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2500000036

第36章 我这十七年

1994年6月1日,我来到文摘报,到2011年6月1日,正好是17年。那时我29岁,头上一根白发都没有,现在我是46岁,头上已经有很多白发。每次去理发,理发的师傅都会提醒我:“白头发又多了啊。”照镜子的时候,根根白发有时会让我有触目惊心之感,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

十七年里,有很多难忘的人和事。坐下来回想的时候,那些难忘的情景,就像成群的蝴蝶一样,翩然而至。信手抓了几只,就有了这篇文字。

一、我来到了文摘报

我是怎么来到文摘报的呢?

当时,肖黎是文摘报的总编辑,曲冠杰是副总编之一。老肖来到文摘报不久,就把四个版的文摘报扩大为八个版,编辑部改成了报社。原来的编辑不够用了,就陆续招聘了一些。老肖问老曲,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老曲在延庆工作过,和《考试》杂志的编辑徐益民关系挺好,徐益民是延庆人,曾在延庆师范学校教书,教过我的语文。

老曲就去问老徐,说文摘报现在缺编辑,你周围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一个。老徐就想到了我。他说我是他教过的学生里,语文学得最好的一个。他也知道,我当时已经发表了很多作品,并且已经加入了北京作家协会。

老徐想找我,却没有我的联系方式。他打电话找了他的很多学生,最后才把电话打到了我的家里。当时我们一家三口刚吃完晚饭,正准备出去散步,老徐的电话就打来了。老徐把意思说了,问我愿不愿意过来试试。我知道光明日报,可不知道文摘报,之前我还真没看过这份报纸。我说,让我想想,和家里人商量商量,三天之内给您答复。

我当时在北京电视台驻市委农工委的记者站作电视记者,这个记者站在北京市农村宣教中心。这个宣教中心当时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到处租房子,先是在方庄的方星园,后来又搬到了方群园。我呢,家在延庆,老婆孩子也都在延庆,每天往回跑很不现实,只好住在单位。可单位连个宿舍都没有,我只好睡在办公室里。单位还没有食堂,我吃饭只好到街上自己解决。

我感到特别不方便,特别不适应,干了八个半月,我就下定了决心,准备再调回延庆,和老婆孩子团聚。正在这个时候,我接到了老徐的电话,我就很犹豫,很矛盾。一方面,报社编辑的工作对我来说很神秘,也很有吸引力,我想去试试;另一方面,这里肯定也没宿舍,甚至连办公室也不让住,生活就很不方便。我是一个特别恋家的男人,每天下班匆匆忙忙赶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远离老婆孩子,像个野狗似的四处游荡,对我来说,是难以忍受的痛苦。

我就是因为不愿意继续品尝这份痛苦,才下决心调回延庆的。这个决心我已经和原来的单位说了,市委农工委也答应了,并且许诺,我如果想调回延庆,想去哪个单位,他们负责协调。

我先和老婆商量,她的态度非常肯定,说,去,去试试,不合适再回来。我说,那里没有宿舍。她说,那就住我姐姐家。她有姐姐在京城,房子很宽敞。我说,孩子这么小,你一个人上班带孩子,不方便,我不放心。她说,没事儿,我让我妈帮着带。老婆这么一说,等于把我的退路给堵死了。

我又和几个兄弟商量,他们也鼓励我去试试,家里如果有困难,他们会帮着解决。这样我就下了决心,过来试试。如果还是不适应,再回去不迟。我带了几本杂志,有两本《十月》,一本《青年文学》,一本《北京文学》,上面都有我的作品,来到光明日报社,找到老徐,老徐把我交给老曲,老曲领着我去见老肖。老肖和我聊了几分钟,翻了翻我带去的几本杂志,就拍板让我过来试试。《十月》杂志一度影响非常大,当时的影响也不小,老肖后来对我说,我一看你能在这么大的杂志上发表作品,也就了解了你的能力和水平。

我记得当时老肖给我打了一听易拉罐的可乐,我还没来得及喝,我们的见面就结束了。我觉得老肖是我生命里的一个贵人,他在我生命中的一个十字路口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机会和舞台。我登上了这个舞台,一亮相,就一口气“表演”了十七年。我的表演虽然谈不上精彩,但我喜欢这个舞台,我也很努力,总想把我的角色演好。

从这个意义上说,老曲、老徐也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没有他们,我的人生肯定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老肖是一个有个性、有人格魅力的领导,他疾恶如仇,对丑陋的人和事采取的是零容忍的态度,对跳梁小丑基本上是定期敲打,不给任何闹腾的机会。虽然有些偏激,倒也是对症下药。

二、我的搭档

我爱这个集体,十七年过去了,我对这个集体的爱不是更淡了而是更浓了,不是更浅了而是更深了。我觉得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不论是在这里干得时间长的还是干得时间短的,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一来到这里,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的人不欺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田燕都,她在办公室,我在当时的一编室,本来接触并不多,有一次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坐在了她的旁边。我记得那时候吃饭已经免费了,每人一个盘子,大师傅给你往盘子里盛,没有饭卡。你吃了,就吃了,没吃,也不退钱。不像现在,每人一个卡,不吃饭,钱就存在了卡里。

我坐在小田的旁边,她看我吃得快,就把自己盘子里的肉菜,分一点儿给我,让我很意外,也很感动。十七年前的小田看上去当然更年轻,更脆生,也更响亮。后来王玲在形容小田的时候,爱说的一句话是“给点儿阳光就灿烂”,那时的小田,给人的感觉,是没有阳光也很灿烂。

乐于助人是小田的一个天性,也是文摘报很多人的天性。因为这样的人多了,这个集体,给人的感觉才更融洽、温暖。即使不是我,是别的新来的男同志,坐在了小田的身边,她看你吃得很快,好像是不够吃,她也会把自己盘子里的菜分点儿给他。我刚到文摘报的那段时间,每次午饭时,都愿意坐在小田旁边,即使我不要她分给我的菜,我也能感受到这个集体,通过她,散发出的暖意。

我一来到文摘报,不到两个星期,就开始和“小贺”发一版了。我们是每人编发一期。她编发的稿子见报时,责编的署名是“小贺”,她的本名叫贺海萍。我们合作的时间不长,好像有三四个月,她就出国探亲去了,她的丈夫好像是在驻尼伯尔的一家什么公司做事。她给我的印象很好,有文化,有素质,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举止得体,是个知识女性。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说到丢自行车,北京人凡是骑自行车的,没有人没有被偷过,而且不止一辆、两辆,谁应该为此负责呢?她说,政府!是政府的不作为,才导致盗贼猖獗。如果是在民主国家,法制国家,政府应该出面向民众道歉,并且作出承诺,怎么改善。百姓也有权力,问责政府,甚至弹劾政府!

听了小贺这番话,让我对她肃然起敬。她的话当时给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她看问题的角度和我完全不一样,我想的是偷车贼的可恶,她想的却是政府的不作为。如果老百姓真的能够问责政府,甚至弹劾政府,那么,很多问题肯定早就解决了。十七年前如此,十七年后仍然如此。

我的第二个搭档是王玲。王玲是个热心人,在工作上、生活上,都给予我很多帮助,是个热心的大姐。工作之余,王玲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那些生活不幸的人们排忧解难。她有时下了班就去接听热线,不能去学校接孩子,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我呢,也乐于助人,就爽快地答应,尽心尽责地去完成。王玲出于感谢与关心,有时晚上就叫我去她家吃饭。

王玲心细,怕我一个人去她家感到拘束,就把当时编室里的一个大龄未婚女青年潞尘也叫上了。有了潞尘,我的拘束感就小了很多。我离家在外,在王玲家,终于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潞尘比我还惨,她连自己的家还没有,孤零零一个人,漂在北京,对家的气氛应该更敏感。

文摘报的编辑出差的机会很少,我记得我一共单独出去过两次,一次是去无锡,一次是去绍兴。我清楚地记得,这两次,都是我身在外地的时候,接到了王玲从单位打来的电话,问我在哪儿呢,怎么样,注意安全等等,说的虽然都是家常话,却让我感到特别亲切和温暖。

第二次,也就是我在绍兴的那次,王玲打来电话的时候,我正在和旁边的人说话。在我和王玲通话的时候,旁边的人仍然在和我说话。这样,我既要和王玲说话,又要应付旁边的那个人。王玲在电话里感觉到了,她以为我心不在焉,有点儿不耐烦,回来还问过我。我赶紧道歉,并做了解释。王玲对我这么好,我怎么会不耐烦呢!好在王玲亮堂,没有和我计较。

我的第三个搭档是潞尘。老肖想创新,决定设这样两块版,一块叫“万象”,每期只发一篇稿子,要有故事性,可读性,属于社会纪实一类;一块叫“视听”,摘发好的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广播里重大的、有深度的新闻报道。老肖想找两个年轻点儿的编辑做这件事,就选中了我和潞尘。

当时就有人对这两块版有不同意见,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万象”后来更名为“人间万象”很受读者欢迎,是成功的;“视听”呢,总感觉费力不讨好,电视和广播,人家有画面、有录音,这样就有了现场感,变成文字,就失色很多,后来终于被取消了。

我和潞尘搭档的时间较长,应该有两年多吧,合作一直都很愉快。有的人你和他相处,总觉得特别拧巴,别扭;有的人,却让你感觉很宽松,很舒服。潞尘就属于后一种人,虽然她不停地抱怨,说这个的不是、那个的不是,但你感觉她的内心仍然很阳光,很乐观,并没有真的往心里去。

潞尘的年龄比我稍大一点儿,还没有结婚,有一个男朋友,但潞尘对他很不满意。她的男朋友当时好像正在北京读博士,潞尘说他抠门儿、不知道关心人,总之特别自私。两个人好好坏坏,好又不甘心,吹又舍不得。最后,据我所知,还是吹掉了。

当时我们编辑室还有一个未婚男青年,叫杨华,性子有一点儿慢,感觉比较憨厚。他总是向潞尘示好,他比潞尘小,潞尘姓宿,他就叫她“宿姐”,他经常在快下班的时候对潞尘说:“宿姐,今天晚上去我家吃饭吧,我爸爸做的菜可好吃了。”潞尘回答得很干脆,说:“不去!”杨华就说:“去吧。我爸爸对女孩子可好了。”潞尘又说:“滚一边去!”

杨华也不生气,过两天又叫潞尘去他家吃饭,又被她干脆地拒绝。有时杨华会直截了当地说:“宿姐,给我做女朋友吧。做了我的女朋友,你就不用在外边租房子了,就可以住我们家了。”潞尘就乐了,对着杨华的脸小声而坚决地说:“滚!”

我对潞尘说:“杨华对你那么好,人也不错,你干脆嫁给他算了。”她说:“我才不呢。他不爱洗澡,脚特臭。我对不讲卫生的男人,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我说:“咱们这儿还有比他更不讲卫生、更脏更臭的呢。”她说:“这样的人,提起来就令人作呕。”我说:“结了婚以后,你可以天天让他洗呀。”她说:“有的男人怎么洗,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干净。”

潞尘会唱歌,有一次报社组织卡拉OK比赛,她获得了一个三等奖,高兴坏了,比赛结束了她还不走,还一个接一个地唱,还非让我陪着她。我头疼不已,趁她不备,跑掉了。潞尘是一个既斤斤计较又大大咧咧的女孩子,我有时挺怀念和她搭档的那些日子。

我的第四个搭档是李宝华。李宝华挺有能力,挺有水平,挺有想法,也挺有个性,可能是因为太有个性了,多少有一点儿不着调,弄得人际关系不太好。他先是在广告发行部,后来又和我一块儿发八版,干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就离开了文摘报。我和他相处得还不错,他是个大龄未婚男青年,经常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他下班后就经常去约会,约会就要请人家吃饭。可他的囊中总是羞涩,每次约会前都和我借钱,我也愿意成人之美,就有求必应。他也讲信用,第二天就把钱还给了我。

李宝华调离报社好多年了,我偶尔还会给他打个电话,问他结婚没有,他声音很大地回答,还没呢,你是不是要给我介绍?我笑了,说,早点儿找个女孩儿结了吧。他还是声音很大地说,我比谁都急,可是找不着呀。

我有时就在想,李宝华的条件那么好,学历高,人也聪明,长得也不赖,怎么就没有一个女孩子愿意嫁给他呢?我想可能是他的不着调,把人家都给吓跑了吧。再有,他也有一点儿像潞尘形容过的那种男人,就是怎么洗给人的感觉也不是很干净。他也是奔五十的人了,愿他早日找到满意的伴侣。

我还和刘瑞一起编过八版,和谭画今一起编过五版,和马津京一起编过三版,和吴越一起编过五版,她们都是很好的搭档,都给过我无私的帮助,我也从她们每个人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三、我的几次获奖

十七年里,全国文摘研究会的年度奖项,我一共获得过七次,五次优秀摘编一等奖,一次优秀论文二等奖,一次优秀论文三等奖。它们分别是:

一、《惊心动魄的的六天》(《文摘报》1998.12.13),荣获1998年度全国文摘报优秀摘编一等奖。这篇文章是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记者的亲历记,记者去采访一个县里乱砍滥伐的事情,这个县的县委书记下令对这个记者围追堵截,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抓住他,毁掉他手里的录像带。该记者经过乔装打扮,才虎口脱险。该县的县委副书记,因为向记者通风报信,被县委书记送进监狱。

这篇文章写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发人深省,又令人难以置信。当时的副总编程亦军在二校上写了一个字:“好!”

二、《是“知识英雄”何不还乡》(《文摘报》2000.3.9),荣获2000度全国文摘报优秀摘编一等奖。这篇稿子说的是河北省迁安县沟南庄,20年里有46人考进了大中专学校,已毕业26人,返乡23人。这些人学成返乡,把先进的知识和观念带回了家乡,成为家乡脱贫致富的带头人。20年前全村年人均收入103元,20年后,全村年人均收入3100元。这篇稿子,在送审的时候,当时光明日报的总编辑王晨曾在大样上批了三个字:“相当好。”

三、《穷吃,吃穷!记者亲历西北狂吃》(《文摘报》2003.4.6),荣获2003年度全国文摘报优秀摘编一等奖。该文作者是上海一家杂志社的记者,她到西北甘肃武威出差,一路上的经历,尤其是目睹当地干部大吃大喝到了疯狂程度的经历,让她目瞪口呆、痛心不已。作者说她去过很多地方,公款吃喝哪里都有,可是像西北部分地区那种疯狂的吃法,还是第一次见到。

原文发表在《采风》杂志2003年第4期,《文摘报》摘编后,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在甘肃很多地方,这期《文摘报》很快被抢购一空,甚至有人把这期报纸复印下来传看。据说,那些被文章点了名的官员,在那段日子里表现得惶恐不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这篇文章说了老百姓想说没处说的话,这也就是舆论监督的巨大作用。作为责编,我接到很多读者打来的电话,他们感谢文摘报摘编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希望我们为呼唤良知,为社会风气的好转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用MBA理念培养孩子》(《文摘报》2006.12.31),荣获2006年度全国文摘报优秀摘编一等奖。这篇稿子,说的是一个在商海驰骋多年的CEO父亲,将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学理念引入家庭教育,自创MBA教子方案,取得成功的故事。

他的女儿在中考前夕,突然决定放弃报考重点高中,要学美术,学动漫。父亲便开导女儿,教她学会规避风险,他说:现在你有两种选择,一是学美术,不成功便成仁;二是考大学,选择一门视野宽、阅历广的专业,比如律师、翻译、传媒等,将来能以此为职,也能等有了经验和阅历,改行从事艺术。女儿经过认真思考,决定报考重点中学。父亲还因势利导,教育女儿掌握效益最大化,给欲望设底线等。孩子逐渐成熟,学习成绩优秀,在数千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狄克森州立大学的互换留学生。

当时的主管编委薛昌词在这期的送审大样上批道:“今天八版人间万象的文章选的好,既有品味、思想,又有可读性,文摘报是光明日报办的,要考虑文化品味。”

五、《四川人》(《文摘报》2008.7.13),荣获2008年度全国文摘报优秀摘编一等奖。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当时全国的所有媒体上几乎全是这方面的报道,说的也都是抗震救灾一线的英雄事迹。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距离第一次大的地震已经有一个半月多一点儿的时间。作者换了一个角度,从四川人的性格入手,着力表现他们面对灾难所表现出的坚韧、达观和幽默。

文章说,无论面临怎样的灾难,四川人有自己救助自己的一套生命策略,生命哲学。什么是达观?达观就是不认死理,不较死劲,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就是另辟蹊径。什么是幽默?幽默就是一种宣泄,就是转换看世界看事物的方式、角度,就是变被动为主动,进行自我拯救。文章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四川人的幽默、达观和顺势应变的生命哲学。

原文有将近一万字,经摘编后压缩为三千二百字。在摘编过程中,我注意保持文章的原有风格,保留了原文的生动细节,而对一般性交代进行了压缩和概括。成稿虽短,但独立成文,较好地体现了文摘编辑对原稿进行“再创作”的作用。该文在文摘报见报后,受到了读者和同事的好评。

六、论文《应该选什么》,荣获2006年度全国文摘报优秀论文三等奖。这篇论文,是2007年5月11日我在文摘报业务研讨会上的发言。在这篇文章里,我从四个方面回答了“应该选什么”的问题,即:选导向正确的、选读者关心的、选可读性强的、选格调高的。

七、《浅谈周末版的可读性》,荣获2010年度全国文摘报优秀论文二等奖。这篇论文,是在2010年4月6日我在文摘报业务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周末版的可读性和服务意识》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全文共分四个部分:一是可读性与深度发掘,二是可读性与文化品味,三是可读性与正确导向,四是可读性与服务意识。

我很珍惜我所获得的每一个奖项,我把它们当做一种激励和鞭策,激励我不断进取,鞭策我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

四、我参与的报社活动

国外有人调查发现:患有当众说话恐惧症的,比害怕死亡的人还要多。通俗点儿的说法就是,很多人不怕死,却害怕当众讲话。我从小就患有这种恐惧症,就是害怕当众讲话。

虽然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而且我表演的快板节目从村里一直说到乡里(那时叫公社),又从乡里说到了县里。那时我还不会打快板,学校就专门给我找了一个上中学的人,为我打快板“伴奏”。虽然上学期间,凡是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都参加,或自愿或被指定,反响也还都不错;虽然我当了将近五年的教师,课讲得还算受学生欢迎;但是,我仍然害怕当众讲话。

有时在外边参加各种活动,总有人点名让我发言,这时我就极力推脱,说自己是“带着耳朵来的,嘴巴忘在了家里,所以只听不说”。人家看着我的窘劲儿,就“饶”了我。若是人家不愿放过我,我就只好说几句。说话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心跳得特别厉害,大脑里一片空白,舌头也是麻木的。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有时会相差很远。

这样可不行,有一天我下决心:一定要提高自己当众说话的能力。有人说过这样的话,现在世界上最厉害的三件东西,一是口才,二是金钱,三是核武器。口才名列第一,可见它的重要性。我锻炼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朗诵唐诗宋词,还有现代诗歌,这项活动一般都是在家里进行;二是去“快板沙龙”去说快板。

崇文文化馆有个“快板沙龙”,是一群快板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每个星期六下午活动,先是名家授课,然后是爱好者登台表演。有一段时间,我成了这个活动的热心参与者。虽然我的水平是较差的,但是我的积极性却是很高的,每次都登台,都虚心向人请教,感觉进步还是很快的。

不论是朗诵诗歌,还是说快板,我的目的都是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时,大报组织的一些文艺活动,我也积极参加。参加大报的活动,除了可以锻炼当众说话的能力,还可以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同时被更多的人认识。

2007年2月9日,报社组织了迎新春联欢会,我主动给活动的组织策划部的单三娅打了个电话,说我想出个节目,出个快板小段儿。她一听,挺高兴,本来节目都已经定了下来,但还是把我的节目加了进去。演出之前有个彩排,虽然我很紧张,感觉一塌糊涂,可还是得到了周围人的鼓励。

我那次表演的是个传统的快板小段儿,叫《糊涂县官》,很多快板名家都表演过。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大报组织的文艺活动,上台前,紧张得总想临阵逃脱。我鼓励自己,要坚持住,好比闯关,过去了,你当众说话的能力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去的,说了什么,又是怎么下来的。

有同事用自己的家庭摄像机给整个活动录了像,并送给了我一张光盘,后来我多次在电脑上“欣赏”自己的表演,每次都能看出很多错误和破绽,每次都感到无地自容。我爱人看了我的录像,笑着说:“这个男人胆儿真大!”

第二年年初,单三娅主动给我打电话,让我再出个节目,还是快板,而且快板词都写好了,是文艺部付小悦写的,题目叫《光明日报真红火》,里面说到的人和事儿,多是我不认识的,不了解的,所以背起来就特别吃力。2008年1月25日下午,报社的联欢会正式开始。我感觉背得挺熟,可一上台,竟前言不搭后语,卡壳了。善良的观众都是领导和同事,看着我的窘态,他们用笑声和掌声对我进行了鼓励。

那次我除了表演了这个自创的段子,还说了一个传统的快板小段儿《傻子拜年》。虽然还是紧张得要命,虽然卡了几次壳,却能明显地感觉到比上一年进步不小。

我参加报社组织的第三个活动,是2009年6月19日的“庆祝光明日报创刊60周年朗诵歌咏比赛”,这次我朗诵了一首诗,王蒙的《青春万岁》卷首诗,并获得了三等奖。这次我是代表文摘报参加的,所选的诗歌也是和马总商量后定下来的。正式比赛之前,也搞了一次彩排,彩排的时候,当时主管文摘报的编委薛昌词就坐在台下。看了我的朗诵后,他说:“形象和声音都很好,代表了文摘报的水平。”

这年的9月29日,报社又组织了一次“做新时代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演讲比赛,我又一次代表文摘报参加了比赛。全报社有21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其中女选手10名,男选手11名,比赛结果是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我获得了三等奖,而且是男选手里面唯一一个进入三等奖的人选。我演讲的题目是《大格局与大手笔》。在正式演讲之前,我曾在办公室给于丽娜“试演”了一次,让她帮着挑挑毛病,我记得于丽娜听完以后,说:“演讲词特别好,我给打满分。”满分不敢当,但我确实是用心了。

这次演讲,社办录了像,之后我让郭俊峰给做了一张光盘。我爱人看了光盘后,说:“形象、声音、内容都挺好,就是有点儿急。”她的感觉很准确,确实“有点儿急”。为什么会“急”呢?就是因为紧张。什么时候不紧张了,给人的感觉也就不急了。我把那次的演讲稿附在下面。

大格局与大手笔

大家都喜欢看《文摘报》,因为它“集百家之精华,成一家之特色”,是报纸中的报纸,精品中的精品。《文摘报》的编辑也是编辑中的编辑。有不少的人,以为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剪刀加糨糊,剪刀一剪,糨糊一粘,一张报纸就出来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作为文摘报的编辑,同样需要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天林总编曾要求编辑、记者要“谋大局,干大事,办大报”,后来又提出要有“大格局,大手笔,大影响”。这六个“大”对我的触动也很大。我想,要做好这六个“大”,首先要做到一个“大”,就是“大格局”。要做到“大格局”,应该具备这样三个条件:

一是勤学习。一个人只有勤于学习,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工作之余我特别喜欢读书,除了文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我还有意识地读一些政策性和理论性的文章,以弥补自己这方面的不足。这两年里,我逐篇地读了《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我是把“毛选”和“邓选”当成美文来读的,更主要的是从中学习伟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只要是《光明日报》上刊登的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所作的报告、讲话和演讲,我拿回家,晚上都要读一遍。在阅读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样的学习,能够保证我们在工作中永远做到导向正确。

二是有追求。一个人有了追求,他的生命才更有意义,才会有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今年五月我如愿地被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有同事对我说,你这个年龄还有这样的追求,不简单!我为什么人到中年,还有这样的追求呢?这要从一件事情说起。2003年我们国家闹非典,北京的形势非常严峻。我爱人是友谊医院的护士,他们医院也正在组建医疗队,准备去特定的医院救治非典患者。当时全国已经有不少的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时,感染了非典,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天晚上,医院突然打来电话,让我爱人马上到医院集合,去参加第一批抗击非典的医疗队。她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刹那间还是有点儿不知所措,问我:“怎么办?去不去?”关键时刻,我说:“去!敌人来了,士兵就要上战场,保家卫国。现在非典就是敌人,你们医护人员就是战士。这种时候,不能退缩。”我知道,即使我不这样说,她也绝对不会退缩。但是,我这样说和不这样说,对她的影响肯定是不一样的。爱人听了我的话,立刻下了决心,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就上了抗击非典的一线。

我爱人和她的同事,当天夜里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工作非常艰苦,非常危险,她的好几个同事就感染了非典,倒在了战场上。我爱人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沉着勇敢,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医院的党组织火线将她发展为中共党员。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血与火的洗礼,她从前线回来以后,向我讲述了这段特殊的经历,我被她和她同事的事迹深深打动。她讲得泪流满面,我听得热泪盈眶。我用了几天的时间,把她的讲述写成了一篇两万余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题为《前线——来自抗击非典参战护士的真情报告》。这篇文章很快发表在了《北京文学》杂志上,后被多家报刊转载,并被收入多种选集。

经过这件事,我的精神得到了净化和升华,认识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我想,只要有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于是经过认真的思考,2005年年底,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那一年,正好是我的不惑之年。

三是有作为。一个人在工作上有所作为,他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文摘报》的总编辑马宝珠,要求我们要做到“有位有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作为,而且要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我在《文摘报》工作15年了,一直在用行动践行着“有位有为”的要求。我选发的稿件,曾经五次获得全国文摘研究会的年度优秀摘编一等奖,我的一篇谈工作经验的论文《选什么》也曾获得优秀论文奖。

《文摘报》之所以能够长期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就是因为这里有一批具有“大格局和大手笔”的编辑们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我只是其中的一员,我奉献,我收获,我快乐!

最后,我想用一首小诗结束这次的演讲:

胸中常怀大格局,

勤奋练就大手笔。

铮铮铁肩担道义,

唱响时代主旋律!

谢谢大家!

2011年6月,我代表文摘报参加了报社组织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征文”比赛,这是我第五次参加大报组织的活动,我的参赛文章《感动与激励—记三个鞭策我不断进取的亲人》获得了一等奖。

想说的人还特别多,想说的事也特别多。我在文摘报这十七年里的经历和感受,就是用十七部长篇小说的篇幅也说不完,好在来日方长,让我可以慢慢地想,慢慢地说。

同类推荐
  • 世上最美的感悟:父爱母爱全书

    世上最美的感悟:父爱母爱全书

    我们将天下最美的有关父爱母爱的感人文字汇集成篇,希冀青少年朋友能在一篇篇文字的述说中感受到爱的流淌,体会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向爱致敬的同时,更加珍爱自已的生命,善待父母陪伴在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就让我们写下一笔笔感恩的寄语,给父母送去一丝丝问候。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希望这些美文带给你感动的同时,也将教子的智慧一并赠予你:用爱培育孩子!爱是远胜于金钱千百倍的馈赠。
  • 茑萝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茑萝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现代散文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

    本书收录了这一百多篇优秀作品,并在吸纳当代专家学者评析的基础上,对每篇作品进行分析鉴赏,介绍了现代散文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成就。
  • 三种向度

    三种向度

    本书诗歌作品集。作品分三部分,以“时代镜像”“灵魂的呼啸与细语”“隐秘柔情”三个篇名辑录了诗人的87首诗歌作品。诗歌文字优美,语言流畅,诗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有比较深的意向性思维,给人作法味不尽的想像空间。
  • 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

    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

    本书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玄言诗的先声、魏晋世族文化、玄言诗人群落、玄言诗文阐释、玄言诗的余波、玄言诗读者群落等。
热门推荐
  • 夏夜爱未眠

    夏夜爱未眠

    夏,给人一种燥热的感觉,但夏日的爱恋却如薄荷般清凉,樱兰高中,一个贵族学校,入学标准里有两个不成文的规矩:第一,学习优异,第二,家境优越,在这里就读的少男少女们,无一不是富家千金,少爷,又是怎么样的爱恋让冷面冰山林黎浩转化为暖心校草?一次意外,夏凉忆失去了记忆,林黎浩又是怎么让柔情少女夏凉忆记起自己,找回那如薄荷般清凉的爱恋?
  • 小宫女翻身记

    小宫女翻身记

    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宫女。他,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他与她湖边相遇,她被封妃,她因受独宠,遭人嫉妒,被人算计,誓不做他背后的女人,誓不要成为他的纠绊。斗宫妃……《小宫女翻身记》本文差不多全是宫斗,基本没有什么秀恩爱。
  • 英雄联盟之皮尔特沃夫战记

    英雄联盟之皮尔特沃夫战记

    暮春,皮尔特沃夫郊外。清晨的第一道阳光洒在皮尔特沃夫的郊外,森林里的四季海棠已经开了花,淡淡的花香和着春风飘飘荡荡一路飞扬,为皮尔特沃夫添加一股浪漫的气息。在森林的深处,一位年纪稍大的大叔和一位美丽动人的金发女人........
  • 好女绵绵:高冷仙君太难撩

    好女绵绵:高冷仙君太难撩

    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不就是趁醉发了场疯么,不就是指着天上的雷电唱superstar么?不就是又多嘴说了一句:敢问哪位仙友在此渡劫么?要不要就这么草率的被穿了过来?好吧,既来之则安之,改造青楼,当众姑娘的领导人这感觉真是非一般的爽!变成丞相老婆,也是吊炸天!只是其他人都来凑什么热闹?各位公子们,稍微歇歇可好?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本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 男神晋升记

    男神晋升记

    高高在上的他喜欢上了一个小记者,可是这位小记者却根本不为所动。他用尽各种办法,只想让她明白一件事。他,喜欢了好多年。那喜欢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甜!本文是宠文!特别的甜!
  • 兽妃驯夫:高冷邪王服不服

    兽妃驯夫:高冷邪王服不服

    穿越变成父母双亡,被继母虐待的小可怜?外赠一个大包子哥哥和小包子弟弟,穷得幕天席地,餐风饮露?!没关系,姐有灵泉!姐想吃什么埋什么,埋什么就能种出来什么!还怕没饭吃?小日子不要太滋润!倾城美貌有了,富可敌国的财富也有了,姐还缺什么呢?嗯……还缺一个暖床美男!可素,美男种不出来啊!没关系,姐还有异能!虞蝉对着纯禽美男露出一个邪气的笑容:叫你走路不长眼,非要招惹姐姐,不知道姐姐的异能是驯兽吗?先收了你,再驯服你,任你再高冷腹黑狡诈,也只能乖乖地臣服在姐的石榴裙下!
  • 思慕之

    思慕之

    说起文案,奴家真真一点也不擅长,可总得接地气的写上一二,那么就从奴家个人喜好说起,年轻时听过这么一句话‘一生一世一双人。’偏也就执拗的相信世上有这样的情感,所以《思慕之》必须是这样的,想想那吴里国君风流倜傥,才貌双全,偏偏却只爱这莞月公主一人,为这一人喜,为这一人忧,这样便是完美。ps:笔力青涩,才疏学浅,只求文章能愉悦自己,愉悦他人,有何不当还请不要计较。
  • 青龙图

    青龙图

    我叫卓天明,我是一勇者。我只想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奈何天道不公,仇恨之人三番五次前来暗杀。我忍无可忍,我要借助青龙之力,踏上洪荒大道,登上九天世界!
  • 十字契

    十字契

    你,本来就是王,无论在哪里你的专属骑士总会把你找到你,本来就是主宰,无论你在哪里世界总为你而存在你,本来就是希望,无论你在哪里光明总会到达那里你,本来就是梦魇,无论你在哪里噩梦总会挥之不去“当光明到来时,别再为我悲伤。因为,天亮了,我也该走了。”——白黎“我既然属于黑暗,就不应该奢香希望。”——玖玫(坐看傻白甜崛起,女王归来,驯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