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1200000048

第48章 《满江红》之谜

《满江红》一词,气势磅礴,声调激昂,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词。按照传统的说法,他出自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手笔。但也有不少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它是后人的伪作。因此,《满江红》的作者问题,成为史学界长期以来的一桩悬案。首先对《满江红》的作者提出质疑的是近代著名的学者余嘉锡。他在《四库提要辩证》中的《岳武穆遗文》条下,提出了两条质疑的根据:第一,这首词最早见于明嘉靖十五年(53年)徐阶编的《岳武穆遗文》,这篇文章根据的是弘治年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这首词不见于宋人、元人的书,却突然出现在明中叶,来历不明,深为可疑。第二,岳飞的孙子岳珂所编《金陀粹编》中的《岳王家集》也没有收录这首词。岳珂平生富于收藏,精于鉴赏,他与父亲岳霖搜访岳飞遗稿不遗余力。但是,从嘉定三年他为《岳王家集》作序到端平元年重刊此书,共经历了三十一年,仍未收入这首词。因此,这首词可能不是岳飞所作。

此后,著名词学家夏承焘于 1961 年发表了《岳飞〈满江红〉词考辨》疑问,对余嘉锡的质疑作了补充。他进一步提出伪作者可能是明弘治年间王越等有文学修养的将帅,或者是边防幕府里的文士。理由是:“踏破贺兰山阙”一句颇有疑点,贺兰山在今甘肃河套以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之地。岳飞伐金要直捣的金国上京黄龙府,在今吉林境内。这首词若真出自岳飞之手,不应方向乖违如此。而明代北方的边患是鞑靼族,据《明史·鞑靼传》记载:弘治十一年,明将王越曾率兵抗击鞑靼兵于贺兰山后袭破之。可以设想“踏破贺兰山阙”应是明代中叶的一句抗战口号,在南宋是决不会有的,据此便可推定《满江红》词是王越等将帅或幕僚所作。台湾学者孙述宇也发表了《岳飞的〈满江红〉?——一个文学的质疑》疑问,着重从词的内容和风格上提出了两点质疑:第一,词中用了不少岳飞自己的事迹和典故,如“三十功名”、“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等。作者自己用自己的事迹典故实在是罕见的和不可思议的。相反,根据这些尽人皆知的材料,一个伪作者倒不难写出这么一首词来。第二,《满江红》是一首激昂慷慨、英风飒飒的英雄诗,而岳飞的另一首词《小重山》却是那样低沉、惆怅,两者的风格和格调截然相异,不像出自同一人的手笔。由此看来《满江红》可能是伪作。

然而,有些学者并不赞成上述说法。台湾学者李安写了《萧萧雨未歇——岳飞的〈满江红〉读后》疑问,认为《满江红》是岳飞的杰作。他根据史实提出了三条根据:第一,从“三十功名尘与土”一句,可知这首词是岳飞在三十岁或三十岁前后有感而作。岳飞三十岁时(1133年)受到朝廷的恩宠,开始掌握指挥大权,因为责任重大,身受殊荣,感动深切,所以才作成这一篇壮怀述志的《满江红》词。第二,岳飞自二十岁离开家乡转战南北,至三十岁由九江奉诏入朝,行程加起来足有八千里,所以词中又“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句。第三,岳飞三十岁置司江州时,正逢秋季,当地多雨,所以词中又“潇潇雨歇”一句。综上三条得出结论:《满江红》词是岳飞表达他本人真实感受在1133年(宋绍兴三年)秋季九月下旬作于九江。

香港学者苏信写了《壮怀激烈——也说岳飞〈满江红〉》疑问,就“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之句,何以不直接书金国统治下的黄龙府却提出西夏所属的贺兰山的问题,作了解释。他说:西夏与北宋之间屡有战争发生,真宗、仁宗时向西夏贿赂求和,才换来了暂时的安宁。岳飞对这段五十多年前的历史当然熟悉,因此岳飞便在《满江红》一词中以贺兰山借指敌境。此外,苏信还把岳飞在收复建康城之后写的《五岳祠盟记》中的“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伐、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与《满江红》一词作了对照和比较,认为两篇作品的风格和情怀是完全一致,纯系出自一人之手笔。所以不应怀疑《满江红》词是岳飞所作。

邓广铭发表了《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等文章也不赞成伪作说。他说:第一,南宋宝庆初已刊的赵与时《宾退录》有岳飞《题新涂萧寺壁》的七绝,岳珂编《金陀粹编》时也未收入《岳王家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为岳飞所作,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那首《满江红》词不曾被岳珂收入《家集》之中而断定他不是岳飞的作品。第二,不能因为我们未曾见到,就断言宋元人书中全未出现过这一作品。第三,在河南省汤阴县的岳飞庙中,至今还矗立着一块刻着这首《满江红》词的石碑,是汤阴县一个名叫王熙的秀才,在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所写。比徐阶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所编辑的《岳集》的刊行早了七十八年。有这一件实物作证,则此词首次出现在弘治年间之说、以伪为真始自徐阶之说,都不攻自破了。

关于岳飞《满江红》词真伪之争的来龙去脉,大致如此。那么,这首词到底是不是岳飞所作呢?上述争论双方又有充分的自圆其说的依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难统一。不过,应说明的是,即使《满江红》词不是岳飞所作,也仍然值得流传下去,它毕竟是一首振奋人心,充满爱国精神的好词。

同类推荐
  • 水浒天行

    水浒天行

    话说北宋末年,朝纲崩裂,奸臣当道,许多英雄好汉不得已走上落草之路,最后聚义梁山水泊,共拒官军,诸如宋江、晁盖、林冲、武松、李逵、杨志等好汉之名之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怎奈施公耐庵差强人意,一个风起云涌的英雄传奇尽皆付之于招安,悲兮?叹兮?……我愿提起拙劣之笔,再绘水浒英雄谱!………………………………………………………………………原来,宋江本是皇族之后,太祖赵匡胤之嫡亲之子孙……原来,林冲并未一气而吐血身亡……原来,武松与那潘金莲曾是旧识……原来,李逵并非一味莽撞,也曾娶妻,也曾儿女情长……………………………………………………………………………本文立足施公之水浒,集三载心血,欲再造水浒之英雄世界……不喜请绕道!
  • 实体发展哲学

    实体发展哲学

    探索宇宙的本源,探索人类社会的本质,建立哲学体系。
  • 大明1636

    大明1636

    笑看大明风弄朝,不言国殇心救世。你权倾朝野却挡不住内忧外患。他挽狂澜,定乾坤,救浮生。你杀的人他来救,天下地狱,我不下谁下?今生本想做一个幸福的女人,谁想一不小心被穿越成男人!泱泱大明岌岌可危,他拿什么来拯救?战场上有谁为他身披银甲逐敌千里,朝市中又有谁为他运筹帷幄机关算尽,在起义流民,满清鞑子,大明言官之间他如何披荆斩棘,光复大业!故事走到结局之前没有人允许他停下来休息!只是天下一统之时容我相妻教子,与民为乐可好?你们想怎么左右他的命运呢?
  • 五国风云录

    五国风云录

    五国争霸,天下纷乱,英雄辈出,谁主沉浮!到底谁能成为天下之主,期待你来揭晓真正的答案!
  • 明末之铁血中华

    明末之铁血中华

    刘少成重身在大明天启二年,此时的大明已经到日暮西山的地步了,但是中国经济科学仍然是世界最重要的组成,但是野蛮的女真满清断绝了中华进步。使中国渐渐落后世界。但是刘少成来了,他能眼睁睁的看到中华让野蛮人来统治吗?当然不能,他要领导中华强盛起来,提前早欧洲100多年来完成中国的工业革命,他要带领强大的舰队踏平倭国,殖民东南亚这些白眼狼,斩段北极熊的爪子,占领广阔的西伯里亚,打败欧洲军队,殖民美洲,吞并澳洲…。让中国真正成为日不落帝国,太阳能照耀的地方就是华人能挺起胸膛做人的地方。
热门推荐
  • 婚缘已注定

    婚缘已注定

    “什么?”为老不尊的师尊终于同意他出师了,听到这个消息的他,万分欣喜,但,老头子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前往明海市结婚······什么?他是谁?16岁就在国外佣兵圈子混,三年下来,别人叫他什么?命!断命王者!师尊传唤,放弃三年打拼的一切,回去修炼,苦修之后,终得出师的杨奇,竟被要求迎娶千金总裁。不不不,我不是那种人......命之所定,九转化龙,在这市廛红尘,我欲从与我心,而不仰他人!
  • 宿命伊始

    宿命伊始

    老子有钱,长得也不赖,可是老子不喜欢奢侈无度的生活,只要开开心心无忧无虑地当一只米虫就好。可是现实终究是现实,现实所发生的一幕幕让人难以接受。25岁生日过后,一切都变了,翻天覆地地变了……我原来不是我,那我到底是谁?老天爷,你TMD在逗我吗?初恋因车祸意外身亡,自己也差点坠崖身亡……这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到底怎么回事?
  • 时光游戏:废柴四小姐

    时光游戏:废柴四小姐

    一场游戏,使时光逆转,穿越至异界,寻找漏洞时却意外邂逅他,但当游戏结束,一切只能化为虚缈,怎样才能打破这游戏,挣脱这束缚,一场美丽却有危险的冒险,正式展开——我宣布,游戏开始!
  • 逆风的风筝

    逆风的风筝

    小歌手张扬意外在一个综艺节目当中与瑾儿成为搭档,一路走来,虽有各种突发事情等着他们,但是依然不曾后悔,就像逆风的鱼,虽然走向大海的路困难重重,却依然不曾后悔
  • 仙途道尊

    仙途道尊

    一个在一次宗门任务中获得神秘功法的普通修士,自此踏上了一条腥风血雨的修道之路……...
  • 云鬓

    云鬓

    外表温婉,实则内心强大的女孩,云鬓,不与世俗妥协,坚持女性独立主义,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 明伦汇编人事典洒扫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洒扫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绿林老大

    绿林老大

    这个威风凛凛的大汉一见了王重翻身便拜,口中叫道:“哥哥,请收我上山。”……
  • 霸气御姐VS鹿校草

    霸气御姐VS鹿校草

    当有权有势的俞苏御姐碰上家境平庸的鹿晗正太(只是个故事,家人不要多想)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霸道总裁误爱复仇少女

    霸道总裁误爱复仇少女

    “你答应我一个条件。”“什么条件!”“你先答应!”“我答应!快说!”就算是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她都愿意!“去夜总家住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