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1300000013

第13章 《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

精彩的人生从《弟子规》开始

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不是理论,而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这些经典,事实上记录下来的是我们祖宗圣贤人的人生。我们看《论语》、《孟子》,都是如此!而圣贤人做得到,我们也能做得到。所以刚刚提到的那位教务主任,他也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可见这些教诲,绝对不是放在书柜上的装饰,只要有心、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做得到。而实践、力行要懂得掌握纲领,纲领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五伦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掌握了五伦八德,老祖宗五千年的智慧纲领就抓到了,纲举目就张。我们再深入来看,八德是有次第的。孝是根,我们一看到根本,要特别敏锐、用心,因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找到根本了,家道才能成就,事业才能兴旺。没有根本,最后很难不失败!古人说:富不过三代。现在人富不过几代?很多都是一代都顾不了了。

由于社会普遍疏忽道德教育,人的素质下坠的速度是空前的快。我自己在学校任教时,常感觉学生的素质是一届不如一届,不只是德行,连语文程度、学习能力都在下降。要拯救这种现象,一定要从源头活水的“道德”开始重整。我们看到很多年轻人,因为德行的根基不牢,刚踏入社会赚了点儿钱,就骄奢淫逸,沉迷在财色名食睡“五欲”的享受中,染上了很多不良的习性。老子说:“祸福相倚(相依)!”假如没有德,福也是祸!人没有钱,还不会做坏事,钱多了,许多坏习惯就染上了。所以人生要先扎品德的根,而不是先求有钱,不然祸患来了都不知道。

我们做人处事,“孝”是根,“悌、忠、信”是本。悌是友爱他人,忠是尽心尽力,信是与人相处要诚信,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再提升一层是礼义廉耻,这是枝干,从枝干再上去是仁爱和平,这才是花果,所以我们的人生要想开好花结好果,必须扎好根本,而根本从哪里开始?就从家庭中的孝道开始!然后踏入社会,才能尽好本分去利益社会。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既张,国乃复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对父母恭敬;义,对父母有情义;廉耻,有羞耻心,立身行道,为家庭争光,要让家族以我为荣,所以绝对不贪污,不然就会羞辱了父母、祖宗。礼义廉耻在古代是“事君”的基本修养,在现代则是对你服务的单位,对你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恭敬与尽忠的心。

《论语》讲:“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爱心的根本,他能孝悌了,自自然然能够仁爱他人。“仁爱和平”,就是爱护众人、平等对待众人并和睦相处,这是大爱。我们教学生的时候,往往朝很高的境界教,却忽略了扎根的工作,导致程度无法提升,所以这个时代,理想很多、口号很多,但很少实现。以上十二个德目,贯穿了人生的每一个过程,从修身、齐家(孝悌是修身齐家)再提升到礼义廉耻的德行,再到治国、能仁爱和平他人,最终天下太平的效应自然产生出来。

以前我们念高中与大学时,都有三民主义的课程。三民主义是非常好的建国主义,它的精神也在道德。民族主义的基础在孝悌忠信,试想: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跟族人都不爱了,他怎么会去爱整个民族?他怎么会尽忠国家?所以孝悌忠信是民族主义的精神所在。而民权主义注重的是民主制度,可是当官的人,如果没有礼义廉耻,制度就变成他个人以权谋私的工具了。民生主义则需要有仁爱和平的存心与用心,这样民生建设自然就推展得很好。而整本《弟子规》的内容,就是教导这十二个德目。

五伦八德都是从孝道当中引发出来的。一个人孝顺了,“兄道友,弟道恭”,自然懂得悌。忠,对父母尽心尽力照顾,内化以后,对别人也一样会尽心尽力。“己有能,勿自私”,只要我有能力,就愿意去服务奉献。“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懂得自爱的人,不但会爱护身体,以免父母担忧,也不会出现失德行为连累父母,使父母抬不起头来。信,“凡出言,信为先”,书中有一篇专门讲信的,一个人守信用,必定得到他人的尊重!

礼,“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就表现出来了。义,“勿谄富,勿骄贫”,不能看到有钱人就谄媚,当自己有钱了,就瞧不起原来的亲朋好友,那叫没有道义!“恩欲报,怨欲忘”,这种德行要从小扎根,不然现在的孩子都相互攀比(攀附、比较),不讲道义。我听说现在很多人找结婚的对象,第一个考虑的是什么?无父无母!

才几年而已,功利的心态就这么严重了,想当年我们还挺重义气的。

廉洁,“物虽小,勿私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耻,“勿自暴,勿自弃”,“德有伤,贻亲羞”,人的羞耻心自然就提升起来了。

仁,“将加人,先问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做人的观念与行为什么时候教?不是读大学的时候再教,是从小就要教!爱,“凡是人,皆须爱”,“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对待叔叔伯伯,乃至于对待别人的父母长辈,态度都是一样的恭敬。和,“人有短,切莫揭”,你去讲人家的不好,那和睦就不见了,“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现在社会为什么那么多八卦新闻,最主要是没学《弟子规》,整个社会风气变刻薄了。平,人人心平气和,天下太平无事。

“闻誉恐,闻过欣”,一般人听到他人批评,很容易就生气、心里不平,这种心态遇不到贵人。“闻誉恐”,人家肯定你,反而诚惶诚恐,提醒自己并没有那么好;“闻过欣”,人家有批评,虚心接受,“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让我有改正的机会”。“直谅士,渐相亲”,真正正直的好朋友,就喜欢亲近你,在你的身边帮助你。听说现在的孩子才七八岁,批评的话就听不进去了,那还得了!以后老师怎么教?

中国历史上闻名的“贞观之治”怎么来的?靠的就是唐太宗有大度量,能接受别人的劝谏。有一次某位大臣批评他,批评得并不正确,唐太宗并没有阻止,等到批评的大臣出去后,一旁的大臣说:“他批评得并不对,皇上怎么不制止?”太宗说:“假如我制止,以后谁还敢跟我讲真话?”唐太宗量大福大,能广纳雅言,因此成就了“贞观之治”。

诸位长辈、朋友,这不是听故事!我们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唐太宗?我们的民族很需要这种有远大志向又能接纳雅言的下一代来带动,所谓“江山代有贤人出”,才能把整个社会的正气带动起来。我们今天的时间虽不多,但是我想跟大家交流《弟子规》的学习心得,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要怎么样来推广品德教育。

《弟子规》要求父母先做出来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为什么能绵延五千年而不衰?二次大战前,西方有很多学者研究这个问题,答案就是这个民族重视家庭教育。因为每个人处事做人的态度,都是从家庭中学来的。有一次我在马来西亚,遇到一位孔老夫子的后代,是一位女士,她说她念《弟子规》念得非常的欢喜。虽然她才刚接触到《弟子规》这本书,但是她每读一句,就想起小时候家里的父母、长辈都是这样做的,所以她虽没读过《弟子规》的文字,而事实上她早已学过《弟子规》的内涵了。

由此可知《弟子规》决不是孩子嘴上念念而已,是父母做出来,在潜移默化之下影响小孩的。我们知道教育有身教、境教和言教。做家长的除了以身作则之外,一定要让每一句《弟子规》都变成你们家里的生活情境,这就是境教。再加上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能把握机会循循善诱,当下他的记忆最深刻,也最受用。没有必要一天二十四小时唠叨,只要在适当的时机提醒他,他就能马上受益而达到改正的效果。

比方说“置冠服,有定位”,家里的书籍、物品都能摆在固定的位置,家就不会显得乱七八糟的。“勿乱顿,致污秽”,家里乱,家人的心也跟着乱,心浮气躁将一事无成。所以修养都在生活当中培养,孩子有定力,才会有智慧。有些家长,平常家里不整理,等到有客人来了,才匆匆整理,这样做孩子学到什么?虚伪、应付,为了面子作假,这是反教育!孩子以后遇到事情,他还肯用心面对吗?反正混过去就行了!所以冷静想想,我们随时都在给孩子做榜样!

民族文化的传承,靠的就是家庭教育,而家教的集大成就是这本《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孔子在《论语》里面所讲的德行养成最重要的七个因素编纂而成。这一本书等于是把老祖宗五千年最重要的智慧结晶,把处事待人应有的德行完全都涵盖了。

我们看《弟子规》的“弟子”,在家是父母兄长的子弟,在学校是老师的弟子。“规”是规矩,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从小不学规矩,走到哪里都给人家添乱,所以越早学,越懂得循规蹈矩。而这个“圣人训”,不仅是指孔老夫子的教诲而已,因为五千年的文化,圣贤人都是代代相传,他们都足以作为我们学习的对象。

当然孔老夫子并没有说这些道理是他讲的。孔老夫子说,这些道理都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传下来的,不是我发明的,我们只是效法、遵循而已,所以叫“述而不作”。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我为什么要跟着孔老夫子,让他牵着我走?其实这些道理,都是人性本善里面本有的,不是他牵着我们走,是他对我们循循善诱,让我们本有的德行能够彰显出来。

“首孝悌”,这个“首”是说先后顺序很重要。“夫孝,德之本也”,品德的扎根要从孝道入手。“次谨信”,接着是做人处事要谨言慎行,懂得自爱,懂得自我要求。一个人品德正了,才能够去利人。如果不自爱,自己的人生都经营不好,又拿什么去爱人?所以要先自爱。“泛爱众”,然后才有能力去爱人。

“而亲仁”,这个“仁”是指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当然也包含古人。什么时候亲近?每天都要亲近,不然很容易就退转了。宋朝的黄庭坚先生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他的学问很好,却自觉三天不读书,气质就往后退了,所以亲仁不能间断。我们打开古书,古人的嘉言懿行跃然纸上,只要你的心够真诚,会立即与古人产生共鸣,那时空界限就超越了!大家有没有超越时空的经验?你们读《论语》时,有没有读到其中某一句话,不知不觉就流眼泪,有没有?没有,那孔老夫子可要流眼泪了。

当我们读到文天祥写的《正气歌》:“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孝悌忠信的情操,一瞬间震动了我们的心灵,不禁流下佩服感动的泪水,时空就这般超越了。

孟子跟孔子学习时,孔子已经不在人世了,可是他从《论语》中学到夫子的精神,并加以发扬光大,所以后人尊称他为“亚圣”!孟子做得到,我们做不做得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传承圣贤大道信心很重要,假如大家都没信心,那传给孩子的,可能又会再打八折。

请接着看“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把学习应有的态度都教给我们了,而且十分系统。我们只要肯遵守,用来教孩子,孩子的学习态度就会大大的提升。比方“心有疑,随札记”,孩子会懂得主动去问,且随手记笔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孩子学了以后,他读书时,心眼口都能专注,自然学得好。

我们看“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现在父母叫孩子,孩子怎么回应?“等一下!”那不错了,大都是“干嘛?”也有理都不理的。所以从小培养孩子恭敬心非常重要,假如对父母都不理不睬,他以后怎么会尊重老师、尊重他的上司?“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这种人不正常,违背了礼义道德。

孝道是融入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做家长的要随时提醒孩子,不然“父母呼,应勿缓”变成“儿子呼,应勿缓”,再严重的变成“孙子呼,应勿缓”。孙子说“我渴了”,爷爷奶奶马上把茶捧上来:“乖孙子慢慢喝,别呛到了!”那就是颠倒!就会“爱之适足以害之”也。“父母命,行勿懒”,父母交代的事,尽心尽力去做,就是忠心的表现,以后对社会、对他的工作自然能尽心尽力。假如连父母交代的事都不理不睬,请问他的忠诚从哪里来?

所以“入则孝”这一章,句句话都不可小觑,都是培养一个人人格健全的关键。譬如“父母教,须敬听”,是培养受教的态度,否则连父母的教诲都不听,这辈子可能其他人的话也都听不进去。人生需要有智慧的人来指引,教给我们一些宝贵的经验,否则这一生很可能走得一塌糊涂。

“父母责,须顺承”,这个道理可以结合故事来讲。从古至今,为什么很多孝子在父母责备的时候态度都很恭敬?因为父母是为他犯错而生气,孝子会很惭愧,恭恭敬敬地受教,深怕父母亲脾气一发止不住会伤身体,于是赶快认错。接着是“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其实一个人无论做服务业,还是在任何一个岗位工作,能不能用心服务他人,要看他对周遭人的需要敏不敏感,这该从哪里学呢?从小时候观察父母的需要学起,培养以后服务人群的正确心态。

大家不要以为服务父母的那几个动作很简单,不就是冬天暖暖被,夏天扇扇席而已!其实那份体贴已经内化了,孩子会从这两个动作延伸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老祖宗常说“触类旁通”,心境一通就会产生全面的改变。有一个孩子经过暑假两个月的学习,她的母亲打电话给老师说:“老师,这两个月我女儿进步很多。”诸位教育界的先辈,就您所观察到的,一般孩子放暑假,是进步还是退步?

我听说现在有个数学公式叫5 2=0,就是在学校五天,周末周日放假回去两天,结果是5 2=0.如果没退步,就不错了!很多孩子是年龄越大,德行越差,都退步啦!变成5 2小于零。

大家都退步了,为什么这位家长反而说暑假孩子进步很多?因为这个孩子的孝心被启发出来了。有一次母亲因为太累睡着了,女儿主动为母亲盖被子,还为母亲煮了一碗面。

诸位长辈、诸位朋友,请问这碗面好不好吃?当然好吃!无论怎么样都好吃!因为那是“孝心牌”的面,有品质保证的。这孩子如此细心,只要父母有需要,她都肯去尝试、学习,肯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可见有孝顺的心,她做人做事的能力,自然就全面提升起来了。所以以前的人教育孩子很轻松,因为都是从根本去教。孔子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聪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就是从这个地方开始。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如果做儿女的每次出门,懂得不让父母担忧,都会先跟父母报告,养成习惯以后,将来到任何单位去做事,一定让人放心,他都会想到我应该先跟领导、同事打个招呼,不然临时有事就麻烦了。这种心境内化以后,就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不像现在有很多人请假,没有告知同事,工作也没人代理,搞得整个单位人仰马翻、怨声载道。

“居有常,业无变”,生活有规律的孩子,身体比较好,学业成绩也相对稳定。“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孩子处事的态度谨慎,有安全顾虑的事不敢妄为,因为他怕父母伤心。“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是对治孩子的贪心,不要看到好东西就想占为私有。

有一个孩子才两三岁,家教很好。有一天哥哥的老师来家访,刚好家里有葡萄,他马上先请老师吃,接下来拿给爸爸妈妈。“长者先,幼者后”,才两三岁的孩子就知道规矩,真是难能可贵!再来拿给哥哥吃,这时候他自己的口水已经忍不住滴了下来,正好滴在自己的手上,可是他还是拿给哥哥先吃。你看他的欲止住了,但是他的礼、义提升上来了,这样的孩子,以后一定会遇到贵人相助。

“亲憎我,孝方贤”,父母有时候也会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做儿女的决不跟父母生气,要能忍耐、包容,念念都是为父母好。“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诸位朋友,我们劝人成功的几率高不高?好像都有“好心被雷劈”的感觉,但是要记住圣贤人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劝不动了,还是要回过头来检讨自己。这句话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谏使更”,我们劝父母、劝他人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他改变、改正过来,不是硬要他听我的。他一次不听你的,你就生气不理他了,这样就跟我们本来的动机背离了。既然是为了让他变好,那我们就要想想用怎样的态度、方法,他才能接受!所以要“怡吾色,柔吾声”,尤其是对成人、长辈,你的态度不好,他绝对不能接受!一时劝不听、劝不进去,不要强求,要顺其自然。“悦复谏”,“悦”就是等他心情比较好了再劝他,纵使他不能接受还骂你,你也无怨无悔!一个人有这种修养,必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是对父母生活上的照顾。父母生病了,能尽心尽力照顾。父母去世之后,还能时时缅怀父母的教诲、恩德,而且“事死者,如事生”,逢年过节不忘祭祀,这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一个家庭里面,假如常常提起的都是爷爷奶奶,都是已经过世的长者,孩子从小就会养成感恩心、慎终追远的心,这就是厚道!忠厚就能传家久远。

再来是“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孩子学了这些金玉良言以后,他会举一反三。譬如有两个孩子打篮球时发生碰撞,快要起冲突了,同学赶紧把他们拉开来。老师上课的时候,就针对这件事做机会教育——不是处罚,而是让学生就这件事来讨论。比方说这两个同学当时若能提起什么样的态度,就不会打架?孩子们马上回答:“言语忍,忿自泯。”人与人的冲突,大半都在言语上,所以言语的修养一定要从小开始,否则脾气大了很难改。另外一个同学讲:“兄道友,弟道恭。”讲出这句话,老师高不高兴?同学变成兄弟,老师变成父母了,他的心境转移、提升得这么好,他的学习已经能随时随处落实了。

有一对夫妻结婚六十多年了,都没有吵过架,没发过脾气,晚辈就很佩服地请教:“老先生贤伉俪相处之道,秘诀在哪里?”老先生说:“我们结婚时就约定,只要有一方情绪不好要发脾气了,另外一个人就出去散步。”一个巴掌拍不响!说到这里,老先生笑得很开心地说:“这六十多年来都是我先出去的。”做老师的给孩子讲这个故事,孩子从小就知道两性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甚至他回去后还讲给妈妈听,把父母给感动了。妈妈不好意思,带动先生一起改善夫妻关系,家庭气氛也变得和乐融融。

学习《弟子规》可以说是全民教育,非常值得大家一起学。想想六十多年来,每一次太太情绪一上来,先生都低着头出去散步。请问他出去的时候,太太是什么样的心境?不好意思,又是我输了,然后更佩服她先生的修养。夫妻相处本应该互相尊重、感恩。出去走一走,可别走太久,不然太太在家又要担心了,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十五分钟差不多可以回来了。回来后,太太不好意思,赶快端杯茶放在你面前,也不敢看你,害羞嘛!

如果是你,这个时候你怎么做?“你看,又是你发脾气了吧!又是你输了吧!”可不可以这么讲?你真的讲了,那杯茶就喝不成了!一定要给人家台阶下,那杯茶不是用嘴巴喝,是用眼睛喝的。做人厚道就厚道在这儿,知道对方不好意思了,要给人家台阶下,“我好久没看岳父大人了,今天下午回去看一下”。当下太太对你更佩服,夫妻更恩爱,“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讲《弟子规》,不知不觉讲到夫妻相处来了!教育界的同仁,夫妻相处一定要能和,心情愉悦平和,才能把家和的智慧经验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才真正能够利益社会,否则在家里常常吵架,到学校心情难以平和,还能“百年树人”吗?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从小就要在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孩子的恭敬心。“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叔叔阿姨来了,“请您等一下,我去找爸爸妈妈”。没找着,回来说:“对不起,我爸妈刚好出去了,我请他们再跟您联络,您的电话是多少?”举凡接待客人应有的礼貌与处事技巧的训练,都是培养责任感的开始。我们在生活中锻炼孩子,就是最好的生活教育,孩子学了会特别懂事,而且只要我们的教学能跟生活相结合,他们会学得很高兴,日子也会过得更充实、快乐。

有一次我们上完课,刚好有位长辈打电话来访。老师说:“同学们,谁愿意来接待这位阿姨?”所有的孩子都举手说:“我要接待!”可见他们学得很高兴。所以《弟子规》的教学,也可以变成生活表演,孩子们看了,印象会特别深刻:同学们做对的地方记住了,做错的地方也知道了,就不会再犯!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这是教导我们不可以傲慢。可是现在有许多家庭,父母教孩子说:“直接叫哥哥、姐姐的名字就可以了!”但是叫到最后都不知道尊重了!所以我自己从小都叫大姐、二姐,某天忽然有人问:“你姐叫什么名字?”我把姐姐的名字讲出来时,全身好不舒服,总觉得不尊敬姐姐。各位长辈,您看称呼内化以后,影响非常深。所以我们的老祖宗,都是从很细微的地方教人提升心性,这是很高的智慧。有些家长受西方教育学说影响,教小孩直接叫父母亲的名字,说是要跟孩子做朋友,却不知亲情超越友情,是朋友无法取代的。结果造成角色错乱,朋友做不成,父母也不受尊重,令人遗憾!

“长无言,退恭立”,做晚辈的进退很得体。“长者立,幼勿坐”,这是尊重长者。“尊长前,声要低”,这是讲话的风度。有些人讲话很大声,只想到自己,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很多观光团,在饭店、旅社大声讲话,结果人家说:那是某某地方来的。这不是羞辱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国家吗?当然“低不闻,却非宜”,太小声,人家听不到也不好,我们要从讲话当中学习掌握分寸。“问起对,视勿移”,听别人说话要很真诚地看着对方,不要眼神闪烁,这都是培养恭敬的态度。其实很多事情的成败,往往就取决于是否有这份恭敬心。

再来谈到“谨”,“朝起早,夜眠迟”,生活起居作息真有这么重要吗?早起的人生活很规律,自有定性。假如孩子晚起,一整天就会乱七八糟,都在不停地赶时间,心浮气躁。“晨必盥,兼漱口”,有卫生习惯,身体才健康。“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从这些小地方学会谨慎,久而久之养成好习惯。如果穿着随便,上台来扣子都没扣好,人家就很难对我们生起恭敬心。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对东西恭敬,有惜物之情,东西移动了,即使再忙,也要物归原位,生活才能有条不紊。“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穿着整洁朴实就好,避免追求名牌,养成虚荣心。“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吃饭有定时定量的好习惯,不偏食,不贪吃,食不过量,才是健康之道。“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这些不当的行为,从小就要教诫、提醒。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教孩子举止要端庄、中规中矩,不能轻浮、散漫,从一举一动当中培养他的中正之气。他有定力之后,学习效果自然越来越好。“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这些都是从生活中学习做事的方法,养成不急躁、不鲁莽的习惯。“执虚器,如执盈”,凡事谨慎应对、不轻率,就不容易出错。

“入虚室,如有人”,这种慎独的功夫,不是做给别人看的。纵使没人在,也依旧守住正道,只做对的事。“事勿忙,忙多错”,做事不草率、不慌慌张张。“勿畏难,勿轻略”,是培养他的勇气。“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这很重要!是非场所,污染心性的地方,他懂得判断,有勇气拒绝不去。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这是进门的礼貌。“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培养一个人谨慎应对的态度。

接着谈到“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讲话诚信是很重要的修养,这也是对治现在孩子信口开河、乱说话、说谎的毛病。“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讲话诚实得体,“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不论是花言巧语或市井脏话都不能说,而且“见未真,勿轻言”,没有确定的事不能乱传。人与人之间很多的误会,都是因为好说是非,传来传去所造成的。

“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任何承诺事先都要考虑清楚。“彼说长,此说短”,好发议论说长论短,容易增加是非。一个团体最怕的就是说是非,造成内讧,所以有《弟子规》修养的孩子,到哪儿都能帮助团体建立正气、和气。

“见人善,即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定要见贤思齐。心存嫉妒,见不得他人好,最损福报。“唯德学,唯才艺”,我们追求的是德行修养、精神升华,不是追求物欲、追求物质享受。“闻誉恐,闻过欣”,人有受谏的态度,能够接受别人的劝导,人生道上就不会铸成大错。“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对于是非善恶有明确的认知,而且有知过能改的美德,将是他一生事业最大的助益。

后面“泛爱众”与“亲仁”,是学习如何去爱护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最后“余力学文”,品德好了,加上一些读书的方法,才能发挥“学问为济世之本”的作用。

最后,衷心期盼大家共同珍惜祖宗传承五千年的智慧,因为现在全世界四大文明,只剩下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下来,所以承先启后,是我们对家族、对祖宗的一份责任,也是对社会国家,乃至对民族的一份天职,让我们一起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同类推荐
  • 父母送给青春期女孩最好的礼物

    父母送给青春期女孩最好的礼物

    在青春期,稚气未脱的女孩是不可能独自承担成长的压力和迷茫的。有时候需要父母给予帮助;有时候又需要她自己去摸索,去寻找,寻找一个能帮助她解决问题的去处。因为有些事情即便她自己解决了,父母也进行指导了,但仍然需要从另外的去处去获得帮助和确认,这样女孩才能安心地成长。本书就能起到这样一个作用。有了这本书,女孩就不会孤独地承担青春期遇到的烦恼和痛苦。这也正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用意所在。本书是青春期女孩的好朋友。她温馨、细腻,细致入微,极像一个亲切活泼的姐姐,将青春期那些必须了解的知识对女孩不慌不忙地娓娓道来,让她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一切,而且铭记在心。
  • 关键期关键帮助

    关键期关键帮助

    芭学园创始人李跃儿用近30年实践成果和父母分享如何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用爱和自由给予孩子最有效的帮助。这是第一次系统深入地揭示07岁孩子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金钥匙,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了解了关键期,你就了解了你的孩子,打开一扇通往儿童心理世界的奥秘之门,为成人打捞失去的童年,想起曾经渴望的自己。
  • 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谁的孩子将会一鸣惊人

    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谁的孩子将会一鸣惊人

    本书介绍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发育和生理成长同等重要,具体体现在读懂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有方法、给孩子插上新的翅膀、从触动心灵到争取主动等。
  • 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谁的孩子是未来新贵

    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谁的孩子是未来新贵

    本书通过对孩子心理知识的介绍、成功家庭教育模式的展示、典型案例的分析,为母亲们打开了解、掌握孩子心理学的无限视野。
  • 肯定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③

    肯定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③

    在本书中,刘墉以一封封亲切的亲笔信,写给刚考上纽约史岱文高中的儿子刘轩,信中针对儿子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发挥及引导,寄理于情的字字句句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诲与期许。这些刘氏家书影响了千万家长、老师的育子方针与教育理念,也改变了千万学子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视野。跨越二十年的成长,穿越二十年的对话,父情子心相互辉映,育子经典历久弥新……这是影响千万人的励志家书,这是激励千万人的人生参考。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之东山再起

    我的世界之东山再起

    主人公小帅本是一个大富豪,却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大穷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古天轩荒

    古天轩荒

    天地初生,人族与其他种族在一片混沌中孕育,人族经过万年的磨练终于掌握了猎杀猎物的方法,人族没有其他种族的先天的强横的肉体以及其它优势如抗毒耐热等,但人族有一个异常聪明的大脑,这也许是主宰给人族唯一翻盘的东西,他们采用世界的一切力量来抗衡异族,他们和其他的种族一起生存与异族平起平坐。终于一个人的出现他打破了自远古遗传下来的格局,他让人族成为了至高生物,他就是第一代修道者“皇",他战异族,屠妖兽,独战各族首领,他吸混沌定下各族的生存空间,他创下修道者和兽武者的职业。制出了49件古皇具,将其散落在各地。49件古皇具是守护人族的至高圣物。
  • 幻妙仙缘

    幻妙仙缘

    这一年,修真界仿若大兴,修真天才频频出世。这一年,血魔宗舔好伤口,矢志报仇血洗天下。这一年,一少年带着光脑,踏上天青宗炼心路。这一年,故事渐渐展开……
  • 伏尔泰思想录

    伏尔泰思想录

    本书分为品德·情操、友谊·爱情、善美·幸福、文学·艺术、政治·法律、宗教·信仰、自由·平等、科学·教育、哲学·哲理、人生·命运以及伏尔泰年谱等13部分内容。
  • 那些年擦肩而过的他

    那些年擦肩而过的他

    静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在班上,学习不好,也是存在感很低的女孩,遇到孤凡,也许就是她整个初中阶段最美好的事,这个男孩让她知道喜欢,是一件美好而又遥远的事…
  • 楚氏风流

    楚氏风流

    少男情怀总是诗,作为青江县烈日村黑手党党中央总书记的小混混楚汉,江湖地位自不待言,窃以为人生巅峰不外如此。任他打破头也不会料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会放着大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去砍当今皇上的脑袋。“这事不怨我,怨只怨皇上命生得不好。”楚汉冷笑道。“这孩子只怕是真疯了。”楚家现任最高领导人德叔道。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乡村的那些灵异事

    乡村的那些灵异事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让我带大家走进我的灵异故事里。
  • 异能潜力

    异能潜力

    试着幻想一下,你就是主角并且你拥有天下间至强至霸的实力,你会怎么办?再试着幻想一下,你的人格魅力十分强大你TMD又长得异常帅,所有的女人都投怀送抱,那么你又该怎么办?最后我想说:其实你就是主角、、、、、、、主要国家:天魂国、苍井国、离火国、新月国、、、、、、、我会说我已经写了200章了吗?当然不会说、、、、、、、、
  • 跨越半个地球去爱你

    跨越半个地球去爱你

    “还有半年,年底我就回去了,我们再也不分开了,不要再异地恋了,你在哪我就在哪,只要有你就行了。”向肯定并且认真的对着电话另一头的我说着。“那我去讨饭你也要跟着我么?”我调皮的调恺着这个在认真述说的男孩。“嗯,我装可怜,你喊叫。”“不应该我装可怜嘛,你这好手好脚的堂堂一个大男人,谁会觉得你可怜昂,我区区弱女子肯定比你博取同情容易。”“那好吧,依了你了。”我们都会心的一笑,拿着电话彼此不说话也不觉得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