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1500000040

第40章 炎帝伊耆氏

沁源羊头山

茫茫九州,虽五千载沧桑,遗迹总会遗留依稀的久远信息。

在炎帝神农氏的研究中,羊头山的名称极为关键,始终与炎帝神农氏有着割舍不断的内在联系。《水经注》记载:“沁水出上党涅县谒戾山,沁水即涅水也。或言出谷远县羊头山靡谷”。《水经注》另一处记载“原公水出兹氏县西羊头山”,说明了羊头山在山西地区的存在和影响。

《汉书·地理志》记载,上党郡谷远县有羊头山,是沁水的发源地。汉代的谷远,就是今天的沁源。地以“谷”名,暗示了它与神农的瓜葛,说明这一带也是炎帝族活动的范围。而此羊头山,《山海经》中有记载,为“谒戾山”,这就要引起我们的格外关注了。

《山海经·北次二经》记载:“谒戾之山……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水经·沁水》曰:“沁水出上党涅县谒戾山。”《元和郡县志》沁州绵上县记载:“羊头山一名谒戾山,在县东北五十里沁水所出。”《淮南子·地形训》曰“清漳出褐戾,浊漳出发包”,高诱注:“褐戾山在上党沾县。”雍正《山西通志》乐平县下有云:“少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一名褐戾山,一名何逄山,又名沾山。”《元和志》记载“谒戾山一名羊头山”,此与相传炎帝建国的长治羊头岭、炎帝陵所在的高平羊头山,皆属古上党地。其间关系,亦可想见。

同时古“谒戾之山”的山麓地区武乡县,发现有原始的石磨盘、石磨棒,属磁山文化时期。地理位置在漳河上游,与下游的磁山文化区分布连成一片。

对此,《羊头山新记》记载:“又按诸志,凡羊头山以形命名随处有之。在冀州之域者有三,其一即此山。其一在汾州西北十五里,见《一统志》。其一在古谷远县沁水所出,见《汉书》及《水经注》,今沁源县绵山是也”,记载内容一致无二。

冀州陶唐

郦道元所以书写《水经注》,是因为水所经之处,都是中华农耕文明最重要的区域。那么,此羊头山之水、即沁水流经的太岳流域,也正是中华农耕文明最不能忽视的九州之中的冀州。

《淮南子》高诱注:“冀,尧都冀州”;《禹贡》记载“夏禹治水从冀州始……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创修石渠书院碑记“睠怀明德,禹迹茫茫。既修太原,至于岳阳”;重修儒学碑“惟唐尧都平阳,则岳阳邦畿也”。《周礼》记载“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安泽居霍山之阳,曾名为岳阳县,是沁水流经的区域,唐宋设县至今。

《尚书·尧典》有“肇,十有二州”之说;《荀子》张觉注“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豫州、梁州、雍州。舜又从冀州分出幽州、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共十二州”,冀州始终是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古唐国即后来的晋国,其在中华民族的位置、在中华文明的地位可见一斑。《史记·晋世家》记载“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

一代文豪,《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撰写的《平阳府志》和清康熙年间编修的《安泽县志》记载“尧筑唐城”,称安泽为“帝尧陶唐氏畿内之域,大禹治水首功之地”。“畿”字,左下“田”字为土地,中间“戈”字为以戈保卫之意,上边“丝”字为线,即界线。三字合体为“畿”,意为古代王都周围的一定范围的地方,后世引申为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方。组词常为“京畿重地”等。

“陶唐”与“尧”等几个字的笔划内,亦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

“陶”字的右半边,上边是“勹(bao)”字头,表示有顶的山洞形状。下面是一个“缶”字、中间“午”是“杵”字的省写,下边是“臼”字的省写。这个字表示用杵在臼里舂泥。杵和臼是一套工具,那么,“陶”字是用杵和臼操作,为什么不是舂米呢?这还要看陶字的左边还有一个“阝”旁,是“阜”字的省写,代表山坡,意在山坡上舂泥然后做陶器(杵米则在居住的平地)。读音“陶”是杵臼舂泥的声音“陶陶陶……”这个字的“形音意”是完美的统一。

人们制作的陶类器具,有一种就是缶,是一种餐具。战国时期,秦王与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要赵王鼓瑟、就是弹琴,并立即记入秦国史册。蔺相如为了挽回赵王的尊严,舍身相逼迫使秦王击缶、敲了这种餐具一下,也立即被记入赵国史册,这个“缶”就是陶器。用餐具在陶制缶里取饭菜,动作相似于在杵臼里舂米,所以用了“缶”这个字,非常形象。

“唐”字上边是“广”,代表山崖,中间是一只右边横伸过来的手,握一个垂直的木棒,下面是一个容器。字的整体好像正在舂米脱壳,但又不是舂米。因为在山崖下常常有水,不是舂米的地方。远古时期,在这个地方这个动作只能是舂泥,舂好的泥就能制作陶器了。舂泥的声音“唐唐唐……”所以形成“唐”的读音。这个字的“形音意”也是完美的统一。

“陶”的读音来自“陶陶陶……”的做工的声响,与“唐唐唐……”做工发出的声响发音相近,其实两种表达方式描述的是相同的声音。如同现代汽车鸣笛,可以描述为“嘀嘀……”也可描述为“哔哔……”如果心中想着是“嘀嘀……”听着就感觉很相似;如果心中想着是“哔哔……”听着也同样很相似。人具有“相似性”联想功能的大脑,与只能成为“太牢”或“少牢”之牺牲的动物本质不同。

古代大量普及制作陶器是陶唐氏时期,那为什么还称他为唐尧呢?

尧字的古体是“堯”,上面是三个“土”垒起来,“兀”是高而平的象形字。因此“堯”就是用泥捏好陶器层层垒起来,高高地入窑摆在台子上烧陶器的象形字。所以,“堯”仍然表示制作陶器,与“陶唐”表示了相同的意思。简体“尧”字由“戈”与“兀”组成。“戈”高于士兵身高,意为高。“戈”“兀”二者合体,共同强调高的意思。因此说明帝尧的形象是高大威武。陶、唐、堯这一组字,透露了唐尧那个时代农耕早已成形,社会发展主要体现为手工业制作陶器的重要历史信息。

尧的都城平阳,即现在山西临汾地区,是古唐国,至今还有陶唐峪、陶唐村。周朝初期,周成王分封了诸侯叔虞管理唐国。隋唐时期的唐太宗从山西太原起兵时,首先在太原唐叔虞祠祭拜唐叔虞,承诺并兑现了夺取天下后取国号为唐。现在国外还称华人为唐人、穿唐装,华人居住区都有唐人街。

陶器在英文里是pottery,意思是埋在土里的瓦片。说明世界各民族都很早就学会制作陶器,是生活迫使人们首先探索餐具等生活必需品的制作,这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冀州伊氏邑

屯留县在西周时还有“陶唐”的名称,那么以安泽坐落于“尧都平阳”即今临汾市左近,平阳(古尧都)与屯留(古陶唐)之间,可知此言不虚。顾祖禹编著,被称为中国历史地理巨著、千古绝作、海内奇书的《太平方舆纪要》记载:“安泽县东北九十里有古唐城(今安泽县唐城镇),相传尧都故址”。《水经注》记载:“沁水又南,经陭氏县故城东……古为冀州治所”,已是明确的地理位置,亦在其他文献记载为“冀州(治陭氏)幽州(治离石)并州(治晋阳)”,而九州之中的冀州特指“治陭氏”“古为冀州治所”。至此,安泽与“帝尧”“冀州”已经紧紧联系起来,已非寻常郡县的规格,赫然“古国之都城”。

《辞海》注:“邑:古代称国为邑。《左传》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君决于郊郢,御四邑。杜预注:邑也,国也。”光绪《山西通志》记载:“沁水之滨,古有伊氏邑,战国属赵国,或亦炎帝之遗踪。”《中华姓氏来源》记载“伊姓来源于唐尧或伊尹,唐尧之后有冀氏,尧的后裔曾封于冀,建立冀国,因为尧是伊姓,所以说唐尧之后有冀氏”,至今安泽县有冀氏镇,为晋卿冀芮、上大夫冀缺故里,北魏设冀氏郡。

根据《辞海》中对“邑”的注释,这个在商周之前就名为伊氏邑的伊氏国是何人之国?历史追溯到商周前的上古,三皇五帝中,唯炎帝因“初国伊”称伊氏,“继国耆”称耆氏,这个古伊氏国应即今安泽县。

距安泽县城6公里有一个乡镇“郭都”。按照《辞海》注释:“郭,城的外墙;都,中央政府所在地。”显然,郭都是安泽历史遗迹的重要印记。

至此已知,安泽与“陭氏”“伊氏”“唐尧”等上古氏族直接相关。

《潜夫论》记载“有神农首出常羊,感任姒,生赤帝魁傀,身号炎帝,世号神农……后嗣庆都,与龙合婚,生伊尧”,表述了尧的母亲与炎帝神农氏族的血缘关系。则尧与炎帝神农氏一脉相承。

《竹书纪年》记载:“帝尧陶唐氏,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眉八采,须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梦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归之。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即《左传》引《夏书》:“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竹书纪年》记载:“唐尧及夏国同居冀州。”

据《纲鉴易知录》《帝王世纪》载,帝尧是帝喾的儿子,为黄帝的五世孙,母亲庆都,姓伊氏,为炎帝后裔,炎帝姓伊耆。尧生于丹陵,养于伊地外祖家,从母姓伊。尧助兄帝挈受封于陶,年十五复封于唐。

以上记载,包含具有炎帝神农氏血统的后世帝尧“封于唐”“陶唐”“居冀”“冀方”等有效信息,即尧都在平阳,今临汾一带。古籍有记载“尧)初居冀方,后迁平阳”,尧的“初居冀方”正是今日之安泽,由安泽而后迁平阳。临汾,即“西临汾水”之地,正是周朝初期“河汾之东方百里”的古唐国。

尧建都于平阳,封长子丹朱于长子县。从襄汾陶寺遗址的发掘引证,到今霍州市陶唐峪的传说,这些明显带有帝尧标识的地名,都为尧的活动中心在今临汾、安泽一带提供了佐证。

那么,安泽属尧属地范围无疑,朱载堉所述安泽所依之沁水上游有羊头山,相互之间便有了文化的内在联系。

《竹书纪年》记载:“炎帝自伊徙耆,故曰伊耆氏,伊即帝尧母家。”《中华姓氏来源》之“伊姓来源于唐尧或伊尹”,显然并不确定。唐尧是尧舜时代,伊尹是商代人物,伊姓只能是来自古老的“自伊徙耆”之炎帝神农时代,“伊即帝尧母家”即为佐证。

台北炎帝宗亲会、炎帝154代孙姜竹先生研究之炎帝神农分支分氏世系表,特别注明炎帝神农氏始祖魁傀亦名“伊耆氏”。并于第十八代支系孙之中查到有“伊洛”氏,似说明炎帝神农氏后裔或可能发展至伊与洛的地域。这对炎帝神农十八代之后,今河南伊川洛水一带的文化源头是一个重要的参照。

清代学者雷学淇在《竹书纪年义征》书中写道:“耆,姜姓国名。炎帝自伊徙耆,故曰伊耆氏。伊即帝尧母家,耆即文王所伐,皆炎帝支庶之封使守祧中邑者也。”《礼记·祭法》记载“远庙为祧”,孙希旦集解:“盖高祖父高祖之祖庙也。”这与“封参卢于潞守其先莹”,即守其距潞城南160里高平羊头山东南之祖庙陵墓,这种祭祀先祖的传统是一致的。

按此脉络,“尧之母家为伊氏”,母家即姥姥家。由此上溯,伊为“上世所国”。那么上古世代之“国”,便自然前推到了炎帝神农时代。

《路史》记载之“耆:侯爵自伊徙耆,爰曰伊耆。一曰黎也。故《大传》作西伯戡耆,史记言文王伐”。《尚书》记载“西伯既戡黎”,都记载为上党地区。《路史》记载的“宣公十五年荀林父灭赤狄潞氏”,“潞氏甲氏,盖亦先王之世渐流于狄而非狄之出也”,透露了伊耆氏即炎帝神农氏,最初是由比较明确的安泽一带,迁徙至高平长治一带,由此便有“神农上了羊头山”。

但是,炎帝神农氏为什么要由“伊”徙“耆”呢?

炎帝自伊徙耆

洪荒时期,常有洪水危害,炎帝神农氏居安泽高山大岭有安全保障。但至农耕初创时期,安泽却并不具备农耕发展的基本条件。清顺治十二年岳阳县上疏:“山荒之地固是荒芜,仅有河畔平地。大水泛涨,平地又冲”。九月陈抚台复疏:“看得岳阳设居万山之中,乃最瘠最疲之小邑也”。

姚邑侯整顿粮规记(清光绪二十三年)“岳邑僻处深山,地瘠民贫。本已困苦难堪,兼之大侵后田畴多荒,户口凋零。劫余穷黎……”

雍正十二年版《岳阳县志》序,开篇“岳阳僻邑也,千岩万壑,地瘠民稀……岳所隶周围乏八百里,山巅既乏沃壤,水崖又多石田。岁一未稔即至流离,山行二三十里始得一村,村不过四五家,境内除邑设立市场外余无它市,生斯土者或终生不知贸易事,以故民多贫苦”。

如此贫瘠地域,不可能大范围发展农耕,渔猎采集时代是适宜先民居住的,农耕技术高度发展之后,就不可能再以此地为农耕种植根据地。炎帝神农氏始创农耕,必然要寻找更为适宜的环境。那么炎帝神农氏的“自伊徙耆”迁徙,就是历史的必然。应该说,炎帝神农氏“自伊徙耆”的迁徙,是社会发展由渔猎采集到农耕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

如果炎帝神农氏确实“自伊徙耆”、自安泽迁徙至高平长治一带,会不会还可能有什么其他什么证据呢?

这可以从历史记载较为丰富的后世帝尧反证过来。

《竹书纪年》《皇王大纪》《论语类考》《宋书》《通志》《路史》《绎史》等诸多史书文献都一致认为“尧母陈丰氏曰庆都生尧于丹陵”,古代学者也一致认为“丹陵”即“丹林”,即《山海经》“谒戾山……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记载“丹林”之“丹朱岭”,丹水以“陵”“林”“岭”而得名。

《竹书纪年》记载“长子尧子丹朱所居”,长子县得名即为尧封自己的长子丹朱于此,至今长子县还有丹朱岭地名为证,可知此说不虚。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距今4400年前,尧选择贤者禅位于舜,而自己的儿子丹朱未成大器,无治国之才,只能封于自己的出生地,母庆都所居之故地,同时也是先祖的故地,即炎帝神农氏“自伊徙耆”迁徙所至之高平长治一带,获得先祖的庇护,承袭祭祀,保护祖陵与家族。而不可能封至没有根基的其他地区,应是当然之事。

《宋书》引《春秋合成图》记载:“赤帝……其先出自块隗,翼火之精,有神龙首出于常羊山,庆都交之,生伊尧。”这其中内含的重要信息是“羊山”“块隗”。“羊山”是地址信息,“块隗”是血脉信息,应该是“魁隗”之后一脉,就是炎帝神农氏、伊耆氏之后裔,即“有神农首出常羊,感任姒,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后嗣庆都,与龙合婚,生伊尧”。丹陵即丹朱岭之高地,在羊头山与发鸠山之间偏北、羊头山西北方向18里,庆都才可能与赤龙、即人中之龙赤帝之后相交生尧。

归纳上述脉络:炎帝神农氏“自伊徙耆”,由安泽迁徙至高平长治,开创农耕于羊头山。其后裔帝尧,进一步将成熟的农耕技术传播发展于氏族所属故地,上党以西方向、太岳山以西平阳一带。《路史·国名记》记载炎帝神农氏之子“柱所都蒲阪”得以证明,后来的“史载榆罔(参卢)命蚩尤守小颢(运城安邑)”也进一步说明,运城地区已经成为农耕的重要地区,至帝尧继续向平阳(临汾)发展,这是先进生产力对地域拓展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此说与《山西通志》记载“沁水之滨,古有伊氏邑,战国属赵国,或亦炎帝之遗踪”,《竹书纪年义征》记载“耆,姜姓国名。炎帝自伊徙耆,故曰伊耆氏。伊即帝尧母家;耆即文王所伐,皆炎帝支庶之封使守祧中邑者也”,属一脉相承。

出土的石器,进一步为这段上古历史增添了佐证。

近代以来,高平城南、北、东分别发现新石器晚期遗址,出土红色、灰色陶片、兽骨、石斧、石锤、石犁、石球、圆底石簇和尖底石簇等。石犁的出土,标志着当时已经进入农耕乃至牛耕时代。向西安泽一带距此仅50公里的下川遗址出土的3个圆研磨盘,是用来加工谷物的,中部已经凹陷成坑,这标志着沁河流域先民在狩猎的同时,还大量地加工和食用谷物。

至此,以上党羊头山为中心,西有下川,北有武乡,东有磁山,南有裴李岗,四地均有石磨盘出土,形成整片农耕区域,既然上党盆地有更适于大面积耕作的嘉禾产地,炎帝神农氏还会继续以安泽为都城吗?“自伊徙耆”“神农上了羊头山”是必然选择。

光绪《山西通志》卷五十《古迹考一》以为古黎国“盖长治、壶关、黎、潞诸县皆是也”。此一带传炎帝神农氏故事。所谓黎亭,即今长治县北黎岭,俗称黎侯岭,亦为羊头岭,相传炎帝建国处。沁水之滨,古有伊氏邑,战国属赵国,或亦伊耆氏之遗迹。

看山西地形图,安泽位于上党盆地与临汾盆地之间阻隔的太岳山脉之上,间有沁水奔流,是关山险阻之地。

今日的安泽县城由南至北分别排列的历史战争遗迹“老寨”,可瞭望东西数十里;“大寨”西控浮山,南下沁水,东趋长子,北卫县城;“王寨”可控东趋上党之要路;“高台寨”“永兴寨”扼守沁河以西官道;“唐王寨”,唐城以北山川尽收眼底,是隋唐时唐兵攻取霍邑的主帅据点;“永宁堡”,唐城居民遇兵匪时入堡防御之工事。诚如民国二十一年《重修安泽县县志》序所述:“安泽旧称岳阳名区,东倚太行,西接尧都,南带沁水,北枕霍山,地灵人杰,实陶唐畿辅之域也”。

沿山谷自北向南的沁水,两侧有23条支流汇入,要津须靠木船摆渡,6月份安泽进入汛期,激浪拍岸,飞湍流急,每年山洪暴发5—8次,是为天然险阻。

这一系列古代作战工程,本身地形险要,再加高山大河,共同构成上党盆地与临汾盆地之间太岳山脉阻隔的战略要地,关山险阻。在征战频繁的上古时代,是据上党的姜羌氏族必须占据的战略要地,天然屏障。炎帝神农氏居上党必须同时据安泽,这是地缘政治的基本规律。

《尚书·禹贡》记载:“既修太原,至于岳阳。”《水经注》记载:“太岳山,《禹贡》所谓岳阳也,即霍太山矣。”因此,“岳阳”就是太岳山脉南部。安泽正属于“岳阳”即太岳之阳。而“太原”之名,古时泛指地势较高的宽阔平地。西汉孔安国传“高平曰太原,今以为郡名”。郡名属秦汉郡县制之后的太原郡,即今太原市地区。而古时“太原”泛指高而平之地,属于一种地理特征,符合此特征的地方应该不少。

至此,另一处记载或可帮助我们对此作出判断。《述异记》记载:“太原神釜岗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一名神农原,亦名药草山。山上紫阳观,世传神农氏于此辨百药,中有千年龙脑。”显然,上古时代的“太原”,是与“神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地名。以“高而平”的地理特征,似更接近今高平市。

今高平市不仅恰好属于这样的地形,地名也正是“高平”,并且与“岳阳”之安泽距离很近,均属太岳山脉,关键是均属炎帝神农氏的故地。如果后世铸鼎,应该立于羊头山。

同类推荐
  • 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本书主要从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西部生态环境问题、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生态教育、西部地区生态实践——以宁夏为例等方面对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民族地区政府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提供决策咨询。
  • 神秘海洋与生物

    神秘海洋与生物

    海洋到底在什么年代产生,又因何种原因产生?是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实际上,对于海洋的身世,自古至今,一直是人们苦苦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 地理:地球的全面堪测

    地理:地球的全面堪测

    本书内容包括:《难以走出的死亡谷》、《地震中的奇闻》、《神秘的蝮蛇岛》、《各地的奇异怪坡》、《可怕的厄尔尼诺现象》、《大自然管弦乐队》、《世界上能杀人的湖》等。
  • 当代科技简明教程

    当代科技简明教程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而且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江泽民在为中央党校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作的序中指出:“抓紧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干部要从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对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高度认清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从思想到行动上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 科学新视野

    科学新视野

    《科学新视野:世界前沿科技》有着全新的视角,详细讲述地质、航天、环保、考古、能源与材料、社会、生物技术、天文、智能等方面的最新科学发现,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神奇而有趣的科技大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科技发展史。有人曾经这样贴切地形容过科学:“从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进入到高速发展的信息数字时代,科技充分显示了它强大无比的穿透力和覆盖面。科技的力量不可否认。它像一把奇异的剑,化腐朽为神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直到了有利的助推作用。它加速了社会的演化,并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高科技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加快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热门推荐
  • 花开半夏:琉璃一世

    花开半夏:琉璃一世

    在公交车上遇见你一面,再也无法忘掉,花开半夏,一世琉璃。原来你一直在我的身边没有离去,蓦然回首那人依旧灯火阑珊处。“言玺,对不起,让你等了我15年。”“天羽,我明白了,我喜欢的一直是言玺,对不起。”“尤尤,没关系,我等你。”“尤尤,我知道了,我会离开你。”
  • 未妨惆怅是清狂

    未妨惆怅是清狂

    她忍辱负重,是浴火凤凰,今生必定倾覆掉君王的天下!他是一代骄子,是玄界护法,一朝相遇,便放弃了所有!他爱她入骨,她却为了国仇家恨毅然决然的离弃。他恨她切齿,她已悔过往经尽心挽回。半世情缘,指间流沙。一程烟雨,刹那芳华。凝泪无语秋千下,惊鸿已逝,梦断天涯!这里有背叛、爱情、缠绵、悔恨,无辜的情缘,断不开的深情;这里暗潮汹涌,跌宕起伏,阴阳之隔;上演一段绝美的倾世爱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惹来男神百变

    惹来男神百变

    四岁半的笑笑一见真的是南宫毅,不眨眼睛的看着还一脸窃笑“你认识我吗?”,男人同样盯盯的看着身前的可小人儿“你认识我?”,笑笑转身爬上石凳,踏上石桌,蹲在了南宫毅眼前,急急的问“你怎么来了?你会在我这里呆多久?”,第一次见自家公主,再加上如此对白,让我们的总裁实在应接不来,更不知该如何言语。等的心急的笑笑又言“哎!,那你可以闭上眼睛吗?”。奔出来的肖遥看见笑笑的小手在南宫毅的脸上抚摸着,小脸凑上去蹭着南宫毅的脸颊。笑笑看见肖遥来了,急忙狠狠的亲了南宫毅两口“妈咪,快过来,他可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哦!”,然后伸出俩手指把南宫毅惊喜的眼睛遮回到了眼皮底下,“妈咪来,亲亲,快啊!,他要睁开眼睛了”……
  • 名门狂少

    名门狂少

    【水煮白菜最新力作,百万读者追捧好书,免费火爆畅读】名门之后李亦辰意外获得一款来自天庭的APP,可以随时连通天界,与神仙们聊天交友,没事儿抢抢红包,跟太上老君学学炼丹、客串一下嫦娥姐姐的经纪人,友情为百花仙子的产品做代言,李亦辰火了,一下成了天庭红人,不停赚取大量仙币,捆仙绳、镇妖塔、轩辕剑,紫金红葫芦,全都买买买,李亦辰逐渐开始牛逼起来。校花:“亦辰哥哥,你家还缺宠物不,胸大腿长念过书的那种,求抱走。”
  • 寻天心

    寻天心

    老师,天地间真的有一种超越凡人的力量,冥冥中掌握着命运吗?有~那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 公主们的冷爱恋情

    公主们的冷爱恋情

    她,冷漠,高贵,神秘。她,活泼,可爱。他,冷漠,腹黑。他,花心,温柔。他们会碰出什么样的火花?
  • 大神别高冷:狗粮要么

    大神别高冷:狗粮要么

    【真·宠文】33世纪,公元3286年。世纪的警钟已然敲响,韶华中,奏响了星际最悲壮的长歌。一觉醒来落入贫民窟,少女的命运何去何从?一款量身定做的游戏,一段缱绻悱恻的恋曲,她要喝最烈的酒,驾最酷的机甲,统最牛的军队,睡最帅的男人。然而白天威风凛凛的女王,夜里只能做讨饶的猫咪。折磨得人腰酸背痛爬不起来后,恶魔清冷勾唇:“不是你说要睡我?”……QAQ卧槽这到底是谁睡谁啊?
  • 青春,加速跑

    青春,加速跑

    这是一部青春小说,唯美、浪漫系列,讲述了......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毒医庶妃

    毒医庶妃

    她,是来自现代王牌战地医生,医术强悍,心狠冷酷。一朝穿越,化作王府被休弃妇,饱受欺凌。命不该绝,她冷然一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谁若欠我,必定加倍讨回!他,是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的上烨王爷,铁血无情,腹黑狡诈。宫门似海,阴谋仇怨,一张无形的黑网将两人无情笼罩。“觊觎吾妻者,虽远必诛!”“想碰烨王,小心我灭你满门!本妃说到做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