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6100000022

第22章 不求准确的中国人

一个初到中国的西洋人最先得到的印象是:中国的一切是很千篇一律的。中国人的那副面孔便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他们衣服,除了蓝色以外,似乎再也不用别的颜色……以前他们有辫子的时候,张三和李四的辫子也像是一手打出来的,或者也可说,像一个豆荚里出来的两粒豌豆,一点没有分别。但这位外国人要是住上三天五天,无论他的眼光多么迟钝,他也会明白,中国人的性格虽特别,方才那种千篇一律的特点却未便断定。即就方言而论,我们的结论便适得其反;关于这一点我想谁都知道,不必细说。风俗习惯也是如此。最有趣的是,许多数量方面的标准也到处不同。这一类数量的标准,在我们西洋认为绝对不可游移的,在中国却随时可以发生变动。

西洋人最怕的是一样东西有两个标准。但中国人却似乎惟恐它没有两个标准。制钱可以有几种,度、量、衡的制度也可以有几个;但中国人都觉得很自然,并没有什么可以反对之处。有一个卖肉包子的人在此,你问他一天能够做多少包子,他的答复是,他能做一百斤白面粉的包子;至于这一百斤面粉究竟能做多少包子,还得请你自己去猜。一个农夫有一头牛,预备出卖,你问他这牛有多重,他说了一个很小的数目,再度追问之后,你才明白,他只算了牛肉的分量,没有把骨头算进去。又有一个仆人,有人问他多高,他也说了一个很小的数目,比起他的真正的身材来,要小许多;一经追问,才知道他并没有把肩膀以上的部分算进去。原来他以前当过兵,以前旧式的兵是都有辎重的责任的,每人在肩膀上要带不少的东西;只要肩膀高大,便是一个好兵,肩膀以上,自然可以不问了!又有一个乡下人,有人问他从他的村子到县城有多远,他说有九十里,其实这数目得打一个对折,乡下人上城总是走的,他把来回的距离都算在里面了。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最漫无标准的一例是算钱的方法了。以前中国是用制钱的,计算起来是一律用十进的方法。这原是最方便的,但不知因为什么缘故,究竟多少制钱算一百文,却是极不一律,行旅的人不先打听一下,便永远无法知道。有的地方是一百个制钱作一百文,称为一吊,有的却是九十九个、九十八个、九十六个、八十三个(例如在太原),最低的可以到三十三个,例如在以前直隶省的东部,这些全都可以算作一吊。这种地方上的变化真可以说是太荒唐、太没有交代了。以前中国人也常用银块,银块有一两重的,但同样一两重的两块银子却从来不会一样的重,除非是碰巧。不但甲地与乙地的“两”不一样,就在甲地一处往往有各式各样的两,一个行旅的人,初到某地,真如入五里雾中,手足不知所措。在这种混乱的情形之下,耳目聪明、心神不乱的自然只有那些吃钱庄饭的人,惟有他们才可以占些便宜;最吃亏的自然是一些老实人,而这种老实人,就在中国,也还不少。这种混乱的局面显而易见是有作用的,但我们目前姑不具论。

在度、量、衡的方面,我们发现完全同样的情形。例如一斗究有多大,便谁都说不上来。贪官污吏,在接受民众完纳的粮米的时候,往往借此上下其手,从中渔利;好在中国人是一个耐性好的民族,要在别国,革命也许早就起来了。有时候因为紊乱得不可开交了,官厢方面便硬定下一个标准,例如卖官盐,名义上虽始终十六两为一斤,实际上却只给十二两;如此,官吏虽仍旧可以从中渔利,而民间的争端自息,因为他们的待遇既一样,彼此之间,便不较长论短;虽然谁都吃了亏,但谁也没有占什么便宜。至于占了便宜的官吏,他们也不去追问,他们说,这是卖官盐的 “老规矩”,是一个“陋规”,虽则是“陋”,终究是一个“规”,既成为 “规”,大家便应当承认,至少也应当眼开眼闭的让它去就是了。地面的丈量也是一样的混乱,一样讲“亩”,甲地的亩可以比乙地大至一倍。所以住在两地交界处的人也许得预备两种不同的丈量工具,否则便永远弄不清楚。

一斤米、一斤棉花,自然都有一个价,但行旅的人,听了一次价,最好不要把这价对别人讲,尤其是对别处的人讲;你先得把这斤弄一个清楚。议论一亩地出多少稻米或棉花,也是如此,你也先得把亩的范围确定一下。一个行旅的人最关心的是路途的远近;但也就是在这一点上他最得不到要领。他第一得问明白,那地方所用的“里”是“大”里还是“小”里。中国的“里”自然是有相当的标准的,但习惯上这标准却没有多大用处,它不断地在那里伸缩。在官筑的大路上,一里的长短和标准所规定的也许没有多大出进,但一离开官路,进入乡间的小路或山路,那里便越拉越长。要是在大路上一个人一天能走一百二十里,一到小里,他便只能走一百“里”,若走山路,也许只能走八十“里”。原来中国人计算路的距离,似乎于绝对的长短以外,又加上一个元素,就是,行走的方便不方便,方便则少算些,不方便则多算些。例如上山,从山脚到山顶其实不到四十多里,但说来却有九十里之多。讲距离的时候,还有一种有趣的事实,就是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和从乙地到甲地的并不一样!几何学上说,假定两个数量,各和一个第三个数量相等,这两个数量自己亦必相等;这说法对中国人是不大适用的,除非于相等两字之上,加上一个不字。例如,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官道,中间有一段,从北到南是一百八十三里,从南到北会变做一百九十里。

和上文所说的相同的还有一种现象,就是“部分之和并不等于全体”。这一点在水程上最分明。你坐船到一处去,问明前程共有四十里,但一经分析,这四十里是两个十八里凑成的;你再追问的时候,那舟子就会反问你说, “四个九不是四十么? ”同样的,他们也可以把三个十八当作六十,等等。有一个送公文的官差,没有能如期把公文送达,后来县官盘问他的时候,他说全程六十里全都是“大里”,不是“小里”,所以没有能赶到。县官也觉得有理,就派人把那条路实地的丈量了一下,结果确定为八十三里,以后大家就不说六十里了。(译者按:此例应移至前面,放在此处,略嫌脱节。)县城外有许多村子,离城自一里至五六里不等,但这些村子往往都叫做“三里村”。一条一里长的路,两旁没有房屋是一里,一有房屋,也许会变做五里。这也是常有的事。

总结上文,中国的度、量、衡的标准,是很流动的,是几乎人自为政的。一支尺、一管秤,可以由街上的店铺随便做;店铺里做的时候,在尺上或秤上钉上许多铜的点子,叫做“星”,星与星的距离,往往随买主的方便;买主定做的时候,也总要定上两副,一副是买进用的,一副是卖出用的。

这种漫无标准、不求准确的特性,在中国人讲起年龄的时候也可以看出来。中国人记算年龄,用一种“生肖”的方法。你知道一个人“肖”什么或“属”什么,你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他的年岁。但若不用“生肖”的方法,说来便非常笼统。一个老头说是“七八十岁”,其实呢,去年刚办七十大庆,今年是七十一岁。在中国,似乎只要一个人一过七十岁,就成为八十的样子。……用十来总括的计算方法,在中国是一个牢不可破的习惯;它是一个“成数”,举了一个成数就行了。假定一个中国人看见一堆人看热闹,后来有人问他有多少人,他的答复是无疑的, “一二十个”、 “几十个”、 “好几十个”,要他说得再准确一些,是不可能的。总之,要把一种东西或一堆人数弄一个清楚,报告一个确数,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事。讲千讲万的时候也是如此,在万以上,他们也就压根儿不大管了。

一个朋友告诉我,有两个人听戏,前后花了二百吊钱;后来又补一句说, “一起用了一百七十三吊,但一百七十三吊不就是二百吊么?”

……

中国的人家族结力也往往是讲求准确的一个障碍。有一位中国朋友要打官司,到我这里来谈起他的家世;他说他的籍贯是在一个村子里,但照他的叙述,他实在是住在附近的一条街上。一经细问,他承认他现在并不住在村子里,在十九代以前他的祖宗确乎住在那里的。我问他, “你现在究竟算不算城里人?”他说“是的,但是老根却在那村子里!”

……

中国人于“相同 ”与“相似”两个概念之间,似乎是很不求甚解的。

西洋人讲两件东西是彼此 identical,这 identical一字中国便无法翻译。中国人思想的时候所依据的种种假定,似乎根本和我们西洋人的有些不同;西洋人对于一事一物喜欢寻根究底,对它的格式分量等等,要得到一个彻底的认识,中国人似乎根本没有这种兴趣。何以外国人有这种兴趣,总是锲而不舍地在那里追求,他也很不了解。一个中国农人往往不知道他阖村共有多少人家,他根本也不想知道。一个人吃饱了饭,为什么一定要知道这些人家的数目,对于他总是一个谜。一村之中,总有“好几百家”就是了,究属有多少家,谁又说得定,古往今来,反正这数目是老在加减的。

……

中国人以前的教育里,很不幸的没有化学这一门。要有的话,他们这种漫无标准不求准确的特性是不会维持到现在的。我相信化学的智识一到中国以后,第一代的中国化学家,做混合物试验的时候,总有因为把“几十粒”这样和“几十粒”那样混合的结果,引起了的地震(爆炸),以至于以身相殉的。但第二代以后就要好得多。我相信中国人是极可以做细密的工作的,他们的耐性也是做此种工作时的一大帮助。但就现状而论,他们似乎是不懂什么叫做标准,怎样才算准确……

同类推荐
  • 生肖文化 羊致清和

    生肖文化 羊致清和

    本书研讨生肖羊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接处,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甘肃历史悠久,,地形复杂,民族文化丰富,风俗独特。
  •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这里,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这里,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冲;这里,更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道雄关。
  • 世界文化百科

    世界文化百科

    各民族的古老文化中都有解释自身起源的故事,并且无一例外地将人类的起源归功于神的创造。在欧洲和中东,人们对《圣经》里关于上帝“创世”,并创造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的神话深信不疑。
  •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本书是学习汉语对偶技巧和音韵格律的优秀实用读物,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神话典故、时令文史、人伦世俗、宫室珍宝、山河景物、器用饮食、鸟兽花木等。原著的精美语句多源于古代的诗、词、文、赋,有的是引用原话,有的是化用句意,都蕴含着某种事物或某个典故。本书编者力求准确地找寻到每句话、每个典故的来源与出处,并探究出全句话的含义,以展现其精深广博的文化内涵。阅读此书,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丰富文学、历史知识,初步掌握创作诗词和撰写对联的语言技巧很有帮助。
热门推荐
  • 弃天行

    弃天行

    何为命运?誓不低头!何为潇洒?弃天而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斩青丝:第一皇妃

    斩青丝:第一皇妃

    她倾心相付,换来的是……“凤浅歌,你对于本王的价值仅止于此,本王的王妃永远都不可能是你。”他冰冷绝情,在他们大婚之夜,将她送入他人洞房。她之于他,不过是一味解药,不过是一个替身,不过……是一颗换得他心爱女子的棋子。
  • 独宠贵妃

    独宠贵妃

    她生得倾国倾城,却在见他第一面的时候心为之沉沦,他是丞相之子,在放下矜持的她面前仍旧冷静的可怕。他没有接受她的倾心,而是让父亲将她送进了宫,他是一个花花公子,苦苦的纠缠只为博得她一笑。在她进宫的前一晚,他喝的酩酊大醉只哭不语。他是帝王,后宫佳丽无数却在见到她的时候,心中那平静的湖水激荡起圈圈涟漪。
  • 叛逆少女:腹黑男神,躲远点

    叛逆少女:腹黑男神,躲远点

    “我黎皓宇答应慕雨长大后来孤儿院找她”“我慕雨愿意在孤儿院等黎皓宇回来找我”曾经,孤儿院里的誓言印心。可一个,被当今最庞大的集团收养,培养为继承人;另一个,被一对夫妇领走,并改名为冉小兮。可是再遇见。第一次,坏坏的调侃,她忍了!第二次,他给她这朵名花扣上“主人”的标记,她忍了!第三次,没事瞎说有事,害她受苦,她忍不住了,她怒了。并且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给他扣上去“变态”的帽子。可好不容易,她爱上他了,想起他了,但他居然误会他,恶言相向,直痛心窝。赌气,像一把刀把他们分隔两个城市。低头,谁都不肯;认错,谁都不会。终于“玩够了吗?回来吧!我来重新遵守约定”所以,别闹,低头认错,ok?
  • 恋上我的霸道总裁

    恋上我的霸道总裁

    风浪接连不断击破了她平淡的生活风平浪静迷雾散去,真相大白于众后她只莞尔一笑紧握身旁人的手。
  • 商行天下:装嫩太子妃

    商行天下:装嫩太子妃

    商者,唯利是图!她凤芸向来是无利不早起的主。想她一代商界天骄才女,是阴谋,是算计,还是命运之轮,她来到这片奇异的世界。熟悉的,陌生的,她还是一代商业才女,唱响她的传奇!他一帝国太子,是利益,是玩弄,还是宿命,他与她的相遇,是早已经定好的命运,还是他人手中的那根线。听说你是我的护身符耶,这样的话,你应该不介意多一个小弟吧!大姐小弟以后就跟着您老混了!
  • 叶落九天

    叶落九天

    冰与火的交织,拨开重重迷雾,分裂与统一,以乱世为引,创建属于自己的天界!
  • 晚上撩:神秘老公要不停

    晚上撩:神秘老公要不停

    双眼被蒙,她勾上他的脖,细细呢喃:“你是谁?”回答她的,是野蛮狠厉。摊上一个神秘老公,她真是倒霉透了,除了每个晚上他必定驾临,她甚至不知道他是谁。更奇怪的是,她名义上的“老公”竟然不吃醋,不发火,还给她猛灌营养品:“把身体养好,才有力气叫。”“叫你个大头鬼,晚上那个神秘人是谁?你就不怕我身体养好了怀个种吗?”她掐住“老公”的脖子大声吼叫。“怀了,就生吧,我会视如亲生的。”名义上的老公笑容灿烂。终于,她怀孕了,孕吐的难受,趴在马桶前起不来。一双有力的手臂将她捞起:“难受就去看医生。”她一转身,惊吓过度:“大…大哥?”“叫老公!”男人霸气的一声命令。
  • 点上一炉沉香屑

    点上一炉沉香屑

    沈知府家有两位公子。大公子沈贤沉默寡言,性格孤傲。二公子沈烁虽是个混世魔王,但对白九思却喜欢得很。沈烁喜欢他,这一点白九思很清楚。沈贤不喜欢他,这一点白九思也很清楚。可是,如果不是那件事,白九思会以这样认为下去。白九思说:“我知道你一直以来对我都没什么好感…别争辩。我们也从来没什么交情。其实我很好相处,真的…除了贪吃点甜食外,如果我们能成为朋友,那再好不过了。”直到成套成套的画卷从书柜上散落,画里画的都是一个人——白九思。白九思诧异地看着沈贤:“但…你从不和我说话,你总和沈烁说话,你不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