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5900000001

第1章 什么是地域文化

有学者提出,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首先在于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在文化形态上的不同,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呈现多样化,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行政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使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一地有一地的特点,如汉文化、关陇(三秦)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松辽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等。

第二,地域文化形成过程的长期性。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在几千年演化中形成各自的特点。一个地区历史遗存越多,它的地域文化就越发达。大多地域文化的命名就是源于两三千年之前的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名如“秦”、 “巴”、 “蜀”、 “荆”、 “楚”、 “吴”、 “越”等,这些诸侯国虽然不存在了,但作为各自的文化形态却延续了下来,长期影响着这个地区的人们。第三,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渗透和包容性。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在我国古代,大多数时期是统一政权,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自然使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作为宗主区域的文化,自然就包容了外来的文化;尤其在几个文化区域的交汇地带,更形成了兼具几种地域文化特点的特色文化,如地处汉水上游的陕西汉中地区,就兼有北部的关陇文化、西部的氐羌文化、南部的巴蜀文化、东部的荆楚文化的特点,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汉文化。

第四,地域文化表现形式的广泛性。作为大概念意义上的文化,它包含了从社会意识形态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地域的人们,其生产生活习俗语言都表现出与别处的不一样。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研究地域文化,既要立足于所研究的地域,又不能局限所研究的地域,要研究它的地域特点,又要研究它与相近地域文化的关联;既要研究作为“秦”、 “巴”、 “蜀”诸侯国时期的文化,研究它的历史渊源,又要研究其现时的表现形式;既要研究其表象的狭义的文化形式,又要研究深层次的、全方位的、决定与指导意识形态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纵向、横向、表层、里层深刻认识某个地域的文化特征,从而更好地去开发地域文化,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现阶段,在利用地域文化发展旅游业、搞产品宣传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现象:不少地方大力开发历史遗迹、历史名人活动的遗存以及传统文化活动,发展旅游业;有的利用当地人文资源,命名企业及其产品,或者以此作为产品广告,拉动消费,等等,人们习惯把这种做法叫做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这种做法,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本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使文化同当地经济结合了起来,而且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生活生产及娱乐中,接受了文化的熏陶,提高了全社会的文化素养,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事。

目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情况,就是一些地方在发展旅游和开发产品、宣传产品方面,不顾历史真实,根据道听途说或臆断,制造虚假的 “历史遗迹”和人文“资源”,有的妄拉历史名人,说某某人在此干过什么事,把纪念墓宣传成真墓,争某某名酒的祖产地,如有个地方把只有 100多年生产历史的酒,宣传成有 3000年历史的“贡酒 ”等,以欺骗游客和消费者取得经济效益。这些做法一则使人(尤其是青少年)得到虚假的、不正确的知识,二则搞乱了历史的真面目,使后人无法了解当地历史真实的情况,无怪乎一些人在“历史遗迹”旅游后,发出“是否真实”的疑问,或者大呼上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文化,无论在祖国的哪块地方,只要认真发掘,都能够挖掘出不少值得发扬光大、引人入胜的地域文化。因为地域文化的范畴是十分宽广的领域,如发生在特定地域的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历史人物、传统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习惯、风情民俗、服饰、民居、建筑风格、传统文艺形式、歌舞戏剧、宗教信仰,甚至自然景观、自然资源等,都是很好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地域文化资源。如此丰富的资源(对某一地区而言,当然各有侧重),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无中生有地去搞那些并不真实的假“文化”以扰乱视听,遗患后世。中国幅员辽阔,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各类地域文化,所谓: “百里不同音,千里不同俗”。

一、地域文化:

1.

方言:不同地域方言不同,甚至同一个地域中口音又各异,我国汉民族虽然文字是统一的,但各地口音绝对不一致,就说我们东北,沈长哈大四个城市就不一样,一听就能听出来,而同是沈阳人,说话口音也不一样。南方方言就更复杂了,上海、苏州、南京、扬州很近,却互相听不懂。

2.

饮食:如南甜北咸西辣,中国各地饮食绝对不一样,我在江苏一带生活了一年,那边的饮食几乎样样菜都放糖,连麻辣豆腐都放,吃几口就腻住了,上饭店吃饭得先告诉别加糖。

3.

信仰:中国宗教信仰非常淡薄,但民间信仰非常盛行。但各地信仰绝对不同,如有蝗灾的地方盛行供刘猛将军,丝绸之乡供蚕丝娘娘,南方供奉妈祖。

4.

民居:如陕西住窑洞,北京为四合院,上海为石库门,南方有住竹楼的。

二、地域文化形成原因

1.自然地理环境:古代交通不便,无机械化设施,便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地域,形成了众多的地域文化,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古代为了消除这种地域差别,统治者曾经做了努力,如元朝统治者将陕西秦岭以南的汉中划给陕西,清朝统治者将明朝的首都特区纵向划分为安徽、江苏两省。这些省都有着不同地域文化的组成,但这些地域时至今日仍然分界明显,如陕南的汉中绝对跟陕北不一样,汉中更接近四川等南方地区。同样苏北与苏南、皖北与皖南无论经济文化简直相差太大了。同样饮食、信仰、民居等项与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如陕西缺乏木材,黄土层厚,适宜住窑洞;沿海地区地表潮湿,只能高搭底座。

汉武帝时曾让福建人移民至江淮一带种植水稻,成功了,后又移民一批至黄河一带,就无功而返。同样的,南宋高宗赵构定都临安后,曾下令杭州一带种植小麦,也未成功。可见自然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重大影响。

2.移民:我国历史上有多次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但对现代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湖广填四川:经过明末战乱,四川所剩人口不多,因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样湖广一带大量移民拥入四川,而湖广还有部分移民是更早期从江西移民过去的。

山西洪洞移民:所谓民谣: “问我祖先来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地在何方,山西洪洞老鹳窝。”这部分人主要分布在华北一带。

闯关东:清末,沙俄从东北及西北侵入我国,清政府被迫割让 300万平方千米土地,为了巩固边防,这时清政府解除了禁关令,大量山东移民涌入关东,因此东北人大部分是山东人的后裔。我的父母也是山东人,不过他们是建国后因生活所迫闯关东的,那时应该是山东人进入东北的第二次高潮。因此东北的许多风俗是跟山东人十分接近的。

下面再说几个移民城市:

南京:南京人大部分是河南移民,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因战乱引起的移民,因此建国后为了采集河南民歌竟然要到南京周围寻找。

上海:上海土著只占总人口的 20%,主要是由苏南、浙北的移民组成的,近代还有各国的移民,包括西方列强、二战时期的犹太人以及少量的其他移民,因此上海方言中掺杂了苏浙一带的方言。

天津:天津非移民占总人口的 40%,它的前身为天津卫,是海防城市,驻军主要是由江淮人组成的,天津主要从河北移民过来的,还有其他少量的山东人,因此天津的方言基本未变。

3.政治因素:如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的迁都洛阳;南宋赵构迁都临安,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当时的高层统治者皆为北方人,杭州作为首都,为了与统治者沟通,当地人民只能开始学习北方语言,因此至今杭州人说话带有河南味,与周围其他城市截然不同。建国后我国推广普通话,现在到各地大家沟通已经不是什么费劲的事,最起码大家也会说方言普通话了,同样 ,台湾蒋氏父子也积极推广国语,因此你看台湾那些明星普通话都讲得挺好。这也是政治因素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地方志如何反映当地的地域文化,这是摆在新一轮地方志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从地方志发展的历史来看,在我国古代,由于交通文化的相对封闭,县一级文人修志,资料缺乏,一些修志者不具备考证条件和功力,或者故意抬高家乡声望,所以把一些未经严格考核、不大准确的“史料 ”写进了当时的地方志书中,这已经为我们今日研究历史造成了混乱,旧志中的错讹往往使一些严肃的历史学家望而却步,不敢援引其中史料。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地方史专家,他说:“我从不相信旧志,有的修志的人往往不懂历史,妄拉名人,道听途说,主观臆断,所记述事实与历史差距太大。 ”在建国后第一届修志中,上述情况虽有所改变,但还存在许多考据不严、因袭旧志错误的地方。目前,全国范围的第二届修志即将展开,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还是继续因袭错误,甚至制造新的谬误,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

有的行政领导主张:编纂的志书口径必须与当前旅游、产品开发、发展经济相一致,不能按历史记载来写。这种想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对于历史来说,却是不负责任的。

这里必须搞清几个概念:

第一,地域文化要宏扬,要为经济发展服务,但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能以欺骗消费者的手段获取经济利益。

第二,《志》属信史,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少女”,必须坚持其真实性、准确性,不然就失去了编史修志意义,失去了地方志存在的价值;对旧《志》及新编《志》中的史实错误,必须坚决纠正,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人为地制造和杜撰历史,即使它有可观的经济开发价值,也要坚决摈弃。

第三,把旅游、经济开发、广告宣传与编修地方志工作严格区分开来。对前者,我们作为地方志工作者,虽有义务著文阐清历史真实情况,但无权也无法干涉;对后者,即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本身,必须坚持“史德”、 “史识”,秉笔直书,维护历史的真实性,也就是维护地方志的历史地位。今日的地方志如果随世俗随商家的需要任意涂抹,后人何以为据研究一方历史?一部地方志,本来就是地域文化的集大成者,真实地反映好当地各方面的大文化状况,记述好本地地域文化与其他地域不同之处、特色之点,并且很好地读志用志,完全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开发和建设,又何必弄虚作假,搞虚假“文化”呢?地域文化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诚如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强曾经说过的: “中国人的地域性,有一个很长的传统,比现在突出得多,清末和民国初年的会馆制度就是一个代表,比如毛泽东、鲁迅都曾暂住在自己家乡的会馆。当时社会流动的基本环节就是,同乡聚集,包括在海外,体现出很强的地域性”,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大规模流动,这种地域性已远不如以前突出,特别是在政治斗争的年代,地域文化、传统文化都受到很大的压抑。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根基是相当强大的,一旦放开,就产生一种传统文化的复归,特别是上世纪 90年代以后,这种复归表现得非常突出,地域性的复归是这种文化复归的表现之一。”地域歧视是如何生成的?地域文化在各省份开放进程中的作用如何?为此,笔者采访了对此颇有研究的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中天和《其实你不懂广东人》的作者叶曙明。

不排除有跟风炒作的,但关注地域文化还是对的。

问:您如何看待《其实你不懂广东人》、《湖南人凭什么》和《河南人惹谁了》一类图书的畅销?

易中天:这应该是出版社自己弄出来的。《河南人惹谁了》多少还有点道理,那时河南人确实受人误解,似乎名声不太好,民间有不少关于河南人的段子。那本《湖南人凭什么》是有问题的。那本书,用业内的话说,是“攒”出来的,而且有侵权的嫌疑,其中就涉嫌侵犯我的著作权。

网上有很多人在说这个事,只不过我顾不上。广东人这本,是不是跟风不好说,不过从“不懂”这个角度讲也是有价值的,因为确实很多人“其实不懂广东人”,而且这本书的写作态度显然比《湖南人凭什么》严肃。现在讲地域文化的书很多,不排除有跟风、炒作的,但关注地域文化还是对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有关联,各个省关注自己的省,各个城市关注自己的城市没有错。

叶曙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地域差别是必然的。这种差别主要还不是经济发展的差异,而是生活方式的差别,文化的差别。这种争论从来就有,当社会进入一个急剧转型时期,则尤为明显和激烈。我觉得,现在的地方文化不是太突出了,而是还不够突出,不够鲜明,太模糊了。大家都习惯了“全国一盘棋”,一切自上而下。但事实已经证明,政治、经济、文化资源过度集中,反而是造成地区之间互相排斥、互相歧视、互相分化的重要原因呢。说通俗一点, “憎人富贵嫌人贫”是人性的一种通病。试冷静分析一下,目前很多人责怪广东,不就是因为广东人 “先富起来”了吗?很多人骂上海,不也老拿“上海是靠中央财政支持”来说事吗?北京因为是首都,占尽资源优势,就更不用说了。标签化的现象无处不在,其实很多标签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

问: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域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优劣,这很正常,那么为什么这些“劣势”会沦为重大的污点呢?地域歧视又是如何生成的?

易中天:河南人遭误解可能是因为太穷,在外面给人的印象也不太好,其实主要是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与现代文明礼仪有冲突。广东人遭误解,可能是因为太富,引起别人的心理不平衡。不能用优势和劣势这样的词。河南,原本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它的主要问题是怎么现代化的问题,怎么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运作方式和国际惯例、现代惯例接轨的问题。广东,长期和中原文化隔绝,生活习惯、语言和思维方式都与中原不大一样。内地人到广东受歧视,反过来就找心理安慰。其实这是个误会,不是他们排斥你。广东人说普通话很费劲,他们开会传达中央精神就用普通话(他们叫“官话”),而谈到实际问题尤其是福利问题时就用白话。广东人并无排斥外地人的意思,而说普通话的人来自大多数地区,觉得我是“国语”,你为什么负隅顽抗?广东人创造一些汉字,还是独有的,弄得北方来的人不懂。

叶曙明:我们认真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标签化的现象无处不在。我听到很多人批评广东人“小富即安”,似乎这是广东人素质的一大缺陷。我就是弄不明白,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小富即安有什么不好?难道非得人人都争做大富大贵,才叫高素质吗?对于“小富即安”的性格,我看欧洲人比广东人严重得多,是不是他们的素质都很成问题呢?其实很多标签都是如此,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的。

与其说是地域歧视,不如说是因误解产生的情绪问:河南属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省份,可能容易被歧视或者说误解,但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为什么也被“妖魔化”?

易中天:对广东人主要是文化误会,东方和西方,南方和北方,文化都容易造成误会。北方人请客,摆一桌子,不把你灌醉不罢休,这在南方人看来是虚伪和摆谱儿。相反,在上海吃饭,北方人觉得就那么一点点菜,觉得你怎么这么小气呢。大家都认为自己很实在,对方很虚伪。这和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有关。

叶曙明:河南人被“标签化”,广东人被“妖魔化”,其实相当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的分布不均。世界上没有“没文化”的地方,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有文化”。

问:有人批评广东是“文化沙漠”,这似乎又陷入了通俗文化和严肃文化争议的陷阱中,很多人口头上说广东有文化,但内心里其实还是认为广东是“文化沙漠”,为什么有这种“口是心非”的现象?

易中天: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有文化”。如果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或“生活样式”,那么,世界上就没有“没文化”的地方,没有“没文化”的人。但我们说一个地方“没文化”,说一个人 “没文化”,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没有文化修养”、 “没有文化品位”、 “没有文化内涵”、 “没有文化分量”等等。这种意义上的“有文化”是很高的要求、很高的境界。至于说广东是“文化沙漠”,当然并不正确,但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主要原因,就是觉得广东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不成比例。

叶曙明:我一直认为,文化并不仅仅在于有多少博物馆、歌剧院、大学城、图书馆,或有多少个文化大师,也不仅仅是以高雅或通俗来划分。这些虽然都重要,但生活方式也同样重要,而且是最恒久、最基本的文化之源。

很多人质疑,这是把文化大而化之,包罗万象,是抹杀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区别了。当然不是的。不过我们先要搞清楚,先进文化怎么证明它的先进性?落后文化又怎么证明它的落后性?我认为关键是看多少人愿意接受你的生活方式。落后文化并不一定是坏文化,只是愿意接受它的人少而已。

和谐不是同一、一律,而是百花齐放

问:您觉得各省份对内面向全国、对外走向世界时应该如何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遇到“妖魔化”时又如何进行危机公关?

叶曙明:整理地方文化资源、把地方文化发扬光大,可以说是当务之急。全国各地都应该大张旗鼓地张扬自己的地方文化。这不仅是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更重要是让自己了解自己。我把《河南人惹谁了》这一类书,看成是争夺、挖掘、整合地方文化资源的一种努力。至少我写《其实你不懂广东人》一书是为了这个目的。

尽管我也谈到所谓对广东人“妖魔化”的问题,但实际上我认为这种 “妖魔化”并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毕竟只是少数人而已,即使在批评广东人的声音中,也绝大部分是理性的,明辨是非的。对一个地方有褒有贬,本来就是很正常的现象,无须过分敏感。

易中天:首先对自己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要进行清理和分析,看哪些是普遍价值,就是说带共性的。比方说,人都是渴望尊重的,又比如诚信、责任等国际惯例,那就要看我们的传统里有没有,我们文化里做的方式如何。还有礼仪上的一些细节,比如劝酒合适不合适,与国际接轨还是不接轨。如果你的传统不符合现代社会就要改。

别人对你的文化不以为然时,不要一开始就 “正当防卫”,首先应该反省一下。当然还有文化学家应该做些工作。我们还是要呼吁建构和谐社会。古人说,君子 “和而不同”。和谐不是同一、一律,而是百花齐放。有差异是肯定的,不要抹平差异,不要搞一体化,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要客观、冷静、理智、平和地对待地域文化问题,做到十六个字:消除误解、保持个性、提升品位、展示魅力。这应该是各地遇到“妖魔化”时进行危机公关的正确态度和方式。

同类推荐
  • 海盗

    海盗

    我们是海盗,有本领的海盗。美丽的姑娘们,请你来到我的怀抱。我们是海盗,自由自在的海盗。在骷髅旗的指引下,为了生存而辛劳。我们是海盗,没有明天的海盗。永远没有终点,在七大洋上飘荡的海盗..感兴趣吧,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海阔天空的海盗世界吧!他们挥舞刀枪,宣称与上帝为敌;他们抢掠成性,蔑视人间一切权威。他们抛撒金币,以生命疯狂下注;他们以船为伴,有着自己的道德规章--他们已成传说,被海与天封藏。独眼的船长、生锈的火枪、哗啦作响的金币,盛着财宝的木箱..纵横匕海的故事,并不只是幻想。暴风雨、坏血病、骷髅旗、私掠证,荒岛埋宝,公海搏杀..海盗的世界。
  • 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精选中国最有代表的文化遗产,从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传承意义等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
  •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以下几方面告诉大家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的处理注意事项:居家建造、理财购物、机械购用、安保防护、权益保护、法律咨询、家庭医疗、喜庆辞令、实用文书等。
  •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挽颜笑

    重生之挽颜笑

    穿越女不明惨死后宫?!这绝壁是奇耻大辱!!!一心想回现代却被迫重生!真的是为了让她复仇这么简单⊙▽⊙?重生来过,命运轨迹丝毫没有好转简直不能更痛……为什么她没有女主光环!没有金手指!!!恨过帝王,闹过狐狸;还是在后宫逗逗妃嫔、惹惹皇嗣最简单~~~都是为了阴谋在接近她?!还有人还能让她挽颜而笑吗?谁是棋子?谁才是棋手?揭开谜底,都不过是命运的棋子而已。欢迎点击收藏,安然在这里鞠躬啦!(*^__^*)
  • 海天使与十贵族

    海天使与十贵族

    在贵族界中最为著名的是“十大贵族“,他们各个都是天之骄子,有着不同的性格与骄傲,确独独为一个女人而倾心。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他们的心弦。她笑,他们开心。她哭,她们心痛。她是天使,也是恶魔………唉~安初雪苦恼的看着眼前十个男子,他们竟然同时向她表白,她该怎么选呢?他,太花心。他,太冷。他,太温柔。他,太闷骚。他,太暴力……哪个都不选吧,她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找到自己的妈妈……(前期校园,后期奇幻!作品也只能介绍到这了,想了解更多的话,就请看看吧!提示:光看一章可没劲哦。)
  • 初见倾情,再见倾心

    初见倾情,再见倾心

    有了你,我的世界就不会孤单。初见你的倾心、再见你的心动,都是我最美好的回忆遇到你,是我做的最正确地选择。
  • 绿叶冒险录

    绿叶冒险录

    没人会为了踩死只虫子而悲伤,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人死了等于白死。不错!我就是这只虫子,我要摆脱这个宿命,撼动整个世界!秒天秒地秒空气,是没有的;漂亮妹子,是没份的;打架斗殴,是龙套的;抢宝抢秘籍,永远捡漏的。这是一个悲催的故事。
  • 剑气狂澜

    剑气狂澜

    满门被灭,为此走上了一条复仇的不归路,几经磨难,大仇得报,却愕然发现,当初的惨案背后,有着更大的一场阴谋!迷局诡谲如暗潮涌,人在其中身不由己,他能否以手中利剑,力挽狂澜?——暗涌云风起,狂澜剑气生。
  • 灭世逆战

    灭世逆战

    玛雅预言下一颗陨石带来未知而神秘的病毒,使人类感染病毒而变异成行尸走肉!随着时间的流逝~僵尸越来越多,而僵尸也越变越强大,甚至还有进化出智力。人类已经受到僵尸的严重威胁~全民战争。这是一场空前的战争~到底鹿死谁手~敬请期待……
  • 焚冰颂歌

    焚冰颂歌

    我要变强,强到可以保护我想保护之人。少年天赋现惊起江湖一片血腥风雨。一冰冷如霜一炽热如火他们抽丝剥茧,在重重迷雾中寻找答案。愿与你携手共创傲世江湖焚冰颂歌。
  • 黑白乐章:明星恋爱纠结

    黑白乐章:明星恋爱纠结

    亚洲首富的女儿的恋爱生活会如何?明星的生活看似风光,可是绯闻不断,曾经羡慕明星这个职业的一个女生,堂堂亚洲首富的女儿,经历了许许多多,当上了韩国最佳女明星的职位,但是她的感情世界并没有那么好,爱慕她的人,是多,但是她都并不知情,只能为感情画上一个句号……到最后,她只选择了一个人,那个人会是谁呢?
  • 绝爱

    绝爱

    这一定是一场从前世纠缠到今生的爱恋。否则不会如此伤魂摄魄,却依然无悔。鹏爱上了大自己七岁的娅妮,疯狂的爱开始了,疯狂的痛开始了,疯狂的一切都开始了。
  • 最强全能系统

    最强全能系统

    高中生莫辰意外获得超能力贩卖系统!用钱就能买到神奇异能,透视,古武统统都有!看莫辰如何利用系统斗智斗勇,逆袭白富美,雄霸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