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6100000020

第20章 游历边塞考察敦煌

1938年,张大千返回成都后,住进了号称“天下幽”的青城山上“道家第五洞天”上清宫。

在上清宫住了很长时间之后,张大千临摹宋元名迹,心中的悲愤之情才渐渐平静下来。他与道士们搞好关系,不仅可以随便出入各个道观,遍观壁上的、柜中的文物古迹,而且他上山写生和游玩时,总有道士相陪。

在此期间,张大千在成都举办画展,用收入来试验造纸。

当时安徽宣纸产地泾县被日本侵略者侵占,宣纸来源断绝,市面上宣纸极度缺乏。张大千在夹江研究各种宣纸,最后终于在工匠们的帮助下试验成功了“大风纸”。

徐悲鸿、董寿平、傅抱石、蒋光各等著名画家试用之后,都称赞纸质很好。张大千就用自己的“大风纸”,创作了大批作品,办了一个抗日义卖展。

在青城山一住3年,这3年对张大千很重要,因为无异于和尚坐关,潜修内视,为得道必经的阶段。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有所吸收,才能有所表现;而吸收后,又必须经过消化、酝酿,反复深思,不断探索,方能有所创造。

张大千的记性、悟性都是第一等,但不论如何,时间是无可代替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过程,才会到达某一境界。

在北平和上海时,人情应酬常占去了张大千好些时间,艺术的吸收不足,又缺乏足够的时间来消化,作品中就会略显薄与俗。

而在青城山这3年的修炼,单从诗词方面来说,是这段时期的最好。张大千在《青城小居口占》诗中描述他的山居生活:

自诩名山足此生,携家犹得住青城。

小儿捕蝶知宜画,中妇调琴与辨声。

食栗不谋腰脚健,酿梨长令肺肝清。

歇来百事都堪慰,待挽天河洗甲兵。

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这3年张大千读了不少史书。张大千坐在高台山第一峰头,面对大面山的那座亭子中,心里所想的,除了画以外,更无他念。在这样一个可能终日不见行人的幽深之处,正所谓“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张大千目摹心追,胸中不知有多少未画出来的山。这些胸中之山,后来都成了他泼墨、泼彩的题材。

有一次,张大千还行离家出走的“壮举”。一天下午,张大千还没回家,等到日落时仍然没有一点音信。因为往常他在山上游览,一般是清晨或上午,断没有从下午到黄昏还不回家的。

三位太太都急得不得了,来同张大千的朋友易君左商量。易君左由于四川省政府疏散,上青城山与张大千做了半年邻居。

易君左先安慰她们不要着急,可能张大千在路上偶遇僧道,聊着聊着就晚了。

但是一直等到二更天时,张大千仍然消息皆无。这一下易君左也不由得担心起来,于是,两家男女老少连同上清宫的道士们一同去探索张大千的下落。

大家找了一个通宵,几十条火把照得满山通红,青色的树木都变成了紫色,依然不见张大千踪影。幸好当时正是初夏,夜寒不重,人人抖擞精神,翻山越岭,攀壑入洞,涉涧跨溪,披云拂露,一直到天色大亮。

谢天谢地,在山腰的一座小峰的洞内,张大千正像张天师一样,闭目冥坐,就如面壁9年的达摩祖师,眼观鼻、鼻观心,正在那儿修行着呢!

大家欣喜地把他拉到三位太太面前。张大千睁开眼睛一看,不慌不忙地说:“你们干什么大惊小怪的?”

后来张大千说,这次家庭风波,缘于三个太太联合起来对付他,黄凝素竟然拿起桌上的铜尺作武器,不小心打到了张大千的手上。因此张大千“冲冠一怒为红颜”,拂袖而去。

1940年秋,张大千决定去遥远的西北,前往敦煌临摹石窟的壁画。

早在上海的时候,张大千就见到有敦煌石窟流落出来的珍品,他感觉,那种艺术上的天工造化之美是他从未领教过的。后来他也试画过仿敦煌壁画笔法的天女散花图,但他心中一直渴望着能亲自去敦煌,探索艺术的奥秘。他相信,如果亲临其境去临摹,天下无双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一定会对他的人物画有所启迪。

张大千初步计划是由成都到广元,游览该地著名的千佛岩,欣赏精美绝伦的石刻,然后赴兰州,转道敦煌。于是先携全家去成都,中途回到了内江老家。儿时的回忆与眼前的凄凉景象,使张大千无比辛酸,没过多长时间,他们就离开内江去了成都。

这时,抗日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张大千出售了部分珍藏的字画,筹集去敦煌的经费。

恰在此时,张大千心爱的儿子张心亮不幸死于肺病。他当时正在外布置画展,不由得泪湿衣襟,长时间陷入痛苦之中。但为了追求艺术上的更高境界,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到敦煌去,而且一定用自己卖画的钱。

于是他再次举办个人画展,用售画收入采购了大量笔墨、画布、颜料和生活用品,带上另一个儿子张心智同去敦煌。

汽车走走停停,这天傍晚在广元歇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张大千与夫人黄凝素、儿子心智步行4千米路来到千佛岩。

一到那里,张大千就连连摇头,长叹道:“可惜,太可惜了!”

原来千佛岩建在嘉陵江东岸,高50米,长约300余米,在陡崖上,有摩岩造像17000多具,但由于几年前修建川陕公路,造像被炸毁了一半以上,仅剩7000多个。

一连几天,张大千都泡在这些毫无生命却又栩栩如生的石像中。

看了千佛岩,更想去看天山的麦积山了。

但在这时,一个突然传来的噩耗使张大千不得不改变了计划:二哥张善孖病逝于重庆歌乐山宽仁医院。

张善孖这次出国宣传抗日,历时近两年,举办画展达百余次,回国之后,不顾劳累和医生劝阻,继续奔波筹备赈灾画展和东北难民义卖画展,不幸积劳成疾,回国仅半个月后突然昏迷不醒,于1940年10月20日去世,年59岁。

人们对张善孖的去世都非常悲痛,当时报纸记载:

国人与先生,不论识与不识,噩耗传来,孰不伤恸!

张大千更是痛不欲生,星夜兼程赶回重庆,为二哥料理后事。父母先后去世,九弟生死不知,现在二哥又离开人世,张大千痛心之余,万念俱灰。

事后,他怀揣着二哥临终前写下的“勇猛精进”4个字再次返回青城山,过了好长时间,心中的悲恸才渐渐平静。1941年3月,张大千再次踏上西行敦煌之路。

这次,除了妻子、儿子心智外,还有侄子心德、学生刘力上等人。他们从成都出发,途经兰州,坐汽车一个月后才进入戈壁滩边缘的西安,又换乘骆驼继续前进,三天三夜才走完最后50千米。

敦煌位于甘肃省的最西部,古称三危,《尚书》记载:舜流放共工于此。“四夷”中的“西戎”,相传即是共工的子孙,世世代代,保有其地。

自古以来,敦煌就是沙漠中的一块绿洲,是中国通往西域及中亚细亚的交通要道。西面是玉门关,与新疆接壤;西南是阳关;东南10千米有座山,三峰峻绝,因名三危山,据说就是共工当年的住处。

早在汉代,敦煌就成为陆地交通的枢纽,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为开发西域,并把它作为征服西域的前沿阵地,移民至此,并开始兴建莫高窟。

1500多年前东晋时期,有个法名乐樽的游历和尚,路过敦煌鸣沙山下,正是夕阳西下、晚霞满天之时,三危山上突然射出万道金光,山上的奇岩怪石也仿佛变成了千尊佛像,乐樽惊异之余,伏地膜拜,并发下宏愿,要在石壁上凿洞供佛。于是他奔走募捐,终于在鸣沙山上修建成第一个洞窟群。

后来经各朝各代修建,形成了后来大小1000多个石窟,也称“千佛洞”。石窟自南向北沿峭壁排列,有的地方上下4层,绵延两千米,大的石窟就像一座大礼堂,而小的仅容一人。其中蕴藏着中国古代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由于连绵战乱,昔日繁华的敦煌逐步衰落了。

1900年,道士王圆禄偶然发现了藏经洞,内藏经卷甚多,包括汉文、藏文、印度文和阗文、回纥文及龟兹文。但这道士只知是古物而不知其珍贵,随意送人。

于是许多外国人听到消息,都赶来了,敦煌石窟许多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包括书籍、画卷、经卷、地志、小说、医书等,多数被法国人、俄国人、日本人、匈牙利人或偷或抢或低价买走。只有壁画及彩塑因无法运走,遗留在洞窟之中,但也遭到少数损坏。

从敦煌石窟的壁画及彩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几千年来艺术演变的过程,补充了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内容,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3月8日,张大千到达莫高窟,在高大的白杨与垂柳掩映之中,层层叠叠的洞窟发出神秘的色彩。张大千没有休息就提上马灯入洞探视,看罢惊叹不止。金碧辉煌的壁画与琳琅满目的彩塑,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精美。

早年那个法国人伯希和在盗窃文物的同时,还对石窟进行了编号,不过他编号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他记住盗窃的进程。

张大千这次除了修路开道之外,也对石窟进行了编号,不过他与伯希和的顺序正好相反,伯希和是由北向南,张大千却是从南到北。他这是根据历代工匠开凿石窟的顺序来编的,符合石窟壁画的历史创作年代。

在4个月的时间里,张大千从南向北、由底层到上层,为莫高窟不厌其烦地作了科学而系统的编号。他和助手们都是用毛笔在壁上竖写编号,总计309号。

同时,张大千建议政府在石窟南北两面筑墙,禁止牲畜进入,并严禁过往行人在洞中取火做饭,以使壁画能长久地保存下来。

张大千此举,为保护敦煌石窟这一艺术宝库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后来国际上一大社会学科研究“敦煌学”奠定了最基本的基础。凡是中外研究敦煌学的学者都知道“张氏编号”。

完成这些工作之后,由于生活补给不足,吃不好,睡不好,另外更严重的是要提防土匪的袭击,于是他们返回兰州。

回到兰州后,张大千召来自己的学生,并亲自到青海塔尔寺请派5名画师,再次进入敦煌。

同类推荐
  •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是从稻盛和夫的童年时光开始追忆,讲述了这位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企业家领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走向全球著名企业家的全过程。
  •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西会通:徐光启

    人们常常用“博览古今,学贯中西”这样的话来赞美学识广博的人,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真正虚心向西方学习的人并不多,能做到“学贯中西”的人则更少。明代末期奸臣当权,倭寇侵扰,天灾频繁,同时也被人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股重实用、重民生的思想解放浪潮中,徐光启无疑是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西会通:徐光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徐光启传奇的一生。
  •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褚时健数万字自述首次披露,褚橙运营细节深度全公开。褚时健最认可的权威授权传记,自序中称本书“写出了他真实的一生”,《褚时健传》是他最重要的传记作品。88岁老人的传奇人生,起落、颠覆、从谷底反弹的力量,风靡全国的“励志橙”创业史,以及他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王石、吴晓波作序推荐《褚时健传》,王石称自己看完书稿夜不能寐。大量细节披露褚橙经营方法和理念,包括褚橙的内部管理、渠道拓展、营销、品质监控等,这是之前的书都没有详细讲到的部分。
  • 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以史实做基石,以想象为补充,描述了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细腻刻画了他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再现了他由炮兵少尉到法兰西帝王,乃至最后在囚禁地去世的传奇经历,穿插了一代战神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将拿破仑的个人魅力与文治武功展现得淋漓尽致。《拿破仑传》在1925年首版后,很快风靡全世界,并荣登美国“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二位,此后几十年长销不衰,被称为“影响历史进程的书”。《拿破仑传》是根据德文原文翻译出版,是最新,最经典,最忠实于原著的权威译本。
  • 郑子瑜传稿

    郑子瑜传稿

    本书记录和评论了郑子瑜一生坎坷的经历以及对华夏学术诸多方面的原创性贡献。全书共六章。
热门推荐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终极人生:一生一画

    终极人生:一生一画

    从一幅画开始,始终画不出那样的感觉————亲身体验!用尽一生的心血————画出了千古沧桑,画出无尽哀鸣!
  • 重生异界享受人生

    重生异界享受人生

    他没有傲世的武功、惊人的魔法,更不可能成仙成神,但是他确有不同种族的伙伴、亲密相依的魔宠、超凡脱俗的伴侣、幽默逗趣的家人、整人搞怪的技能,看咱们的猪角把台湾的夜市、日本的极限体能王、哈尔滨的雪橇竞赛、爱尔兰踢踏舞……等不同的游乐设施、观光景点及大型的比赛通通都搬到异界去。
  • 枭面王爷:纨绔王妃欠调教

    枭面王爷:纨绔王妃欠调教

    执法者女纨绔奇葩之死而穿越,而且成了花魁!她不再是她,嚣张少女归来......一路历练收神兽当板凳,学习练神丹作糖豆,顺便找到父母当个千金大小姐,当张扬少女遇上冷面闷骚王爷,再谈个恋爱。处理完毕,再次逛逛青楼,调戏个美女,还顺手牵回只帅哥,桃花好得不要不要的!诶?!明明之前还是无辜白兔,怎么一转眼就变成腹黑灰狼了!卧槽,怎么是你!某灰狼:(敞开衣襟)爱妃,求调戏!某女:滚~某狼欺身而上:爱妃,你该“调教调教”了。房间一片云朝雨暮......
  • 大千世界之炎帝武祖

    大千世界之炎帝武祖

    炎帝萧炎!武祖林动!将在这大千世界,再次斗破苍穹!武动乾坤!
  • 子墨倾城

    子墨倾城

    傲娇叶子墨穿越成古代可爱小公主?这不可能!我堂堂黑道少主怎么可能只在此停留?!看我用双手改变这个无情的世界!
  • 侥幸人生

    侥幸人生

    蒙古农家子弟艰难生存,考上学,又不小心步入官场,想一想好像是步步侥幸,其实没有努力哪有成功呢······
  • 鸟奴

    鸟奴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测试.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