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1700000004

第4章 调整错误行为,完善和谐亲子关系

千万别以许诺的方式欺骗孩子

“一诺千金”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古人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在每个家庭里,父母对孩子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不仅是简简单单地说要兑现一个诺言,更重要的是孩子要有遵守诺言的意识,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甚至是无价之宝。然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需要反思,因为许多父母并没有信守承诺的习惯。他们经常对孩子许下很多这样那样的诺言,却很少有兑现的时候。时间久了,孩子对父母的做法已经习惯,也就不会去遵守自己许过的诺言了。而且,在父母不能按照承诺实现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孩子会对父母的口是心非感到很生气,也不会再相信父母说的话。时间越久,累积的怨气不仅会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严重地受到影响,还会使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降低。

“小明,好好学习,下次大考时如果你能进入年级的前30名,妈妈就休假带你到北京去看天安门。”

小明自从上初二后学习成绩一直下降,他妈妈非常着急,于是就向小明许下了这样的诺言。小明听了妈妈的话后异常兴奋,非常努力地学习,最终如愿以偿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当小明将考试成绩告知妈妈后,妈妈也非常高兴,但她对当初的承诺只字不提。两天后,小明终于忍不住要求妈妈实现诺言。妈妈下班刚到家,小明就急忙跑到妈妈身边:“妈妈,咱们什么时候去北京呀?”妈妈说:“我有事不能休假,去不了了!”小明一听立刻着急了,拉着妈妈的手说:“为什么不休假了?为什么不能去了?我偏要去。”妈妈挥挥手说:“小孩子问这么多干什么?不能去就是不能去,该干啥干啥去。”

小明不依不饶地大叫:“不行,就得去!你早就答应我了,不能说话不算数。”小明这一嚷嚷,妈妈也生气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我是妈妈,我说不去就不去,还用你批准?”小明大哭了起来:“我都已经告诉我的同学我要去北京了,到时会给他们带好吃的,还给他们看照片。现在不去了,叫我怎么和同学说呀,人家一定会说我就会吹牛!”妈妈也对着小明嚷道:“是妈妈的工作重要,还是你的同学重要,说了不去就是不去。”

小明还是不放弃,再三要求妈妈带他去北京,结果妈妈一生气,给了他一记耳光,还大骂他不懂事。小明万分伤心,从此再也不相信妈妈的话了,学习上也丧失了动力。后来还是小明的老师了解到具体情况,跟他的妈妈及时做了沟通,他的妈妈这才明白过来,后悔当初不负责任地向孩子轻易许诺。

想一想如果你是文中孩子的妈妈,你会怎么做?许多时候,你是不是为了达到目的,随口哄哄孩子,对孩子做出承诺,而后来也没有兑现?其实,妈妈的出发点并没有错,只是想给孩子的进步增加点刺激,让其有动力。但是妈妈却没有实现承诺,而且寻找理由,导致原本的正面刺激渐渐消失。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对孩子许诺,又该怎样在无法实践诺言的时候进行处理呢?我们给出了几条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那么,为人父母,如何正确地向孩子许诺,才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树起言而有信的榜样呢?

专家们建议父母,许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可胡乱许诺

父母的承诺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可以起到正确教育的作用。不能在孩子的面前夸下海口,胡乱许下诺言。许下了太多承诺,却又不能兑现,父母的地位就会在孩子心中大大降低。还要提醒父母的是,如果孩子提出一些不应该提出的要求,这时父母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即要把握一个“度”,要清楚地告诉孩子可以还是不可以。这样就会让孩子渐渐懂得在生活中还有“可以”“不许”“应该”等一些概念、是非分明,才能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二、积极应对诺言不能兑现的结果

如果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兑现许下的诺言,令孩子委屈或失望时,父母不要强迫孩子接受许诺不能兑现的结果,应该主动、诚恳地和孩子道歉,告诉孩子不能兑现的原因,让孩子理解以及原谅,并且在以后有适当的机会时,兑现自己没有实现的诺言。

即使孩子暂时无法谅解,也不能用呵斥、教训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允许孩子发牢骚、表示不满。有时,孩子只是因为已经把事情讲给同学朋友,怕没有面子而生气,只是一时的言行过激。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说过,“父母做错,或违背曾经许下的诺言时,如果可以对孩子说声对不起,可以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还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尊。”

三、应增加精神许诺的比重

许诺包括物质许诺和精神许诺。适当的物质许诺是可行的,但不能过度,否则会滋长孩子虚荣、自私等不良习性。可以多许诺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买一些书籍,或者陪孩子一起去看画展、旅游等。这样既能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又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开阔孩子的视野。

“建言献策”

父母对待孩子要有一定原则,言而有信,以诚相待。长期如此,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责任感,也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对孩子来说,父母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只有说话算话的父母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威信,才能避免因孩子说谎而头疼的事情发生。

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要允许孩子辩解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主意。现在的孩子接受教育较早,看书看报多,接受知识多,他们的知识面比父母当年要宽得多。这直接的结果是判断是非的能力强了,要求独立的心理强了。辩解是他们表达自己判断的一种特定方式。自己丢面子,认为孩子懂得的不多,还不懂事,用成人的价值标准去判断他们的言行,面对孩子的辩解,父母们充满了担忧,害怕孩子不听话,害怕孩子不尊重自己,不愿意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一个故事,父母们看了可能会有所体会。

有一次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认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又问,如果有一天,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这时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要怎么做?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让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先跳出去。”

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甚至有些性急的观众开始谴责孩子的自私。而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没有想到的是,尽然看到孩子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那种悲悯之情不是笔墨能形容出的,林克莱特觉得这孩子这么想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于是他说:“这么做是为什么呢?”小孩的回答是一个孩子最最真挚的想法:“我是去拿燃料,然后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通过这个故事,父母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常常半途打断孩子的讲话?是不是自以为是地对孩子的说法进行了自己的理解了呢?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世界观。用心倾听,允许孩子申辩、解释,让孩子追求独立性,强调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这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孩子对社会规则的了解深度可能不及成人,表达自己的判断,不可能像大人那样圆滑和委婉。所以,对于孩子的顶嘴,或是辩解,父母不要一概而论斥之为没礼貌。不尊敬长辈,要区分开对待。

一、父母要意识到,合理的辩解顶嘴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其实,辩解是有理的,顶嘴也是无罪的,而且合理的争辩顶嘴有利于亲子沟通。心理学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孩子,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也会更合群。”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处处、事事都按父母的话去做,按照老师的话去做,而没有自己提问题的心理空间,这样的孩子能有创新意识吗?能有创新能力吗?所以说,应该允许争辩,不要介意孩子顶嘴,这看起来是管教态度,实际上是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一种反映。孩子也需要讲道理的,你与他争辩,他会觉得你讲道理,会从心里更加尊重你、爱你、信赖你。这样,你要他做的事,他经过争辩想明白了,就会心悦诚服地去做。所以,孩子与父母争辩,不要怕丢了父母的面子,不要担心孩子不听话,不尊重你,与你为难。要鼓励孩子把真心话说出来,尽管会引起争执,但是也是有利于互相了解和沟通的。如果孩子不与父母争辩,而是把心里的想法隐藏起来,反而会造成两者之间的隔阂和沟通障碍。另外,如果一个孩子从来都不和别人争辩,总是与世无争的样子,那么,他的进取心、勇气、正义感就值得怀疑了。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要注重孩子是否在以自己的观点来和妈妈进行争辩讨论,这样有利于判断孩子的独立思考、辩论的能力。

二、尊重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引导孩子为自己说理、为自己申辩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去做、去想,妈妈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活动机会,创造活动环境。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别人的模式去做事,如果孩子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设想,做了一件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时,应该给予支持,及时赞许。

固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而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这样孩子会感到很委屈。发扬家庭民主,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首先要允许孩子申辩,鼓励孩子申辩。既然你批评孩子,就应允许孩子有申辩的权利。这样的好处是让孩子不管做什么,有理才可以站稳脚跟,很有利于孩子发展其个性。

“建言献策”

父母和孩子争辩,可以活跃家庭中的气氛,而且,在交流中,要表现出亲情和友情,争辩和拌嘴都是对对方重视的一种方式。

所以说,应该允许争辩,不要介意孩子顶嘴。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自私

宽容,是一种理解人与体谅人的做法,意味着不计较。理解,但不能丧失原则。

姑息纵容,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将为孩子埋下温柔的陷阱,困住孩子的人生。此刻的“宽容”,成为孩子自私的源泉。

一位孩子的家长提到,孩子爱吃鸡腿,平时都是他吃。有一次家中来了客人,鸡腿给客人吃,孩子就不能理解,站起来说:“今天的鸡腿为什么不是我的?”

一位母亲平时总是把削去皮的苹果给女儿吃,自己却吃苹果皮。一次当她尝了一口苹果时,3岁的女儿竟声色俱厉地吼道:“你怎么吃苹果!吐出来!”孩子这么小,就如此对待妈妈,确实可怕。但问题的起源在于妈妈的权利丧失,甘愿为子女当马牛,直接导致家庭教育失败,导致了孩子自私、任性而且霸道的性格。由于许多父母没有认识到孩子吃独食的危害,觉得吃独食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孩子吃独食的后果很严重。一项调查表明,当今的中小学生明显表现为自私和责任心差,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父母缺乏应有的关心。调查发现,有27.8%的中小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爱好,有33.3%的中小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他们把父母为自己的付出看作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进而体会不到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父母“有了孩子,没了自己”,到头来换来的却是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父母”。抚养出这样的孩子,做父母的难道不痛心吗?然而这又是父母自身的过错造成的恶果。对待孩子的自私行为,一定不能宽容,不能放纵,而是要温和地与孩子讲道理,举例子,让孩子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一、父母要理智地去爱孩子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在这份爱中,不仅包含着宽容和理智,更要松紧有度,要为孩子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清楚地画一条界限,让他们的行为有章可循,学会忍受一些小事、烦心事,以及一些必要的痛苦。所以,对于孩子的自私行为,一定要及时给予制止,一定不能手软,更不能把宽容变成纵容。

当孩子出现自私自利的行为时,一定要及时教育孩子。在家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别人平等生活。例如,吃东西的时候,家长要有意识地人人分到,不能光让孩子一个人享用,要使孩子意识到,这些东西是大家的,不仅他可以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可以吃。大部分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分,这样孩子才会不吃“独食”,养成分享的习惯,不容易滋生出自私自利的心理。在平时的活动中,当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或者食物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给予表扬,进行反馈。长时间的坚持,在孩子心中,就会渐渐地产生关心别人的想法及行为。

二、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

家长要以一些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去影响、熏陶孩子。

如果家长事事斤斤计较,贪小便宜,那孩子就会跟着学。所以日常生活中,作为父母一定要严于律己,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拿那种可能比较贵的玩具,马上会制止说不要带去,弄丢了弄坏了怎么办,孩子的自私与父母有意无意的引导有关。如果家长一开始就灌输不能拿最好的东西跟别人分享,二十年之后孩子在情感上、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都不能拿最好的东西跟别人分享,他画了一个很大的圈子说这个都是我最好的,藏起来,都是我的,不能跟别人分享的。所以,家长可以说明道理,但是要把选择和决定权交给孩子。

“建言献策”

当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打人、咬人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严肃批评,让他知道,打人咬人是不对的,已经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必须亲自道歉;同时,让他明白,他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如意。除了批评和讲道理,一定的惩罚必不可少。当孩子顺手牵羊时,一定要立即带孩子归还物品,让他亲自道歉:“对不起,你的东西被我拿回家玩了,现在还给你,请你原谅我。”“物归原主”的过程,教会孩子勇敢地承认错误。

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孩子的粗暴行为

《北京青年报》上曾登载了一则消息:一个15岁的少年因为环卫工人制止他乱扔纸屑,盛怒之下满口污言秽语不说,还对那位女清洁工拳打脚踢。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市民纷纷表示出了极大的愤慨。小小年纪就这样蛮横,确实叫人痛心疾首,但是,在我们的周围,这种粗暴、不讲文明的孩子却不在少数。

许多父母都抱怨说:“我们家孩子动不动就欺负或者殴打其他的小孩。当自己觉得不顺心的时候,随便什么东西拿起来就乱砸乱扔。”

男孩子们在这方面情况尤其严重。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会做出如此粗暴的行为呢?对于这一点,专家们的意见是,“这主要是由于人类天生就具有的攻击性倾向的本能所致”。也就是说,在我们人类自身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这个生物个体能够生存下去的本能,慢慢地转化为一种攻击性倾向,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之中。因此,我们不能绝对地说,攻击性本能一定是一种坏的、负面的东西,它是使我们人类克服困难,从而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一个重要力量。

那么,父母们是不是可以把孩子的这些行动统统视为人类所具有的一种自然的本能,就对他们放任不管了呢?实际上,如果孩子的这类行动没有超出一定的界限,达到比较危险的程度的话,即使你对他放任不管,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大,他们的这种粗暴行为自然会有所好转。因此,父母对孩子类似的行动,可以适当地包容。但是,当你认为孩子的行为已经非常过分,达到了相当危险的程度的时候,最好还是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控制。这并不是说,要强制性地去遏制孩子的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是说,要教孩子,怎样按照我们这个社会的秩序和习惯去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愿望。

父母这种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一般称之为“家庭教育”。

如果对于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父母不是尽量地给予包容或妥协,却是对其一味地进行身体上的惩罚,或是进行严厉的训斥,那么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模仿父母的行为。在这样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当他们和自己的弟弟妹妹们,或者是和他的朋友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会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法来对待别人。而且,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他们用“以暴制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那么,孩子攻击性的行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被容忍,又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父母才可以对其加以控制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没有固定不变的答案,随着每个家庭文化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答案也是各不相同的。不过,无论如何,在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和孩子对自己的“自律”之间,一定要维持某种程度的平衡。对待孩子,父母们一定要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攻击性倾向。

一、当孩子表现出攻击倾向时,冷静下来,并施以轻微“制裁”

当你的孩子开始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倾向的时候,你首先应该冷静下来,认识到这是“该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然后再沉着地加以应对,千万不能由着自己的情绪来。当孩子实施了某些攻击性行为的时候,你既可以沉着冷静地加以应对,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对他们采取一些轻微的“制裁”措施。如果孩子们还是不听话,你可以适当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必过问,为双方都留下一些余地。尽管如此,你也必须连续不断地用你的话语和行动,明确地告诉你的孩子,他的所作所为是不正确的,爸爸妈妈并不认可。对大多数小女孩来说,对她们施加这种轻微的“制裁”已经足够了。可是,对于一些性情暴烈的小男孩,他们会继续表现出某些较强的攻击性倾向。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们一定不能就此退让或干脆完全放弃,而要同步地加强你应对措施的强度。

二、在家里设置“反省椅”

比如说,当孩子长到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可以在房间的一角设置一把“反省椅”,在孩子的一些做法已经超过了一定程度或者非常暴烈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强迫性地让他坐在椅子上,至少让他们在上面待一到两分钟的时间,自我反省一会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时你不能关上房门,让他一个人待在家里,也不能在房间变得非常幽暗的时候让他进行这种反省。因为如果你要这么做,就会使孩子感到过分的恐惧,根本就没有反省的时间和余地。

三、为孩子创造平和的环境

针对孩子行为容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可以为他创造一个有足够大的空间、足够多的玩具、书籍和其他娱乐器具的活动场所,让他有充裕的玩耍时间,感受良好的气氛,减少攻击性行为。对于攻击性强的孩子应尽可能避免刀枪等明显有攻击性的玩具。体力运动是发泄孩子旺盛精力的一个好方法。体力上的对抗和竞争虽说是攻击性行为的表现,但它是在一定行为规范的框架下进行,特别强调规则性。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参与一些这种对抗性的游戏,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还可以激发其拼搏精神。

同时,加强与孩子的亲子沟通,教会孩子不良情绪的发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自控力较弱,烦恼、挫折、愤怒等情绪易于引起攻击性行为。适当地哭诉、发泄可以减轻他心中的不满,只要不以暴制暴、伤害他人就行。

“建言献策”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父母在具体行为矫正时应该通过设定具体的目标,让孩子分步达到要求。比如,孩子在游戏输掉以后耍赖、打人,家长先引导他做到不打人,心情不好可以用其他方式转移;然后让他学习遵守游戏规则,友善对待同伴,每做到一步给他一步的奖励,发个小贴画或盖个小印章,积累到一定时候可以换奖品等。另外,在父母指导下的涂鸦活动也有助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重视对孩子的“苦难教育”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说过:“有着非常幸福童年的人不一定都有幸福的成年。”大多数遭遇过苦难的孩子在成年以后,就不会因为不能应付复杂多变的社会激烈的竞争而备感痛苦。孩子迟早都要去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自己的人生。可是许多父母却不愿意让孩子出去,怕孩子经验不够,又怕他们被骗,什么都不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样做只会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经不起一点挫折。

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们就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不肯让孩子吃一点苦。他们千方百计为孩子打点一切,使孩子成长在非常安逸的环境下,孩子在成长中很少或根本就没遇到过挫折,表面上一帆风顺,其实非常危险。孩子没有机会经历挫折,严重缺乏抗挫的能力和经验,一旦遭遇困境就会引发种种问题。

6岁的豆豆活泼可爱,由于她的妈妈是她所在幼儿园的教师,所以她在上幼儿园期间一直被老师“特殊照顾”,没有经历一点点挫折。可是当她结束幼儿园的生活进入学前班以后,因为没有了以往的“特殊照顾”,她便产生了一种失落感。

生活中,还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如果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妈妈们便不会再给孩子买有鞋带的鞋子;如果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妈妈们就不再让孩子走近洗碗池。这样的孩子只能永远都不会系鞋带,也永远不会洗碗。而且长大以后遇到困难几乎都想办法绕开,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克服困难的方法。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生怕委屈了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小心翼翼。孩子能做的事不让做,孩子能参加的活动不让参加,长此以往,孩子好奇、好玩、敢于冒险的天性慢慢被泯灭,养成了胆小和懦弱的个性。并且,孩子本来应该树立起的坚强意志也会因为父母的纵容而被磨灭。

比如,孩子摔倒了,妈妈立刻抱起来,然后埋怨天埋怨地;孩子在学校里摔破了皮,爸爸会不惜代价地去学校“讨个说法”……父母把孩子娇惯得不知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什么叫作挫折,斗志渐渐消磨,稍微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无所适从,甚至意志消沉。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两种人能经受得住考验:一种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另一种虽没有逆境可言,但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心胸开阔,有坚强的个性。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没有逆境。要想让这些孩子成材,让他们学会正确地应对挫折,更成了挫折教育的重点。父母们必须适当地对孩子进行“逆境教育”,有意地创设一些困难与挫折的情境,或提出一些严格的要求,使孩子得到情感、意志与适应性的训练。可以试着把这种“苦难教育”深入到孩子的游戏中进行,并作为妈妈对孩子教育的一大指导思想与内容。

一、学会用“劣性刺激”来磨砺孩子

有的父母抱怨孩子胆小娇气,有的父母抱怨孩子耐挫能力差,平时说两句就哭鼻子,更不用提批评了,还有的孩子动不动就跟父母怄气,全然不在乎父母对他的爱。这不是孩子的错,因为自从生下来,他就没有权利选择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他们对饥饿、寒冷、委屈、挫折很少有机会体验,这时又怎能苛求他对这些有巨大的承受能力?老虎没有在深山野林生活,就没有狂风暴雨的洗礼和林海雪原的磨炼,取而代之的是自幼得来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无形中,老虎就没了锐气、软了筋骨。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所以,父母在对待孩子成长时,必须改变原有的意识和方式,必须给孩子一些“劣性刺激”,让孩子在令人不快或不舒服的外界刺激下得到适当的磨炼,以提高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相比较温室教育,这才是孩子成长必需的良药。有四种常用的“劣性刺激”:

(一)饿饿他。很多孩子偏食、挑食、食欲差,这其实是因为父母的溺爱让孩子从来不缺好吃的,他想吃啥就有啥,自然就感受不到饥饿的滋味,吃饭时也就没胃口。俗话说:“欲求小儿安,应忍三分饥与寒。”只有知道饿的滋味,才会知道“饥不择食”。所以,适当地让孩子饥饿,是改变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一种好方法。

(二)累累他。孩子懒惰,没有责任心,父母再辛苦他也无动于衷,要想让“白眼狼”有变化,父母就要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喊停,而且不要再上学车接车送。过度的呵护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就是自己的双手和双脚,辛苦也是理所当然。父母不妨鼓励和督促孩子干一定的家务劳动和参加各种有益活动,自己的事自己做,父母不要什么都包办。

(三)难难他。很多孩子意志薄弱,因为父母总是为他安排好了一切,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孩子有啥事都去找父母,一旦离开父母,他们就会变得“不堪一击”。父母这时应该有意识地为他设置一些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克服的困难和挫折,给他以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方法。

(四)批评批评他。孩子人虽小,脾气却挺大,这也怪不得他们,如果谁一生下来就听着“甜言蜜语”,谁都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这就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批评。对那些学习拔尖、容易骄傲的孩子,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更应不失时机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让他们体会到失败和受批评的滋味,化阻力为动力。良药苦口利于病,父母们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劣性刺激”。

二、鼓励和支持孩子克服困难

当孩子处于挫折中时,不仅要鼓励他,使他拥有战胜挫折的力量与勇气,而且要告诉他:当自己力不能及的时候,最好积极调动别人帮助自己。要么是寻求父母的帮助,要么找其他朋友,甚至是找陌生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战胜了挫折,而且他会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懂得如何体谅与关怀别人,如何增强团队凝聚力。所以,作为父母,既不可对孩子过分溺爱,更不能对孩子放手不管,唯有善于引导,及时指导以及在必要时的帮助和鼓励,才能促使孩子鼓起勇气,正视面前的困难,从而勇敢地去克服它。理智的爱,可以使孩子紧张的情绪得以松弛,可以使孩子增强与困难拼搏的勇气;父母的关心和同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孩子需要的是慈爱而不是溺爱,严格而不是严厉,诱导而不是包办的环境中生活,会得到莫大的安慰和力量,激发起正视困难的勇气。反之,如果没有父母的鼓励、引导和帮助,孩子遇到困难后,感到孤立无援,往往会表现出沮丧、恐惧、萎靡不振,并想躲避困难。有些孩子遇到逆境时会产生消极的想法,经常垂头丧气,而且采用一些逃避的方式。想要把这种现象改变,就要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告诉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地去面对困难。

例如,当孩子害怕游泳时,妈妈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准行!”在孩子一次次克服困难以后,他们的勇气就会增加,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心理的恐惧感就会渐渐消失。

自信就会自强,这时孩子会对自己说:“我行。”“我可以。”

三、引导孩子用乐观心态应对挫折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普遍现象,只有经历磨难的勇者,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父母必须明白,要想让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自小接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在逆境中经过千锤百炼的孩子才能更具生存竞争力。生活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父母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在逆境中开放的花更美,就像冰山上的雪莲那样的纯洁、美丽!父母们要让孩子相信:挫折和困难是上帝给予他们的试金石,它淘汰懦弱和无能者。坚强者更懂得人生,懂得如何完善自己,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逆境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顺境可以出人才,但是逆境、挫折更容易磨砺意志。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人更具生存力和竞争力。因为,从逆境中打爬过的人不仅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所以更加成熟。他们能把挫折看成一种财富,深谙只有失败才可能成功,成功是建立在失败基础上的,因此更具有笑对挫折、迎难而上的风范。

苦难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门课,也是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它能磨炼人的意志,让人和善,让人坚强,让人奋斗。经历过苦难洗礼的孩子,才会懂得珍惜生命,珍爱生活,因为苦难改变了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也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因此,要想让孩子将来有一个辉煌的人生,就必须让他们从小经受苦难的洗礼。父母应该试着给孩子苦难,才能让他真正强大。要让孩子小时候就适当地知道一点忧愁,经历一点磨难。对孩子来说,经历一点磨难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这是从孩子的长远利益考虑,同时,这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和意志力,可以更好地让孩子健康成长。

“建言献策”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适当地让孩子了解家里的情况,让他知道你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从而理解大人的持家不易。有必要的话,做父母的还可以带自己的孩子去看看自己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情况,让孩子亲眼目睹你工作的辛苦与劳累,告诉孩子这样做一天可以赚多少钱,让孩子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这就是一次活生生的苦难教育。

孩子本有的乐观不能当肤浅

乐观像一股永远都不会枯竭的清泉,又像一首没有歌词却永远不会停止的欢歌,可以使我们的灵魂宁静,可以使我们的精力恢复,也可以使我们的美德更加芬芳。孩子如果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那这种愉悦的心情会使他的灵魂以及精神都得到滋润,虽然会有烦恼和不安影响着这种美好的心情,磨难和挫折也会消耗它,但是这如清泉般的心情却永远存在,不会枯竭。让孩子保持乐观的心态,一定要微笑着面对生活,这是必要的。

但父母们因为自己经常遇到生活的艰难,便对着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的乐观嗤之以鼻,觉得孩子肤浅。

一些家长自己心情沮丧,当孩子表现出天真烂漫、心情愉快的样子时,他们往往很难受到感染,也因此常常错把孩子本有的乐观当肤浅,把自信与活泼看成鲁莽,加以指责,使孩子养成悲观的态度。因此,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要注意这一点,保持乐观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乐观的孩子,总是对自己遇到的人或者事有着积极的解释和向往,也更容易和周围的人友好地相处,得到他人的喜欢和帮助。父母应该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小宝贝充满着乐观和开心呢?我们来给您支几招吧。

一、父母要以身作则,做乐观的人

想要孩子乐观,父母首先应该是一个乐观的人。因为儿女在父母的身边时间长,受父母的关爱最多,会产生一种依赖认同的反应,所以会把父母的行为特质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内化。如果父母总是让孩子看到乐观的笑容,孩子就会阳光灿烂;如果父母经常唉声叹气、愁容满面的失落,孩子遇事也会经常从消极的观点评论事物,他的举止中也会表现出忧心忡忡以及多愁善感的样子。

父母乐观与否,对孩子乐观的形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为了让孩子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态,拥有心情愉快、朝气蓬勃、充满自信的童年,请父母们常常对孩子微笑,教会他们乐观地笑对生活。

欢欢的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是欢欢却像她的名字一样,常常笑,家里充满着欢声笑语。爸爸喜欢运动,喜欢带她去爬山,妈妈喜欢刺绣和针织,常常给欢欢做好看的衣服和手帕,虽然都不值什么钱,但是欢欢总是很开心。欢欢常常对爸爸妈妈说,回到家总是很开心,她也把学校里的开心事说给爸爸妈妈听。开心是一家人相互分享的礼物。问欢欢有没有遇到烦心的事情,欢欢说:“当然有,但是爸爸妈妈都能微笑着面对,我也一定能!”

二、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到乐观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培养孩子的乐观个性,是一件充满乐趣和挑战的事情。通过玩耍中细小的点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乐观态度,通过玩耍中遇到的问题,对周围环境的控制,发现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使孩子产生足够的信心,在他们遭遇困难时,才会主动积极地想办法面对困难,成长为乐观开朗的人。

让儿童自由玩耍,不仅会促进孩子对一切新事物的热情,同时也会让孩子产生满足感和愉悦感。喜悦能让孩子性格乐观,而使孩子获取喜悦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玩耍。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经常鼓励孩子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孩子可以在快乐中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快乐地成长。

童童是一个乐观的孩子,他的乐观是在玩耍当中建立起来的。童童的家里有一把三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木椅,坐上去摇摇晃晃,童童喜欢在上面玩,他说这椅子真好,像坐跷跷板。童童还喜欢走起伏不平的小路,他说:“这路真好,走起来像滑滑梯。”童童也喜欢看彩灯,街边上有五颜六色的彩灯,他会看得非常入迷。

爸爸妈妈也一直让孩子这样玩,有时候也抽时间和他一起玩。正是因为有了玩耍的喜悦,童童才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有一次,童童突发高烧,需要打针,看别的小朋友都哇哇大哭,童童却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主动配合护士打针。妈妈问他怎么能这么镇定,童童说:“我病了,需要打针!我打针了,虽然疼一些,可是我很快就会好起来,这样就可以开开心心地玩儿了。”

“建言献策”

玩耍给了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因此父母们可以通过鼓励或创造条件给孩子玩耍,这不仅能让孩子开心,也能让孩子学习到很多在课堂上、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同类推荐
  • 现代儿童教育缺少什么

    现代儿童教育缺少什么

    孩子刚出世是天真无邪的,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关键在于后天环境影响才有了差别。大的环境有三个:家庭、学校、社会。其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一个人接受的最早的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品格、情感、思想等影响非常重大,对生活、学习、劳动等各项习惯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和补充。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广泛,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影响越来越大。这三方面因素决定了孩子是不是能够长好,长到什么程度,长成什么样子。孩子长不好的原因就出在这三方面。只有对它们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培养好孩子。
  • 孕妈妈每周健康方案

    孕妈妈每周健康方案

    本书以周为单位,详细介绍了妊娠期孕妈妈和胎儿的变化,并针对孕期生活、营养饮食、趣味胎教、适度运动等多方面内容,为孕妈妈讲解最全面的孕期保养知识,建立最科学的健康方案。
  • 做个快乐的甩手家长(社科精品书)

    做个快乐的甩手家长(社科精品书)

    学生平时在学习当中要少考、多学、知识面要宽,学校要特别注意学生自由发展兴趣,甚至鼓励“偏才”。循规蹈矩的孩子缺乏创造力,“全才”不见得都会发展,有些书呆子,没有什么戏唱。
  • 磨刀石:专注与圆融解码

    磨刀石:专注与圆融解码

    一个困扰千千万万学子的热点问题;一个关乎每个家庭幸福的热门话题;一部历经十年读书炼心的生命感悟。作者花费十余年时间,以独特的视角撰写的这部关于有效家庭教育问题的著作,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既朴实又艳丽的鲜花。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倡导的借助心智修炼驯服精神、培养智感与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 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与自身家庭教育经验,通过近二百个通俗易懂、亦理亦趣的家庭教育故事,围绕孩子尊严养成的各个方面展开,让广大父母明白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树立自尊,真正地让孩子“站起来”。
热门推荐
  • 千年诅咒:倒转五芒星

    千年诅咒:倒转五芒星

    传说,“666”是魔鬼的符号,出生在三个6交汇之时的人,是撒旦的化身。而她朴倾儿便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出身在六月六日阴历五月初六的女生。一个有着“倒五芒星”记号、只会给家人不断带来厄运的魔鬼之子。5岁那年,爸爸妈妈在孤儿院遗弃了她。他是传说中的索罗门王,冷酷邪魅。一直寻找着有着“倒五芒星”记号的人,他想要杀了她,结束这样的命格。可却是一时的犹豫,想要都弄她,最后竟知自己爱上了她……
  • 神王途

    神王途

    剑舞长空,披坚执锐,笑看红尘,武破苍穹...没有最强的招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武学。强者,当自创武学,集大道于己,傲世群雄。。武之奥秘等待着绝世的强者去发掘...一剑苍穹破,一怒天地颤..魔瞳凝视,天道崩溃..群雄逐鹿.唯我独尊..
  • 黑色天梯

    黑色天梯

    生活虽苦,魏新海总会熬下去。从他出生开始,十几年来的起伏跌宕让他早已淡然但一而再,再而三的压迫让他不得不走上另一条路。幸福到底是什么?他也不知道,四周的漆黑让他只能看见头上一束若隐若现的光芒。抓住它,或许就能幸福了吧?他一步步向上走去,无数的尸体却已被他踏在脚下。
  • 魔舞天逆

    魔舞天逆

    气旋被废,魔种入体!所谓正邪?唯心永恒!少年自杀戮中崛起……却发现一切皆是局……在这片浩瀚的天地间,万族林立,群雄涿鹿!看吾以魔之姿态,逆破乾坤!
  • 成功从了解自己开始

    成功从了解自己开始

    黄悌明,1984年生,浙江省义乌人.欲望成功学的创始人。作者2007年大学毕业之后,从事过设计,销售,外贸,电子商务等多种行业的工作,由于对成功的渴望,以及喜欢思考问题的个性,作者一直想要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成功的方法。经过长期对成功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学科方面的学习、思考与研究,作者一点一滴的积累了大量相关的知识与灵感,并对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最终创立了一套独特而较为完整的成功学体系.
  • 末日之骑砍天下

    末日之骑砍天下

    末日世界有点乱,丧尸又太过恶心。媳妇也是要保护的,所以樊哙要自敕为王。誰说唯快不破?樊哙觉得人多势众才是硬道理!所以系统出现了嘛~~~~~
  • 望君莫相念

    望君莫相念

    她的母亲是风尘女子,父亲是王爷,于是从小她便被众人嫌弃。八岁被赶出王府,直到奄奄一息之际才被人所救,签了卖身契“从此以后,我会让你不愁吃穿,但你也必须助我儿登上巅峰,你可愿意?”“我愿意!”她与他从小一起长大,终究在最美的年华里动了凡心,可那张纸早已决定了她只能是为一个他除尽荆棘,助他登上最高位的工具。“你莫忘了你的身份”“卑职从未忘记。”她和他,看似理所当然,却终都败给了命运,只因为这无情而矛盾的年代。
  • 瑜洲之等你说爱我

    瑜洲之等你说爱我

    一个完美演员,一个职业模特,当两个人碰撞到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入戏出戏掌握娴熟?到底谁深陷其中~两人又会有怎样的困难……
  • 装傻的艺术

    装傻的艺术

    本书分“做员工,要有傻气”、“当老板,要大智若愚”、“交朋友,要有傻劲”、“对爱人,要傻得明白”四篇介绍了工作、生活中的人生哲学。
  • 纨绔至尊

    纨绔至尊

    古武界的一名天才--夜羽,因无意间获得重宝,走漏风声,被十大宗门之一--星云宗得知,而被追杀,最终魂归天葬雪原,却意外重生到地球。且看其如何逆天而行,令天地为之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