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28400000047

第47章 四、以羊喻事、喻理

羊是人类最熟悉、也最亲密的动物伙伴,在长期与羊打交道的过程中,一些“羊事”启发了人们的智慧和灵感,人们从这些“羊事”上发现了其与“人事”的契合之处,于是,很多看似平常的“羊事”就闪现出了哲理的光芒,并对人生具有了某种指导意义。比如我们前文一再谈到的羔羊之跪乳其母,这本是动物的习性使之然,可是人们从羔羊身上看到的是知孝、知礼;从羊之“执之不鸣、杀之不啼”上,人们看到了义;因羊圈破损而丢羊这么一件小事,人们总结出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这样的千古真理;羚羊挂角而眠,使文艺家们悟出了艺术的最高境界——含蓄蕴藉,不落痕迹。这些千百年所积淀下来的与羊有关的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以其凝练而又生动、形象的特点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宝库,同时也能使我们对中国之羊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羝羊触藩,进退两难

李白《留别于十一见逖裴十三游塞垣》一诗中有:“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意思是天有晴有阴,云有卷有收,吾辈也不必如羝羊触藩般总是悲叹进退无措。诗句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李白所用之“羝触藩”出自《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羝羊者,公羊也。公羊角挂在藩篱上,既不能进,也不能退。后来,人们常用“羝羊触藩”来比喻进退两难,如李白诗中所用的正是此意。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亦用到这个成语:“纣王沉吟不语,心下煎熬,似羝羊触藩,进退两难。”

羊喜抵触垣墙、藩篱,故除“羝羊触藩”外,民间还有“羊头插在篱笆内,伸首容易缩首难”的俗语,也表进退两难之意。

(二)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春秋战国时,七国争雄。楚怀王听信了张仪奸计,入秦而不返,被软禁。楚襄王继位后不思报仇,不理朝政,整天寻欢作乐、荒淫无度,且亲煙远贤,楚国国势日下,岌岌可危。良臣庄辛对此深感忧虑,多次谏言襄王,但襄王置之不理。庄辛预感楚国要大难临头,便避祸赵国。果不其然,五个月后,秦兵攻入楚国,占领了包括楚都郢在内的大片土地,楚襄王流亡在外。此时,他想起了庄辛,派人到楚国去请庄辛。《战国策·楚策四》记录了这段历史。庄辛回国后见到楚襄王时说:“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意思是说,看见兔子才放犬去追,并不算晚,丢了羊才想起修补羊圈,也不为迟。楚国虽说被秦兵侵占,但只要奋力抗击,一定能收复失地。昔日汤、武能以百里之地而昌盛,桀、纣却以天下而亡,楚国拥有千里之地,难道比不上汤、武?而桀、纣的教训也不能不吸取啊!一句“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总结了楚国的过去、现在,并点明了将来应该做的,真可谓言简而意赅。从庄辛的话可知,“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是当时的一句俗语,后固定为成语——亡羊补牢。人们用它来比喻事情出了差错时应想办法及时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

(三)大道以多歧亡羊

《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返),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杨子邻人丢了一只羊,派了很多人包括杨子的仆人去找羊。杨子很奇怪,为何丢一只羊而追者众。邻人说:歧路很多。但最后也未能找到这只羊,因为歧路之中又有歧路。后人就以“歧路亡羊”、“多歧亡羊”或“羊歧”来比喻事理复杂多变,因辨不清正确方向而误入歧途。唐陆龟蒙《幽居赋》:“豹管闲窥,羊歧忘返。”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中也有:“然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之语。

(四)羊毛出在羊身上

比喻某处所花费者,仍从某处取回。明唐顺之《公移·牌》云:“佃户饥饿,责在本田主身上。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清李渔《比目鱼·征利》:“〔净〕‘好汉从来不吃亏,借花献佛讨便宜。’〔小生〕:‘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里连用三句俗语,语言显得生动、有趣。

我们现在的某些商家很会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技巧:铺天盖地的广告将他们的产品搞得沸沸扬扬,老少皆知,而巨额广告费也是从这“老少”们口袋中掏出;眼花缭乱的有奖、让利销售可能会使极少数消费者得点便宜,而大部分消费者则得付出更多的钱来填补那被“奖”或被“让”出去的商家的利润。

(五)悬羊头卖狗肉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用好的招牌欺骗人,实际上名实不符。将羊视为好的事物的代表,这与自古以来就形成的对羊肉作为食物的喜爱之情有关。不过,这句俗语最初是“悬牛首卖马肉”。据《晏子·灵公好妇人》载,齐灵公喜欢宫女们穿着男人的衣服。孰料,齐国妇女纷纷仿效,皆穿起男人的服装来。齐灵公下令禁止,却不奏效。于是,晏子对灵公说:“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意思是您让宫内的女人穿男服,而禁止宫外的女人穿,就像将牛头挂在门外,而实际上里面卖的是马肉一样,内外不一,谁能听你的命令呢?后来“牛首”改为“羊头”,“马肉”改为“狗肉”。《续景德传灯绿·昙华禅师》:“从此卸却干戈,随分著衣吃饭,二十年来坐曲录床,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六)十羊九牧

中国有着悠久的牧羊、养羊历史,人们在长期的牧羊、养羊过程中,总结了不少好的养羊经验,同时也得到了许多有关治家、治民的启示。汉代的卜式是一位成功的养羊者,也是汉武帝朝中的台柱人物,他就曾说过:牧民如同牧羊,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古代官名中有“州牧”、“牧夫”等,就是希望一个好官能像一个好的牧人牧羊那样治民。

“十羊九牧”正是人们从牧羊中得出的有关治民的成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官吏太多,机构庞大,必然造成赋敛的繁多和沉重,给老百姓带来灾难。《隋书·杨尚希传》云:“窃见当今郡县,信多于古……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另外也指使令不一,使人无所适从。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杨令公(再思)则云必须直词,宗尚书(楚客)则云宜多隐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

(七)羊群和睦,狼不敢捉

“羊性好群”是羊在自然界繁衍生息过程中为求生存而长期形成的一条生存法则,这条法则对人也不无启发,民间有许多这样的俗谚,如“羊群和睦,狼不敢捉”、“绵羊一离群,就会被狼吃掉”、“羊顶角,狼得食”、“一只山羊被狼吃掉,十只山羊把狼吓跑”、“狼最喜欢逮离群山羊”等,这些生动、质朴的俗语、谚语就是借羊告诉人们,团结起来,力量才能强大。

(八)羊落虎口与羊质虎皮

羊是一种温驯、善良的动物,常常会成为虎、狼的美食。人们用羊与虎、狼的这种关系来比喻恶势力的凶狠、残暴,善良的被践踏、欺凌。如羊落虎口、虎入(荡)羊群、饿虎扑(擒)羊、羊入虎群等等。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窃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民间还有谚曰:“羊皮盖不住狼心肠”,意思是说狼披上善良的外衣,而其本性还是凶残的。

善良与驯服在某种情况下就是怯弱、胆小的表现,因而有些成语、俗语、谚语中,羊则是作为怯弱的象征出现的。如:“山羊见了老虎皮——望而生畏。”而“羊质虎皮”的意思是羊虽然披上虎皮,表面显得很强壮,实际上本性仍是软弱的,比喻徒有其表。汉扬雄《法言·吾子》中引《杨朱篇》曰:“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杨朱是春秋战国时魏人,他的这番话是针对当时有人居孔子之室,着孔子之衣,却没有孔子之道德品质的现象而说的,意即虚有孔子之表,而无孔子之实。《三国志·吴·王蕃传》注引《吴僇》云:“万煆既为左丞相,蕃嘲煆曰:……或出自煖谷,羊质虎皮,虚受光赫之宠,跨三九之位。”

(九)羊踏菜园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载:“有人常食菜疏,忽食羊,梦五藏神曰:‘羊踏破菜园。’”这是古人讲的一个笑话,今天听起来仍然令人捧腹。后来人们用“羊踏菜园”来戏谑因得美食而致腹疾这样的事。清韩廷锡《山中答孟韩妹书》:“二哥在山中已是长素,忽寄若干肉至,得无羊踏菜园乎?然不欲虚妹一片至情,为妹一饱食,然后复素。”

(十)百年不过羊胛熟

《新唐书·回鹘传下·骨利干》中所记“骨利干”是个奇特的地方:“骨利干,处瀚海北……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烹羊胛,熟,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后来人们用“羊胛熟”形容时间短促。欧阳修《谢观文王尚书惠西京牡丹》诗:“尔来不觉三十年,岁月才如羊胛熟。”宋陈造《书怀》:“百年羊胛熟,万事虎头痴。”“虎头”是晋书法家顾瑯之的小名,晋人称顾瑯之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岁月如流,几百年时间也不过是羊胛熟的工夫。几百年后的今天,顾瑯之的三绝仍为人们所常常谈起,好似刚发生的事一样。

同类推荐
  • 庄子一日一讲

    庄子一日一讲

    本书充分吸收和阐释了庄子关于“自由、无为、生死、智慧、养生、有用与无用”的思想,尤其是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了平实而深刻的阐述。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本了解和理解庄子思想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读本和参考读物。
  • 从日记到作文

    从日记到作文

    日记主要记录一天内发生的事或思想变化 比较随意 可以是一个主题 也可以是多个主题 甚至是没有主题的自已对自己的唠叨 结构松散 有想到哪说到哪的随便 口水话比较多。作文不一样。作文就是做文章,有固定的主题,与主题相适应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行文严谨。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本书主要回顾、研究了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在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发生过一场“中国礼仪之争”。
  • 莲花的盛宴

    莲花的盛宴

    “莲花”为“佛陀”的象征。本书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摩崖造像群为蓝本,抓住其造像“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从宗教、美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选取40龛最具代表性的石刻造像进行解读和阐释。
热门推荐
  • 腹黑小姐的逗比旅途

    腹黑小姐的逗比旅途

    一位尊贵的大小姐来到最低的大陆求生,踏上自食其力的强者旅行。女主性格腹黑逗比,吃货一枚,妖娆的外貌,白痴的内心。改写大陆生存之道,天待我不厚道,我便不待天厚道!
  • 宫院深深

    宫院深深

    前世,她嫁给了她的盖世英雄,生前最后一刻看着妹妹趴在她的床前,满眼泪水,那张俏生生的脸上写满了愧疚。嘴里不停地说,姐姐我和姐夫不是有意的。她不怨他们,只叹是命。而命却让她死而复生了……
  • 我们才是:奇葩

    我们才是:奇葩

    难到不是这样的吗?这个家伙哪里冒出来的!
  • 开辟心灵后花园

    开辟心灵后花园

    本书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介绍了如何排解压抑和烦恼,让快乐与自己常相伴。
  • 穿越之佣兵大小姐

    穿越之佣兵大小姐

    二十四世纪的天才佣兵夙玥在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灵渊大陆有楚国,楚国有南宫家,南宫家有南宫玥。南宫玥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她是一个天才。五岁测出天灵根,十岁便达到大灵师,十五岁达到灵将却在同年被废修为、灵根碎裂,从此天才变废物,荣耀变耻辱,南宫玥被逐出南宫家。废物,是吗,当夙玥变为南宫玥,且看废物再变天才。
  • 缘来还有你

    缘来还有你

    以前,一个人的承诺,因为年轻,就以为真的会相伴一生。后来,另一个人的承诺,代替了之前的承诺,也成为曾经期许的一生。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魔魂圣帝

    魔魂圣帝

    魔魂还要背负你多久……魔性缠身无尽的折磨,不想被你操控。无尽的痛苦,不想与世为敌。无尽的孤独,站在巅峰却如此的冷寂。……你已经死去,本就该消失。现在,魔龙的主人是我。或成魔、或成圣,我自己选择。
  • 捉鬼笔记

    捉鬼笔记

    师傅说过,干我们这一行的,常年走南闯北遇到点鬼怪的事是正常的,从小跟着师傅到最后,师傅被暗中诅咒害死,这一切罪责都堆在了林峰身上。林峰从小经历鬼怪,鬼灵,鬼尸,鬼使,一步步成长起来,最后,同门师兄弟变成仇人,从小玩到大的师妹成为自己的敌人。这一切都是诅咒的安排。为鬼唱戏,我们不知道唱了多少。林峰一步步成长为捉鬼道长。
  • 凤步为谋

    凤步为谋

    飘摇乱世,群雄逐鹿,有人舍身成霸业,有人持剑向屠刀,一局棋,一杯酒,是争雄天下,还是醉卧红颜?“玄觐,在你心里,这天下永远最重!”“原来玄公子还是觉得歆儿这步棋,下在我这里有些可惜了啊!”“虽身处异营,可我始终引你为知己。”“去找他吧,他在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