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28400000033

第33章 二、羊与服饰文化

古史传说中国先民是从“不织不衣”(《列子·汤问》)发展到“而衣皮苇”(《白虎通》卷一)的,这其实也是人类服饰发展的历史。也就是说,兽皮和树叶是人类最早用以御寒和蔽体的材料。据考古资料,距今约2万年左右的北京山顶洞人已开始用骨针缝制皮衣、苇衣。羊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其毛与皮为先民们遮挡了不少的风霜雨雪。

(一)羔裘如濡,洵直且候

古时人们以羊皮等兽皮做御寒遮体的材料时,只是将羊皮经过简单的鞣制处理即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要求的提高,人们开始选择那些柔软光润的兽皮作为衣冠饰物。当然,这样的兽皮并不是可以直接穿着,也需要精细的加工。裘就是用非常好的兽皮再经多道工序处理后制成的皮衣。羊裘,特别是羔裘自古就是非常贵重的衣着。

周时有专门负责百工生产各种裘皮制品的官员——司裘,据《周围礼·天官·司裘》,其职责之一是“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关于“大裘”,郑玄注引郑司农语曰:“大裘,黑羔裘,服之祀天,示质。”周天子穿黑羔裘祭天,可见羔裘之非同一般。同时,“大裘”还被视为天子的“吉服”。《周礼·春官·司服》云:“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恐怕没有哪种皮裘能有如此高的等级。

羔裘的名贵华美还可从《诗经》中多篇以“羔羊”或“羔裘”为主要内容的诗中得知。

《诗·召南·羔羊》云:

羔羊之皮,素丝五倖。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恥。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羔裘在古代被用做朝服。《埤雅·羔》:“羔性群而不党,又皆跪乳,象礼其德,宜施于朝,故古者以为朝服。”这是从人们赋予羊身上的象征意义出发而得出的以羔裘为朝服的原因,衣羔裘而常思羔之美德。不过羔裘本身的润洁柔美也应是古时以之为朝服的原因,《召南·羔羊》正是赞美了羔裘的美,借羔裘之素洁褒奖士大夫“自公退食”,即退朝后回家吃饭而不吃“会议餐”、“招待餐”的廉洁美德。美服美德,表里如一,因此,士大夫们的脚步也就“委蛇委蛇”即悠闲自得了。这正如宋朱熹《诗集传》所评述的:“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后世以“素丝羔羊”喻正直廉洁的官吏,实际上就是借羔裘之美喻德行之美。

《诗·郑风·羔裘》与《召南·羔羊》所用手法很相似,诗人抓住“羔裘”这一特定事物,通过对其柔顺、润泽的赞美,借以表现郑国大夫的美德、气节:

羔裘如濡,洵直且候。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羔裘润泽而华丽,毛长且柔真是美,而穿羔裘的那个人,舍命为国终不渝;羔裘因饰豹皮更感风,羔裘光艳照人,三道镶饰也闪亮,而穿羔裘的那个人也具有羔裘般美好的品德。

《唐风》与《桧风》中也各有一首以羔裘作喻、起兴的诗。《唐风·羔裘》中“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羔裘豹裒,自我人究究”是以镶有豹皮的羔裘的美,反衬穿羔裘之人的无德,“居居”、“究究”据《尔雅》乃“恶也”。《桧风·羔裘》则以羔裘起兴,表达女子思念所爱之人的心情。其中的“羔裘如膏,日出有曜”也是对羔裘的赞美之辞:羔裘如凝脂般柔润,而当太阳出来时,羔裘又闪着金色的光芒。

这四首诗皆以赞美羔裘起兴、入题、作喻,这并不是巧合。若没有以羔裘为美好、珍贵之物的共识,是不会有四篇之多的诗如此写的。这四首诗同时也告诉我们,周代兽皮的鞣制、加工处理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制成的裘皮衣物的确是精美华贵,所以诗人们用了那么多具体、形象的词汇盛赞羔裘。

春秋战国时,羊裘、羔裘仍是比较贵重的服饰。《越绝书》卷二云:“蔡昭公南朝楚,被羊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囊瓦即楚昭王,昭王求而昭公不与,皆因爱之。由此可知,这种羊裘绝非一般的羊皮制成,而是某种特殊羊种的产品。

因为羔裘如此华美鲜亮,炫人瞻视,所以,参加吊唁、葬礼等仪式时穿着就显得不合时宜,《论语》中有:“羔裘玄冠不以吊。”吊主哀不以美为敬。而这也告诉我们,春秋时代,羔裘的制作继承并发展了西周的制裘技术,仍然是精美无比的。

裘皮生产自古以来就被视为重要的财源,其价值大大超过丝麻织品。《史记·货殖列传》指出:“狐傑裘千皮,羔羊裘千石”,几乎相当于“千乘之家”的财富。在有些地区,羔皮贵于貂鼠之皮。《松漠纪闻》载:“妇人以羔皮帽为饰,至值十数千,敌三大羊之价,不贵貂鼠,以其见日及火,则剥落无色也。”

这些制裘的高值毛皮主要产于我国北方以养羊及狩猎为主的地方。《史记·匈奴列传》说:“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在北方地区,皮革、旃裘是人们主要的服饰材料。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等地是优质羊皮、羔皮的生产地。如青海贵德县的“贵德黑紫羔羊”、甘肃岷县的“岷县黑裘皮羊”均以所产的黑色二毛裘皮而著称。贵德黑紫羔羊的二毛皮是羔羊出生后25-60日龄宰剥的毛皮,具有毛色黑、光泽悦目、花案美观、保暖性强等特点。岷县黑羔皮羊的二毛皮以冬羔裘皮质量最好,具有裘皮毛股呈花穗,皮板较薄等特点。陕西渭南、咸阳等地的同羊则以产“珍珠皮”而驰名。同羊的羔皮在清初曾作为对皇室的贡品,其特点是颜色洁白,毛股珍珠样卷曲,花案美观。宁夏贺兰山麓所产的滩羊裘皮是我国羊裘之冠。清乾隆二十年《银川小志》记载:“宁夏各州,俱产羊皮,灵州出长毛麦傚,狐皮也随处多产。”长毛麦傚是当时人们对滩羊花穗的形象称呼。清乾隆四十五年编写的《宁夏府志》将“香山之羊皮”列为宁夏的四大特产之一。到了清末,滩羊裘皮更为人们所青睐。《甘肃新通志》云:“裘,宁夏特佳。”《朔方道志》载:“裘,羊皮狐皮皆可作裘,而洪广(贺兰山东麓、宁夏贺兰县与平罗县交界处)的羊皮最佳,俗称滩皮。”将滩羊裘皮与狐裘皮相提并论,足见滩羊皮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滩羊皮中又以二毛皮为最佳,二毛皮是淮羊皮的主要产品,为羔羊1月龄左右时宰剥的毛皮。毛色洁白,毛长而呈波浪形弯曲,形成串字花、软大花等美丽的花穗,毛皮轻盈柔软,保暖性极好。制成的裘皮衣服长期穿着而毛股不松散。

在皇室、贵族们享受着羔裘的轻暖、华美之时,一般的生产劳动者只能以低廉的羊皮作为御寒的材料。因为那些珍贵的皮裘往往成为贡品或为富豪之人所用,普通人是很难买得起的。如女真人富者秋冬以貂鼠、狐貉或羔皮为裘,贫者则以羊皮等兽皮乃至鱼蛇之皮为衫,老羊皮制作的袍袄是北方牧民最常见的衣着。如蒙古牧民一年大半时间所穿的蒙古皮袍就是把生绵羊皮用乳酸加以鞣制、毛皮朝外缝制而成的。纳西族的民族服装“七星披肩”也叫“彩色的羊皮披肩”,是用羊皮制成的。羌族男女皆穿羊皮褂子,羊皮是他们主要的服饰材料。

(二)金羊毛

古希腊神话中有著名的“伊阿宋盗取金羊毛”的故事:忒萨利亚国王珀利阿斯为了阻止侄子伊阿宋争位,叫他到科尔喀斯觅取金羊毛。伊阿宋得天后赫拉相助来到目的地,历经艰险终于取得金羊毛。羊毛而冠之以“金”,可见原始时代人们对羊毛价值的认识。几千年后的今天,羊毛仍然被称为“金羊毛”——纤维黄金、“软黄金”,这是当今人们对羊毛、羊绒的评价。目前羊毛、羊绒制品风靡世界,纯羊毛标志代表着服装的质量、档次,而穿戴一件羊毛、羊绒服饰,人也备感自信、有精神,因为其质地的确非其他服饰材料可比。就中国来说,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北京的“雪莲”等品牌的羊绒服饰妇孺皆知,在国际市场上也是风头正健。因此,说羊毛、羊绒贵比黄金是不为过的。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丝、麻纺织大国。而在丝麻纺织盛行的时候,羊毛纺织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北方少数民族来说,羊毛织品更有其实用性。

羊毛纺织在我国开始的也是很早的。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曾发现一根夹杂在毛织品中的羊毛,经鉴定为山羊绒。西周继承了商的毛织技术,草原地带发现了相当于西周时的毛织物,有的是用羊毛、狗毛合股织成;有的是用纯羊毛为原料织成线,染成黄褐色,织出颜色相当的条纹毛布。青海省都兰县战国或汉朝以前的遗址上出土了用绵羊毛、牦牛毛织成的毛布、毛带、毛线等毛织物。

周时已有了用羊毛织物做的衣服——毳衣。“毳”者,《说文》曰:“毳,兽细毛也。”朱骏声通训定声:“毳,《字林》:‘毳,羊细毛也。”’《诗·王风·大车》中“毳衣如喫”、“毳衣如愒”,形容贵族的衣服如苇、如玉般鲜亮。而这里的“毳衣”即是用羊毛织物所做的衣服,甚至天子祭祀时也穿毳衣,毳衣是天子的吉服。《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四望山川则毳冕。”

比较粗的羊毛织品称为“褐”。《诗·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其注曰:“许子衣褐,以毳织之。”“褐”为贫贱者之服。

古时人们用羊毛织成的、用以制衣、帽的织物还有:

海西布: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乌丸等评传》引《魏略·大秦国》:“有织成细布,言用水羊毳,名海西布”。海西乃我国西方诸国。

绒: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凡绵羊剪毛,粗者为毡,细者为绒。”

氆氇:《正字通·毛部》:“氆氇,西番羊戎毛织者。”红色氆氇称“霞揹”。

羊绒潞绸:以羊绒掺丝织成,多产于潞州即今山西蓆漳河流域,故称。

利用羊毛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毡毯,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艺产品。特别是地毯,相沿发展至今,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周礼·天官》有“掌皮”一职:“掌皮掌秋敛皮,冬敛革,春献之,遂以式法颁皮革于百工。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毳”为羊细毛,是制作毡毯的好原料。《齐民要术·养羊》中有“作毡法”:“春毛、秋毛中半和用,秋毛紧强,春毛软弱,是以须杂。三月桃花时,毡第一。凡作毡,不须厚大,唯紧薄均调乃佳耳。二年敷卧,小觉垢黑,以九月十月卖作靴毡。”可见毡是一种民间较为普遍的寝褥和垫物,还可以将旧毡充毡鞋的材料。毡更是牧区作为帐幕的必需材料,所谓“穹庐为室兮毡为墙”。西汉桓宽《盐铁论·论功》中说匈奴穹庐“织柳为室,毡席为盖。”毡也可做成毡帽,古羌人戴之,后流传到全国。《说郛三种》卷十“焜帽”条云:“《实录》曰:本羌人之首服,以羊毛为之,谓之毡帽。至秦汉,中华竟服之。”而“大花毡”是羌族妇女的盛服。《御览》卷七〇八引《广志》:“羌女人披大华(花)毡以为盛服。”

羊毛毡现在仍是许多北方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民间有专做毛毡的毡匠,东乡族有民谚曰:“毡匠三件宝,弹弓、竹帘、沙柳条”;并有擀毡的民歌:“沙柳条伴的是长弹弓,竹帘上铺上羊毛哩;心里头喜来欢欢地干,擀一条雪白的毛毡呢。”

如果说毡是普通劳动者生活中的实用品,那么毯就是为古时皇室、贵族、富豪们所享受的奢侈品。早在秦汉时,古人已编织出有图案花纹的毛毯、地毯,即文琺。汉桓宽《盐铁论·力耕》云:“采旃文琺,充于内府。”当然也是贵族家中才有。《后汉书·祭祀志》载:皇帝祭祀老子时,“文琺为坛,饰淳金琯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好一幅豪华、气派的祭祀场面。以畜牧业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织毯自古享有盛名。《西京杂记》载:“规地以琺宾氍毹。”“琺宾”是西域古国名,以产毯而出名。“氍毹”与“琺”都是羊毛毯。《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能刺韦,作文绣,织甦痠。”其注引《尔雅》曰:“甦痠,硿也。”时至今日,有一千多年织毯历史的新疆、青海、西藏等地的地毯、挂毯、壁毯、卧毯等仍是国内一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很高声誉,每年有大量出口到国外。

同类推荐
  •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本书介绍了中国一些主要文化名城、文化名镇的历史渊源,以及鲜为人知的文化底蕴。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分为“老字号”、招幌以及市井生活三个部分。北京的老字号标志,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早期的民族商业文化、关系密切。在繁华的东四、西单、鼓楼、前门、大栅栏等处,店铺林立,各种商业字号比比皆是。许多店铺的名称、牌匾,文化品位之高,是其他城市很难比拟的。很多创业人都颇费心思,一心想给自己买卖图个好名字,这预示着生意成功的一半。
  • 中外名著导读

    中外名著导读

    《中外名著导读(彩图版)》遴选了古今中外近百部优秀作品结成集子。虽然《中外名著导读(彩图版)》是一部导读书,但我们仍然力图为读者打造一个立体的、彩色的、极具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中国古人云:“文为道之饰,道为文之本。”文学名著作为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凝聚着作家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
  • 品三国中的女人

    品三国中的女人

    从历史沉淀里寻找女人,也从历史文化长流里创造女人。通过这些与男人在一起的女人,展示社会百态和价值取向,为了与《三国演义》里的种种男人步调一致,就此将原有史书上的人物和文化人物改造了、嬗递了,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言语,由政治人格渗合道德人格,此种打造了的三国文化女人,颇有伦理色彩,诸如诸葛亮妻相夫教子,徐庶母、姜叙母爱憎分明,曹操卞夫人的贤惠、简朴、孙权长女(大虎)的阴险、刻毒,几都为传统文化圈里妇女的多元模式。它也是三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另类。
热门推荐
  • TFBOYS爱在初夏

    TFBOYS爱在初夏

    因为一次上学,让他(她)们走到一起,一次一次的遇见,一次一次的吵闹,成了一对对情侣,反派的女生会弄出什么手段?他(她)们会怎么样?第一次爱上一个人,第一次和一个人那么亲密,第一次体会心痛的滋味,第一次不得不被迫与他分手(分开)的无奈…………
  • 红妆谣

    红妆谣

    跃马扬疆北,柔情越岐地。扩疆千里,横尸万计。红颜不让须眉,披荆斩棘,血染腥红。江流石不转,一夕风云变,覆手定乾坤!
  • 不做你的宠:大神的爱要不起

    不做你的宠:大神的爱要不起

    这是一场追逐与被追逐的游戏,这是一场被动而又顺其自然的剧情,到底是真正的阴差阳错?还是他人的别有用心?----------------“我认为最难规划的是人生,最难掌握的是人心”“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不相信。不相信命,不相信鬼神,不相信男的人的花言巧语。”“有人告诉我,一切都是注定的,来到这个世界是注定的,遇见一个人是注定的,甚至走在转角擦肩而过也是注定的。”“我不信命,不信鬼神,却偏偏来到了一个让我不得不信的异世界。没想到也随了潮流,过了一把穿越的瘾。”“然而,我并不打算跟任何人提起,我想回去,回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本书内容包括:孙子《导读》、今注今译评点《孙子》、《孙子》战例集释,结合古今中外的战争实例解读《孙子兵法》。
  • 池见月

    池见月

    千年一现的九妖神星集气遇上了三百六十年一回的应天时?这是盘古开天至今也未曾出现的奇象啊!这天下不知又有什么事要发生了。莫非是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间是管理出来的

    时间是管理出来的

    本书内容包括时问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快点燃你的火箭追赶时效、管理时间有原则、做个会利用时间的“巧媳妇”、别让自己忙得像陀螺、借它山之石攻己山之玉。
  • 皇天有负

    皇天有负

    母亲是王府的一名小妾,从小就受尽三位姐姐的欺负和凌辱,终于,离开了王府,本以为从此太平,殊不知却因为茶花会上的一个意外,再次卷入那无休止的争斗中,为她,三个世上最尊贵的人反目成仇,一次次的失去每个爱她的人,她何去何从。
  • 和多由也一起游火影

    和多由也一起游火影

    这是一部黑化系的火影,与蛇共舞,和晓为伴,甚至不惜要毁灭木业,也必须完成师傅临终前的遗愿。
  • 直到最后的微笑

    直到最后的微笑

    男主没原则到爱上大反派?女主是个白痴加碧池?所有角色都亦正亦邪,中二到可爱?没有法律,没有束缚,只为自己心中的正义而战?没错!这部超有个性、笑到抽筋、哭到抽搐的原创二次元作品就是《奇幻侣途》系列啦!未知的世界,全新的侣程,打造中国最有争议最长篇的二次元小说,探险家协会的伙伴们是对还是错?你心中的正义又到底是什么?在理智和感性之间你又会如何选择?关注《奇幻侣途》系列,开启一场爱的旅程,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创造出一种美好又永不停歇的梦!本人爱神丶飘飞,活多久,更多久!为心中探险家协会的伙伴们,至死方休!
  • 琢玉

    琢玉

    天地造物,数以万计。诸神临世,天威昭彰。古神遗迹浮出水面,失落法诀再现世间,上古神器璀璨耀眼,血雨腥风再难平息。造化弄人,他的轨迹,竟与多年前的浩劫出奇得相似。挚爱心有所属,恩师寂寂逝去,兄弟被逼入魔,世人冷嘲热讽。放眼九州,举目无亲,举世皆敌!玉不琢,不成器。看主角如何在逆境中坚忍不拔,战胜自我,上演一段热血澎湃、感人肺腑剑侠故事。本文古风浓郁,古韵盎然,言辞清新,感情细腻,催人奋进。是一篇倾力于文字雕琢的古典中国风轻玄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