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9200000012

第12章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2)

自80年代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以来,东乡县委、县政府认真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成了邢家梁、东大坡、奴拉坡等十几处重点造林工程。值得一提的是,自1984年开始,县直机关55个单位的近千名干部职工,坚持每年春季在东大坡植树造林一个星期,至今,东大坡治理面积达3703亩,成活林木40.7万株,从前的荒山秃岭,如今已是郁郁葱葱。1998年,东大坡被辟为县级东山森林公园,已有两家客商投资开发,建起了“长寿山庄”和“云华度假村”,有力地促进了东乡县旅游事业的发展。1999年,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又开始在奴拉坡义务植树造林。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东乡以平均每年70万株左右的速度进行。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植树造林活动的带动下,全县广大农村群众的植树造林活动也蓬勃开展。那勒寺乡营造了青年林,唐汪乡营造了“三八”妇女林,龙泉乡杨家村退休老干部马如苍带领家人连续8年坚持植树造林,栽植树木1.2万多株,办起了“绿色银行”。在坚持经济林与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并举的同时,全县重点抓了以果粮间作和规模种植为主的经济林建设。80年代以来,东乡县先后规划建设了唐汪大接杏、河滩桃梨、那勒寺川早酥梨、北部花椒和南部酸巴梨五大经济林基地。其中,唐汪大接杏基地和河滩桃梨基地已形成规模,其余三大基地正在建设,已初见成效。唐汪大接杏基地始建于1988年,目前,基地面积达1.04万亩,14.7万株,年产量1400吨,产值210万元;河滩桃梨基地始建于1985年,目前,基地面积有1.44万亩,40.58万株,年产果1900吨,经济收入95万元;那勒寺川早酥梨基地始建于1989年,目前已初具规模。全县早酥梨面积发展到4.106万亩,结果面积2.86万亩,年产早酥梨2850吨,年产值142.5万元;北部花椒基地也始建于1989年,以河滩乡为重点,逐年向北部干旱山区扩大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全县花椒栽植面积2.3万亩,167.5万株,已挂果0.8万亩,58.5万株,年产量25吨,年收入250万元;南部酸巴梨基地始建于1993年,在南部百和、关卜等二阴山区重点发展,目前已初见成效。全县累计栽植酸巴梨1.3万亩,47.6万株。在搞好全民植树造林及经济林基地建设的同时,东乡县还狠抓了育苗和“三防”建设。自198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狠抓育苗建设,解决苗木短缺,当作发展林业的基础来抓,大大增强了林业发展后劲。全县坚持以个人育苗为主,个人、集体、国营一齐上的原则,动员群众拿出好地,投入财力和人力,积极育苗,为全县的造林规划和退耕还林计划打好基础。截至1999年底,全县累计培育各类苗木3720亩,其中经济林苗木1400亩。各类苗木的培育,为东乡县林业的大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在全力搞好植树造林工作的同时,着力加强“三防”,巩固造林成果,坚持“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一是制定林木管护公约和制度,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依法加强林木管护,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实行限额采伐,严禁滥砍乱伐;二是落实预防措施,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三是认真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和苗木检疫,1999年共防治各类森林病虫害0.7万亩(次);四是搞好技术指导,提高林业科技含量。农林部门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分片包干,从灌水、施肥、修剪等各个环节搞好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新技术,提高成活率和效益。

3.畜牧业方面,主要抓了科技兴牧、规模养殖扣畜禽防检三个方面的工作。

科技兴牧方面,一是普及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全县坚持以青贮氨化为重点,加工调制为先导,人工种植、牧草改革为基础,不断提高现有饲草饲料资源的利用率,为畜牧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强化良种推广。大家畜以黄牛改良为主,应用牛冻精输配技术改良本地牛,取得可喜成绩,历年累计黄牛冻精授配达1.23万头,产活杂种牛0.68万头。目前,杂交改良牛已发展到2.18万头,占牛存栏数的85%;绵羊改良1975年-1980年引进滩羊3577只,1987年-1989年引进高山细毛羊9979只,1990年-1991年引进小尾寒羊约6000只,经过20多年的繁殖改良,全县绵羊实现了良种化。同时,加强北部小尾寒羊扶贫繁育基地建设,经过饲料加工、科学饲养及技术的推广应用,稳定了存栏。三是大面积推广暖棚养畜,大力普及“种、棚、料、管、防”五配套技术。规模养殖是农本型畜牧向集约型畜牧迈进的起步,因此,在抓好千家万户养殖的基础上,鼓励能人办场,采取群众自筹、国家扶持、组织群众入股联营、吸引外资办场等形式筹建规模养殖场。随着畜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东乡县制定了南牛、北羊的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了山区饲养繁殖,川塬区育肥,城镇检疫、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格局。到1999年底,全县规模养殖场发展到24个,规模养殖户发展到5988户。规模养殖方面,大面积推广暖棚养畜,开展了小额信贷暖棚养畜工作,注重各项实用技术的配套服务,暖棚养畜户发展到4188户,有力地促进了规模养殖的更快发展。畜禽防检方面,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的活动,加大检疫、监督检查等依法治牧力度。二是按照“因病设防、突出重点、科学免疫、综合防治”的原则,对全县3个牛羊定点屠宰点(锁南、龙原、河滩)的两瘟防疫密度达到95%以上。同时,对全县14个大小活畜交易市场基本上都开展了产地检疫,做到先检疫后上市,有效地防止了畜禽传染病的远距离传播。

(第二节 扶贫攻坚成绩显着)

一、扶贫成就

东乡县地处甘肃中部高寒干旱山区,境内干旱缺水的问题十分突出,十年九旱,灾害频繁。加之自然、地理、历史、传统等因素制约,全县经济落后,群众生活极端贫困。198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人均占有粮、人均纯收入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在陇中20个干旱贫困县中位列倒数第一,贫困面高达95%。所谓“陇中苦瘠甲天下,东乡苦瘠甲陇中”即是对东乡县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

1983年,东乡县被列为甘肃中部“两西”建设干旱贫困县。17年来,通过“两西”扶贫项目建设和措施的落实,以及全面实施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确保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东乡县扶贫开发成效显着,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贫困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截至1999年底,全县农业产值达到7189.85万元,同口径比1982年的1672万元增长88.7%;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8810万元,比1982年翻了十番;粮食总产量46496.51吨,比1982年的32727吨增长42%;人均占有粮186.7公斤,比1982年的175.5公斤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776.7元,比1982年的46.5元增长15.7倍;贫困人口由1994年的16万人下降到1999年底的3.253万人;人均纯收入200元以下的贫困面由1982年的95%下降到1993年底的17.3%,人均纯收入300元以下的贫困面由1994年初的52.8%下降到1999年底的13.06%,分别下降77.7个和39.74个百分点。

17年中,国家下拨大量资金,花大力气解决群众温饱,扶贫资金来源由“两西专项”1块增加到“两西专项”、“财政发展资金”、“以工代赈”、“两州一地基金”、“信贷扶贫专项”、“新增财政”等6块,总规模逐年有所增加。先后投入扶贫资金20583万元,其中,前10年年均489万元,后7年年均2240万元。依托项目建设,实施扶贫攻坚。1999年底,全县累计有16个乡、189个村整体实现基本解决温饱,分别占全县总乡数和总村数的64%和82.5%,累计有18.6万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

二、扶贫措施

17年扶贫攻坚中,东乡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立足县情、因地制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扶贫开发工作。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东乡县贫困的根源是缺水,所以扶贫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解决水的问题。对此,历届县委、县政府长抓不懈,先后完成了唐汪皇渠、达板灌渠的改扩建,王家水库的修建、新建,配套中小电灌站30座。17年中,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5万亩,新增保灌面积2.26万亩;治理小流域面积35.2平方公里;兴修水平梯田16.8万亩,年增产粮食336万公斤;认真实施“121”雨水集流和集雨节灌工程;新建了龙泉和那勒寺2座35千伏变电所,改造了祁家、科妥、锁南3座35千伏变电所,架设35千伏线路43.9公里,6千伏-10千伏线路213.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电,改善和解决了22个乡、129个村、2.6万户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困难;建成装机6400千瓦的老虎嘴发电厂,年产值达到520万元,解决了150人就业;新建锁南、董岭、北岭大湾头、高山砂克坪、车家湾等高扬程人饮工程5处。并以财政拨款、群众集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形式,通过人饮工程延伸,建成小高抽33处,开挖水窖、涝池、水池等,累计解决了12.17万人、12.7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使北部最干旱山区群众饮水条件有了明显改善。1999年初,为了解决以北部13个干旱山区乡为主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东乡县又启动了人饮“渴望工程”,计划实施3个主体工程和7个人饮延伸工程,通过扩大“121”,雨水集流和发放抗旱水箱等措施,基本解决了全县80%村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2.突出产业开发,努力增加群众收入。

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农林牧产业基地。自1987年始,共引进小尾寒羊4500只,在北部山区建成了小尾寒羊基地,存栏达4万只,年收入12130万元以上;建成唐汪川大接杏、那勒寺川早酥梨、北部山区和库区沿岸花椒3大经济林基地,面积达9万亩,年收入900多万元;川区高效农业初具规模,塑料大棚种植面积600多亩,推广日光温室265亩,亩收入达到5000元-10000元;山区配合小额信贷的实施,发展暖棚养畜5500户,养羊3.69万只,年增加收入200万元;每年劳务输出4万多人,年劳务收入4000万元以上。

3.依靠科技开发,提高农林牧各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建成县农牧中心楼3座,新建乡站18个,农牧繁育基地4个,林业技术推广站2个,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和推广网络。4.28万人接受了各级各类培训,实施各类科技承包项目132万亩(次)。

4.狠抓移民工作,缓解人口压力。

东乡县北部干旱特困山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资源极度贫乏,人均耕地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人畜饮水非常困难,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可谓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1983年“两西”建设开始后,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早路,水旱路都不通另找出路”和“兴河西之利,济中部之贫”的建设方针指导下,自1989年开始,东乡县北部山区群众走上了向水土资源丰富的河西走廊移民的异地扶贫开发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0年来,先后建成小金湾、古浪、疏勒河、引大灌区4个移民基地和12个移民点,累计完成移民6416户、31317人,有力地减轻了干旱山区的人口压力,缓解了人地矛盾。移民出去的群众已普遍解决温饱。

三、扶贫经验

回顾东乡县17年的扶贫攻坚历程,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中主要的经验有:

1.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扶贫攻坚取得显着成绩的前提;因地制宜贯彻“两西”建设方针,制定适合县情的发展路子和办法是扶贫攻坚取得显着成绩的根本保证。

东乡县是我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东乡族又是甘肃省特有的3个少数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东乡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扶持东乡族人民脱贫致富。198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东乡县被列为“三西”建设的甘肃中部干旱贫困县之一。东乡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年停止破坏、五年解决温饱、两年巩固提高”的前十年建设规划和“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水旱路都不通另找出路”的建设方针,确定了“强化基础、狠抓基地、兴办工业、开发劳务、控制人口、加快移民、振兴教育、发展科技”的经济发展基本思路,提出了“八五期间基本解决温饱,使全县90%以上的农民在正常年景下吃饱饭,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柴烧,有路走,到2000年稳定解决温饱,向脱贫致富迈进”的奋斗目标。17年来,东乡县紧紧围绕发展路子,制定了适宜不同时期的具体规划、措施和办法。期间,国务院“三西”办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多次亲临东乡检查指导,给予关心和支持。正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因地制宜贯彻“两西”建设方针,制定适合县情的发展路子和办法,东乡县的扶贫攻坚才取得了显着成绩。

2.坚持不懈地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农电、人饮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扶贫攻坚取得显着成绩的重要基础。

东乡县根据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有水资源的地方抓住水利、电力建设不放松,对干旱山区的旱作农业抓住水平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不放松,改变干旱山区的生态环境发展林业、畜牧业不放松。只有将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贯穿扶贫攻坚工作的始终,稳定解决温饱才有希望。

3.依靠科技开发,提高农林牧各业的科技含量,是扶贫攻坚取得显着成绩的关键。

同类推荐
  • 明末风雨

    明末风雨

    乱世明末,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会当击水,临崖千丈,烽烟亿里如云一梦百年,回及乱世明末,华夏男儿自当奋勇向前,斩破荆棘,霸绝天下茫然四顾,故园何在?亲友何觅?一路征程风万里,故土只在云梦中唯有奋勇向前,杀出一条荆棘之路。对内,扫灭群雄,还天下以太平。对外,开疆辟土,开万世之基业。壮我炎黄之魂魄,延我汉家之衣冠,扬我华夏之威仪,续我中华之盛世。十年风雨磨一剑,一剑光寒照九州。九州狼烟遍云空,云空血雨泪长流。
  • 逐鹿末年

    逐鹿末年

    所有的故事都从董卓进京开始。黑暗之后,汉失其鹿,天下逐之……诸侯混战,猛将对决,谋士过招,刺客暗行。谁又能杀死谁?
  • 慈恩雁塔趣闻

    慈恩雁塔趣闻

    本书编辑了大慈恩寺的轶闻趣事,包括《念母建寺》、《偷渡五烽》、《沙漠失水》、《太宗雄略》、《雁塔由来》等。
  • 四兄弟闯东汉

    四兄弟闯东汉

    “我靠,咱们居然穿越到了东汉末年,怎么办呢?”徐浩然惊讶地说。“没关系,凭咱们的智慧害怕在这乱世不能出人头地吗?”王宸阳自信道。说完还瞟了瞟旁边的郭文超和张桓……
  •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的书名“追昔抚今”并不是通常说的“抚今追昔”的笔误。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复兴的基础是五千年的辉煌。复兴人人有责,这就要求人人懂历史、爱历史。遗憾的是,如今有的中国人,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还说:“都什么年代了!”“追昔抚今”这个书名,把“追昔”换到前面,有意突出“追昔”,是友情提醒,更是郑重呼吁:“追昔抚今”还有一层意思,便是从“追昔”入手,把落脚点实实在在地放在“抚今”,强调昔为今用,不致读史写史沦为空谈。具体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合乎逻辑而不牵强附会地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时代前进中释放正能量。
热门推荐
  • 烽火江山

    烽火江山

    我最讨厌的,便是听人家讲出‘天意’二字,似乎世上的一切苦难,有了这两个字便有了解释,所以一切便不用去争,皆由长生天做主,可长生天能救的,又有几人呢?这世上能救自己的,就只有自己。——薛瑶事到如今,我还是想知道,你到底有没有真心爱过我,哪怕只有一点点,我要听你亲口说。——沈天河我们才是一样的人,一样心狠手辣,一样为目的不折手段,这世上,谁比我们更相配?——赵子恒九国混战后,燕国亡国公主薛瑶,立志要带着千军万马踏平卫国,却意外与卫国丞相之弟沈天河扯出一段情缘,楚国公子恒,对年少好友颇有好感,却在得知她是燕国公主后,心中有了另外的盘算……
  • 绝爱后宫:我知帝王心

    绝爱后宫:我知帝王心

    自十二岁起,我便知道我的人生一大半时光将注定在深宫中度过。十七岁的二皇子梓川被册封为太子。立储前,明媚的午后,梓川绽开和煦笑容说出那句每次见面都会说的话时,我并没有如每次那般嬉笑闹过,而是红透了一张脸,鼓起勇气轻轻“嗯”了一声,很快带着丫头跑开。“芫妹妹,等你长大了,嫁给我做王妃可好?”谁料事与愿违,梓川中毒而亡,我发誓找出暗害他之人。待五皇子梓逸登基,我与之并肩……
  • 风起云涌呆萌傻妃

    风起云涌呆萌傻妃

    一朝穿越,原本冰山变萝莉?双重性格?萝莉只是伪装,冷!冷!冷!看女主用卖萌打造幸福人生and一片天下
  • 豪门隐婚萌傻甜妻腹黑sir

    豪门隐婚萌傻甜妻腹黑sir

    请大家多多支持,我就是酸味冰淇淋。我一定会每周有更新!~
  • 彝族土司家的管家婆

    彝族土司家的管家婆

    彝族土司的女佣人,后成为管家婆。分别设计惩办打死她侄女丈夫的两个凶手。为给她侄女和广大彝族妇女报仇雪恨,设法用草药毒死土司。在地下党的影响下,参加宣传、发动众,带领彝族同胞和反动势力作各种斗争。她被国民党区长偷去审,上千彝族同胞大闹五台坡、场面十分壮观。把侄女许配给受伤而被老百姓保护下来的红军战士,并且和红军战士一起配合边纵,围剿国民党保安团。并协助解放军剿灭土匪,挽救新生的区政府。解放后分别当上乡长、县妇女主任、副县长,为了维护众,不畏惧强势,不怕丢乌纱帽。在众受灾缺粮时,身为工作组长的她,与众一起共度难关,并和众一道跟县委书记巧斗,场面十分精彩。
  • 盘古传说之逆天

    盘古传说之逆天

    一次偶然遇险,盘古发现自己正身处于一个逆天的阴谋当中,而自己只是一颗种子。且看盘古如何活命,如何修炼,如何逆天。盘古灭世,只为斩断世间邪恶。待到开天辟地,重铸人间,恶性尽去,只留善性。
  • 武道圣主

    武道圣主

    普通少年秦枫,修至武圣,却被暗算,重生后发现死亡成迷,妻子亦不知所踪。一跃风云突变起,看我逆转生死意。武道至极,便是圣主无敌,何惧阴谋哉?
  • 异世之猎神者

    异世之猎神者

    一位可怜生化改造人在执行一次任务的时候意外穿越到了异界,拥有纳米虫改造后的身体,和植入脑中的智能芯片,开启了自己在异世界的传奇人生,魔兽?众神?秩序?命运?全部都要被主角踩在脚下
  • 我的竹马之王俊凯

    我的竹马之王俊凯

    一位迷糊少女,一位帅气俊朗男孩,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敬请期待吧!
  • 我在蜀山修仙

    我在蜀山修仙

    若若没想到的是,只是在看新闻是无意中看到的一款游戏,不仅把初恋陪进去了就算了,重点是还是自己单方面的暗恋,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