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4700000009

第9章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苏童《桂花连锁集团》解读

苏童的中篇《桂花连锁集团》(《收获》2000年2期),通过对沉沦与自由的探讨,传递一种人生况味,绰具寓言风格。作品充分张扬了《我的帝王生涯》以降的游戏精神,想象力丰盈饱满而恰如其分,写来声情并茂,溢彩流光,直抵灵魂的深度。在现实世界里羞涩内向的苏童,在艺术王国里却长于排空驭气,骋神驰思;创作主体不枯的心智,幻化成满纸烟云,令人耳目生鲜。

苏童没有给主人公一个名字,我们只知道他姓曹,绰号“六骗子”,是个《围城》中方鸿渐式的尴尬人物,一个时代的多余人。六骗子少时因恶作剧撒了一次谎,便成为尽人皆知的“骗子”,自小到大一直被揪住小辫子不放,沦为压抑苦闷的精神孤儿。小说采取拟人、戏仿、反讽诸般手法,穷形尽相地揭示主人公的生活历程和心理流程。苏童凭了源自天生的细腻风怀,以感觉的变异,五官的相通,开启神妙的思路,表述天方夜谭式的传奇:六骗子吹动桂花哨而一呼百应八面威风,成为桂花王国的无冕之王,对桂花发号施令;桂花则与人类形成一种“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式的微妙的对应同构关系,它们具有人类的自尊自爱自主自重,也像人一样分出三六九等,也会牢骚、控诉、谴责、呐喊、劝谏、密谋、教唆、捣鬼、起义、内讧、感冒、流泪、鼓掌;它们有时忍辱负重,有时不依不饶,有时讨价还价,有时犟头犟脑,有时分崩离析,有时众志成城,像童话王国里无数小妖的喧嚷聒噪。小说行文俏皮,情节风起云涌,一波三折,苏童驱动奇异的文字魔方,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时见神来之笔。其中,人与桂花一来一往的心理较量,煞有介事的感情交流,确实神乎妙哉。魔幻的味道,超现实的手法,一本正经的俨然,不动声色的幽默,揭橥世相之荒诞,心灵之难通,一种苏童式的慧黠沛然流溢。时至今日,已非风华少年的苏童,仍有着无尽的奇思异想,心灵多彩如斯,落笔缤纷如许。

六骗子,一个在塔镇桂花树下长大的孩子,从小就掌握了与桂花交谈的诀窍,善于辨别桂花脾性。六骗子少时因无知和好奇,将一辆外乡人满载桂花的手扶拖拉机骗到塔镇的松树塘里翻倒,受到塔镇乡亲同仇敌忾的围攻,从此背上不诚实的黑锅,郁郁不得志。六骗子对桂花一往情深,他眼中的桂花具有与众不同的声息风貌:“那些金黄色的桂花漂浮在水面上,全部复活了,它们以惊人的秩序和速度组成了花环的形状,山峰的形状,还有螺旋的形状,看上去美丽而大方。我听见那些桂花游泳划水的声音,而且它们在向我欢呼:干得好!干得好!”这是何等神异的心灵默契。不良青年六骗子被派往大都市天城为塔镇推销桂花,凭其三寸不烂之舌,筚路蓝缕,白手起家,终使塔镇桂花成为声誉无匹的“天下第一香”,并在天城创建桂花连锁集团,可谓厥功甚伟。不说谎就无以为生,深谙商业时代这一残酷法则的六骗子以谎言为家乡创造财富,惜乎无人能解,尽管他成了推销桂花的功臣,仍难摆脱世人的白眼,于是六骗子经常一个人对着桂花嘀嘀咕咕,自言自语,被时人目为谵妄。——六骗子在人的世界里因孤独而失语,只好进入物的世界寻求话语快感。小说通过人与时代、人与社会、人与传统无法和解的冲突,表述一种共通的情感体验。塔镇桂花的香气原本可以让儿童冲一个大跟斗,后因塔镇盲目发展桂花业,使用农药化肥让桂花树提前开花,致其香味消减,声誉不保。初始,桂花与人团结一致,雄心勃勃地开疆扩土,拓展市场;久之却对人类萌生二心。桂花连锁集团开业大典上,六骗子手捧花篮,愤怒的桂花几欲从篮中跳出,并(用牙?)咬了他的手掌以示抗议。塔镇桂花的火暴脾气,实为对欲壑难填的人类世界的警告,读来忍俊不禁,复深长思之。尤可喜者,是苏童以生花妙笔,演绎桂花起义的传奇:桂花们对桂花业盲目的扩张及乱采乱摘现象怨声载道,于是,“它们统统跳出了精美的包装袋和大箩筐,它们像金黄色的潮汐在仓库的地面上翻卷着,奔跑着,有的站到了磅秤上,有的跳到了窗台上,仓库里的桂花香浓烈得仿佛毒药……”真是千奇百怪,五迷三道,一幕声光摇曳诡谲流丽的活剧就此展开。

六骗子童年遗失的桂花哨的神奇复现,把文本情境推向高潮。仿佛江湖艺人以魔笛驱动群蛇翩翩起舞,抑扬顿挫的哨音令300公斤桂花自动集结队形,六骗子将桂花召集到一起训话。具有哲学头脑的一等品桂花,随波逐流的二等品桂花,心比天高的等外品桂花,不堪人类的见利忘义,纷纷发出“回到树上去”的心声,意欲集体出逃,寻觅自由乐土;六骗子采取绥靖政策,将一次史无前例的桂花暴动瓦解,之后昧着良心厉声训斥:“现在有些桂花牢骚满腹,该散十分香,它只散六分,这样下去怎么行,这种精神面貌怎么去到市场上与别的花竞争?”桂花们关注自身前途,纷纷要求走出国门深造,于是便有了二等品桂花对一等品桂花的抗议:“一等品当然能去留学,它们懂外语,它们大多能说荷兰郁金香语,能说日本樱花语,有的懂三国外语,还能说墨西哥的仙人掌语呢,我们怎么办?我们在树上生活得太紧张,文化水平有限,我们出去干什么?”真是异想天开,匪夷所思;“一簇最优良的一等桂花突然跳到了我的肩上,我们向何处去?那簇桂花最后代表它们桂花族群,发出与人类相仿的天问,我们向何处去?我们桂花向何处去?”语言反讽和情境反讽的交织,鸣奏一阕华彩乐章。尽管心存不忍,但在利益驱使下,六骗子仍强行将桂花出卖。仁慈的桂花遂向他发出诅咒:“六骗子,六骗子,你是我们的敌人!”

来自人类世界和桂花世界的双重围剿,使六骗子身陷四面楚歌;灰色的生活刚刚闪起亮光,种种合力却欲把他幽闭于精神的荒原,怎不心力交瘁。无论如何出人头地,可怜的六骗子总是生活在权威话语重压下,被人呼来喝去,肆意嘲笑。尤其堂兄曹建立,这个大义凛然的正人君子,多年来对他形成一种强有力的道德威慑,仿佛一柄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使我去骗一只蚊子,告诉它它的母亲是一只苍蝇,曹建立也不会容忍,他会去茅房抓一只苍蝇放在蚊子面前,用事实证明蚊子与苍蝇不是同类,蚊子的母亲绝不是苍蝇。”当六骗子因推销桂花成为塔镇的英雄后,那些对他知根知底、轻易就能唤起他的负罪感的乡亲们纷纷要他帮忙,且当仁不让,六骗子唯有诺诺:“我忙得要把两条腿都举起来了,我忙得要让肚脐眼替我接电话了……”多么无奈而含泪的笑。为推销桂花,六骗子教导曹建立说谎。一番点拨后,正人君子曹建立青胜于蓝,耽于谎言不能自拔,终堕落为疯狂的诈骗犯,锒铛入狱。塔镇人一致认为是六骗子坑了曹,六骗子百口莫辩。之后,曹建立之妻、复仇女神潘丽霞对六骗子穷追不舍,纠缠如毒蛇,执著如怨鬼,搞得他凄凄惶惶:“桂花的朋友遍天下,只是人和花相交恨晚,可我呢,我的朋友在哪里?我的敌人遍天下呀!我的敌人像猎人追逐野兔一样追着我,别说我从塔镇跑到了天城,我就是再从天城跑到月亮上去,也有曹建立潘丽霞这样的冤家一把揪住我,骗子骗子,看你骗到什么时候!我为塔镇卖多少桂花都不能改变我的命运,潘丽霞的话一定代表了几亿人的心声,把你弄到牢里去,把你弄到牢里去!”于是,六骗子产生了一种鲁迅笔下的狂人式心理,总觉得周围人都在迫害他,由此衍生无数心灵悲欢。苏童逞其文思,一意放大奇异的感知:“桂花早已与我离心离德……我手里的一袋桂花像广场上的第二口喷泉一样,向着天空喷出了无数金黄色的桂花,这口愤怒的桂花喷泉在人们的头顶上飞溅着,有的落在人们的头发上,有的咬着牙,就像世界上最瘦小的飞机一样,向更高处飞翔……”如是奇景不断闪现,构成对日益物化的人类世界的反拨。

从某种意义上,六骗子是一个不合时宜的智者,一个“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精神先知,能从寻常之物上嗅出不祥气息。他最早知道桂花的灵魂逃跑了,预感到塔镇桂花要出事;他告诉领导关于桂花的秘密,却被认为是神经病,横遭呵斥。可怜的六骗子只好推起平板车拉着桂花沿街叫卖。“天下第一香”沦落至此,一何凄楚;孰料非理性的潘丽霞从天而降,对其胡搅蛮缠,狂热的市民亦纷沓而来,六骗子和满车桂花都被拉拽到天城的松树塘边,至此,曾令他蒙受耻辱的坟墓般的松树塘复现了。在六骗子和潘丽霞的扭打中,在看客的围观中,桂花哨自动地响了起来,疯狂而嘹亮,于是诞生了桂花投水的奇迹:“我听见的最后一次桂花哨是冲锋哨,冲啊冲啊冲啊。我知道桂花会闻哨而动,它们果然就从车上站起来了,我们塔镇的最后一百公斤桂花,它们就在哨声中跳起来了”,“桂花只听哨音,它们轻轻松松地跳跃我的身体,向天城的松树塘涌去”,桂花如赴难的勇士,手挽着手争先恐后地跳进油腻肮脏的水中,这是桂花告别人世的声音:“沉下去的桂花在水底下说,桂花不香,桂花不香。浮在水面上的桂花也在顽强地重复,桂花不香,桂花不香。”在一片众声喧哗中,六骗子与桂花破罐子破摔,一同逃亡、沉沦,而又从这逃亡与沉沦中获得淋漓尽致的大宣泄。确然,在苏童那里,逃亡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渴望,一种梦寐以求的欢乐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桂花,分明指涉了一种独立意志。然而桂花的归宿在哪里,六骗子的归宿又在哪里?难道便是这一塘脏污不堪的臭水吗?苏童以天马行空的情感体验,纤毫毕现的心理描绘,支撑起崭新的小说空间,传递一种韵外之旨,独具幽思。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逃》《狂奔》《乘滑轮车远去》……纵览苏童作品,逃亡的意象贯通始终,为其深深迷恋。《桂花连锁集团》与苏童既往作品显系一脉相承,只是在形式上由写意而转写实,由浪漫而转平静,由诗化而转生活化。总体考察,这组互文性文本都表达了一种对实在世界的宿命般的逃避;然而上天入地,逃无可逃,何处是归程?这正如《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中丢失灵牌的幺叔生前疯癫,死后亦因灵魂没有找到归宿而四处游荡。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芦苇般脆弱的人性,唯在悲喜之流中载沉载浮。想一想苏童旧作《外乡人父子》中外乡人父子还乡而不被故乡接纳的悲哀,《米》里少小离家到大城市闯荡的五龙,弥留之际仍包了一节满载白米的火车衣锦还乡,而故园遥遥无及;归去来兮,吾归何处?透过苏童文本华滋丰润的意象,一种淡淡的乡愁郁然而起。这是特有的苏童式的感伤,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苏童擅从少年视角切入,专意于成人世界描摹,点染尘世沧桑炎凉;《桂花连锁集团》俨然是《米》中逃亡——奋斗——还乡三段式结构模型的延伸变奏。它与“枫杨树村”、“香椿树街”小说一样,写的都是与主体生命有关的事情,只是地点变成了塔镇和天城。海德格尔曾说一切进入诗境的诗都是还乡的,诺瓦利斯也说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桂花的还乡,表达了现代人对日趋强大的异化力量的反抗。早期的《桂花树之歌》中,苏童便写到香气馥郁的桂花在大风中神奇丧失的情境。较之昔作,《桂花连锁集团》更多了些烟火气。缀网劳蛛般的六骗子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乡村(塔镇)和城市(天城)。“人就生活在世界的两侧,城市或者乡村,说到我自己,我的血脉在乡村这一侧,我的身体却在城市那一侧。”(《苏童文集·世界两侧·自序》)塔镇,正如马尔克斯之马孔多、福克纳之约克纳帕塌法,充盈着地道的中国特色民族风情,又与世界文化精神息息相通,是苏童想像的原乡、灵魂的舞台。然而塔镇人的自闭与保守,天城人的精明与市侩,均令六骗子望之却步,他永远无法被实在世界所接纳。“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夹缝中的六骗子也像回不到树上去的桂花一样,永远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故乡了。六骗子,一个试图修补既有秩序而不得、返归理想家园而不能的寻梦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一人物身上,寄寓了创作主体几多情思。

读《桂花连锁集团》,不由想起马克·吐温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书中主人公哈克,一个十余岁的流浪儿,坦然承认自己没有文化教养,常常觉得富有教养的文明社会是对的,自己做那些违背文明社会法则的事是错的。如他经过一番自我斗争,决心帮助黑奴吉姆逃跑,并承认自己做了犯法的事,甘愿灵魂下地狱,做一个坏孩子。但这恰恰表现了哈克诚实善良的品质,亦表明了南方蓄奴制社会的虚伪和不道德。马克·吐温摒弃全知全能的叙述视点,运用第一人称,以反讽的叙事方式对美国社会揭露戟刺,文本因之更见力度。作为一种艺术技巧,反讽恰恰体现于内在义、深层义对字面义、表层义的歪曲。鲁迅《狂人日记》亦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点,字面上看是狂人狂言,疯话满纸,内在含义则相反:这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对病态疯狂社会的观察体认,缘此催生张力四射的反讽。《桂花连锁集团》与之同构,它以六骗子的第一人称自说自话,煞有介事而谵妄虚无,形成一种独特语调(tone),表现出主体与世界的格格不入。小说处处展示孤独者的悲歌,天地人的狂欢,遍布精妙动人的反讽。如六骗子,这一名字本身即是反讽性的,他不是骗子,而是天性诚实思维活跃的好人,是清醒的智者,人格与尊严的拥有者,他为了塔镇乡亲的利益才不得不撒谎,他是可敬可爱的;那些居高临下围攻他的人,如曹建立之流,才是真正不地道的。大都市天城,从字面上看,给人以“天国城市”之感,似应是天堂般的地方,那里的居民却精明势利,锱铢必较,委琐不堪,呈现出令人心寒的世态人情,像房东老张,像老黄小姐、小黄小姐,均是淳朴的乡下人的克星。天城是六骗子们的滑铁卢,在这里,都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两相抵牾,一切的光荣与梦想皆成泡影。《桂花连锁集团》以能指与所指的脱节,结构与肌理的错位,形式与内容的悖谬,无往而不反讽,在一种既实且虚的语境中探讨心灵的失调,社会的病态,揭橥白云苍狗般的世事人心,指向一种黑色幽默,更形成一种召唤(interpellation)结构,为文本留下意义空白。

塔镇松树塘和天城松树塘,两个同一名称而截然不同的地方,前后形成独特的循环呼应意味和封闭的形式感,饶富机趣地辐射一种宿命情怀,这正是苏童常青不凋的叙事圈套。博尔赫斯的扑朔迷离,海明威的简洁明快,纪德的敏感细腻,昆德拉的叛逆主题,于苏童皆有熏染,而又不著印痕。苏童谋篇布局,往往引人入胜,下笔如有神助,不经意间便演绎若多鸢飞鱼跃风腾云涌。《桂花连锁集团》返璞归真,笔墨明朗,一如晨光熹微,不再意象凄迷亦真亦幻;然而依旧有声有色,如水如风,挡不住的精气神四散奔蹿,蔚为可观。苏童废雕琢,远铺张,去夸饰,不卖弄,将文本打磨得光洁流利,圆熟练达,澄明性与混沌性相兼,日常性与奇异性并存;古典与浪漫、现实与魔幻、象征与荒诞诸般手法的杂糅,营构一种陌生化效应。要之,苏童笔下的现实世界与寓言世界不是相互游离,而是有机统一、交叉叠合的。《桂花连锁集团》寓表现于再现,貌似写实而高度变形,缘此生发出奇妙韵致,交织成独特景观。

2000年6月5日定稿

同类推荐
  •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是一本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大视角、内容丰富的作品,涉及晚清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家庭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商业等方面,是近代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性著作。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精辟地分析了中国人的特性。
  • 知行合力:宁夏电力公司职工文化创新成果集

    知行合力:宁夏电力公司职工文化创新成果集

    本书是一本集中展示宁夏电力职工文化生活成果的图书。全书收辑了职工围绕“三集五大”活动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的演讲、发明、建议、征文以及格言警句等不同方面的内容文章数十篇,从而也集中展示了宁夏电力职工的精神面貌和追求。建议出版。
  • 故纸拾遗(第二卷)

    故纸拾遗(第二卷)

    本书收集了以洛阳地区为主,包括山西、陕西、云南、东北、甘肃等地在内的各种契约文书,时间从清康熙年间至解放初期,各类包括地契、房契、发票、借据、婚事文书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民俗、货币、度量等各方面的情况。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 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以大量图片,多角度地向读者展现了中国节日文化的特点,举凡生产活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文化娱乐等,让读者在走进中国节日的同时,了解到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
热门推荐
  • 铁十字的光辉

    铁十字的光辉

    他,本来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但是,既然他来到了这个地方,无论是为了自己,为了报恩,还是为了改变一些人的命运,他必须要做些什么。从1923年11月的慕尼黑啤酒馆,到1933年8月2日魏玛共和国谢幕,他更多的是一个见证者;从1936年3月7日之后,他正式进入到这个世界的历史舞台上,当然暂时还是配角……但是他不在意这些,因为他知道,自己无论是见证者,是配角抑或总有一天会成为主角,他的命运,已经逐步与德意志第三帝国越发紧密。他不想历史重现,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去扭转有可能会维持原状的命运。而他,认为能够让他改变这种命运的,就是让铁十字释放出它本应该有的光辉。
  • 穿越隧道

    穿越隧道

    现实穿越两不误,从现代穿越古今到达小说中的天辰大陆。在天辰大陆修炼,在现代社会提升
  • 经史百家杂钞

    经史百家杂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树皇

    异世树皇

    神,象天而命;魂,象地而生。东煌神树仙逝之际,将灵根抛却至天地之间。机缘使然,林天与灵根融合,成为一株树苗,遂进入神谕大陆。林天承天地灵根,禀龙魂意志,掌控生命与雷电,在异世界展翅,成就树皇之名。或曰:沧桑之变,亘古未易;天地有则,吾命不羁……
  • 梦续红楼之溶黛心

    梦续红楼之溶黛心

    碎雪砌竹清影透,茫茫的雪迹,她雪色的衣襟染了白花。低回惊梦,梦若千年,沧海桑田。离了潇湘馆,失了篱下魄;明了玲珑心,澈了嫣然笑。她是雪中一抹浅碧,月下一凝软玉,淡却的是兄妹情,溶化的是黛玉心。她一身孤高傲骨,一袭清高气韵,一怀暖意柔情。叹,亲疏人散。郁,天寒地患。悲,虚情伪笑。愁,几多是非。原是个多事之秋。试看满心叹郁悲愁,缘何融为溪水,潺潺缓缓。
  • 龙凤天涯梦

    龙凤天涯梦

    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内有奸人当道,外有强敌入侵。乱世之中,太湖水域流传出一个神秘的宝藏传说,各派势力皆垂涎欲得,一场暗中争夺悄然展开……然而两个少年郎,机缘巧合,得到隐藏宝藏秘密的一块宝玉,从此他们被卷入各派势力纷争的漩涡之中。为了当初的一份承诺,为了年少时的一份真情,他们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路。命运让他们成长,摧折将他们历练,虽然两人步步艰辛,但他们依旧在江湖上留下了一曲壮丽的天涯梦。
  • 人民警察礼仪常识

    人民警察礼仪常识

    本书是人民警察所用的礼仪课程教材。分为绪论、基本礼仪、语言礼仪、公务礼仪、社交礼仪、职业礼仪、涉外及部分民族的民俗礼仪和警察礼仪实例解析及训练等8个部分。
  • 大海和它的居民们

    大海和它的居民们

    本丛书共8个分册,分别涉及考古学、海洋学、地震学、气象学、地质学、细菌学、地理学、军事学等学科,知识丰富,涉猎广泛。是一套具有活力、具有创新力的儿童科普读物。事实告诉我们,在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中,海洋才是一切生命的母体和摇篮。我们的祖先们日复一日地在大海边徘徊,在大海边思索,听着涛声,望着海浪。他们不知道海的那边有没有岸,海的那边又是个什么样的世界。终于有一天,有人要驾驶着独木舟涉水入海的时候,人类的文明又向前跃进了一步。在本书中,作者对神秘的大海,对大海的意义作了精彩的描述。
  • 若时光待我如初

    若时光待我如初

    若时光待我如初,我定会紧紧的抓紧你的手,不让你从我身边溜走若时光待我如初,我会告诉你,我爱你。世界这么大又那么小,让我们再次的相遇。你已不是当初的你,我也不是当初的我。我们之间有着这么多的事情阻隔着我们。你爱我为什么到最后也没有说出口。我其实也多想告诉你,从始至终,我也一直爱你。
  • 中国远征军(上)

    中国远征军(上)

    中国青年学生在二战期间,跨国征战,抗击日寇,以血肉之躯保卫战时中国国际运输线的重大历史事件。故事展现了中国远征军从出征、失败到大反攻的艰苦卓绝的全过程,其中穿插了中、美、英青年军人的战斗友谊和爱情生活,显现了二战中史迪威、孙立人、戴安澜、杜幸明等一大批中外将领的个性和风采。书中宏大的战争场面及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细节,还有对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生动描绘,集历史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炉,引人入胜,颇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