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1700000003

第3章 农民 老板 企业 家身份因煤而变

陕西煤老板的成长轨迹

资料显示: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全省含煤总面积约57000km2,累计探明资源量1700亿吨。这些资源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及其边缘翘褶带,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黄陇侏罗纪煤田。陕西省煤炭资源总量居全国第四,探明煤炭资源居全国第三,低灰、低硫煤炭资源居全国第一,国家确定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陕西有3个,国家规划矿区陕西有10个。

陕西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陕西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底子薄。陕北过去墚塬沟峁连绵不绝,荒凉贫瘠。1980年前后,时任国务院财贸领导小组副组长的神木人李智盛向国务院建议,开发神府煤田。

1981年,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勘探队隆隆的钻探声,终于敲醒了沉睡中的神府大地。1982年,地质队向国务院提交了《陕北侏罗纪榆神府区普查找煤地质报告》,探明煤炭储量达2363亿吨,轰动世界。

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神府煤田由前期准备开发转入立即开发,从此拉开了神府煤田大开发的序幕。1991年,包(头)神(木)府(谷)二级公路陕西段建成通车,神府煤田开发如火如荼。当时,府谷县委、县政府也开始鼓励私人办煤矿,只要掏10元办证费,就可以拿到盖着政府大印的煤矿开采证。

20年过去了,陕西煤炭工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伴生了社会上广受争议的煤老板群体。

煤老板成长在一个特别的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战略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得到全面的恢复发展,国有重点煤矿,再加上产量占全国不到20%的地方国有煤矿产量,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

1983年3月,中央书记处召集煤炭部党组研究煤炭工业发展问题,会议集中讨论的是小煤矿的发展。胡耀邦全面分析了煤炭面临严峻形势的同时,提出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指出对小煤矿要采取放宽、搞活的政策。

随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发展群众办矿,由各级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措施的出台,将小煤矿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无数产煤区农民响应号召,以个体或村集体、乡集体的形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挖煤运动。到1997年底,全国共建成小煤矿6.1万个,占煤矿总数的95%。

煤老板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出现的。

很多农民实现了从普通人到富豪煤老板,再到能源型企业家的身份转变。穷怕了,突然暴富,煤老板引发了一系列社会话题。

“煤老板现象”在陕北、在渭北、在陕西乃至全国的出现,受到了全社会民间、媒体、学界、政府机构等目光的高度关注。

百度“陕北煤老板”,找到相关网页约27200篇,从各种媒体报道中常见到以下描述煤老板群像的文字:

发迹除了煤、油,他们身上还有股“劲儿”。不管是以能源起家的,还是学成下海的,陕北富豪身上有股冲劲儿、有股拼劲儿、有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劲儿,以至他们总敢想敢做,经得起跌宕起伏……

“不要妖魔化我们,也不要标签化我们。不要只看到我们今日人面前鲜光的成功,而看不到我们在人背后努力拼搏付出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

陕北那么多人,为什么他们富了?归因最多的是陕北人的性格特质。陕北人抱团,性格上又大大咧咧,一说买房,甚至往往一下子买好几栋楼,即所谓的“陕北购房团”。这在陕西房地产界有着很传奇的色彩,不计较价格、扎堆买房是他们买房的普遍特点。

在陕北富豪中,有的出手阔绰,一掷千金,甚至有“炫富”之嫌;有的账上有亿万资金,但生活却很“抠门”,可谓一毛不拔。“胆大能吃苦,有钱文化不高”,陕北煤老板是一群改革开放的幸运儿。一席饭数万元,一辆车几百万,出手阔绰的背后却萦绕着对煤矿出事的担忧甚至是对绑架的恐惧。他们有着普通农民那种摆阔气、爱攀比的心理,也有着普通农民热心修桥补路、捐资助学的善良本性。

“有胆量,敢想敢为;有肚量,经得起挫折;关注全局,不拘泥小节;肯吃苦,决心大,干劲足,力求完美。”这些可以说是陕北富豪的普遍特质。

“只要走出来的,比如扎根西安的陕北富豪,各方面素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位接触陕北富豪较多的学者感慨地说。

“在他们中的一些人身上,你看到他们身价过亿,却仍旧保持着从前的吝啬和土气,他们少年时代是这样的,今天也仍旧如此。他们的出手阔绰,经常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专栏作家许知远在他的博客里写下一段话,文中所提到的“他们”是一群令人羡慕但又神秘的人群——陕北煤老板。

他们出生在农民家庭,家境贫寒,缺衣少吃,生活相当艰苦。长辈受到“养儿防老”思想的影响,家中自然人口众多,这让本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自幼穷困潦倒的他们,更是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完全继承了小农思想,但也继承了农民朴实勤劳的优良传统。在艰难的创业之路上,他们能吃苦能耐劳,最终一步步走向成功。他们具有暴发户的炫耀心理,也有乐善好施的慈善行为。他们是一个独特的群体,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也有着自己的成长轨迹。

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

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

一组引人深思的话题

王宝来式矿难救援

“事件回放”

2008年7月31日,神木赵家梁煤矿突发大面积冒顶事故,9人被困井下。

省、市、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成救援指挥部,紧急启动救援预案,相关领导赶赴现场,坐镇指挥救援。

这时,临危受命、快速集结的一支业余救援队以特有的风姿第一时间进入人们的视线!在历经123个小时的紧急搜寻后,创造了一个“9人遇险8人生还”的矿难救援奇迹。

2009年10月17日凌晨1时许,陕西省神木县永兴乡高庄煤矿发生了大面积冒顶,冒顶面积达17万平方米,3名下井作业的矿工下落不明。

又是这支业余救援队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义务出击!56名成员火速开赴事发煤矿,全力搜救,最终成功使3名矿工生还。

两次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救援的这支义务救援队总指挥叫王宝来,是神木县张家渠煤矿矿长,其队员都是他矿上的普通矿工。

两次矿难的及时有效救援,不但在业内形成了强烈而广泛的反响,社会各方也对这支能打硬仗、作风过硬的钢铁团队给予了特别赞誉!当地民众将其亲切地誉为“王宝来救命队”、“煤矿活菩萨”,甚至官方的表彰通报及总结文件中也出现了“王宝来救援队”的称谓。同时,由此也引发了众多媒体对“王宝来式矿难救援”的高度关注。

“媒体声音”

新华视线 新华网12月4日电

陕西有支矿难“义务救援队”

党报声音 陕西日报2009年11月12日

大爱 大义 大德

——记两次创造矿难救援奇迹的

“生命掘进者”王宝来

内蒙古日报2009年12月8日

危难之处显身手

——“王宝来式救援”引发的生命拷问

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12月26日

“生命掘进者”王宝来

民报关注 华商报2009年11月25日

生命通道的开掘者

——记两次创造矿难救援奇迹的王宝来和他的矿工兄弟们

荧屏聚焦 陕西电视台2009年10月28日《今日点击》

生死八昼夜

西安电视台2009年11月16日《关注》

井下八昼夜

陕西数字电视2009年12月8日《非常人生》

煤老板王宝来的舍得人生

“政府评价”

参加这次救援的除了省市县有关煤矿管理、安全监管等部门外,还有王宝来救援队,共历时8昼夜、196个小时。这次救援是我市继去年赵家梁煤矿“7.31”冒顶事故成功救援之后的又一次成功救援,也是我市煤矿事故救援历史上的成功范例。

神木县高庄煤矿“10.17”冒顶事故成功的抢险救援是社会各界关爱生命的一次“大爱”行动,市政府、神木县政府决定对在此次事故抢险救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王宝来救援队等15个先进集体以及王宝来等24名先进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同时决定用百万元重奖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

(摘自榆林市人民政府榆政函《2009》158文件)

“现象透析”

刷新了群体形象

神木县两起矿难,王宝来矿长带领他的矿工组成的业余救援队积极参与,使11条生命死而复生。

事情虽然就这么简单,但我们却体会到了生与死的深奥。

2010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

1月5日,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谭家山镇紫竹村立胜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井下电缆起火事故,造成3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962万元。

3月1日内蒙神华乌海能源有限公司骆驼山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有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被困井下的31名矿工已无生还可能。

3月15日,河南省新密市东兴煤业有限公司发生井下火灾,导致25人遇难。

3月28日,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38人丧生。

频发的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令人痛心。

中国矿难次数之多、人数之巨,是不争的事实,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们不禁要问:矿工什么时候才能不背负沉重的“十字架”艰难前行?

2009年岁末,一部名为《山西煤老板》的畅销书将人们的目光又一次聚焦煤老板这一特殊群体。

在社会公众视野里,一方面是煤炭安全生产领域频发的矿难,另一方面是颇受争议的煤老板。矿难之时,安全生产再次拉响警笛,矿工生命安全引起关注,矿难背后的利益纠葛受人非议,公众的目光对于事件漩涡中的煤老板颇多责难。

在中国富人阶层里,不得不说的煤老板群像显得斑驳陆离,他们身处能源基地,依靠能源开发暴富,拥有可观财富,在社会环境和自我价值体现方面的挟裹、挤压中扭曲,在社会上演绎了太多的黑色故事。他们引起人们对于这个富人阶层的好奇和关注,他们的形象和为富不仁、挥金如土、漠视生命等字眼经常相关联。

这种群体形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私有经济高速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先富起来的人”。在历史形成的“均贫富”的社会财富心理影响下,在“理想社会主义”社会思维惯性的驱使下,人们对“先富起来”的煤老板特别苛求。

特别的关注必然面对公众的评判。煤老板以煤炭资源为财富之源,而能源是社会财富,在这里,完全可以忽略由于经济规律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导致的民众心理失衡。再者,从事煤炭生产的矿工阶层多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以贫困人群为主,特别是民营煤矿大量用工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农民,劳动关系、劳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突出。这样一来,对比鲜明的劳资双方形成明显的反差和强大的心理落差。

同时,频发的矿难一次又一次的刺激和挑逗着人们的神经,每次矿难都是遇难矿工以生命的代价在拷量人们关注的目光。事故背后的瞒报漏报等恶劣事件、在赔偿问题上金钱与生命的不等量交换、利益链条上的斤斤计较、个别黑心矿主在灾难来临前表现的如煤炭一般的黑色行径以及冷漠,使社会关注的目光除了质疑之外,更多的是对煤老板的愤怒,甚至敌意。

作为富人阶层的煤老板,需要以其阳光健康的形象为社会树立财富理想,形成正确的财富力量。而这种理想和力量在客观上会影响社会的关注目光,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意义,具有很强的现实说服力。

陕西煤老板王宝来是一个通过自身努力,适逢改革发展良好机遇,投身煤炭开发的财富形象。有报道称:王宝来儿时因家境贫穷,无法度日,很小的时候被父亲送回到祖籍山东,后又辗转回到包头市生活。从事过多种行业,从单纯的谋生逐步转化为煤炭开采和经营,走过了一段坎坷艰难的财富聚集之路。

和很多陕西煤老板一样,王宝来少时的经历与创业的艰难,让他养成了质朴善良、豪爽仗义、重情重义的品格。

苦难的经历和财富的来之不易使王宝来这个煤老板对煤炭生产安全、矿工生命、劳资关系有着朴素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才是安全生产的根本。煤老板王宝来多年来在井下和矿工们朝夕相处,和矿工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多年的打拼,使他能够把安全生产永远排在心中的首位。

媒体这样描述:8年来,每逢矿工下井,他就会语重心长地讲:“安安全全下井,平平安安升井,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安全了才能和老婆孩子团聚!”这些年来,他与矿工已经结下深厚的手足情,每一个矿工都是他最心爱的家人,最宝贵的财富,而矿上的每一个矿工们也像敬重自家兄长一样尊敬他。

正是这样,在得知其他煤矿发生矿难时,王宝来式救援才会显得自然而然,才会表现出一个煤老板应有的作为。高庄煤矿发生矿难时,由于井下冒顶地段情况十分复杂,不时发生着新的塌方,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井下开挖救人通道的核心重任谁来承担?不但指挥救援的各级领导又想到了他,而且参与救援的各方职能机构与此同时也期待着他!张家渠煤矿矿长王宝来和他的矿工兄弟们,再次勇敢地站到了生死救援的第一线。

王宝来接到指挥部的求助电话后,立即调动矿里的56名骨干力量迅速到达。面对这个完全陌生的矿井,他亲自带领技术人员下井,想方设法深入被塌方煤层堵得严严实实的巷道角落,实地勘查井下冒顶的具体情况,并迅速制定了紧急救援方案。因挖掘的巷道与采空区相邻,随着所挖掘巷道的深度的增加,顶板和煤帮的压力也在增加,常有断裂和塌落的情况,煤渣掉落的响声不断。巷道被炮声震得直发颤,多处出现防护顶板下沉现象,时刻存在着塌陷、落石等险情。此外,随着掘进的巷道越来越深,矿井下的积水也越来越深,浑水漫过了救援人员的膝盖、甚至腰部,头顶的矿灯仅能照射一两米距离。王宝来就是在这样艰辛和危险并存的处境中,带领掘进队员们冒着随时可能被压在巷道里的威胁,凭借着多年的井下作业经验奋力向深处掘进,硬是用“人抬肩扛”等办法加强巷道支护,一米一米地探寻生命的气息……此时,最可怕的是退路被切断,救援人员被埋在井下,虽然生命面临威胁,即使是如此极端恶劣的救援条件中,王宝来仍然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沉着指挥,而且始终坚定地和矿工们相守、相护在一起,一边进行现场指挥救援工作,上下协调保证掘进工作顺利进行,一边派人买来了牛奶、矿泉水、面包、方便面等食品,以防退路被堵时,可以多坚持些时间,以待后援。

为了被困矿工兄弟,他们在近乎悲壮地进行救援。

然而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他始终强调:“一定要保证救援队员的饮食和睡眠,保证他们的救援安全。”可是在几天几夜高强度的救援工作中,他自己却只在巷道边上打了几次盹儿。由于喊话过多,他的嗓子沙哑不堪,几乎发不出声,头痛、胃疼等一些老毛病也犯了,但是他根本没有在意自己的身体,却在碰到被困矿工家属时,他一遍遍地耐心劝说,要他们好好吃饭,保重身体,家人一定会平安归来。

赵家梁煤矿发生矿难时,王宝来当即召集已放假回家的矿工们火速返回,7小时后汇合,散居于内蒙、榆林等各地的矿工,经过123个小时紧急救援,8名被困矿工成功获救。

王宝来不为名、不图利,忘却生死带领着自己的队伍两次创造矿难救援奇迹,用自己对矿工兄弟的深情厚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时代赞歌,被当地群众誉为《亮剑》中“李云龙式的队伍”。

成功救援的背后是王宝来作为一个煤老板的人格魅力、个人号召力形成的团队精神。作为民营企业家,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凝聚力,是因为两次生命救援,他都亲自下井,在最危险的时候身先士卒,站在最前沿,挺在最险处,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正是由于他的坚定与无畏才组建了这支令人称颂的团队。

两次参加救援的煤矿炮工张巨直说:“井下那种危险一般人根本无法想像,真是以命换命!但是两次下井救援时王矿长都始终和我们在一起。所以,跟王矿长一起救援时,我们都是默默地主动把手机关掉,直到救援完后才开机跟家人联系。矿难后下井救援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我们但愿不要有下次,但如果真出现下次,要是王矿长还是带头走在前面,那我们也还跟着下!他都不怕,我们怕啥?”

“王宝来式救援”充分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珍爱!是啊,煤老板对矿工生命的珍视是做人、挖煤、致富的底线!王宝来式救援是在灾难面前挽救人的生命,是在和死神争夺生命,是在财富和生命之间做出的决然选择,而支撑所有矿难救援的信心、勇气和力量的,就是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信念。王宝来在救援现场这样说:“世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金银财宝能买来生命吗?再说了,救别人就等于救自己,见死不救还不如畜牲!”他的话掷地有声。

在救援过程中,神木县政府为激励士气,拿出15万奖励他和他的队员,被他当场谢绝了。他憨憨地说:“我理解县领导们的心情,但我不能接受这些钱,如果这8名矿工遇难,就是150万又有什么用?8名兄弟能顺畅着上来,比什么都重要……”事后,他却自己拿出50万元奖励了他的救援队员。在他眼里,又有什么比矿友的生命更重要?

作为煤老板,王宝来在金钱面前表现出可敬的财富观。汶川大地震,修建乡村公路,他都伸出援助之手,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

小时候因为穷,他上不起学,没念过多少书,这些年在外打拼,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受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不能让贫穷断送了孩子的读书梦,他给当地贫困儿童捐款50万元。身为包头人的他,也在为养育他的家乡默默奉献着。2009年3月12日在包头市“春蕾计划”救助贫困女生活动中,他共救助263名贫困女生,为了有计划做好这项工作,他自己出资400万元,成立了宝隆慈善基金会,帮助着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王宝来的另类煤老板的形象在黑色煤炭面前熠熠生辉,在颇受争议的煤老板群像面前鲜明突出。我们需要王宝来式的煤老板:以他的奋斗历程激励人;以他对生命的敬畏拉紧安全生产的警示灯;以他的财富观形成富人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

王宝来,他带给煤老板更多的启发,带给这个社会更多的不同于煤炭的光亮色彩。

救赎了社会心理

改革开发3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前长期的意识形态教育使物质相对困乏,而改革以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仅使广大民众获得了极大的物质满足,而且造就了一大批积累了相当财富的人。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协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要求建设和谐社会,促使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先富起来的社会阶层,作为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民营企业家,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怎样完成个人奋斗和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之间的完美结合?同时,作为经历和见证这个过程中富裕起来的财富阶层,如何运用自身财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精彩转换,也是时代发展对于煤老板们的期望。

煤老板是这个过程的重要经历者,对于国家、社会等深层次的问题有自身的独特认识和理解。经过自身的努力,适逢发展机遇,取得了资产的积累,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在社会价值体现方面,王宝来以自己的行动对社会交纳了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

与他形成反差的是,很多的富裕阶层在取得财富以后,就有了典型的中国式暴发户作为,人们在理解他们满足自己的物质消费的同时,对于其所表现出来的畸形消费观和苍白空洞的精神形状很失望。丰富的民间故事和声音演绎了太多的暴发户,他们带给了社会心理足够的负面影响。

凭借资源致富造就了一大批富裕阶层,这些人依托金融领域的金、建材领域的木、海运领域的水、房地产领域的土以及煤炭资源领域的火。而这些群体中,犹以煤炭资源暴富的煤老板因其资源特点、劳资关系以及矿难高发而受到责难。这些人社会责任的缺失以及膨胀的物质消费欲望显得特别刺眼。

在这样的社会现状面前,王宝来的救援和他的煤老板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就显得弥足珍贵,具有一定的思想和启示意义。

矿难发生后,王宝来“天下矿工是一家”的情怀和义无返顾的责任意识受到来自各方声音的尊敬。赵家梁矿难后,王宝来当场谢绝了政府拿出15万元奖励。这种奖励和肯定对于王宝来矿长来说,远远比财富的积累更珍贵。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富数目的增加,还需要在社会角色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除了人们对其财富的羡慕和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社会对其人格力量的尊敬,并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对于富人阶层的公正心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做个受人尊敬的有钱人,做个对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有益的煤老板。在两次矿难救援行动中,王宝来把自己矿里的精英骨干全部调集到了救援队,所以他的煤矿不得不停产。也就是说,他停下了自己矿里的生产,带着自己的矿工,拿着自己的钱,还是一个外地人,带领着一支并没有救援职责和义务的矿工们,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去挽救危难中其他煤矿的矿工兄弟。这样的义举,这样的大爱,先后两次,义无反顾,王宝来无怨无悔。

王宝来对于矿工的感情朴素而真挚。他说:“我很清楚矿工的生活,他们每个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一个人丢了命,会影响家庭三代人。我们这些矿工的子女都很争气,有不少在读大学。别说是丢了命,就是碰坏了胳膊、腿,他们的生活都会发生大的改变,对此我深有感触。天下矿工一家人,救别人等于救自己,知道有人被困而我们不去救,良心说不过去。”每逢矿工下井,他就会语重心长地讲:“安安全全下井,平平安安升井,安全第一!安全才能和老婆孩子团聚!”对于王宝来来说,赚钱首先要安全,钱买不来生命,生命只有一次。

这些年来,他与矿工一同作业、一同生活、一同创造奇迹,早已经与他们结下深厚的手足情,每一个矿工他都视同自己的家人。王宝来经常告诫大家,我们都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人,不能忘本,今天有能力了,就要为社会多做点贡献。

煤老板王宝来以自己朴素真挚的感情,以自己危难面前身先士卒、大义凛然的举动,以经历苦难后对于财富积累的平常心给社会树立了一个亲切可爱、散发人格魅力、体现人性关怀的煤老板形象,而这个形象中是他个人人生价值的完美体现。

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富人阶层和企业在财富积累以后所表现出来的财富观以及社会责任感令人失望,更别说如发达国家的富人们在财富积累以后所表现出的个体生命修养和社会责任。王宝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可以坐享其成的富翁。在矿难发生之际,置停产一天就会有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不顾,召集矿工上火线,谢绝政府奖励而自掏腰包,出资修路助学,设立慈善基金。这些作为给时下颇受非议的富人阶层以榜样。王宝来说,我们有幸生在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成功的机会,应该感谢社会给予我们的一切。心怀感恩,不忘责任。在创富道路上稳步前进的王宝来,向社会展现了一个成功者身上闪光的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呈现了一个企业家所愿意承担的多层面社会责任。王宝来式救援团队所呈现的真挚情怀与忘我精神正是当今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最好诠释。

高发的矿难和煤炭生产的高利润,日进斗金的矿主、煤老板,因为矿难丧失生命的矿工,矿难发生后屡见报端的瞒报,遇难矿工家属的悲天哭嚎,管理的缺位,背后的各种黑色利益信息等等这些煤炭安全生产和生产以外的社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时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矿主、社会、民众的经济价值观和心理价值观。

从这个意义上讲,王宝来式救援体现了社会进步,救赎了社会心理。我国频发的矿难成为人们对于灾难的最具体、最直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几乎隔天就在媒体上出现,拷问着人们对于经济增长和生命价值的选择,震颤着人们敏感的社会神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心理、财富价值和生命价值的心理趋向。王宝来式救援使11个生命奇迹生还给我们带来一点希望,给麻木和漠视一记响亮的耳光,也给我们灾难面前的社会心理带来温暖和希望,这一点弥足珍贵的,也最有价值。

引发了对民间救援力量的关注

中国煤炭生产安全一直是一个饶不开的“黑色话题”。黑色困扰下的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经济利益、矿工生命安全保障等等涉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诸多神经,错综复杂、矛盾交织,成为目前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矿难联系着生命的灾难又成为诸多矛盾中最令人关注,最诱发社会关注,最可能导致各种矛盾突出的问题。矿难救援,是灾难来临时我们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牵扯矿井下的一个个与时间赛跑的生命的呼唤,是灾难来临时考量政府行为和矿主责任,甚至良知的沉重话题,是被困矿工家属翘首期盼死神的垂怜,渴望回归一个生命,救活一个家庭的幸福,使其完整和延续,是煤炭安全生产出现问题时最值得最应该也最具有超越社会经济范畴的人性作为……

2009年岁末,一部热播的灾难大片《2012》引发了人们太多的思考,片中散发的浓郁的人性关怀和温情也温暖着人们对于善良和美好的期许。矿难也是灾难,当矿难来临时,政府、矿主、矿工家庭都将面临什么?我们的财富价值,社会心理在那一刻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矿难救援,我们给他一个美好的希望,就像影片中托起人类希望的飞船。

陕西之北,我国新兴的能源化工基地。随着煤炭工业的腾飞,矿难的噩梦也如影相随。神木县永兴乡高庄煤矿事后,政府对成功矿难救援发出的总结通报和奖励名单上,我们看到除了政府及煤矿安全生产部门、煤炭企业的专业救援队以外,出现了民间救援力量,表彰奖励了一大批此次矿难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这支民间救援力量并没有经过相关机构的专业的培训,是一支纯粹的业余救援队,而他们的卓越表现,并不仅仅在这次矿难中发挥力量。

经历矿难的人会有灾难般的噩梦,会从此逃离矿井。矿难救援是一个危险而专业的工作,使命崇高,处境危难。一般由政府或者矿井组织,具有高度的组织管理和科学施救计划。即便非常专业,在实施过程中有时也会眼睁睁看着矿工的生命消失在黑暗之中而无能为力,那王宝来式的矿难救援为什么会出现奇迹?

媒体表述的救援过程紧张得令人窒息,王宝来带领他的救援队员采取各种方法,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其结果是成功救援,使矿工生还。所有的矿难都是灾难式的恐惧,所有的矿难救援都是与死神较量,因为残忍所以更加恐惧。救援者尽力,旁观者揪心,而王宝来的心呢?

王宝来是这样做的:矿难发生,矿工被困!生命危在旦夕!向井下100米、200米、300米……掘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夺宝贵的生命,虽然没有更多的救援经验,虽然也有妻儿老小,虽然也是血肉之躯,财富英雄王宝来和他的兄弟们一次次冲在最前沿,置身危局,冒着随时塌方的生命危险,用双手打开生命通道,抢救了11人的生命,用自己对矿工兄弟同胞情谊演绎了人间大爱,谱写的一曲生命赞歌,被当地群众誉为“王宝来救命队”。

王宝来这样说:“不怕慢,就怕站,只要手不停,掘进一定会成功”。“同为矿工,我们每个人都清楚‘时间就是生命’的真切含义,最清楚那些被困在矿井里的矿工和家属的心情。这份理解,激励着每个救援人员。”

王宝来式矿难救援成功,不但是由于他和他的矿工对于矿井及矿难出现的各种情况尤为熟悉,而且采取了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施救办法,更为重要的是现场指挥的领导们的沉着冷静、正确协调和英明果断以及参与救援矿工对他的信任及勇气。

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企业主和矿工劳资关系的问题,以及企业主对涉及矿工生命安全的管理、设施、应急等问题的漠视。综观近年来矿难发生的原因,甚至是国有大矿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缺失,在劳资关系方面体现出来的问题引发思考。企业主以利润优先,矿工为了生计在地下艰难掘进,矿难发生后,企业考虑的是责任问题,矿工丧失了生命,社会舆论更多的关注赔偿,一个以利益为链条建立的劳资关系难有安全可言。

据说矿工下井都要带上面包喂养井下的老鼠,因为老鼠灵敏的嗅觉会给他们的生命提供安全预警。矿工的安全意识没有对企业主形成足够的信任。在灾难面前,在矿难面前需要的是政府、民众的力量,需要的是我们的信心、责任和勇气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的煤炭安全生产始终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矿难也一次又一次提醒着安全生产,矿难救援也在每次矿难之后引发人们的反思。

安全生产关系国计民生。我国煤炭生产安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矿难频发、安全管理以及矿难救援有待提高的问题,陕西省政府副省长吴登昌在听取了救援情况汇报后,称赞道:成功获救在我省煤矿事故救援中创造了奇迹,在中国煤矿大面积冒顶事故救援中也是奇迹。他表示:事故救援是一次成功施救的典范,要认真总结此次施救经验,完善施救预案,推广经验,使矿工的生命得到最大的保护。

王宝来式救援对于我国矿难有着特别的启示意义和经验推广价值!重视煤炭安全生产,除了教条的制度,冰冷的器材和僵化的措施外,王宝来式救援更显得温暖,具有安全感。他珍视矿工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与矿工休戚与共,矿难发生后,亲自下井查看,制定施救方案。救援队员冒着生命危险,随着王宝来的精神力量勇敢掘进,挽救生命。

王宝来式救援使我们看到了业余救援队的专业精神和专业力量。王宝来和他的队员们本身就是煤炭安全生产的身体力行者,深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矿井情况了如指掌,在遇死神博弈的过程中赢得了时间和主动。由此,我们看到了民间救援力量的强大和在实际救援工作中更重要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必要性。

神木两次矿难的成功救援,从事后的总结和表彰名单中,我们看到了官方的专业救援队的身影,也看到了王宝来这支业余救援队的力量。矿难发生,矿工生命命悬一线,动用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全力保障遇难矿工的生命安全。神木两次矿难的成功营救告诉我们:官方救援队和民间救援队应该兼济,对民间救援力量要特别重视扶持、规范和奖挹。

在创富道路上稳步前进的王宝来,向社会展现了一个成功者身上闪光的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呈现了商道人物所愿意承担的多层面社会责任。救危困于倒悬,济贫弱以希望,振普世以大爱,建设和谐社会恰恰需要王宝来和他的团队所呈现忘我精神。王宝来式矿难救援事件背后粘连的诸多现象、透显社会问题及所散发的思考光芒应该在更宽的范围、更深的领域、更高的层面上去深究。

“生命拷问”

生与死的较量是个社会话题

人在活着的时候,不会想到死亡的问题,而是需要面对活着的喜怒哀乐。当有一天需要面对死亡的考验,那活着该是个多么美丽的事情啊。当选择生与死较量的时候,我们拼尽全力,为了活着。

矿难,这是个社会问题,让我们直面生与死的较量,在那个过程中,体验更多更多的生命意义。

一个人和两次矿难让这个社会话题变得色彩绚烂。

这个人叫王宝来,这两次矿难发生在盛产煤炭的陕北神木县。矿难发生,矿工、政府、社会、民众开始在生与死的跑道上奋力赛跑,展开激烈的较量,这个过程每个人的心脏都在猛烈的跳动,连同这个社会的心脏。

王宝来带领他的矿工取得了较量的胜利,挽救了11位矿工的生命,从死的边缘把人拉回活着的阳光中。这个时候,社会给他们的称呼叫英雄。他们的英雄还在于,在挽救矿工生命的同时,他们的生命也面临生死的较量,在这样的抉择面前,他们义无反顾,这样在英雄的背后是作为社会话题的呼唤,呼唤良知、平等、尊重等等。

而这样的矿难救援中,王宝来和他的工友们是只是个民间力量,只是个业余救援队,这种身份使他们更显得珍贵。他们这种身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除了身份、使命以外,却引发的是更一种思量,关于生与死这个社会问题的身份思量。

矿难,在中国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我们探究王宝来救援背后的生死的社会话题,有一种期望,就是王宝来这支民间救援力量在社会问题面前显示的思想意义,表达的社会意愿。

可以这样理解,生与死的较量这个社会话题,一旦被贴上矿难的标贴,就变得格外尖锐和复杂,如果我们的矿难是个病灶,是个不健康的身体。王宝来和他们工友们给这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意义,充满着指导的意味。

我们渴望社会和谐、美好,在这个大花园里,在生与死的残酷话题面前,王宝来式救援就一束花,增添着春天。矿难如同一湖水,我们看不见湖底,但我们期望澄明,那么王宝来团队就像一种叫做净水鸟的鸟类……。

所有的说辞都没有必要,王宝来式救援发生在现实的社会中。

生与死的距离是个生活话题

生与死的距离有多远?咫尺之遥,天各一方。这个距离远么?其实最远的是人与人心的距离。

中国矿业大概最能说明这个,一方面是暴富的煤老板,一方面是奔波生活的矿工,在社会舞台上,一个是强势,一个是弱势,在生活面前,表现出来的迥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很让人关注。而这种不同增强了这之间的距离。

王宝来是个煤老板,据说身家过亿,而和王宝来共同面对生死的是他的矿工。矿难之时,这个最考验人的事件面前,我们听多了听惯了煤老板携款潜逃,矿工白幡挂起,家庭破碎。可神木两次矿难,一个煤老板带着他的矿工奔向矿难现象,参与救援,面对生死,两个本来不同阵营的人站在一起,这期间有多少意味?

王宝来从小家庭困苦,父辈应该是走西口的一代人,他现籍包头,祖籍山东,少时也回过山东,但生活所迫又回到包头。机缘、奋斗,当他有一日搏击,走在人群的前列的时候,他的身后仍然跟着他的矿工兄弟们,甚至他们一直跟到黑洞洞的地下,跟到矿难现场,跟到险象环生的地下救援现场。

社会地位、劳资关系、人心向背、管理制度,所有的这一切都可能使人产生距离,人心因为距离而相依隔若天河,远遁而身心一同。生活面前,人与人的距离是有的,人心之间的距离也是有的。

而在生与死面前,最可能产生距离的时候,王宝来和他的矿工兄弟们都在了一起。无须解释什么,只需要真诚面对生活。

只能说,王宝来和矿工只是生活角色的不同,他们在生与死这个生活话题面前,都有平等的对话权。生与死的距离,作为生活话题,王宝来和矿工兄弟为零。

这是个值得体味的零距离。

生与死的价值是个生命话题

无论生死,都是命。不同的是,生前和死后命的表现不同,有钱人和穷人的命在现世中表现不同。于是命就不同,富人惜命,穷人活命。

生命无价,但在矿难面前,生命被明码标价,还可以议价,用来交易。经济学界的价值与价格的区别,市场经济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俗世中的命值不值钱在这里就有了分野和区别。

简单看来,从经济利益关系来说,煤老板和矿工,煤炭企业和矿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即矿工多出力,煤老板多挣钱,煤炭企业多实现效益。可实际上,现实中,这种劳资关系通常表现为对立,甚至仇视,甚至引发了社会问题,像细菌,渗透了社会肌体里。

这样以来,就发生了诸多问题,典型事情的典型事例就是矿难。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加班加点,生产条件恶劣,超负荷劳动。矿工为了多挣钱,资方希望多出效益。于是,安全问题被忽略了,省略安全就成了省钱的一种最简单的办法,矿难发生了,再以经济的方式解决。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无情的抛给了社会,包括社会的组织、家庭等等。

王宝来也是煤炭企业的代表,他的矿没有出过事情,难道简单的是管理么?未必,劳资关系的和谐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其他的矿难发生了,停产驰援,他们不是专业的救援队伍,但敢于深入地下救助死亡边缘的矿工兄弟,他们依靠什么?除了领导决策,除了应急方案,除了王宝来和矿工之间的相处。恐怕基于劳资关系优势下,矿工对地下状况的熟悉,对于救援的非专业的专业素质有很大关系。

这一点似乎和效益无关,又恰恰是效益最大化的体现,生与死的价值的最大体现。简单的理解,王宝来式救援,媒体广泛称颂的陕西“生命掘进者”创造的救援奇迹里面,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们的做法和取得的业绩更多的应该表现在价值上,生命的价值,矿工的价值,煤矿企业的价值以及矿难本身的价值。

生是有价值的,如何的活是更有价值。王宝来作为一个个体生命或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想过这么严肃的话题。而是不停的努力奋斗着,像大多数的煤老板一样完成在财富的积累,但在价值的积累上,人的观念却大相径庭,相去甚远。鸟为食亡,人为财死这是一种价值,而王宝来关照矿工价值,能捐资修路兴学,这些善举是一种价值体现。而在汶川地震、矿难的时候,在生与死之际,挺身而出,是另一种更深远意义上的价值体现。

经济学规律是科学的,但又是冰冷无情的,给价格一个温暖的人文概念,给命价一个湿润的社会环境,就充分的显示了生与死的价值,更合理也合情的价值。

生与死的拷问是个人性话题

灾难是个人性的考校场,在人需要面对生死的时候,最能体现人性的善良与丑陋,也最能区分人性的高下。

自然灾害,我们可以埋怨天地,我们可以无奈于人与天的争斗,可以失望。但矿难,特别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矿难,我们的感受是冰凉的,人性的丑恶更会让人绝望。

中国煤矿安全生产就是这样的,它的频繁发生让人更多的体会无奈,以至于让人更多的会去关注矿难背后的阴影和矿难过程中矿主、官员、矿工家属的表情,甚或表演。而人们通过新闻媒体总会寻觅到一种腐朽的味道,腐烂的气息。

这种滋味对于人性盎然的春天无疑是冰冷的夜雨。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都渴望阳光的滋润,渴望春天的温暖。而这种美好源自于人性的善良,来源于更为复杂的社会万象。在灾难面前,我们是弱小的,因此,我们希望关照,也希望关怀,甚至我们寄希望于一个叫上帝的虚幻人物,虚幻的没必要分清他是男是女。

因为矿难,因为救援,面对生死探讨人性的话题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次矿难,会激发很多的人关注,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神经,会把一个时期中国的目光、世界的目光吸引过来,大家说矿难本身,关注遇难矿工的命运,批判和建设着社会观念。烟尘散去,没隔几天,矿难又发,如此一般。

而这种过程中,人性改变了么?变得向善,还是向恶。

向善是阳光,向恶是阴霾。

王宝来式救援至少是矿难,矿难救援这个复杂问题面前的阳光,让人感觉温暖的阳光。感受阳光,记住温暖!

生与死的博弈是个关乎人生信仰的哲学话题

八天八夜的井下黑暗世界里,矿难降临,123个小时里,与死神对抗,面对死神的危险,那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啊!

每个小时,哪怕分秒,都会精神崩溃,跌入死亡的深渊,生命的光芒在那一刻遽然熄灭,佛家说是解脱,宗教会给死亡很多温情的解释,可对于生着来说,那是残酷的。每个人在这世界上留下的牵挂毕竟太多太多,没有理由,因为自己的超脱而使生者痛苦。

本能的力量,那是一种对于生命的信仰,为了活着,煤矿工人吃煤渣,吃纸箱,甚至喝尿液,目的只有一个,活下去。坚定的活下去,坚守生命的信仰,而这个信仰需要用八天八夜甚至更久。

我们总是会选择一些简单轻松的生活原则,但是当这些甚或是沉重的话题,在那井下八天八夜和死亡的对话最终重见天日的时候,信仰获得了胜利。活着,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当生与死的问题成了信仰,便会有一种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井下的矿工能度过黑暗中的每分每秒,使王宝来和他的救援队能伴随着死亡奋勇掘进,最终打开生命之门。这种力量,照亮了矿井下黑洞洞的世界。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信仰,这种信仰幻化为生活中一些很细微的东西。比如王宝来深入地下,给参与救援的人鼓舞打气。有信仰的人的力量是强大的,附着在人身上就显示出强大的人格力量,除了躯体以外,强大的是内心,是内心迸发出来的力量,这种力量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别人,战胜困难,战胜矿难,战胜死神的威胁。

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存在。

这应该是一种信仰,凡常生活里的精神追求。

高乃则传奇

说起陕北煤老板,就不能不说高乃则。

在所有关于陕北煤老板的综合性报道里,都无一例外的提到一个名字高乃则,他传奇般的经历反映了一代煤老板的成长轨迹。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传奇故事就是陕北煤老板的故事,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陕北煤老板的起伏变迁。

提起高乃则,很多人都会说到他的财富,坊间称其为陕西首富。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首富,谁也说不清,但他在陕北拥有十多个煤矿的控股权,足以说明他是榆林少有的富商。

百度“高乃则”的条目是:高乃则(1961年10月)著名慈善家、企业家,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高乃则以2890万元的捐赠额,位列胡润慈善榜第91位,同时也是唯一上榜陕西富豪。

陕西省府谷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近期有关高乃则的消息有:

2010年2月27日,府谷县煤炭企业和煤炭企业家为公益事业捐资12.8亿元,其中高乃则所属企业捐款3亿元,个人捐资23400万元。

2010年1月14日,高乃则荣任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0年春节团拜会,高乃则作为扶贫系统的代表之一参加了团拜会。

一个连小学文化程度都没有的农民是如何成为令人惊羡不已的亿万富翁?从农民到企业家、慈善家,他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送高考落榜生上煤校

2008年冬天,铜川矿务局职工中专。晚上七点多了,天下起大雪,寒风凛冽,冷得厉害。

早已过了晚饭的点,职工食堂还亮着灯,学校校长正在学校食堂请客人吃饭,推杯换盏,饭局正热火着。客人都来自陕北一个私人煤矿,他们带来一批来学校培训的学员,刚到不久。

校长很熟络的和带队的矿长碰了一杯,笑着说:“郝经理,这次带的人不少啊,矿上又要扩产了?”

郝经理一仰脖,喝干了杯中酒,很有陕北人的豪爽。摆摆手说:“哪啊,前几批来培训的都是我们村的,这次,周围几个村也来了些人。”

校长“噢”了一声,感慨道:“要说你们高总,我还真是佩服。真正的致富不忘乡亲啊。”

这个高总就是高乃则。郝矿长和高乃则是同乡人,这一次他带来的40多人也都是高乃则的乡亲子弟,只是今年没有考上大学,高乃则便出面联系这所学校并交了学费,送到这里进行两年的煤炭专业技能学习,毕业后愿意回去的,都安排在自己的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上班。

小煤窑老板都有个共同的忌讳,就是从不招本地人在自己矿上工作,一是怕出工不出力,还要高工资;二是怕乡里乡亲的,万一出了事故就会欠上人情债,难以摆脱。而高乃则不但敢招同村人去自己矿上工作,还自掏腰包让这些高考落榜生出来培训学习。

校长的话让郝矿长深有同感,接过话题,郝矿长说起了高乃则:“在外界人眼里,总觉得煤老板来钱如水流,花钱也如流水,一天到晚除了想法子花钱就没别的了。这只是表象,就拿我们老板来说吧,他不光开煤窑,还投资了好几个工厂,一心扑在企业上,哪有时间琢磨花钱。有人说他是陕西首富,但他从没关注过自己有多少钱。我从小就了解他,其实他就是个普通人,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与他的处事、为人有很大关系,当然机遇和运气也很重要。他总是能抓住机遇,果断决策,事实也证明他是对的。”

母亲的担忧

高庄则村是陕北黄土高原千千万万村庄中极其普通的一个。

从地图上看,高庄则村在陕西这个形如兵马俑省份的头顶最高处,俯视着三秦广袤的大地。伟大的母亲河,从距离高庄则村不远处的蒙、晋、陕大峡谷穿流而过,并由此垂直拐了个弯,它夹杂着黄沙一路向西奔腾而去,水声滔滔,雄浑而壮观。

黄河西流,千古奇观!然而这个极具象征意味的地理位置并没有给高庄则村带来哪怕一点点的灵气和实惠。这里干旱少雨,千沟万壑的地形为它深深地烙上了陕北高原固有的蛮荒贫瘠。而西伯利亚的寒流越过内蒙古大草原,与毛乌素沙漠相汇合,风涨沙势,形成席卷整个中国中西部的沙尘暴汹涌南下,而高庄则村更是首当其冲。

高庄则村的村民,终年地在贫瘠的黄土里刨食,这样也只能勉强果腹而己。这是一座艰难的村庄,村民们一代代在贫困中挣扎,但始终未能得到解脱。

上世纪的50年代末,高乃则出生在高庄则村。出生后的他正赶上了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腰带度饥荒,而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高庄则村民来说,饥饿是必修课。他们早已熟练地掌握了在艰苦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对于高乃则的出生,父母并没有抱怨,只是叹息这个孩子命苦没有赶上好年景。家里添了口,本来就不富余的粮食便更加紧张。即使如此,父母仍然从紧缺的口粮里省出一口饭将高乃则拉扯长大。

即将成人的高乃则并没有让父母省心,在父母亲眼里,儿子已经快到成家立业的年龄了,却丝毫没有一个成年男人对家庭的责任感。没有本事不说,还吃不了苦,一叫下地干活就倒头睡觉,如此下去,哪有人家肯将女儿嫁给他,恐怕以后连娶妻生子都是个问题。乡里乡亲们也看不起高乃则,认为他没什么出息。村里祖祖辈辈都是在地里刨食过活,勤劳是庄稼人最高尚的品德,他们认为不能吃苦干活的人要一辈子受穷。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注定被别人瞧不起。

母亲的担忧终究只是担忧,村民们的非议也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高乃则一如既往地将锄头扔在一边,双手垫在脑后,平躺在自家地里,微闭着双眼,嗅着围绕在身边那浓浓的泥土气息,感受着初春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那懒洋洋的感觉,昏昏欲睡。他还是老样子,即使母亲拧着耳朵嘱咐了无数遍,他依然我行我素,不把任何事情放在心上。

远远一个人向这里跑来,叫他的名字。高乃则迷迷糊糊地坐起来,睁眼看去,发现是他爹。他爹好像很高兴,老远就咧着大嘴笑。高乃则没有意识到,他的命运就随着他爹一番话而随之改变。

他爹是向他报喜来的。经过他母亲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给他说了门亲事……

拔掉穷根

在村里人惊讶的目光注视下,高乃则娶老婆了!

他的媳妇叫杨兰女,吃苦能干,但“野心”不小,虽然帮助婆婆把家中打理的井井有条,但却不像村里其他媳妇那样容易满足。杨兰女自嫁过门之后就老是嫌种地没奔头,经常闹着要和高乃则进城去生活。高乃则是个安于现状的人,他认为能吃饱肚子就很好了,何必去为那些未知的生活区劳累奔波。再说父母都在家,年事已高,又怎能离得开?面对新婚的妻子,拒绝的话又说不出口。

左右为难的高乃则想了许久,终于想出了个折中的法子,妻子要去城里不外乎城里生活条件好一些,如果自己学门手艺,挣些钱改善改善家庭条件,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于是他求教本地有名的手艺人,想学得一门好手艺。学手艺是要有天赋的,高乃则怎么都学不会。

种地不行,学手艺别人嫌他笨,高乃则陷入困惑之中。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绳老总是赶细处断,就在高乃则为将要爆发的家庭矛盾烦恼时,家里的主心骨,他的母亲因长期的积劳成疾,再加上缺医少药,患上肺结核后无钱医治,撒手离开了人世。母亲生前为这个家庭,尤其是为他操碎了心。如今轰然倒下,让高乃则悲痛之余更多了份不知所措。

高乃则悲痛不已,在这个家里,是母亲一直关心他、照顾他,他与母亲的感情最为深厚,而如今,母亲就这样离自己远去,他怎能接受?

悲痛之余,他把母亲的去世归根到一个字上,那就是穷!如果不是穷,母亲怎能扛着病痛不住进县医院,接受最好的治疗?如果不是穷,母亲怎会总是从药店狭窄的门缝挤进去,买一点廉价的抑制药物,对那仿佛写着“救命”二字的昂贵特效药不敢看一眼?只是因为穷,母亲就离自己而去了。一个穷字让此刻的高乃则无法喘息。

为什么穷?因为自己无能!为了这个家庭,高乃则清楚地记得母亲提着家里养的鸡到镇上卖,因为几毛钱和别人讨价还价,却一直不肯松口,直让买鸡的人恼羞成怒而去。当时的高乃则只觉得母亲太不会卖东西了,为了几毛钱甚至放下了尊严。现在想来,母亲是伟大的。人的尊严不能当饭吃,不能填饱肚子,人的尊严是建立在一定生活水平基础上的,当一家人都断了炊,等着这点钱来维持生命,还谈什么人格与尊严?母亲的去世若醍醐灌顶,让高乃则想了许多以前根本不会去想的事情,一直在得过且过的他也第一次有了压力,他在心里默念着:“一定要拔掉这个穷根,拼命地挣钱,不能再让爹步了母亲的后尘。”

抱着这样的志向,高乃则毅然离开了曾养育过他祖祖辈辈的高庄则,来到了府谷县城,和妻子在无所适从的迷茫中,寻找拔掉穷根的突破口。

豆腐铺里实诚人

80年代的府谷县城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不说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就是同陕西关中的一些县城相比,简陋的府谷县城充其量也只能算农村和县城结合处一个大点的镇子。

但对从小生活在贫困山村的高乃则来说,眼前的灯红酒绿、穿着时髦衣裳的行人以及来来往往的车辆,处处都透着富贵气。站在府谷的大街上,仰头看那一栋栋贴着光滑瓷砖的漂亮楼房,觉得它有种说不出的金碧辉煌,传说中的皇宫王府大概就是这个样吧!高乃则的心狠狠地颤了两下,开始蠢蠢欲动。仅仅看了一眼,他已经舍不得离开了,心中早已打定主意,要在这里干下去,而且要挣大钱,把全家都搬到漂亮的楼房里住。

高乃则有了雄心壮志,连人也变得勤快起来了,租房子找活干,忙前忙后不亦乐乎。等把房子找好,付了定金,他也傻眼了,钱快没了!

希望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这一点在穷人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凭着一腔热血出来打拼的高乃则有了危机感,活还没着落钱就花完了,这实在有些出乎他的预料,难道要灰溜溜地回高庄则?虽然以前自己不在乎,但现在可真丢不起这个人。就这样无所作为的一走了之,更是对不起为自己忙碌了一辈子的老娘。可究竟要干什么?他又没有了主意。

杨兰女是个有想法有主见的女人,从进城开始她就注意着这城里的生意。关键时刻,也是她给了高乃则启发。晚上,两人躺在床上商量对策,杨兰女说:“咱没本事,只能吃苦卖力气,我看城里卖豆腐的生意非常的红火,就街口那家,一天少说也能卖百十来斤,那能赚多少钱!我打听过了,这个学起来不太难,成本也少,只要一把力气就行。这城里人就是再没钱也得吃豆腐!”高乃则也被钱逼得没办法了,虽然觉得挣不了什么钱,但干着总比歇着强吧!

他们说干就干,开起了豆腐铺,做起了生意。第一次做生意,自然十分用心。夫妻俩起早贪黑,摆摊设点,把农民诚朴认真的品质全倾注在了豆腐上。他们以诚信对待顾客,做出来的豆腐不仅有质感,而且从不缺斤少两。

豆腐本来就是折秤的水东西,可城里人那小气的秉性,往往就是从半斤八两的豆腐上体现出来。城里人总是信不过小商小贩,买了东西拿回家还要再确认一下,以免被占了便宜。但当他们将高乃则的豆腐割下来,走几里地,到家再拿秤称,秤杆还是扬得高高的。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一年时间,高乃则的豆腐名声大振。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如今在府谷街道提起前多年老县委西边那个卖豆腐的,许多人还津津乐道,连竖大拇指:那是个实诚人。

高乃则靠卖豆腐在府谷县城出了名,但他的眼界也早就不是那个刚走出高庄则村的愣小子所能比拟的了。看得多了,接触的人也多了,他对自己有了更为准确的定位。他不想把时间继续消耗在费时费工,却挣不了多少钱的豆腐身上。

九十年代的陕西经历着生机勃勃的时代。高乃则也和许多那时的陕西人一样,心里萌发了一股要干大事的念头。到底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他依然感到很茫然。听说倒卖猪仔能挣钱,他就和别人一起过黄河,穿太行,长途跋涉,去河北贩猪仔。虽然吃了不少苦头,还因为没有经验,等回到府谷,贩来的十个猪仔就死了三个。偏偏他又嘴笨,剩下的七个猪仔也愣是一个都没卖出去。

他不甘心失败,府谷卖不掉就去黄河对面的山西保德县赶集卖,到了保德才知这边的猪仔竟比河北的还便宜。高乃则再也没了卖猪的心情,匆匆赔本将猪处理掉,猪笼一股脑扔进黄河,返身回了府谷。这是他第一次创业失败,刻骨铭心,他甚至发誓安心做豆腐,自嘲天生就不是做生意那犁上的铧。

从开饭馆到经营工程机械

成功的事例证明,高乃则是个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的人。这在他的发迹过程中处处都有体现。而最初的一次机遇,是在神朔铁路的建设中捕捉到的。

陕北的神府煤田大开发,首先要解决的是煤炭外运问题,国家很快下达了神朔铁路开工建设的命令。这条铁路从南到北,要穿越整个府谷县境内。消息一传出,府谷县沸腾了,因为人们知道这条铁路会为府谷带来什么。

这是一条财富之路,也是一条希望之路,是府谷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啊!府谷地处三秦之冠,它的北边有京包铁路,东边有京原铁路,西边有包兰铁路。这些铁路主干线与府谷擦身而过,却没有一根钢轨落在它的境内。人们对此不敢奢求,但自从神府特大煤田的发现让世界为之震憾后,府谷就如同一个人怀抱金砖却被困在深山绝谷一样,急于寻找一条出路。这条路就是神朔铁路!

高乃则也为铁路修到家门口而高兴,他与许多好奇的人一起跑到工地上去看怎样修铁路,那一段段钢轨被铺上枕木时,总能引起一片欢呼。高乃则站在人群边,他眼睛一扫,看见换班下来的工人正在吃饭,几个馒头一碗菜,十分简单。

他心中一动,铁路大部分都是在山沟里交通不便的地方修,那里生活环境更差,如果能找个合适地方,开个饭馆,一定能挣钱。就是这个想法,成就了他的事业,为高乃则以后做煤的生意、成为煤老板、成为现在的企业家,奠定了基础。

高乃则的饭馆很快办起来了,他是农民,更是一个实在人,当看到铁路线的建设者们常年在野外施工,高乃则能体会到他们的艰辛,一种本能的欲望就是千方百计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工人们想换换口味,高乃则就步行大半天,到方圆几十里的农村买土鸡,收鸡蛋。有时工地太忙了,工人的衣服脏了没时间洗,他就毫不犹豫的给洗净晾干……

一来二去,高乃则在铁路干部职工中赢得了好口碑,他们常年野外奔波,什么地方都去过,什么样的人都见过,可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诚实的热心肠。这工地上到处都是挣钱的路子,有条件为什么不能帮他一把呢?项目部的领导就建议高乃则买台推土机放在工地上推路基。用谁的推土机都一样出钱,何不让熟人挣点。

一台推土机要花掉高乃则全部积蓄还不够,但好话坏话他还是能分得清的。既然工地领导给指点了挣钱的门路,那就肯定有赚头。推土机买回来后,高乃则自己不会开,就雇了司机。而他每天也跟着推土机在工地同工人一起干活,扛石头,抬枕木。

骄阳似火的五月,天热得出奇,豆大的汗水像断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流。严寒的冬天,冒着零下30多度的寒冷,配合司机发动车,跟在后面平整路基,手冻裂了,耳朵冻成疮疤了,也不离开工地和推土机。因为推土机是他的命根子,他把致富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推土机身上,绝不允许出事。

由于过度的劳累,高乃则在工地干活受伤了,而且伤的还不轻,必须到地区医院治疗。这里又不得不提到高乃则的运气,在医院的治疗,又为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病室住的一位县农行副行长,经过几天的接触,发现高乃则忠厚实在,又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在资金上扶一把也许能干成大事业,这就动了心思。当时的高乃则也跑过不少地方,见过一些世面,但由于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他压根就没敢想去向银行要钱,他认为银行都是给富人开的,离自己太远、太陌生了。

窗外春光明媚,在这个充满了消毒水味的病房内,这位行长为日后的陕西首富上了一堂经济课。一扇大门向高乃则缓缓打开,门的那一边,是充满财富的未来。行长告诉他,银行现在也有放贷任务,钱并不难贷,只要手续完备有人担保就行。你现在在铁路上有关系,活不愁,何不再买几台装载机,资金上我给你帮忙。高乃则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错过可能就要后悔终生。

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他就急忙出院,按照行长提出的贷款条件来作准备。成功的人士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果断和超前的眼光,是平常人所不具备的。贷款的风险行长给他说的很明白,但人生难得几回搏,高乃则果断决定利用好这层关系,一次贷款百万,买上10台装载机(推土机)。

那是90年代中期,虽然国家有政策鼓励贷款致富,在沿海地区也已行成风气,但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人,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吃饱肚子的温饱问题上,花别人的钱,他们想也不敢去想。高乃则一次要从银行贷款近100万,买10台推土机的大手笔,吓倒了所有认识他的人。亲朋好友知道后都说他疯了,就连开明大度,一向支持他创业的老婆听到要贷这么多钱,也极力阻挠。这可是一百万,不是一百块,万一栽进去了,几辈子都还不清。别人不管说什么他都可以不在乎,而一起闯过来的妻子的意见不能不考虑。高乃则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是否脱离了实际,实现不了。

在无奈中他想通过算命先生来预测一下命运,以增加自己的勇气和信心。他是农民出身,身上有着淳朴庄稼人天生对天的敬畏,认为人再有能耐,也是无法与命运抗争的。算命先生看了他的麻衣相后说:“你是个有福之人,而你的福全都是你老婆给你带来的,有老婆在身边,你干什么事情都能成功。”这位没有文化的农民,听了算命先生说的话,就像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更加坚定了自己致富的信心。他排除干扰,一次购回了10台推土(装载)机。高乃则后来才明白,那句话只是算命先生一句劝世良言,但他仍心存感激。

有了初次成功的喜悦,有了一定的积蓄和社会关系,这为高乃则以后成就大事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究竟啥是大事业?高乃则说不清楚,谁也给他指点不了迷津。

工地生活单调,闲下来除了喝酒就是喝酒,陕北汉子那种豪放的性格,在高乃则身上表现得格外突出。由于酒量大,人实在,工地上不管是领导还是工人都喜欢找他喝酒。

一语惊醒梦中人

高乃则的推土机在铁路上干得很红火,而铁路总有修完的时候,他不得不提前考虑这个问题,打通关系留点后路。一次,高乃则请领导一起喝酒,几个人喝到八成醉之后,高乃则说:“王经理,等铁路修完了,我就跟着你走,你是好人,我愿意继续跟你受苦,帮你铲地。”

“乃则,你是个实在人,我劝你别干这一行了,你去买煤矿吧!”王经理瞅了高乃则一眼,嘴里冒出了一句话。

“啥?买煤矿?”高乃则睁大了眼,心里一紧,他还以为王经理不想用他的铲车了。

“你知道这铁路修通了干什么用吗?”王经理醉着,用手指着高乃则的头说。

“拉我们府谷的煤呗。”

“你去买煤矿吧!”王经理重复说出这句话后就回房子睡着了。

事实上,高乃则人生真正的转折点就是这次和工头喝酒以后。可以说,王经理无意的酒话,倒出了商机和奥秘,高乃则也是一点就通,毅然决定投资煤矿。

世纪交替前那几年的陕北煤矿,由于受运输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煤矿经营困难,许多矿主赔血本转让,也没人敢接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乃则首先买下了新民镇二矿。当时的镇二矿还是个“小作坊”,他投资10万元修通了一条通往矿区的路,解决了往来车辆拉煤不便的难题。然后,提升产能,加强安全投入,一系列运作,将所有的积蓄投进去了。

紧接着是煤价格继续下跌,煤矿亏本经营,一下又让他背上了沉重的债务。高乃则向亲戚朋友借款,这些人多以务农为主,又能拿出多少钱来。这时他又想到了那位农行副行长的话,横下心,走进了当地的农村信用社……高乃则现在回忆时,仍很感慨地说,是党的政策好,是农村信贷支撑他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了人生最黑暗的日子。

三年后,煤炭价格有所回升,他赚钱了,大概挣了100多万。有人劝他赶紧收手吧,并建议他把钱存银行享清福,做生意风险这么大,说不定那天又给赔进去了,连他的亲人和妻子也是一个劲地劝他别再蛮干了。

可高乃则已经不是卖豆腐时的高乃则了,也不是贩猪开餐馆的那个高乃则了,他有自己的计划,他豪气地说:“你们不是说我挣不了钱吗?我还要大干一番事业!”他的性格像犟牛一样,不是一般的倔,当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不是别人可以轻易影响的。他就此下定决心,先后买下府榆、府新矿等6个煤矿,自此稳定了胜局。当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理由时,他说:“一个人再厉害,也打不倒10个人,一个煤矿的效益再好,也挣不过10个煤矿。”这就是他的逻辑。

后来有人问高乃则当时咋有那么大的胆量买那么多煤矿?他的回答很有意思,“资源越放越有钱嘛!干什么事情都要有胆量才行,当年红军如果都胆小,就都回家当叛徒啦,哪还有今天的新中国!据我所知,好像府谷还没有几个人是因为胆小发财的。我想全中国都没有胆小还能发财的人!”

投资建设高庄则村

一个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全的农民,从1995年购买第一座煤矿成为煤老板后,仅用了13年时间的发展,如今除持有12座煤矿的控股权外,还拥有住宿、餐饮、房地产公司等不同经营成分的企业。

除了机遇和胆量以外,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诚信经营是很难实现的,所以他打出年薪100万元的招牌,招揽高端管理人才,他聘用在管理岗位上退休下来,富有经验的老同志给公司出谋划策。他邀请自己曾经资助上大学,已经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年轻人来公司讲课,启发员工接受新思想、新理念,他定期组织不同岗位上的员工去全国各地培训学习,提高公司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谈到用人机制时,高乃则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我看上的人就用,我需要的人就用,总之一条必须和我一样,要诚实,要有同情心,只要能达到这两点,就是好人,企业需要我就用。

高乃则是从偏僻的农村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贫穷落后伴随着他走过了人生成长的历程,不管他走多远,财富积累到何种程度,心里始终装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父老乡亲。

这是他的胸怀,也是他做人处世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每到下属企业一次,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千万不能少了下苦工人的工资,我是过来人,他们不容易啊!尤其是在过年过节期间,一定要给他们发足发够,欠一个工人的下苦工资,就等于亏待一个家庭,因为他们全家就指望这点钱过年哩。”他还在不同场合一再阐述这样的一句话:“在我这里,谁对不起下属,对不住工人,我就对不起谁。”

高乃则要求管理人员要有善心,不要对不住员工,且自己率先垂范,将企业相当的一部分利润捐资搞了社会慈善事业。

2004年,陕西省委刊物《当代陕西》以《高乃则的阳光人生》为题报道:“府谷学生谁要考上清华、北大,我高乃则就奖励谁10万元。今年,高考成绩在全府谷县前20名的学生都得到他5000元的资助……”

2003年,他先后资助改造了家乡的道路,村上饮水困难,他投资改造水源,给村民们安上了自来水,当时村里有人说,安了水还得交水费,他笑着答应了承担村子里一年全部的水电费。高乃则还先后为相邻的见虎墕、上杜家崖尧、郭家沙卯等村安装了自来水。

投资1.5亿,把高庄则村建陕北的“华西村”成了高乃则的壮举。新的高庄则村规划建设面积8平方公里,共纳入3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受益人口1058人,计划用5年时间分期建成公益居住区、养殖区、高效农业示范区、绿色食品生产区、生态观光区。

前期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其中高效农业示范区、养殖区、住宅区及寄宿制完全示范小学已基本收工。投资80多万建占地60多亩的100个大棚,可使60%的村民就业。

高庄则村党支部书记刘虎子说:“下边是养殖基地,将来,养殖大棚可养一万头猪,吸收3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村民就业。设计的村中央居住区的是两委会办公室、医务室、文化室、会议室、兽医门诊,不远处建一个大型休闲广场,整个区域统一供水,集中供暖。”

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能住上今天这样的新房子,过惯了穷日子的高庄则村村民以前连想都不敢想。高庄则以前居住的自然村共有20几户人家,由于长期贫困,大多数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如今,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刘虎子的两个儿子,以前都在外地打工,听说高乃则要在家乡建设新农村,去年大儿子便主动回来,当上了蔬菜大棚的技术员。

功能设施齐全的新农村高庄则村还在建设之中,从已经建成竣工的新农村单项工程中不难看出,未来的高庄则村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庄则能不能成为将来的陕北华西村,目前人们还不敢妄下结论,因为有很多的客观自然条件。软环境建设,没有一样的参照物,也不会有相同的可比值,各有各的优势和特点,但民营企业家以富帮贫,借助工业反哺农业的模式,无疑是新农村建设思路中一种全新的探索。

经过10多年搞煤矿、办企业,在社会经济浪潮中拼打,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沉浮,在不断完善自身修养中升华,高乃则悟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哲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必须改变农民狭隘的小农经济意识,必须要有一种新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要不断完善用人机制、健全多元化的投资、融资、监督机制,彻底“扬弃”一人说了算、决策随意性大的弱点,企业才能摆脱家族、家长式的粗放经营管理模式,才能紧跟经济发展前沿的快车道,才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健康前行。

那么,面对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造就目前公司的经营体制、融资模式,凭自身的能量完善自己,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原地踏步的怪圈,必须借助外来力量感染、感化、消化、融合后,将企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如何借助外援力量完善自己呢?高乃则很有前瞻性,一句话道出了机密:借鸡生蛋。他要借用国有企业雄厚的资金壮大自己、高尖端的技术人才提高自己、成龙配套的管理模式完善自己。这是一条捷径,一条考虑很久的捷径,这一想法在他长期思考建设的府谷煤化工业园区项目上得以实现。

由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控股、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府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参股的府谷煤业,于2008年12月正式奠基成立,还有一批煤化工项目正在资本运作阶段,待其全部建成投产,将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此举也开辟了当地民营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的先河。

这也是高乃则从资源型企业起步、以集团化经营做大,以资本为纽带,同国有大型企业战略合作迈开坚实的第一步。同时,也标志着这个依托资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飘摇发展的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依附国有大型企业这艘航母,紧跟时代步伐,在全球经济发展的长河中扬帆远航,并为企业抗御市场风险,完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

这位因煤而富裕起来的农民企业家破天荒地打破了传统煤老板的生存轨迹,跳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这一点值得那些富裕之后处于迷茫中的煤老板借鉴。

“相关背景”邓小平请美国富豪来中国挖煤

1979年1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出访美国,在繁忙的国事之余,他专门抽出时间会见了美国富翁哈默。

哈黙可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老朋友。他年轻时在前苏联受到列宁的赏识,为前苏联引进一大批的项目。随后,哈黙两次访问中国。

1981年7月当哈黙第三次来中国,总设计师邓小平亲切接见,同哈默达成拿出3亿元美金,共同开发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协议。邓小平对当时随行的煤炭部部长高扬文说:“像这样的项目,应当作为专题拍板,不要一家一家汇报,转圈圈。要选择年轻懂行的人来搞平朔项目。”说完,小平同志问高扬文,“中央工作会议散了没有?我要去讲话。”

在怀仁堂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小平同志发表了长篇讲话,几乎都是关于煤炭工业的发展问题,着重强调了引进外资解决我国煤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说:“刚才我见过了哈黙,他过去帮助过列宁,列宁那时候的方针是充分利用外资,开发经济。哈黙愿意帮助我们开发平朔煤矿,两年能出煤1200万吨,四年达到1500万吨。就说4年,也比我们不晓得快多少。我们过去搞800万吨的煤矿,大体10年建成,时间很长,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非常热情的态度……”

随后,邓小平五次会见哈黙,解决煤矿在投资建设以及利益、煤炭运输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展示了我国对外开发政策的可持续性。

邓小平请美国富豪来中国开发煤矿的事情说明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急需煤炭工业的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把基础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共和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石。为了彻底改变缺油少煤的现状,国家一方面加大石油勘探,另一方面对不同性质的煤矿,采取不同政策进行公私合营改造,制定出贴合实际的煤炭发展战略。

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确定的投资建设目标,60%是基础能源产业的建设,其中又以煤矿建设为主,成立了煤炭部,组建了我国专业的煤炭勘探、建设队伍,建了一批主干大矿,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全部由国家投资。直至改革开放初期,煤炭部所管辖的96个统配(国有重点)煤矿,不但承担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通过不断的技术更新改造,最终为中国成为世界煤炭大国奠定了基础。

在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煤矿建设先由国家列入规划,然后再划拨资金建设。而国家对煤炭生产有限的投入与改革开放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煤炭需求的差距越拉越大。

随着改革开放战略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到了全面的恢复发展期,国有重点煤矿,再加上产量占全国不到20%的地方国有煤矿产量,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能源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煤炭工业必须形成统配煤矿和地方煤矿两条腿走路,才能稳步发展。解放以来,我国用了30年时间,煤炭产量达到6亿吨,今后18年之内要达到12亿吨。要用18年走完过去30年的路程,必须依靠地方煤矿这条腿,而且腿还不能短。

在拨乱反正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82年12月10日,国务院通过的“六五”计划),明确提出建设以山西为中心,包括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宁夏、豫西的煤炭重化工基地。而由于煤炭这个基础产业的特殊性,投资见效周期性长,按照当时我国的建矿水平,建一个中型矿井需57年时间计算,仅靠国家投资建设大型矿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要,最少需要20-30年。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不得不从国情、从煤炭产业的现状出发,鼓励多元化投资煤矿,推动煤炭产业适应改革开放发展步伐的需要。

1983年3月,中央书记处召集煤炭部党组研究煤炭工业发展问题,会议集中讨论的是小煤矿的发展。胡耀帮全面分析了煤炭面临严峻形势的同时,提出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指出对小煤矿要采取放宽、搞活的政策。

随后一系列政策出台,制定了采取多种措施发展群众办矿;在计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济作用,社队集体和群众集资或专业承包办矿所产的煤炭,凡纳入国家或地方计划分配的,应按质论价,售价应保证煤矿有合理的利润;各省(区)煤炭局、矿务局和地质部门,应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积极为群众办矿提供条件;提倡综合利用与联合经营;开办小矿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各级政府、各国营煤炭企业要积极扶持群众办矿;开办小煤矿应由各省(区)政府或煤炭主管部门审批;小煤矿的发展已经出现的许多需要协调的问题,由各级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措施的出台,将小煤矿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无数产煤区农民响应号召,以个体或村集体、乡集体的形式,开始了挖煤运动。到1997年底,全国共建成小煤矿6.1万个,占煤矿总数的95%。煤炭供应从严重短缺,转变为供大于求。

国家还制定灵活政策,加大对能源基础建设的投资,超前考虑,重点投资,以保证国家煤炭产量到上世纪末12亿吨翻一翻目标的实现。

“相关链接”陕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实现四大突破

新华社信息西安2005年5月8日电 陕西省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全省煤炭工业发展实现了四大突破。

一、煤炭产销连续四年增长,储量大省成为产煤大省。去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1.32亿吨,比2000年增产9355.23万吨,提高了241.87%。销售煤炭1.27亿吨,比2000年增销9091.32万吨,提高了255.25%。在全国的排位由2000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5位,使陕西由煤炭储量大省成为名副其实的产煤大省。

二、煤炭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基本甩掉了历史包袱。2004年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在提取转产资金和安全基金后,全省煤炭工业补贴前亏损7149万元,补贴后盈利1.3972亿元,比2000年减亏2.1364亿元。职工人均收入11159.11元,比2000年增加5378.2元,增长了93.03%。

三、调整生产布局和结构,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近几年来,陕西煤炭行业坚持一手抓老区和小煤矿改造,一手抓新区开发建设。2001年以来,全省审批扩能改造项目34个、煤矿新建项目15个,总投资66.688亿元。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新增生产能力2525万吨。同时推进小煤矿联并改造。在煤矿总数减少1900多个的情况下,煤炭产量仍持续大幅度增长。目前,全省煤矿单井平均生产规模由2000年的1万多吨,提高到7.7万吨。

四、实施大集团战略取得了重大进展。陕西煤业集团成立后,提高了全省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的整体实力,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先后获得银行授信105亿元。同时,通过与大唐集团、华能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和煤科院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加快全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的支持,为陕煤集团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该集团建设的3个重点项目起点高、规模大、装备先进,建成后将成为陕西现代化样板矿井。

“核心启示”煤老板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社会现象和话题

1997年10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步入了低谷。当时煤炭价格的计划管制,受此冲击,煤炭行业负债累累,多有破产。此后经历了三年的“黑色岁月”。

2000年后中国经济触底回升,煤炭业历经治理整顿,放开了价格管制。三年市场的发育到2003年,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煤荒、电荒、油荒一起袭来,煤价一路暴涨。农民矿主一夜暴富,成了富得流油的煤老板。

2003年至2005年是挖煤造富的“黄金三年”。利益的驱动下,各种投资商纷纷介入煤炭领域,多年乏人问津的煤炭业不再太平。资本要利润,各级政府要政绩,煤老板要赚钱,黑恶势力要敲诈……煤老板走过了血泪与欢笑、苛责与付出的艰辛历程。

如今,煤企兼并重组,煤老板再次被抛上了风口浪尖。煤老板们的发迹暴富、华丽转身或者黯然谢幕,他们曾经改变了人们对许多事情的认知。

煤老板的经历离不开煤炭工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他们赶上和抓住了三次高峰期煤炭发展难得的机遇。

第一批起步的煤老板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初期的我国国民经济全面恢复时期,煤炭严重短缺。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引导下,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全民办矿的初级阶段富起来的。

第二批是经过了90年代后期的煤炭市场持续疲软,许多煤老板经营不下去后的煤矿转让热,紧接着是新世纪以来的煤价格持续走高富起来的。

第三批是国家在连年关闭整顿后保留下来的合法煤矿富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生活中,长期的意识形态和所有制形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改革开放廓清了人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认识,所有制形式也随着经济政策的改变呈现多元化。

老板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的形式下产生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老板的身份和社会声誉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壮大。

煤老板是在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变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称谓,和其他产业领域不同的是,煤老板因其从事的煤炭产业的特殊性,产业发展跌宕起伏的过程受到社会的关注,煤老板大多又是农民出身,从贫穷农民到富翁,煤老板不时地被推倒风口浪尖之上。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历程催生的“煤老板”现象着实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话题。

“浮世绘——神态”

2008年北京国际车展,一位擦着鼻涕的矿主要买几百万一辆的法拉利轿车,当车模小姐告诉他这车很贵时,这位矿主“啪”的鼻涕一甩,指着车模小姐喊道:“开个价吧,连你一起买走”,最终几位矿主从车展上买走了80多辆法拉利轿车。

两辆豪华轿车带着12辆悍马组成的迎亲车队缓缓走在乡间的路上,每经过一个村庄就停下燃放鞭炮,路两旁站满了观看的乡亲,这是陕西一资源型企业老板为儿子娶亲。

当老板外地来的姐姐要走时,主人从衬衣口袋里掏出厚厚一叠百元钞票递给了其中一名摄影师,“再给我们合张影吧”。据知情人讲,婚礼的总体花费达到千万元之多,参加此次婚礼的一些婚庆届人士瞪着羡慕的眼神,以微笑的口气说:“这样的场景在全省历史上还没有过。”

陕西榆林一个煤老板父亲过寿,花了一麻袋的钱,凡是来祝寿行礼的人,行二百的礼他返四百给你,行三百,他返还六百,说句吉利话发一百,磕一个头给二百。

“我们要这么多的钱干啥,人活着就是为了吃喝享受。”陕北的一位煤老板请很多人去KTV唱歌,全场的酒水他包了,为了让那些陪唱的美女卖力唱歌,他把打开的啤酒瓶口都插上卷起来的100元人民币,要求哪个女的唱首歌,喝掉一瓶啤酒,就可以拿走100元小费……

煤炭资源为一部分人积累了巨额财富,同时,也有人深受“财富”变异所带来的困惑。

同类推荐
  • 白珍珠

    白珍珠

    该书是《青少年爱读的中国民间故事读本》系列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分为“等待第十朵花开”、“忘情塔”、“来生之约”、“等三辑。作者根据民间传说和自己的构思创作而成一个个青少年喜爱阅读的小故事。
  • 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

    "一本良知、追求真理、充满非凡个人勇气之书《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因为严重污染,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而这场对自然环境的杀戮背后的“元凶”,作者指出,是人类的自大和傲慢——滥用化学物质,对某些于人类“无益”的生物的灭绝行动。作者呼吁,希望人类能正视自己的错误,端正对环境的态度。本书不仅说理充分,而且引用的数据和论点十分客观详实,有极强的说服力,因此一上市就轰动美国,震惊了全世界。这本书带来了联动的环保效应,引发了全球环境保护运动。自此,“保护环境”终于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 苦于赞美

    苦于赞美

    这是作者第一本公开出版的自选诗集,收录了张执浩15年来的151篇诗作。诗人以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深刻的人生体验以及爱的情感抒发,一往情深地呼唤爱的到来,表达着“心中有美,却苦于赞美”的心痛。语言精警,诗意纯净。
  • 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本书是特别针对现代初阶宋词爱好者而编辑的宋词选本,是新时代的宋词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尤其注意对一些习焉不察的字标注正确读音,纠正长久以来的误读,对于字典和教科书里注错的读音更是简略说明了古音正读的来龙去脉。
  • 仙根的传说

    仙根的传说

    本书系永德仙根的民间故事集,其内容从四个方面:“仙根的由来”、“仙根托梦于人”、“向仙根借兵因迎战”以及和“仙根”有关的其他传说来收集民间故事。
热门推荐
  • 为了死去的活着

    为了死去的活着

    她说,美曦,我好想你......她说,请听完这个故事,在决定你该不该爱我......她说,我活着的原因,就是为了死去......
  • 邂逅复仇三公主

    邂逅复仇三公主

    [御风出品]她,本该是温室里的花朵父母却惨遭杀害,家破人亡她毅然决然踏上复仇的路……她发现想要为家人复仇的却不止她一个人。在那条复仇的路上,却遇到了犹如生命中最暖的那抹光,在仇恨与爱情前她应该如何选择?【她说过,我不怕黑夜不怕孤独就只怕余生没有你相陪.】
  • 柳永

    柳永

    暮色苍茫,群山围绕的小山村显得更加黑暗,知己鸟不停的叫着,在这黑暗的山路,两个年轻人一前一后,急急忙忙走着,在农家的夏天,这天是很容易听见各种叫声,随随便便的风吹草动都能让一个强壮的小伙吓破胆,不怕夜黑,唯恐天边还泛着丝丝白光,这给夜晚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你会在不经意间目光扫到那山与天的边界,好像那无数的树中,随时都会冒出各种鬼魅,夜晚的山显得极其高大,似乎两人早已消失在夜色中
  • 索利斯战记

    索利斯战记

    诸神陨落,真理昭示。旭日西沉,群星闪耀。一个纷乱的世界,一群热血的少年。
  • 天罡道主

    天罡道主

    七年前,陆仙的母亲在湖边洗澡时不小心怀上了他,从此陆仙不得不背负一切屈辱的活着。七年后,陆仙沦为仆人在五指山下被人种下魔种,至此踏上玄修之道。后来,陆仙明白,那个在他身上种下魔种的人其实是自己将来的天劫,而自己的父亲肯定是与自己一样拥有巫脉体质的人。
  • 驭夫成仙:上神不要跑

    驭夫成仙:上神不要跑

    “我需要你解毒!”男子霸道地抵着她的下巴,气息灼热。盛天骄心里叫苦不迭,自己一介凡人,怎么就惹上这个仙界大BOSS了!可为嘛解毒之前还得先修仙?修仙?!!行,那就修吧!可她却是极品杂灵根废材体质……这……体质是天生的,总不能怪她吧?一句话简介:有强悍变态的男主做靠山,废材也要纵横修仙界!
  • 青春是朵白莲花

    青春是朵白莲花

    从书呆子学渣到学霸的奋斗简史。谁说的美女智商低?足够的努力终究会破茧成蝶!
  • 三界宅急送

    三界宅急送

    我曾替大圣爷给观音菩萨送过一个故事。也曾陪着妖娆众生的白无常一起勾魂。更是在月圆之夜、紫禁之巅。送过皇帝一颗人头……他们称我为:快递小哥!
  • 争天时代

    争天时代

    顶级杀手叶阳穿越到了原大陆,在这里,爱与恨,火与泪交织,战火伴随的硝烟编织着战歌,他带着同伴征战光怪陆离的大陆,留下不朽的神话……
  • 口才学全书

    口才学全书

    口才学是门科学,所以我们要对口才学有一个严谨、求实的态度;口才学又是门艺术,所以我们要对其有个艺术态度和眼光。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勇敢实践,我们就一定能够练就出一个好口才。《口才学全书》是一些书本知识和他人经验的总结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