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7500000026

第26章 组织协调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1月,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他们乘胜进攻,收复了大量失地。

对此,华西列夫斯基认为:

我们胜利的取得,是由于作战地区的人民全力支援的缘故。苏联人民供给我们粮食和御寒物资,对我们关怀备至,可以说任何东西都在所不惜。构筑防御地区和道路,护理伤员,捐献国防基金。

城市和乡村刚一解放,我们的战士就帮助他们修复被破坏的经济,慷慨地把战利品分给集体农庄、国营农场、拖拉机站和工厂,修复学校、文化设施和医院。

1943年2月16日,华西列夫斯基正在顿河中游组织沃罗涅日与勃良斯克两个方面军实施哈尔科夫战役。这时,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授予他苏联元帅军衔的命令,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因为,他获得大将的军衔才不过一个来月,仅就这一点来说,这个命令也使他感到突然。

此时,华西列夫斯基认为,国防委员会、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最高统帅部对他的工作做这种评价,未免太高了。

2月17日,华西列夫斯基来到哈尔科夫,会见了方面军副司令科兹洛夫。而后,他又到了坦克第三集团军。

第二天,斯大林用电话指示华西列夫斯基赶紧飞往莫斯科,暂时把安东诺夫留在库尔斯克担任大本营代表,给他的任务是帮助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新收复的沃罗涅日、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各州的铁路,并赋予他直接向大本营报告的权利。

2月19日,华西列夫斯基回到了莫斯科。斯大林向华西列夫斯基宣布了大本营的决定,即在粉碎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主力的战役中,要他负责协调西方方面军左翼以及勃良斯克、中央、沃罗涅日三个方面军的作战行动。2月22日,这一决定下达到这三个方面军。

2月21日,党中央发布了庆祝红军建军25周年的号召。2月23日,在建军节的当天,苏联最高统帅的一项命令,对苏联人民对猛扑过来的敌寇进行的英勇的战斗做了总结。

2月23日,华西列夫斯基正在勃良斯克方面军中,给大本营打电话,向斯大林祝贺红军建军25周年,斯大林也向他祝贺。接着,华西列夫斯基报告了前线的情况。

最后,斯大林问他:“你知道美国总统罗斯福给我们发来的一封贺电吗?”

华西列夫斯基说:“不知道。”

于是斯大林答应把这封电文告诉他。

不久,安东诺夫打电话给华西列夫斯基,向他读了这封电报。电文中说道:

值此红军建军25周年之际,我谨代表美国人民向红军表示我们对其史无前例的辉煌胜利深感敬佩。

在许多个月当中,尽管丧失了大批的物资器材、交通工具和领土,红军却并未给予强大的敌人以取胜的可能。它在列宁格勒附近、莫斯科附近、沃罗涅日附近、高加索,最后,在不朽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阻止住了敌人。

红军不仅使敌人遭到失败,而且转入了大进攻。这一进攻正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整个战场上,同先前一样顺利发展。

1943年初的战事,让华西列夫斯基特别难忘,因为苏军作了长时间准备的库尔斯克会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段的进程。

1943年3月初,最高统帅命令华西列夫斯基返回沃罗涅日方面军。当时,该方面军首长和司令部都在别尔哥罗德。华西列夫斯基在视察坦克第三集团军的部队和司令部后,他确信局势已经很严重了。随后,他把情况详细地报告给最高统帅。斯大林下令雷巴尔科的军队集群由西南方面军拨给沃罗涅日方面军。

当时,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军深入,苏军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

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向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发起反击,至3月2日,西南方面军遭到了重创,其第五集团军遭到了毁灭。

3月6日,德军开始向哈尔科夫进攻,在3月7日的激烈的血战之后,德军击破了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的抵抗,并迫使他们向哈尔科夫退却。

由斯沃博达指挥的捷克斯洛伐克营,也在这里接受战斗的洗礼。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和大本营代表华西列夫斯基,以苏联人民、统帅部和华西列夫斯基个人的名义,向作为英勇无畏的苏联军人的战友捷克斯洛伐克战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他们在同占领者的共同战斗中取得更大的战果。

3月15日,由于德军不断投入新的兵力和兵器,沃罗涅日方面军又没有得到有力的援军支持,因而不得不放弃了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苏最高统帅部把第一坦克集团军从列宁格勒南调,此外第二十一和第六十四集团军也被从斯大林格勒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

在别尔哥罗德附近,德军主要突击对象是已被大大削弱的第六十九集团军。

德党卫军的坦克军从南面向它进攻,一支陆军部队从西面向它进攻。同时,敌军还不断地轰炸别尔哥罗德。

3月18日,敌人从南面突入并占领别尔哥罗德。华西列夫斯基和沃罗涅日方面军首长于清晨离开了别尔哥罗德,转赴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域。

随后,最高副统帅朱可夫也被派到了这里。他的任务是同华西列夫斯基和各方面军司令一起,详细研究有关这一方向的下一步行动计划的意见,然后提交大本营。

3月19日,华西列夫斯基和康斯坦丁诺维奇向最高统帅报告,军队的全部注意力均集中在遏止德军从别尔哥罗德向北和东北方向推进。

为这一目的,朱可夫与华西列夫斯基及各方面军首长经过研究部署,最终在沿北顿涅茨河,而后经戈斯季谢沃、贝科夫卡、德米特里耶夫卡、红亚鲁加和克拉斯诺波利耶一线,组织了巩固的防御正面。

至此,苏军在中部库尔斯克地域附近暂时转入战略防御,主要是掩护奥博扬和科罗恰方向。

3月22日,华西列夫斯基获准回到莫斯科。

根据华西列夫斯基的请求,安东诺夫也随之获准来到莫斯科。

不久,华西列夫斯基便获得机会,把安东诺夫介绍给最高统帅。从此,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同去大本营。

曼施坦因的这次反击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

在其北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一带。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区。在突出部内的是苏联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

苏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展开。

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使德军又充满了信心,曼施坦因希望通过一次主动进攻来歼灭苏军。

突出部的库尔斯克地区很自然的成为他的首选目标。因为这个突出部犹如一个拳头从苏军的战线中延伸出来,其正面长约400公里,而底部却不到120公里,曼施坦因计划通过一次南北两翼协调的钳形攻击,合围并歼灭整个突出部内的苏军重兵集团。并且这次战役的成功将缩短德军的战线,使德军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加。

曼施坦因的计划得到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元帅和陆军总部参谋长蔡茨勒上将的支持,但也遭到第九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上将和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上将的反对。

他们反对的理由是,1943年春,德国在东线坦克损失巨大。而且作为主力的3号、4号坦克已被证明不是苏联T34坦克的对手,而新一代5号豹式坦克和6号虎式坦克,月产量分别只有50辆和25辆,数量上与苏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古德里安认为对库尔斯克的进攻将使坦克遭受很大损失,他的改编装甲兵的计划也将破产。

希特勒对此也犹豫不决,他曾对古德里安说“自从我开始考虑这次进攻,我一直心情不好”。

但最终希特勒还是决定采纳曼施坦因的计划,1943年4月15日,希特勒发布了第六号训令。

他在训令中说:“这次进攻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应迅速完成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进攻应使我们得以掌握今年春夏两季的主动权。每个指挥官和士兵都必须深刻理解这次进攻的决定性意义。库尔斯克地区的胜利应当成为照耀全世界的火炬。”

他决定德军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联合发动一个钳形攻势以摧毁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军队。作战代号为“堡垒”。

对于德军统帅部来说,主要问题在于补充兵员和武器的损失,并建立相应的进攻集团。

为了补充军队和组建新的兵团,德国不得不从1943年1月13日起实行总体动员,征召大量军工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人,以及老年男子和16岁至18岁的青年入伍。

新入伍的人员在后备军和正在整编或组建的师里经4周至6个月的训练即被送往作战部队,有的甚至仅进行6至8周训练即被派往前线。根据总动员令应征入伍的士兵,无论身体条件或战斗素质都大不如以前。

但是,动员毕竟使苏德战场上受到严重削弱的德军部队得到了补充。实行总体动员的结果,征召了200余万人。这使德军在1943年上半年得以新组建一批师,并对1942年底至1943年初遭受损失的一些兵团进行补充。

1943年,德国的工业加紧发展,军火产量比往年得到增长。

1943年,德国火炮、坦克和迫击炮产量比1942年增加一倍多,作战飞机产量增加70%。但是,由于德军作战损失很大,超过其军工生产和人员的补充能力,德军统帅部仍被迫缩减了许多步兵师的编制规模。

此时,苏军虽然暂时转入防御,但是仍然保持着主动权。苏德战场出现了平静的春季,仅在库班继续进行着争夺制空权的激战。

而在中部,在库尔斯克周围,则形成了一个向敌军突出的独特的弧形地带。悬在其北面的是处于敌人手中的奥廖尔突出部。

在南面,战线大致沿着别尔哥罗德纬线。在它的西端则稍稍伸至谢夫斯克、雷尔斯克和苏密城之东。

在这个巨大的弧形地带的内部及其附近,苏军的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十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两个坦克集团军和两个空军集团军,这些军队都在紧张地等待着将要发生的战斗。

看来,苏军已经做好了准备进攻的准备。

但是,不久就对大本营所拟定的在西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的夏季攻势计划作了极其重要的修正。

苏联的情报部门及时地侦察到德军准备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带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甚至还查明了进攻的日期。

此时,苏军统帅部必须作出抉择:是进攻还是防御?

这个问题从3月末至4月初,在国防委员会和大本营讨论多次了。

华西列夫斯基通过电话,与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带沃罗涅日方面军中最高副统帅朱可夫,仔细地认真地讨论了这个问题。

4月8日,朱可夫给最高统帅送去了一份判断情况的详细报告,其中讲了他对库尔斯克弧形地带行动计划的一些设想。朱可夫说:

我认为,我军为了先敌行动而于最近即转入进攻是不妥当的。最好等到我军在防御中消耗疲惫了敌人,并打掉了敌人的坦克后,再投入新锐预备队,转入全面进攻,以彻底粉碎敌人的主要集团。

斯大林接到这个报告时,华西列夫斯基正好在他那里。斯大林已经知道总参谋部支持朱可夫的观点。

斯大林在读了朱可夫的报告之后说:“应该同各方面军司令商量一下。”

随后下令征求各方面军的意见。

斯大林委托总参谋部召开一次特别会议,讨论1943年夏季战局计划。他亲自打电话给瓦图京和罗科索夫斯基,要求他们在4月12日以前,就前线情况和各方面军当前的行动计划提出看法。

司令们在报告中称,关于敌人的兵力及其意图,他们的意见同朱可夫和总参谋部的意见一致。

4月12日晚,在大本营召开了会议。

出席者有斯大林、来自沃罗涅日方面军的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

此次会议定下了关于采取按计划组织的防御的决心。

但是,斯大林对苏军能否经受得住法西斯坦克的突击感到不安,对于这一点,他并不予以掩饰。

对此,华西列夫斯基他们说:“我们的红军的战斗力已非1941年可比了。红军在战斗中锻炼成长起来了,获得了极其丰富的作战经验,并拥有精锐的装备和出色的技术武器。如今,已是法西斯匪徒惧怕我们了。”

于是,斯大林的犹豫消除了。

经过对形势的仔细分析和对事态发展的遇见,会议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苏军主要力量应该集中在库尔斯克以北和以南,并在这里用防御战拖垮敌人,尔后转入反攻并予以歼灭。下一步是苏军发起总攻击,在哈尔科夫、波尔塔瓦和基辅方向实施主要突击。

此外,会上研究了另一个行动方案:

如果法西斯统帅部近期不在库尔斯克附近发动进攻,并长期地拖延进攻时间,那么苏军就转而采取积极行动。在下定了先行防御,继而转入反攻的决心后,接下来就是为即将到来的行动展开全面而细致的准备工作。

同时,侦察人员继续侦察敌军的兵力和意图。

就在德军准备于5月上旬发起进攻时,苏方情报部门便获得了情报。于是,苏军统帅部把作战警报和命令传了下去,要求各部队严阵以待,随时做好御敌的准备。

“堡垒”作战按计划应于5月4日发动,但由于这年雨季结束的较晚以及德军准备上的不足,作战计划不得不一再延期。

在5月份的一次讨论“堡垒”计划的会议上,第九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上将带来了一叠航空照片,这些照片显示了苏军在德军计划的进攻路线上,已经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莫德尔认为进攻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了,苏军已经恢复了元气,“堡垒”计划应该放弃。

希特勒再次显示出犹豫,但在克鲁格、蔡茨勒和曼施坦因等人的坚持下以及对于“闪电战”的自信,“堡垒”作战最终被确定在7月5日发动。

德军兵力及部署是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莫德尔上将的第九集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该集团军共有21个德国师和3个匈牙利师,33.5万人,其中有6个坦克师,共有590辆坦克,424门火炮。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集团军,9.6万人,他们在这个攻势中,将起辅助作用,主要任务是保持突出部南北的德军间的联系。

在突出部南部是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包括霍特将军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第四装甲集团军下辖第五十二步兵军、第四十八装甲军和第二党卫装甲军共22.4万人,925辆坦克,704门火炮;右翼的肯普夫集群,拥有10个师,12.6万人,344辆坦克和25门火炮。

此外,还有约20个师部署在上述各突击集团的翼侧。

第四、第六航空队的航空兵负责支援陆军。这样德军的进攻总兵力达到9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00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700辆,飞机2050架。

德军为这次进攻还投入了大量新式兵器,包括“虎”式、“豹”式坦克,“突击虎”式和“斐迪南”火炮以及“胡蜂”“黄鼠狼”等自行火炮,以及“福克沃尔夫190A”式战斗机和“汉克尔129”式攻击机。

5月20日,根据最新得到的敌情情报,苏军总参谋部经最高统帅许可,向各方面军发出了警告,预计法西斯的进攻不会迟于5月26日。

在第一次警告没有得到证实之后,沃罗涅日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就认为其中有变化,可能敌人已经放弃转入进攻,于是便请求最高统帅实施先发制敌的突击,就是否适宜的问题作出决定。

显然,斯大林对这个建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安东诺夫几个人极力说服他不要这么办。

6月10日,华西列夫斯基被召回莫斯科。根据大本营的指示,他最后被派到沃罗涅日方面军,任务是负责协调沃罗涅日和西南两个方面军的战役作战行动。

与此相适应,朱可夫被委派为负责中央、西方和勃良斯克三个方面军的作战协调工作。整个战役的协调者是最高统帅斯大林。

至此,苏军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苏军兵力及部署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正对着德中央集团军群方向的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包括第七十、第十三、第四十八、第六十、第六十五集团军以及第二坦克集团军,总兵力达71.1万人,1.1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78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由于苏军认为强大的德中央集团军群会担当此次德军的主攻,苏军在这个方向的力量也是最强的,朱可夫元帅也亲自在此坐镇指挥。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面对德南方集团军群的是瓦图京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下辖第六、第七、第四十、第三十八、第六十九集团军、第一坦克集团军以及步兵第三十五军,总兵力62.5万人,8718门大炮和迫击炮,170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后方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它的任务是当前方两个方面军形势吃紧时,向他们提供增援,而一旦库尔斯克防线被德军突破,它将成为最后一道防线,而当苏军转入反攻时,它将提供新鲜的兵力。

该方面军辖近卫第四、第五、第二十七、第四十七、第五十三集团军、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近卫第三、第五、第七骑兵军、近卫第四坦克军、近卫第一、第三机械化军。总兵力为57.3万人,8510门大炮和迫击炮,163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就本次战役战备而言,库尔斯克战役比以往任何一次大规模反攻战役的准备都好,在莫斯科会战时,苏军只有17个兵力不多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参加,没有坦克集团军;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参战部队增加到1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和几个坦克军;

而在库尔斯克战役时,共有22个强大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5个坦克集团军和6个空军集团军以及大量远程航空兵部队参加。

苏军3个方面军对德国第九和第二集团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在兵力上占2.4比1的优势,在坦克上占1.9比1的优势,防御纵深达250公里至300公里,另外还可以得到空军第一、第二、第五、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集团军共约2900架飞机支援。

在兵力构成上,炮兵团首次超过了步兵团,比例为1.5:1,在威胁最大的中央方面军第十三集团军的正面,每公里防御正面可以得到148门火炮支援,远远超过了德军为发动进攻而拼凑的数目。

此外,索科罗夫斯基的西方方面军、波波夫的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西南方面军的第五十七集团军和第二坦克军也被部署到了库尔斯克地区,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

在军工方面,到了1943年,搬迁到远东的苏联军火工业终于开始达到并超过战前水平,同时英美等西方的援助也开始大量抵达。7月2日凌晨,侦察部门送给总参谋部的情报称:

在最近几天,至迟不超过7月6日,德军必将在库尔斯克方向转入进攻。华西列夫斯基随即将此事报告给了斯大林,并请准许迅速通知各方面军。

接着,华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读了他预先拟好的一道大本营命令的草稿:

根据现有情报,德国人可能在7月3日至6日间在我正面转入进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现命令:

1.加强对敌人的侦察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其意图。

2.部队和空军做好抗击敌人可能突击的准备。

3.已下达的各项命令请即上报。

7月2日夜,斯大林批准了这一命令,随即下达西方、勃良斯克、中央、沃罗涅日、西南和南方各方面军。

华西列夫斯基于当天前往沃罗涅日方面军,晚上到了“尼古拉耶夫”所在指挥所。“尼古拉耶夫”是瓦图京的化名。为了保密起见,从1943年5月15日到1944年6月1日,苏联红军领导人的化名重新作了变更。

7月3日,沃罗涅日和中央方面军阵地又在平静中过去了。

但是,从7月4日16时开始,德军出动了大约4个营,在20辆坦克、炮兵和飞机的掩护下,开始在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广阔地段上进行战斗侦察。敌军楔入苏军前沿的一切尝试很快就被击退。

在战斗中,被苏军俘获的步兵第一六八师的一个德国军人供认:每个士兵都分到了干粮和一份伏特加酒,他们应于7月5日转入反攻。

华西列夫斯基从与朱可夫的电话通话中得知,7月4日向苏军中央方面军投诚的几个德国军人证实了同样的情况。

在同瓦图京商量之后,华西列夫斯基决定于7月5日凌晨实施计划规定的炮火和航空火力准备。

在进攻出发后德军的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均遭到重大损失;敌人已经准备好的炮兵火力配系被摧毁,部队的指挥被打乱了;敌军在飞机场的飞机也遭受了损失,诸兵种合成部队同航空兵的联系也被破坏。

库尔斯克弧形地带大会战就此展开了。当天,德军的两个集团同时从北面和南面,向库尔斯克转入进攻。两军展开了激战。

德军的进攻持续了不到一周,至7月12日便以失败而告终了。苏军的坚强抵抗使敌军遭到巨大的损失,敌军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带的背面推进了不到12公里,在南面推进了不到35公里。随后便被迫停止进攻,接着就开始后退了。

在整个防御战期间,以及随之而来的进攻战役中,涌现出许多骁勇善战的英雄。

在争夺波列沃耶地域201高地的战斗中,双方曾经使之数次易手。最后,苏第五十三集团军第二九九师某连占领了这一高地。在最后一次与德军的争夺战中,战斗已经发展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当时,德军的炮火几乎轰平了这一高地。守卫在这里的彼得里谢夫上尉,在全连只剩下7个人的情况下,仍然带领战士们一起英勇地抗击敌人,最终坚守住了这一阵地。

库尔斯克大会战的第二阶段开始于7月12日,一直持续到8月23日。

8月3日,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的反攻开始了。这一反攻是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西南方面军的协助下,在“鲁勉采夫”战役范围内实施的。

朱可夫负责协调沃罗涅日和草原两个方面军的行动,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西南和南方两个方面军的行动。

8月10日,华西列夫斯基提出了两个方面军行动计划报请审批。

当时,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的战役正在进行中。这个战役以全歼敌军和解放哈尔科夫而宣告结束。

虽然当时还不能仔细分析库尔斯克会战的结果,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

苏军不仅赢得了这场大会战,而且红军自己也在会战中成长起来。所以,华西列夫斯基以无比自豪的心情,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我们制订的夏季战局计划时的设想已被证明是正确的,我们学会了猜测敌人的意图。我们有刚强的意志和坚毅的性格、自制力和沉着精神,足以避免犯错误、避免过早地开始战斗行动、避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战役战略任务的制定进行得很顺利。各级领导指挥部队的技能也提高了。总之,我们的统帅艺术显示出了创造性。

德国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失败,使其永远不能恢复元气了。

在此战役中,德军被歼灭了30个师,其中包括7个坦克师。陆军部队损失了500多万人,此外还有1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3500多架作战飞机。

惨重的损失迫使德军在整个苏德战场上完全转入了战略防御。对此会战,西德历史学家格利茨曾不无遗憾地写道:“库尔斯克弧形地带大会战,对于德军是致命危机的开端。”

对于库尔斯克会战的意义,华西列夫斯基这样评价说:

库尔斯克附近的胜利,使得在法西斯奴役下的各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战场更为扩大、更为活跃。它使全世界劳动人民加深了对于正在消灭法西斯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情。

同类推荐
  • 刘邦发迹史

    刘邦发迹史

    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是如何在秦末的乱世中崛起并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如何能打败包括项羽在内的各路豪杰,成为最后的赢家?如果你问刘邦,刘邦可能这么回答:“我没能耐,我游手好闲,但我运气好啊,我凡事看得开,我会招徕人才,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如果是项羽问刘邦,刘邦会说:“打仗,你行,我不行;用人,我行,你不行!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史上最牛混混刘邦的发迹之路。
  • 哥白尼 伽利略(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哥白尼 伽利略(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哥白尼伽利略》对哥白尼、伽利略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从总统到囚徒:卢泰愚、全斗焕案始末

    从总统到囚徒:卢泰愚、全斗焕案始末

    卢泰愚,韩国第六共和国总统(1988,2—1993,2),陆军上将。1995年10月因受贿政治资金5000亿韩元一事败露,于11月17日被捕受审。全斗焕,韩国第五共和国总统(1980,8—1988,2),陆军上将。1980年5月18日,镇压光州人民起义,造成2000多人受伤,近200人死亡。此后不久,逼迫文职总统崔圭夏下台,自任总统。1995年12月,现任总统金泳三以军事政变罪、内乱罪下令逮捕全斗焕,重新审查光州事件。
  •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
  • 母爱耀皇宫

    母爱耀皇宫

    本书介绍了顾全大局的赵威后、女中豪杰萧太后、影响三代皇帝的窦太后、被妖魔化的慈禧太后、善良的慈安太后等27位皇太后。
热门推荐
  • 曲末人终散

    曲末人终散

    我说我会是你可以依靠的肩膀,可你已经不知去了哪个远方——易辰你是我想要停留的港湾,可是我是一只不得不漂泊的小船——曲安星你是我青春的一个错误,是我犯得最美的一个错误——林子扬
  • 为什么继续:七班的贱人风云

    为什么继续:七班的贱人风云

    寒冰国、天明国与凤凰界的魔幻绝世之战,源于贱人,三个国度继承者们中的贱人,到底是谁惹起了这场大战,原本平静友好的七班,一个插班生,改变大局,最后依然两败躯伤?
  • 纵横四海

    纵横四海

    故事的主人公-尚五,这个在市井街边长大的小流氓。因为一次意外的受伤后得到了祖宗传下来前所未有的异能,本来平凡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原本平淡的都市生活开始事业腾飞,开始黑道称雄,在大学里狂妄,却再次改变自己的命运,踏上了神魔征程。一系列恩怨情仇的精彩人生尽在本书之中。
  • 飞龙探云手异界游

    飞龙探云手异界游

    一个年仅十五岁,天真善良外加一点傻气的少年生怀李逍遥传于后人的绝学——飞龙探云手。为了能让重病的父亲吃上一口饱饭,少年李凯开始人生的第一次盗窃。不幸的是他竟然遇上了由盘古元神三化而成、道术的老祖宗——原始天尊!被原始天尊附身之后,李凯被送到了异世界,接受了发扬道术光大!盗取异界至宝的光荣任务。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天真善良外加一点傻气的少年和一个诡计多端外加一点阴险狡诈的天尊拼在一起能演一场怎样惊天动地的好戏。
  • 豪门婚色:总裁娇妻太迷人

    豪门婚色:总裁娇妻太迷人

    一次误闯,一夜情迷,让他对她食髓知味。“女人,一千万,你跟我走。”安晓扯出一抹嘲讽的笑:“一千万?”陈言默:“怎么,嫌少?你跟我走,价格随你开。”多年后,她躺在他的怀里,捏着他的下巴,问他:“说好的一千万一晚呢?”陈言默捉住她的手,放在嘴边吻了吻:“人都是你的了,难道你不打算对我负责?”当傲娇总裁遇上古灵精怪的小娇妻,从此便走在宠妻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苍天罪己

    苍天罪己

    天道无情,乱法则,起刀兵,魔,神,仙,妖,佛,鬼,谁是当世无敌?一个微不足道的少年一步一步走向巅峰,劈山,填海,斗逍遥,灭上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从偏远的蜀国开始的…
  • 弑魔至尊

    弑魔至尊

    万年之前,众族大战,魔族战败,诸族没落万年之后,魔族复出,筹划千年,争夺界主尸族少年,抱着一颗强者之心,在爱与恨,大义与私怨之间,走上一条诛魔之路……成就尊者,诛杀众魔,化为至尊,受后世膜拜。
  • 不忘倾城

    不忘倾城

    天宸,爱上你之前,我的任务是杀了你,爱上你之后,我的任务是保护你,你将我从无边的孤独中抽离,也让我落入了另一个深渊。我不懂爱,也不懂被爱。倘若我没有说过我爱你,那么现在,我会用我的一世倾城不忘爱你。—冷潇然潇然,离开你之后我每句话都在违心,复了仇,失了你,又如何?—慕天宸她是他杀父仇人之女,他是她暗杀任务目标,原本毫无纠葛的二人因为一次任务纠缠不断,相爱相杀。他想爱,却无力去爱。她想爱,却不懂怎样爱。迷失在爱情中的人都是飞蛾,我们全部义无反顾,哪怕最后为爱沉沦,飞蛾自焚。那年断绝台,他离开她。这年断绝台,他失去她。断绝台,断情绝义。留伤剑,徒留悲伤。“醒醒啊,今晚的星空好美……”
  • 无限问题的问题儿童

    无限问题的问题儿童

    一个无限问题的问题儿童来到了箱庭(本人周更)