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7900000021

第21章 一、蛇与古代政治

蛇既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涉及宗教、风俗、习惯的许多方面,它的作用也就不免为人们所夸大。在与国家政权、军事活动有关的大事上,也有不少蛇的迷信内容,蛇的神秘观念,蛇的比喻,蛇形军阵和兵器等等。

(一)从高祖斩蛇到汉承秦制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刘邦为了提高声望、组织力量而神化自己,据说他在起义之前斩了一条白蛇,这件事又进一步被说成是赤帝之子杀了白帝之子。由于这些夸张的和虚假的情况在汉代盛传,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也只能记上一笔。

《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笞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白帝与赤帝是古代传说中五天帝中的两位,白帝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金德。秦祀白帝,秦皇帝被认为是白帝之子。赤帝代表五行中的火德,秦汉时的人相信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德循环的说法。因为火能熔金,所以白帝子代表的秦应为赤帝子代表的汉所取代。古人对于这个故事颇多怀疑,明代杨循吉尤对其持否定态度,认为“斩蛇事,高祖自托以神灵其身,而骇天下之愚夫妇耳!”

尽管汉高祖刘邦并不真是赤帝子,那条大蛇也不是白帝子。但秦王朝灭亡,汉王朝建立却是历史事实。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中,刘邦神化自己的手段也起了一定作用,“诸从者日益畏之”就是这种手段初见效果的记录。

汉代统治者继承了秦的政治制度。虽然那条以前“当道”的“大蛇”被取而代之,虽然西汉初年有些人主张改变秦朝的某些制度,如改正朔、易服色、数用五、色尚黄、建立新法制等,但秦代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网被汉代继承和发展了。为了巩固统治,西汉统治者进一步神化皇权,高祖斩蛇的故事被载入正史,长期流传。

东汉王充在《论衡?纪妖篇》中也记述了高祖斩蛇事,并且试图对此作出新的解释:

汉高皇帝以秦始皇崩之岁,为泗上亭长,送徒至骊山。徒多道亡,因纵所将徒,遂行不还;被酒,夜经泽中,令一人居前。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道,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高祖从人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之。人曰:“妪何为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尔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化为蛇,当径,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以妪为妖言,因欲笞之,妪因忽不见。何谓也?曰:是高祖初起威胜之祥也。何以明之?以妪忽然不见也。不见非人,非人则鬼妖矣。夫以妪非人,则知所斩之蛇,非蛇也。云白帝子,何故为蛇,夜而当道?谓蛇白帝子,高祖赤帝子,白帝子为蛇,赤帝子为人。五帝皆天之神也,子或为蛇,或为人。人与蛇异物,而其为帝同神,非天道也。且蛇为白帝子,则妪为白帝后乎?帝者之后,前后宜备;帝者之子,官属宜盛。今一蛇死于径,一妪哭于道,云白帝子,非实明矣。夫非实则象,象则妖也。妖则所见之物,皆非物也;非物则气也。高祖所杀之蛇,非蛇也。

说高祖斩杀的蛇并不是真蛇,而只是蛇的幻象,实际上是妖,这种解释仍然是迷信说法,是用“是高祖初起威胜之祥”来解释斩蛇、老妪夜哭等传说。以蛇为妖来代替蛇为白帝子的旧说。高祖仍然是被神化的对象。

汉代流行蛇纽印,蛇的形象与政治权力联系紧密,殆与刘邦斩蛇神话不无关系。

(二)“龙蛇孽”是政权衰微的征兆吗

历史上发生的蛇斗的现象,古代常被称为“蛇孽”,是蛇的反常现象,此外,群蛇聚集活动,从国外进入国中等反常现象也被归入“蛇孽”。这类现象与传说中龙的某些活动合称“龙蛇孽”。

蛇的异常活动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在本书第二章中,我们曾提到《左传》记载的鲁庄公时,郑南门中发生过的一次内蛇与外蛇斗,内蛇死的事情。

《左传》文公十六年夏,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西汉刘向认为此事与蛇斗都近于“蛇孽”。《汉书?五行志》又说,“蛇入国,国将有女忧也”。“武帝太始四年七月赵有蛇从郭外入,与邑中蛇斗孝文庙下,邑中蛇死。后二年秋有卫太子事,事自赵人江充起。”

从《汉书》首创《五行志》以后,历代正史纷纷效仿,或有《五行志》,或有相当于《五行志》的《灵征志》、《灾异志》。其中的“龙蛇之孽”既包含着生物、生命科学的内容,又有极浓厚的迷信成分。蛇斗、蛇入于国等现象,被视为将有动乱发生、政权衰微的征兆。

《后汉书?五行志》载:“《五行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下人伐上之?……’”郑玄注:“龙,虫之生于渊,行无形,游于天者也,属天。蛇,龙之类也,或曰龙无角者曰蛇。”

晋干宝《搜神记》说:汉桓帝即位,“有大蛇见阳殿上,雒阳市令淳于意曰:‘蛇有鳞,甲兵之象也。见于省中,将有椒房大臣受甲兵之诛也。’乃弃官遁去。到延熹二年,诛大将军梁冀,捕治宗属,扬兵京师。”

《后汉书?五行志》载:“熹平元年四月甲午,青蛇见御坐上,是时灵帝委任宦者,王室微弱。”梁刘昭注:“杨赐谏曰:‘皇极不建,则有龙蛇之孽’。《诗》云:‘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宜抑皇甫之权,割艳妻之爱,则蛇变可消者也。’案《张奂传》,建宁二年夏,青蛇见御坐轩前,奂上疏:‘陈蕃、窦武未被明宥,妖?之来,皆为此也。’《敦煌实?》曰:‘蛇长六尺,夜于御前当轩而见’。”

东汉时的两次蛇孽,出现于王室微弱的桓、灵二帝在位时,更容易被后人解释为“皇极不建”、政权衰微的征兆。

南朝陈后主曾做过一个噩梦,《南史?陈本纪》载:“后主又梦黄衣人围城,乃尽去绕城橘树。又见大蛇中分,首尾各走”。蛇分为两段,首尾各走是梦中的事。陈是短命的政权,后主是亡国之君,这个大蛇中分,两段都会跑的怪事也被当成亡国的征兆。

因为人们相信蛇的某些活动与政治、政权有关,所以就有人利用蛇来编造谎言。如宋代大臣丁谓就曾让道士编谎话骗人。《续通鉴》卷三十五载:“女道士刘德妙尝以巫师出入丁谓家,谓败,逮系德妙,内侍鞫之,德妙具言:谓尝教之曰:‘汝所为不过巫事,不若托老君言祸福,足以动人’……又因穿地得龟蛇,令德妙持入内,始言出其家山洞。”

《元史?五行志》载:至正“二十三年正月甲辰,广西贵州江中有物登岸,蛇首四足而青色,长四尺许,军民聚观而杀之。”“二十八年十一月,大同路怀仁县河岸崩,有蛇大小相绾结,可载数车。”

历代学者都对五行迷信观念进行过批判,对《五行志》的内容,很少研究和引用。国家的兴衰当然不是由蛇的活动决定的,所谓“蛇孽”并非政权衰微的征兆。在西汉王朝的盛世――汉武帝在位期间出现的“蛇孽”就是一个并不预示政权动摇的例子。蛇的异常活动,无论在盛世和乱世都会有,只是出现在乱世的更被渲染和宣传,加以解释、说明,与王室的微弱、灾难的发生联系起来。

人们为什么会把蛇与灾难、祸乱联系起来呢?晋干宝《搜神记》说:“桓帝即位,有大蛇见德阳殿上,雒阳市令淳于意曰:‘蛇有鳞,甲兵之象也。见于省中,将有椒房大臣受甲兵之诛也’。及弃官遁去。”

因为蛇有鳞,所以象征甲兵,预示刀兵之祸――这是对蛇孽的一种解释。但是,有鳞的动物不只是蛇,鱼有鳞,穿山甲有鳞,为什么都不是“甲兵之象”呢?龟、鳖虽无鳞,却有甲,为什么也不预兆刀兵之祸呢?可以想到的原因还有:蛇与灾难都是人们所厌恶的、不愿看到的;蛇的活动可以作为预测天气的依据,人们由此联想到以此预测政局、人事;蛇的异常活动常与自然灾害有联系;蛇与龙相似,而传说中的龙是神物,活动常与国家大事有关。

今天,在民间还留有某些关于蛇的禁忌迷信,如有的地方认为蛇的交配、出血都不能看,如避之不及就会遭灾。还有的地方认为见蛇就有灾。这类迷信中,有的就是古代“蛇孽”迷信的残余。

(三)蛇的谶谣

谶谣是预言未来的带有神秘色彩的诗谣,通俗但朦胧。内容往往预言政治大事,如国家衰亡、战争胜负、政权易手、重要人物的吉凶生死等等。其中有一些与蛇有关,可以称为蛇的谶谣。

《新唐书?五行志》载咸通十四年,“成都童谣曰:‘咸通癸巳,出无所知,蛇去马来,道路稍开。头无片瓦,地无残灰。’是岁,岁阴在巳,明年在午,巳,蛇也;午,马也。”

这首谶谣是用生肖指代干支时间,咸通是唐懿宗的年号,蛇去马来,指癸巳年蛇年过去,甲午年马年到来。懿宗死于癸巳(873年)年,次年僖宗改元。“头无片瓦,地无残灰”则是指以后唐王朝遭黄巢起义打击后的残破景象。

《张氏可书》卷一记载北宋末年,范致虚将军镇守今北京一带,逢靖康之变,朝廷令边帅北上勤王。当时的民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谶谣:“草青青,水渌渌,屈曲蛇儿破敌国。”范致虚的范字,上边是草字头,应着“草青青”,左边三点水,是“水渌渌”,右边是“巳”,巳在生肖中与蛇对应,所以说是“屈曲蛇儿”。人民希望范致虚打败敌人,用谶谣表达心声,预测战局。

《魏书?张漓传》载:平文皇帝四年,张漓被他手下的阎沙杀死。事前曾有谶谣说:“蛇利?,蛇利?,公头坠地而不觉。”预言张漓的被杀。

清代曾发现一伪托唐朝袁天罡、李淳风的谶谣石碑、碑文中暗指明代事,以生肖为线索。其中有“火龙飞下楚地乱,火蛇出世起根由”。不知指何事。另一首伪托明代黄檗禅师的谶诗,说的是清代史事。有“二十五弦弹易尽,龙来龙去又逢蛇”两句,暗指嘉庆皇帝在位25年,丙辰龙年登基至庚辰龙年。此后道光皇帝继位,是在辛巳蛇年,所以说“又逢蛇”。诗中又有“白蛇当道漫腾光,宵旰勤劳一世忙。”白蛇是指蛇年登基的道光皇帝。这两例谶谣当然不可能是事前的预测,都是“事后诸葛亮”伪托前人编造出来的。

编造谶谣有各种动机,有的是人民心声,有的是起义号召,有的是制造舆论,实施阴谋,不能一概而论。无论出自什么动机,谶谣大都与政治密切相关,或在政治的潮流和风浪中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或在历史事件之后故弄玄虚,将事后的总结说成事前的预言。

(四)政治斗争中与蛇有关的比喻

春秋晚期,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战败请盟,吴王夫差准备答应越王的请求。伍子胥反对说:“不可,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伍子胥在这番话里,用小蛇(虺)比喻暂时还弱小的敌人,对小蛇如果不消灭,等它长成大蛇以后又怎么办呢?吴王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意见,伏下了亡国的祸患。

《三四志?魏书?陈泰传》记载:魏国征西将军陈泰率军与蜀军对峙,魏将邓艾认为魏军新败于蜀军,将士失气,“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今陇右之害,过于蝮蛇。”意思是毒蛇咬了手,果断的壮士就马上砍断手腕,以免毒液蔓延全身。现在陇右的祸患比蝮蛇还严重,不如暂避蜀兵的军锋,割险自保。邓艾是以毒蛇比喻陇右之害,引古人的名言,说明小有所失是为了大有所全。

曹操《手书答朱灵》说:“吕蠡测海,为蛇画足,将言前后百选,辄不用之。”用“为蛇画足”比喻多此一举且有弊无利。

《晋书?姚泓传》使用了同一比喻:“王国为蛇画足,国之罪人,己就囚执,听诏而戮之。”

《元史?姚天福传》记载,监察御史姚天福针对当时“御史台置二大夫,纲纪无统”的情况,对元世祖进言说:“古称一蛇九尾,首动尾随,一蛇二首,不能寸进。今台纲不张,有一蛇二首之患。陛下不急拯之,久则紊不可理。”这里用一蛇九尾比喻一个机构中,下属虽多,却可以随一个上司的命令行事。“一蛇二首”比喻一个机构中,两人掌权,下属无所适从,机构也无法发挥作用。

同类推荐
  •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消失的服饰

    中国消失的服饰

    本书内容包括服装的“出现”与“消失”;冠冕之制:终结于帝制时代的章服;百姓衣裳:岁月中演进的男子服饰;红袖裙裳:不断变化中的女子服饰等。
  • 消逝的世界(读好书系列)

    消逝的世界(读好书系列)

    楼兰古国消逝了,庞贝古城覆灭了,佩特拉城从人间蒸发了,“沙漠之狐”的珍宝不知所踪,渡渡鸟灭绝了,华南虎芳踪难觅,青海湖有什么危机?月牙泉还会存在吗?
  • 秦学术史探赜

    秦学术史探赜

    《秦俑·秦文化》丛书总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华大地西北黄土地上,揭开了一处古代宝藏。这便是后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由兹伊始,便掀起了一阵又一阵不大不小的秦兵马俑旋风。国外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纷至沓来。兵马俑的代表也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五大洲。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中外观众每年200余万。以兵马俑命名的现代生活用品、食品也投入市场。古代优秀文化有力地冲击着现代文明,这种文化现象在许多古文化现象中还是不多见的。所以,有人便说这是一种“秦俑效应”。 “秦俑效应”的深层影响,还...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热门推荐
  • 冰城之黑寡妇

    冰城之黑寡妇

    新的生灵降临,人魔神将永不复苏,尺夸七千年的冰封,只换一世之城........
  • 我叫忘川谷

    我叫忘川谷

    “谷,快跑!”你是我们一族最后的希望了,逃啊,一定要活下去,名为谷的少年无助嘶吼着“不!不要!姐姐快跑啊”黑色的黑影淡淡的撇了少年一眼,眼中透出无尽的嘲讽,一刀斩了下去……
  • 灵魂至尊

    灵魂至尊

    她,注定是绝世神魂,她,注定是天魔转世,灵城的她又会闯出怎样的一片天地呢?................
  • Hunter Quatermain's Story

    Hunter Quatermain's Sto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变身吧!秘恋达人!

    变身吧!秘恋达人!

    青春时涩涩的初恋,就像樱花一样短暂易逝…在她还没品到,那种被很多人不可名状的情感时,爱就像流星一样无声的消失在寂寞的银河里…上帝总是眷顾遗忘在角落里不起眼的小花。在哪不久之后,她意外的坠海…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嫁个了一个荒岛。孤岛成为了他的伊甸园,一个未经世事的精美男生,一个从来未离开过美丽海岛的男生了,他们爱便在里浪漫发芽了…离开?荒岛可能不是他们永远的家。学习,生活,爱情,一切的经过和一切的承受,上帝最终会给他们开一个什么样的玩笑呢?
  • 霜剑之魂

    霜剑之魂

    月牙代表的不仅是爱情,还代表着宿命一把卓越神器霜落究竟蕴含着多大的力量?固执而骄傲但却值得敬佩的对手让他握紧霜落势要追根究底。为何命运之轮早已注定?是有谁在书写?还是天理循环?只愿烟火永不分离。不一样的潇洒,不一样的抉择,一切尽在霜剑之魂(本书附有插画,内容为出场人物,场景等)哎。起点新人根本没法混。跟人换点击?换推荐?换收藏?我笑!我写小说不是为了干这些事情!爱看看不爱看算!
  • 以生命为货币的交易

    以生命为货币的交易

    一切因三百年前的那场淹没世界的大“雨”。末日的来临,超人者的出现,令这个世界变得扑朔迷离。追寻真相的少年一步步被阻挠,在得知“以生命为货币的交易”的存在后,一切又将变成怎样。
  • 三生有幸喜欢你

    三生有幸喜欢你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的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一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 我亦为尊

    我亦为尊

    神州之地,秘密迭起!十年废材,一朝偶遇的觉醒;赤莲与凰龙的交融铸就他的不凡!当一日,睥睨天下,霸气侧漏之时,仰天长啸一声:我已为尊,我亦为尊!这么装13的事情,想想都会笑!
  • 词莂

    词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