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5100000003

第3章 高超精良的宗教建筑艺术

盂县现有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360余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其中,古建筑占了很大的比例。纵观盂县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这么几大类型:一是庙宇建筑,二是民居建筑,三是陵墓建筑,四是古城遗址,五是桥梁及水利建筑。在这几种类型中,宗教寺庙建筑是现在保存最多、最完整、也最精美的古建筑。到现在,在盂县境内发现的保存完好的元代及其之前的古建筑共有5处,包括西关大王庙、坡头泰山庙以及中社府君庙3处“国保”,其他2处盂北泰山庙、秀寨舍利塔也具备申报“国家文保单位”的条件。盂县现存的其他省保、市保、县保单位的明清古建筑遗存12处。在17处古建筑中,除“畏热堂”民居、西关当铺2处外,其他15处全是寺庙建筑。在这15处寺庙建筑中,3处为祠庙(西关大王庙、藏山祠、烈女祠),12处为佛、道宗教建筑。这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庙宇古建筑,不仅反映了源远流长的宗教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

盂县人旧时所崇拜的神仙

考诸现存的古碑碣石刻及旧民间民俗文化,以前盂县人所崇拜信仰的神仙主要有:一是佛教的神,像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等;二是道教的神,像玉皇大帝、二郎神、东岳大帝、文昌、关老爷、山神、土地等等;三是地方的神,像仇犹国君,藏山大王、水神圣母、诸龙神、苍岩公主、五龙圣母、五方龙王等等。关于“圣母”(又称“奶奶”)就有泰山圣母、水神圣母、苍岩圣母、三司圣母以及五龙圣母“五种”之多。特别是对于“龙”神的崇拜,村村壁壁都有遗存,到了“无村不入”的地步。这些都和盂县“士尚礼仪,农务耕作”的传统、“山无美材,地无膏腴”的生存环境以及“十年九旱,旱涝不均”的气候因素密不可分。对老百姓来说,不管你是哪里的神仙,只要能保佑家庭幸福、五谷丰登,就要祭拜。所以说盂县的庙宇建筑中供奉的神仙种类很多,“一庙多神”、“多教并存”的现象很普遍。比方说在坡头泰山庙,明后期时任盂县儒学教谕的马能就写了一篇《一庙三神记》的碑文,“圣帝庙威灵煊赫,矧剌恪大王同祀于兹,五方龙王居享于中”,“一庙分列三神,同福一邑”。到了清代,这里还先后建有“关帝殿”,“药王殿”、“奶奶殿”、“痘神殿”,达到了“一庙七神”。在山北村天齐仁圣帝庙,在明嘉靖年间曾供奉有东岳大帝、佑圣真君(真武大帝)、丙龙宫太子(敖丙三太子)、后土昭济子孙三圣母(后土圣母,娲皇圣母,碧霞元君)、马明王菩萨(蚕神,也有称马鸣王菩萨、马明菩萨、蚕花娘娘、马头娘、蚕姑、蚕皇老太、世界丝绸之神)、藏山大王、蒲台大王(俗称“蒲台爷”,“灵赡公”,“昭应灵赡王”,山川之神也)、胡纛之神(不详)、五龙圣母、三尖山白龙神、水草大王(马神、马王、马王爷,全称“水草马明王。”)雨师、风伯(风伯,又称风师、箕伯。雨师,道教俗神,亦称萍翳、玄冥等),后又建立了观音堂,共有16位神仙之多,也可以说是创了一个“盂县之最”。

明末时,县城内的功德祠在城隍庙侧,祀明邑令张国玺。相传其“忠信明决,当机立断,平赋均瑶,诘奸剔隐,种种有法。邻封有大狱不决者,咸愿质成,民间有东察院之谣,祀名大臣”。以前的县令也被立庙祭祀,这个就很有意思了。也是明朝,盂北村有个进士叫张翰才,在做井陉县令离任的时候,竟然被立“生祠”而祀,这就是民心所向。从这些民间宗教信仰,我们也可以觅得当时先民们生活状态的一些蛛丝马迹。这些都是题外之言。

在元代时,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都采取开放的政策,对佛、道两教在政治上特别优待,所以元代的盂县庙宇建筑体现了这种多元化的格局。从上面说的5处元及元以前建筑看,西关大王庙是金代的建筑,供奉的是藏山大王;2处泰山庙供奉的东岳大帝,属于道教的范畴;中社府君庙命名出现了错误,实际应该是“释迦寺”,属于佛教的范畴;秀寨舍利塔,顾名思义,也是佛教的范畴。

在明代,“崇儒重道”,作为中国自身的宗教道教和较早传入中国的佛教,都逐渐走向了衰微。出现了宗教的儒化,也就是所谓三教合一的趋势。盂县的道教建筑有了突飞猛进的势头,盂县现存许多“东岳庙”、“玉皇庙”、“关帝庙”、“三义庙”、“二郎庙”、“真武庙”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盂县人在明代时还建造了当时山西规格、建制、规模最大的城隍庙。“前殿后寝,东西两廊,中外二门,略如县治”。“唐宋元相沿”的盂县学宫(即文庙)在洪武、天顺、成化、嘉靖年间多次扩建翻修,增设了先师庙、启圣祠、名宦祠、乡圣祠、明伦堂等,建筑规模达到了空前。

清代时,皇家宗室大多信仰藏传佛教。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佛教在清朝迎来了新的辉煌,相反,道教的发展却受到了的制约,逐渐萧条、萎缩。在康熙版的《盂县志》“寺观”中,记载的院、寺、庵、观、宫(包括当时“已废”的)等宗教建筑共90处,88处为佛教建筑,仅有县南十二里的清沙观、娄里村的紫微宫(已废)2处道教建筑。专门的道教活动虽然受到了制约,但是“城隍”“关帝”等有关道教神仙的建筑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按照光绪版《盂县志》的记载,在清朝后期,县内规模较大的庙宇有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先农坛、历坛、城隍庙、关帝庙、武安庙、文子行祠、八蜡庙、龙王庙、风神祠、药王庙、文明阁、火神庙、彰癉庙、存像祠、仇犹庙、烈女庙、诸龙庙、文子庙、白龙庙、黑龙庙、祁大夫庙、狐大夫庙、东岳庙、牛王庙等,这些都是官方所认可和积极推崇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属于道教神仙的范畴的。在民间,村寨的庙宇建筑也类似。在盂县现在的乡村,村村建有五道庙(按照道教说法,五道将军是东岳大帝的属神,是阴间中的大神)。民众遇到灾害、疾病、贫困或其他难事,便去烧香拜神,许愿还愿,祈求消灾降福,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所以这些庙宇香火不断,成为慰藉普通民众心灵的场所。

元代及其之前的宗教建筑

排除传说的因素,从现存的真实史料来看,盂县最早的宗教建筑应该是石佛湾摩崖造像上记载中“永熙二年五月十八日林寺道阁造像一区”中的这个“林寺”。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林寺”并不是盂县最早的寺院。因为在“北魏建义元年并盂县入石艾属乐平郡”,当时的县治西有抚城县的凌井,北有新兴郡(后改为永安郡)的定襄,东有上艾(石艾)的新城,这些都是现在的盂县在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佛教的传播应该首先在这些中心地带落脚。即便如此,这个“林寺”的始建年代应该早于摩崖造像的“永熙二年”(533)。

北魏时的寺庙建筑,还有前面说过的程子岩造像碑(北魏兴和三年)中提到的“丰乐寺”。千佛寺摩崖造像上铭刻的“千佛寺,前赵郡太守嘉殷州刺史河间邢生造像、兴和三年造(541)”的“千佛寺”。王堉昌于民国十三年(1924)在千佛寺摩崖石刻遗址留诗一首,“此山名千佛,以有千佛寺”……“考年永熙元,兴和三又置”……所以也有人认为,有记录可考者中,盂县最早的寺院为千佛寺(永熙元年),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

这一时期的宗教建筑还有,北齐天统三年(567)李磨侯在今南苌池建造的镇池寺。

从现存的史料看,盂县隋、唐时的宗教建筑遗存几乎没有实物来考证。韩万德先生在他的《故园纪事》中写道,“《大元一统志》记载:盂州净业寺,在州东北。唐大中元年(847),赐额曰‘净业寺’”。按照县政协文史资料记载,位于今县政府大院现仅存一座大殿的西寺,原名净土院,在唐贞观五年(631)易名为“三圣寺”(康熙版县志县城图上,仍标注为“三圣寺”),距今也在1400年以上了。

根据永清寺现存最早的宋正隆年间重修碑记记载:“长老昂公,宋元祐五年(1090)削发为僧。大观二年(1108)至永清寺住持,天会十六年六月辞世”,可见永清寺在北宋时就已经存在。民间有“先有永清寺,后有盂县城”之说,如属实,永清寺应该早于盂县建城的隋开皇六年(586)。

现存于西烟镇东村东阁永慈庵的“深公和尚石塔”,记载了“大安院”长老、殿中丞御使邱建阳曾孙深公和尚的生平,幼失父,长失母,与兄度日,兄不能夺其志,投大安院出家,师从“普涧”。年二十九,学百法明门论等,“终挽”于北宋政和五年十二月(1116)。从这个“塔记”来分析,这个“大安院”在当时已经算是不小的规模了。这个“大安院”(永慈庵)在几版明清旧县志中并未提及。

明正统十四年(1449),盂县儒学教谕马能在《重建兰惹寺记》中写道,“县治去西,山曰李宾,寺曰兰惹,自大宋延祐四年之所创也。其先则有玄通法师归真于此,而其灵物异迹,载诸神传,不可枚举”。这里的这个“大宋延祐四年”是马能的一个错误,因为“延祐”是元仁宗的年号。在宋皇帝的年号中,有北宋仁宗的年号“景祐、皇祐、嘉祐”,哲宗的“元祐”,南宋时盂县已属金。可见,兰若寺最迟也应该在北宋“元祐”(1086—1094)年间就已存在。

另一处建于金代的有迹可循的寺院是牛村镇白土坡的建福院。据庙内现存的金大定四年(1164)“尚书礼部牒”碑刻记载,“据太原府盂县白土坡僧智悟状告:本院自来别无名额,已纳讫合钱,立建福院名,勘会是实,须诚给赐者。系奉敕,可特赐建福院,系亟准敕。故牒”。当时,建福院已有法堂、中殿、瑞像堂、水陆堂、三大士堂、开王堂、僧堂、土地堂等诸多殿堂。

舍利塔在东关十字街,下葬舍利子,贞祐五年(1217)建。(康熙版《重修盂县志》载)

另一处在金大定十四年(1174)就存在的寺庙建筑是龙璧村(后改为榆壁,今盂北村)文殊院。按照庙内现存的元元统三年(1335)盂州同知张中立所撰的“重修文殊院记”记载,“有记录可考者,佛座建于金贞元三年,壁画成于大定十四”。

现存于西潘侯庄普济寺的“重建普济寺记”中记载,“盂之县治西北仅百里许,有圣佑都侯庄村,古刹一所,名曰普济寺,建自胡元至正之初。”说明这个普济寺始建于元朝最后一个皇帝惠宗在位时的至正(1341—1370)初年。

还有一座古刹,牛村惠福寺“俗传天福五年(940),敕建正殿并南殿,赐名曰‘普同院’。后治平元年(1064),改名‘惠福寺’”。西潘进圭村的“龙门禅寺”,始建于“宋之康定”(1040—1041)年间。西潘乡宋庄村,有“宝刹乡邑”,“石志存系至正五年(1345)重修”。西潘李庄寿圣寺,“志存乃元之至正丙申之岁(1356),建立碑石已存”。西潘进圭龙门寺,“至元三年(1337)重修”。这个西潘地区在宋、金、元时,佛教的发展很是繁荣。在康熙版的《盂县志》中记载,“清凉寺,宋元敕建在李宾山。”在光绪版的《盂县志》、《山西通志》中记载,重门山,又名慈氏山,“在县西六里,金大定二年(1162),敕建慈氏、清凉二院”。

从考古学的角度看,上面说的这些宗教古建筑均已荡然无存。细心的人也可以看出,上面说的其实都是佛教建筑。

前面说过,盂县现存的元代及其之前庙宇建筑共有5处,除去金代的属于“祠庙”的西关大王庙,与宗教有关的4处建筑均为元代所建。坡头泰山庙、盂北泰山庙是道教建筑,中社府君庙(释迦寺)、秀寨舍利塔是佛教建筑。

坡头泰山庙是因其具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元至清”古建筑群而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3240平方米,三进院落。自南向北中轴线上依次为戏楼(建筑已毁)、石牌坊、山门、正殿、后殿;两侧分别对称布局有钟鼓楼、配楼、耳殿、禅房、关帝殿、奶奶殿等。建筑形制多样,元、明、清各代建筑并存的群组建筑风格。”“正殿和后殿均为元代建筑,其余建筑为明、清两代遗物。”

盂北泰山庙建筑群东西宽41米,南北长50米,占地面积205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正殿为元代建筑。殿身通体面宽11.2米,进深7.3米,骶尾高6米,系单檐歇山顶结构。正殿西侧建有二郎殿三间,其构建的规制和建筑特征与正殿基本一致。正殿对面是戏台,建筑结构严谨,造型雅致壮观,为清代所建。戏台西侧奶奶庙为明代建筑,古朴典雅。

中社府君庙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攀间枋题记,元延祐二年(1315)重修。明清时屡有修葺。占地面积936平方米。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中轴线上建有过殿、正殿,两侧有东西配殿、耳殿。正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府君庙建筑群实为“中社释迦寺”(康熙版的《盂县志》有记载),因其左前方有“泰山庙”建筑,而被后人误认为“府君庙”。

秀寨舍利塔位于秀寨村南的“李宾山”(又称“北寺山”)。据塔身碑刻记载,“维大元岁次乙未年壬午月戊寅日甲寅时住持僧福聚建”,此塔建于元元贞元年(1295),是盂县最古老的一座砖构塔式建筑。塔身为楼阁式,平面呈六角形,高18.5米,五檐五层,全部用条砖构筑而成。

明清及其之后的宗教建筑

明代的官式建筑已高度标准化,定型化,而清代则进一步制度化,好多大型正规建筑式样日趋一致化。如果从考古学的角度看,单说建筑式样即可分辨出建筑年代。盂县现存的宗教建筑遗存,多数为明清两代重建或新建,尚存几十处,也多数荒废、废弃。近来重新出现了修庙建寺的热潮,30多年以前尚能看到的寺庙建筑,现在也大多是推倒重建,现在能够看到的旧建筑也越来越少。即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公布的一些县保、市保级文物单位也因为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也遭受到了人为的损毁和破坏。

从盂县现存的一些较大的宗教建筑来看,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建筑,还是其他祠庙建筑,多为典型的官式建筑。布局规范单一,总体规整对称。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山门两侧分设钟鼓二楼。中央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通常是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坐落在正中主轴上的是正殿。正殿是整个建筑群体的中心。正殿左右有配殿。正殿后有一进院落,多为寝宫或藏经楼等。另外在主轴院落两侧设置碑房、迎客坊、僧道房、禅房、斋堂等僧道人起居生活及信客休息的地方。还有一些附属设施,像山门前的牌坊、石狮子等。还有一个戏台、也称乐台、乐楼的。

一些乡村小型的寺庙,多数为一进院落。进山门迎面就是大殿,大殿两侧有配房,院落左右两侧为厢房。

前面说到的5处元及其之前的古建筑,均为单体建筑。究其所处的整个建筑群而言,也多数为明清时所建。所以在整体建筑格式上,也是明清范畴。秀寨舍利塔符合“前寺后塔”的佛教建筑惯例。

普济寺,在西潘乡侯庄村。前后两进院落,占地面积1998平方米。主体建筑有正殿、南殿、东殿和西殿。正殿面宽18米,进深9米,单檐歇山顶结构。正殿两侧为“奶奶殿”、“吕祖殿”。前院狭长,山门居中。山门左右有钟鼓二楼。正殿与南殿为明代建筑,余为清代建筑。

大庙,也称“天齐庙”、“八大庙”,在南娄村北。前后两进院落,共有大小殿堂54间。前院以中殿为主建筑,后院正中为后殿,均系单檐歇山顶。正殿为明代建筑,余皆为清代。庙内古杨2株,传为明代所植,为本县最古老的杨树。

西寺大殿,在今现政府大院。单檐悬山顶,是盂县现存规模最大的单体古建筑。主体为明初重建,民国时改建。

二庙,亦名“天齐庙”,位于南娄镇上曹村。左右两个四合院,现存古建筑6处。西院北有正殿,左右两侧为正殿,南有戏台、山门,正殿为单檐歇山顶。东院北有正殿,南有山门,东有禅房。

仇犹观,位于梁家寨乡御枣口村。原为仇犹国君祠庙,后改为道观。现存建筑结构较完整的是真武殿,殿堂3间,坐北向南,单檐歇山顶结构。殿内采用辽金建筑的“减柱法”。过厅左边的梳洗楼,是一座3间大的双檐九脊顶楼阁式建筑,是古建筑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建福寺,位于牛村镇白土坡村。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分立于天王殿左右。正殿与天王殿为明代建筑,余为清代建筑。

永清寺,在路家村镇东杜村内,是现盂县佛教协会所在地。明万历年间,永清寺僧人洪公法师化缘重建,寺庙坐北朝南,分前、后两院,以前院为正殿、山门和东、西配殿为主体。现存明清大雄宝殿3间,系单檐歇山顶结构。殿内明代的水陆壁画一堂尚保存,至今栩栩如生、清晰可见。

青石寺,原名石角寺,位于上社镇窄门只村。寺内现存正殿3间,左、右两侧偏殿各1间,东、西禅房各3间。正殿居中,面阔12米,进深8米,檐高5米,系单檐歇山顶结构,为明代建筑。殿内三壁布满彩绘壁画,以清代作品称著。所绘人物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彩塑圣像亦很精致,分布在一个长3米、宽1.68米的大佛坛上。

七机岩关帝庙,在藏山村东七机岩上,近年遭火灾已损毁。现存正殿为清代遗构。

我国的佛塔,在类型上可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等几类。盂县现存的佛塔都属于密檐塔。底层高,二层起层高骤减,不能登临,砖石结构。除前边说到的秀寨元代舍利塔之外,全县现存有明清佛塔2座。霞峰塔位于县东南的霞峰山顶,始建于明初。塔高16米,八角七层,砖结构,塔基沙石砌筑。清光绪《盂县志》记载,“霞峰山,县东南五里。产石成莲,浮屠轩举,每夕阳西下,红光烛天,夏秋尤胜。”菩萨戒比丘镇庵塔位于鹿峪村双鹤山腰,始建于清雍正五年。塔顶已毁,现存部分塔高8米,为六面六层楼阁式实心塔,整座塔用磨砖砌筑,是为唐代佛教宗师李通玄在此著论《华严经》而建。

根据现存的一些金石铭文和其他资料来看,在明清时,县内一些著名的佛、道宗教建筑还有:县城城隍庙、彰癉庙、舍利塔、八蜡庙风神祠、药王庙、火神庙、存像祠(光绪版《盂县志》,始建于嘉靖三十一年,现有清代遗构)城武大觉寺、盂北关帝庙(大顺碑记载,“大顺永昌甲申年造”)、盂北大兴寺(遗存明嘉靖十三年闰二月所造铁钟)、南河南关帝庙(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十二年重修)、辛庄大觉寺(现存清代戏楼)、铜炉文殊寺、李庄寿圣寺、进圭玉皇庙、西烟关帝庙、皇后天齐庙、小横沟玉皇庙、温池龙居寺、石宝关帝庙、清城文昌山关帝庙、慈氏山清凉寺等等。

宗教建筑是人类宗教意识、审美观念、风俗习惯、建筑技术的集中体现,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盂县现存的佛、道宗教建筑,展示了当地劳动人民和古代建筑匠师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合理保护修缮这些古建筑,开发宗教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宗教文化的继承、发展、传播和交流。

同类推荐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中纺织业率先发展且占有优势的国家,中世纪意大利曾以其毛织业的率先发展而致富,并享誉全欧,在欧洲毛织业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其原料和产品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经济外向型特征,使得最初由毛织业构建起来的经济链条因缺乏国内供、产、销的联系而十分脆弱。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本套书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著名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揭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这套书不是介绍酒店的小册子,不同的视角和对酒店建筑文化、民族风情、特色服务的浓彩重墨的描写使它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如果找一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人,自然就是孔子;如果找一本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书,自然就是《论语》。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倾情奉献,带你一起品读《论语》,与孔子一起同行,深入性情,长养生命!
热门推荐
  • 人生紧要关头的手段

    人生紧要关头的手段

    本书立足于现实,收集了人生紧要关头的各种手段。内容包括:“成功做人,超越人性的弱点”、“闯出自我的天空,从点滴做起”、“掌握做人方法,成功需要技巧”等。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六龙皇朝

    六龙皇朝

    我本华东一布衣,世界与我有何甘。废材修炼,独霸大陆,不是世界太弱小,而是主角太强大,跟随主角的脚步进入玄幻世界吧。
  • 绝色美人,高冷公子带回家

    绝色美人,高冷公子带回家

    一朝穿越,她跌入湖里,被人救起,乃不知又被人掳走,为了逃脱他的手掌心,使尽浑身解数,然后,一步步坠入爱河...到后来却发现:这一切竟然是个惊天大阴谋.....她的身份慢慢揭开神秘面纱...这一切的一切由那人所设计....而幕后主事人竟然是他和她!他,步步为营,竟不料把自己搭了进去;他,明知她是小侄子派来的棋子,却还是深爱与她;他,与她一样,只是君王手中的棋子,明知自己没有机会,就算粉身碎骨,也要为爱一搏。她被他擒住,以她威胁他的叔父,她伤心欲绝,拔刀自杀,含泪看着他们:“早知如此,我就不该动情……”某片段.“老天爷,为何对我如此不公平!”躺着血泊中的女子发出不甘的嘶吼...
  • 苍了夏葵

    苍了夏葵

    日葵的执著就是守护唯一的太阳,我叫郗葵。我认识他那么久爱了他那么久却也恨了那么久。他的死我浑然不知,隐瞒了我三年才知道一直和我结婚的人是他的双生弟弟。“郗葵,忘记我吧。”“郗葵,做我的女人忘记他。”“夏哲,我们之间只是一场谎言。”
  • 暮光之都

    暮光之都

    太阳坍缩,地球进入了暮光时代,多年以后,人类称之为暮光之都!末世之中,物种进化变异,人类惨遭屠杀。冷血无情才是生存的资本?又或是带着一片赤子之心?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珍惜。PS:新书首发,求推荐,求收藏。
  • 奈何缘浅:十世浮生

    奈何缘浅:十世浮生

    一世泣血成神,奈何刀光剑影,难逃敌手。来世,定要血债血偿
  • 堕仙之问情知多少

    堕仙之问情知多少

    ...慕容,洛雪。薄幸之人如此之多,谁管你情深似海?
  • 秦皇打工记:男卑女尊

    秦皇打工记:男卑女尊

    倒霉女梦瑶在她最倒霉的一天里,被恶少的宝马车在街头追逐,意外捡回家了个自称是秦王嬴政的男人,鼎鼎大名的暴君也要吃饭生存,于是被一个倒霉的小女人逼着开始了漫漫打工路。没有文凭又没有工作经验的皇帝处处碰壁,连到建筑工地上扛小工都做不好,最后只能回家给女人买菜洗衣做饭当男佣……当她送走暴君时,意外被卷到了公元前238年,风水轮流转,先是差点被暴君的夫人打死,接着差点被一场大火烧死,然后又被陷害是间谍,成了能预知未来的“巫女”……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