手榴弹,在敌人的工事附近埋地雷,炸毁工事,操练包围和防守的本领。这次演习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为后来远征克里米亚起了一定作用。

彼得执政初期据历史记载绝不是一位好沙皇,他整天都忙着玩军事游戏、造船和航海。把他的军国大事都托付给他的宠臣、领主杜马和各政厅长官,大事都是他母亲和近臣们去料理,而这些近臣大多是皇亲国戚,这些人在17世纪占据了俄国历史的重要地位。

1613年,俄国建立罗莫达诺夫王朝,第一代沙皇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在位期间,实际上的政府首脑是他的威严而精明的父亲菲拉列特大主教。第二代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当政期间,他的宠臣是皇室近亲鲍世斯·伊凡诺维奇·莫罗佐夫,他在阿列克谢一朝前期的政治活动中起了很大作用。后来是他的妻族米洛斯拉夫斯基,他同时也是沙皇妻子的哥哥。在费多尔当政期间,索菲亚公主权倾一时,后来费多尔沙皇死后,索菲亚公主利用阴谋成为女摄政。在少年彼得登基后,他的近臣应该是母族的纳雷什金娜成员。在彼得成亲后,他的妻族洛普欣家族又应该柄政掌权。

但实际上在彼得一朝,纳雷什金娜家族和洛普欣家族中无一人成为他的战友,他们从没有真正进入权利中枢,纳雷什金娜家族成员在惨烈的“5月政变”中,被射击军差不多杀光了。唯一活下来的国舅列夫·基里洛维奇·纳雷什金娜,在他姐姐活着时,受到重用。他是个平庸无能的人,执政期间也无任何政绩,而且又嗜酒如命,于是在他姐姐死后,很快就被排斥出权力中心,成为二流臣僚。彼得的妻族洛普欣家族更是没有一个人得到重用,这个家族本来门第就不高,彼得与妻子感情越来越淡薄也是这个家族没能得到一个人擢升的重要原因。

历代沙皇的亲信是那些自小儿和他厮混,一起玩大的孩子们。这些孩子大多是领主贵族的子弟,他们和小皇储或小沙皇一起长大,共同接受宫廷式教育。皇子们同这些贵族子弟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他们侍候他、奉承他,其中有些人同皇子们成了莫逆之交,这种亲密关系在皇子成为沙皇后,以至终身都与皇家关系密切,在朝廷中占据高官厚爵。在彼得沙皇一朝也不例外,很多一起和彼得长大的孩子,后来大多成为他南征北战的战友,但有所不同的是这些同龄孩童,很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门第都很低。他们有的来自下层,能吃苦,了解下层生活,在沙皇丰功伟绩中有这些人很多功劳,这与彼得早年的生活境状有关系。

彼得幼年时,实际上被贬入冷宫,母子俩被流放住在普列勃拉任斯科耶村,处于失宠地位。而当时的名门望族的眼光都紧紧盯着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宫被索菲亚公主和伊凡占据着。贵族子孙的功名富贵始终与克里姆林宫柄政者紧紧连在一起,政府的活动在克里姆林宫进行,任命由那里发出,盛典和外交仪式在那里举行。在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纳雷什金娜皇后和儿子彼得却谨小慎微地生活着,这里虽距离莫斯科很近,却时刻受到索菲亚公主的监视,很多人因此而远离他们,但这些都约束不了生性好动的小彼得。在这里彼得一样有很多朋友,他们大多是穷苦人和门第不高的年轻人。围绕在彼得身边的年轻人都不嫌弃军事游戏带来的体力劳动,通过这些游戏,他们建立了一种与在克里姆林宫迥然不同的特殊关系。这种与其他沙皇不同的成长过程,使彼得成年后,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不计较门第、出身,甚至很多人都是住在外侨区的外国人或异教徒者,但彼得不计较这些,只要你有才能,都为我所用,这也是所有成就大事者共同具有的性格。

这些门第不高的人与贵族领主子弟有着根本区别。这些领主是世袭贵族,他们世代做官晋爵,是封建王朝的统治支柱,即使在京城失去了机会,还可以被委派到其他地方做总督。失宠于沙皇,无非是没了上进的契机。但只要有贵族头衔,就意味着他们的子孙一样可以作高官、持权笏。而彼得周围的这些人大多没有世袭的爵位,像他的宠臣希科夫,是个难得的人才,他聪明、勇敢、无限忠于彼得,领悟力很强,对沙皇的每个想法、命令都能够理解得非常透彻,贯彻得非常彻底。

而彼得生性好动,十分喜欢军事游戏、战争游戏、军事演习。这些反过来又深深影响了他周围的人,这些从小与他“厮混”的小朋友,后来他们大多都很有作为,许多成为军事将领和外交家、工程师和行政人员。他们在彼得一朝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气,许多人在俄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早期彼得的政府是个庸碌无能的政府,早期的国家要事、政府机关的领导工作,自有老辈人替他去管,他整天忙游戏和航海,例行公事地参加一些皇家活动,彼得年轻,对政府活动缺乏经验且兴趣不大。随着时间发展,日渐成熟的彼得终于驾驭它像操纵手工艺活儿一样轻松熟练。他的内政由领主季杭·尼基季奇·斯特列什涅夫掌管,据记载此人性情暴戾而头脑昏庸。在立法方面也没有什么长远计划,政厅的负责者都是些平庸之辈。这些贵族只是勉强支撑着门面而已。只有鲍里斯·阿列克谢耶维奇·戈利津公爵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这位贵族才华横溢、政治眼光敏锐,但却嗜酒如命,喜欢玩乐。在彼得亲政过程中,特别是与索菲亚斗争中,戈利津出谋划策,很多计谋都出奇制胜,使彼得摆脱不利地位,转劣势为优势,索菲亚公主最后只好乖乖地交出权力,众叛亲离。

在彼得的任用人员中有许多是外国人。莫斯科外侨区给彼得提供不少人才,许多来自欧洲的避乱者给彼得一朝出力。外侨区的商人、医生和军人中,很多人都得到彼得的好感。其中苏格人帕特里克·戈登,是彼得的军事教练,经常参加少年游戏兵的演习。在彼得同索菲亚矛盾冲突的紧要关头,他为彼得出了很大的力。他精通军事,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天主教徒。另一个得到彼得青睐的是日内瓦人弗兰茨·列福尔特,他和戈登不同,是一个无一技之长的人。但他风度优雅,谈吐诙谐,生性快乐,是天性爱玩的彼得及其伙伴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库拉金提到他时写道:“这个外国人花样繁多,天性乐观,像法兰西人一样地热情奔放。”他有很多玩的办法,在朋友中很出名。喜欢追逐女人和女人鬼混,整天喝酒。他把安娜·蒙斯在外侨区引见给彼得,并安排他们姘居。同时他教会许多彼得在宫中和当时俄罗斯所学不到的东西,使彼得对西欧产生强烈的兴趣。

彼得的亲信们形成了一个有特殊关系的“彼得帮”。他们之间保持着十分亲密的关系,在他们之间禁止称呼沙皇的封号。根据彼得的头衔,他们用俄语、拉丁语和荷兰语称他为:炮兵下士、上尉、船长或团长。彼得甚至有两次因来访者用了他的封号而申斥了费多尔·马特维耶维奇·阿普拉克辛。当彼得成为海军少将时,他要求,当他在军舰上时,大家要称他为海军少将。

除阿普拉克辛之外,海希科夫、戈洛文、戈洛夫金、基京也加入了“彼得帮”。其中费多尔·尤里耶维奇·罗莫达诺夫斯基居于特殊地位。我们看到,在“游戏”兵的表演中,罗莫达诺夫斯基就被称为“腓特烈大帅”。稍后,他获得了诙谐大王的称号——“恺撒大公”。包括彼得在内的全“帮”人马,都把自己看作“恺撒大公”的臣民并像对待君王一样向他表示敬仰。沙皇写信时也把罗莫达诺夫斯基称为“大王”或“陛下”,而且每一次都是以诙谐的语调向他“启奏”。

罗莫斯丹诺夫斯基在“彼得帮”中有很高的权威,他甚至可以训斥沙皇。“彼得帮”中有这样一件事,彼得看见“公爵皇帝”没有行礼,于是使这位“皇帝”很恼火,因此他对彼得意见很大。命人把彼得叫到办公室,彼得站在他面前,他坐在椅子上,开始数落起彼得的不是:“你有什么值得傲慢的,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彼得·米哈伊洛夫如今竟敢不向‘皇帝’行脱帽礼!”这种平等式朋友之间的戏谑关系,使大臣们对彼得忠心耿耿。对工作却毫不含糊,他严格地协助彼得处理着政事,很多工作难办棘手,而他却认真负责,从不推诿工作。沙皇就把许多工作交给自己了解的、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近臣。而从不考虑他们的门第,只要他们有才能,他从不管他们是俄国人,还是外国人,是贵族领主,还是平民百姓。他能够平等地对待这些人,像朋友容忍他们的缺点,发挥他们的长处,为自己所用。像罗莫达诺夫斯基脾气很坏,和许多人都争执过。他有时办事时像个恶霸地主,丝毫不给别人留情面,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干到底,而且雷厉风行,这种性格为后来彼得推行改革助了一臂之力。他嗜酒如命,但却事事躬亲处理;另一方面在俄国封建领主时期,对待国家财产方面却无可指责的清白。他有个廉洁的美名,从来没有人怀疑他干过贪污受贿的事。这个品德使罗莫达诺夫斯基终生受到沙皇的宠爱。

彼得在给许多朋友中的信中,都是称其名字,省去不必要的客套,越是亲近的朋友,他越是不拘俗礼,给朋友写信,他照例“亲自动笔”,用爱称称呼对方。他不单单关心属于他那个圈子里的人,还关心那些普通的木匠、炮手、士兵、商船船长和外国使者。彼得网罗的这些三教九流都有的伙伴,许多年后成了他的左膀右臂。他任命自学出身的工程师谢尔杜尔夫开凿连接伏尔加河与波罗的海的运河,这位工程师果然出色完成了任务。他任命能工巧匠德米多夫发展军工企业。

他常常欣然接受人们邀请参加家庭喜庆活动,因为他曾和这些人在一个团队里或造船厂里“共过事”。有两个近卫军团的军官和士兵赢得他的特殊好感。有位同时代的人说:“彼得敢于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他们之中的任何人。”沙皇对这些近卫军军人的能力了如指掌,所以他经常委以重任,对他们当中确有才干者予以破格擢升。

彼得与人交往中,无疑受了他的性格决定,他热爱动手操作,喜欢玩耍,爱好运动。再加上奇特的生活经历,是沙皇却被贬出克里姆林宫。他的性格决定他能够有广泛的爱好,在游戏中能够交许多朋友,生活经历使他能够接近下层和外侨中有才能的人。

沙皇彼得精力过人,即使在休息时也想法利用自己过剩的精力,彼得对那些能使他积极参与消遣的娱乐感兴趣,从不消极地袖手旁观,而是喜欢亲力亲为。例如说,彼得不愿玩牌,在他看来,这玩意没有多大意思,太沉默了。玩牌必须坐着,他比较喜欢运动型的活动,他从不喜欢看戏,舞台的表现打动不了他,因为这只能使他变成一个看客,不能参加表演。但是比较自由一点儿的戏剧或是集体活动却能使他感兴趣,因为他自己也可以上去玩玩。一个大力士表演衔棍转圈的节目:3个男子紧紧抓住一根长棍的一端,大力士用牙咬住长棍的另一端,以自己的身躯为轴心旋转起来。而耐不住寂寞的彼得决心试试自己的力气。但有趣的是大力士使出浑身解数,也未能使沙皇离开原来站立的地方一步。实际上他已很健壮,浑身充满了肌肉块,发育得十分结实,那么有力气的大力士也没使沙皇彼得动一步。一次在游艺会上有个女巨人登场。他不满足于从头到脚地坐着看她能有多高,亲自登上台,让女巨人伸开左右两臂,而他却站直身子,滑稽地在她两臂之间转来转去,引起围观的人哄堂大笑,热情好动的彼得总是这样。

作为一代沙皇的彼得平易近人,给人印象丝毫没有君临天下、颐指气使的帝王风范,相反的是他十分热情、相当尊重他人。因为彼得有如此性格,所以很多人都喜欢他,而他的六大臣中很多人都很傲慢,像缅希科夫就是说明这一点的明证,他虽然并不是“杜马”贵族,来自社会的下层,一旦成为权力中心的重臣,情况产生了变化,权利能使人迅速忘记过去,权利又为傲慢和目空一切提供温床。缅希科夫很快学会了达官显贵们的处世哲学、宫廷交际应酬,于是他就变成了一位派头十足的贵族,看不起地位低下的人。彼得却始终平等待人,尊重有能力的人。

无论其出身、门第如何,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他都会努力使用他,而且都委以重任,使这些人都紧紧地团结在自己周围,为俄罗斯和沙皇效命。他认真地做每一件事,认真地完成每一样工作,他自觉地担任船长和木匠、炮手和船帆管理等许多职务,每次担当一样工作,都会与工人们通力合作,无论是工匠或炮手。他向很多有技能的人学习,拜他们为师,同时,自己也教会另一些人。彼得精通手工艺活儿,他一个人完全可以在车床上车一件美丽的手工艺活儿,而造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是需要许多劳动的。

彼得深知要想成就大事,必须有一批才能出众、忠心耿耿的大臣,而依靠一批贤臣确能够成就一番伟业,造出一代伟大的君王。因而彼得交流广阔,同时使他罗致一些才能出众的大臣,而且他很善于发掘人才,重用人才。彼得作为贵族统治时期的沙皇难能可贵的是,在物色和选拔人才方面,不理会他们的出身如何低。有益于彼得称霸事业的能人,无论是卖馅儿饼的小贩,还是信新教的苏格兰人都能受到重用。

耶稣教徒犹太人彼得·帕甫洛维奇·沙菲罗夫如果碰不到沙皇,永远是莫斯科商场的店员。永远在社会上是无地位的。耶稣教和犹太人在俄国眼中,永远是被看不起的。他在富商叶夫列图诺夫开设的铺子里当伙计。一次沙俄来到这里,在和他谈话中彼得知道,这个普普通通的店员懂得德国语、法国语和波兰语三种语言,其父是使节政厅一个小小的通译。沙皇彼得毫不犹豫地封给他官职,吸收他进入政府中,莎菲罗夫做了彼得第一次出国考察时的随员,在沙皇出访西欧学习文化技术、造船技术时,在对外交往中起了很大作用。很快他在内政外交上都显现出特别的才能,后来官至元老院元老和副总理大臣。这位异教徒的儿子后来获得了男爵的尊号和使节政厅第二号人物。他同样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还有前面提到的自学成才的机械工程师,耶稣教加尔吴克人米哈伊尔·谢尔杜科夫的才能,是被偶然发现的。彼得又力排众议大胆重用他,命他开凿了维施尼伏洛乔克运河,它连接着波罗的海和伏尔加河,后来他修了不少水利设置,使俄国南部地区变成粮食仓起了很大作用。

后来,彼得又发现了图拉城里的巧匠尼基塔·德米多夫。他是当时相当著名的兵器匠,在沙皇的支持下,他把乌拉尔地区建设成著名的军工基地,为后世在这一带建成大工业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据说,彼得发现这位难得的人才,还有一段十分生动的故事。

彼得的一位朋友从国外捎给他一支精美的手枪,可是这支彼得十分喜欢的枪的枪把口坏了。彼得找了很长时间,但始终没有找到修枪人。于是有人告诉他图拉城的铁匠——尼基塔·德米多夫很善于修理兵器,可以找他试试。一次沙皇远游沃罗涅夫,半信半疑地顺便来到图拉城,命人找来德米多夫,告诉他枪的情况,让他修理好。两个月后彼得巡视归来回到图拉城。德米多夫交给他一支已“修”理好的手枪,彼得满意地看着手枪,仔细地抚摸着,十分高兴。同时给了他一些赏赐。

临行时,德米多夫来觐见沙皇,沙皇很有感慨地说:“多好的手枪啊!在我有生之年俄罗斯的工厂要能造出这样的好手枪那多好呀。”

德米多夫终于说话了,他说:“我们制造的手枪不但不比法国人差,还要比他们强。”这回彼得以为这位工匠在吹牛,十分生气地骂了他。对他说:“你要先造出枪来才能在我面前吹牛,否则我要治你的罪,你这是欺君罔上。”

德米多夫大胆地反驳沙皇道:“尊敬的沙皇陛下,你没有弄清楚事实就治罪未免太草率,等我禀明情况后,一切听从您的发落。上次我给您的手枪是我自己做的,而您给我的外国货在我这里。”德米多夫不慌不忙地说道,从衣兜里掏出那支外国手枪,递给沙皇。沙皇吃惊地看着这位工匠,知道这是位能工巧匠,是一位能够对俄国枪械制造业有很大作用的人,于是沙皇决定重用他。

不久之后,沙皇委派近臣协助德米多夫在图拉城筹办建兵工厂。在沙皇的干预下,准备了许多钢材、物资,很多工匠和农奴被召集到这里,彼得又下令任命德米多夫为兵工厂厂长。拨给他5000卢布作为开厂费用。

总之,彼得不拘一格地任用很多人才,这些人中有俄罗斯下层人、工匠、农夫的儿子,还有商人。他还打破教规教条,允许除天主教以外的新教徒在俄罗斯发展。很多人在同彼得接触后走上政治舞台,有一些人还处在彼得朝廷的核心阶层。彼得还大胆任用外国人,很多来自欧洲的日耳曼人聚居在一起,形成的日耳曼人区,是沙皇经常光临的场所。在这里彼得学到了不少在俄罗斯学不到的东西。他好动热情的性格,结识了不少朋友,他对每个人都充满真情和友善。

彼得使用人才上更是与众不同,很多人是被他破格使用。像前面提到的德米多夫,后来彼得发现他不仅是一位手工匠人,还发现他颇具管理才能和组织能力。这样,彼得又委派他管理官办冶金厂。在他努力下,乌拉尔军工业发展很快,在原厂基础上又扩展规模,生产出大量的枪械,为彼得南征北讨扩展疆域客观上起到很大作用。乌拉尔地区工业飞快发展,大量的工匠、工人和外国技术人员被俄罗斯沙皇送到这里,逐渐这里形成了强大的工业基础。乌拉尔工业区不但为沙皇彼得时期提供了军事基础,也为后世俄国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热衷于军事游戏的彼得,在1695年产生了很大变化,军事游戏几乎耗尽了他的时间,但却使他对军事活动有所了解。他开始不满足于单纯的军事游戏,要开始真正的战争,为俄国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出海口。

在科茹霍沃军事演习结束后,彼得开始考虑发动真正的战斗,军事游戏积累了他在军事上的经验和兴趣,但没有使他嗜杀无度,后来有人指责他酷爱战斗,是个嗜杀的暴君,甚至有人描写他把战争当成真正的事业。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他不讨厌战争,但也并不认为战争是沙皇应该发动的,国君首先的问题是治理国家。一次他说:“仅仅是为了一生的荣誉,发展自己骑士般的风度,而只想通过战争来主宰世界,使许多人流血疆场的人,这不是英雄。”他十分钦佩尤里·恺撒,他认为他是全世界的巨人,他是值得效法的。而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彼得评价他说,这是征服者的举动而不是英雄的举动,他教育他的太子说:“我希望你不要没有正当的理由就开战,但是对这件事要做好准备,要准备一切必需品,要学会这些,因为这是治国必须做到的两件事,即建立秩序和维护国防,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彼得并不完全把巩固内部秩序放在首位,加强内部对他来说固然很重要,彼得是从加强国防开始的。即从军事行动入手,开始他的活动,用彼得的专业术语来说,这是有“正当的理由”的。

当时的彼得沙皇的疆土远没有现在广大。特别在欧洲部分。而彼得对于俄罗斯来说的确是伟大的沙皇,在他统治下俄国变得强大了。他一边加强统治,进行改革,使俄国摆脱许多羁绊,一边实行新的兵役制度,使俄国军事迅速膨胀,成为欧洲的军事强国。沙皇俄国在彼得改革前是什么样子呢?

俄国当时基本上没有出海口,经过几代沙皇的征战,不断兼并周边国家,俄国到17世纪已具有辽阔的边界,但是俄国却无法充分利用这些领土,它的东部地区是广大的西伯利亚,当时的开发只处于初期阶段,北部唯一起着海上大门作用的是阿尔汉格尔斯克,是白海上的一个港口,但这个港一年有9个月的封冻期,而且从白海到西欧国家的海路,要比从波罗的海出发的路程长一倍。最后,阿尔汉格尔斯克离俄国经济中心也很远,俄国商品运到该港,和从港口把货物运到内地,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运费。因为当时俄国从边境运到内地的道路还比较原始,而且主要交通手段是畜力车。

南部的出海口黑海和西部的波罗的海实际关闭了俄国的对外贸易。黑海北岸掌握在土耳其及其藩属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手里。土耳其崛起后阻碍了东西方交通,而且这个民族远比俄罗斯喜欢征战。他们年复一年地进攻俄国南部诸县,一次比一次严重,进行毁坏性侵袭,烧庄稼,抢牲口,掠虏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把他们当成动物一样在东方奴隶市场出售。第聂伯河一带,昔日商旅不断,货路不绝于途的“瓦希之路”,如此已经不复存在了。好战的土耳其在第聂伯河建立奥恰科夫城堡。在顿河河口筑起了另一个城堡亚速。

狭窄的芬兰湾地带,从前本来属于俄罗斯,1617年被瑞典强行占领,后来经过几次俄瑞开战,各有胜负,均无功而返。在俄罗斯对瑞典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中,开始是有一定作用的。收复出海口的斗争是在对俄罗斯不利的条件下进行的:西部的波兰和俄罗斯进行着长期艰苦的斗争,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引起了波兰不满。长期的积怨使双方诉诸武力。俄罗斯虽然地域面积辽阔,但它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原始。农业不发达,军事工业还很落后,这些都不足以应付两线作战,而且经过一番艰难战争,胜利一方未必属于俄罗斯。1656年至1661年俄国同瑞典发生了著名的5年战争。而且俄罗斯在付出重大代价后占领了瑞典所属的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城市——尤利耶夫·迪纳堡等,使俄罗斯看到了曙光。但更不利俄国的是同波兰的战争,最后为了全力以赴对波兰的战争,只得同瑞典高悬“免战牌”,缔结和约,把经过武力夺取的土地又还给了瑞典。渴望发展自己的俄罗斯最需要的是出海口。有了出海口才能使它发展经济,才能使俄罗斯文化、政治和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否则俄罗斯就只能被其他国家经济所摆布,俄罗斯永远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

俄罗斯当时是个历经沧桑的国家,这个国家曾受到蒙古金帐汗国的长期统治。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俄罗斯的发展,17世纪初俄罗斯远远落后于西欧先进国家,两个强邻瑞典、波兰又曾几次大规模入侵俄罗斯,给俄国带来重大灾难,它的最发达地区在战争中几乎被掠夺、破坏殆尽了。要俄罗斯发展到战前情况,要换回掠夺造成的巨大损失,几乎要花5年时间来完成。

进入17世纪后半期,荷兰和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两个国家已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在西欧的另一些国家——法国、瑞典、丹麦,虽然还保留着封建制度,但农奴制早已废除。

俄国仍然是农奴制,居民的主体部分——农民,是地主、寺院和皇室的私有财产。用原始工具耕种的土地收成很低。同时农民还要把相当大一部分劳动所得上缴给那些僧俗封建主,以保障他们饱食终日的生活。100个人中只有3个人住在城市里,这说明工商业是很落后的。农奴制扼杀了1300万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摧残了所有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萌发出来的新事物。总之一句话,它阻止了国家的进步发展。

然而,新事物的发展尽管迟缓,但却为自己开拓了前进的道路。这在经济领域里首先表现在手工业和小商品生产的发展上。某些地区与世隔绝的经济闭塞状况一去不复返了,出现了国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交流发展的局面。俄国涌现出了第一批手工工场。

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俄罗斯政治生活在起变化。虽然行政机关的结构一如既往,但其中毕竟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变革,即由等级君主制转变为专制政体的国家。

与从前一样,领主“杜马”是最高机关。这种贵族政权机关的成员开始渐渐发生变化——一些非名门出身却具有才干的官吏逐渐进入领主“杜马”,成为“杜马”贵族和“杜马”秘书,他们的任用和升迁,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聪明才智。领主“杜马”的“杜马”贵族和“杜马”秘书比重之加大,不仅是“杜马”官僚化的标志,而且是对沙皇政权的日趋依赖的标志。与此同时,领主“杜马”的作用也降低了。这两个过程说明君主专制政体向前迈进了一步。

政厅制度也发生了变化。政厅管理机构极为臃肿、重叠、混乱,历史学家们在将它们加以分类时至今感到头痛。当时有些政厅存在的时间很长,其权力遍及全国。这类政厅有:军政厅、领地政厅、驿务政厅、寺院管理政厅、射击军政厅,等等。历史学家把管理一定地区事务的所谓地区性政厅也归入长期存在的政厅一类之中,它们是:西伯利亚政厅、喀山政厅、斯摩棱斯克政厅,等等。另外一些政厅只存在了几年,甚至几个月便取消了。例如从事《新法典》编纂工作的奥多耶夫斯基领主政厅,就是一个临时性的政厅。该政厅于1649年完成编纂工作后,就立即撤销了。另一类型的短命的政厅,是文史政厅。它的结束,不是因为它完成了任务,而是由于它不能胜任编写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论国史的工作。

整个17世纪是政厅制度的鼎盛时期,在俄国就有近80个政厅。但在这100年期间,对中央机关来说它们之间缺乏明确分工。众所周知,机关工作推诿拖拉,是由于缺少规章制度和没有关于各政厅的权限和与业务的明确规定,致使连一件小事都要请示领主“杜马”或者沙皇本人。在俄国历史政厅制度后期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拖拉、积压、互相拉拢官僚作风,它同时也导致了贪污和腐败。

17世纪下半叶,对政厅的这些缺陷开始进行试验性改革。有时,几个政厅的权限集于一个人之手,就是一人同时是两个或几个政厅的首长,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的岳父、领主米洛斯拉夫斯基就同时领导4个政厅的工作。改善政厅制度的另一途径是削减政厅的数目,合并若干重叠的机构。不过这一措施的实际效果不大,到17世纪末,国家尚保留有40个以上的政厅。政厅之间的权利交叉,办事效益仍然低下,政厅之间的长官仍然任用一些贵族领主,他们有着很大权利,却无真才实学。政厅长官大多都追求舞台享乐,办公桌上积压众多卷宗,而且他们生活奢华、腐败。政厅制度严重阻碍了沙皇俄国的发展。但是,这些改革的尝试还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多少也反映了纯专制政体的统治权集中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改革过程。政厅制度和领主“杜马”的变革是缓慢的,而且几乎可有可无的。与此相反,建立世俗政权时宗教政权的优势使这场尖锐斗争充满了戏剧事件。尼康案件使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的角逐达到了白热化。

尼康是个好玩弄权术而且飞扬跋扈的人,他经过多年经营,1652年当了大主教。在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在世时他就大权独揽。他的权力在宗教界迅速膨胀,他消灭了宗教中异己分子,培养扶植自己的亲信,而且他还险恶地侵入了世俗权利。妄想逐渐由宗教管理国家,最后取代沙皇体制。他宣布,他和沙皇共同享有“伟大君主”的称号。当时规定,要参与政府管理,沙皇不在莫斯科的时候,尼康管理“杜马”,并独立处理军事和民政问题。这样,他明显地把自己列到了与沙皇等同的地步,不但参与政治,还要起决定作用。尼康任大主教后,扩大了宗教的权力,把宗教权力比作太阳,而把世俗的沙皇政权比作太阳反射下的黑夜的晶体。这样尼康与沙皇的对立公开化了。尼康在不断索取权力的同时,又“整顿”宗教内部事务,把很多不同意见的人,排挤出去。这样,他的行为不但触怒了沙皇、领主和豪门,而且神职人员对他也产生了不满,但尼康仍然飞扬跋扈,作恶多端,导致了他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局。

沙皇和大主教之间明显的冲突公开化了,尼康公开与沙皇决裂了,而且尼康也在使用权利积聚力量,妄想力量壮大时,向沙皇反戈一击。这样很多宗教界反对尼康的人,站出来请求沙皇一定要严厉处理尼康。尼康反对沙皇的很多蛛丝马迹都暴露了。最后,沙皇终于下了一道旨意,由射击军出面逮捕尼康,射击军基本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就逮捕了尼康。一时间,逮捕尼康事件,成了僧俗两界的笑料。昔日不可一世的尼康轻而易举在莫斯科消失。射击军把他押送到了费拉庞托夫修道院,他在那里成了一位吃粗茶淡饭的普通僧侣。

尼康的权利膨胀导致了他的灭亡,但并未代表宗教从此对沙皇世俗统治没有威胁了。这种斗争有反复的趋势,直到彼得改变了它。

彼得后来建立的强大军队,是在前辈几代沙皇对兵役制的多次变革后产生的军队。最早的军队都是战事一开,沙皇发布命令,领主紧急征兵出战,战事结束后军队自动解散,而现在产生了常备军——射击军。虽然这些射击军参与战争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射击军首先完成警察的职责,用来警卫沙皇官邸,在圣驾出巡时保护沙皇及其皇室成员,同时镇压市民的反抗,射击军实际变成了御林军。

在武装力量中,代替古老的贵族非常后备军和特种常备军的所谓新编作战团队——雇佣骑兵团、龙骑兵团和步兵团,具有越来越重大的意义。这些团队的混合编制使人想到由彼得建立的未来的新兵体系。这种体制是通过吸收农民和一定数量的市民终身服役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在新编作战团队里可以看出正规部队的某些特点。武装力量组织所发生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制度的进化——向专制政体的过渡。正规军就是这种国家体制的代表。但这种新编部队的组建在17世纪未能完成,因为国家没有发达的工具,不能保证提供统一型号的武装、装备和服装。

最后尚未考虑建立海军,在莫斯科郊外德迪诺沃村的造船厂,按照1667年沙皇的上谕,只造了几艘海船,以保护俄国商人在里海的通商利益。停泊在阿斯特拉罕的装备尚未齐全的战舰“鹰”号,1670年拉辛起义军给焚毁了。

俄罗斯发展也需要文化领域的改革。宗教意识形态在市民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保持着统治地位,但与此同时,后者也对世俗文化发出了兴趣。受教育的市民和贵族阶层已经不满足于掌握神学知识,不满足于聆听圣经英雄的丰功伟绩,而表现出对科学知识、对描写普通人生活的文学作品的渴望。在绘画方面,现实主义流派已初具雏形;在建筑学中,打开了通往世俗生活之路。在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通常被称为玷污文化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这就是说,世俗的意识在文化中已见端倪。

上述种种就是彼得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叱咤风云时所继承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的全套遗产。这些情况照例被称做彼得从事改革的先决条件。以后,我们将看到,如果彼得所起的作用仅仅是袖手旁观,让在他之前早已发轫的变革进程自由地去发展,那么他的生平事业就不会引起画家和诗人们、作曲家和戏剧家的兴趣。事实是,彼得不但理解时代的要求,听从时代的召唤,而且把自己卓越的才能、伟大的热情、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俄罗斯人特有的耐性和励精图治的决心统统地奉献给了这个时代,奉献给伟大的祖国。彼得开始雄心勃勃地干预国家各个方面的生活,他像给俄罗斯前进的航船安装上一支大马力的发动机,给俄国强行注入在其他民族看来需要几十年、上百年以及数百年才可能产生变化的催化液。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前进、发展是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的因素,那么俄罗斯在彼得一世统治下,产生的巨大发展变化就包含着十分浓重的个人色彩。他把俄罗斯这条乘风破浪的船,不但加大马力,而且改变了航向。修正了因历史原因使国家、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徘徊重复、停滞不前,甚至走回头路的过失。俄罗斯在彼得统治时期飞速前进。

这种变化发展是在俄国历代沙皇奋发努力、励精图治的基础上产生的,只不过彼得加大前辈遗留下来的、业已创始的事业的速度。但同时俄罗斯发展是有条件限制的,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彼得发展俄国是站在封建领主立场上的,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加强专制,加强封建领主统治的变革。这样的变革,同时也取决于彼得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综合地继承了带有创举性的思想文化遗产。人们一般把这种遗产叫做彼得进行改革的先决条件。

然而,这一切还是相当遥远的未来的事。此时此刻,彼得所想的还只是如何打开一条通向海洋的道路。关于彼得改革的事情后面将专门叙述。

彼得是位永不满足的君主,在一次次演习之后,他始终思索着这样的问题:为俄国寻找出海口。科茹霍沃军事演习后,他相信俄国军队已训练有素,并且已具备占有沿海一带的能力。于是他决定首先打开通向南部海域的道路。

1695年1月开始准备远征。他要攻打克里米亚的鞑靼人。

冬季的几个月中,沙皇和亲信们讨论了远征计划。这个计划同俄国军队抗击克里米亚人的经济行动方案是有原则区别的。那时,军队集结在别尔戈罗德和塞失斯克,并被庞大的辎重所累,一边忍受着鞑靼骑兵的不断骚扰所造成的损失,一边向南方运动,奔向克里米亚。等到俄国军队和鞑靼主力部队遭遇时,俄国军队的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削弱。军队沿着烧光的无水草原移动着,人无食粮,马无草料,疲惫不堪。军队攻占彼列科普应向半岛挺进,但却面临着被吃掉的危险。俄军首领不顾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只好丢盔弃甲,准备撤退,但还师又遭重创。

克里米亚鞑靼的后台是当时的强国土耳其,它击败了地处欧洲东部和南部的一些国家,又给地中海沿岸的很多国家都给予沉重打击,国力很强大。为了同土耳其开战,俄国首先同波兰和奥地利修好,而后又同威尼斯长期结盟。同土耳其的长期战争,还只限于自己向克里米亚进军,这些进军一方面牵制住了克里米亚人的力量,同时也为盟国反对土耳其的共同斗争作出了贡献,但最终的结局是难以预料的。

在准备新的进军时,决定不去碰土耳其的附庸国——克里米亚鞑靼,而是直接打击土耳其人,进攻他们的要塞——亚速。与俄军进军克里米亚的道路相比,通往亚速的路具有极大的优越条件。在这里,军队能够在人烟稠密的土地上活动,而且无须累赘的辎重,避免了令人疲劳的徒步跋涉,因为兵员和给养都可利用船只在顿河溯流而下。

后来有人说这次远征计划是出自青年彼得之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据历史学家考证,没有材料证明这一新的行军路线的选择,以及远征计划的制订是出自彼得之手。出这个主意的人多半是军事上很有经验和成就的人,很可能是戈登。当时的彼得大概只需要点头或摇头就行了:同意或不同意这个计划。彼得认真参加这个计划的讨论,同意了它。

进行方向是十分保密的。首先制造假象引土耳其人进入迷途,使他们猝不及防,然后突然进攻亚速。于是佯称军队在每次攻打敌人的出发点别尔戈罗德和塞夫斯克集结,实际上武装力量已屯兵莫斯科。最后俄军兵分两路,一路军队在水道顺莫斯科河、奥卡河和伏尔加河经察里津,另一路则经梗河前进。3月份,两只部队终于分别开拔了。

1695年5月末,经过一段行军,部队终于到达亚速城。军队分成3支,每一支都有指挥官——戈洛文、列福尔特和戈登。在这次远征中,和平时的演习一样,彼得不担任任何实际职务,也不担任指挥工作,仍向每次演习一样当他的普通炮手。他在亚速城下写给朋友们的信中署名为“炮手彼得”,这样兴致勃勃的彼得还没有完全从演习中摆脱出来。彼得喜欢直接参战,同时,又表现出极大的平等意识。喜欢朋友从远方回信时称呼“第一炮手彼得·米哈伊洛维奇先生”。

亚速城曾被顿河哥萨克经过猛攻而夺占5年之久。1642年,土耳其人动用了很多力量,经过一番艰苦的进攻,哥萨克终于失败了,土耳其人失而复得亚速城。随后的一些年份里,土耳其对亚速的防御工事进行长期不懈的经营。营造了石头城墙,石头城外围又筑土墙,土墙外围又筑了土墙,土墙外又挖壕沟,沟边还有木墙。在这些主要工事半俄里外筑有两道土墙,距亚速城3俄里外筑有一座石头炮楼,两座炮楼之间拴着3根铁链,用来阻挡船只由顿河入海,土耳其把亚速看成是黑海北岸最重要的防御力量和工程,它可以阻止俄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南进,同时还是可以掠夺俄南部资源的据点。

保守有关进军方向和进军目的的工作没有成功,土耳其人没等俄军来到之前就加强了防务。俄军来到后迅速进行了包围。但土耳其军队源源不断地开进亚速城——俄国当时没有海军,因此未能阻止住土耳其舰队的进逼。

围城的作用不大。只占领了两座炮楼,被包围的土军不断出击,骚扰俄军营地,其中一次出击给俄国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在俄军中服役的一个荷兰籍水手雅各布·杨森叛投敌军,向敌人报告,说俄国人有个饭后睡午觉的习惯。于是土耳其人趁俄军午休之际,大举出击,击毙俄军数百人。俄军受到损失很大,军心动摇了。

彼得并没有灰心,他又采取新的办法,发布新的命令,部队开始挖堑壕,并一直挖到城墙下,准备突击。彼得在一封信里写道:“我方情况相当好,谢天谢地。现离城已不足100米,上帝保佑,无疑可望成功。”

沙皇彼得的乐观是没有根据的,8月5日的一次突击遭到了失败。这一方面是因为炮兵没有轰开要塞的城墙,更主要的是因为各突击队的行动未能协调一致,因而给了土军调集兵力进行反击的时机。

不过,这次失败并没有使彼得感到沮丧。很快他又充满信心。他又开始和他的将领们想新的办法。不久之后,部队遵照他的命令,继续挖壕沟,把它延伸到墙根下,而且还要加深加宽,以便增加战斗力和隐蔽性。沙皇这一次进攻一样十分乐观,在他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谢天谢地,这里的一切都好,城里已经用战神之犁耕耘了土地,而且,不仅城里如此,战壕里也是这样。如今我们正等待着一次顺利的分娩。”彼得认为这次双方都作好充分准备的战斗一定更有利于俄国。

“顺利的分娩”希望,这一次也落空了。9月底举行的第二次突击又失败了。这一次遭到很大损失,很多兵士倒在亚速城下,伤兵也很多。亚速城里土军兵员正源源而来,而且他们频繁地进攻俄军。俄军粮草也日益匮乏。第一次彼得进攻亚速城失败了。

10月初撤离了亚速城。在土军欢庆解除包围的同时,俄军开始向莫斯科撤退,一个月后俄军回到了莫斯科城。这次远征获得的唯一战利品是一名土军士兵,军队回到莫斯科,他被押着走在前面示众。

这次远征,彼得既担任了攻打堡垒的第一炮手的职责,他又是所有战役的实际领导者。第一次攻城时,戈登等人提出过不同意见,但他固执己见,结果损失惨重。两次进攻前的准备工作也不充分。

第一次进攻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教训也是沉痛的。以前沙皇领导的军队只是少年“游戏”兵。战斗也非常简单,游戏战斗最多也就是攻打要塞,而且双方在战前就已经规定好失败、胜利的一方。包围者和保卫者双方的指挥官在作战的间歇期间可以举行联欢宴会,而现在进行的是争夺重要军事要塞的真刀真枪的战斗。担子很重,牺牲也很大,敌人的反抗很残酷,它是不会怜惜你的错误的。该是清醒地分析失败原因的时候了。

彼得大帝伟大就在这里,他决不企图掩饰失败的错误,相反,他竭力探索失败的真正原因,他首先承认这是一次失败的进攻。认为这是一次“没拿下亚速城的远征”,承认这次进攻、败撤的错误。

这次战役暴露了俄军的许多缺点,部队的工兵素质太差。征兵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很多士兵从没有打过仗,有些士兵是被抓来的。战斗力也非常差,进攻缺乏各部之间协调,将官无章法,大炮未能奏效,地雷不但没轰开城墙,反而炸死了不少俄国兵。后来侥幸把城墙炸开了缺口,蜂拥向前的俄军又被顽强抵抗的土军击退。俄军的指挥系统更不完备,各个指挥素质不高,使各部分突击时间不一样,部队进攻更谈不上统一协调。还应该改善部队的训练工作。部队中农奴成分太多,盲目征来上战场,基本上无战斗力。部队的训练应在演习基础上增加难度,而只有“游戏”兵连队改编的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团和谢苗诺沃团的训练,达到了现代战争要求的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失败原因是俄国人没有舰队,因而不能封锁要塞,切断敌军增援部队的通路,使敌军从海上源源而来了粮草、辎重和兵员。缺乏战斗经验的原因很多。明显地缺乏战前分析,选择进攻季节正是多雨期,围城的俄军营地被淹,弹药受潮,战壕泥泞,进退两难。部队撤离时盲目散乱,使土军有机会反扑,部队士气低下,又遭土军进攻,狼狈而逃。结果是这次远征损失惨重。

而后彼得开始了整顿工作。

最容易做的当然是整顿好军队的指挥系统。彼得委任两个军事指挥官来代替权力相当的指挥官,其中每个人各指挥一个兵种。陆军由阿列克谢·谢苗诺维奇·谢英大元帅统率。至于暂时还不存在的海军舰队,彼得任命他的心腹列福尔特统领。这两个人既无军事才能,更谈不上什么战功。谢英是个贵族领主,在宫廷上流社会交往中,得到了彼得的好感,在宦海中颇为官运亨通,他从没有上过战场,了解的军队知识很有限。列福尔特是出生在欧洲大陆的瑞士人,在外侨区混了很长时间,与彼得关系相当密切。他是个乐天派,整天爱开玩笑的快活人,不喜欢干任何操心努力的正事儿。出征亚速时,他比谁都去得晚;回师莫斯科时,他又比谁都回得早。要他指挥部队,他也照样我行我素。沙皇任命的两位军事长官确定了俄国两大军事体系的建立。特别是海军,海军的建制使俄罗斯走上强大。关于其他的军事长官,沙皇没有任命。尽管如此,这对俄国军队建制也无关大局,俄国军队的实际统帅是沙皇本人。谢英和列福尔特不过是两个有名无实的角色而已。沙皇彼得建立海军后,着手进行筹备工作。同时也准备进行第二次出征。

彼得在总结了第一次远征失败的教训后,开始动用俄罗斯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动用俄罗斯强大的国家机器。在许多方面都进行革新,加强了俄国的军事发展,由此,俄国走上了军事大国道路。

彼得开始征兵。除雇佣兵、龙骑兵以外,其中大部分军队是领主军队。每次发生战争,沙皇都要命令领主贵族组织辖下的农奴、自耕民紧急组织民团,同时这些民团不但战斗力低下,而且有的领主贵族土地很多,也就是拥有军队很多,对沙皇政权的威胁、影响也极大。

每次组织军队,因领主故意隐瞒土地,少报农奴的数量,所以每次战争都因领主害怕战争损失劳动力而募兵不足,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对外扩张的战斗。为此,沙皇在谋士高参们建议下,发布一条新的招兵政策。其中规定:平民有参加战斗的义务,如果奴仆参加军队,可以取得人身自由,政策一公布,许多奴仆奔走相告,自愿参加第二次远征的人都来到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报名。

这次征兵,正值领主的士兵都回家过冬,这样,沙皇采取了繁琐的、几十年因袭下来的老办法动员领主部队:向各界下达召集令。在首都则由“杜马”书记阿尔杰米·沃兹尼岑于11月27日用洪亮的声音向被邀请到克里姆林宫来的领主们宣布:“御前大臣们,宫廷侍臣们,莫斯科的领主们和臣属们,奉皇上圣旨,你等全体行动起来,为圣上效劳。你等应备好装具,喂好战马,来到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村集合,大家一定要在12月1日之前来报到。”

对付土耳其人时前面提过,在亚速城下俄国没有控制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没有海军,使土耳其援军源源而来,因此彼得下大力气要建立海军,这也是筹备第二次远征最难办的事情,俄国从没有造过军舰,这不是造那种运兵、运粮草和弹药的小船,而是打仗用的战舰。沙皇亲自承担了准备远征工作中的这一重要任务。

就这样,彼得开始了创建俄国海军的壮举。很快,沙皇向全国发布了动员会,要求全国上上下下都动员起来,积极支援俄罗斯建立海军。贵族、农奴主和神职人员被要求必须捐钱捐船,仅皇家就捐了9艘船。没有舰长、水手和造船技术人员,就到外国高价招募;没有普通造船工人,就到国内的私人铁匠铺、木工厂里招收,很快3万庄稼汉就被赶到了工场。至于木材,就更方便了,其他原材料,如铁、铜、绳子、钉子等,向全国各仓库征用。

1696年1月末,彼得安葬完哥哥伊凡后,于2月份离京前往沃罗涅什城的造船厂,那里已开始实现一个真正伟大的梦想。多年后的今天,这个大胆的挑战,终于变成了现实,但当时,造的只是一些平底木船和帆桨并用的大船。

秋天开始后,造船正在进行。到1896年5月,就造好20余艘。神速的代价是,每天都要有不少工人因劳累和营养不良而死亡,但新的工人在鞭打威逼之下又不断被补充到了沃罗涅什的造船工地。

彼得自己也和工人一起干活,他卷着袖子,交替使用着斧、刨、锤、刀。他一直喜欢干这些强体力的手艺活,同时炫耀了他自认为高超的技术。现在他要亲手造漂亮结实能载200人的帆船,这艘船被命名为普林西皮姆号。

终于,彼得发动的造船运动结束了,俄国在动员大量物力、人力后,共捐助和建造了1300艘平底木船。造船过程中喜形于色的彼得向被称为“公爵皇帝”的好友报告此事:“现正遵照您的敕令建造帆桨并用的大船和别的船只。前几个礼拜已着手造两艘平民帆船。”

终于,第二次远征经过一段充分的准备开始了。这时炮兵上尉彼得就变成舰长彼得,他将指挥普林西皮姆战舰,带领着船队从顿河乘风破浪,驶向亚速海。

5月初,集结于沃罗涅什的陆军和由27艘舰只组成的海舰队挥师南下。5月底,陆军占领了亚速城下去年开掘的堑壕,并开始炮击该城,大炮依然轰不准,地雷依然作用甚微。俄军便沿城墙垒起大土包,想从那上面一跃而下,打入城内。然而土耳其人居高临下,轻而易举地射伤了无数堆垒土包的俄军。最后还是刚从维也纳赶来的奥地利军官,修正了大炮的偏差,制止了垒土包的原始做法。土耳其人被猛烈而准确的炮火所迫,终于撤出了防御阵地,现在土军固守在城内,等待援军。

但现在决定胜利的绝不是土军的海船了。土耳其人又大量用船运来辎重物质和军队,这时,乘小艇的哥萨克人袭击亚速城外土军满载物资的船只。击毁了它们,然后一支俄国分舰队驶入亚速海。码头上停泊着几艘载有4000名步兵和大量粮秣弹药的土耳其舰只,它们试图开进亚速要塞,未获成功。这次俄国军队控制了城下之围,海军控制了亚速海口,土军援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亚速城里的土耳其军弹尽粮绝,要塞被围得水泄不通。在以后的双方对峙中,俄军坚强地进攻,土耳其军人困兽犹斗。两个月后,守城土军终于接受俄军的投降条件。6月18日城堡的土军投降了。

俄军指挥部同时也提出了必须将“洋鬼子雅各布卡”即投降分子杨森引渡给它,因为去年围城期间,土军根据这个投敌分子的告密举行了成功的进攻,使俄军损失惨重。

在这次陆上包围、海上封锁以及炮轰该城中,彼得是主心骨,彼得是俄军的灵魂,俄军的战斗力源于这位“炮手”。每次战斗,沙皇都要亲临船只,时而出现在堑壕中,在他开炮轰击敌阵时,毫不畏惧地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中。彼得就是这样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士兵们看到主帅如此,战斗力提高很大。这也是俄军取得胜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6月19日,土耳其军队狼狈地溜出亚速城堡,败回土耳其。亚速城又一次被俄军占领了。这不但拔掉了土耳其在黑海北岸的重要据点,同时也震动了克里米亚汗国的鞑靼人,严重地遏制了他们对俄国南部和乌兰克的侵犯。占领亚速,它解决了历代沙皇最感头疼的事情,也是几代沙皇为之长时间努力不懈而未完成的梦想。

6月20日,即土军城防部队撤出亚速城的第二天,俄军举行了祝捷宴会,不惜拿出许多火药,鸣放礼炮。俄罗斯士兵在亚速城里开始狂欢,士兵们高兴地跳着俄罗斯舞蹈。沙皇更是十分高兴,这是沙皇出征首次取得了胜利。它打碎了莫斯科的关于第一次远征的闲言碎语,终于为俄国取得了南部出海口,沙皇要立即与莫斯科的朋友们分享胜利喜悦的消息。他写信给罗莫丹诺夫斯基说:“启禀阁下,感谢上帝,托您阁下洪福,昨天亚速的土军见势不妙,就投降了。他们交出了杨森。”彼得用几乎相同的字句给另外两个莫斯科的朋友写信,报告胜利的消息,而且没有忘记让收信人因为抓到“叛徒杨森”而高兴一番。

两个月的进攻,不断的炮击,亚速城几乎完全被夷为平地。于是,俄军开始积极地修复亚速城,组织大量的人力,到附近采集木材、石头。

俄军现在占领了克里米亚部分地区,而且俄国拥有强大的舰队。于是,沙皇招寻外国勘测人员,着手开始寻找优良港口,作为俄国通往南方的窗口。经过一段勘测后,选定塔干罗格为优良港口,开始紧锣密鼓地建设工作,沙皇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手下的爱将。

攻克亚速是彼得的第一次政绩,也是俄国历史的一次大事。首战告捷,他要好好庆祝一番。因此,在他的授意下,莫斯科开始紧张地筹备迎接得胜归来的沙皇和他的部队。后来,他决定建立一座凯旋门,“以表彰两年来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元帅和各位先生们”。聪明的彼得事必躬亲,积极指导筹备人员,甚至研究下属草拟的祝捷仪式的全部细节,确定了凯旋门的坐落地。

凯旋门修建耗时很长,动用了大量的工匠,急脾气的彼得多次派人去催工。工程进展十分迅速,巍峨高耸的建筑物屹立于莫斯科市区,彼得要为俄罗斯重新树立信心,他决心要为俄国夺取出海口而战。

在9月底凯旋门完工之前,沙皇利用这段周游了一下国家。他先视察他的封建领主的农庄、领地,这些领主难得有如此殊荣,他们用最好的美酒来招待沙皇,每天沙皇都沉浸在歌舞宴会中,听不完的歌功颂德,看不完的领主夫人、女儿的大献殷勤,彼得沙皇说不完的风流惬意。

顺便沙皇又视察他的冶金工厂。在乌拉尔一带地区,有着正在崛起的军工企业。大型炼铁厂正在兴建中,制枪械的工厂正在紧张生产,沙皇又下令各政厅要支持德米多夫,以便他领导下的工厂加快生产,适应俄国将要发动的战斗。

沙皇最后来到达科洛缅斯科耶村,他和他的远征军在这里做了短暂停留,他们要在这里进行凯旋入城的仪式排练,整个村子都是驻军、缴获的武器和俘虏。

胜利大军进入莫斯科的祝捷仪式盛况空前,纯粹世俗式的典礼取代了教会那种祈祷和鸣钟的肃穆仪式,迤逦数公里的部队——步兵和骑兵,浩浩荡荡地穿过莫斯科全城。游行的士兵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胜利者的喜悦,两边的市民欢呼着,整个莫斯科沸腾了,在游行队伍里,陆军总司令谢莫和海军上将列福尔特占着最受人尊敬的地位;凯旋门前吟诵诗歌,颂扬他们的功绩。在这盛大场景中,莫斯科人感到吃惊的是:“公爵教皇”尼基塔·佐托夫懒洋洋地坐在豪华马车里为游行队开道,在马车后面,一个海军军官满脸喜气,肩扛长矛,徒步而行——这就是沙皇本人!他帽子上插着根白羽毛,穿一身黑色的德国服装,招摇过市。

士兵们在地上拖曳着在亚速缴获的16面土耳其国旗。在胜利者的游行队伍里,还有个引人注目的人物——雅各布卡。他被五花大绑在一辆大车上,车上还威严地摆放着一架断头台,即一个绞架和两把斧头。雅各布卡——叛徒杨森脖子套在绞索里,胸前挂了块木牌,上面写着“坏蛋”二字。

部队通过凯旋门,凯旋门是一座高达10米的建筑物。上面装饰着许多出身古代希腊罗马文学和历史著作中的人物形象和引文。既有赫克士,又有马尔斯的雕像,还有描绘包围亚速的实况的图画,既有诸如“我到了,见了,胜利了”这样威名远播、名闻千古的恺撒名言等,又有诸如“唉,我们丢了亚速,落败而逃”或者“从前我们在草原上战斗,如今我们好不容易从莫斯科手里逃出命来”一类讥笑失败者土耳其人的题词。以前,俄国南部地区多次受到土耳其的蹂躏践踏,现在俄国人终于出了口恶气,他们在胜利碑——凯旋门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莫斯科的庆典活动是绚丽动人的,场面宏大而有气魄,但是大家的欢呼带有着几分冷漠。很多人目送着沙皇的游行队伍,从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惊讶和警惕,他们已经习惯了另一种庆祝仪式。这种取代了以往的宗教祈祷和钟声不断的宣告使莫斯科居民还不是很适应,但终于被彼得的多次出征,多次举行这种游行仪式而接受,彼得还改变了他们的一些其他习惯,这是后话。

晚上,为给将士们庆祝,彼得在日耳曼村列福尔特家,举行了盛大宴会。莫斯科的达官贵戚,领主贵族和出征将官云集一堂,俄罗斯人特有的豪爽、嗜酒等习俗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歌舞声、欢呼声和叫骂声响成一片。他还命令发射了许多礼炮,礼炮连连轰响,把附近房子的玻璃都震碎了。

迎接胜利者的归来,排场之豪华超过了这次胜利本身所具有的实际意义。这是为了迎合彼得的口味而采取的做法;他一生都无法改变讲究排场的嗜好。可以有把握地说,沙皇对军事胜利的意义并没有作任何实际意义的估价,他还沉浸在俄军取得胜利,占领了土军重镇,取得南部出海口等欢乐中。占领亚速,俄国只是有了出海口,要使俄国成为海上强国,那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实际上俄国现在还没有真正取得出海口,刻赤海峡还在土耳其手中,俄国走向黑海还需要一段时间,而更需要的是俄国制造出坚利的战舰,培养真正的海军军官。这需要很艰难的战争,是俄罗斯民族与土耳其国家全体的艰难战争。

而现在最重要的是怎样守住亚速。

如果认为彼得当时对这些任务已经胸有成竹,只是按照原来的既定方针,就是不断地发动进攻,打败土耳其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向南迅速发展的计划,是在以后的若干时间里逐渐形成的,现在彼得关心的还只是保卫胜利果实。

土耳其人现在已经开始准备反扑了,来自土军方面的消息说,苏丹——土耳其皇帝及其臣属已发誓要报此仇。土耳其军队正在紧急集结,等土军与别国战争结束后,会专门来对付俄国的。因而俄国人的任务相当艰巨,一方面沙皇俄国要加强战备,另一方面又要整顿亚速防务。

俄皇彼得相信海军的力量,认为舰队既然保证他取得亚速一战的胜利。占领亚速,并作为继续向南发展的基地,现在首要任务是一定要保证守住它。在结束第二次远征亚速,返回莫斯科的时候,沙皇就酝酿着这样的计划。他给领主“杜马”下了一道手谕,阐发了移民亚速和建立海军舰队的主张。

领主“杜马”决定调遣3000名射击军官兵连同其家眷前往亚速。顿时,移民工作变得十分重要和艰巨,每个射击军都不愿意去参加这个倒霉的远迁。于是,所有的远陟者都是被强迫指定的。射击军整天驻守在克里姆林宫,大多数官兵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这次远征,打碎了射击军昔日的美梦。沙皇彼得一声令下,3000名射击军和他们的家眷,开始远行。虽然规定可以携带大部分财产,在亚速还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被指定的射击军仍怀着巨大恐惧,因为远离莫斯科的荒凉之地——亚速,等待他们的是危险、杀戳和死亡。

建立海军舰队,以便同土耳其军队战斗。沙皇很快颁布诏令,发动力量建造海船,可是在经“海船可照办”的官样文件发布后,现实困难又接踵而来,由于历来的征战,连年的歉收,最主要是俄国对外经济贸易十分匮乏,使国库根本拨不起款项。国家预算拮据,拿不出这笔钱来。于是又实行种种新的沉重的官差。这些封建领主、拥有土地的牧师、修道院又联合起来,成立教俗两界土地的所有者共同成立建立海军筹集经费的“团体”。他们这些领主们又向农奴加强盘剥,向自耕农加收赋税。实际上新增加的负担又转嫁到自己的农民身上,很多农民生活更加困苦,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另一个决定就是加强新占领的亚速城的海防和修建塔干罗格的港湾。这样又征调了大批农奴、工匠派往克里米亚。在俄南部的道路上往来着大量的民夫,衣衫不整地被射击军和领主们驱赶着。在修建新港湾和加固亚速城的劳役中,大量的农奴和工匠被折磨而死。

沙皇为建立海军舰队发出了一连串的新命令。舰队需要通晓海军业务的军官,造船厂需要造船工匠。但海军军官,造船工匠,俄国也十分缺乏。彼得采取断然措施:派遣御前大臣们出国学习海军。35名青年人中有23人拥有公爵头衔。1696年12月,沙皇起了派使团出国访问的念头:使团的任务是广泛联合欧洲列强,共同反对土耳其,除了解决外交任务之外,使团还应当完成许多别的任务:招聘水手、船长、水兵,购买大炮、枪支和各种工具。于是立即着手派遣使团的派遣工作,使团定名为“高级使团”。通过外交渠道和使团打算与之谈判的各有关国家政府交换了信函。拨出了购置贵重礼品的款项。编了使团成员的名单,从档案馆里调出了有关欧洲列强外交关系的文件,拟定了各种训令。其中一份给留学生的训令,是沙皇亲笔起草的。留学生学习大纲分为两个单元。第一个单元规定所有的留学生必须掌握海军业务的基础知识,也就是驾驶军舰,指挥战斗;第二个单元是选修课程,要求学会造船技术。

创建海军,可以说是彼得第二次独立的行动。建立海军军港,修建船坞,招募造船工匠,征召海军兵士等等一系列工作,繁琐而艰巨。同时,它给灾难深重的俄国下层百姓,增加了负担。这次创建海军行动,给俄罗斯国内生活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而年轻的沙皇,对未来的俄罗斯充满了希望。

沙皇要求俄罗斯全体国民要作出比远征亚速时大得多的牺牲。领主“杜马”和贵族等把加重的负担又转嫁给劳动人民,为了征收更多税金,各级官吏对百姓敲骨吸髓,毫无怜惜,百姓生活更加惨然,这无疑加重阶级对立和矛盾。但沙皇要励精图治,对豪门望族也绝不手下留情,很多封建领主要拿出一大部分的财产来支持海军。沙皇的命令有些就是对于这些历代贵戚的。沙皇取消了一些只拿俸禄不干活的世袭爵位,使他们成为普通居民,这无形中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很多贵族一夜之间变成了平民,而被迁出首都。这些人对沙皇本人意见很大,但这不会阻碍沙皇改革、建立海军的决心。

在俄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代王朝和后裔:留利克世系和格底敏亲王族。沙皇下令他们离开首都并削去爵位和封位,远迁他乡。这些显贵帝胄不得不抛弃宫廷里无忧无虑的生活,放弃为名门贵胄特设的晋升之阶,离开了从小过惯了的舒适环境,踏上陌生旅途,到那陌生的边陲之地,去从事沉重的体力劳动。

海军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办着赴欧洲高级使团的工作。

同类推荐
  • 邓小平在上海

    邓小平在上海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仅记述了邓小平早年在上海投身革命活动和领导解放上海的革命历程;而且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在建国后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上海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高度关注和悉心指导,推动了上海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 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本书是他的口述自传,全面回顾了他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从热血青年到党员专家,毕生献身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光辉历程,总结了我国航空动力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从中反映出吴大观同志爱国爱党、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殚精竭虑的赤诚情怀和高贵品质。
  • 民主人士

    民主人士

    记述的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民主人士的群像。这些人物的人生道路坎坷,经历复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作为政协人物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他们的所言所行,无论是对自身或现代历史的回顾,还是对国内外时事的述评,都不乏独到见解,颇有保存价值。所有这一切,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部分不可能见诸报端。《民主人士》作者汪东林依据自己保存的参加政协民主人士活动的原始记录,再现了他们在政协内部活动范围内,谈思想改造、帮助别人、检讨自己过程中吐露的心声和真实思想历程。
  • 雨果

    雨果

    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不仅是法国的骄傲,也是全世界人们尊崇的文学家。贯穿雨果一生的不仅是他优秀的文笔、天然的才情,更多的还是他伟大的人格。一起来翻阅《雨果》吧!
  • 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热门推荐
  • tfboys之为什么这么做

    tfboys之为什么这么做

    “菲语我们分手吧!”“为什么?你什么意思啊千玺?是不是因为沐希落?”“这并不关希落的事,更不关你的事!以后我们的事情,你少管!”……
  • 霜之苍穹

    霜之苍穹

    雪掩盖着这个世界的内心,浴血之后,他知道他的梦依旧在前方。侠骨、柔情、佳人、泪水,不知这个寒冬过后,等待这个世界的是一场浩劫,还是再一度的盛世?心动九天,武破苍穹,浮生剑屠,破而后立!
  • 国防生终部曲之战地使命

    国防生终部曲之战地使命

    简序:国防生终部曲—战地使命之荣誉,一群从华航大学走出的海军国防生们,在没有绿色的营地,没有辽阔陆地的阵地上,带着学生时的梦想,为了军人的荣誉,各自坚守在祖国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上,恪尽职守的保卫着祖国的蓝色疆土,无怨无悔的履行着自己的誓言与梦想。在毕业的三年来,他们由青春的稚嫩,走向了稳重与成熟,他们各自播下了爱的种子,期待收货爱的成果。军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而对于家庭,他们也有着无限的期许。理解是他们这一群人,对爱最好的诠释。一群陆军傻小子进入了他们属于国防生的学习,生活与训练中,打破了这一波人属于国防生的天地,他们开阔了视野,怎进了对军人的理解,他们进入部队后,接受了属于真正军人的洗礼——战争。经历了生死才真正理解军人的职责,掩埋了战友才知道军人的无谓,肩负战友的遗志才理解无尚的荣誉。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英雄联盟之疾风录

    英雄联盟之疾风录

    要环游世界,你可以成为像伊泽瑞尔一样的探险家;也可以成为凯特琳一样的修行者,这都是不错的旅游方式,但是,这里说的却是最惨的一种方式——流浪,本篇以亚索为主角,讲述亚索与部分英雄还没有进入联盟以前的邂逅与碰撞,剧情随意编造,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总裁大人,别来无恙

    总裁大人,别来无恙

    四年前的雨夜,他弃她而去,转身时的那份决绝,不带一丝犹豫,却在转身后,泪随雨滴滑落。她看着那决绝的背影,朦胧了双眼,发誓定要他为此付出代价。却殊不知,她的离开,是对他最痛的折磨。四年后,那抹摄人心魂的身线在机场再现,凌君离,你会后悔的。
  • 斗魂天下

    斗魂天下

    斗魂,人之战斗欲望,潜在的潜能,需要觉醒的一种力量。烽火狼烟千年,大地狰狞一片,一朵花儿开得艳丽,远古的战士被咆哮的声音召唤而醒,一个平凡的少年意外降临这世界,云海翻滚,命运之轮徐徐转动……逆天削人之旅开启。
  • 吟泪绝唱之眼劫

    吟泪绝唱之眼劫

    有时候你会突然爱上一个人,即使那人将你视作洪水猛兽。有时候你会莫名讨厌一个人,即使那人对你百般迁就讨好。这便是他与他的故事。初遇时的一眼对视,便冥冥中注定了两人的命运。他问:“王爷身边不缺佳人,为什么会看上草民一个男子?”他答:“是男是女何必计较,情之所衷,便身不由己。”
  • 现代卦王

    现代卦王

    一出生,命运既已注定。与生俱来的占卜术,代表他必须要经历波澜不惊的一生。一本不跟随、不效仿,独特风格的小说。
  • 花海遇见你

    花海遇见你

    从小就认识,喜欢对方在花海奇异的相遇是否会忘记对方?YesorNO这次归来所为何事他们会不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花海遇见你》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求点击、求推荐、求书评,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