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1700000031

第31章 嬉皮士的祖师爷——寒山(典故:寒山拾得)

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寒山寺家喻户晓,名扬天下。而“寒山寺”之所以称为“寒山”,却是因为另外一个人而得名。

这个人就是寒山。据说今天在美国名大学的校园里,遇见那些蓄了长发光着脚丫挂着耳环的新新人类,如果问一问他们有没有读过寒山的诗,也许有一半人会惊呼:“oh,Hanshan,he is my idol!”

原来,他们都是这位寒山的“粉丝”呢!

寒山的禅诗在二十世纪被西方汉学家大量翻译,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当代诗歌,曾经被作为披头一代的精神食粮,而寒山则被奉为嬉皮派的祖师爷。

今天看来,祖师爷当年的生活并不好过。

三十多岁那年,寒山参加过四五次科举考试都落榜了,而雪上加霜的是,父兄妻子因此对他冷眼相加。一气之下,寒山背井离乡,抛妻别子,四处流浪,他到过湖北,还在山东当过小官,后来他来到老神仙济公的故里——浙江天台山隐居。

他隐居的地方叫“寒岩”,因为夏天那里都下雪,异常寒冷,所以得了这个名字。

而寒山是一位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入的“三无人员”,他的吃饭穿衣很成问题。

一顶采用纯天然植物桦树皮制作的帽子,一身到处灌风的济公破烂装,一双自己制作的简易木屐,就是他的全部包装。

想必寒山的身体素质相当不错,这身打扮都能在冰雪交加的地方活下来,堪称生存的奇迹。

但由于经常没有饭吃,所以面容枯瘦而憔悴,当然,古代的诗人嘛,没有稿费收入,一般都是很瘦的。不像今天,一些诗人们也基本上中产了,不少人吃成了胖子,不停地打饱嗝。伊沙就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诗人们已经吃饱了/一望无边的麦田/在他们腹中香气弥漫/城市中最伟大的懒汉/做了诗歌中光荣的农夫。

寒山买不起纸,当地的树叶又太小,不能搞什么“红叶题诗”之类的雅事,而写在脸上,虽然很前卫,但是要买一面镜子,成本也很高,另外,也不便于保存。山里最多的是石头,于是,寒山就把他的诗写到岩石上。

幸亏那时有一个文学爱好者,也是一个和尚,叫道翘,跟在他的屁股后面,他每写一诗,道翘就把它记下来。

没有饭吃,诗人寒山就要被饿死了。一天他到处找吃的,来到国清寺,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寺庙厨房里的小和尚端了一碗剩饭给他,他就和小和尚认识了。

小和尚是路边捡回来的野孩子,没名没姓,长大后就叫“拾得”(很形象的一个名字),是个在厨房里洗碗筷、倒馊水的小人物,但是拾得也是一个文学青年,爱写诗。

两个人由于相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当然拾得所从事的厨房里的打杂工作,对寒山也很有吸引力。

自从结识拾得后,寒山就成为了国清寺的常客。

拾得准备了一个很大的竹筒,平时有残饭剩滓,就往里面倒。寒山如果来了,就把竹筒背回去。

让人佩服的是这寒山看得开,并不以为这是一件丢人的事。

于是在国清寺的长廊里常常上演这样一幕:

戴着树皮帽子,衣衫褴褛的寒山,背着一竹筒的残羹,一边慢慢地走,一边快活地唱着“咱小百姓呀,今儿个真高兴啊”之类的歌,而且不时自言自语,笑出声来。

国清寺的和尚们被激怒了,寺庙生活枯燥乏味,哪里让人高兴得起来啊,你一个讨饭的凭什么这样高兴,太不像话了!

不知谁喊了声“扁他!”,众和尚一起跑上前,七手八脚将他推倒在地,拳脚相加,“修理”了他一遍。而寒山却不以为意,他拍拍身上的泥土,捡起竹筒还有那顶树皮帽子,做了几个伸展动作,还好,肘关节,膝关节活动自如,没事!然后对着那些和尚呵呵一笑,就出了庙门。

寒山曾经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说:“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据此推断,寒山这一招,是拾得教给他的。

拾得想得不错,想一想僧人们整天关在庙里边,没有什么业余活动,不让他们找个机会“扁”一下寒山,发泄一下身体里的“里比多”,他们可能会逼疯的,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啊。

再说,你寒山老是到寺庙里来背剩饭吗?不付出点代价,行吗?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啊。

于是,“修理”寒山成了和尚们的日常娱乐活动,寒山也有机会吃饱肚子继续写诗了。

拾得的预言也不错,过了好多年,打骂寒山的和尚们都籍籍无名,寒山的诗却能流传到今天,且能飘洋过海折服一帮玩世不恭的洋小子。寒山的忍耐是一种大智慧。

典故:寒山拾得

又名:和合二仙

词义:形容僧人超脱宽广的心胸。

出处:宋朝李昉等编辑的《太平广记》引《仙传拾遗》

原文节选:

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余首,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时态,能警励流俗……出门乘马而去,竟不复见。

同类推荐
  • 档案信息检索

    档案信息检索

    本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档案信息以及相关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尤其关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检索的现状与实施。
  •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长期纯净的根本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中国出版业要稳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要靠制度。本书以转型期中国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出版业转型,对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出版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提出了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殛现实意义。
  •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本书收录了《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改革开放30年与城市发展的战略转型》、《中国城市正进入品牌价值时代》、《五大趋势预示中国城市新价值》、《生活质量是检验城市价值的唯一标准》等文章。
  • 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

    本书内容包括:儒学概论、天人之论、人禽之辨、心性之学、人伦之理、做人之德、修身之方、为政之要、处世之智等。
  •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最广泛意义的传播是一切生命物体或非生命状态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因此有学者认为“传播行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①。远古时期的先民通过部落战争和长期接触、交融,终于融会成古老的华夏民族,生成了原始华夏语,并创造了实现人神沟通和人际交流的传播符号——汉字。凭着对先祖文化的认同和对原始汉语的认同,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繁衍和发展,创造着古老的文明,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传播地域非常辽阔,传播活动非常活跃,传播方式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原始神话、原始巫术和古老汉字等方面去窥探先祖们的创造性传播行为,揭示这些行为背后蕴涵的原始传播思想。
热门推荐
  • 夏天遇见鬼

    夏天遇见鬼

    练练笔丫丫丫丫丫丫啊丫丫丫丫丫丫丫丫丫啊丫丫丫丫丫丫丫丫丫丫丫丫丫丫丫啊丫丫丫丫
  • 逍遥小邪医

    逍遥小邪医

    【免费新书,数万追读】身怀绝技的神医崔泰,被美女从死亡监狱强行劫走。从此,妩媚总裁、冰山美女、火辣女警、傲娇萝莉纷纷找上了他。且看崔泰如何左手施毒,右手回春,逍遥都市,游戏花丛!粉丝QQ群:233235590,有大量空位,欢迎加入。
  • 异界之乱神

    异界之乱神

    一个不得志的现代青年,在路上捡了一只浑身是血的狗狗后,进入了异界。机缘巧合之下,和修罗王族签下血契,并带着一身仙之力进入修真界闯荡。修道之路,修真为基,仙次之,圣为永生。看华天如何扭转乾坤,成为扰乱世间规则之神!
  • 破军伤城

    破军伤城

    他,身世成迷,从小被人欺辱却不断在逆境中强大;他,爱与被爱,却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他,兄弟情深,一次次忍让却一步步走向决裂。在这个低调修真、霸气被限的世界,他一次次完成逆袭,却一次次的伤心,英雄落寞,悲伤如斯,莫问天意,唯有破军!
  • 综漫之梦幻世界

    综漫之梦幻世界

    南宫云洛穿越到约会大作战,无限斯特拉托斯……开始了自己的“拯救”的世界传奇。
  • 时光逆流:痴情总裁痴情妻

    时光逆流:痴情总裁痴情妻

    她,为别人苦苦守候他,为她痴情相守当他恋上她的温柔,她却不为所动,只为那个人孤独寂寞。他愤怒:为什么?!她淡淡的说:这一辈子只和那人相守。当他的温柔得到她的守候,时光逆流
  • 天魔剑子

    天魔剑子

    天生此子,万物如尘,名为林尘!“苍天算个屁!撕了它,碎了它!”“命运算个屁,改了它!逆了它!”“历史算个屁,毁了它,灭了它!”他生平宏愿,凭手中之剑,败尽天下。将剑之一道,证遍诸天万界,彼岸虚空...
  • 景景医话

    景景医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联盟传:传奇时代

    英雄联盟传:传奇时代

    在神奇的瓦洛兰大陆,联邦林立,势力复杂,不同的阵营为了争夺土地与领土,战争不断……当黑暗侵袭时,瓦洛兰大陆的英雄们是手足相残?还是不计前嫌,共赴磨难?亲情?友情?爱情?国家情?我们只为了自己的家园!究竟他们能否战胜黑暗,迎来光明?
  • 中外名人传记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中外名人传记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在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世界历史岁月中,涌现出成千上万富有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名人,留下了一串串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名人以深邃的思想,放射出绮丽的光芒,启迪着人们的心智,照耀着人类的内心世界;名人以卓越的军政才能,主宰着世界的风云,改变着历史的格局,影响着人类的进程;名人以精深的智慧,创造了难以计数的科学发明,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之轮飞速前进;名人以敏捷的才思,将深沉的情感注入笔端,写下了打动人心的名篇佳作,传诵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