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0800000014

第14章 靠拢希特勒升任党卫队领袖

希特勒离开了兰茨贝格监狱后,立即着手重建因啤酒馆暴动失败而四分五裂的纳粹党。而希姆莱早已为希特勒在兰茨贝格监狱里炮制的那本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种族主义理论和他狂妄的叫嚣所深深地折服。

凭着择主而事的本能,希姆莱认定希特勒就是自己的新偶像。于是,当施特拉塞调往柏林并成为希特勒在德国北部的竞争对手时,希姆莱开始向希特勒靠拢。

1925年2月,希姆莱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恬不知耻地吹捧希特勒,说稍有祖国观念的德国人都信任他,把他视为能帮助德国重新占据它应有地位的那样一个人。希特勒被这位新崇拜者的信感动了,他决定要见一见这封信的作者。1925年3月12日,希姆莱敲开了希特勒的房门。同年8月,他加入了纳粹党,党证编号1345.

希特勒很喜欢希姆莱那种恭敬的态度和严守纪律的作风。对这位忠诚的新“仆人”,希特勒果然没有亏待他,不断地给他一点甜头,让他在特权阶层中的地位直线上升。

1926年,希姆莱任纳粹党上巴伐利亚-施瓦本区副领袖,后又任纳粹党全国宣传工作副领导。1927年,希姆莱任党卫队全国副领袖,其党卫队队员证号是168.面对这些令人炫目的头衔,希姆莱感到称心如意,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在希姆莱的办公室和住宅的门上,金光闪闪的哥特字母显示:希姆莱身兼三职。他既是纳粹党慕尼黑党部书记,又是党卫队全国副领袖和中央宣传工作副领导。

坚信日耳曼种族优越论的希姆莱,终于在他26岁时碰上了一个梦幻中的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日耳曼姑娘。

这个女子叫玛加丽特·波登,是西普鲁士贡歇策沃一个德国地主的女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曾经当过护士,后到柏林结婚,不久离婚。在柏林,她用她父亲给的钱开了一家小型私人诊所。

希姆莱被玛加丽特身上的那股主宰人的气质所迷醉;而她则对希姆莱关于医学的一些妄言特别是顺势疗法颇表赞同。两人一见钟情,很快便如胶似漆。

玛加丽特·波登比希姆莱大八岁,而且还是教徒、结过婚的人。希姆莱的父母对儿子所找的对象不大满意,但他们并没有横加干涉。

1928年7月3日,希姆莱同玛加丽特·波登结婚。从这一天起,这个粗俗、毫无幽默感和神经质的金发女人,主宰了希姆莱的生活。

希姆莱所担任的三个职务中,无疑以党卫队全国副领袖最为重要,因为这个组织在未来的岁月中即将决定千百万人的命运和生死。

1925年4月,根据希特勒的授意,希特勒的司机尤利乌斯·施雷克为希特勒组建了一支本部卫队,首批党卫队员只有八人。几个星期后,这支新的卫队改名为党卫队,简称为“SS”,从此,这个词成为德国人最大的梦魇。

这时的党卫队,远不如后来向人们所显示的那样强大和不可一世,它充其量不过是纳粹党内得到主子恩宠的一个“私生子”。荣耀是有的,但骨子里还是被人看不起。它所担负的任务,在纳粹党内是很不起眼的。

当希姆莱担任党卫队全国副领袖时,全国仅有队员167人。而当他小人得志,于1929年1月6日成为党卫队全国领袖时,全国队员也仅仅300余人,并且在名义上隶属于一向不把党卫队当回事的冲锋队头头管辖。

党卫队不仅兵微将寡,而且还缺乏精锐装备和应有的尊严及传统。它干的是被认为微不足道的工作,在经济上也没有得到纳粹党的任何补贴。党卫队队员还要自己掏腰包买黑夹克、筒靴,交纳党费和党卫队的队费。

更叫人恼火的是,纳粹党内存在一种普遍的偏见,人们把党卫队仅仅看做是推销党的报刊的一支队伍。

此外,这一时期的希姆莱虽已进入纳粹高层,但同戈林、戈培尔、弗立克、施佩尔这些人比起来,他还不是希特勒最亲密圈子中的成员。这也令希姆莱伤透了脑筋。

希姆莱向被他认为有用的社会各阶层频送秋波,这些阶层拥有他所需要的东西:声望、金钱和一种世代相传的统治本能。

在希姆莱不遗余力地努力下,党卫队得到了迅速地扩张。大量各阶层人士涌入党卫队,迅速改变了党卫队的社会成分和面貌。一些心存疑忌和不满的党卫队老队员把这些新人戏称为“香堇菜”。

截至1933年,“香堇菜”成员主要有以下几种人:

其一是前志愿团成员。这都是一些崇尚武力、爱好冒险的家伙。在德国历史上,可以说找不出第二个比1919年和1920年间的志愿团更为冒险、既打仗又搞政治的军人组成的乌合之众了。

其二是贵族。这是最先加入党卫队的一些知名贵族人士。紧随其后,党卫队的血管里进一步注入了贵族血液。在党卫队的花名册上,普鲁士、德意志历史上的显赫姓氏几乎无一遗漏。

贵族的加入,是希姆莱为党卫队添置的一个精致的花瓶,穿上党卫队制服的贵族在党卫队内担任了一些有名无实的高级职位。希姆莱并不要求这些显赫的成员做任何具体事情,他只是要利用这些人进行招摇撞骗。

事实证明,这对党卫队补充新人和扩大影响起了显著的作用。没过多久,党卫队便从人们心目中的“卖报小贩”变成了“精华的组织”,黑色制服也在社会上成为男性阳刚之美的象征。

继贵族之后涌入党卫队的是中等资产阶级子弟。他们中的多半都受过完整的大学教育,这些人差不多都进了海德里希主持的保安情报处。他们成了不凭感情办事的党卫队技术政治家,给法西斯专政提供了各种需要的、形式上合乎法律的公式。

这种公式巧妙、实用,除了着眼于权力之外不计其他,但又灭绝人性和无视人们一致公认的准则。

这群人的另一部分,是一些青年经济学家。他们对党卫队本身的世界观不感兴趣,而是将希姆莱的经济企业看成是一条比较保险的成名发迹的道路。

“香堇菜”还有一个重要来源,是国防军中的资产阶级军官团,他们使本已很不一致的党卫队成分更加复杂化了。农民也纷纷涌入了党卫队。这些人大多比较年轻,感到一辈子待在农村无出路,而投身党卫队谋求发迹。

喜欢别出心裁的希姆莱,似乎嫌党卫队还不够五花八门,他又给党卫队添了一个别致的大花瓶:名誉领袖。希姆莱授予有影响的公职人员、纳粹党的高级干部、社会名流以领袖头衔,并让他们有权穿相应的党卫队制服。

党卫队名誉领袖直接由全国领袖本部领导,不需值勤,但也无权发号施令。希姆莱企图利用这种名誉领袖的头衔扩大党卫队的社会基础,并以党卫队的思想来操纵这些名誉领袖。这种想法看上去荒唐,但很有用。

为把党卫队变成名副其实的近卫军,希姆莱仍在马不停蹄招兵买马,扩充势力。

希姆莱利用节日活动,同农业技术协会建立了联系,并进而由此和半保皇性质的“基夫豪塞”德国军官联合会总会结盟,使党卫队又多了一个大量退伍老兵的来源。不久,德国军官联合会总会的中央领导成员和地方分会领袖也集体加入了党卫队。

党卫队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迅速膨胀着,但希姆莱对此仍感不满。这时,他打起了冲锋队的主意。

对党卫队而言,冲锋队现在还是一个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这也使得希姆莱垂涎三尺。

党卫队此时在名义上还隶属于冲锋队,但这并不影响希姆莱的行动。在暗地里,希姆莱开始大挖冲锋队的墙角,而且颇有成效。

希姆莱的举动,引起了冲锋队的头头弗朗茨·普费维尔·冯·沙洛蒙的警惕和不满,他认为“党卫队组织是使用卑鄙手段招募人员,意在瓦解冲锋队”。

于是,在1926年年底,他签署了一项命令规定:

党卫队只许在冲锋队的领导下进行行动。

可是,得到希特勒暗中撑腰的希姆莱并不买账,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在冲锋队的后院煽风点火。

冲锋队的头头们被激怒了。其中有些人怒不可遏,他们纷纷印制匿名传单,抗议希特勒“以牺牲冲锋队来扩充平民阶级的党魁的私人卫队——党卫队”的阴险做法。党卫队同冲锋队的矛盾越演越烈。这时候,希特勒以平衡者的面目出现了。

希特勒指示,立刻结束党卫队与冲锋队的敌对状态。同时,他不无偏袒地站在了党卫队一边。1930年年底,希特勒下令:“任何冲锋队领袖均无权对党卫队发号施令。”

党卫队从此脱离冲锋队的领导,成为纳粹党的又一支独立力量。希姆莱在权力角斗场上取得了第一次重大胜利。希特勒很高兴地看到,党卫队队伍的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令他讨厌的冲锋队的影响,为此,他决定进一步为党卫队大开方便之门。希特勒指示:党卫队不要再在冲锋队内招募人员。相反,冲锋队有义务主动挑选优秀的人员输送给党卫队,其输送人数应占各地区规划中党卫队人数的半数。对冲锋队输送来的成员,党卫队有权进行严格的挑选,被认为血统不纯正即不是日耳曼人血统的,党卫队有权退回。冲锋队作为党卫队的重要来源,需再重新挑选和输送党卫队员。

党卫队的势力得到爆炸性的扩大。

最令希姆莱满意的是,党卫队不再是纳粹党内执行微不足道任务的“小弟弟”了。在希特勒1930年11月7日发布的命令中,希姆莱欣喜地注意到这样一句话:“党卫队最首要的任务是在党内执行警察职责。”

从这时起,心领神会的希姆莱便把组建一支对希特勒无限忠诚、在兵员素质上远远超过冲锋队那帮粗野武夫的部队,作为他所奋斗的目标。他知道,希特勒要他做的,就是将党卫队建成日耳曼血统部队的雏形。

纳粹实行铁血专政的利剑在这时雏形已具。从这时起,党卫队开始向情报领域进军。在希姆莱的领导下,它倾尽全力地投入了这样一种活动——侦察反希特勒分子和反党人物。

据此,希姆莱在党卫队各个地区建立起秘密侦察部门,负责监视党内外敌人的情况。

随着纳粹党在德国政治生活的日益得势,党卫队也在一天天地发展壮大。

1932年1月25日,希姆莱被任命为位于慕尼黑布里纳大街45号的纳粹党总部的安全工作负责人。

193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历史舞台上存在了14年的魏玛共和国寿终正寝,德国人14年来实行民主制度的笨拙努力的丧钟终于敲响了,纳粹在德国取得了政权。

维也纳的流浪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下士、啤酒馆政变闹剧的主角、纳粹党党魁希特勒,在德国军人和垄断巨头的支持下,以合乎宪法的方式宣誓就任德国总理。

希姆莱的权势却随着纳粹的上台而下降了。1933年,他被希特勒任命为慕尼黑警察局局长。希姆莱无法容忍这一切,他要想成为纳粹国家中真正的实权人物。

幸运的是,他命运中又有一个关键人物登场了,这就是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纳粹帝国中未来的另一个谍报巨头。

海德里希与希姆莱于1931年6月结识,希姆莱对海德里希超群的才能深为赏识,称他为“一部活的记录器,一位了解所有线路并使其始终连接通畅的有头脑的人物”,是一个“天生的情报人才”。

希姆莱当场决定,起用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由其负责党卫队情报机构的组建。

希姆莱和海德里希这对纳粹德国的“梦幻组合”从这时开始形成了。希姆莱在1931年年初,仿效德国陆军参谋本部的IC部门——主管敌情侦察的部门——在党卫队高级指导处设立的类似机构的实际工作全部交给了海德里希,而他本人仍旧担任该机构的名义领导。

1931年8月底,海德里希以未来的情报巨头身份参加了在慕尼黑褐色大厦召开的一次党卫队高级干部会议。在这次会上,海德里希指出党必须无情地清除一切间谍分子和异己分子。

1932年年初,海德里希已将他的特务机构扩大,在各区的党卫队内都先后成立了IC科。

这时的海德里希已不满足于跟几个密探和情报人员保持松散的接触了,他决定将在各地的IC部门组织起来。

1932年4月,希姆莱和海德里希将IC改名为PID,即新闻和情报处,并以此为基础,将党卫队各单位的谍报人员和密探抽调出来,直接置于海德里希领导之下,由此产生了第一个党卫队特别机构——保安处,简称SD。

这时,保安处也有了自己的办公地点——慕尼黑楚卡里大街4号的一幢大楼。

关于党卫军保安处的作用,希姆莱曾写道:

揭露一切与国家社会主义为敌的分子从而指导警察的行动,因为执法的任务只能由警察担任。

但保安处的头头们并不甘心仅仅充当盖世太保的助手这一角色。于是,他们为自己确定了相同的目标:保安情报处将成为精神警察和评判控制思想的工具。

作为党卫队特别机构的保安处,是海德里希自己控制的一个半独立机构,仿佛党卫队中的“国中之国”。

党卫队和保安处的势力在巴伐利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1933年4月1日,巴伐利亚的所有政治警察被划归希姆莱领导,希姆莱自称政治警察司令,同时,他还领导了巴伐利亚内政部的一个特别司。自此,希姆莱和海德里希又在积极筹划将这“黑色章鱼的触角”伸向德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海德里希这个能干的帮凶,教会了希姆莱如何利用党卫队去干成他想干的事。对希姆莱来说,没有比赢得希特勒的欢心、挤进希特勒身边最核心圈子更重要的事了。

希姆莱抓住了希特勒神经上最敏感的一点——安全问题。

希特勒这位德国的新主宰从上台那一天起,就有着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他对个人安全怎么也放心不下。他疑神疑鬼,好像到处都有向他逼近的影子。

于是,希特勒指令由党卫队建立一支负责保卫他的本部警卫。希姆莱立刻挑选了一个矮胖粗壮的巴伐利亚人、党卫队地区总队长约瑟夫·狄特里希担任希特勒的私人卫队长,由他负责组建工作。狄特里希纠集了120名忠心且凶悍的党卫队员,在希特勒周围布置了一道由三层岗哨组成的警戒线。这支新队伍后来被希特勒冠以“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的称呼。这就为德国第二支国防军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即后来的武装党卫队。希姆莱由此得到启发,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类似性质的“党卫队特遣队”,即后来的“政治预备队”。希姆莱的野心不断地膨胀。

同类推荐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留下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生活于充满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一生经历了科举落榜、爱情失意、怀才不遇、政敌打压等种种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高昂斗志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可贵操守,并有近万首诗作和百余首词作传诵至今,脍炙人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铁马秋风:陆游》记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催人奋进,更发人深思。阅读本书会对陆游重要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 厦门历史名人画传

    厦门历史名人画传

    本书选取百位与厦门相关的历史名人,以中国画创意为主要艺术形式,再现人物历史真实。诗书画一体刻画阐释人物气质。所撰小传文字,或随笔感性,或研究成果补白,或独家评论,给人留下启迪。每一幅画都配一首原创诗,为点睛之笔。文字内容讲究书法的诗意表达。艺术品格和学术品格相生共存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特色鲜明。
  •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从浪迹上海滩的少年,到小工头、工人纠察队长,再到中共中央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他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他曾使国民党特务闻风丧胆,被称为中共“特工王”。他的叛变险些毁灭中共中央而改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他一生只留下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让人难识真面目。他走过的歪斜足迹直到今天才被厘清。他就是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本书较为全面地记述了顾顺章从中共中央特科领导人,蜕变为中共历史上最具危险性的叛徒,最后又被国民党惨杀的一生。
  •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英国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入主唐宁街10号,打破了保守党“五连冠”的美梦。成为180多年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成为领导英国跨世纪的首相。
热门推荐
  • 龙之苍穹

    龙之苍穹

    一只吸血鬼始祖,一头五爪金龙,一面炎煌帝镜,一柄悲神剑,少年白衣翩迁,从华夏而来,仗剑迈入浊世,在这个玄黄大世界之中,笑对漫天仙佛,欲冲破天命,九死不悔,待到山河尽复,待到寰宇肃清,待到诸神皆寂,苍穹之上,修行的尽头,我辈修士,初心莫负!
  • 一妃天下

    一妃天下

    大明国,生活繁华,但是暗里却是潮水涌动。各大势力为了争夺荣华富贵、无上权力,进行着种种斗争。皇朝九五之尊,却是不明事理之人。几大家族被无辜席卷而入,成为战争之中的替罪羊。
  • 当崛起

    当崛起

    邪魔入侵,但是万族却还在争那无用的万族之王的称号看来只能靠我一个人了像我这么天才又清醒的人,我将要在万族之中崛起!!等等那位孔武有力的大哥小弟刚刚只是没睡醒胡言乱语的误会都是误会啊!
  • 末世之未来崛起

    末世之未来崛起

    末世即将到来!太阳系与圣星大陆两大位面之间的碰撞!辰星儿和搭档夜天凌两人携手穿梭在两大位面之间,努力在末世来临前不断地强大自我,并带领身边的朋友及属下们也强大起来。他们拜异界强者为师,在异界学院中学习,历练于异界险境之中,站在异界巅峰之上。为了华夏,为了地球,为了未来,崛起!
  • 帝王婿

    帝王婿

    一年之前,她深爱着他,依赖着他,幸福的怀了他的孩子,而他对她照顾的无微不至,让她觉得他的世界,或许只有她……然而当她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一场骗局的时候,他残忍的笑着,无情的将她所有的珍爱都踩在了脚下,甚至毫不留情的亲手拿掉她与他的孩子,然后翩然离去,任由她倒在血泊之中,心灰意冷,那一日,他连头都没有回……一年之后,她是冷漠的平纤公主,睿智又独立,是所有男人最为仰慕的女人,却再也不会对任何的人付出感情。当他再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却身嫁他的弟弟。他说,“你永远是属于我的……从无例外……”而她却毫不在意的与他擦肩而过,冷漠的说,“那,就让我来当这个例外……”【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主角装逼之路

    我的主角装逼之路

    二师兄第一次见大师兄的时候八岁。’新入门的弟子——印飞星,对吧?‘那一年,大师兄十二岁。’我乃逍遥门麾下弟子——东方纤云。师尊叫我带你转转山脚下的这镇子,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二师弟了,作为二师弟你一定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英雄救美的意外能让你碰上;更没有那么多行侠仗义的机会能让你捡到;至于秘籍财宝那都是主角才有命享受的。修真是条漫漫长路,在这条长路上那一天转脸就挂了。所以你一定要安安分分老实做人,活着才是硬道理,明白了吗?‘”明白了......“
  • 护花使者:女道天师

    护花使者:女道天师

    一名二流道士,偷偷下山,本是为了体验繁华都市不一样的生活,结果刚下山就被一个女孩独特的身体吸引了注意力。一连串的骇人事故,将二流道士卷入了一场惊险刺激的探索之旅。
  • 魔域魔尊

    魔域魔尊

    他,魔域魔尊转世,龙腾帝国皇子,从小被送到帝国最高机密的“影卫”生活,看重楼如何问鼎巅峰,重掌魔域,与至爱的爱恨情仇
  • TFBOYS我想我会好好爱你

    TFBOYS我想我会好好爱你

    他,是舞台上那颗耀眼的明星,她,是观众席里拿着应援灯的粉丝。一场初见,终究会引起一段倾世虐恋
  • 腹黑总裁的诱惑

    腹黑总裁的诱惑

    一个女人的插足,使得她和第一个男朋友阴差阳错的成为陌路,而后失忆的她与他相遇,原本在他看来,她像他的妹妹而已,一次再一次的巧合,有了后来的相爱。可是命运总是爱和她开玩笑,老天爷也嫉妒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