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7600000018

第18章 浅谈禅茶文化思想和意义

灵隐寺 释仁空

一、禅茶文化概况

佛教对禅的解释:“禅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也就是说佛教修行者,对人生的诸多问题要达到最高认识境界,必须经过静静思虑。中国的禅宗,最早是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经存在了。《中国通史纲要》中记载:“魏宣武帝时来自南天竺的菩提达摩大师从南朝来北朝后,大讲禅法,主张静坐修心,破除妄想,以求得心灵上的解脱,反对南方佛教名僧那种混杂佛学和空洞的讲经。”达摩大师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创立禅宗,先是在北方流行,后来又传到了南方。直至盛唐时期,禅宗六祖慧能(638—713年)南越新兴人(今广东省)把禅宗发扬光大,在南方大行禅宗之风,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且一花开五叶,形成了禅宗五家宗派,即临济、曹洞、法眼、云门和沩仰。六祖对禅宗的领悟体现在他的一首偈子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中说明了他对自然变化的认识,对世界的剖析,以及对生命中的一切因果关系的理解。

唐朝时,佛教兴盛,各宗派也逐渐趋于完善。禅宗应运而生,禅堂也在那个时候成立了。喜欢禅修和学禅者每天在禅堂中打坐静参。禅宗静虑有一句口头禅,“谁是我,我是谁。是谁念佛,念佛者是谁?”静虑生命、世界、宇宙、人生。打坐参禅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不断革新和充实。

谈到茶,自唐朝茶就普遍受到社会的追捧,茶树的种植也遍及南方。在复杂的茶文化中,作出最大贡献的是陆羽(733—804年)。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又字季庛,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不仅写出了历史上第一部《茶经》,把茶文化推向社会,并详细地对茶、泉、器作了概述,还把茶适合的环境、土壤作了详细介绍。他更把禅茶文化思想带到了社会上,更多的人因此才得以对禅和茶的关系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两种文化相碰时会产生出新的文化,禅茶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茶中禅味》中写道:“止心静虑,精深高味,茶浪婆娑,不会把所有都忘却,只是没有了罪恶。渐渐地,伸手触摸着般若,复活了的心思,更是牢不可破。过去收藏的痛苦,随着白色的雾气飘走了,飘走了。从此心也平静了,常养的心境,平常了,平凡了。”如此的描写,其实就是在让心在茶味里倾诉,让痛苦的烦恼随茶烟的白雾飘浮在自然中。

既然茶与禅相遇形成了禅茶,总是会被研究和传播的。《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茶文化研究》中说:“针对第一个阶段的研究核心问题是茶文化的起源,没有直接的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可以说是茶文化的史前史。”对茶文化研究来说,这种观点很恰当。对禅茶文化研究来说,也很恰当。禅茶文化方面的文献很匮乏,只有零星的禅宗公案,以及禅宗典故。例如:赵州从谂禅师“吃茶去”,不仅是禅宗著名公案,也是专事禅茶文化者的座右铭,更是一些喜茶者的口头禅。后来又延伸出“茶禅一味”,深一层解读“吃茶去”的含义。茶与禅是相通的,饮茶之所以好参禅,缘于茶道中的“精”与“俭”,相通于禅法里的“参”与“悟”。精是指茶道中的严格规定,俭即指茶道不奢华。参是禅法的思想奠基,悟则是禅的灵魂结果。饮茶需将静心品味,参禅更要息心静虑,两者混同为一,体味生活、生命。

茶圣陆羽每与皎然和尚,以及李季兰道姑三人研茶机禅,有着内心的快乐,和无以言表的人生真悟。赵朴初老居士曾经写过一首诗:“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不但在茶里吃到了卢仝茶味的真理,更吃出了从谂禅师的禅味真谛。寺院禅宗道场,禅堂棒喝,更以茶入之。三巡茶后,盘坐静虑,让生命在茶香里静谧,让生命在禅意中宁静。三杯香醇“清醒汤”,参得无限“智慧光”。

虽然茶与禅结合的历史有些模糊,当二者融合在一起就有了新的生命力。僧人参禅静思,是用心悟道。他们饮茶品味,是静心细体。他们才真正有资格成为禅茶文化的主体。而不是一些穿着佛教衣服,脖子上挂一串念珠,涂胭抹脂的人。背后挂一幅“禅”字,形式化的表演只会让禅茶文化思想庸俗化。

二、禅茶文化历史

佛教重视参禅悟道,息心静虑。而茶清心、提神、寡欲,有助于禅思,让精神与自然,让心内境界与身外境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禅茶一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大贡献。茶与禅两种文化,在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后,四川吴理真在蒙顶山落发修道,种茶参禅。每每把采来的茶供奉菩萨,在中国佛教史上首创“佛茶一家”,而他也被尊为甘露禅师。唐代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记录了北宗禅习茶的情景,“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杯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这也算是历史上最早的禅茶文化的文献记载了。

茶圣陆羽三岁时就被僧人收养,从小跟师父学习采茶、煮茶,每天在僧人身边体悟禅和茶的关系。虽然,《茶经》中没有禅茶文化方面的语句,却把茶的历史、种植、加工,以及茶品、品茶习俗作了详细的描述。唐代南禅有了禅堂,那些禅僧们也注重饮茶参禅。《景德传灯录》卷十记载,唐末五代,河北赵州从谂禅师,总以“吃茶去”的禅机接度弟子们。无论来过或是没来过的参禅者,都是以此三个字应之。唐朝佛教兴盛,禅宗更为大阐,相应地更是寺必有茶,教必有茶,禅必有茶。特别是南方寺院,几乎出现了每座寺院都种茶,无僧不茶的嗜茶风尚。开元年间,地处中国南北交界地泰山灵岩寺的僧人们,在大兴禅教的同时大兴茶事,前来修学者边学禅法边学茶事。一些原来没接触过茶的北方僧人也学会了参禅煮茶,还把禅茶文化传到北方。唐代大量的日本僧人随遣唐使来中国留学。学习期间不仅精通了中国佛教禅学,也精通中国茶文化。空海、永忠等高僧把中国禅学文化带到日本,也把中国茶文化带到了日本,形成了后来的日本禅茶之道。中国历史上禅茶文化最盛行的时期就是在唐朝。

宋代高僧圆悟克勤禅师(1063—1135年)是四川彭县人,俗姓骆。宋徽宗政和年间,入住夹山灵泉禅院。克勤禅师住夹山期间,潜心研习禅与茶,以禅宗观念思辨,用禅理来解释和品味茶的奥妙,终有所悟,亲自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四字。后来圆悟克勤禅师奉召迁金陵、镇江等地,于东南沿海名刹,传碧岩宗法,授碧岩茶道,使石门夹山的茶风禅光,得以熏沐吴、越、闽大地,以后又跨海东渡,远及于朝鲜、日本。圆悟克勤禅师“茶禅一味”的四字亲笔书,也为日本所珍藏,视为茶道的最高指示。《茶与悟》中的“花落碧岩泉”一文描述更为详细。

宋代曹洞宗的一位大德芙蓉道楷禅师曾讲:“新到相见茶汤而已,更不煎点。”意思是说新来的拜见方丈,大家见一下面,就是请他喝碗茶汤。“更不煎点”,则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备点心,喝茶汤不用茶点;另一种是说不需要复杂的煎点程序。从道楷禅师的开示中就知道,在古代吃茶悟禅,即使是在简朴的寺院里,也有这些规矩。

大慧宗杲禅师《大慧集》里记载:“抚州明水逊禅师,在法云侍者寮时,道林琳禅师挂搭。”道林琳禅师也是新到,那么方丈和尚就“特为新到茶”,专门为新到准备茶汤,极为隆重的禅堂茶礼,“逊躬至竂请之”。北宋文人多喜参禅,其广泛性甚至引发了文人居士阶层的出现。而出生于禅宗圣地江西的黄庭坚更是深受濡染,他曾自称“是僧有发,似俗无空,作梦中梦,悟身外身”。同时尚茶爱茶又是他生活的重要部分。禅、茶两种文化蕴涵,都集中于他的身上,必然谱写出溢满茶香禅味的美妙佳句。他的《寄新茶与南禅师》中说道:“筠焙熟香茶,能医眼病花。因甘野夫食,聊寄法王家。石钵收云液,铜缾煮露华。一瓯资舌本,吾欲问三车。”作者以茶明目提神的功效,并以谦逊的语气,表达对佛门高僧的尊敬和仰慕,更无疑的借品茶叩问禅锋机语。

也许是文化的原因,元代禅宗衰弱,茶文化同样也淡出了日常生活,只有一少部分区域延续着种茶。明代佛教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茶文化也同时进入了新时代。明朝的两百多年间,“茶禅一味”在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得到了全新的阐释和传神的演绎,天心禅茶开始被撩开神秘的面纱,走进了世人的生活。明代文人徐柳在《天心禅茶疏》里这样描绘天心永乐禅寺的禅茶盛事:“借水澄心,即茶演法。涤随眠于九结,破昏滞于十缠。于是待蛰雷于九龙窠中,声消北苑,采灵芽于天心岩上,气靡蒙山。依马鸣、龙树制造之方,得地藏、清凉烹煎之旨。焙之以三昧火,碾之以无碍轮,煮之以方便铛,贮之以甘露碗……”作者不仅写作手法浪漫,而且语言优美,最主要的是把饮茶参禅所得机锋,真妙而圆融的演绎禅理茶趣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以茶的真味,透出禅的智慧哲理,让禅茶文化饱含神秘使命。

明代乐纯著《雪庵清史》中有这样的活:“清课有焚香、煮茗、习静、寻僧、奉佛、参禅、说法、做佛事等。”这短短的一句话,已经很详细地描述了明代禅宗道场里,茶和禅之间的密切关系。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可抑制性欲。这三条不但是经验之谈,更是参禅悟道的助外缘。

清代湛愚老人《心灯录》称赞:“赵州‘吃茶去’三个字,真直截,真痛快。”清代康熙年间著名僧人祖珍和尚开示弟子们:“此是死人做的,不是活人做的。白云恁么说了,你若不会,则你俱是真死人也,立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各各归寮吃茶去。”(石堂偈语)。再如清代杨焯的《游弁山资福寺呈霞胤师》诗云:“赵州茶熟人人醉,卧听空林木叶飞。”

当今,佛教界、茶界的人士更为广泛地谈论禅茶文化,禅茶文化逐渐成为被世人广泛炒作的话题,但始终无法归纳出禅茶文化的精神核心。禅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精神内涵要得到升华和核心指向,就不能不谈它的思想了。禅茶文化的思想,也是禅茶文化传播的核心精神。

三、禅茶文化思想

禅茶文化思想主要是“四大精神文化”,以及“四大四项功能”。四大精神文化就是河北柏林寺所提出的正、清、和、雅。当然,由于人们的思想认识不同,思想境界区别,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认识。但是,禅茶文化的事理却是相同的,传播结果也是相右的。

关于禅茶思想的正,在《红尘外的茶香》中,就写到了皎然和尚与茶圣陆羽以及女道士李季兰的故事:

他们有一次在一起品茶,三人吃茶清淡,至晚方散。皎然送至柴扉便归。……李季兰与陆羽提着灯笼一齐往居处去,李季兰忽道:“呀,我将琴谱忘在了清昼那里,你等我一等,我回去取。”李季兰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她在向皎然走去,她觉得,她与他的灵魂那样接近。心怀这样满满的期待,这样的憧憬,李季兰站在了皎然的身后。皎然正立于画案前挥毫书字。李季兰正要出声唤他的名字,他却一转身,向她笑道:“季兰,来瞧瞧我新写的诗。”

李季兰怔在那里,半晌方回过神来,走到他的身旁,只见纸上墨痕未干的一首诗:“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字是连绵洒脱,人依然。

李季兰再三读去,含着泪苦笑。她拿起搁在砚旁墨犹未干的笔来,另铺了一张纸,写道:“禅心亦如沾泥絮,不随东风任意飞。”一滴未忍住的泪滴在“飞”字上,将墨洇化了开来。

翻看皎然的诗,发现他有那么丰富和浪漫的情感,而对着李季兰这样一个才貌俱佳的女子,他竟能一心不乱,一心不起。他有心,也有爱,但他心系茶禅,爱系众生。这不正是禅茶思想的正吗?无需用过多的笔墨,就把禅茶文化的“正”的思想,淋漓尽致的阐述得明了了。

说到禅茶思想的清,《茶中禅味》里更有精细所处。文章道:“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茶香里的宁静是般若彼岸,壶味中的淡泊是智慧的真理。看那金色是人生的深奥哲理;闻的茶香,是生活的真谛;品的甘味,是宇宙的空灵。叶底的碧绿,在阳光下,带着明毅和果断;壶中的泉水,在春风中,显现柔韧和美丽。虽然清,那是静的表现;虽然淡,那是淳厚的全面。清晨第一缕阳光,敲响窗户时,天上的云彩,抖动着潮湿的衣裙,印在水面,增加了清新。禅堂里响起钟板,禅师们陆续走进禅堂。跑香,小坐,行茶,随着引磬的响声,一切都静止在无声的虚空。剩下的是香,清香,还有壶里白莲花开放的声响。”

“茶要慢慢地品,细细地咽,像一股春风,让你全身在茶香里沉浸,好似生出一双翅膀,在空中翱翔。轻轻端起茶杯,随着醇厚的甘香飘溢,沉浸在清茗芬芳里,仿佛一季的春光,全部收进记忆,缕缕情思,夹杂心绪,蕴藏着生活,饱含了人生。细细品味,生命中每眼清泉,都饱经和沐浴风风雨雨,在沉沉浮浮的岁月留下甘洌。因为寂静,因为般若,也是因为心灵深处那份功德。美妙清香,透过自然清澈。袅袅氤氲,更是欲望平淡,或是闲情。宁静和心静的结合,便是禅性,佛性。平常心,是禅心,也是茶心,禅心与佛性相通,茶心与佛性相融。”

所以,禅与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禅是领悟人生的内在,而茶则是辅助领悟人生的外因。茶所含的咖啡因,是一种提神、安心、醒脑的因素,禅坐时,或静虑思考时,都能起到辅助效果,以及必需的能量。祖师大德们让人们参禅的时候,喝茶不仅仅是喝茶,茶是生活中的一种调节品,代表了平凡,更是平常的生活用品,喝茶过程中更能使心平静下来。诸多的因素,让禅坐与静虑更好地进行,这就是禅与茶两种文化和思想的交叉点。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喝茶时,都能体会禅的妙意。可你闭上双眼静静思虑,还有刚刚喝下的那杯茶,让你的味觉渗透在思虑中,却是一种纯净而美妙的境界。曾经读过皎然和尚的一首《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诗:“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比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此诗已经把禅意描绘得无人能超越了,这种境界也只有如此高的大德才能领会。它不是一杯茶的过程,也不是静坐的形式,而是对生活的真实理解,理解的过程加上形式,领会了就超越了,每一句话都是禅,是生命里真谛,更是人生宇宙自然的融合。

夏丏尊先生在他的散文里有一篇写他与弘一大师的文章,里面有一段文字,是说弘一大师临终时留下的偈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虽然只有十六个字,却把大师和夏丏尊先生的交情融在其中,也把大师的思想溶入在淡淡茶汤之中。这种无有挂碍的思想,早已把禅释解得精通了。越是大德的行为,更是禅悟的原本。

当心有轻浮或是烦恼的时候,不妨盘腿而坐,泡上一壶香茶,慢慢细品,静静虑观,不仅会沐浴在茶的余香里,而且更能体会到禅的妙味。它净化了心灵,也净化了生命,更是让灵魂升华。因为,生命的激情,燃烧了整个人生岁月,就像是夕阳在山那边消失,找不到一丝痕迹,只有黑暗。喝完茶后,杯子里也许会有一些茶渍,不过那渍涝只是一个时刻的标志。禅,可能就不同了,它没有禅渍,更不能形成渍涝,却留有疑惑。生命是在茶汤上流淌的,荡起的白雾,那是生命在延续,智慧演绎的晶体。而禅,也在汤色里飘香,不浊也不淡,不浓也不清,不涩也不甜,不苦更不咸。不像吃饼,也不像吃饭,既不像吃面,又不像吃汤。是一种幻的觉知,是一种影的凝结,是一种泡的起伏,更是一场梦的灿烂。你可以静静去体会,却不可明言。吃饱肚子,可能有人认为是生命的渴望,在客观上,更多的是生命的延续,还不能让生命不老,更无法让生命不老。因为,一切都是成住坏空的必然规律。

禅修的时候,将煮沸了的泉水,冲泡一壶芽叶,你可以听到铮铮盛开了的生命,跳动在禅悟之上。甚至轻轻呼吸,也融入了茶汤,随着香雾,延续思虑,承载生命。品茶是人生领悟的契子,净溶浮躁的琼浆。禅悟是消融寂寞的明灯,也是消除孤独的灵光。茶与心在交流,禅与茶在相撞,茶与禅,禅与生命,品鉴了真理。

四、禅茶文化意义

谈到禅茶文化的意义,还要回到禅茶文化的概况。这里所说的“禅茶”,不是当前社会上炒作的“禅茶”,而是禅和茶的结合融溶,是佛教禅宗的参悟,茶是参禅的助缘,以茶为媒,传承禅机。

谈禅茶文化的意义,不能不说禅茶文化对邻国的影响。首先是禅茶文化对日本佛教的影响。中日禅茶文化源远流长,自隋唐以来,很多日本僧人随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中国佛教,无形中把茶在禅宗仪轨中的作用也演习了。在唐、宋两个朝代,中国的茶与茶道也被日本僧人带回了日本,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最澄和尚了。他在中国修习天台宗教义,并时常随天台山佛龙寺僧众习禅演茶。他回日本时就把中国茶籽带到日本,并在日本开创了日本天台宗。他把带回的茶籽播种在位于比睿山的日吉神社,结束了日本列岛无茶的历史。至今,在日吉神社的池上茶园里仍矗立着“日吉茶园”的石碑,碑文上写着“此为日本最早的茶园”的汉字,这也是茶传入日本最早的文字记载。

宋代时,径山寺曾经成为中日禅茶文化交流的中心。那是径山寺不仅广泛的采茶、产茶,而且是临济宗的一个重要道场,并且根据临济宗禅法的特色,发展出了一整套茶仪与茶礼,作为禅宗道场习禅的一部分。临济宗在南宋盛行时,以径山为最,吸引了不少日本高僧入宋求法。日本僧人来径山时,是临济宗杨岐派法系在径山慧风独行期间,名师云集,其中许多日本僧人归国后,弘化一方,开创了日本佛教临济宗,成为日本佛教宗派的另一主流,并保留了径山禅风。

中国禅茶文化传入日本之后,自上而下逐渐普及到日本各地佛教寺院。16世纪左右,日本饮茶文化在快速地普及中,接受了禅宗思想的刺激和引导,成为融哲学、教育、文化、艺术、礼仪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体系,也是日本佛教延续禅茶文化的根源。16世纪的一百年是日本茶道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世纪,掀开这百年历史的开山者,是日本临济宗著名高僧一休宗纯禅师的弟子村田珠光。村田珠光跟着一休禅师修习禅法,获得了禅宗的印可,那就是圆悟克勤禅师亲书的“茶禅一味”。圆悟克勤禅师的墨迹《碧岩录》中的一页,这一墨迹成为茶与禅结合的最初标志,也是日本佛教禅修和日本茶道界的无上宝物。

中国佛教和禅茶文化同样对韩国的禅茶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国遗事》卷四记载:“遂往边山苏来寺……至元晓房,有木梯高数十级,叠足凌兢而行,乃得至焉……旁有一庵,俗语所云蛇包圣人所昔住也。以元晓来故,故蛇包亦来侍,欲试茶进,晓公病,无泉水,此水从岩罅忽涌出,味极甘,如乳,因尝点茶也。”《圆鉴录》中记载了冲止禅师之行状及思想:“法恒,字号宓庵,后改为冲止,姓魏氏,定安(忠清北道)人。赠谥圆鉴禅师,寿六十七。”他在韩国弘扬了茶道和禅法。

还有当时名僧已和的诗偈《山中味》:“山深谷密无人到,尽日寥寥绝世缘。昼则闲看云出岫,夜来空见月当天。炉间馥郁茶烟气,堂旧氤氲玉篆烟。不梦人间喧扰事,但将禅悦坐经年。”茶烟的静溢,禅悦的神闲,早已把智慧充塞了禅者的快乐。《浮休堂集》中也有很多关于茶的禅诗:“独坐深山万事轻,掩关终日学无生。生涯点检无一物,一碗新茶一卷经。”再有“赵州无字起疑团,十二时中著意看。若到水穷云尽处,蓦然撞破祖师关。”可见赵州禅、无门关、赵州茶这些中国佛教的禅宗公案,以及禅学思想,在韩国佛教中也是广为推行和流传的。同时,韩国僧人也在修行中不断效仿中国禅宗,追求无欲、无求淡然的思想。在深山古寺里参悟人生,享受茶烟的氤氲,经书和林泉的方外情悦,伴着无拘无束的禅者生活。茶,理所当然地进入韩国僧人的精神境界。如今,更被韩国社会各阶层所接受。

近年来,东南亚各国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如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僧人也在用禅的思想,汲取茶的内涵。

由此看来,禅茶文化的推广和发展,它的意义已经大于了它的过程。认识它的内涵,尤其是禅与茶的交点,是每个传承禅文化精神和茶文化精神者的任务。

同类推荐
  •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它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他源远流长,博大情深……
  •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建构与超越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建构与超越

    文化是识别一个民族的基因,创意是发展一个国家的动力。历史进入21世纪,在产业经济的作用下,“文化”和“创意”的结合萌生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也首次正式出现在党和政府的这一重要文件之中。
  • 生肖文化 羊致清和

    生肖文化 羊致清和

    本书研讨生肖羊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吃茶去

    吃茶去

    本书内容包括茶史、茶叶、茶道、茶艺、茶馆、茶具、茶叶的多用途、高山茶与平地茶等。
  • 成语故事·第一辑

    成语故事·第一辑

    该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具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采取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套图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本套图书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豪门暗战

    重生之豪门暗战

    一场车祸,徐平重生了,原本只是一个小市民的他居然重生为世界五百强之一辉煌集团的二少爷蒋天,刚刚稳住自己那个扑通扑通的小心肝,徐平就发现自己的名义上的老婆居然跟自己名义上的弟弟有些暧昧关系,不但如此,他的名义上的父亲蒋云贵居然并不看好他这个儿子,并且还有大哥蒋德和弟弟蒋志在明争暗斗的争夺家产。徐平不禁感叹,豪门的生活真是太复杂了!
  • 百亿蜜宠:尊少的尤物新娘

    百亿蜜宠:尊少的尤物新娘

    17岁,她被指亲手弑父,经过测试,被强制关进精神病院。五年后,她抓住机会,攀附到慕阳尊的身子上,活脱脱的一只性感尤物:“带我出去,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除了美貌和性感,还有勾人魂魄的床上功夫之外,苏娆什么都没有。“除了爱,我什么都不会做。”女人瞪圆了黑浓深邃的眼。男人的大手扣住那如柳的腰身,邪魅一道:“那就做你会做的事。”找出真凶,替父报仇,达成目的之后她想一走了之。男人霸道的将她压在身下:“你的目的达到了,我的还没达到。”“你要什么?”“要你给我生个孩子。”
  • 姑苏郡主

    姑苏郡主

    风家嫡小姐风柒,朝若明阳,聪慧非凡,曾于天降大旱时,向朝廷无偿奉出无数对策,救千万百姓于水火中。姑苏六小姐姑苏卿白,自小病弱,母亲早亡,其父兄镇守边关,只留她一人在盛京姑苏府的各种阴谋诡计中苦苦周旋。一朝风云变幻,风家被冠上不清不楚的诛九族之罪!昔日明艳的风家嫡女被生生逼成了如今步步筹划的姑苏卿白。她发誓,此生只为复仇,决不手软!只是,有那么个人,挡在她的身前,曾经是为了他的疑惑,而后来,他是为了护她一世。……
  • 初中班长日记

    初中班长日记

    小说讲述了一个90后阳光男孩儿初中三年的班长经历。三年中,这个男孩儿将阳光、刚强、团结、不服输、责任感、温暖等元素注入到自己的班级中,使自己和整个班级得以成长。青春将逝,记忆永存。身为男儿,则应担负起责任,勇往直前。
  • 梨落君未晚

    梨落君未晚

    梨花落落满霜地,旧新人挽恋眷思。楚:墨离畅对不起,我不该骗你,可是我后悔了,你回来好不好,离畅,我错了……墨:玖儿,第一次见到你,我的心竟悸动,上百年来,我从未如此,可你为何要骗我。终究还是太爱你,爱的到最后没有一丝恨……………梨花冉冉,余光琉璃。
  • 命破天盘

    命破天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便是所谓命由天定。或富有、或贫穷,或显贵、或卑微,此多种种,在你出生那一刻或更早以前,便在天道轮回之中,逃不过也躲不了。只是凡人怎会了解其中的玄妙,唯有强者修炼有成,方能让命运天盘显化、强化、涅槃,最终超脱,命破天盘。
  • 舞秋风

    舞秋风

    你若安好,我便是晴天……我们都抓不住流去的时光,轮转的时光留下的痕迹,只有彼此的心颤抖着。说不清谁对谁不对,一切了结在这个深秋。唉.....这个故事太长,长的已经记不清多少个四季变换。这个故事也很短,短的就像流星划过天际!我们都迷失太过遥远……小城风雨也许从不曾停息,只不过我们都曾在这里拨弄过风云,演绎过爱恨情仇!毕竟我们也年轻过……
  • 成长的最终目标

    成长的最终目标

    在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学——关于人的疾病和健康的新概念。这种心理学令人激动,并富于惊人的可能性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实质上是生物基础的内部本性,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内部本性是“自然的”、内在的。特定的,而且在某种有限的意义上说,它是不能改变的,或是没有在改变。
  • 风逝泪若隐

    风逝泪若隐

    ——你在哪,我就在哪,就算背叛全世界,我也要在守你身边。这是他对她的承诺。蠢蠢欲动的世界,无穷无尽的欲望,绝处逢生的感情,阴谋无处不在。当双眼被这个乌黑的世界蒙蔽,你还是你吗?我还是我吗?——如果可以,我真想抛下一切,和你浪迹天涯。这是她说过的唯一一句情话。只是,芳华殆尽,伊人是否还在那灯火阑珊处?你可知,风逝去后,泪也隐藏了。待到洗净纤尘,尘埃落定,且看她轻袖飞扬,舞出一段可歌可泣的绝美神话。
  • 极品奶爸

    极品奶爸

    被迫入世修行的古法世家传人,机缘巧合之下成为小Loli的全职奶爸,神奇的世俗之旅就此展开,与冷艳的小姨斗智斗勇,和成熟的御姐暗里乾坤,跟腼腆的女大学生卿卿我我;越来越多的都市美景让人欲罢不能……且看神医奶爸如何武医添香,笑傲世俗,抱得美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