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2500000032

第32章 海外之祭

时至现在,已过了梁思成诞辰105周年的祭日,距离他离开人世也已30多年了,可人们对他的祭奠却不曾间断。虽然梁思成已去,但他的名字却变成了人世间一个永恒的记忆,他所留给人们的除了那万古不朽的学术思想,还有领会他学术思想真谛的快乐,以及波澜起伏人生命运的反思。

这就足够了。

对于梁思成的祭奠,一则来自海外美国友人费慰梅女士讲述的真实故事,也许是一种对远在天堂梁思成最有意义的祭奠。虽然这个故事较长,但为了尊重费慰梅女士的真诚祭奠和劳动成果,下面全文照录她写在《中国建筑之魂——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书中的故事——“作者后记”:

下面我要说一个十分离奇的故事。虽然思成夫妇早已入土,但他们的著作还在人间,而我竟不可思议地卷入这个故事里。

1957年3月,我们与梁家断了八年的音讯又连接上了,我在剑桥从一位素不相识的人那里接到思成从北京捎来的口信,短而具体,指示我将他1947年托我的建筑图稿和照片寄到英国纽卡索(New Castle)给一位“刘·C小姐”,她会通过英中之间的邮递转寄给他。

我知道思成是多么看重这些图稿和照片,他曾梦想着把《图像中国建筑史》展示给西方的读者看。但我怎么能够肯定这口信是真的?他真的要我把这些无可取代的东西寄给仅知姓名的陌生人?而这个人的地址,离中国和离我一样的遥远。

那段时期,美国和中国之间没有通邮服务。我无法与思成联系上,也不可能确认口信的真假,更不可能把包裹直接邮寄给他。

我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这包珍贵的书稿仔细包好,在1957年3月上旬寄给那位刘小姐。我先寄了封信给她,强调这些书稿的重要性,思成急着拿到它们。我焦急地等了六个星期,终于她来信告诉我,包裹“完整无损”到她手上。她又说,她保证会尽快将它转寄给梁思成教授,同时她也写了信告诉他此事。她还解释,所以会迟迟才回信给我,是因为“学院的事情很忙”。什么学院?我心里想着,她是学生还是教师?后来她便音讯杳然。

21年后,1978年,我的一位欧洲友人访问清华大学建筑系,向一位教授提及我与梁教授之间长期的友谊。那位教授却毫不客气地质问他:“是吗?那为什么费正清夫人不依梁教授的要求,退还给他那些图稿和照片?”

我在剑桥看到这位朋友从北京的来信后,顿时惊讶得目瞪口呆。那些精美的图稿和照片是在那套莱卡缩微底片毁于战火后,唯一留存之物。我知道,它们是思成一生的心血。他生命的最后14年,不能参考这些研究所需的基础图片,他会怎么看待我呢!

从一个旧档案盒里,我找出了1957年3月7日寄给刘小姐那封信的复本,而后又找到她同年4月20日的迟到回函,我把两封信的复本寄到清华,并写了一封简短解释。但是,尽管我可以为我的名誉辩护,心里却很不安。

这位刘小姐究竟是谁?即使我查不到那失踪的包裹,起码我可以追踪她的下落。我猜想,她现在应该是一个中年妇女,但伊人何处寻?她会不会,她能不能解开这个悲剧般的失踪之谜呢?

我问思成的儿子从诫,在北京他家和他父亲的同事中能否打听到那位刘小姐的身份。从诫的回答令人黯然:“我们都没有听说过英国的这位学生。我父亲一定是误把她当成一个负责的人。如果包裹不是寄丢了的话,那么只能怪他自己看错了人。不管怎样,都已过去21年,现在一切都太晚了。”

是的,如果邮包真是寄丢了的话,那么一切都太晚太晚了。而且,如果她也是在思成和我警觉之前就不知去向,那这不明智的选择只能怪思成本人了。一时之间,我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珍贵的包裹却总映现在我的脑际,它虽然失踪、被遗忘,但一定会在什么地方。这就像一个失落了的珍宝,在我们的梦里萦回。我必须再努力一次。

既然无法从北京方面找到刘小姐,我只好转向伦敦。我给好友,一位退休的大使兰博特爵士(Sir Anthony Lambert)写了一封信,将情况源源本本告诉了他,求他帮我的忙。一下子,奇迹出现了。他把我的信交给了英国建筑史学会的提姆·洛克(Tim Rock),他记得大约两年前,学会里的一位秘书女士就住在纽卡索,而且曾经担任过那里建筑学院的注册组员。他打了电话给她,碰巧她也想起了有这么一位学生,20年前的一位高年级生,刘怀贞(Lau Wai-Chen,译音)。她回电话说查到刘后来成为一名注册建筑师,目前大概在新加坡开业。提姆·洛克马上打电话给英国建筑师注册处查刘的登记号,有了这个登记号,他从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找到了她目前在新加坡的地址。

他简短地向描述了这个奇迹:“三通电话,15分钟,加上一位注册组员的记忆。”

兰博特爵士1979年11月13日来信告诉我刘在新加坡的地址。当然我马上给她写了信,附上1957年的通信复本,以唤回她的记忆。我告诉她梁思成根本没有收到那个包裹,还告诉她梁的一两位同事甚至怀疑我故意不还给他。在第二页里,我写下一直困扰着我的一连串疑问:

“假如你已将包裹寄往了北京……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邮路?你挂号了吗?你告诉梁教授你已经从我这儿收到它没有?你可知道梁教授没有收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现在,那包裹在哪儿?弄丢了?毁损了?还是放在一个书架上,积满灰尘?告诉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到那包裹?”

她的回函姗姗来迟,对我的疑问只字未提。“20年实在太长了,过去的事很难回想起来。收到你的信后,我四处找,最后发现一个小包裹里有图稿和照片。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我写过几封信给梁教授,但都没有得到回音,所以包裹就一直放着。”

好一个“一直放着”,放了20年!没有知会我或思成,而我们俩竟放心托付给她?它怎么会绕了半个世界,这么多年了,却又始终没有回到它的主人手里?我怎么也不明白,她也再没有解释她是如何想的。

找到包裹后的六个月里,她一直拖延着,不肯把它寄给我或寄回北京。正如她信上写的,她不认为她有责任(20年后,她竟说她没有责任!)“把这件包裹交还给梁家”。

尽管我越想越气,但我还是尽量保持风度,客气地与她联系。就这样拖到了1980年5月,她又写信告诉我,寄包裹给思成家人这件事将从春天延到秋天。这真是太过分了!我寄去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不管你用什么借口推卸1957年的责任,现在,你没有理由再扣着那个包裹不放。”我要求她马上把包裹用挂号寄出,寄给梁夫人(林洙),又告诉她,我要把这封信的复本寄给梁夫人和思成的接班人吴良镛教授,而几个月前,她已经有了他们在北京的地址。她写信向他们诉苦叫屈,但他们都支持我。终于,差不多两个月后,思成宝贵的遗物从新加坡以快捷邮件寄出,在1980年7月17日回到林洙的手上,整整晚了23年。

那年的10月,我专程到中国,与林洙一起编写清单目录,仔仔细细地检查了那些图稿和照片。图稿的纸得自于战争年代的中国西部,经过39年的岁月已经变旧泛黄,但是那黑色的墨线和文字说明仍像初绘时那般清晰,这些图稿连同那些莱卡照片也依然完整无损。这一点,我们多少得感谢刘女士。同时,思成的建筑史手稿也在清华找到了,这部散佚的著作终于复归完璧。

四年后,思成的大作《图像中国建筑史》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应吴良镛教授的要求,我重新编辑这本书,为它找一家合适的出版社。虽然耽误了几十年,思成对中国建筑精辟的分析依然不失其领先地位。这本书博得中外人士的欢迎以及赞扬,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也因本书在1984年获得美国出版家专业暨学术书籍出版金奖。

看到这批珍贵的图片重见天日,以及《图像中国建筑史》问世,清华大学建筑系和我一样的欢欣。为了表示他们的谢忱,他们特邀请我到山西省游览,由林洙当向导,走过思成往昔曾经到过的地方。在山西南部,我又一次追寻1934年和正清随同梁氏夫妇走过的足迹。50年过去了,坐车游太原以北的地带,我们轻而易举找到了那些重要的建筑。当思成的最伟大发现——五台山上那座唐代佛光寺映入眼帘时,林洙和我简直惊喜若狂。

沿途停了几个地方,从前思成教过的学生热情款待我们。他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打拼。我很欣喜地看到,尽管在文化大革命中思成曾受到无情的打击,但他的影响依然存在。

完成这趟中国建筑之旅后,我邀请林洙到美国,她在我们剑桥的家住了两个月。我们旅行了许多地方,从新英格兰到南方维吉尼亚州夏洛特维尔,一路上参观了许多美国的特殊建筑。我们当然不会错过费城,去看看当年思成和徽因学习建筑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我从她的来信里看出,她对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遍布树木的山冈、青色的山峦和农舍非常喜爱。

思成苦难的晚年得到林洙的爱和关怀,多少给他的悲剧留下了一些令人宽慰的片段。本书最后一章收录了林洙的回忆录,是一段深情奉献的感人诉说。思成有徽因和林洙先后做他的人生伴侣,多么的幸运啊!而对我来说,她们两人又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多么美好的记忆。

在中国与美国断绝邦交的25年间,梁家的孩子长大成人了。女儿再冰精通英文,因公派往伦敦及其他各地。我们很少见面。他的儿子从诫成为一位有才华的学者。在那段苦难的时期,他忠诚地守着父亲和林洙。他小的时候我们就很喜欢他,而今在北京见到他已经成人,我们的爱更加难以言表。麻省理工学院出版他父亲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深深感动了他,他决定为中国读者翻译出版中英对照版。由于他没有学过建筑,为了挚爱的父亲,他暂时搁下自己的工作几个月,在中国建筑史家们的指导下完成翻译。中英对照《图像中国建筑史》1992年由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推出几个月就销售一空。现在,这部书在清华大学保留了一些,当作赠送给应校长之邀来访的贵宾的礼物。

从诫到剑桥我们的家中来作过几次客。最近的一次短暂来访是在1991年,正清临终前不久。我和从诫一起为失去思成、徽因和正清这几位我们挚爱的人而伤悲。同时,我们也分享着对他们一生成就的骄傲。但愿我们两家的友谊长存,直至他和我们的子子孙孙,永远永远。

费慰梅

因为梁思成,中国的梁氏与美国的费氏建立起了长久的友谊,因此我们也希望中国与美国等世界一切尊重科学、尊重学人的人们和国家永远保持良好的合作与友谊。

同类推荐
  • 金丝小巷忘年交

    金丝小巷忘年交

    范玮丽作为杨宪益最后三年生活的亲历者,记录下了与杨宪益在金丝小巷的相处经历,金丝小巷忘年交主要介绍了杨宪益的生活情况及杨宪益对往事的回忆,用细节展现杨宪益的真实性格与为人品格,并融入了范玮丽与杨宪益作为忘年交的深厚情谊。
  • 邹容 陈天华评传

    邹容 陈天华评传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即“邹容评传”和“陈天华评传”。 邹容与陈天华有着类似的悲剧人生,他们的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遗憾。《邹容陈天华评传》通过对他们短暂人生历程的考察,描述了历史时代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他们思想认识和性情特征的影响: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激愤和他们的无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邹容与陈天华的思想集中在二人的政治主张上。《邹容 陈天华评传》以邹容与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为核心,论述了二人在排满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近代国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主张。他们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南唐后主李煜传

    南唐后主李煜传

    本书全面评说了南唐后主李煜秉性任意纵情声色、以亡国的措施图存、落魄投降的故事。
  •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由秦晴编著,洛克菲勒家族的庞大财富家喻户晓,在美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家族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繁盛六代,依然独“富”天下,不但涉足商界,留下了众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商业故事,在政界也颇具影响力,同时还热衷于慈善事业,名声远扬。《洛克菲勒家族传奇》讲述了洛克菲勒家族前四代人的事业与生活,告诉读者一个普通人是如何成为石油大王的,一个家族又是如何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
热门推荐
  • 千年诅咒:倒转五芒星

    千年诅咒:倒转五芒星

    传说,“666”是魔鬼的符号,出生在三个6交汇之时的人,是撒旦的化身。而她朴倾儿便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出身在六月六日阴历五月初六的女生。一个有着“倒五芒星”记号、只会给家人不断带来厄运的魔鬼之子。5岁那年,爸爸妈妈在孤儿院遗弃了她。他是传说中的索罗门王,冷酷邪魅。一直寻找着有着“倒五芒星”记号的人,他想要杀了她,结束这样的命格。可却是一时的犹豫,想要都弄她,最后竟知自己爱上了她……
  • 星芒转

    星芒转

    星芒转,九天变!吆喝两声!有人答应没!有人答应最好!没人!那就算了!
  • 武神帝主

    武神帝主

    林玄尘,绝代强者,因被人围攻而自爆陨落,万年后携《武神帝经》重生于同名废体少年身上……自此,绝代妖孽横空出世,闯绝地,夺奇宝,征战万界天骄,逆伐诸天大能。天界,人界,妖魔界……万界诸天尽在我手。仙女,魔女,神圣女……美人如玉入我怀抱。鏖战天下,举世无敌,万界武神,诸天帝主!(每天三更,绝不拖更欠更,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谢谢支持!)
  • 苍之悟

    苍之悟

    众生芸芸可分三界:人、鬼、仙,千年之前妖孽横行人界,人界大能协力抵御了此大劫。千年之后,大劫再现,方寸山小道士云天因此卷入红尘,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同时也渐渐地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 青春无极限:实现梦想的十大创新思维

    青春无极限:实现梦想的十大创新思维

    本书讲述了创新思维就是摆脱惯用的思维模式,让我们的思维独辟蹊径,让我们的智慧遍地开花。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采撷到更多的奇花异果。
  • 只想陪在你身边

    只想陪在你身边

    爱你,我不想承认。世间的言语太过犀利,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这样的你,更没有勇气和你在一起。对不起,我爱你。
  • 赛尔号之穿越地球

    赛尔号之穿越地球

    暗黑谱尼索伦森再度复活,而来自战神联盟的电、斗、暗、暗地、超五星将会带着赛尔号的梦想和救世主一起,展开对抗索伦森以及守护赛尔号的使命……
  • 你的夏至,我的晴空万里

    你的夏至,我的晴空万里

    青春,叛逆,青春是叛逆的代言词,叛逆是青春的附加词。我们徘徊在这里,张扬而不自知,肆意挥霍着自以为的长久,却只是自以为。也许只有那么一个人,才让你在这花季雨季里那么拼命的执着,那么固执的肯定,那么纯粹的认定
  • 再世天劫令

    再世天劫令

    狂魔望了一眼这迷雾深林,脸上露出了颀慰的笑容,对着天空,大吼几声,用最大的声音道:“我,龙俊生,重回人间了。”声音播传数十里外,久久回荡在空中。千年前的狂魔重出江湖,化名为龙俊生,重演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爱情与仇伤。
  • 剧说

    剧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