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1500000023

第23章 羊图腾

羊头山又名首阳山。为什么同一座山,会有这几种不同的名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呢?

要寻找这种文化线索,可以从汉字结构里去探索,因为汉字这种“活化石”包含了大量造字时代的古老文化信息。按照“双法字理”,“阳”字的繁体为“陽”,左“阝”为“阜”字的简写,山坡之意;右为“易”,上为“日”,下是月的变形,“易”是日月变易之意,具有经典阴阳学说的内涵。一般说来,“阳”特指山坡上最能够充分体验的那种太阳和光明。山坡有四面八方的朝向,却是以南、北方向来说“山南为阳”,即普照阳光时间最长,照射强度最高的南面为阳,北面阴影方向为阴。如果以东、西方向来说,则是东为阳、西为阴。因此,综合起来东与南为阳,西与北为阴。

《易经》云“奎壁角轸,天地之门户也”。即二十八星宿之奎、壁二宿在西北,角、轸二宿在东南,“伏羲六十四卦之图,以乾居西北,坤居东南,正合天门地户之义”。羊头山“其巅有石,状若羊头,觑向东南”,因此背天门而面地户。按我国古代“地倾东南”的地理认识,正是面向“阳”。这里不仅“山形像羊头”朝向东南,山顶的羊头石也是“觑向东南”,符合“首阳山”之意。“觑”字是窥探、窥视之意,那么只有人或动物方可向东南窥视,正合此山“羊头”朝东南窥视。可见“羊头山”与“首阳山”意思相通。同时羊头石觑向东南,正与炎帝陵墓相对峙,或许并非巧合。

羊头山“山形象羊头”,又有山顶“状若羊头”的巨石。根据“双法字理”之“同音往往同意”的规律,“羊”与“阳”便应该有相通的意义,果然《释名疏正》记载“古‘羊’‘阳’字通”。“阳”有炎热之意,羊肉有燥热之性,冬季食之暖胃,对人的生活体验来说,二者相通。“羊头山”与“首阳山”两个名称,与两方面都相关。

《释名疏正》:“古羊、阳字通。”史载“羊自山出,山为羊之居处,故羊为山神”。《陇州图经记》记载“陇州汧原县有土羊神庙”。

古人认为,羊肉味道甘热,食后可增加人的热量,至今蒙、回等族的手扒羊肉,涮羊肉,逢“冬至”吃羊肉饺子,都是为了抵抗风寒。但羊属炎畜,如常年食用,尤其是夏季食用,于健康不利,因而食羊肉时要搭配黍稷等味苦温的粮食,以达人体阴阳平衡。因此,古籍中就有“羊,炎畜也。黍,高燥所生,与火处相宜”,“凡会膳之宜,羊宜黍”(《周礼》),“羊为甘热,黍为苦温,甘苦相成”(《正义》)等生态保健的记载。

羊皮能御寒,保持身体温暖,因此,人们用羊皮制作了羊皮袄、羊皮裤、羊皮大衣、羊皮坎肩、羊皮帽子、羊皮手套、羊皮皮包手袋用品饰品等,几乎高寒地区人民必备的御寒物品、皮具饰品都有以羊皮为材料。总之,在人看来,羊一身都是宝,这并非是羊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而是人类“万物为我所用”、“无所不用其极”,这只有万物之灵的人能够做到。假设我们突然发现某狼偷偷喂养一群羊,逢生日或节假日吃掉几只,羊皮还要披在身上取暖炫耀,我人类真要惊吓得全体晕死过去。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人们至今不能忘怀《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就是证明。所幸,并无“披着羊皮的狼”,到目前为止也仅有“披着羊皮的人”。

羊头山上有羊头石,因此高平志书又有羊头山“羊自山出,山为羊之居处,故羊为山神。山神为羊,土神也为羊”的记载。但是,羊在任何一座山均可放牧生存,为何特以“羊”命名此山呢?

这必须同时具备“羊”对命名者的重要性、“此山”对命名者的重要性、“命名”本身对命名者的重要性三个要素。

第一,“羊”对命名者的重要性,在于羊是人类最稳定可靠的重要食物来源。特别是在农耕技术产生之前的渔猎时代,以羊群为主的“鲜活而不腐败的易保留食物”,与同样“鲜活不腐败易保留”之“鱼”类,共同构成“鲜活”的样品。因为狼虫虎豹不能饲养,甚至不斩杀断气就难以猎取回来,一时吃不完就变味腐败,很难保证总是新鲜。而温顺的羊捕捉回来,如果其它食物足够食用可以先饲养,待需要时宰杀,肉当然新鲜。“鱼”也同样,多余的可以放入水罐、水池养着。甚至猎获物较多时,鱼总是作为“多余”的留下,因此“鱼”就是“余”,何时烧烤都新鲜。这就是“鲜”字由“鱼”和“羊”组成,“鱼”代表“吉庆有余”的根本原因。至今晋中寿阳县乡间还有名吃“鱼羊包”,常被游客读成“鲜包”,主要原料正是鱼肉和羊肉,显然有久远的历史传统。

特别要说到“羊”,它的肉类总量、易于饲养、吃草而产出肉与奶、可随人类转移等特性,终于成为保障渔猎时代氏族生存的首选可保留食物,这是任何黄金白银珍珠翡翠白玉都不可替代的救命食物。因此《齐民要术》记载“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刘陶曰: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陈思王曰:饥者不愿千金而美一食。诚哉言乎”。而“羊”是渔猎时代能够解决猎获不足时的“储备”食物。这或许就是上古时代形成羊图腾崇拜的根源。

第二,“此山”对命名者的重要性,在于炎帝神农氏于此山获得嘉禾、开创了人类新的、草本类的、根本性的食物来源、拯救了日益短缺食物的人类,实现了氏族生产方式由渔猎到农耕的至关重要的转折,这个里程碑式的转折发生于“此山”,发生于居住“此山”崇拜羊的姜姓神农氏族。这就是“此山”的重要性。第三,“命名”本身对命名者的重要性,在于命名本身就是一个“宣言”,“此山炎帝之所居也”,神农氏族在此发生生产方式的革命,食物构成的革命,“此山”从此成为类似今日“农耕技术研究所”、“农耕技术推广中心”,其他氏族部落都须来此“市场交换”才能获得农耕产品、农耕技术即生存法宝。

据《越绝书》记载,古越族在勾践以前,一直活动于江南会稽山区,从狩猎发展为迁徙农业,即所谓“鸟田”。至于越王勾践迁徙会稽(今浙江绍兴),始接近平原,但其农业仍主要局限于山区,有稷山、麻山、葛山、鸡山、豕山、白鹿山等。江南属亚热带,以此来印证炎帝神农耕种于羊头山,其理相同。羊头山因此成为“圣地”,发现食物之源的伟大,如同太阳的光辉照耀大地。

那么,以“羊”或“阳”命名此山不是历史的必然吗?

因羊头山的山名至少流传数千年,《山海经》、《黑暗传》均有极为古老的记载,羊头石刻只可能在记载之前成形。经反复查看羊头巨石,“羊头”的特征极为鲜明,羊角、眼窝等左右严格对称,质地平滑,并非人们附会的某种“仿佛相似”,完全具备美术意义上的艺术逼真,只能属人工雕琢。因此,就一定是先以“羊”命名此山,并以人工凿刻羊头巨石为图腾标志。是人崇拜“羊”的文化概念在先,人工凿刻羊头标志在后,且凿刻年代极为久远。绝非有石似羊头而附会得名。

那么,这种人为的标志只能是以牧羊为主要生存模式的姜、羌氏族所为。羊头石刻就是上古时代姜、羌氏族在此居住生息的实证。有唐碑北齐碑记载、《山海经》《黑暗传》记载、本地及南方的古老传说、当地炎帝神农氏传说、民俗遗存、地理遗迹佐证等,因此都是“有源之水”。五千年前炎帝神农氏即在此居住活动,“此山炎帝之所居也”绝非虚言。这五十个世纪的久远历史,至此逐渐明晰。

面对这个结论,长期关注炎帝神农文化的米东明、白双法与笔者等均感兴奋,反复自我质疑以便确认没有漏洞。

质疑之一:羊头巨石如果为后世凿刻,此论还能成立吗?曰“可以”。若羊头石后刻,也已先有羊头山名称记载于《山海经》,名称之概念必然是从羊崇拜之氏族内产生。羊头山之名称又必早于《黑暗传》内容随神农氏族后裔迁徙至神农架之前,这个过程的顺序应该是“了解羊头山历史的姜羌氏族迁徙至南方,为定居地起名神农架”,即羊头山之名早于神农架之名。居住羊头山在先,迁徙至神农架在后,前后时间因果关系明确。

质疑之二:可能是神农架先民迁徙至羊头山并取名吗?曰“不可能”。如果那样,羊头山一带应该有神农架的传说。“米”姓为高平六大姓氏之首,米东明家族世居高平,从未在当地听说“湖北神农架”之地名,反而是《黑暗传》证明了北方信息向南流传?原始先民迁徙必是某种压迫无奈之举。上古迁徙不仅是走路,迁徙首先是不断的后有压迫,前有抵抗。迁徙沿途不断地遭遇侵入其它氏族领地不可避免的抵抗作战,攻略领地、披荆斩棘、生离死别、有去无回、杳无音信等等。也不可能原始先民向北迁徙,信息却反而向南流传。人口与信息只能同向流动,不会逆向传播,与今日通讯交通发达时代完全不同。

质疑之三:会是姜羌氏族从别处迁徙来羊头山吗?曰“最初可能”,但一定是在神农氏“尝百草”之前。否则“获嘉禾”就不会发生在上党,而是在别处了。

史学家认为,炎帝族在久远的早年发源于甘肃河湟地区古老的羌族,是以牧羊为主,崇拜羊图腾的部族,最早成为牧羊为主的原始群体。

随着原始先民狩猎技术的发展,各种动物因人类的狩猎逐渐减少,靠狩猎难以获取足够食物的危机日益加剧。人们不得不将幼小的、容易驯化的动物饲养起来,以应付动物食源短缺。动物的繁衍发展导致产生了畜牧业,羊的温顺善良、易于驯服和饲养的个性,“羔……执之不鸣,杀之不啼,当死义者”(汉董仲舒语),即羊被擒不鸣叫,被宰杀时不嚎叫,从容慷慨赴死,与牛未登祭台就恐惧发抖,猪未见刀血就挣扎嚎叫,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义”的繁体为“義”,上半部是“羊”,下半部是“我”,“我”字为“手”与“戈”,手持戈面对羊,羊别无选择地只能为人类做出牺牲奉献,这就是人类舍生取义引喻的由来,为儒家所称道。

汉字由此引伸出与羊有关的字:“犠”、牺的繁体,牛字旁表示牛与羊才能作为牺牲品,分别用作“太牢”与“少牢”仪式。“仪”的繁体“儀”、庄重祭祀的仪式以杀羊为特征。“馐”,羊肉食品。“羞”的古义为有滋味者。“羞”字为上“羊”下“丑”,表示羊如果养得丑即感到羞耻,丑羊最先列入牺牲,故食物常是丑羊即“珍馐”,但烹调后很有滋味。“羊”开“口”吃“艹”为“善”。加肉月旁的“膳”则表示羊作为主食,为进食的雅称,羊肉才称得上美味佳肴。“羡”字在甲骨文里是流口水的字形。

羊还用来表示吉祥之意。金文中的“大吉羊”现在应读作大吉祥,“礻”字旁为后来分类添加,是祭祀的供桌象形字。《说文解字》注:“从示,羊声。祥,福也。”《尔雅·释诂》载“祥,善也。汉:大吉羊。有祥兆、祥瑞、祥符、福禄、祯祥”。

《易经》里正月为泰卦,以“三阳”(泰卦六爻之下三爻为阳爻)表示冬去春来,阴消阳长的吉象。因“羊”通“阳”,故人们常用“三羊开泰”作为岁首颂辞。

“羊”与“大”合为“美”,即群羊之中最强壮硕大者为领头羊,由此形成上古时代的审美价值取向;“养”表示以羊为食,养活了人类;“糕”,表示黍米做的粘食像羊羔肉一样美味;“挂羊头,卖狗肉”则直接说明羊肉的食用价值大于狗肉,以至有人以狗肉冒充就能多占便宜。另外“亡羊补牢”、“替罪羊”、“羊毛出在羊身上”等民间俗语,都用羊来比喻一些人世的生活哲理。

氏族图腾被认为具有护佑氏族生存、促进氏族繁衍发展的作用。为了强化图腾的意义,人们通常将其做成陶器模型、雕刻或绘画,以与其它部族相区别。姓氏(图腾)还起着分种族、别婚姻的作用。一块领地有了氏族的标志,就意味着别的氏族部落难以再涉足,否则就是流血与战争。而在上古时代,人们已经知道不同氏族之间通婚能够避免近亲遗传疾病。以图腾作为氏族标志,就能区别不同氏族从而实现生育优化。

羊头山山形像羊头,明代皇亲朱载堉则指出:“羊头山神指神农也。”因此,羊头山的羊头巨石就直接代表着炎帝神农,故有难以估量的文化意义。

《说文解字》对姜的解释为“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从女羊声”。即炎帝之所以为姜姓,是因神农氏与“羊”这种家畜有着最密切的依存关系。“姜”就是牧羊女,“姓”即“女”与“生”。炎帝那个时代,中华民族普遍还是以母系氏族社会为主、正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的、以牧羊为基本生存模式的放牧群体时代。

“羌”是羊与人(下部“儿”是“人”的变形),也与“羊”有密切的关系,即“牧羊人”之意。直到今天,聚居在四川西北的羌族仍然以羊作为图腾。因此“姜”、“羌”本属同宗同源的部族。因羌族自中原退出,与汉民族有着数千年交往、交流、斗争、融合的割舍不断的历史,所以笔者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次节目拍摄间隙交谈时,成都的一位羌族学者叶星光调侃地说,我们羌族在宋朝时打得你们汉族只剩七个寡妇(指镇守山西代州杨家将杨业的七个儿媳妇,随穆桂英挂帅征西)。这使人们至今难以忘怀那个英雄的民族。

《史记》记载“禹兴于西羌”,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左传》记载:禹生自西羌是也。而夏王朝是大禹创立,因此“禹就是羌”。炎帝神农氏是羌族的祖先,大禹是羌族的后代,炎帝与大禹同宗同源。那么,禹建都在晋南,即现在的山西运城市安邑,炎帝神农氏活动于晋东南,即现在的山西晋城市高平羊头山,地理位置如此接近,均属《禹贡》所记载的冀州之域。那么炎帝神农氏族在黄河流域之山西一带居住生息,是无可置疑的。

《释名疏正》记载“汉时有羊头山,在今长子县东南,是西羌居住地”。西汉的《后汉书,西羌传》则记载,“复以任尚为侍御史,击众羌于上党羊头山,破之”,均记载确凿。

一个以羊为图腾的上古氏族,直至西汉仍世居上党羊头山,那么山上仍有历史遗留的羊图腾就不足为奇,是题中应有之意了。东羊头山的一座北魏石刻,基座为一个经典的羊头造型,便是羊头山羊图腾的传统传承直至北魏的实物遗存。

为了摄制《寻找炎帝遗迹》,笔者曾去长治市博物馆寻找有关文物,拍摄了一件青铜“卧羊镇”,即一个卧羊形的“镇物”。另有上世纪80年代考古挖掘的羊首铜钜,都能说明羊图腾在上党地区是极为普遍的风俗遗存。

上党地区各种关于羊的祭祀活动都很有特色,逢节必须蒸面羊,而且形态各异,有公羊、母羊、群羊、独羊、站羊、卧羊等。公羊身上披满谷穗,和面掺黍米面,用豆做眼,麦粒作唇。一头面羊麻、黍、稷、麦、菽五谷俱全。显然这与炎帝神农氏发明五谷的传说是相关联的。孩子过满月时,姥姥、舅舅家要送五只大小不同的面羊,据说是取“伍”的谐音,表示与羊为伍。大羊的头下戴一把锁,用红线把三枚古铜钱套在羊脖子上。另捏拴羊石一块,意思是把羊拴住。羊在这里已经完全变成了孩子的替代物,把羊拴住就等于把孩子拴住了,这样就不至于被恶魔拉走。孩子十五岁时要开锁。开锁时姥姥家也必须蒸十五只面羊,以象征孩子十五岁。但与以往不同,面羊头下取消了锁,也没有了拴羊石。开锁仪式完毕后,孩子拿着一只面羊跑走,表示成人了,可以自由了。孩子用面羊找邻居家换一把盐,表示从此可以闯荡江湖,体味人生咸酸苦辣。这一习俗波及到周边的寿阳、霍州等地,只是演变为以羊为主的各种动物,但仍然叫做“面羊羊”或“羊羔馍”。如霍州,孩子过十二岁生日时要开锁,要在一个锅盖似的大馍上雕十二只面羊,现在则变成了以羊为主的十二只动物。这种习俗显然与原始时代的羊图腾崇拜有关。在原始时代,人们把图腾看成与自己是一体的东西。文献记载炎帝是人身牛首。如《孝经援神契》说:“神农长八尺有七寸,人身而牛首,龙颜而大唇。”《帝系谱》、《帝王世纪》等亦皆记载神农是“牛首”。在陕西民间剪纸中,炎帝像亦作牛首人身。有人认为牛是炎帝族的图腾。在原始时代图腾是比较繁杂的,有个人图腾,还有氏族图腾、部落图腾、性别图腾等。看来“牛首”只是炎帝族所崇拜的形象,是首领的个人图腾,而羊才是这个氏族的图腾。

炎帝神农氏族后来逐渐退出中原,羊图腾随南迁的炎帝神农氏族后裔传播到岭南。广州又名羊城,“羊城”的称谓大有来历。五仙观位于惠福西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建成,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位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五头羊飞临广州,把谷穗赠给广州人,祝愿广州永无饥荒,言毕仙人腾空而去,羊化为石,故广州又叫羊城、穗城。人们为了纪念五位仙人,建造了五仙观,塑五仙骑羊像,奉祀观内。五仙观坐北朝南,依地势而建,原有照壁、牌坊、山门、中殿、后殿,两侧还有东西斋房、三元殿、廊庑等,现仅存头门、后殿和东西斋房部分旧建筑。头门上石匾有清同治十年(1871年)文渊阁大学士、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4个大字。后殿是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琉璃鳌鱼宝珠瓦脊,立面造型比例适度,保留有早期建筑的遗风,是广州市保存较好的明代木构架建筑。五仙观还保留有宋代至清代的碑刻14块,石麒麟一对。原有五仙塑像,年幼的在中间,手里拿着稻穗,年长的四位在左右,手里分别拿着黍、稷等谷穗。五仙像下面的五头羊,大小相交,毛色斑驳。“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五羊传说至少已流行了1500年。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晋代。到了唐宋,五羊传说更为流行。唐代著名诗人高适诗句、《太平广记》都提及羊城,即广州。至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引《续南越志》云:“旧说有五仙人,骑五色羊,执六穗秬而至,至今呼五羊城是也。”

其中最重要的文化信息是“执六穗秬”。秬黍为高平羊头山特有。六穗秬黍则为上古至今中华文化赞不绝口的“嘉禾”,即多穗的黍。这里的文化意义不言自明。

清代屈大均在《广州新语》中针对五仙观说道:“今山坡有五仙观,祀五仙人,少者居中,持梗稻;老者居左右,持黍稷,皆古衣冠。像下有石羊五,有蹲者立此,有角形傲弯,势若抵触者,大小相交,毛皮斑驳,观者一一摩挲,手迹莹然。”

这一组古代雕塑造型,有着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五石羊,象征这个氏族是以牧羊为基本生存模式,故以羊为图腾。左右老者手持黍稷,是典型的北方旱地作物,象征这些古老的氏族居民从北方迁徙而去。少者居中手持梗稻,象征他们的后代和比黍稷种植历史为短的种稻历史。这组雕像蕴涵了炎帝神农氏族由北向南发展的历史轨迹。

这组资料,其中极为重要的时间信息,是“相传周夷王时”,有另传说为周夷王八年。这个北人南迁的时间数据。按此推算距今2898年。还有传说南方曾有五支姜姓部族,却以羊为本氏族图腾,黄、红、黑、白、紫五种颜色相区别等等。

1959年,广州越秀公园立了一座五羊雕塑,一只老仙羊口衔谷穗,其余四只羊环绕,成为广州市(羊城)的城徽。这是炎帝神农氏族的羊图腾文化延伸至我国南大门的文化再现,也是至今广州人民追念古老历史情怀之集中体现。

2010年广州亚运会徽标,其基本造型就源于广州市的五羊雕塑。

同类推荐
  • 秘境追踪

    秘境追踪

    读王志艳编著的《秘境追踪》,您将目睹传说中外星人创造的奇迹,也将看到人类对自身起源探寻的困惑;您不仅可以领略到大千世界中蕴藏的美妙与诡异,而且还会在思考之余,从心底升起探求世界真谛的渴望。
  • 不可不知的万物简史

    不可不知的万物简史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 地里万千

    地里万千

    《我的第一本探索书:地理万千》对地球的构造以及著名山脉、冰川、盆地的形成进行了细致的展示,对生态资源、人文环境、地球资源等方面的情况作了详尽的介绍。
  • 地理:地球的全面堪测

    地理:地球的全面堪测

    本书内容包括:《难以走出的死亡谷》、《地震中的奇闻》、《神秘的蝮蛇岛》、《各地的奇异怪坡》、《可怕的厄尔尼诺现象》、《大自然管弦乐队》、《世界上能杀人的湖》等。
  • 自然图腾

    自然图腾

    在我国古代,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感和神秘感,认为自然现象和自然力存在一种神秘力量在支配,就把它们奉为神灵,并且加以崇拜和祈祷。我国古代自然崇拜的对象极为广泛,包括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河海山川、水火以及动植物类等,主要都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直接相关的自然物和自然力。本书主要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人们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特别告诉人们要爱护环境、珍惜环境,做到环保节能地生活。
热门推荐
  • 渡魂师七域千年殇

    渡魂师七域千年殇

    一颗曾经出现过传奇生物龙与荒古万族的星球。百万年消弭而去,神龙已经消失不见,转而出现了许多掌握神秘力量的人类。他们就是,渡魂师。
  • 超级vip系统

    超级vip系统

    超级vip系统,天机星系天机集团高科技结晶,是一个可以发布任务,兑换物品的神奇玩意。里面有领先地球数百年科技的基因药水,高科技武器,飞船大炮等,还有和地球上武侠小说一样的古武科技。当肖扬这个备受欺负的小职员得到超级vip系统之后,他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这家公司的董事之一。肖扬很爽,以前欺负他的人却快哭了。
  • 王的兽妃

    王的兽妃

    爱一个人是长久相伴,还是咫尺天涯?她是活了一千年的吸血鬼,却不想一遭被人背叛,穿越成鸟,没爹没娘,只有一个据说是伴生兽的生物。遇到白莲花,绿茶婊?没关系,姐姐别的不在行,专业辣手摧花。被人欺凌?没关系,姐姐有足足一个足球队的神兽,还怕人?呵!一段时间不见,再见那人却是一脸冰冷,妥妥一面瘫。谁能告诉她那个暖暖的小伙去哪了?“一段时间,你是指这五年?”眼睛在她身上流连,看向她身旁的美少年,身上寒气就像千年寒冰。“呵呵。”凝茗傻笑,继而看着他认真道:“人兽是不能相恋的,我不能忍受自己生一个人妖!”“人妖?”“你想太多。”“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是爱我的?”“嗯,看在你替我们后代考虑的份上,许你爱我!”
  • 玄云记

    玄云记

    本书根据上部小说事后故事,根据上次浩劫后,新男主角一生命运被人操控被,最后靠自己努力摆脱操控,在旅途上遇到一身之爱
  • 所谓流转

    所谓流转

    佛曰:“诸行因果相续不断,是谓流转。”生命的流转,因果相续,牵动着爱情的缘起缘灭。小说以茶文化为背景,是因为茶道与佛家有相通之处。主人公的三份情感诠释了人一生中的三份情感状态:为我狂热的情感;我为之狂热的情感;和谐长久的情感。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并没有一定的标准。爱情又何曾有过标准呢?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遇到了某个人,不能说没有命运的鬼使神差。也许就是多一秒的回眸就注定了一份缘份的此起彼伏。是谁在拔动着命运的转盘呢?或许就是我们自己,不是有性格决定命运之说吗?文皓阳对三份情感的选择、面对、处理,无一不是受着性格的左右。或许可以说是命运的安排,缘份的天定也不为过。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又何尝不是在生命流转的转盘里承受着生活呢!
  • 血色蔷薇花嫁

    血色蔷薇花嫁

    神秘古老的家族……奇异的身世之谜……不一样的校园生活……校长室中所隐藏的秘密……尚未觉醒的十月。冰麟兽……处于沉睡阶段的血色蔷薇。夜华……她,藤祭凛为了寻找失踪已久的父亲而女扮男装进入莫斯维欧,并与多年不见的双生妹妹在莫斯维欧相遇,代表正义与邪恶的她们,又将会在这里上演一出怎摸样的火花?血色蔷薇花嫁等着你的到来……
  • 妃无情王有意:绝色腹黑妃

    妃无情王有意:绝色腹黑妃

    嗯?穿越过来就家族灭亡?然后被青楼养了几天又给赶出去?这算怎么回事?不过没关系,她是谁,人呗!尊”有本领饿不死“的人生信条,开始去青楼打拼。长得好又怎样?没关系,虽然姐有一副好皮囊,但姐是清白的,一不做花魁,而不做大家闺秀,她只做她自己!再者,这突然冒出来的一个男的又算怎么回事???
  • 天煞孤神

    天煞孤神

    一个小山村的孤儿,一次偶然,拜入仙门,但命运多舛,被丢进了生还率为零的龙渊绝境,仙尘的秘密从此揭开,先是与神秘组织的漫长对抗,再是强大敌人的疯狂追杀,我斩了凡尘!修这仙尘!!
  • 这是末世吗

    这是末世吗

    所有人相信世界末日已经过去可是真正的危机正在爆发陨落的星辰爆发的病毒崩坏的世界进化的生命感染进化的不光是人类而是所有的种族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