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6200000004

第4章 《十三经》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历史

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汉朝:五经

汉朝时,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立于学官。

唐朝:九经

唐朝时,《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这六部书再加上《易》、《书》、《诗》,并称为“九经”,也立于学官,用于开科取士。

晚唐:十二经

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刻石,内容除了“九经”之外,还加上了《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十一经(收入《孟子》)

五代十国时后蜀国主孟昶刻“十一经”,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经》、《尔雅》。

南宋:十三经正式形成

南宋时《孟子》正式成为“经”,和《论语》、《尔雅》、《孝经》一起,加上原来的“九经”,构成“十三经”。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 “传”、 “记”次之,《尔雅》又次之。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 “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 “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 “雅”、 “颂”三部分, “风”为土风歌谣, “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 “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在孔子以前的书籍没有流传下来,到了孔子开始将一些古代书籍拿来教授学生,于是古代书籍开始流传。孔子当时教授的书籍主要是距今三千年前的周朝到孔子那个时代流传了几百年的著作。

孔子以前的书籍流传到今天的只有四部,这四部书加上孔子自己编写的《春秋》,在汉代设立了学馆开始教授学生,称“五经”。这四部书是中国最古的书,时间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周朝。这四部书原名《诗》、《书》、《礼》、《易》。现在如果你去图书馆找会发现它们已经改名为《诗经》、《尚书》、《仪礼》和《周易》。孔子教学生又流传到今天的我们可以看见的四本当年孔子的学生用过的课本是:

1.《尚书》:现存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集。

2.《周易》: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相传为周文王在监狱所作。

3.《诗经》: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感谢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集。

4.《仪礼》:研究中国古代礼仪的著作。

孔子教学生的课本本来有六本,到了今天失传了两本,《乐》据说是被秦始皇焚书时焚没了,有人认为《礼记》中第 19篇的《乐记》可能是《乐》中的部分残稿,《春秋》在汉朝时还是学院里的课本,但现在也失传了,其文字则散见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三部书中。

宋朝时加入了孔子之后到西汉的另外九部书籍,合称十三经,新增加的九部书籍有:

1.《论语》:春秋时孔子弟子对于孔子的语录笔记;2.《孝经》:西汉在孔壁中发现的藏书,可能为春秋时孔子或其弟子曾子所作。

3.《孟子》:战国时儒家学者孟子的著作。

4.《左传》:可能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但也有人认为是战国初的作品。

5.《公羊传》: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6.《谷梁传》: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传。

7.《周礼》:该书原名《周官》,西汉时在民间发现,创作年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在战国时期。

8.《礼记》:西汉的两位学者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辑的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9.《尔雅》:战国到西汉的学者编写的一本可以用来学习儒家经典的词典,《尔雅》全书收词语 4300多个。

需要注意:十三经中没有《春秋》这部书。现在《春秋》原书已经失传了,其文字则散见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三部书中。该书最初原文仅 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 16000多字。

中国 13部儒家经典及其注疏的汇编本。

即﹕《周易正义》 10卷﹐《尚书正义》 20卷﹐《毛诗正义》 70卷﹐《周礼注疏》 42卷﹐《仪礼注疏》 50卷﹐《礼记正义》 63卷﹐《春秋左传正义》 60卷﹐《春秋公羊传注疏》 28卷﹐《春秋縠梁传注疏》 20卷﹐《论语注疏》 20卷﹐《孝经注疏》 9卷﹐《尔雅注疏》 10卷﹐《孟子注疏》 14卷﹐共 416卷。《十三经注疏》最早的合刻本是南宋十行本﹐以后辗转翻刻﹐讹谬渐多。清嘉庆二十一年( 1816年)﹐由当时江西巡抚阮元主持﹐将南宋十行本残存的十一经﹐配补以宋刻《仪礼》﹑《尔雅》二书的单疏本﹐重刻于南昌学堂﹐并将阮元旧日罗致学者所作《十三经校勘记》分别摘录﹐附于各卷之后。世称“阮刻本”。 1935年﹐世界书局曾将阮刻本圈点缩印为两巨册出版。 1980年﹐中华书局又将世界书局本校正讹脱后﹐重新影印﹐仍为两巨册发行。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 “风”、 “雅”、 “颂”三部分, “风”为土风歌谣, “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 “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周易》全书分《经》、《传》两部分。《经》以八卦两两相覆,得六十四卦。每卦包括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较简单,一般作说明题义之用。爻辞是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

解《易》之作最早是《易传》,共 7种 10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统称“十翼”。《彖》与《象》中的大传(解说卦辞部分),主要是宣扬儒家政治、伦理、修养等观点的。《象》中的小传(解说爻辞部分),强调爻位说,是为尊奉君位而作的。《系辞》与《文言》是前人解经遗说的辑录。《系辞》上下两篇,是《周易》的通论,以论述《周易》的义蕴与功用为主,是《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它阐述宇宙事物间的矛盾与发展。

《文言》是《易传》中专门用以解说《乾》、《坤》两卦的。《说卦》收录了汉初经师的“卦象”、 “卦德”说;《序卦》和《杂卦》是对卦义的两派解说。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尚书》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

包括虞、夏、商、周四代,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大部分是帝王的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文字。大体上说,平时的叫“诰”,战时的叫“誓”,君告臣的叫“命”,臣告君的叫“谟”。

我们今天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即今文《尚书》与梅氏所献的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共 58篇,即《虞书》五篇、《夏书》四篇、《商书》十七篇、《周书》三十二篇。

《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如《尧典》记载着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反映了原始公社制度权位继承情况。《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历史地理文献。《盘庚》记述商朝迁都情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的经典之一。

《周礼》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周礼》是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记录,也是世界古代一部最完整的官制记录。

全书 6篇,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各篇分为上下卷,共 12卷。这 6篇中的《冬官司空》早佚,到汉时补以《考工记》。

《仪礼》一书记载同代的诸般礼节及其仪式。

士冠礼:年到二十岁谓之成人,要加冠服,规定给他为“士”的种种礼节。士昏礼:即婚姻成家的礼仪。士相见礼:与人交接、相见,对待的方式。乡饮酒礼:乡“士大夫”在乡党之间,宴饮、集会的礼仪。乡射礼:春秋两季,人民集会,射于州序。燕礼:朝廷或诸侯,欢庆或纪念,集会、宴饮的一种礼节规定。大射:诸侯举行祭祀以前,举行的一种礼仪。聘礼:聘是朝聘或国与国之间的外交礼节。公食大夫礼:国君以一种礼节,招待来聘的大夫的礼仪。觐礼:诸侯国君见天子的礼节。丧服:自天子以下死丧的礼制、包括丧服、丧期等等。士丧礼: “士”丧其父母,从死到殡葬的礼法。既夕礼:士丧礼的下篇。士虞礼:父母死后,祭祀、尸祝的方法。特牲馈食礼:诸侯之士祭祖先的规矩礼制。少牢馈食礼:卿大夫祭祖先于家庙的礼节。有司:少牢馈食礼的下篇,讲祭祀后的一些措施。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也是一篇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其第一篇就开宗明义,指出: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

《礼记》共 20卷 49篇,全书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社会史料。

该书 49篇中,仅关于婚丧祭礼的就有 17篇之多,它对于研究先秦以至秦汉时代的婚丧嫁娶制度、家族制度、社会风俗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内则》中记载的家庭规制和敬老制度,《大传》中尊祖敬宗和大宗小宗的区别,《大学》中有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等等,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家庭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探索 2000年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30卷。

《左传》的体例是编年纪事体,内容大部分是传注史事,叙述《春秋》经文重要史事的过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前 464年),比《春秋》多出 17年。

《左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因此,《左传》是研究春秋史的宝贵参考书籍。

《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

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 “著于竹帛”。《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

《公羊传》的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服务。《公羊传》尤为今文经学派所推崇,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历代今文经学家都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它也是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谷梁传》亦称《春秋谷梁传》、《谷梁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谷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谷梁传》的较好注本。

《谷梁传》则着重宣扬儒家思想的另一方面: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 ·艺文志》说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 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

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这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史记·孟荀列传》: “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谓《孟子》七篇由孟轲自作,赵岐《孟子题辞》曰: “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又曰: “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着书七篇。”此亦主孟子自撰。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亦以孟子自作,且曰: “《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

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邴疏。全书共分 18章。

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 “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尔雅》全书收词语 4300多个,分为 2091个条目。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 “释言”、 “释训”、 “释亲”、 “释宫”、 “释器”、 “释乐(yuè)”、 “释天”、 “释地”、 “释丘”、 “释山”、 “释水”、 “释草”、 “释木”、 “释虫”、 “释鱼”、 “释鸟”、 “释兽”、 “释畜(chù)”等 19篇。

这 19篇的前 3篇与后 16篇有显著的区别,可以分成两大类。前 3篇,即“释诂”、 “释言”、 “释训”解释的是一般语词,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

同类推荐
  • 祠庙陵墓对联(下)

    祠庙陵墓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0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本书作者在毕生研究农史的基础上以文化漫谈的形式写成了此书,内容包括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稻作、丝绸、茶叶、水产等诸方面的发展历史。作者以写实又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对传统农业的回顾,同时以学者的人文情怀对现代科技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现状表现出怀疑与忧患。
  • 起名高手

    起名高手

    本书重点讲解了作者五维全息起名法,提供了人物起名、改名、签名实例,介绍了姓名吉祥文化研究成果,解析了中国名人起名、改名缘由,论述了姓名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 人民大澡堂

    人民大澡堂

    本书是凤凰卫视主持人尉迟琳嘉的脱口秀节目台词记录。在节目中,他精挑细选古今中外的社会民生、政经花絮、文化动态、娱乐八卦等各类资讯,以一种弦外有音、话外有意的讽刺调侃风格,绘声绘色地奉献给大家一道回味无穷的资讯盛宴。
热门推荐
  • 一破惊天

    一破惊天

    “我虽是凡人,却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玩偶,得罪我的人,他上天,我便惊天,他下地,我便破地。”——方有为。
  • 龙族之虚

    龙族之虚

    作者菌:“简介不会写,怎么办?”洛青:“你就说一个帅气,勤奋,有理想的好青年在龙族世界的冒险经历好了。”“这三点和你有关系?”“有”“?”“对立关系!”“……”
  • 武逆三千

    武逆三千

    无尽空间,无穷无尽,何为尽头?什么寰宇万千、诸天万界,都不过其中一个泡沫罢了。形形色色的奇异种族,千奇百怪的修行方式,然殊途同归,一切尽归大道,大道三千,亘古永恒。崛起于红尘凡世中的天才少年,怀着强者之心,冲出凡世,覆压诸天,纵横万界。
  • tfboys之陪你到世界终结

    tfboys之陪你到世界终结

    妈呀,新同学是tfboys,而且,我居然和王俊凯成为了同桌,sorry,姐姐不追星,我管你是王俊凯还是王啥凯,来到这个学校,你们,最好不要来惹我!不然,别怪我心狠手辣。
  • 末日异闻录

    末日异闻录

    从天外坠落的陨石携带着病菌和未知生物落入东华国,炸出了一个古墓群,里头的一百零八具古尸不腐不化震惊了整个世界!但是陨石带来的未知生物却是让古尸活了起来,一场丧尸和病毒以及现代科技力量带来的末日世界大战就这么来临了!末日的来临那些大隐于市的秘术拥有者,以及一亿个人当中才会出现一个的末日使徒都会放下普通人的面具,在末日的混乱战争世界,他们才是最终的终极兵器!
  • 凤擒凰

    凤擒凰

    大越朝少将军傅华昔回京述职第一天,就干下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抢了自己妹妹的未婚夫婿,强迫人跟自己拜堂!可是,洞房之夜,傅华昔却发现,抢错人了,抢了个妖孽狐狸回来。退货吧,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抢来的人却按着傅华昔入洞房去了。稀里糊涂之下,威武霸气的少将军成了那人的亲亲小娘子。某人则表示,吃到嘴里的肉才放心,不用担心她跑了,无论少将军如何威逼利诱,那人就是甩不掉。而且,那人身份显贵,背靠皇上皇后两大靠山,自己也不能下狠手往死里整啊。于是,傅华昔泪流满面,默默扛着夫君这座大山帮夫君打江山。少将军表示:抢人的勾当要谨慎呐!
  • 因为没有翅膀:所以需要努力奔跑

    因为没有翅膀:所以需要努力奔跑

    我们没有翅膀,但我们可以奔跑,安筱羽是一个平凡家的孩子,她和我们一样,没有翅膀,因为她懂得努力奔跑,所以她从不失败,她的身世神秘,但可以去寻找……--------作者:伊甜梦(伊落秋霜)。
  • 民事程序理念与证据规则

    民事程序理念与证据规则

    本书共9章,内容包括: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宪法与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证据制度与证据规则概述、证据的收集和调查规则、提供证据的规则、质证规则、认证规则等。
  • 一世倾城邪魅幽幽女

    一世倾城邪魅幽幽女

    她,一朝穿越,寻找神秘身世,却迷雾重重。废材?孤女?小小废材该如何一步一个脚印,攀上这云海尽头,直达顶峰?丹药?神宠?只不过是手到擒来!他,谜一般的存在,一举一动都宛如图画中的人物,一见误终身。美女?金钱?至宝?都比不过她。许多谜团的背后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敬请期待~
  • exo吴世勋爱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