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4300000020

第20章 上古史学

刘知几对上古史学的批评,要点有四:一是中国史学的起源,二是孔子的功绩及春秋史学的成绩,三是战国史学的发展,四是对《尚书》和《春秋》的怀疑与批判。

先看第一点,这一点我们曾在“原始察终”一节里有所论及。刘知几认为中国史学起源于太古,所谓太古,就是指唐、虞以上的历史时期。刘知几把唐、虞作为上古史学的一个界线,显然是根据《尚书》中的《尧典》与《舜典》而来。刘知几虽然把中国史学的起源追溯到太古,但是最后的落脚点是在“自唐、虞以下讫于周”这一段历史时期。《史官建置》篇云:“史之建宫,其来尚矣。昔轩辕氏受命,仓颉、沮诵居其职。至于三代,其数渐繁。史官之作,肇自黄帝,备于周室。”史官的设置起源于黄帝(黄帝属于太古时期),这当是根据传说,而史官“备于周室”才有文献根据。《古今正史》篇首先追溯太古时期的史书《三坟》、《五典》,但“其书不传”,因此刘知几的结论是“惟唐、虞已降,可得言者”。“唐、虞已降”之所以“可得言者”,是因为有一部《古文尚书》,也就是《二体》篇所说的:“三、五之代,书有《典》、《坟》,悠哉邈矣,不可得而详。自唐、虞以下迄于周,是为《古文尚书》。”中国史学起源或形成于唐、虞至周代,刘知几认为应当归功于孔子。

孔子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刘知几充分肯定了孔子在上古史学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浮词》篇说:“昔夫子断唐、虞以下迄于周,剪截浮词,撮其机要。故帝王之道,坦然明白。嗟乎!自去圣日远,史籍逾多,得失是非,孰能刊定?”《叙事》篇说:“昔圣人之述作也,上自《尧典》,下终获麒,是属词比事之言,疏通知远之旨。子夏日:‘《书》之论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扬雄有云:‘说事者莫辨乎《书》,说理者莫辨乎《春秋》。’然则意指深奥,诰训成义,微显阐幽,婉而成章,虽殊途异辙,亦各有差焉。谅以师范亿载,规模万古,为述者之冠冕,实后来之龟镜。”《自叙》篇说:“昔仲尼以睿圣明否,天纵多能,睹史籍之繁文,惧览者之不一,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以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迄于周。其文不刊,为后王法。自兹厥后,史籍逾多,苟非命世大才,孰能刊正其失?”刘知几沿袭了孔子删定《六经》的传统说法,这种说法的前提即孔子与《六经》的关系迄今仍然是一个争论不清的谜。孔子是否修订过《尚书》、《春秋》等上古历史要籍,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孔子及《尚书》、《春秋》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的楷模作用和规范价值。刘知几正是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我们指出这一点,是想强调刘知几虽然对《尚书》和《春秋》进行过严厉的批判,但是丝毫无损于孔子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形象。

刘知几对春秋史学的肯定,集中在《左传》一书。刘知几从小就偏爱《左传》,《左传》是引导他走向史学道路的启蒙著作。《史通》全书中对《左传》的评价最高。《史通》外篇以整篇的篇幅评价的史书有四部。《疑吉》篇之批判《尚书》、《惑经》篇之批判《春秋》、《汉书五行志杂驳》与《五行志错误》之批判《汉书》、与《申左》篇之褒扬《左传》,形成了是非鲜明的对照,甚至给人以褒贬抑扬失去平衡的感觉。在《申左》篇里,刘知几通过《左传》与《公羊》、《谷梁》的比较,得出《左传》三长而二传五短的结论,这里面固然有古文家的立场作怪,但是就史学价值而言,《公》、《谷》的确远远不及《左传)刘知几认为《左传》是对《春秋》必不可少的补充,如果没有《左传》,春秋时代的历史就会留下许多空白:“向使孔《经》独用,《左传》不作……则当其时二百囚十年行事茫然阙如,俾后来学者兀成聋譬者矣。”刘知几在这个意义上推尊《左传》,抓住了问题的要害,表现出史学家特有的专业思想和评价标准。直到今天人们还遗憾战国时代没有一部像《左传》这样的书。刘知几不仅完全认识到《左传》的文献价值,并能引用其中的史料考证其他典籍。《申左》篇指出:“且当秦汉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及《左传》既行,而其失自显。”

刘知几高度评价了《左传》的史料价值,但并不认为它的记载是很完备的,相反,由于春秋时代诸侯割据,交通不便等因素,《左传》的记载必然是不完备的。《探赜》篇说:“孙盛称《左氏春秋》书吴、楚则略,荀悦《汉纪》述匈奴则简,盖所以贱夷狄而贵诸夏也。案春秋之时,诸国错峙,关粱不通,史官所书,罕能周悉。异乎炎汉之世,四海一家,马迁乘传,求自古遗文,而州郡上计,皆先集太史,若斯之备也。况彼吴、楚者,僻居南裔,地隔江山,去彼鲁邦,尤为迂阔,丘明所录,安能备诸?”《烦省》篇继续阐明了这一点:“余以为近史芜累,诚则有诸,亦犹古今不同,势使之然也。求其本意,略而论之。何者?当春秋之时,诸侯力争,各闭境相拒,关粱不通。其有吉凶大事,见知于他国者,或因假道而方闻,或以通盟而始赴。苟异于是,则无得而称。鲁史所书,实用此道。至如秦、燕之据有西北,楚、越之大启东南,地僻界于诸戎,人罕通于上国。故载其行事,多有阙如。且其书自宣、成以前,三纪而成一卷,至昭、襄已下,数年而占一篇。是知国阻隔者,记载不详,年浅近者,撰录多备。此丘明随闻见而成传,何有故为简约者哉!”刘知几通过对春秋时代的史学分析,揭示了史书记载的详略必然受到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个观点是符合史学史实际的。

战国时代,在刘知几看来,是“史籍逾多”、“史道勃兴”的时代。《书志》篇指出:“伏羲已降,文籍始备,隶于战国,其书五车,传之无穷。”战国时代的历史文献虽然比以前繁多,但实际上流传下来的史书并不繁多。《六家》篇说:“逮孔子云没,经传不作。于时文籍,唯有《战国策》及《太史公书》而已。至晋著作郎鲁国乐资,乃追采二史,撰为《春秋后传》。其书始以周贞王续前传鲁哀公后,至王赧入秦,又以秦文王之继周,终于二世之灭,合成三十卷口”《战国策》、《吏记》、《春秋后传》等书是后人对战国史实的记载与整理,战国时代缺乏一邮像《左传》那样详明的编年体的信史,因此刘知几不得不说:春秋之后,战国之时,史官阙书,年祀难记。旧刘知几一方面承认战国史学的进步和发展,一方面又指出战国史学的缺陷和不足,这种具有辩证观念的评价,也是符合史学史实际的。

刘知几根据《尚书》、《春秋》(实际上是《春秋左传》)和《史记》等历史文献,生动地描述了上古时期历史语言的发展轨迹:“上古之世,入惟朴略,言语难晓,训释方通。是以寻理则事简而意深,考文则词艰而义释,若《尚书》载伊尹之训,皋陶之谟,《洛诰》、《康诰》、《牧誓》、《泰誓》是也。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词令,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若《春秋》载吕相绝秦,子产献捷,臧孙谏君纳鼎,魏绛对戮杨干是也。战国虎争,驰说云涌,入持弄丸之辩,家挟飞钳之术,剧谈者以谲诳为宗,利口者以寓言为主,若《史记》载苏秦合纵,张仪连横,范雎反间以相秦,鲁连解纷而全赵是也。”刘知几展示上古时期历史语言的变化过程,是为了说明上古史学茬记言方面的成就,以此来批判后世史书不能如实记载当时口语,只会模仿古人的弊病。

刘知几对上古史学记言成就的肯定,是以对上古史学记事疏略的否定为代价的,刘知几认为《左传》以前,“记事之史不行,记言之书见重”,“古人轻事重言”,因此造成“唐虞以下帝王之事未易明”的后果。刘知几指出孔子删定《六经》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如“事靡洪纤,动皆隐讳”,“其事甚著,而芟夷不存”,“饰智矜愚,爱憎由己”等,加上“古文载事,其词简约,推者难详,缺漏无补”,结果是“遂令后来学者莫究其源,蒙然靡察,有如聋瞽”。这样便导致刘知几写作《疑古》与《惑经》,对上古史学进行严厉的批判。

《疑古》与《惑经》不仅是刘知几上古史学批评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史通)全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划知几依靠事实与逻辑的力量,来揭发《尚书》和《春秋》的讳饰失实。《疑古》篇列举《尚书》可疑者十条,《惑经》篇列举《春秋》未谕者十二条,虚美者五条。这些批评本身正确与否,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刘知几把怀疑和批评的触角指向上古史学,指向儒家圣贤和神圣经典,这样就有悖于宗经尊圣的传统。芷是在这一点上,刘知几比他前后的杰出文史评论家高出一个层次。刘勰的《文心雕龙)首先就标榜尊圣宗经的立场,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开始就是对儒家经典的解说,他们的批判性远远不及刘知几。至于那些因《疑古》与《惑经》而非议刘知几的人,其思想境界就更等而下之,不可同日而语了。如果我们承认批评家的职责主要是对批评对象说“不”而不是说“是”,如果我们承认批评家的见识主要体现在对某些公认经典的“证伪”而不是“宗经”上,那么,像刘知几这样的批评家才是完全彻底意义上的批评家。可惜的是,由于宗经思维方式的巨大压抑作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批评史并不能贡献很多的刘知几。

刘知几长篇大论、肆无忌惮地批判儒家圣贤和神圣经典,并不意味着他完全背叛了宗经尊圣的传统,相反,刘知几却不时地给《尚书》和《春秋)戴上“冠冕”的高帽子,所谓“《六经》之冠冕”、“《七经》之冠冕”、“述者之冠冕”等赞扬溢美之辞也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上文我们也论述过孔子在刘知几心目中的崇高形象。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刘知几如果没有宗经尊圣的言论反倒是超越时代而不可理解了,正如刘知几的启蒙者之一王充既问孔又尊孔一样。

从史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刘知几对上古史学的怀疑与批判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如张舜徽先生所论:“其识力之锐,发例之周,实为后世史家,辟一新径。降自有清,遂开崔述考信一派。读书求是之风,超越往代;而古史考证之业,乃成专门。”不过,这已是刘知几始料所不及的。

同类推荐
  • 剑啸鼓鸣

    剑啸鼓鸣

    元末明初,改潮换代之际,广西一带的壮族土司面临命运抉择,是坚持故元旧制,还是归附新朝听命,抑或独立割据,称霸岭南,在朱明大军攻陷蒙元大都之后,一切尘埃落定,他们不得不纷纷投降了大明王朝,而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安抚司安抚使(今天河池地区)莫天护,却因为曾经的割据幻想以及庇护袭杀朝廷命官的手下狼目韦也先,被皇帝朱元璋撤了职,,,,神秘的人面鱼纹剑重现江湖,引出了传说中的“邪物”十二金鼓,各个人物的命运,由此改变,,,,
  • 大宋枭王

    大宋枭王

    历史系大学生赵棣意外穿越到了北宋靖康元年,成为了宋微宗的第十四子徐王赵棣。看他在动荡中如何指点江山,驱除虏寇,一雪中华前耻,扬我族威,雄霸天下!
  • 骑背上的风与寒光

    骑背上的风与寒光

    每个人的生命在历史中都短暂的像一束寒光,而生命又确实似风吹过,那么到底是什么才能证明我们真实存在,而我们又为后人留下什么……
  • 耻辱——战争

    耻辱——战争

    叶涵被日本的大元帅:井田正宗逼迫亲手杀了自己的父母,叶涵怀恨在心,决心去向日本进攻,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坎磕,终于.............书友群:555899720本人QQ:2029038470
  • 割据之路

    割据之路

    看古代历史人物,多为时势造英雄,而穿越者证明,英雄也可造时势。海城县处于奉天与辽东半岛之间,是日本人自旅顺北上,侵占东北全境的咽喉要道,在这个小县城,官府、日本人和土匪勾结,欺凌百姓,夺占财产,周家店的周家,为求自保,成立民团,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热门推荐
  • 弓斗天下

    弓斗天下

    不懂魔法,不通斗技,只会射箭,但他却是独步天下的巅峰王者,令各国皇帝头疼的终极死神!你的命,只在我一念之间!是男人就要射的更远一点!今天,你射了没有?
  • 惊世主宰

    惊世主宰

    悲催的少年一出生就遭雷劈,而且是被劈得外焦里嫩,却意外生存了下来;一场因美女相赠香囊而引起的死亡风波,却让他觉醒了一缕独特的记忆,从此弃文从武!天道不容,吾便逆转苍天,吾命不由天;重重身世谜团,万年大劫降临,破碎的荒古三大千世界,不容武者冲破的天道禁制,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惊天之秘?少年将一路冲破解开,成就惊世主宰……
  • 贪财王爷抱错妃

    贪财王爷抱错妃

    老天不带这么开玩笑的,穿越不是她的错,上错花轿不是她的错,遇人不淑也不是她的错,为什么每当她食欲大开的时候,就有个穷鬼在叨念:表妹,我想拉屎。不能好好地吃就算了,每当她跟帅哥艳遇的时候,总有一个吝啬财主追在后面喊:还我两个包子!他,年仅七岁踩到婚礼现场当着众位叔伯兄弟面前宣布,将来要迎娶一个求而不得的女子为妻,打滚十多年,好不容易觅得佳人,关键时刻,点错了新娘子。
  • 植物世界2

    植物世界2

    探究我们身边最不可思议的植物——那个拥有流动着绿色血液和众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的地球的主宰者。让孩子们睁大双眼面对五彩缤纷的植物王国。让他们知道世界原来如此美丽。
  • 太古帝已

    太古帝已

    世人魔性甚重,奈何天道不驱以弊性,既天道不惩,由我代之;神人恶性难改,奈何天道不驱以利弊,既天道不明,由我代之;妖魔欲要夺其天地灵根,奈何天道不驱以灭除,既天道不顾,由我代之;我即是天道,天道即我,既轮回无常,当由我执掌天罡!
  •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轮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再见天书

    再见天书

    远古至今,东方大陆一直流传这样一个传说:茫茫宇海,混沌初开,唯一神——元始尊神觉醒。大道初开,元始尊神化蝶创世,竭尽精元,元神幻化成无限宇海,本体幻化为一本无上天书,而每隔万世,天书现世,教化普罗众生!而今,天书再次莅临人间,不知什么时候东方大陆又渐渐流行着这样两个传说:天书万万年,万世终再现!再现在何处,乾坤山上见!得天书者,一统三界!随着这两个传说越传越久,本该隐秘于世的修仙者·妖魔······也渐渐重现人间。也正因为如此,东方大陆从原本的太平盛世慢慢变成了乱象纷争,霍乱连连之地。于是乎一场精彩绝伦寻找天书·争夺天书之旅就此上演······
  • 探象狂潮

    探象狂潮

    万象使者第一次出现,室友拉了裤子;第二次出现,女老师进了男厕所;第三次出现,主角就被掏走了...而万象,居然是一卷手纸?!“你的圆柱体综合征已经完美的解决了这一切。”“你是万象钦点的探象师,肩负着收复万象的使命,你无法拒绝。”“万象属意之人也不过如此。”“那我就让你看看,谁才是真正的探象师。”半天绅士力作,让天才都黯然失色的少年,穿梭于都市万象间的奇幻人生...相信我,你就是万象的探象师。
  • 养成好习惯的150个智慧故事

    养成好习惯的150个智慧故事

    本书从保持积极面对的心态、积极进取独立不依赖、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等十八章入手,从不同方面阐释了青少年养成好习惯的种种道理和方法。所辑故事短小精练,所阐释的道理简单实用,将习惯的培养娓娓道来。
  • 蔷薇茉莉

    蔷薇茉莉

    本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一对很要好的闺蜜---蔷薇和茉莉,她们的成长经历,充满阳光的青春校园生活,青涩的表白,开心的,悲伤的,都包入本部作品中,快快打开吧!么么哒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