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4400000006

第6章 中国同盟会时期

20世纪初,在国内和海外,除了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一些革命者也先后在各地创立了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机构,从事反清活动。这些革命组织各自为政,宣传革命,也进行了一些反清的军事活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反思革命组织的问题。1904年冬,他与留学德国、比利时、法国的学生商谈创立组织,决定不再以兴中会为样板,而是准备创立新的组织。终于在1905年,在日本东京与全国各地留日学生共同创立了中国同盟会,希望以全国的力量推翻清朝的统治。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一、同盟会组织的萌芽与创立

中国同盟会虽然正式成立于日本东京,但同盟会这个新型革命组织发轫于欧洲,而且与在欧洲留学的湖北学生有着很大的关系。

清朝末年,湖北地区派出的留学生人数很多,这些学生在海外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主张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想法在武汉学生中影响很大,一些中坚分子如贺之才、朱和中、史青、曹亚伯、魏宸组、胡秉柯等人的作为让湖北官方非常头痛。湖北督抚为了远离这些心向革命的学生,在1903年冬天,派遣他们分赴东、西洋留学。朱和中被派往德国,贺之才、史青、魏宸组、胡秉柯等被派往比利时。之后,陆续派往德、法、比等国的湖北籍留学生达一百多人。

1904年冬,贺之才、朱和中先后得到消息,知道孙中山在英国,欲前往比利时,但是由于缺乏旅费,无法成行。贺之才等人召集同学为孙中山凑足旅费,在比利时得到4000法郎,在德国有2000马克,在法国有1000法郎,汇给在英国的孙中山。孙中山得到旅费之后,即前往比利时。孙中山抵达比利时后,与史青、贺之才、魏宸组、朱和中等人争论革命的群众基础是依靠会党还是学生知识分子和新军,讨论了三天,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孙中山因此当众提议成立革命团体,得到了贺之才等人的赞同。于是,由孙中山主持,众人先后宣誓成立革命团体,称为“革命党”,其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当时组织名称没有确定,只是通称“革命党”。直到1905年6月东京同盟会成立之后,德国、法国和比利时三地的革命组织才开始使用“同盟会”的名义,陆续宣誓加盟的人有三十多人。

欧洲革命组织成立之后,首先要发展成员,壮大队伍。孙中山由朱和中陪同前往德国,由朱和中介绍,发展了刘家佺等5人。在法国,由陈宽沅介绍,发展了唐豸等5人。东京同盟会成立之后,在欧洲的一些留学生、商人开始陆续加盟当地同盟会组织,如留学法国的农科毕业生李煜瀛加入同盟会;曹亚伯、吴敬恒从英国到法国加入同盟会;在法国的商人张静江也加入同盟会。欧洲同盟会鉴于“王发科事件”,预先设立了过渡机构——公民党,以便考察加入同盟会的人员。“王发科事件”发生于1905年,当时宣誓的王发科、王相楚二人反悔,到法国孙中山住处盗走入会盟誓书并向清朝官吏告发,差一点酿成大祸。因此,欧洲同盟会在东京中国同盟会设立之后,决定设立这个过渡机构,加入公民党的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公民党主要党员是四川、湖北籍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这些公民党员也都转入了同盟会。

湖北学生参与孙中山在欧洲建立的革命组织,这与孙中山之前的联络对象是不同的。兴中会时期,孙中山主要联络华侨和会党;这次确定留学生为主体,这是孙中山联络对象的一次大的转变:一是跳出了原来主要联络海外广东人的圈子,二是联络对象改为留学生和学界知识分子。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孙中山脱离兴中会建立新的革命组织的开始。因此,欧洲同盟会的成立也标志着孙中山革命路线的重大变化,即由以会党武装起义为中心转向知识分子和发动新军。从这个意义上说,同盟会是从欧洲开始的。

另一方面,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使得国内人心思变。维新派也主张派遣留学生赴日,向日本学习。从1896年起,中国开始有学生赴日留学。到1900年之后,清朝谕令各地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国内形成留日高潮,官费、自费学生每年赴日数量惊人。到1905至1906年前后达到最高点,在日留学生大约有2万人。一些留日学生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心向革命,在日本组织了一些革命团体。而孙中山陆续在日本居住7年,与留学生也有不少接触。孙中山还曾经设立东京军事学校,培训留学生。

1905年8月中旬,孙中山自欧洲回到日本横滨,各省留日学生前往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黄兴、冯自由、张继、宋教仁等与孙中山商讨联合各省革命团体成立全国性的革命组织事宜,决定于8月下旬在东京赤阪区虎之门黑龙会会所召开成立大会。与会者有孙中山、黄兴、张继、陈天华、冯自由、宋教仁、马君武、梁慕光、汪兆铭、吴春旸、程家柽、黎勇锡、胡毅生、朱少穆、朱炳麟等五十余人。除甘肃省没有代表之外,各省人士均有代表出席。会议为新团体定名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提议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同意。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也得到众人同意。在会上当众举行了入盟仪式。会议推举马君武、陈天华、宋教仁、汪兆铭起草同盟会章程。中国同盟会在赤阪区召开第二次会议,有三百多人参加,会议首先通过会章,其次选举干事。黄兴为庶务部部长,评议部议长为汪精卫,各省会员选出一人作为本省会长,主持本省留学生入盟事务。

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首先是在国内和海外发展组织。他们拟在国内设立东、南、西、北、中五个支部,在海外设立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同盟会成立之后,孙中山着手派人成立国内外分会。9月,派遣冯自由、李自重到香港、澳门、广州等地组织分会。

同盟会为了宣传革命的主张并与立宪派论战,决定创办一份机关杂志。经过筹备之后,同盟会将报纸定名为《民报》,于1905年10月21日在日本东京出版发行。孙中山在报纸上刊发发刊词,文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并解释了其内涵。陈天华、汪精卫、胡汉民、宋教仁、章炳麟、刘光汉、黄侃等人先后担任撰稿人。1906年6月,因“《苏报》案”入狱的章炳麟出狱,自上海抵达日本东京,出任《民报》总编辑。

二、同盟会在香港的建立

20世纪初,香港虽然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由于香港与广东接壤,在晚清革命中具有独特的位置。孙中山等革命者一直把香港作为重要的基地,许多重要的活动都在这里策划。

东京中国同盟会成立之时,拟在国内设立东、南、西、北、中五个支部。其中,南方支部设在香港,下辖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四省。孙中山非常重视在香港发展同盟会组织,1905年9月,孙中山派遣冯自由、李自重到香港、澳门和广州等地组织同盟会分支机构。冯自由等人到达香港之后,随即与陈少白联系改组兴中会为同盟会的事宜。先后加入同盟会的有陈少白、李纪堂、容星桥、邓荫南、郑贯公、黄世仲等十多人。大家公推陈少白为会长,郑贯公为庶务,冯自由为书记,黄世仲为交际,会所设在《中国日报》社长室。1906年,《中国日报》改组,陈少白辞去香港同盟会会长职务,由冯自由接任。1908年正月,香港同盟会改选,冯自由继续任会长,黄世仲为庶务,谢心准为书记。1910年,冯自由改任温哥华《大汉日报》记者,辞去香港同盟会会长一职,由谢英伯出任会长,潘达贤、陈自觉等人为干事。1911年夏,谢英伯离开香港赴檀香山,由陈逸川代理。由于事务繁杂,中国同盟会决定另外成立南方支部,负责西南各省军事。1909年秋,同盟会南方支部成立,胡汉民为支部长,汪精卫为书记,林直勉为会计。南方支部与香港分会开始划分职权,西南各省党务军务由支部主管,香港分会主要管理地方党务。

香港同盟会成立之后,首要的任务是出版报纸杂志,宣传革命思想,鼓吹民族主义。香港同盟会继续把原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作为自己的机关报。1906年8月,《中国日报》改组,冯自由出任社长兼总编辑,报社迁址于上环德辅道201号。1910年,南方支部接办《中国日报》,由李以衡任报社司理。后李以衡辞职,由李萁出任。5月,卢信出任《中国日报》社长。9月,广州光复之后,报社迁往广州。1910年秋,谢英伯、潘达微等人将在1905年于广州创办的早已停刊的《时事画报》在香港重新发刊出版,继续鼓吹民族主义。

香港同盟会成立之后积极发展会员,扩大组织。1907年是同盟会会务发展迅速的一年,分会派人分赴各地招徕会员,香港、广州入会人员达到数百人之多。1908年,发展新会员黄伯淑、谢英伯等数百人。到1909年,在香港、广州先后发展新会员陈逸川、潘达微等两千多人。而国内的一些革命者,也到香港登记加入同盟会,1909年,有陈景华、黄咏白、陈铁君、胡少翰等人入会。

香港临近广东,是革命者往来南洋、日本、欧美的必经之地,香港同盟会负责招待安置他们来港住宿。1906年,接待往来于南洋、日本、欧美各地的革命者,如黄兴、胡毅生等数十人。他们还在香港宝庆坊、坚道、兰桂坊、湾仔进教围、摩礼臣山道等处设立招待所,作为招待革命党人来港住宿之处。1908年又在皇后大道马伯良四楼增加招待所,安置来港会员。由于香港的特殊地位,一些在内地发动起义失败的将士也会逃往香港,或是被遣送到香港。1907年7月防城之役、10月广西镇南关之役、1908年2月钦州马杜山之役、3月云南河口之役的失败将士退入越南,被法国殖民当局驱逐出境,分别遣送到新加坡、香港等地。香港接收了黎仲实等人,他们分别住在报社和招待所。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失败之后,数百人逃往香港,由南方支部负责抚助费和遣散费等。

由于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革命者往往把香港作为策划在内地起义和实施暗杀的基地。1907年正月潮州城之役,4月饶平黄冈之役,4月惠州七女湖之役,9月惠州、汕尾之役的准备工作都是在香港做的;1907年,防城起义所用弹药是在香港秘密购买,运送到越南海防的;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也是由倪映典等在香港组织策划的。1910年10月,孙中山在南洋槟榔屿召集会议,商议在广州再次发动起义。随后,各省及海外革命者纷纷来到香港。到1911年2月,到达香港者已经有数百人,于是南方支部组织革命军统筹部作为指挥机关,以黄兴为部长,赵声为副部长。而后海外各地筹款陆续寄达香港,他们遂于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发动起义。革命者也在香港策划暗杀清朝官吏的行动,如1911年闰六月,陈敬岳、林冠慈轰炸广东提督李准;9月,周之贞、李沛基谋划轰炸广州将军凤山。

香港是孙中山革命筹款的重要基地,在港的许多华商不惜倾家荡产,资助革命。如李纪堂是香港《中国日报》的主要股东,出巨资资助《中国日报》的出版发行,为孙中山的革命行动先后捐出200多万元。

三、同盟会在东南亚的发展

东南亚是华侨的主要居住地,东南亚华侨人数占了海外华侨的大多数,他们主要来自广东、福建、海南、广西、云南等地,从事经商、务工等职业。孙中山一直把东南亚作为发展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多次亲自到东南亚各地活动,并且在同盟会成立之后派遣人员到东南亚发展革命组织,设立了新加坡、越南、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暹罗和菲律宾等同盟会分会组织。孙中山为了配合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发动武装起义的需要,起初将东南亚同盟会的中心放在越南。1908年,由于形势的变化,东南亚同盟会的领导中心移到新加坡,设立了同盟会南洋支部,1909年又移到槟榔屿,并在那里召开了著名的“庇能会议”,策划了广州黄花岗起义。东南亚各地华侨不仅积极参加同盟会,踊跃捐款,而且还积极派人参加国内的军事起义,一些华侨也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越南同盟会

越南是孙中山开展革命事业的重点地区。1900年6月,孙中山第一次抵达越南。当时孙中山想争取法国越南当局对其革命事业的支持,但法国政府指示越南当局不能支持孙中山,法国驻西贡总督韬美(Paul Doumer)只派助手约见了孙中山。此后,孙中山几次到达越南活动。

(1)西贡堤岸同盟会。

越南南部的华商,主要是福建、广东人。西贡堤岸是越南当时的经济中心,在这里生活的华侨有49000人,占当地人口的50%以上。1905年10月,孙中山与黎仲实、胡毅生、邓慕韩等人自日本到越南西贡。商人李晓初、李卓峰、刘易初、黄景南等人招待了孙中山一行,并当即成立同盟会分会,以刘易初为会长,李卓峰为副会长,将美荻街304号刘易初的昌记行作为通信机关。之后,由于同盟会分会的活动被法国殖民当局发觉,于是他们把“同盟会分会”改名为“讲学社”。随着会员不断增多,分别设立了胞怀堂、卫生社、中兴社。辛亥之后,改为兴仁社,统辖南圻各埠其他分社。主持会务工作的人开始为刘易初,之后是颜太恨,再是黄景南。同时,又在各处成立分支机构,这些机构是美荻启明社、沙沥笃黄社、芹苴尚志社、永隆振明社、槟椥同侨社。广州“三·二九”起义失败后,胡汉民到越南主持党务工作,在胡汉民的指挥下,西贡堤岸的五大阅书报社联合起来,组成兴仁社,由丘福祥任社长,黄景南为名誉社长兼总财政,黄复黄为总监督,何侣侠为主盟人。

(2)河内同盟会、海防同盟会。

越南临近广西、云南,良好的地理优势,使得孙中山决定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组织会党武装起义。1907年春,孙中山在河内甘必达街61号设立同盟会机关,随即把河内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分会。先后加入者为杨寿彭、黄隆生、吴梓生、张奂池、甄吉廷、王和顺等数百人。之后不久,在海防也设立了分会,海防分会设立于台湾街32号万新楼,以刘岐山为会长,甄璧、林焕廷、陈耿夫等为干事。

(3)永隆同盟会。

西贡同盟会成立之后,在永隆设立商号的黎其玉前往加盟,他又介绍惠康入会。回到永隆之后,他们决定发起成立分会,以黎其玉的均兴号楼为办事机关。他们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先后加入的有黄慕肃、梁汉昌、黎培墀等10人,之后加入者逐渐增多。胡仁甫、关芝谱、胡凤坡、梁萼廷、黄洛泉、叶柏生、曾紫云等在永隆组织开智书报社。经过黎其玉、惠康等人的协商,书报社与同盟分会合并,同盟分会会员增加较多。1910年6月,推选胡凤坡为正社长,正式定名为永隆振明社。振明社成立之后,有陆续加入者,人数已达60多人。

越南各地的同盟会成立之后,除了积极吸收会员、扩大组织,他们还积极为革命事业捐助巨额资金,支持国内的军事起义等活动。1905年,孙中山到越南西贡募集革命经费,印制“中华民国政府债券”,号召华侨同盟会员积极认购。广大华侨认购一个晚上就有12000元。1907年至1908年,孙中山准备在广西、云南发动起义,到西贡筹集军饷,广大华侨也是踊跃捐款,一晚就筹集到35000元。孙中山在广西、云南举行起义使用资金20万元,越南华侨的捐助占其中的一半。到1911年夏天,永隆振明社决定每月的初二、十六为会员大会之期,专为筹措资金,资助祖国革命党人筹划革命工作。1911年3月黄花岗起义之后,王和顺到永隆筹款,会员都踊跃捐款。

越南同盟会还积极派会员赴国内参与军事起义。如孙中山等人在广西、云南发动起义之时,越南华侨积极参与。其中镇南关起义中,越南华侨有300多人参加,20多人牺牲,60多人负伤;在钦廉起义中,越南同盟会200多华侨会员参加了战斗;辛亥三月广州起义,华侨有31人牺牲,越南华侨就有16人。武昌起义之后,许多会员纷纷回到国内为革命效力,如黎其玉任北江民军统领;黄慕肃、刘章、何荣高回国后,加入同盟模范军,而何荣高又在军事讲习所肄业。

越南华侨利用良好的地理优势,为革命军秘密从香港等地运送弹药。如1907年10月,为准备镇南关以及1908年3月的河口之役,孙中山向法国商行购买枪支弹药,经费不足,是由华侨商人杨寿彭、梁秋等负责提供担保,拿到钱购买到起义所用枪支弹药的。1908年3月,黄兴在越南边境进攻钦州的弹药是在香港采购后,雇轮船秘密运送到海防,交给刘岐山接收的。

越南华侨因为违反了殖民当局不准他们从事政治活动的禁令,有十多人被殖民当局遣送或驱逐出境。如华侨黄隆生因为河口之役运送米粮到前线;杨寿彭、刘岐山、甄吉延等人,或因为运送武器,或接济粮食,或是参与募集经费,或是直接参与起义,被法国殖民当局陆续驱逐出境,转赴香港。

2.新加坡同盟会与南洋支部

新加坡处于东西交通的要道,自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占领新加坡之后,新加坡迅速成为东南亚的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到1901年,新加坡华侨人口已有16万多。受到国内的影响,当地华侨陈楚楠、张永福、林义顺等人于1904年春天就创办了《图南日报》,以宣传革命。孙中山看到他们发行的报纸,盛赞他们的主张,并与他们建立了联系。1906年4月6日,孙中山抵达新加坡,受到陈楚楠、张永福、林义顺等人的欢迎。随即孙中山与陈楚楠、张永福等人商议在新加坡设立同盟会分会。首次加入者有陈楚楠、张永福、林义顺、李竹痴、尤列、黄耀廷、林镜秋、许子麟、萧百川、留鸿石、蒋玉田、吴业琛、何心田、林航苇等14人,会议选举陈楚楠为会长,张永福为副会长,许子麟为会计,林义顺为交际。以后陆续加入的有丘焕文、何德如、沈联芳、黄乃裳、许雪秋等400余人。

1908年秋,由于英属、荷属各地陆续成立分会以及通信处有上百个之数,于是孙中山设立南洋支部统辖各地分会以及通信处,以胡汉民为支部长,订立支部章程十六条以及通信办法三条。胡汉民另制定“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章程”和“新洲同志分帮原因及办法”,将新加坡同盟会会员按地域分成潮、广、福、客四帮,琼附入潮帮,肇附入广帮,各帮会员可以随意参加其他帮举行的会议。1911年,潮帮主盟人是潘兆鹏、郭渊谷、刘任臣;广帮主盟人是黄耀廷、何心田、卢韦航;福帮主盟人是许子麟、周献瑞;客帮主盟人是叶耀庭、杨伯文、邱醒虎。1909年,新加坡同盟会改选,张永福为会长,陈梦桃为副会长,沈联芳负责财政,林义顺负责外交;1911年,新加坡同盟会再次改选,张永福仍为会长,陆秋露为副会长,陈先进负责财政,林义顺负责外交。到1911年,新加坡同盟会有400多会员。

新加坡同盟会成立之后,为了与保皇派在南洋地区论战,宣传革命,遂决定设立自己的机关报。1907年春,陈楚楠向各地会员招股,重组党报《中兴日报》,作为分会的机关报。1907年7月13日,报纸出版刊行,在东京、河内、香港、西贡、檀香山、旧金山以及南洋其他地区设立代理发行机构。“首任正经理林义顺,副经理肖百川,正编辑何虞颂,而汪兆铭、胡汉民、居觉生、林广尘、黄克强为义务编辑。次任正经理为邓慕韩,正编辑有陶成章、方瑞麟、田桐、胡伯骧、王斧、林希侠、何德如、张西林。”《中兴日报》与维新派的《总汇报》展开了笔战。1907年和1908年,《中兴日报》销售量达4000多份。1909年,由于资金不继,负债累累,屡次招股成效不大,到1910年春,《中兴日报》停刊。1909年,新加坡同盟会会员周之贞、谢心准等人又创办了《星洲晨报》,与《中兴日报》并驾齐驱,宣传革命。1911年夏,同盟会会员黄吉宸、卢耀堂又筹资刊行《南侨日报》,宣传革命,“出版后数月,武昌义师****,侨胞多根据是报所传播之消息为趋向云。”

新加坡同盟会还发展书报社以宣传革命活动。如1908年,何心田等人设立开明演说书报社。1911年春,赵钓溪等人又成立了同德书报社,此外还有星洲书报社、同文书报社及公益书报社等。

新加坡同盟会还派人到国内发展同盟会组织,如派黄乃裳赴厦门担任主盟人,黄蕴珊回到厦门在警察中开展活动。

新加坡同盟会还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国内的革命活动。1907年,革命党人在广东饶平黄冈发动起义,新加坡同盟会会员先后捐款达3万元。汪精卫谋炸摄政王载沣失败之后,新加坡同盟会会员捐款数千元营救。镇南关、河口起义失败之后,600名革命党人被法国殖民当局遣送至新加坡,同盟会设法招待收容,招股开办中兴石山公司安置起义人员,还介绍他们到槟榔屿、吉隆坡、吡叻、文岛等地的厂矿、农场就业。1910年10月,黄兴、赵声、胡汉民在槟榔屿谒见孙中山,商讨募集资金在广州起义之事,各埠华侨踊跃捐款。胡汉民、邓泽如到新加坡召集党员开会,参加会议的有沈联芳、卢礼明、李孝章、陆秋露、周之贞等百余人,总共捐款3000多元,其中沈联芳捐款最多,有1000元。武昌起义之后,广东、福建先后响应。新加坡同盟会会员发起筹办广东救济保安捐,推举罗卓甫为总理,廖正兴为副总理,沈联芳、陈楚楠、张永福等为干事,总计筹款20多万元。之后,又成立发起福建救济保安捐,推举陈嘉庚为总理,陈顺善为副总理,陈先进、张永福、陈楚楠等为干事,筹款20多万元。

新加坡同盟会还积极派遣人员参加国内的军事行动。1906年,孙中山委任许雪秋为中华民国东军都督。许雪秋于当年冬天自新加坡返回潮州,会同余既成等人于1907年发动饶平黄冈起义。1907年5月,会员邓子瑜发动了惠州七女湖起义。1911年3月,广州黄花岗起义,新加坡同盟会会员李炳辉、李文楷、黄鹤鸣、杜凤书、周华、劳培、罗干等人牺牲,被安葬在黄花岗。

3.马来亚同盟会

新加坡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继续推动在马来半岛建立革命组织。1906年7月17日,孙中山带领陈楚楠、林义顺、黄乃裳、李竹痴等人从新加坡到马来亚的芙蓉(Seremban)。8月,孙中山一行到达吉隆坡。孙中山先后在吉隆坡大舞台剧院和青年益赛会做了演讲,当地华侨反应热烈。在孙中山推动下,同盟会吉隆坡分会于8月7日正式成立,孙中山主持了16位创始会员的宣誓活动,几天后,又有14人集体入会。吉隆坡分会选举陆秋泰为会长,王清为副会长。新加坡同盟会还委派陈楚楠、林义顺到槟榔屿成立同盟分会,吴世荣任槟城分会会长,黄金荣任副会长,会员有22人。1907年,怡保、芙蓉、瓜拉庇、关丹等地相继成立同盟会分会。彭亨州的关丹同盟会分会成立于1907年12月21日,首创会员12人,会长陆秋霞,副会长黄大观。除此之外,在会员不多的地方设立同盟会通信处,计有金宝、林明、太平、式叻、麻坡、沙捞越和马六甲等。由于殖民当局不准华侨从事政治活动,所以一些分会是以书报社的名义开设的。

4.印度尼西亚同盟会

印尼是东南亚华侨人数较多的地方,1908年约有华侨136万。1902年至1903年,荷属印尼地区华侨学校聘请留日学生担任教员,一些革命人士来到印尼各地的华侨学校担任教职,宣传革命。新加坡同盟会成立之后,同盟会总部在1906年、1907年先后派遣谢良牧、李柱中、李天麟、陈方度、曾连庆、梁墨庵等人到荷属印尼各地开展组织分会的工作。为了避免荷兰殖民当局的干涉,他们没有用同盟会的名义,各地分会只是以书报社名义向荷兰殖民当局立案,所设立的机构多称为“书报社”或“某某学堂”,以掩人耳目。

(1)南吧哇同盟会。

1910年,孙中山派遣李怡扶到西婆罗洲组织成立同盟会,当时荷兰殖民当局不允许华侨从事政治活动,为了避免引起荷兰殖民当局的注意,在下巴刹设立觉群书报社,附设觉群学校,宣传革命。之后,由南方支部委任林玉郎为南吧哇同盟会会长,杨魁五为主盟人。

(2)日里棉兰同盟会。

1909年,孙中山委派胡汉民到棉兰,宣传革命,加入同盟会的人非常多,因此设立了棉兰同盟会。

(3)耶嘉达同盟会支部(巴达维亚华侨书报社)。

吴伟康、李笃彬、钟莠珊等人于1907年组织了寄南社,秘密征集同志。1910年春,汪精卫来巴达维亚主盟,设立耶嘉达同盟会,吴伟康、李笃彬、钟莠珊等二十多人加入同盟会。1908年,寄南社改名为“华侨书报社”,由于参加者众多,会所几经迁移。1909年5月,李云山、邹仁辉、钟莠珊、郭德元、蓝耀庚、陈玉如六人向殖民政府立案,当年8月成立正式团体。

荷属印尼各地也陆续成立了同盟会组织,到辛亥革命爆发之前,荷属各埠同盟会:

同盟会成立之后,积极筹款接济国内革命运动。1910年10月,孙中山在槟榔屿召开会议,要求英、荷属地区捐款支持广州起义。钟莠珊、古质山、李笃彬、吴伟康、陈伯鹏、陈匀士、陈玉如、蓝耀庚、蓝铭三等分头秘密筹款。黎耀君捐款三千一百七十五盾,合五千多元,派遣刘子芬送往香港革命军统筹部。广州“三·二九”起义之后,又募集善后捐款,总共汇往香港统筹部一千五百元。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之后,又筹集到一万元,派遣吴伟康回国接洽。此外,又在八月、九月、十月总共汇给汕头二万元又五百盾以接济第四军。九月,由早达银行汇给胡汉民一万元;十月,再汇给胡汉民一万五千元;十月,汇给汉口黎元洪五千元;十一月,再汇给胡汉民一千元。1910年冬,黄兴到南洋募集广州起义资金,谢良牧、姚雨平、吴伟康、温庆武等10人分头募集军饷,在广州黄花岗起义之前募集资金三万多元。

各地同盟会成立之后还向华侨宣传革命,出版报纸宣传革命思想。如耶嘉达同盟会支部成立之后,由白萍洲组织出版《华铎报》,每周出版一次,之后改为三日刊,由钟公认、廖嗣、钟兰任编辑。他们还动员华侨参加国内革命,如1911年,日里棉兰当地华侨很多人回国参加了广州黄花岗起义;南吧哇同盟会派遣杨壬满回国参加革命敢死队。

(4)帝文同盟会。

帝文岛是荷兰与葡萄牙两个国家的殖民地,此地居住华侨不在少数。受到国内思潮的影响,帝文华侨也组织同盟会分会,由于政治环境恶劣,同盟会组织处于秘密状态。最早加入的有杨维新、黄叔鬯、李子觐等人。1911年3月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林激真、徐演群二人抵达帝文。帝文华侨推举黎孟兰为主盟人,当时加入的有数百人。帝文同盟会在当年夏天成立,选举赖泽春为正会长、李寿堂为副会长、赖心畹为正财长、黎季鸿为副财长、赖日三为正总务、李子觐为副总务、李荣年为正交际、黎仁宗为副交际、黎少鸿为正书记、余均仁为副书记;谢巫、巫迪阶、黎观林等8人为评议员。帝文华侨为了避开殖民当局干涉,学习其他地方的办法,创立觉群书报社,作为宣传革命的机关;所有职员都由同盟会会员兼任。帝文同盟会成立之后,首要工作就是在辛亥三月广州起义之后募集军饷,募集到一万元左右,派遣赖锡如、李子觐、梁达山作为解款专员,当时广州已经光复,呈交胡汉民。

5.缅甸仰光同盟会

到1911年,缅甸华侨约有12万人。20世纪初期,缅甸华侨居住最多的地方是仰光,大约有8000人,以福建漳泉地区人居多,广东人次之。

1908年3月,同盟会总部委派王群到缅甸仰光发展同盟会,当地华侨徐赞周、陈仲赫、陈钟灵率先加入,之后,陈守礼、张源、陈国章等十余人也加入同盟会。他们在仰光大贺胥园召开了第一次成立大会。由于华侨中反对者众多,成立3个月之内,仅仅发展会员37人。广西河口起义失败将领黄子和、杜韩甫逃到缅甸,他们与徐赞周商议设立机关报,宣传革命,得到巨商陈玉著、张永福、陈金在、曾广庇等人的资助。8月,他们刊发《光华日报》,主笔为云南人杨秋帆和湖北人居正。报纸出版之后,受到华侨的欢迎,他们纷纷加入同盟会,会员迅速增加至400余人。为了避免引起殖民当局的注意,同盟会开始定名为演说社,后改称觉民书报社,会务工作开始发展起来。1908年秋,孙中山派遣汪精卫、吴应培二人赴缅甸开展会务工作。11月20日,在仰光召开干事选举大会,公推庄银安为正会长,卢喜福为副会长,陈财春主持财政,沈继昌为会计,陈振川为庶务,林铁汉为书记。缅甸同盟会自1908年3月成立之后到辛亥年止,实际发给会员底号共2343人。

大会之后几个月,同盟分会又派遣居正、陈仲赫二人到缅甸各埠开展创办分会的工作,并指派了各埠热心党员作为主盟人,前后共成立24处。当时由于殖民当局不断干涉和清朝官吏干扰的原因,多不敢公开声称是同盟会,对外称为书报社。

缅甸同盟会成立之后,首要任务就是出版报纸杂志,宣传革命思想。他们先是设立了机关报《光华日报》,宣传革命思想。这份报纸是由会员庄银安、徐赞周等8人集资缅币8000多盾创立的,庄银安为经理,陈仲赫为副经理,杨秋帆、居正为主笔。由于触怒了清廷驻仰光领事萧永熙,萧永熙强迫股东停止营业,报社为保皇会间接购买。同盟会为此召开全体会员大会,募集复兴股本,一个晚上就筹得13000多元,于1908年11月15日创办第二《光华日报》,陈仲赫、黄水田、陈汉平等人先后担任经理,居正、吕志伊二人担任主笔,与保皇会报纸展开笔战。1909年夏,清廷以《光华日报》宣扬无政府主义,要求英国缅甸总督驱逐居正、陈汉平二人出境,庄银安等人被迫出走槟榔屿,《光华日报》第二次停刊。庄银安在槟榔屿与陈新政、黄金庆、徐洋溢等人筹措资金,于1909年10月1日在槟榔屿举办第三《光华日报》,聘请四川人即《东京鹃声》杂志记者雷昭性(铁崖)为主笔,但1个月之后又被迫停刊。1910年2月,吕志伊、陈钟灵、徐赞周、李海国、魏声亩、陈震川、丘思道等人着手兴创办新的报纸,改名为《进化报》,陈钟灵任经理,吕志伊任主笔。由于保皇会勾结地方警察破坏,该报在8个月之后停刊。之后徐赞周联络张永福、杨子贞、曾上苑等人另外设立《缅甸公报》,宣传革命。

缅甸同盟会成立之后,筹款支持国内的军事活动是一项重要任务。他们虽然因为筹款支持《光华日报》而资金紧张,但他们还是积极筹集资金给予支持。如1908年11月,汪精卫回新加坡,庄银安等为他筹款2800元。1909年春,因为广西河口起义逃往南洋的将士生活困难,胡汉民到缅甸筹措路费,庄银安等又资助2000元。1911年3月,广州黄花岗之役时,缅甸同盟会资助起义资金以及给予杨秋帆、居正、吕志伊、陈仲赫、黄兴、李雁南、郑坤等人往来云南、广东的旅费为数很多。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之后,11月初,刁安仁、张文光举兵占领腾越,随即发电报要求缅甸同盟会会员资助军饷,缅甸分会随即筹集巨资资助。

缅甸同盟会成立之后,联络云南边境土司举行起义是一项重要任务,如1909年10月,他们联系云南干崖土司刁安仁在蒙化、顺宁、永昌、蒙自、腾越、大理、龙陵等地运作起义之事。缅甸同盟会也派人赴国内直接参加军事起义,如1911年3月广州黄花岗起义人员中,就有缅甸仰光同盟会员两人,一是李群,号雁南,死在广州,葬于黄花岗;一是郑坤,受伤后获救。

6.暹罗(泰国)同盟会

到1910年,暹罗(泰国)有华侨约80万人。华侨中有不少不满清廷腐败,关心国内事务的人士,他们通过出版报纸表达自己的声音,《华暹日报》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华暹日报》由华侨萧佛成、陈景华、沈荇思等人创办于暹罗首都,分为汉字和暹罗文两种文字。报纸出版一年之后逐渐主张革命。1905年冬,《华暹日报》与香港《中国日报》建立联系,侨商赞成革命之人如王杏洲、陈美堂、何少祷、陈载之、朱广利、马兴顺、梁挺英等都是当地侨商中的有名人物。1908年,孙中山偕同胡汉民、胡毅生、何克夫等到暹罗,侨商在中华会馆开会欢迎孙中山一行。其后,因为暹罗政府干预,孙中山主张秘密设立同盟分会,当地华侨踊跃入会,加入者为沈荇思、萧佛成、陈景华、陈载之等二十余人。众人推举萧佛成为会长,陈景华为书记,沈荇思为会计,胡毅生、卢仲琳二人主持《华暹日报》。第二年加入的有陈绎如、洪正修、洪亮修、魏紫笙等数十人。暹罗革命党人组织了振兴书报社,以郑玉山为社长,与保皇派展开斗争。之后,叶定仕继任社长,温醒民、林德彰、李继群、陈子瑾、卢锦生、黄仕林等二十余人出任评议员,钟俊卿为总干事。

7.菲律宾同盟会

菲律宾华侨以福建华侨占大多数。到1903年,在菲律宾的华侨约有41035人。保皇派先后于1899年和1906年两次在马尼拉建立组织,在华侨中有一定的影响。革命派也在菲律宾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革命的力量逐渐有所发展。1909年,革命者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建立了书报社。1911年春,同盟会香港南方支部派遣香港《中国日报》经理、同盟会会员阳江人李萁到马尼拉,与郑汉祺、欧阳鸿钧、郑杰、黄汉杰、李棠、李雄一起成立了同盟会小吕宋分会,郑汉祺当选为会长。郑汉祺毕业于香港雅丽士医院,福建人,与孙中山是同学,主张民族主义,是菲律宾华侨中的名人;欧阳鸿钧(洪军),香山人,党名叶音;郑杰,香山人;黄汉杰,新宁人;李棠(汉胜),新宁人;李雄(侠樵),新宁人。菲律宾同盟会成立之后,出版《公理日报》,将其作为机关报,郑汉祺为经理,吴宗明为编辑。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消息传到菲律宾,广大华侨非常热心,倾囊相助,踊跃捐款,到1911年11月18日,汇给革命军政府77000比索,之后从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又募得30000比索。菲律宾华侨还积极回国参加国内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革命的人达到900人。

四、同盟会在北美洲的建立和发展

鸦片战争后,以淘金热为契机,中国南方地区民众到北美谋生者众多,在北美各地生活的华侨约有30万人。美国旧金山和加拿大温哥华等地是华侨聚居的主要地方。孙中山也试图在北美各地发展革命组织,但直到1907年之后,才开始派人发展同盟会组织,先后设立美东同盟会、美中同盟会、三藩市同盟会(旧金山同盟会)、加拿大同盟会,其中三藩市同盟会总会就是美洲支部,负责统辖美洲各地分会。檀香山在19世纪末期被美国吞并,因此,把它归入北美洲地区。檀香山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的工作并不顺利,直到1910年才改组为同盟会。

1.美国同盟会

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之后,革命派曾经设法到美国开设分会。但由于美国入境管理严格,对华侨限制较多,革命派难以赴美发展。加上当时维新派的势力强盛,革命党人在美国华侨社会中建立同盟会的愿望迟迟未能实现。1907年,在香港加入同盟会的美国华侨李是男因事返回美国旧金山,开始在美国发展同盟会的势力。由于保皇派势力比较大,发展同盟会组织的成效不大。到1909年夏、秋之间,李是男仅联络了温雄飞、黄芸苏、黄杰廷、黄伯耀、许炯藜等人发起成立少年学社。

1909年春,孙中山策划的粤、桂、滇三省军事行动相继失败,在南洋筹集资金已经比较困难,决定开辟新的区域募集资金。9月,孙中山到达美国纽约。在纽约,孙中山得到洪门黄溪记的迎接,曾经写信给香港冯自由的赵公璧也持冯自由介绍函前来拜见,并向孙中山介绍了陈永惠等人。孙中山于是决定立即在纽约设立美东同盟会,初期会员有黄溪记(号佩泉)、赵公璧、钟性初、陈永惠、吴朝晋、唐麟经、吴赞等7人。由于运作广州新军起义,黄兴、胡汉民、冯自由从香港来函请孙中山设法筹集港币两万元。孙中山随即发动会员捐献,但是由于分会刚刚成立,会员能力有限,所募集款项只有港币3000元。

10月,孙中山前往芝加哥,在芝加哥受到华侨的欢迎。在欢迎宴会上,孙中山提议成立美中同盟会,得到与会华侨的赞同,加入的有萧雨滋、萧汉卫、梅培、曹汤三、罗泮辉等十余人。之后又有谭赞、伍颂唐、何宝衡、梅寿、林光汉等数十人。孙中山随即向会员募集资金支持广州新军起义。在芝加哥一个月,仅得港币3000元。

1910年1月18日,孙中山让此前在三藩市的李是男把少年学社改组为三藩市同盟会。这是中国同盟会在北美洲的总会(美洲支部),负责统辖陆续成立的各地同盟会。首次加入的有李是男、黄芸苏、黄伯耀、许炯藜等18人。孙中山亲自主持了首次入盟仪式。之后又有黄超伍、雷祝三、林朝汉、邝佑治等百余人入会。

三藩市同盟会的成立有两个重大的改变:一是孙中山将入会誓词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个字改为“废灭鞑虏清朝,创立中华民国,实行三民主义”十八个字,将盟书中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改为“中华革命党党员”,但对外对内依然叫“同盟会”。这个做法后来在南洋支部也开始实行。二是采用张霭蕴起草的《美洲三藩市同盟会总会章程》,该章程参照美国三权分立的理念制定。与中国同盟会总章程宗旨不同的是,中国同盟会总章程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而美洲三藩市同盟会总会的宗旨是“以博爱平等自由为宗旨,实行中国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为职志”,体现了美国的特色。同时,三藩市同盟会总会的组织架构采取“共和政体基础,故会内分设立法、行法、司法三部”。

同年6月,为了推动革命势力的发展,孙中山建议同盟会会员全体加入致公堂,并与黄三德、唐琼昌等商议,由致公堂召开特别会议,改革烦琐的入会仪式,吸纳同盟会会员。双方还在《大同日报》和《少年中国晨报》刊登文告,“洪门为中国提倡排满革命之元祖,而人称致公总堂之改良新章,更与本会三民主义相合,原可互相提携,共图进取”。同盟会与致公堂的合作,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美洲的革命党人终于打开了局面”。

美洲支部成立之后,为了向华侨宣传革命,会员集资筹办了机关报《少年中国晨报》,于秋冬时间出版。此外,他们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在华侨中募款,以支持国内的军事行动。为了支持发动辛亥三月广州起义,1910年12月下旬,孙中山前往加拿大温哥华筹饷,同时催促美国东、西分会加快准备。旧金山李是男等极力筹得港币1万元,纽约筹得港币2000元,迅速汇往香港革命军统筹部。黄花岗之役失败后,5月,孙中山又到达旧金山,拟联合致公堂、同盟会共同组织洪门筹饷局,于是将洪门筹饷局改名为国民救济局,成立了以黄三德为监督、李是男为会计的机关负责筹饷。筹饷局公推孙中山、黄芸苏、张蔼蕴、赵昱四人为游埠筹饷专员,分成北路和南路,从西往东,到美国各埠筹饷。不久,致公堂又加派许炯黎、刘冠辰等,沿加州一带小埠,发卖革命军债票。从9月2日由旧金山出发募捐时起,至10月20日抵纽约时为止,共募集资金40多万美金。洪门筹饷局批准同盟会会员的要求,在10月下旬购买6架飞机飞回国内。

檀香山同盟会成立之后的5年时间里,檀香山兴中会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改组为同盟会。1907年,卢信到檀香山主持党务,因为清廷查抄兴中会会员在广东家产的缘故,不敢大张旗鼓地进行改组。1910年3月,孙中山从美国抵达檀香山,将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加入者有曾长福、梁海、雷官进、黄堃、孙科等二十余人。会员公推梁海为会长,曾长福为司库,卢信为书记。因为檀香山侨商惧怕清廷查抄在国内的家产,不愿意公开加入同盟会,孙中山决定另外设立同盟会秘密团,当地侨商加入者有钟宇、杨广达、李烈等8人。孙中山委任杨广达为团长,李烈为司库,卢信为书记。之后,茂宜埠、希炉埠两个岛上的兴中会也改组为同盟会,茂宜埠加入同盟会的有邓明三等5人,希炉埠加入的有黎协、林弼南等10人。

曾长福、卢信、杨广达、李烈等10人联合檀香山殷商赵锦、古今福、龙文照、许发、刘伟良、余楫、杨年、林业举等出资创办华文学校,设立学校教育檀香山华侨子弟。其中捐款最多的是曾长福。1908年5月,卢信到香港聘请谢英伯为校长。该学校续办多年。1911年3月,广州黄花岗起义之时,由于缺乏专门督导募款人员,香港革命军统筹部仅仅收到檀香山华侨捐款港币3000元。

2.加拿大同盟会

加拿大华侨史始于1858年。1860年,加拿大才有了直接来自中国的华工。1885年至1911年间,移民加拿大的华侨人数共49929人。至1911年,加拿大华侨的总数是27831人,其中70%居住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维多利亚是华侨最集中的城市,也是加拿大华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拿大华侨基本来自珠江三角洲。据1884年的调查,加拿大华侨以来自台山、开平、恩平、新会的最多,占加拿大华侨总人数的63.6%;其次是番禺、顺德、南海三邑的华侨,占18.3%;而其他地方只占18.1%。华侨人数最多的县份依次是台山、开平、番禺、鹤山、顺德和新会,这6个县的华侨占华侨总人数的88%。华侨各个团体以致公堂最大,总堂在维多利亚,分堂遍布加拿大各地。华侨挂名加入致公堂者占十之八九。

戊戌变法之后,康有为在加拿大创办保皇会,华侨加入者众多。1903年4月23日,梁启超在温哥华主持保皇会新会所奠基仪式时,“当时中西人士,观者如堵”,“演说一次鼓掌之声雷动”。可见保皇会影响力甚大。至1904年,加拿大约有35%的华侨加入保皇会。1903年,保皇会在温哥华创办机关报《日新报》。尽管如此,1907年,维多利亚仍有部分青年,如吴紫垣、李翰屏、方干谦、司徒旄、徐子乐、黄希纯、黄用英、吴侠一、黄蔚生等成立击楫社,开展革命活动。1909年击楫社解散后,其成员大都加入同盟会。

1909年冬,温哥华致公堂筹办《大汉日报》,请在香港的冯自由推荐总编辑一人。到1910年3月广州新军起义失败之后,冯自由辞去香港同盟会会长以及《中国日报》社长职务,到加拿大任《大汉日报》总编辑。1910年夏,冯自由抵达温哥华,主持《大汉日报》,有人提议创办同盟会分会。由于北美地区致公堂是最大的组织,如果冯自由公开发展会员,会引起洪门中人的猜忌,也不利于冯自由在北美地区的筹款活动,他于是秘密发展同盟会员。半年时间,加入的有黄希纯、周威、吴侠一、黄子锡、黄纪杰、黄蔚生、司徒汉民、黄元仕、甄一怒、黄传杏、卫汉等人,他们团结起来成为开展革命活动的骨干。1911年2月6日,孙中山再次来到加拿大温哥华,并在致公堂的安排下,在广东街华人戏院连续4天向群众发表革命演说,每天听众逾千人。“虽大雨淋漓,亦极踊跃,实为云埠未有之盛会”。加拿大同盟会于5月正式成立,冯自由为支部长,周连盛为副部长,黄希纯为中文书记。为避免致公堂误会,没有公开活动,会所也设在唐人街之外。先后加入温哥华同盟会的有刘儒坤、叶求茂、杨芳、盘棠、陈榛如、司徒旄、李俊、谢恩、黄璧峰、司徒锡、周鹤年等百数十人。先后加入维多利亚同盟会的有高榜(云山)、朱礼(文伯)、方干谦、曾暖、黄伯度、司徒衍衢、李翰屏等数十人。1911年5月,孙中山在旧金山命令同盟会会员一律加入洪门,与当地致公堂联合组织洪门筹饷局,让冯自由赴美协助。冯自由7月离开加拿大,同盟会会长由黄希纯担任。武昌起义后,加拿大同盟会会员增加到四百多人。

加拿大同盟会成立之后,除了《大汉日报》之外,同盟会还在维多利亚创办了不定期的《新国民报》,宣传革命思想。

除了办报宣传革命之外,他们还积极为国内革命事业筹款。1911年正月,孙中山自欧洲到达温哥华,与致公堂首领见面,商议为广州辛亥三月起义筹款事宜。孙中山与众人决定设立洪门筹饷局,募集资金,为国内起义做准备。致公堂众人无异议,遂推举刘儒坤为筹饷局总理,岑发琛为司库,陈榛如为中文书记,黄希纯为英文干事,黄纪杰为交际干事。温哥华致公堂首先捐献港币一万元。同盟会在香港设立革命军统筹部,准备发动广州起义,需要大批资金。致公堂将各地产业抵押房产筹款,得到维多利亚致公堂首领的同意,遂从温哥华银行得到抵押现款3万元。各地洪门踊跃捐款,中都兰多埠致公堂也贱卖楼宇,得到港币1万元。总计洪门筹饷局经冯自由之手汇往香港港币7万多元。

同盟会成立之后,恰逢温哥华中华会馆每年改选董事,便由当地华侨用无记名投票选出董事20人。由于华侨对此不重视,之前的董事都是由保皇会人士担任。冯自由为了发展同盟会在当时的影响,遂授意会员选举的办法,让他们向同姓商户求助。结果,华侨投票踊跃,同盟会员刘儒坤、杨芳、周连盛、黄子锡、叶求茂、司徒锡等12人,致公堂值理黄树球、黄纪杰、许昌平、李起辰等4人,中立派周天霖等3人,保皇会孙振邦一人当选为董事。

五、同盟会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派人员赴各地宣传革命成立组织。许多海外华侨也心向革命,踊跃参与成立各地的革命组织。远离国内的许多地区如墨西哥、古巴、新西兰等地也成立了革命组织,“凡有华侨所到之地,几莫不有同盟会会员之足迹”。他们发行报刊,成立阅书报社,发动华侨捐款支持国内的军事行动。

1.墨西哥同盟会

华人大批到墨西哥是在1864年左右。1899年,清朝与墨西哥签订《中墨友好通商行船条约》。此后,还互设了领事馆。到1910年,墨西哥有华侨13203人。1911年,墨西哥加兰妲埠华侨甄国瑞、邝民光、温敌情、刘煜焕、余衍荣、彭惠祥、邝文亨、黄宽济、余耀荣、黄荣耀、黄宽禄等人与美洲同盟会联系,成立分会,以邝民光的商店作为机关。为了宣传革命,甄国瑞、邝民光、甄寿民等人组织知行阅书报社,购置书籍,吸收爱国积极分子,联络侨胞。同时成立同盟会通讯处,进行募款活动,接济革命需要。

2.古巴同盟会

到1907年,在古巴的华人有11837人。保皇派早在此地设立机构,发行报纸,鼓吹在国内实行君主立宪。当地华侨黄鼎之不满保皇派的主张,热心革命,曾经与旧金山同盟会会长李是男联络,被指定为驻古巴的革命推动人和《少年中国晨报》在古巴的代理人以及通讯记者。他们先后两次组织筹款支持国内的军事活动。1911年3月广州起义之前,黄鼎之接到北美同盟会的筹款通知,与赵师贡等6人共同募款150元,黄鼎之自己出资130元,汇往旧金山《少年中国晨报》。广州起义失败之后,美洲同盟会组织筹饷局,发行革命军债券。黄鼎之与冼澯云、关席儒联名负责在古巴发行革命军债券,高发明、陈孟瑜、陈炯裳等10余人先后加入。古巴同盟会先后发售革命军债券得款700多元,汇往《少年中国晨报》,何坤成一人出资170多元。

由于古巴华侨对同盟会或革命在内心里有所惧怕,所以黄鼎之在组织革命团体之时借鉴旧金山少年报社的做法,成立了三民阅书报社,选举劳莲舫为社长,吴曜初为副社长,黄鼎之、黄汉一为中文书记,劳自励为宣传,陈孟瑜为总务,高发明、陈炯裳、曾瑞云、冼澯云、关席儒、曾桂芳、劳应骝等为干事。他们以此在古巴宣传革命思想,筹集资金。

随着革命宣传活动的开展,古巴各地也陆续出现一些革命团体。如在云丹埠,当地有华侨数百人,黄作常(即黄尧)、陈述、许灵辅等11人也组织了一个革命团体——三民团体会。其二是在梨美料埠,该地处于古巴岛中部,毗邻介华联埠,两地有华侨数百人。三民阅书报社副社长吴曜初是梨美料埠巨商,他与店里同事何坤成、苏怡章、黎家璜、潘汝波,以及埠中黄存德、劳自励等人共同组织了一个革命团体——三民同志会。

当时在古巴的阅书报社有三处:

在国内革命形势发生变化之后,他们在征得美洲同盟总会的意见之后,将三民阅书报社改组为驻古巴中国同盟会,推举黄鼎之为会长。

旧金山国民救济局成立之后,委任黄鼎之为古巴筹饷专员。三民阅书报社分头在古巴首都募捐,同时,还在内地各埠募捐,先后募集港币1万多元,分次汇给国民救济局。

3.秘鲁同盟会

1874年,清朝与秘鲁建立外交关系。到1909年,秘鲁有华侨约4万人,主要从事工商业。1910至1911年间,秘鲁利马华侨青年李硕夫、许籀香等人集资创办《民醒报》,以开通民智、宣传革命为务。这是南美洲革命党的第一家报纸,发行到智利、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巴西、巴拿马等地。1911年4月1日,旅秘华侨同情革命的人士成立爱国社,参加者有40余人,直属于檀香山支部。他们定期出版《民醒报》,宣传革命,抨击清朝政府。

4.新西兰同盟会

新西兰惠灵顿的华侨到1906年约有2506人,主要来自广东,从事杂货经营、农业和洗衣业。当地华侨吕杰、朱楷、黄国民等热心革命。吕杰于1908年写信给在香港的冯自由,要求加入同盟会。冯自由允许他自己填写盟书邮寄到香港。同盟会的章程规定,加入同盟会必须有主盟人或是代理主盟人在场,才能允许加盟。吕杰邮递盟书,是他的创举。1910年,吕杰于新西兰惠灵顿组建了同盟分会,首批加盟的有朱楷、袁昆、黄国民等共12人,华侨参与捐款资助国内以及参加国内军事行动之人渐多。

同盟会时期是革命形势走向高潮、革命斗争走向胜利的时期。同盟会在海外建立组织的活动以东南亚为中心,其中最初以越南为中心,后来以新加坡和马来亚槟城为中心。海外同盟会组织的建立,吸引了大批海外华侨参加,扩大了同盟会的社会基础,有效地实现了社会的政治动员,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通过与维新派的论战,革命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同盟会所发动的一系列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振奋了革命党人的斗志,加速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武昌起义终于在辛亥年取得成功。

同类推荐
  •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是唐代学者赵蕤编写的一本纵横学著作。共九卷64篇,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思想之大成,黑白杂糅之书,深入地剖析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不失为官场学扬名立万的顶级范本。成书后作者亦因此显名于世,时人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 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

    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

    本书综合了青年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涉及了共青团工作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管理等实用技术和工具,是目前唯一的一本比较全面、专业、具有共青团工作特色,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项目管理教程。视角上,从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的基本构架、管理环境、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控制、项目结束,及项目管理工具软件等角度,全面地介绍了项目管理在共青团工作中的应用和实现技术。
  • 中国国力报告(2013-2014)

    中国国力报告(2013-2014)

    本书设有宏观大势、国家治理、区域发展、产业经济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透过“克强指数”看中国经济、从白皮书看中国司法改革的未来改革路线图、中国区域经济体发展报告等。
  • 创先争优好组织

    创先争优好组织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争先进、创优秀,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各类难题破解,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涌现出一批好典型,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中共甘肃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编写的《创先争优好组织》系统总结和展示了甘肃省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普京八年

    普京八年

    普京执政八年。是俄罗斯对外政策逐渐成熟、地缘战略日臻明晰的阶段,也是俄罗斯对世界政治和国际格局影响不断增强的时期,因而这段时期的俄罗斯外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00年初,普京面临的国际环境相当恶劣,科索沃战争使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关系降至冰点。围绕美国企图部署全国导弹防御系统和退出苏美《反弹道导弹条约》问题的外交斗争进一步加剧了俄美紧张关系.而在第二次车臣战争等问题上的分歧也更加恶化了俄欧关系;美国的渗透加剧了独联体地缘政治多元化,俄罗斯在其传统势力范围的领导地位遭到严重的侵蚀;俄罗斯在“第三世界”的传统盟友因为此前俄罗斯奉行的“自动放弃”政策而疏远离弃……
热门推荐
  • 青春是一杯茶

    青春是一杯茶

    青春里能有你相伴,心再痛也无悔!若你无我,我无你,那,将会怎样?
  • 先婚后爱:宝贝回来吧

    先婚后爱:宝贝回来吧

    “不要,寒。”“希儿,乖。”“寒,好疼。”“过会就不疼了。”冷亦寒对沐希儿在交往后,只不过是为了报仇。说出了最美的情话。那时的她还很单纯。玩不过那么“心机”的他后来因为一场车祸造成失忆。……新婚夜,夜不归宿…光办了结婚证,没婚礼。百般折磨下,他说出了秘密。让她又绝望了。(听说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是伤过你的人曾带你上过天堂)
  • 民国安然

    民国安然

    安然,南京富家之女,嫁过三夫。初嫁南京首富陆皓轩,他风度翩翩,优雅矜贵,温文内敛。为了她死在了当天的婚礼上。二嫁,杀了她第一任丈夫的刽子手,。而她也成了一名日本人的妻子,是南京人人唾骂的大汉奸!黑泽治也,他是日本帝国最年轻的大将,天皇陛下的侄子,也是最有可能继位于天皇的人。三嫁Z国传奇无数的抗日元帅,他一生战功彪炳,荣获国家最多勋章,受总统大人亲自嘉奖。安然她穿越了,穿越在了一个乱世的年代,无论Z国如何动荡,而她依旧处之泰然。
  • 蜕龙纪

    蜕龙纪

    原本的天才之人褪去了华丽的外衣,变成了废物…三年之后,当他回归,曾经他的时代已经变成了历史,他微微一笑抛之脑后…他是从九天上的苍龙变成了虫,还是隐藏于渊,等待那风雷来到的一刻…
  • 阴阳棺

    阴阳棺

    【故事起源彝族,有人信,有人不信,但无论信与不信,故事就在这里,悠久流传。】一口黑棺一代人,一袭白衣一座城;穹窿银城的万佛朝宗,梅里雪原的九层黑塔;悬尸、疑事;诡影、秘辛。岁月埋不进长眠于历史中的故事,风沙里,有一段段耸人听闻的悬案……Ps:应读者意见开了第一个读者群:476446522,有兴致的朋友可以来这里一聚,聊聊鬼,说说怪,谈谈那些你对故事的猜想,说说这些你想看到的龙套。
  • 王爷快到怀里来!

    王爷快到怀里来!

    柔小妖一夜穿越成林家小姐。穿越这种奇葩事都让她遇到了,还有什么是遇不到的?“扑通——”你们想的没错,某女走路出神,掉入河中!腹黑王爷见死不救,柔小妖亮出魔爪挠死你!一不小心,从墙上摔下来砸中腹黑王爷。世界性的大战即将爆发!
  • 凤逆九霄:绝色倾城妃

    凤逆九霄:绝色倾城妃

    本是全球顶级杀手,却被最信任之人杀害。一朝穿越到废材四小姐身上,清冷的眸子睁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曾经害过我的人,我必叫他生不如死!当废材初露锋芒,倾城容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却不料遇到了妖孽魔君,死皮赖脸的跟着自己。“天若不容我,我便逆天而行”他露出绝色的笑容说道“好”从此天上地下,生死相依。
  • 时空战帝

    时空战帝

    强者,可翻天覆地,崩毁宇宙星辰!古时,两位至强者大战而崩毁了仙界天道,仙界天道之灵无奈之下转世成人,历经六世轮回之苦。第七世,转世成为了逍遥大陆来历神秘的古族之人……古昊,身具绝顶战体。因古族族规,而出山历练。“妖孽天骄,臣服于我;洪荒猛兽,为我坐骑!”少年古昊,掌控天道,以时空战体,开启六世记忆,主宰天地!手握时空掌生死,剑斩阴阳逆苍天!且看战神古昊,如何与诸天骄争霸,成为绝代时空战帝!
  • EXO我的十二个哥哥

    EXO我的十二个哥哥

    吴亦凡的妹妹,吴亦晗,和EXO会发生什么呢?有虐有甜,剩下的就自己看文啦!!!!
  • 一个男人的禽兽生涯

    一个男人的禽兽生涯

    我暂时借住在一个朋友的家里。他叫王海。大学的同学,同宿舍里一起喝酒打架泡妞赌博作弊的特铁的好同学。王海在一家外资软件公司做市场总监,经常为了应酬客户,在国内飞来飞去的。其实就是陪客户喝酒吃饭,唱歌,洗桑拿,甚至客户要打炮他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