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2400000015

第15章 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文化、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是个涵盖广泛、歧义很多、迄今尚无统一定义的基本概念。1952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科拉克洪在《文化:一个概念的考评》中,分析考察了100多种文化定义,“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后,逐渐引申为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中国古代的“文化”一词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汉代刘向在《说苑》中曰:“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一词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概括社会的精神现象,也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前者为狭义,后者为广义。在近代,给“文化”下明确定义者,首推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他认为:“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是基本正确的,问题在于把文化和文明的等同。另一位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在20世纪30年代著《文化论》一书,对“文化”和“文明”加以区分。他认为,“文化”是个总概念,指人类所创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就;“文明”是个分概念,指文化发展中的进步方面,有文化不一定有文明,而有文明则一定有文化。把“文明”界定为文化中的进步方面是科学的。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般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建设,经济建设则属于物质文化或物质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一部分的文化建设,其实质就是精神文化的现代化,即要建设与工业化和现代发达生产力,与公有制主体的生产关系,与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相适应的精神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但不能等同。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指出:“提高文化水平是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我们现在的工作重心的确是转向文化建设了。”“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能否建立起与现代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这不仅是工人阶级执政党的、而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必须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能固守那些不适应现代化需要的设想和论断。在十月革命后几十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中,主要错误是“左”的东西,也有右的东西,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创建社会主义文化方面曾取得了一定成就,苏联、南斯拉夫和民主德国的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尤其是苏联的一部分成就位居世界前列。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最终却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败北,苏东剧变后都走向西方文化的大潮中,其教训需要认真、客观、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在创建新文化的进程中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尤其是国防科学方面的重大成就进入世界前十名之列。但从总体上看,正如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的:“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在长时期内的重大失误,就是没有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轻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极端夸大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直到发生‘文化大革命’那场内乱”。1978年后中国的文化建设实现历史性转折,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1979年9月中共中央在总结30年建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基本概念,并指出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1980年12月邓小平把精神文明分为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个方面。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和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分别作出两个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决议。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纲领,是我们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二)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基本任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国家富强;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实现政治现代化,成为民主和法治国家;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精神文化的现代化,成为文明国家。因此,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位一体总目标的一大组成部分。这就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所在。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的素质和社会状况是互相作用的关系。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华民族的素质和现代化进程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现代化进程强烈需要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而社会现代化又促进民族素质的现代化。用先进的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来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是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决定性环节。

为了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我们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坚持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教育和科学的发展,是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文化或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这一“硬件”建设上不去,文化或精神文明的整体水平就上不去。党的十五大报告确认:“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普及科技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是文化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努力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

在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上,一定要重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区别。社会主义文化从本质上、最终发展目标上看,是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文化。但在落后国家建立起高于发达资本主义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需要长期的努力奋斗,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先进文化从总体上看必须以先进生产力和发达的经济为基础。

2000年2月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他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确定:“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谓先进文化主要是科学的、符合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文化,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从全局上看,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首先,必须处理好指导思想与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关系。在当代中国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稳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但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决不等于文化的一元化。占指导地位的一元只有存在于多元之中,才能指导多元。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创造出更多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优秀作品。”只有在多元文化中才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才有利于先进文化的成长。其次,必须处理好古今中外文化的关系。“古今”关系就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实现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以当代文化为主、创新为主,不能厚古薄今,而应厚今薄古,古为今用。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之厚、从未中断,是举世无双的。但14世纪以来的世界史证明,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世界现代化大潮中的落伍者,这是值得深思的。中华民族中崇古非今者比例太大,这是现代化的很大阻力。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不能等于封建文化,但以封建文化为主体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在这种文化中糟粕多于精华。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即积极因素必须珍惜,应把它们融入中国现代新文化之中。所谓“中外”关系,就是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关系。为了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必须吸收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切文明成果。这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难点在于如何鉴别外国文化中的文明成果和资产阶级所特有的腐朽丑恶的东西。西方在经济、科技和管理方面的发达和先进是显然易见的,但其它方面的文明成果鉴别出来则有很大的难度。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部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认识到市场经济是现代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文明成果,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使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我国加入WTO以后将会更多地吸收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有利于加快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第三,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具有决定意义。1995年江泽民和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其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1999年6月,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势,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这一转移进一步深化和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体现,也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思考题

1.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历史经验。

2.为什么说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方针是什么?

3.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4.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难点和对策。

同类推荐
  • 争权夺利智慧谋略全书

    争权夺利智慧谋略全书

    书分“风云际会篇”、“善抓机遇篇”、“随机应变篇”等十部分。内容有:阿基米德鏖战罗马兵、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富兰克林巧用比喻等。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的核心内容是组织形象的塑造,运用的手段是各种传播媒介与沟通技巧,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最终目的是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的信赖与支持,从而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一部分,本书纵观宋代私学发展的整体状况,从宋代私学整体发展入手,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 运用系统理论和实证分析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宋代私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办学人员和学生来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地域性差异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宋代私学对宋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私学发展的影响。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 求是与创新

    求是与创新

    本书收录路甬祥校长在浙江大学10年校长期间的教育类文章,分为:教育改革篇、综合改革篇、人才培养篇、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篇、工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篇等几大部分。
热门推荐
  • 隋唐野史

    隋唐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之女杀手

    EXO之女杀手

    她其实本来很幸福,家里人都姓吴。有一天,本来幸福的一个家庭,在一次游玩中,她的母亲出了车祸。那年她5岁,她还什么都不懂。6岁那年,父亲娶了一个妖艳的女人,那个女人带来了两个她的继兄。在家里,只有两个继兄对她好。7岁那年,她被赶出了家,那一天她也被初拥,她执着要复仇。11年后,她回来了,她又遇见了自己的两个继兄和他们。她,会放下吗?
  • 女孩子和男孩子

    女孩子和男孩子

    “蛤?”我变成了女(男)孩子!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相互交换身体,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
  • 烛泪笑

    烛泪笑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的人生。人生是经纬交织的,世界是平凡中隐复杂。社会的事种种千千,社会的人千千种种,在这千千种种中透视着社会的道德风气,民族的精神,志气、民族的素质。在这种种千千中,每一个人都有表演的舞台,是闹剧?是丑剧?是悲剧?是喜剧?是正剧?靠自己掌握,靠环境营造。写出一个教师的原舞台,是什么剧,由社会来鉴定,由大众来评判。
  • 风无伤大战神帝星

    风无伤大战神帝星

    神帝大陆,被十大顶级势力控制,几乎每一个武者年轻时都曾经梦想成为能够一战天下的豪杰。人皇镇孤儿风无伤,一无所有,十六岁时来运转,开始有了武体,从此踏上争霸之途。
  • 得不到你

    得不到你

    写一个女孩的成长,童年的苦痛,为生计奔波的大学,还有爱情,刻骨的爱情。女孩子竟然是金牛座的。那么想要付出,付出,爱心特别多。最终还是分了手。
  • 火子

    火子

    少年从村庄逃出后却得一世记忆,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
  • 屠灭九天

    屠灭九天

    一柄剑刺破日月星辰,一把刀斩尽九天十地。弹指间天翻地覆,挥手间翻云覆雨。太初章法逆尽世间,混沌源身灭尽九天。一名少年,他从混沌中而来,要将这九天彻底覆灭!新人新书,诸君若看后感觉尚可,请支持。每天努力两更,大家多多收藏、投票。
  • 混迹异域

    混迹异域

    平行时空的异域中,一个战火纷飞,朝代更替的世界中,十二国互相征伐,各国帮派林立,各种武学闪耀四处。正所谓一阁(武绝阁)、二派(峨嵋派)、三盟(天下盟)、四教(圣火教)、五门(神剑门)、六帮(丐帮)、七城(傲剑城)、八谷(药王谷)、九山(飞衡山)、十宗(冥神宗)、十一堡(苗家堡)、十二堂(天鹰堂)、十三庄(天幕山庄)十四会(无旗会)、十五寺(天隆寺)等……但凡有些潜力的习武之人,都会得到武探的青睐,由武探们推荐给各个门派,赚取情报费,不过一些不入流的小门小派,往往也能培养出别样的武林高手。本书融合武学、战争、猎艳、奇遇、复仇、争斗、夺权、勾心斗角等框架结构,带给读者一种别样的感觉。
  • 太古继承

    太古继承

    这是一个世外有世,天外有天的世界;他是一个无人知晓,身世离奇的少年,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但当他历经万险走到巅峰之时,他记得他的宿命:重建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