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1600000027

第27章

臣闻人君必以其道服天下,而不以名位临天下。夫莫尊于君之名,莫重于君之位,然而不得其道以行之,则生杀矛夺之命,皆无以服天下之心,其所以为之臣者,特迫于名位而不敢抗耳。夫是,故以天下之大,常沾沾焉疑其并出以挠己,而禁防维持之不给,尚安能保其民而与之长守而不变哉!

昔之人,思其所以为人君之道,以授世主而使操之者,其说多而详矣。或以为所宝者在令,令行而莫能逆,故有留令、韩令、不从令之罚,皆至于死;或以为权者上之所独制,而不得与臣下共之者也,故杀之足以为己威,生之足以为己惠,而天下之事自己而出者谓之君;或以为人主之所恃者法也,故不任己而任法,以法御天下,则虽其父兄亲戚而有所不顾。此三者,虽非先王之所废也,然而不以是先天下。而后世之君,奈何独甘心焉!是以申、商、韩非之祸,炽于天下而不可禁,而其君之德固已削矣。

夫偏说鄙论,习熟于天下之耳目,而近功浅利,足以动人主之心。于是以智笼愚,以巧使拙,其待天下之薄而疑先王之陋,以为譬若狙猿之牧者,数千百年于此矣,哀哉!盖世有狎猛虎者,能使之忘其搏噬之毒以媚己也,此盖非智功之所能为也。而况治天下者,慈父母之于弱子之类也,又非若狎猛虎者之类也,智巧何为于此哉?以智巧行令,其令必壅;以智巧用权,其权必侵;以智巧守法,其法必坏。

臣窃尝悲当世之故,而其义不得以尽言,请泛论前世之帝王得失成败可考之迹,以见其意。其远而在唐、虞、三代者,臣未敢及焉。秦始皇、汉武帝,雄武之资,慑服宇内;意所诛戮,如毙犬豕,东征西伐,万里巡狩,役使天下以赡其欲,而天下之人赫然震恐,不敢自必其命。若是者,有以示天下之威,后世之君,虽外讳其失而中有羡慕之侈心焉。汉之宣帝,有明智之才,执赏罚之柄,足以独任天下,鄙远俗儒而参之以霸道,略务宽厚而齐之以法律,其勤敏不懈,而及于工技之细,器械之微,而天下之人拱手退听,不敢有所自为以逆其上之意。

若是者,有以示天下之权。唐之太宗,少而为将帅,长而为帝王,英锐明达,驾驭贤俊,利在仁义则行人义,利在兵革则用兵革,利在谏铮则听谏铮,惟所利而行之,而天下之人,怀然毕力愿为之用,至于弊精龙力,继之以死而不悔。若是者,有以示天下之功,是以后世之君,推其求治之心,欲庶几焉而未之得也。夫慨然有志者,不免于羡慕始皇、武帝之侈,而精实求治者,又止于庶几宣帝、太宗之事;然后以其智巧而行申、商、韩非之说,则虽有天下之威也,天下之权也,天下之功也,抑犹未得其所以服天下之道,而徒恃夫名位以临之者也。

且夫风俗之所系,治化之厚薄,享国之长短,人心之向背,是岂可不留意而详择也!故臣以为天子之明圣,诚能破坏数千百年之偏说诐论而无所人于其心,虽不远求唐、虞、三代之名,而近亦无取于汉、唐之陋,则人主之实德见于天下,而天下服矣。

治势上

欲治天下而不见其势,天下不可治也已。昔之论治天下者,以为“三代之时,其君各有所尚,夏之忠,商之质,周之文,数百年而不变。其后周之失弱,秦之失强,故忠、质、文之相代,若循环之无穷”。而或者又曰:“弱之失在于惠也,则莫若济之以威;强之失在于威也,则莫若反之以惠。惠止于赏,威止于刑,故赏不至于滥而无所劝,刑不至于玩而无所惧”。盖其意以为治天下之势无出于此矣,夫一弛一张者,弓也,而羿之能不与焉;虚而敧,满而覆者,器也,而垂之巧不与焉。故三代非忠、质、[文]之尚,而周、秦无强弱之失,治天下者,姑舍是乎!

古之人君,若尧、舜、禹、汤、文、武,汉之高祖、光武,唐之太宗,此其人皆能以一身为天下之势;虽其功德有厚薄,治效有浅深,而要以为天下之势在己而不在物。夫在己而不在物,则天下之事惟其所为而莫或制其后。导水土,通山泽,作舟车,剡兵刀,立天地之道,而列仁义、礼乐、刑罚、庆赏以纪纲天下之民;至于宾饯日月,秩序寒暑,而鸟兽草木之类不能逃于运化之外,此皆上世之所未有,而圣人自为之者也。

及其后世,天下之势在物而不在己。故其势之至也,汤汤然而莫能遏,反举人君威福之柄以佐其锋;至其去也,坐视而不能止,而国家随之以亡。夫不能以一身为天下之势,而用区区之刑赏以就天下之势而求安其身者,臣未见其可也。

盖天下之势,有在于外戚者矣,吕、霍、上官非不可以监也,而王氏卒以亡汉,有在于权臣者矣,汉之曹氏,魏之司马氏,至于江南之齐、梁,皆亲见其篡夺之祸,习以其无下与人而不怪。而其甚也,宦官之微,匹夫之奋呼,士卒之擅命,而天下之势无不在焉。若夫五胡之乱,西晋之倾覆,此其患特起于公卿子弟、里巷书生游谈聚论,沈湎淫佚而已,而天地为之分裂者数十世。呜呼!势在天下而人君以其身求容焉,犹豫反侧而不能以自定;其或在于宦官,或在于士卒,而举威福之柄以尽寄之者,此甚可叹也!

臣尝怪唐末、五代之衰,皆以列校之卑,易置人主如反掌之易;而周世宗一日临大位,北威契丹!南服李璟,法度修举,文武并用。太祖皇帝践祚,十年之间,不耀兵甲,俘取僭伪之君若拾遗,而天下为一,身致太平,为子孙万世之计。

向之衰败圮阙[者]二百余年,英武之君、忠智之臣,图回收取不能什一,而孱王幼主,俯首服从,相顾愤发,以至于流涕痛哭莫敢谁何者,一朝翕然皆在把握这内,何其速也!此无他,能以其身为天下之势,则天下之势亦环向而从己,其必然而无疑者矣。

且均是人也,而何以相使?均是好恶利欲也,而何以相治?智者岂不能自谋?勇者岂不能自卫?一人刑而天下何必畏?一人赏而天下何必慕?而刑赏生杀,岂以吾能为之而足以制天下者?虽然,鸟高飞于重云之上,鱼深游于潜渊之下,而皆不免有鼎俎之忧。天下之人所以奔走后先,维附联络而不敢自弃者,诚以势之所在也。故夫势者,天下之至神也,合则治,离则乱;张则盛,弛则衰;续则存,绝则亡。臣尝考之于载籍,自有天地以来,其合离、张弛、绝续之变,凡几见矣,知其势而以一身为之,此治天下之大原也。

国本上

国本者,民欤?重民力欤?厚民生欤?惜民财欤?本于民而后为国欤?

昔之言国本者,盖若是矣。臣之所谓本,则有异焉。臣之所谓本者,本其所以为国之意而未及于民。臣非以民为不足恃也,以为古之人君非不知爱民,而不能爱民者,意有所失于内则政有所害于外也。夫国于天地,必有兴立,亦必有兴亡,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且其昔何为而仁?今何为而不仁?使其后世之所以守天下者皆如其始之所以得天下,则何为而失之?呜呼!是岂不可以深思而极论乎!夫植木于地者,其华叶充荣者,末也;其根据盘互者,本也;此众人之所知耳。夫根据盘互,不徒本也。自其封殖培养之始,必得其所以生之意,而后天地之气能生之。一日失其意,则夫根据盘互者,拜然颠蹶,焦然枯槁而已矣,地安能受之哉!

臣尝论周人之得天下,比三代最为长久,此非数也。后弃在唐、虞之世,已为稷官,传十四五世而未尝有失其所以得国之意者,然后文、武受天眷命,而天下之诸候挈商而归周。至于成、康之后,则渐已失之;独一宣王,修旧起废,能复求文、武之意,遂称中兴。及其后世东迁,而惠、襄、灵、景之君,甘、召、单、刘之臣,所以施于天下者,悖谬而非先王之意。至于益衰而自分为东西,则其宪章文物莫有识者,而块然独守其鼎,然后其祖宗之意尽失而不断,以至于亡。

然则其所以不仁者,不能如祖宗之仁而已。

若夫汉之高祖,唐之太宗,起于细微单人,挺剑特起,臂指天下;而四海之雄无不束手受事,相与于草创之中,拜仗俛仰而为之臣,建置宗庙而立其典法,以垂后世。此虽不足以望周人积累之盛,然而要其所以得之者,必有合天之心,顺民之心,而非偶然而自得之也。故其后世,若武帝、明皇失其意则乱,光武、宪宗复得其意则兴,而元、成、穆、敬沉溺宴安,莫知其祖宗之所以致此者,何也?徒凭藉而有之,则其业遂以衰败而亡。

敌臣以谓继世而有天下,其中才者固能守祖宗之意,其贤圣者则增益祖宗之意,其好谋而寡德者徒以变乱祖宗之意,而昏童不肖者则又不知祖宗之意。

故其为兴、亡、治、乱,皆可考而无疑。噫!有志之君,长睨远览,欲以跨越前代,而不能深知祖宗所以得天下之意。施于今者忘其昔,谋于新者非其旧,动摇侵伐其为国之本,而使之削薄而不悟,此岂非其故臣遗老莫有以告之者欤,其告而不之信欤?

春秋之时,晋魏舒、韩不信合诸侯以城成周,而宋仲几不受功,指践土之盟以为据。当是时,韩简子与其佐士弥牟皆不能知也,曰:“晋之从政者新,子姑受功;归,吾视诸故府。”促几不肯,曰:“纵子忘之,山川鬼神其忘诸乎?”弥牟反怒其诬己而执辱之。鸣呼!践土之盟,晋文公之所以主诸侯也,诸侯犹记其旧,而晋之从政大夫曾莫识焉,则其后世之失伯,不亦宜乎!

恭惟宋有天下,肇立基本,不以智力为治,不以兵甲为疆,不以险要为固,功德茂盛,源源深远。圣人继作,因时制事,微有变更,而其为国之大意常增益而不废,天下之人受其阴利厚泽,不知其所从来,况于臣之浅陋,何足究述!谨择其意之尤大,与国家相为终始者二事,事为一篇,具疏其说以献。窃以天子之明圣,诚已知之而犹言之,则爱君之忠不为烦;未察而先言之,则告君之义不为过:而臣之区区毕于此矣。

民事上

古者民与君为一,后世民与君为二。古者君既养民,又教民,然后治民,而其力常有余。后世不养不教,专治民而其力犹不足。古者民以不足病其官,后世官以不足病其民。凡后世之治无不与古异,故论古者事远而不可行,因今者谓行而不可安。嗟乎!其孰能任是者乎!夫太息而言古义,于今必不能改,将安所用?徒以为笑于执事者而已。虽然,不可不知也。

夫善论古者,必始于田制。徒田制而已,何足言也!古之为民,无不出于君者,岂直授之田而已哉?其室庐、器用、服食、百工之需,虽非必其君交手以付之,然既已为之设官置吏以教之,通劝求之。其牛马六畜,家之所藏,必知其数;其婚姻、祠祀、疾痛、死丧,必知其急;其官自下士至于三公,位之登降,必因其民之众寡。其意以谓民皆不自能也,故其治之之详如此。虽然,其役民之多,用民之烦,取其税赋以供上之用度;而春秋蜡社,以礼会民,乡射读法,比之于闾胥,用之于军旅,役之于府史、胥徒、宫室、道路之事,凡此皆后世之所无者。其要以为养之者备,则其役之不得不多,治之者详,则其用之不得不烦,君民上下皆出于一本而已。

后世养之者不备,治之者不详,使民自能而不知恤。其所以设官置吏,贵贱相承,皆因民之自能者,遂从而取之。或有天患民病,尝一减租税,内出粟以示赈赡之意,则以为施大恩德于天下,君臣相顾,动色称贺,书之史官,以为盛美。其君民上下判然出于二本,反若外为之以临其民者。故比闾、族党、联会、考察之法,一切尽废,以其不足者病民,以其不养、不教者治民,毅然为之而无所愧。而民亦习于自能而无求于其上,而徒以为上之治我也,故俛然受之而不敢辞。其乖戾反忤而治道卒无一成之效者,不特一世为然也。

虽然,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则其君犹有以属民也;犹有受役之法,则其民犹有以事君也。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而民又有于法不得占田者,谓之户绝而没官;其出以与民者,谓之官自卖田,其价与私买等,或反贵之。然而民乐私自买而不乐与官市,以为官所以取之者众而无名也。是官无以属民也。受役之法坏,而官以佣钱自募浮浪不事事之人。官民之急不相知也,其有求请而相关通者,则视若敌国。大抵今世之民分而为三:齐民,一也;军旅,二也;役人,三也。而齐民之间又相分异,不知其几,是其民无以事君也。君无以属民,民无以事君,然则立州县,有官吏,相事相使,相君相长,不异于古者,徒有君民之势尔。世之俗吏,见近忘远,将因今之故,巧立名字,并缘侵取,求民无已,变生养之仁为渔食之政,上下相安,不以为非。呜呼!为古之民独何幸,而今使之至此也!

臣每见今之吏所谓劝农者,未尝不窃叹也。夫官有田而民不知种,有地而民不知辟,故使吏劝之。今其有者厚价以买之,无者半租以佣之,是容有惰游者也。故有求农而不得地,无得地而不农也。官无遗地,民无遗力,而岁以二月,长吏集僚属至近郊,召父老而饮食之,为之文以告之,既告而去之,若此者何也?若其州县荒阔,良田沃土不耕不殖者,朝廷当为之立法以来农民,而使之从事焉耳,岂为区区之文告哉?为民田者,无所用劝;为官田者,徒劝而不从。君民二本,古今异治,而曰“我无求为唐、虞、三代”,噫!唐、虞、三代其果不足为矣!

邓牧

邓牧(1247-1306),字牧心,别号大涤隐人、九锁山人、三教外人,世称文行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少壮时不热心功名利禄;宋亡后决心不仕。

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以后,隐居在余杭西十八里九锁山洞霄宫。他曾和冲霄观道士孟宗宝编辑了《洞霄图志》、《洞霄诗集》,其中有他的部分着作。

君道

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

生民之初,固无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饭粝粱,啜藜藿,饮食未侈也;夏葛衣,冬鹿裘,衣服未备也;土阶三尺,茆茨茆:即茅,指茅草。茨:指蒺藜。不翦,宫室未美也;为衢室之访,为总章之听,故曰“皇帝清问下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由逃,舜让百户之农而百户之农入海,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释位而莫之肯继也。不幸而天下为秦,坏古封建,六合为一。头会箕敛,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而君益贵;焚诗书,任法律,筑长城万里,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而君益孤。惴惴然若匹夫怀一金,惧人之夺其后,亦已危矣!

天生民而立之君,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邪?故凡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宫室之美者,非尧舜也,秦也;为分而严、为位而尊者,非尧舜也,亦秦也。后世为君者歌颂功德,动称尧舜,而所以自为乃不过如秦,何哉?《书》曰:“酣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彼所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而羽臂也;状貌咸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欲长治久安,得乎?

夫乡师里胥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然天下未有乐为者,利不在焉故也。

圣人不利天下,亦若乡师里胥然;独以位之不得人是惧,岂惧人之夺其位哉!

夫惧人之夺其位者,甲兵弧矢以待盗贼,乱世之事也。恶有圣人在位,天下之人戴之如父母,而日以盗贼为忧,以甲兵弧矢自卫邪?故曰:欲为尧舜,莫若使天下无乐乎为君;欲为秦,莫若勿怪盗贼之争天下。

嘻,天下何常之有!败则盗贼,成则帝王。若刘汉中、李晋阳者,乱世则治主,治世则乱民也。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扌求之,智鄙相笼,强弱相陵,天下之乱何时而已乎?

刘基

同类推荐
  • 万里西风独自凉

    万里西风独自凉

    不穿越,不重生,一个小人物混迹于一段乱世历史!他从万里西风中走来,黄沙披身,只为曾经的一衣之恩。辗转流离,十年踪迹,再相遇,还能否做兄弟?流水拳,绣花弩,竟是一夜白发叹生灵!
  • 血狼之疡

    血狼之疡

    一个小小的县城,在平凡和静谧中穿越到两千年前。如今,这个县城北临大漠草原,南毗铁血王朝,外有蒙古兵虎视眈眈刀悬头上,内有现代自私冰冷的人际关系作祟,还面临着一个铁血皇帝的吞并野心,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历史夹缝中的群体,一群年轻人站了出来,既诞生出英雄,同样也淘洗出懦夫,这里有青春的迸发,这里有爱情的纯真,这里有意志的坚强,这里有权谋的碰撞。
  • 新编世界五千年(一)

    新编世界五千年(一)

    伊文思在克里特挖出的是任何古代遗物都无法与之比拟的米诺斯的宫殿,是现代历史研究上最丰富的宝藏。同时,他还发现了数千块图记和泥板,上面所刻有的图形文字跟他最初发现于小石块上面的完全相同。后来他把这些文字称为“线形文字A”。从这以后,各国的学者也纷纷赶到克里特,先后又挖出了上面画有克里特岛生活的形象动人的石棺,还挖出了住宅、洞室、坟墓、雕像、花瓶、金属器,还有线饰简单的原始形式的手制陶器,以及石制的工具和武器,等等。伊文思用希腊神话中爱琴海地区杰出的统治者米诺斯王的名字,将这里的岛民命名为“米诺人”。
  • 但愿美好

    但愿美好

    第一次写小说万分激动,我也不好夸它啥,大家喜欢就好。
  • 史上最强帝王

    史上最强帝王

    是他金戈铁马征战天下,令群雄慑服统一内乱,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是他创建了一个强大无比的帝国,开疆拓土宇内扬威,令万国来朝称臣纳贡;就是他说出:凡日月所照之地,江河所至之处,皆为帝国疆土。
热门推荐
  • 我的奇幻穿越

    我的奇幻穿越

    王者之路,注定不凡,若如前世,废人重演,若破苍穹,神挡杀神,不为自己,也为众生,裂缝破空而出,星尘又是何物洗髓了体质的契机,王希能否把握?冲破险阻,前往那王者之地……
  • 倾国王妃没有宠

    倾国王妃没有宠

    新婚当晚,她不在房内,王爷微怒,将她禁足,一禁便是半年。半年之后,皇上召见彻底打破她的安逸,他孤傲,绝情,亦有情。她无畏,无情,却冰冷。(大家有什么不懂可以去看作品相关里的前世今生篇,疑问要留言,呼哈。)他看她眼神越来越强烈。她看他,冰冷悄然散去。阴谋降临,一次报复与权利的争夺,渐渐绽放,成熟,国将易主。他绝望心死,蓦然入狱,留给她一纸休书,她蹙眉不理,“我是你的妃,等我救你。”她看着他,勾起了唇,一脸的笑意。
  • 懂得选择 不要放弃

    懂得选择 不要放弃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名叫桑尼耳的法国飞行员,在清洗战机时,突然一只硕大的狗熊出现在他背后,举起两只蒲扇般的前爪向他扑来。在千钧一发之际,桑尼耳闭上双眼,用尽吃奶的力气纵身一跃,跳上了机翼,从而呼救逃生。
  • 那年冬天落花飘落

    那年冬天落花飘落

    男主角刘羽禅与钢琴少女琉璃发生的感情故事,刘羽禅专一但是对于某些问题喜欢逃避,女主脆弱,玻璃心,这个故事因为相同所以才特别
  • 成年之前的那点事儿

    成年之前的那点事儿

    不管你是小女孩还是已经有家庭的女人,你都能从我的这部小说里感受到自己,感悟青春,青春或许过得很快,小说却一直在。
  • 天际入侵

    天际入侵

    被迫成为轮回者,进不了主神空间,无法提升能力,本想去高武世界修真成仙,可是自己就一个普通人,资质有限,成仙无望。最后为了提升实力,扩建自己的势力,猎杀拥有特殊血统的神兽。既然资质有限,泡龙血,抢神格,为了提生实力,穿梭世界,对抗主神,出卖各个世界坐标,引起洪荒世界,无尽深渊,地狱位面,梦魇世界,天堂山,主神空间等一些列顶级的大世界之间互相入侵。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赵适造世录

    赵适造世录

    “是想活还是想死?”“如果想活,就必须选择一个。””你只能选择当僵尸,还是当丧尸?““如果都不想死的话,那么就让我送你们直接去宇宙边缘吧!”赵适既然想救人类,那么就只能做一样事情了,那就是在世界末日后,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 重生空间之末世逆袭

    重生空间之末世逆袭

    九城同卷群号:227301666重生一次,得到系统空间,各种逆天,昔日的小白花浴火重生!重新回到末世十年前,干什么?当然要灭渣女!走上强者之路,站在世界巅峰。这次的末世将会是由她掌控!
  • 绿原笔谈

    绿原笔谈

    本书收录了《回族文学民族特点初探》、《新时期回族文学的发展》、《回族文学与回族文化传统》、《当代回族小说创作论》、《回族文学的自觉与发展》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