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7900000025

第25章 三、民间文学中的蛇

民间文学中的蛇有善有恶。有龙蛇变化的故事,蛇女与蛇郎的故事、关于蛇长生不死的故事、斩蛇故事、蛇生肖故事等等。

(一)龙蛇变化故事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引《高淳县志》,写了一个蛇化为龙的故事:

安兴乡李溪有虞妪者,因骤雨,以杯承檐间水。水中浮红丝缕,饮之遂孕。及期,产一蛇,身具五色。媪怖,裹而投之溪。每至溪浣洗,蛇辄来就乳。乳亦涌射,蛇以咽承之。既而厌恶之,砍以刀,正断其尾。蛇忽变头角,巨躯绛章,风雨大作,壅土成墩,而妪已葬其中矣。龙出溪去,行辄回首顾,凡回者;十有四,一回则成一湾,俗称望娘湾。

湖南省湘西苗族人民中,流传着一个龙蛇变化的故事:

龙本来是为苗家降雨除旱的,但有一回降错了雨,被玉皇大帝贬为蛇,关在一眼水井中,眼睛也瞎了。

六月六日这一天,有一个名叫琅珞的唢呐手到井边打水,打了几次,每次都打上来一条蛇。琅珞对蛇说:“蛇呀蛇,莫缠我。今天你是蛇,明天就成龙归位了”。蛇听了这话很高兴,朝琅珞点了三下头,钻到了井水中。琅珞吹起唢呐欢送。几天后,琅珞又救了一条红鲤鱼,放回河里,这条鲤鱼是被贬的龙的女儿。

因为琅珞的吉言,那条被贬为蛇的龙真的“成龙归位”,被玉帝封为东海龙王。龙王知恩图报,派女儿去邀请琅珞,经过一番周折,琅珞被请入水晶宫。三年后,因思念苗山,执意要走,龙王送他珍宝,他却之不受,只要了龙宫中的一条小狗,带回苗山,小狗变成一位美女。原来小狗就是曾被琅珞搭救放生的鲤鱼、龙王的三公主。琅珞和三公主成婚,恩爱美满,他们战胜了邪恶的刘员外,把老龙王接到苗山,尽享人间欢乐。此后,人们在丰收时节,就要举行“接龙”的祭祀活动。

(二)不死的蛇

民间故事中有一些讲蛇不会死,也讲到蛇为什么不会死。

流传于广东德庆县的故事“人会死的由来”说:在年代久远的古时,人们只要插下稻秧,稻谷成熟,不用人去收割,会自动来到主人家。当时人和蛇是好朋友,在一起生活得很愉快,只是担心老了会死。

一天,一位老太太和一条蛇一起想办法,要避免老死。她们在屋子里,关上门商量。蛇想出一个办法:脱去老皮生出新皮,就会返老还童。她们就试验这个办法。蛇在屋子里选了一块粗糙的地面,在上边扭动着身体摩擦,不怕疼痛,坚持到脱去旧皮,一下子年轻了。

老太太躺在床上脱皮,感觉疼痛难忍,刚刚脱到眼部,成熟的稻谷已经自己来到房门口叫门,叫不开门就使劲儿敲门。老太太在屋子里听得烦了,说:“今后你们不要自己回来,在田里等我去收割。”稻禾听话地返回田里,等主人来收割。

然后,老太太又对蛇说:“脱皮太疼,我宁肯老死也不脱皮了”。从此,人到老时就会死,蛇却不然,每隔两三月脱一次皮,换一身新装,又变年轻了。稻禾再也不会自动回到主人家里,而需要人们去收割。

另一个民间故事流传于安徽淮南县,讲人、蛇、牛本来都要老死。但有一天,天神认为世间应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写了一份天书,让仙童去人间传三句咒语:“牛老死,人脱壳,蛇该杀。”但仙童把咒语记错了,每到一处都喊:“人老死,蛇脱壳,牛该杀。”从此,世界就遵循着这个规矩。

(三)蛇女与蛇郎

中国古代有不少关于龙女的故事,唐代这类故事更为流行。中国的龙女来源于佛教传说,即印度的龙女,而印度的龙女实为蛇女。龙女或蛇女一般都美丽多情。前边讲到《聊斋志异》中的青城妇也是蛇女,但嘴是尖的,看来不美,这是一个例外。

《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卷四一引《梁四公记》:“方域西北,无虑万里,有女国,以蛇为夫。男则为蛇,不噬人而穴处。女为臣妾官长而居宫室。俗无书契而信诅咒,直者无他,曲者立死,神道设教,人莫敢犯。”这里的男子,就是蛇郎的一种。

中国民间故事中又有蛇郎故事,情节与著名的《马兰花》故事非常相似,但男主人公不是马郎而是蛇郎。蛇郎年青、英俊、善良而神通广大,是人们理想中的神话人物。

(四)钱蛇

四川省丰都县一带,流传着一个关于钱蛇的民间故事。

在丰都县某村庄,古时曾出现一条大蛇,不伤猪羊等牲畜,仅有时吃掉人家的小鸡、小鸭,但村民们担心它日后伤人,很是忧虑。

一天,有一个农民张三在他租用的寺庙里的土地上锄草,突然发现这条大蛇冲了过来,农民举锄砍蛇,那大蛇却钻进洞里,锄头只砍到了它的尾巴,只听“哨啷”一声响,砍下了几千枚铜钱。张三回家,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和弟弟,三人带了锄头去挖蛇洞,挖到一丈多深,掘出一大缸铜钱,却不见大蛇的踪影。原来这是一条来人间扶贫的钱蛇。

蛇为财神的说法在山西、陕西、山东也广为流传。一串铜钱的样子就像一条蛇,这也许是人们把蛇与钱相联系的一个原因。

(五)养蛇和斩蛇故事

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卷上中,记录了一个当时的民间故事:龙母传说。龙母实际上是喂养了五条小蛇,而后被称为龙母。

书中说:“温媪者,即康州悦城县孀妇也,绩布为业,尝于野岸拾菜,见沙草中有五卵,遂收归置绩筐中。不数日,忽见五小蛇壳,一斑四青,遂送于江次,故无意于报也。媪常濯浣于江边,忽一日,鱼出水跳跃,戏于媪前。自尔为常,渐有知者。乡里咸谓之龙母,敬而事之。或询以灾福,亦言多征应。自是媪亦渐丰足。朝廷知之,遣使征入京师,至义全岭,有疾,却返悦城而卒。乡里共葬之江东岸。忽一夕,天地冥晦,风雨随作。及明,已移其冢,并四面草木,悉移于西岸矣。”类似的故事,近代仍在广东德庆一带流传。

蛇被人豢养又被斩杀的故事,有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七所记一事:“契丹时辽兴军??者,行货,路收一卵,归置锦囊,系脐下。月余,出蛇如簪,饲之以肉,渐长盈丈,围将尺许,乃纵之于野。尝命以名曰雅。雅知人,恋恋然,但不能言而去。数岁益大,始食野禽,既而噬人。有司募能捕者,?知其必雅,乃抵放处,呼其名而至。叙故旧而数其罪,蛇遂俯首伏诛。其血流及近村,土石悉染红而庄以名。庄老以?能施恩除害而祀之,雅能知恩服罪而配焉。”

这段文字据说出自《永平府志》,更早的来源应该是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

(六)旅游景点的蛇故事

在北京城区西南约75公里处,有一游览胜地上方山。

上方山的名胜中有香水湖、臭水湖和雷劈石。

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说,很久以前,上方山来了一个蛇精,做了许多坏事,蛇精的名字叫“秃尾巴老李”。在东北地区的民间故事中,秃尾巴老李是龙不是蛇,而且做好事不做坏事,两个“老李”的不同,反映着民间故事在流传中产生的变化。

且说上方山的这个蛇精,胆大包天,竟敢和兜率寺的开山鼻祖华严宗高僧斗法。高僧道行极深,蛇精敌不过他,便带着山上所有的水逃走了。高僧追蛇精直至云梯下,扬手就是一个劈雷,雷电劈开山石之处就是现在的雷劈石。

蛇精负重逃跑,为了轻装,把所带的臭水倾倒在山涧中。跑了一阵,又快被高僧追上,无奈又弃掉所带的香水。现在的香水湖和臭水湖,就是蛇精所弃香水、臭水的遗留,至今仍一香一臭,四季不干。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有一处“蛇泉”,藏名叫做“雨洗温泉”。此泉处于热曹卡村的一个崖洞中,泉水清澈见底,泉边和水中常有蛇的光临。人们到这里洗温泉时,蛇就从崖缝中爬出,有的探头观望,吐着红色的蛇信,有的沿着石崖壁慢腾腾地爬行,还有的下到泉水中,绕着人的身体嬉戏。水中和崖边的蛇有的长达2米,而当地的人们并不害怕。温泉水滑,人蛇共浴,有惊无险,既刺激,又新奇。据当地群众传说,善良的人下水洗浴,不会受到蛇的伤害。但是存心不良或者做过坏事的人下水,蛇就会来袭击他。蛇也能辨别善与恶,显然是被神化了。

江苏镇江金山寺,传为《白蛇传》中白娘子水漫金山之处,也是一处游人云集的古寺。当地的人们对白蛇和青蛇的故事津津乐道,故事梗概与其他地区流传的《白娘传》故事一致。

上方山云水洞是一处进深620多米的天然溶洞,第一厅有两条自岩顶垂下的石乳。一青一白,据说是负责守门的“白蛇”和“青蛇”。北京海淀凤凰岭上,有一带灰白色石壁,像条趴在山腰的巨蛇,此岭称白蟒岭……此类以蛇、蟒命名的景点,常常伴有蛇的传说故事,为美景、名胜增添了不少趣味。

(七)“刘寄奴”药材的来历

有一种植物叫野芝麻,药物名称叫“刘寄奴”。有一个流传在安徽省淮北地区的民间故事讲的就是关于野芝麻成为药用植物的原委。

东晋末年,在彭城(今徐州)有个名叫刘裕的人,小字寄奴。寄奴自幼胸怀大志,练就一身好武艺。箭法尤为精奥。

当时,这一带出了一条蟒蛇妖,昼伏夜出,吞食鸡鸭。人们惧怕蛇妖,夜里不敢出门。寄奴想射死蟒蛇妖,为民除害,就在一天夜里,携弓箭埋伏在村头。三更时分,看见树林中有绿光闪烁,只听一阵响动,一条青花巨蟒窜到近前。这条巨蟒长数丈,粗如水桶,扭动着身躯向村舍屋顶爬去。寄奴张弓搭箭射去,巨蟒负伤逃走。

第二天早晨,寄奴又来到村头,见地上有斑斑血迹。他循着血迹搜索,到了山林中,见一童子正在捣药。寄奴问童子捣药何用,童子回答说:“我师父昨夜被寄奴射伤,故此捣药为师疗伤。”寄奴想,昨夜射中的蛇妖,原来就是这童子的师父,看来这童子也必是蛇妖。便厉声道:“我就是寄奴,正要寻那妖怪!”童子听了,急隐身逃走。寄奴看那药钵中,却是些捣碎的野芝麻,便将这野芝麻带回村中。

恰巧,此时寄奴的东邻少女切菜割破了手,西舍老翁耙地刺伤了脚。寄奴就给他们敷上那捣碎的野芝麻,立显止血镇痛奇效。

日后,寄奴从军,当了大将。征战中,凡有士兵负伤,寄奴便命人采来野芝麻捣碎,为伤兵治疗,疗效甚佳,使军队减少了伤亡。寄奴率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后来当了皇帝,成为南朝宋武帝。

寄奴因射蛇妖发现了野芝麻的妙用,因此,人们就把野芝麻称为刘寄奴,来纪念寄奴的功绩。

同类推荐
  •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本书研讨生肖龙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中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构思巧妙,幽默风趣。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围炉夜话)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围炉夜话)

    此书不以逻辑严密的专论见长,而以短小精辟、富于哲理的格言取胜。其以处事做人为中心,分别从“修身、处世、谋略”三个方面,阐释“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的要义,揭示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书中隽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使先哲智慧带上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味,让您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其蕴含的深刻道理。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热门推荐
  • 古之神王

    古之神王

    九天大陆,天穹之上有九条星河,亿万星辰,皆为武命星辰,武道之人,可沟通星辰,觉醒星魂,成武命修士。传说,九天大陆最为厉害的武修,每突破一个境界,便能开辟一扇星门,从而沟通一颗星辰,直至,让九重天上,都有自己的武命星辰,化身通天彻地的太古神王。亿万生灵、诸天万界,秦问天笑看苍天,他要做天空,最亮的那颗星辰。
  • 放开新一他是我的

    放开新一他是我的

    呜呜。。。有我这么倒霉穿越的吗?为什么小说的女主角要么是被车撞死的,要么是睡觉的。为什么我是这么倒霉的要被水呛死的。什么?既然是上帝的“一个不小心”,哼,上帝你要许我几个愿望,因为这是必须的。我要去我最喜欢的《柯南》世界,呵呵。。。新一,我来啦!你一定要等我。什么?小兰,你想跟我抢新一。哼。。我是不会让给你的,因为新一是我的。“新一,你爱我吗?”某女不知羞耻的说。“额。。这个,那个。。。喜欢,我喜欢你,晴。”某一红着脸大声的说道。“什么?服部,我是你的初恋,不会吧!”某女难以置信。看女主怎么样闹翻柯南世界,她和新一会有怎么样的危险,女主会不会和新一之在一起?
  • 我的青春年华里你曾来过

    我的青春年华里你曾来过

    “我难过的,不是有人离开我。而是他们当初明明说过不会走!”她,是个孤儿。最爱的男人自杀了,得过抑郁症,经历了两次开颅手术,有着术后听觉性失语后遗症!他,则是医院里为数不多的脑科权威,也是个孤儿。相依为命的妹妹,最终因车祸死在自己手上。也许是上天的眷恋,把两个命运相同的人,连了起来~~!
  • 迷糊女警记

    迷糊女警记

    是,我是把你错认成国际杀手害得你出糗,但你堂堂一个大老板也用不着跟我这个小警察过不去啊…
  • 黑色玫瑰

    黑色玫瑰

    一朵盛放在腐朽尸体上的黑色玫瑰;一个被隐藏了多年的惊人秘密;一段充满了恐惧与悲伤的人生历程;以及一段此生终究无法白头偕老的悲剧爱情。故事的最后又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呢?惊悚,心酸,无奈,悲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問道仙踪

    問道仙踪

    世人多有传,古有仙话,阐述九歌,遂得其谱,或可通仙。谁成想,几卷残谱面纱背后,却是一场事关家族伦理的大悲剧。沉淀经年,倾力巨著,诚意奉上【仙话九歌其一·问道仙踪】邀你见证,架起一个恢弘的世界。
  • 玄式九重天

    玄式九重天

    一段寻仇之旅,玄式九重天是何物?谁能争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光头貌似有点强

    光头貌似有点强

    惹我光头强,揍你没商量!惹我光头强,让你无处藏!叫我强哥,保你一生平安!因为我是大高手,凌小强!我欲逆天改命,必定超神!强哥出手,谁敢与之争锋!专门碾压一切,这就是我!
  • 职高中的实验生

    职高中的实验生

    一个天分极高,从小到大被无数老师看好的天才,却在做出一个决定后,那些看好他的人,都摇头暗叹,这孩子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