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1500000012

第12章 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生产过剩危机论争

主旨和要点

除了价值问题和地租问题之外,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问题是李嘉图和马尔萨斯争论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1810—

1820年,正值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兴旺之时,产业资本在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经占据支配地位。以李嘉图等人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主流学派大行其道,他们所强调的增加供给以发展生产力的理论和政策,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又反过来被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所证实,从而极大地强化了它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产业资本高歌猛进的时代,也是为其服务的李嘉图经济学的时代。“李嘉图征服了英格兰”,凯恩斯的这句名言可谓一语中的。然而,正当此时,在英国经济学界出现了另外一种与之不同甚至对立的声音,发出这种与主流学派迥然不同声音的代表人物就是以《人口原理》登上社会舞台而闻名遐迩的马尔萨斯。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与穷人的利益和愿望格格不入是显而易见的;在事关资本利益的问题上,在资本利润问题上,他明确站在资本一边,对普通劳动者不抱同情,毫无人道可言,表明他拥护资本主义制度;然而在土地地租等在事关土地贵族利益等问题上,他又毫不犹豫地站在土地所有者一边,他是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利益的代表者。马尔萨斯在财富增长问题上的立场,应该说仍然属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范畴,但他不是古典经济学的主流派,而是其支流甚至异端。马尔萨斯不再强调以增进人口、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供给与效率为主的理论和路线,反而强调需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资本等要素不足等)才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危险和障碍,因此他认为刺激(特别是直接刺激)有效需求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避免生产过剩危机的唯一有效途径。于是,一场攸关资本主义发展前途命运的争论,即如何看待和处理财富增长方式的争论,在马尔萨斯和李嘉图之间猛烈地展开了。他们在通信中(主要集中于1820—1821年初夏期间)就此问题进行过多次讨论和争辩,继而在各自主要著作中进行了公开的论战。是否存在普遍的或一般的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是论战的核心和焦点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应以何种方式增加财富和发展生产力。在马尔萨斯看来,如果没有充足的有效需求,一味地发展生产或增进供给,势必酿成商品生产过剩危机,而且这种危机还是普遍和长期的,不是局部和暂时的。为了避免这种危机和发展生产,必须增进有效需求。然而李嘉图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正好相反,他笃信供给总能为自己创造需求的信条,对马尔萨斯所谓一般危机可能性的论断持否定态度,因而坚持增加供给(包括增加资本积累,增加就业和增进土地肥力等)的基本理论和路线。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直到1823年李嘉图去世,争论也未停止,当然更没有达成一致。

这场论战在当时的结果应该是(而且事实上也是)没有悬念的,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和上升阶段的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会选择强调供给的李嘉图学说,而马尔萨斯强调需求的学说只能被视为支流甚至异端。但这场争论的影响远未结束。资本主义世界在循着强调供给和发展生产的路线,自由放任地发展了百年之后,终于遭遇到了一场危及其生存的1929-1933年大危机。这场危机的爆发以及此后拯救危机措施的成功,既宣告了古典经济学强调供给的自由放任主义路线的破产,又证明了凯恩斯经济学强调需求管理的现代国家干预主义学说的生命力。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人们想起了马尔萨斯,想起了他的需求学说和生产过剩危机学说,并把他看作同样强调需求管理的凯恩斯经济学的先驱者,尽管当初马尔萨斯的初衷截然不同。近年发生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及各国拯救危机的基本措施,再次证明了市场需求原理的极端重要性。过度的从而虚假的需求,迟早会酿成危机,而增加有效需求,扩大内需和外需,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重温马尔萨斯和李嘉图关于财富增长方式的论争,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前已论及马尔萨斯财富增长理论,其中包括他对生产过剩危机的看法,都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论,也没有更多论及他同李嘉图等人的意见分歧和争论,在此有必要对此作较详细和深入的探讨。为了具体和深入了解他们之间的争论,我们来分别导读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

1820年初版,1836年再版),李嘉图《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评注》(写成于1821年)。

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年初版)

马尔萨斯在论述怎样看待资本积累对增加财富的作用问题时,详细批判了李嘉图等人的基本理论和主张。马尔萨斯首先肯定了资本积累的积极意义。他说:“的确,没有资本的不断增长,就不可能有财富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增加。”他也不同意劳德代尔“过分贬低积累”的观点,后者似乎认为不把收入转化为资本也能增加财富。

消费不足必然导致生产过剩

然而,马尔萨斯要着重批判的是“过分赞扬资本积累”的观点。他承认:“无疑地,通过节约,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立即提出比平常多的产品,来维持生产性劳动。假定做到了这一点,那么,这样被雇佣的生产性劳动者,正和从事于私人服务的人们一样,是消费者;而且,就劳动者来说,消费和需求都不会减少。”这就是说,新积累资本所雇佣的新增的生产性劳动者的需求和消费都不会减少,他们是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但是,马尔萨斯认为,出于两方面原因,新增生产性劳动所多生产出来的商品可能卖不出去,从而形成生产过剩。一方面,“使用于生产性劳动方面的工人所产生的消费和需求,绝不会单独地成为资本的积累和使用的动力”。这就是说,这些工人的消费和需求不会超过他们自身的消费和需求,即维持自身生活及其后代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资本不会单独为这一部分消费和需求而积累,生产不会单独为这一部分需要而扩大,资本积累和扩大生产的动力是资本利润。另一方面,“就资本家本身以及地主和其他富人来说,假定他们同意节约,减缩通常便利品和奢侈品的消费,从收入中节省一部分下来增添到他们的资本中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增加生产性工人而多生产出来的商品,将不可能找到买主,除非这些商品的价格跌倒使价值低于生产成本,或者至少跌到使利润减少,因而大大削弱节约的能力和志愿。”这就是说,资本家和其他富人不可能将新增利润都消费掉,他们要节约消费,积累资本。工人消费和需求不会超过他们自身的限度;资本家、地主和其他富人的消费和需求又由于要节约以积累资本而受到限制,其结果就是消费和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这就是马尔萨斯关于生产过剩必然性的基本观点。

“萨伊定理”站不住脚

在说明了需求不足会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论点之后,马尔萨斯转而批判否认一般生产过剩危机的理论根据,即所谓“萨伊定理”,该定理以其最早提出者得名。马尔萨斯指出:“有些很有才能的学者认为,某种特殊商品的过剩虽然易于出现,但是一般商品过剩则不可能发生。因为,按照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来说,商品总是和商品相交换的。这一半将为另一半商品提供市场。因此生产就是需求的唯一来源,一种物品的供给过多不过说明另一些商品的供给不足,而一般的过剩是不可能的。萨伊先生在他的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名著中,甚至认为,商品离开市场而进入消费会减少需求,商品的生产则能相应地增加需求。”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

1803年初版)中首次提出这

个论点。他在论述产品的“出卖或需求”时说:“一个人通过劳动创造某种效用,从而把价值授与某些东西。但除非别人掌握有购买这价值的手段,便不会有人鉴赏,有人出价购买这价值。上述手段由什么东西来组成呢?由其他价值组成,即由同样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果实的其他产品组成。这个事实使我们得到一个乍看起来似乎是很离奇的结论,就是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货币只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易最后结束时,我们将发觉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也许有人要问,如果情况是这样,何以市场有时货物充斥无法销售呢?为什么不能把一种这样过剩的货物交换别种过剩货物呢?我回答说,某一种货物所以过剩,是由于它的供给超过需求。他的供给所以超过需求,则因为它的生产过多,或因为别的产品生产过少。”这就是所谓“萨伊定理”最初的表述。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话就是“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詹姆斯·穆勒先生在1808年发表的答斯宾斯的一文中,极其广泛地提出了这样的原理:商品只用商品来购买,这一半商品总需给另一半商品提出市场。”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不过语气更肯定,语言也简练多了。他说:“产品总是要用产品或劳务来购买的,货币只是实现交换的媒介。某一种产品可能生产过多,在市场上过剩的程度可以使其不能偿还所用资本;但就全部商品来说,这种情形是不可能有的。”

马尔萨斯怎样看待古典政治经济学主流学者所信奉的这个信条呢?他说:“然而,在一般应用上,我觉得这个学说完全没有根据,并且与支配供给和需求的重要原理完全相反。”他提出的理由主要是两点:第一,事实上,商品绝不是都和商品交换,很多商品是直接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相交换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商品和它们所要交换的劳动比较起来,它们的价值可能因过剩而下跌,这同其他商品没有什么两样。第二,由于资本积累,原先从事私人服务的人都转变为生产性劳动者,于是,市场上商品数量大为增加,可是这两类劳动者的总数并没有增加,他们的需求也没有增加,而地主和资本家为了消费而购买的欲望和能力根据假定是下降的,这样一来,与劳动交换的商品价值就必然会降低,以致大大地降低利润,因而暂时地抑制进一步的生产。马尔萨斯说:“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过剩显然是普遍的而不是局部的。”马尔萨斯的批判显然是有道理的,但是还不够充分。例如,由于低估货币的作用,结果导致将交换过程归结为买和卖的形而上学的统一,就是应该指出的另一点。

“萨伊定理”的出现和它在成百年间被奉为信条,反映了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的客观需要,为资本主义初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功不可没。在那种历史条件下,尽管马尔萨斯的批判意见有其正确性,但它不可能占上风。这是历史的选择。只有到了社会经济条件不再需要“萨伊定理”,甚至因为信奉它而走入绝境时,它才最终会被摒弃,这也是历史的选择。

否认普遍生产过剩危机可能性论的“基本错误”

现在让我们来考察马尔萨斯对基于“萨伊定理”而否认普遍生产过剩危机可能性这一学说的进一步批判。他认为萨伊、穆勒和李嘉图所创立的这种学说“有一些基本的错误”。第一,马尔萨斯认为,他们把商品看作仿佛是许许多多其相互关系应加以比较的数学数字或算学符号,而不是必须与消费者的人数和欲望联系起来看的消费品。这就是说,他们总是假定需求没有变化,只去比较商品中耗费的劳动量,以为只要商品中耗费的劳动量相等,便可以实现等价交换。在马尔萨斯看来,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因为如果考虑到消费者人数及其欲望的变化,则不能仅仅根据其中的劳动量就断定一定可以实现等价交换,一旦需求不足,以劳动计算的商品价值就会大大下降,以致同一产品尽管耗费的劳动量相等,却不再能换取同一数量的劳动,甚至危及利润,这样一来积累的动机和能力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马尔萨斯还指出,他们对有效需求的看法也是很片面的,即以为一种商品能够交换另一种耗费了等量劳动的商品,就算是有效的需求了。但是,如果把供求关系变化对商品交换的影响考虑在内,需求是否有效就会复杂得多。马尔萨斯说,虽然每种商品都可能耗费了等量劳动,而且在交换中也可能恰好相等,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按照劳动计算的比例关系没有改变,可是,这些商品为什么不能那样地丰裕,以致不能换取多余它们所耗费的劳动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不会丰裕到不能产生利润的程度呢?在这种情况下,这种需求还算不算有效呢?这种需求还会促进商品的继续生产吗?肯定不会。这种有效需求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就说明离开供求关系,单以劳动来衡量需求是否有效是不行的。马尔萨斯注意到,李嘉图承认:“如果每个人都放弃奢侈品的享受,而专心致志于积累,那么,生产出来的一部分必需品就会不能立即消费掉。数量非常有限的商品,也会发生普遍的供给过剩的现象。”但是李嘉图接着又说,“承认这一点并不是非难那(资本不会过剩)一般原理”。马尔萨斯说:“最后这句话,我绝对不能同意。在我看来,这是对一般原理的最全面的攻击。”即使不顾事实的假定人口的增殖一定可以补救这种害处,但是要使增加的人口进入市场,不经过16年或18年是不行的,而收入的节余转化为资本的速度却要快得多。每当这种时候都难免发生资本过剩的现象,又怎么可以把资本不会过剩作为一般命题呢?应该说,马尔萨斯的上述分析是有道理的,他正确地指出了李嘉图否认普遍生产或资本过剩的原因之一,在于他坚持其片面的劳动价值原理,忽视市场需求也是商品交换和价值决定的决定因素。第二,马尔萨斯认为,他们否认普遍生产过剩可能性的另一种基本错误是:“他们不考虑人类天性中像懒惰或贪图安逸这种非常普遍的和重要的因素的影响。”他们假定人们总是喜爱奢侈品和不喜爱怠惰偷安,又认为相当部分的利润都会被企业家作为收入而消费掉。所以李嘉图才会说,当一向相互交换必需品的一些农场主和一些工厂主的生产能力骤然增加、还能够生产奢侈品时,他们相互之间的需求不会发生问题,因为他们能像过去交换必需品一样,相互交换奢侈品。可是,马尔萨斯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充分表明,对日用品和奢侈品的有效嗜好(就是,能够适当地刺激勤勉努力的那种嗜好),不是需要的时候立刻就有,而是必须慢慢地养成。认为人类当然会按他们的生产和消费的能力来进行生产和消费,永远不会贪图安逸而不爱勤劳的报酬,这种见解是极其错误的。”

马尔萨斯的本意在于说明有效需求可能因为贪图安逸等消极因素而不足,从而导致资本或生产过剩,这种情况可能存在,但是把少数人的不良习性作为论证需求不足的理由显得十分牵强。勤劳是广大劳动者的天性,不断追求新的满足也是人类的天性,这种天性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以少数人的懈怠说明需求可能不足是缺乏说服力的。第三,马尔萨斯指出,李嘉图等人更严重的错误,“在于认为积累能够保证需求;或者说,目的在于节约的那些人所雇佣的工人的消费会造成一种足以促使产品不断增长的有效需求”。而马尔萨斯认为:“如果说,对消费的充分热情可以完全维持供给和需求间的适当比例,不管生产的能力怎样;那么,似乎同样可以说,对积累的异常热情必然会使商品的供给超过这种社会的结构和习惯所能容许的有利的消费的程度。”在马尔萨斯看来,资本积累推进到一定程度,由于减少了对产品的有效需求,就一定会使劳动者失业。他认为,没有一个国家可能通过长期缩减消费来积累资本而成为富国,因为这样的积累超过了供给产品有效需求所需要的程度,其中一部分很快就会丧失它的作用和价值,不再具有财富的特性。他还认为,在人口和资本增加以前,必须先有对商品的有效需求,即那些能够并愿意为它们支付一个适当价格的人的需求。为了谋求财富的持续增加,而继续把收入转化为资本,同时对资本所生产的产品却没有足够的需求,那是徒劳无益的。有效需求不足,资本积累便会造成普遍生产过剩。总之,马尔萨斯认为,否认普遍生产过剩可能性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马尔萨斯的这种普遍生产过剩可能性论,成为李嘉图反驳的主要对象。

李嘉图:《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评注》

现在我们来看李嘉图如何回应马尔萨斯的批评。

坚持否认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可能性

如前所述,马尔萨斯认为,工人的消费和需求不会超过他们自身需要的限度,而资本家、地主和其他富人的消费和需求又由于要积累资本而受到限制,结果就会导致消费和需求不足以“消化掉”新增加的商品,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李嘉图说,这是马尔萨斯著作中“一个绝对最重的论题”,所以他对此作了仔细的探讨。

李嘉图探讨的主要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第一,李嘉图认为,不会出现普遍的消费和需求不足。新增产品如果全部归工人所有,就根本不会发生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如果一部分归工人,其余部分归资本家,则资本家除了留给自己消费以外,还要把其余部分再雇工人;只要人口不断增长,积累就会如此不断推进,消费和需求就没有缺乏的时候;所以问题仅仅是新增产品价值(从而消费需求)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分配的问题,工资高,利润就低;工人消费需求高,资本家消费需求就少,至于总消费需求,显然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不断增加。让我们再复述一下李嘉图的论证过程,以便更真切地了解他的思路和观点。假使新增工人所生产的产品全部归这些工人所有,他们或者用于自己的消费,或者用以交换别人的等量劳动;如果受雇者取得所产商品的八分之七,由其雇主保留其余八分之一,使后者可以借此增雇工人;这些新增工人仍然只取得其中八分之七,让雇主可以用其余八分之一在下一年继续增雇劳动,如此类推,直到积累到尽头,再没有什么好积累时为止。“但是,假使社会的组成分子只限于地主、农场主、必需品制造者和劳动者,同时只要人口是以足够的高速度增加的,积累就可以继续进行。假使资本对人口来说增加得太快,那么劳动者所取得的也许要到达产品的百分之九十九,而不是八分之七,这就不存在进一步积累的动机。假使每个人,除了他的迫切需要以外,都想把收入的每一个部分积累起来,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这时对劳动者的需求是那样大,人口原则的力量是不够应付的。但是,这个时候劳动者的处境是最幸福的,因为他要出售的一种商品,其需求几乎是无限的,而供给却是有限度的,只能以比较缓慢的进度增加,还有比他这样的处境更优越的吗?……”。

虽然李嘉图在这里为人们描绘了一副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美妙图景,人们还是要问,马尔萨斯指出的那些现象,即工人只能消费其新增产品的一部分而不会是全部,是否是事实?资本家由于积累,也不会消费掉他所取得的新增产品的全部而不会是全部,是否是事实?如果是事实,何以能够罔顾这些事实可能带来的后果?李嘉图显然不能否认这些事实,然而他却想借助他那种极端的抽象的分析方法将这些事实化为乌有,以消费需求转移来抹杀消费需求不足的事实。这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第二,李嘉图认为:“至于另一问题——商品向哪里去寻买主?如果商品是适合有力量买的那些人的需要的,就不会找不到买主,价格也不会下降。”在李嘉图看来,各种商品之间都会有一个相对价值,如果它们是适合市场需要的,这个相对价值就会保持下去,不管其中绝大部分是归于劳动者,还是归于他们的雇主的。这只是一个商品相对价值在劳动者和雇主之间分配的问题,总消费需求是不变的。他承认可能发生错误,生产的商品也许不适合需求,这就会出现存货,不能按通常价格出售。但这是由于发生了错误,即生产的东西的花色品种、数量质量与市场需要不符,而不是由于需求不足。“真正的祸害总是在于生产商品时没有能好好地适应人类的需要,而不是在于商品过剩,需求是只以购买的力量和愿望为限的。”

对于李嘉图的这种抽象的分析和论证,我们只能说它太理想化了,以至于远远地脱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尽管在李嘉图生前还没有爆发过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因而对他这种断定不会出现生产过剩危机的乐观态度可以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对当时情况的某种真实的反映,但是,他的这种观点毕竟早已被他身后百多年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的历史和现实所否定。在这个意义上,马尔萨斯的观点在理论上倒显得更可取。然而,马尔萨斯承认生产过剩危机可能性的观点却是为其“含糊其辞地推荐的那个救治方案”(李嘉图语)提供理论依据的,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方案的精神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积累资本的要求是相悖的。因此,不难理解李嘉图为什么会以极度讽刺的口吻说,如果马尔萨斯的观点和救治方案是对的,“(那我们)就得责成政府来弥补人民的不足……就应该请求国王罢免现在主管经济的大臣,改用一些能够向大众提倡奢侈浪费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国家最大利益的那些人来执政。这时我们就好像处在一国满是生产者而很少消费者的国家,祸害最后会演变到那个地步——如果议会或大臣们不及时采取扩大浪费的有效措施,我们将沦于无可挽救的悲惨境地。”显然,李嘉图对马尔萨斯救治方案的批判具有进步意义。

关于“萨伊定理”

前已指出,马尔萨斯认为“萨伊定理”是不对的。因为它假定商品总是与商品相交换,供给和需求总是相等的,所以断定不会发生需求不足或商品过剩的问题。但是,马尔萨斯指出,商品并不一定同商品相交换,大量商品是跟劳动相交换的,而这些商品同所交换的劳动相对照,其价值会由于供给过多或需求不足而下降。也就是说,在商品同劳动相交换时,不能保证供求相等,不能保证不发生商品过剩和价值下降的情形。

对于马尔萨斯的这个批评,李嘉图的回应是不得要领,甚至是文不对题的。他没有否认大量商品是同劳动相交换这一事实,他也承认商品与劳动对照会那样充裕,使其以劳动估计的价值下降,劳动会换得大量商品。也就是说,他没有否认商品与劳动相交换时并非供求相等,可是他就是不承认商品过剩,却说这只说明“劳动价值是那样地高,结果把应该属于利润的基金全部吞并了,因此资本家对继续积累不再发生兴趣……”。

关于否认生产过剩论的“基本的错误”

如前所述,马尔萨斯认为李嘉图等人否认生产过剩可能性论有几个“基本的错误”,其中第一个错误就是李嘉图等人只把商品看作是一堆相比较的符号,而不是将其看作同消费者人数和欲望相联系的商品。马尔萨斯的意思是,如果将商品同消费者人数和欲望联系起来,就会看到在人数比较稳定,需求由于节约而缩减的情况下,倘使产品大量增加,以劳动估计的商品价值就必然会大大下降;同量劳动所生产的同量商品,却不能再换取同以前一样的劳动量。积累的力量和动机都会受到有力的抑制。李嘉图没有正面回答这一批评,即该不该把商品同消费者人数和欲望联系起来加以考虑,而只是说他否认消费者的需要会由于节约而普遍减少;但他承认资本家进行积累的力量和动机会受到抑制。应该说,李嘉图的回答并非得体,因为在马尔萨斯所说的场合,导致需求下降从而商品过剩的因素不单单是节约,还有消费者人数,商品大量增加,等等,何况否认需求会因节约而普遍减少也是很勉强的。

马尔萨斯强调有效需求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制造出适合需求的商品并不容易,特别是当这样的积累和商品的增加,是基因于对消费的节约和对时尚和需要加以克制的时候,而时尚和需要正是需求的成因。也就是说,供给要受到需求的制约,没有有效需求就不会有有效的供给。李嘉图对此的回答是生硬的拒绝,他说:“萨伊先生、穆勒先生和我认为不会有消费的节约,需求不会停止……我们认为,无论哪里,只要存在着消费的力量和愿望,就必然存在着需求。”

马尔萨斯曾指出,李嘉图虽然把资本不可能过剩视为一般论旨,但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大家都积累,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可能卖不出去,出现商品过剩,但是他立即又说,这不会非难资本不会过剩的一般原理。马尔萨斯说他对最后这句话“绝对不能同意”。现在该轮到李嘉图回答了。他说了些什么呢?他说:“我确是说过:‘那时有限的商品无疑会发生普遍过剩的现象。’但是,这样的情况是有存在可能的吗?难道生产出来的,当真会只是这样为数有限的一点商品吗?不可能的。因为,如果劳动者能够取得享用品和奢侈品,他们自然会乐于去消费这些享用品和奢侈品。代雇主设想,为实现他的目的,他也自然会乐于生产他的劳动者既有此愿望又有此力量来付偿的那些商品。”

关于马尔萨斯所说李嘉图等人所犯的第二个基本的错误,即没有看到人类天性中那些可能降低需求的因素,即贪图安逸和懒惰等的影响。他指责李嘉图等人认为人们总是喜欢奢侈而不是懒散,人们都会把利润作为收入而加以消费。对此,李嘉图的回答不出所料,仍然是对“萨伊定理”的坚持,而透露出来的精神却是积极向上的:“这里马尔萨斯先生再次改变了他的主题。我们不说喜欢懒散不会胜过喜欢奢侈。我认为情况是会这样的;因此,如果问题是关于生产的动机,我们之间的意见并没有分歧。但是,马尔萨斯先生假定有足够强烈的动机从事于生产商品,然后认为产出以后会找不到市场,因为人们对这些商品没有需要。我们所否认的正是这一点。我们不说商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生产;但是,如果商品已经生产出来,就必然有某些具有消费这些商品的愿望和力量的人,换个说法就是,对这些商品必然有需求。马尔萨斯先生提出处于这样情况的一种社会,这里不从事积累,喜欢懒散而不喜欢奢侈,对劳动没有需求,不耕种他们的土地,以此作为有害影响的明证;而我认为结果恰恰会是在相反的进程下发生——这里从事于资本积累,有的是积极性而不是懒散,对劳动有高度需求,使土地发挥最高度的生产力。这是由于,所有这些都包括在积累这个词的含义之内。人们会宁愿懒散而不要奢侈品!这样奢侈品就不会生产出来,因为没有劳动,这种东西是无法生产的,而劳动却是懒散的对立物。如果没有生产出来,就不可能发生缺乏市场的现象,就不会发生这些商品的过剩。”

嘉图的回答再次显示出“萨伊定理”作为一种时代产物,确实具有其积极意义,虽然它被后来的历史发展所否定。关于马尔萨斯所说李嘉图等人所犯的第三个也是更严重的错误,即认为积累能够保证需求;或者说,目的在于节约的那些人所雇佣的工人的消费会造成一种足以促使产品不断增长的有效需求。李嘉图对此没有提出全面的回答,而只是在一些枝节问题上有所回应。当然,总的思想仍然如故,不认为马尔萨斯所提到的那些论点有什么大错。李嘉图指出,马尔萨斯如下一段话“坦率地说明了马尔萨斯先生和我之间的分歧。读者必然会判断真理在哪一边”。这段话是:“李嘉图先生说,在节约过程中,假使资本家所失去的全部为劳动者所得,对财富进展的抑制就只会是暂时的,因此对其后果无须担忧。但是,假使由收入向资本的转化推迟到某一限度之外,由于对产品的有效需求减退,必然要使劳动阶级陷于失业;这就很明显,节约习惯的过度发展会招致悲惨的后果,会长期地使财富和人口处于显著衰退状态。”

对增加非生产性消费主张的批判

李嘉图既认为不存在生产过剩危机可能性,对他来说也就没有一个如何克服危机的问题。但是他对马尔萨斯所主张的克服危机的各种手段发表了他的看法,其中最值得关注是对他对马尔萨斯主张增加非生产性消费这一观点的看法。马尔萨斯说,如果我们不认为生产阶级的消费,特别是当他们正在迅速地从收入中节约支出来增加资本时,会比以往多得多,那么,一个具有巨大生产力的国家就得保有一批不从事生产的消费者。李嘉图就此评论说:“如果以未来的生产为目的,就一批非生产性劳动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而论,它的作用正同一场火灾一样,会消费掉否则将由那些非生产性劳动者消费的存在制造商仓库里的货物。”对马尔萨斯主张的不满之情溢于言表。马尔萨斯说,至于生产阶级和非生产阶级究竟应当保持什么样的比例,才能对财富的不断增长提供最大的鼓舞力量,这绝不是政治经济学所能决定的。李嘉图就此评论说:“我觉得要作出决定亦无困难。这些人在别的方面也许有用,在财富的生产方面是绝对无益的。”李嘉图说,马尔萨斯论证非生产阶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种种论点,包括地主无疑居于前列,等等,使他感到的惊讶简直无法以言语形容。马尔萨斯居然说,要使资本家能继续保持他们的习惯,他们就得多消费些,或者少生产些。“马尔萨斯先生给需求下的定义是,对消费的愿望和力量。非生产性消费有什么力量?从一个呢绒商那里取去一百匹毛料,供陆军和海军穿着,难道这就增加这个呢绒商的利润了吗?这就会鼓励他们去进行生产了吗?的确,这跟一场火灾并没有什么两样。”马尔萨斯说,非生产性消费者在促进财富的特有效用是,保持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使劳动成果得以获致最高度的交换价值。李嘉图就此评论说,通过这批人的消费,怎么会使劳动成果获得价值?根据这个说法,那么我们也可以同样有理由说,一次地震,倾覆了我的住宅,毁灭了我的财产,因此使劳动成果获得了价值。李嘉图的批判无疑是有力的。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马尔萨斯承认生产过剩危机的动机之一,其实在于为非生产性消费、特别是为土地所有者阶级存在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而李嘉图不承认这种危机的可能性,固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能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可是他维护资本积累和发展生产性劳动的立场还是应该肯定的,它在当时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同类推荐
  • 我们生于70年代

    我们生于70年代

    本书主要内容为:70年代有自己的朋友,七十年代生人之生长简史,七十年代生人之42个生活烙印,关于70年代
  • 美国教育借鉴力

    美国教育借鉴力

    本书从亲和力、激励机制、社区协同等几方面,对美国的教育最新研究进行了编译并作了点评分析,并与中国的情况进行对比研读。
  • 给教育燃灯

    给教育燃灯

    本书旨在介绍民国教育家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验及对教育症结的探索,细致再现民国教育思想的美丽景观。书中收录的文章包括:“从智识阶级的剩余来分析现代中国教育”、“教师的自救”、“教育感言”、“今日中国之教育”、“中国现代教育之症结”、“中国学校教育之史的观察”等。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热门推荐
  • 英雄系统之征服

    英雄系统之征服

    一名学生凌枫在网吧打LOL意外的带着类似英雄联盟的客户端穿越到了神秘的瑟内尔大陆,但一次又一次的被这个客户端给坑到了绝境。糊里糊涂的被那里的圣上封为了皇子,但好景不长,皇子的身份还没有爽够呢,整个国域沦陷了,凌枫不知不觉中扛起了重振国家的重任……
  • 悟真集

    悟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心付,长夜漫漫

    倾心付,长夜漫漫

    他是传说中权势滔天,俊美如妖的铁血总裁,却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将她钳制在怀。“女人,我的东西呢?”“什么东西?”她问,却被他以死不承认的名义定罪,以身还债!她扶着腰,泪眼婆娑,“你到底要什么?!”他冷魅勾唇,步步逼近。”我要你“。
  • 激情与超越:中国一航的5周年

    激情与超越:中国一航的5周年

    2004年7月1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走过了整整5年,这是与时俱进,缩短差距、跨越新台阶的5年,是抓住机遇,超常拼搏、走向振兴的5年,是铸造蓝天丰碑、谱写时代篇章的5年。本书汇集了纪念中国一航成立5周年的有关文章,从重点型号、技术创新、调整改革、管理创新、集团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回顾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空报国,追求第一”和“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难忘岁月,展示了中国一航发展的美好前景。谨将此书献给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全体员工和关心、支持中国航空工业的上级有关部门、兄弟单位与人士。
  • 时光清浅:浮生梦若歌

    时光清浅:浮生梦若歌

    她是个平凡的人,过着普通的生活。没想过打扰谁的宁静,可他却乱了她的心湖。一次偶然的认识,竟渐渐的乱了心。他是个富家公子,过着奢华的生活。只想着平淡一生,却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什么。故意演一场虐心的戏,将她逼走。她遇上他,想要改变自己。他遇上她,想要放纵自己。时光荏苒,心中一处隐藏着某个秘密,却不想让人发现。就让我们彼此观望着彼此的世界,不去打扰。苦涩的味道荡漾在心口处,怎样才能忘掉。对不起,我爱你。可到了最后没有说出口。这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描绘着谁的青春年少岁月时光。
  • 龙灵通知

    龙灵通知

    有许多的网址都有我的作品但是我和你们说啊,还是要支持原版的创世中文网啊。
  • 涤尘幻境

    涤尘幻境

    浮萍孤雁,身世飘零,难解心中怅。叹命运不测,奇梦通幽;幻境涤尘,起伏跌宕。秘窟绝境,遗迹圣地,万里奔波探险忙。惊世秘,惹四方觊觎,暗流涌浪。云展蔽日雷霆震,末世危机何人可挡?寻失落世界,湮灭文明,万般玄机,天道自藏。兄弟红颜,嬉笑怒骂,智破勇斗夙愿偿。繁花落,一江春水流,警世绝唱。
  • 鹿晗:你可曾知道

    鹿晗:你可曾知道

    在我最脆弱的时候很高兴遇见你治愈我这心上的伤鹿晗,你是我生命中的一道风景也许我不会驻足太久但我会永远记得你你已经刻在了我的心里
  • 次元试炼者

    次元试炼者

    亡灵悍将横扫三国学园默示录的死体进化成了喰种罪恶王冠晶体病毒降临生化危机...李玄在不断的征服之中登上神位
  • 萌系一班

    萌系一班

    易不凡一位名副其实的学渣,初中毕业后被父母拖关系弄到一张名牌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正当他准备开始新一轮的学渣生活时,等待着他的却是一次次的噩耗!他被传送到另一个陌生神级学校里。从此主角开始不一样的人生……不,是他本来就不凡………书友群已建,群号码:27652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