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厦门采访时还发生过这样两件小插曲,很值得一提。
第一件事是那天我们在海堤上采访了渔民张双福,随后来到村上参观他的人工育苗场,参观罢育苗场,都在围着张双福问这问那。这时,我们采访组的一位女同志突然大叫一声:“完了!”我们都过去追问时,她急赤白脸地说把随身带的手提包丢了,里面有手机和几百元现金,更重要的是有几天来我们采访的全部录音带。这手机和钱丢了是小事,可录音带丢了事关重大,这意味着我们忙忙碌碌采访了几天的成果前功尽弃,这种损失是不可弥补的。究竟丢在哪儿,她一时心里过于紧张,一下回忆不起来。我们安慰她不要紧张,慢慢想。话虽然这么说,可我们心里都充满了担忧,都有一种“完了”的感觉。后来经我们再三启发和安慰,她终于隐隐约约记起来了,说她大概把包放在海堤上了,但还不十分肯定。有了这个还不很确定的线索,我们赶紧驱车往海堤上赶,去了只见那儿坐着一个人,东张西望,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显得很焦急。我们把车停在他面前,他急不可待地站起来说,你们是来取包的吧?我们抬完海蛎,只见这儿扔着一个包,走了恐怕谁拿去,其他人都走了,只好留下我在这里等,你们把包里的东西清点一下,看有没有少什么。
失而复得,已经高兴得我们眉开眼笑了,但出于习惯和礼貌,我们还是将包里的东西清点了一下,钱和手机、录音带一切都在,分毫不差。我们这位女同志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厦门人拾金不昧的精神十分感动,便拿出300元来要当面酬谢他,那人连连说小事一桩,小事一桩,说着却一溜烟跑了。她又追问他叫什么名字?他竟然头都没回,边走边回答说,我是厦门一名老百姓。
当时我们只记得他脸上黑黑的,身体瘦瘦的,身上的衣服又湿又脏,但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可以说他的背影是闪光而高大的。是啊,知不知道他的名字已经不太重要,可知道厦门的一名普通老百姓有这么好的素质和高尚的品质这是非常重要的,他之所以不愿说出姓名,认为这是一件很平常很微不足道的事,但正是这些不经意,很平常的事才反映出厦门的公民素质来,用“雷锋精神”、“拾金不昧”这样的话来概括虽然很恰当,可总是有种“贴金”的味道,失去他原有的本色,用“公民素质”来概括,才可对厦门人的思想境界窥一斑而见全豹,看出厦门人的一种整体水平来。
第二件事是我们在采访的空隙去游鼓浪屿,一上岸就有三三两两的青年男女迎上来,主动要为我们当导游,导游费10元。出于职业习惯,我们到哪儿都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想随心所欲地走一走,不喜欢被别人牵着硬往脑袋里塞东西。可一路往上走,不断有人跟上要做导游,问得多了,实在令人厌烦。为了省事,我们只好随便请了个男导游,他姓陈,他让我们叫他小陈好啦。
鼓浪屿是厦门的象征,也是厦门的精华所在。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子”,明朝改称“鼓浪屿”,是因岛西南方有一礁石,每当涨潮时,风疾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它位于厦门岛西南面,与厦门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渡轮5分钟可达。
鼓浪屿不大,面积仅1.91平方公里,一踏上这座美丽的岛屿,就给人一种很新奇的感觉,有种到了异国他乡的情调。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清洁幽静;树木苍翠,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处处岩石峥嵘,挺拔雄奇,相映成趣。特别是各式各样的小洋楼与绿树相互映衬,显得格外漂亮。
小陈是从厦门一所旅游学校毕业的,20出头的样子,长得极精干。他口才好,挺健谈的,尤其对厦门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知道得非常多,讲解起来滔滔不绝,很有一定的感染力和煽动性。在他的引导下,我们对每一处景点都看得十分认真、仔细,这样由低到高,不知不觉地登上了鼓浪屿的最高峰——日光岩。
站在日光岩上,有种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天的感觉,正如《日光岩铭》所记载的:“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四周栏杆环绕,宛若一只升入天空的“吊篮”。纵目远眺,厦门诸岛尽收眼帘,摩天大厦如在足下;仰望辽阔天空,苍穹浩渺,海天一色;环顾碧波大海,海轮艘艘,乘风破浪,令人心潮激荡。登临此岩,才能使人真正体味到孔夫子所说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大气魄、大境界来。
此刻,我们才意识到请个导游原来是件很值得的事,既节省时间,又避免我们多走弯路,在欣赏天下美景的同时,还能在赏心悦目的气氛中获得那么多历史文化知识,这实在是一种精神方面的莫大享受。
那天我们完全被鼓浪屿美丽的景色迷住了,转眼间六七个小时过去了,我们游玩的时间和路线早已超出了导游的范围。在给小陈付导游费时,我们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因为他为我们跑前跑后几乎忙碌了一整天,早已累得疲惫不堪,汗流浃背了,说得嘴唇干裂,嗓子都快沙哑了。出于对他辛勤劳动的尊重,我们便付了他30元。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小陈却坚决不收,说这样有悖于他当初的承诺。我们见他态度丝毫不变,最后算是折衷了一下,给了他20元,他才愉快地收下了。
他的这种作法我们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他迂腐,甚至愚昧,太不合时宜了,尤其在厦门这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里,金钱对人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啊!何况他为我们尽心尽力辛苦劳作了一天,得到30元的报酬还是很微薄的,可他要一意孤行地坚守自己的诺言。这是为什么?答案也许只有一个,做人要诚实、守信。这虽然是最简单的人生信条,但又是最难坚守的一块高地,但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做到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小而言之,小陈是在尽力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大而言之,他是在像维护自己的眼珠似的维护着整个厦门人的形象。
这不能不令我们备受感动。
在我们分别时,我们彼此都有点依依不舍,我们说就此打住吧,小陈说,不,我一定要把你们送上船,这是我们导游的职责,我们的宗旨是,要让每一位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做事要善始善终!
在厦门经过近一周的紧张采访,我们终于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采访任务,虽然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那是在所难免的。另外,对厦门的认识也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已。但所幸的是我们毕竟走进了厦门,认识了厦门,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厦门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厦门的认识也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厦门人是无私的,厦门人是勤劳和智慧的,厦门人的真情比海洋还广阔。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采访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也是感人至深的。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人类最美丽、最纯洁、最善良的天性,这种美好的品质,会与日月同辉,共天地生存,将会一代代地流传下去的,这一点我们很坚信。
离开厦门的那天早晨,虽然没有送别的人群,也没有鸣笛声,大轿子在车水马龙的市区缓缓地行驶,两边那林立的高楼大厦,似乎都在深情脉脉地注视着我们,为我们送行;街道两边的凤凰树、棕榈树、大榕树、三角梅和各种各样的鲜花,也都在向我们频频地招手致意,依依难舍。
应该说,这次厦门之行收获是颇丰的,感觉是非常温馨的,厦门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美好和值得回味的东西。
别了,厦门!
再见了,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